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音樂歌曲賞析

音樂歌曲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11 23:31:37

① 春天的故事的歌曲賞析

賞析:

《春天的故事》這首曲字寫法通俗,充滿生活氣息,比喻清新貼切而又充滿深情,寫回出了答人民對改革開放的擁護和對小平同志的崇敬,是真正的百姓心聲。該曲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記下了深圳乃至整個中國的變化。雖是歌曲,《春天的故事》卻有史詩般的氣勢,雖然氣勢恢弘,它卻又十分親切,使人如沐春風 。

蔣開儒和葉旭全親身感受了特區的巨大變化,他們運用白描的手法,敘述的筆觸,和親切感人的語調,熱情歌頌了鄧小平制定的改革開放政策,以及改革開放政策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該曲曲作者王佑貴採用了中國民間音樂的曲調,以一種平和、親切、感人的音樂為主題,塑造了兩個重要的音樂形象,一個是鄧小平的領袖形象,一個是擁戴領袖的大眾音樂形象,這兩個形象交替出現,並運用音區、音色、音調以及調性的對比,氣勢恢宏地展現了一幅史詩般壯麗的畫卷。

② 如何賞析歌曲

首先你應該聽聽那首歌曲的旋律,如果是適合自己的...甘就再看看歌詞感不感動人專了.例如歌曲一開始就屬說那些花草樹木的..媽的,甘再聽下去都無意義..
例如自己喜歡的風格,甘的話就應該聽自己風格啊的,例如自己喜歡說唱的,就應該找一些說唱的歌,再好的話應該聽一些大眾化都喜歡的音樂--那就是輕快的音樂了..總之,聽音樂最重要的就是留意好歌詞了...

③ 流行歌曲的歌詞及賞析

《東風破》這個破字應該就是曲破,是指一種詞調。詞調是指詞的曲譜,詞調名有稱為遍、序、歌頭、曲破的, 都表示它是出於大麴。大麴是以許多曲子連續歌奏。大麴的第一部分是序曲。序曲有散序、中序。大麴中序(即排遍)之後為入破。
《宋史·樂志》載太宗親制「曲破」二十九曲,又「琵琶獨彈曲破」十五曲。
晏小山詞雲:「重頭歌韻響錚深,入破舞腰紅亂旋。」形容了入破以後的音樂節奏愈加繁促,歌舞也越來越急速。
元稹《琵琶歌》雲:「驟彈曲破音繁並,百萬金鈴旋玉盤」,張祜《琵琶》詩雲:「只愁拍盡涼州破,現出風雷是撥聲。」 ,都是形容琵琶彈到入破時的情況。
所以,破應該是一種古詞調吧,而不是我認為的詞牌名。並且,破應該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吧。
歌詞的古韻,曲風的復古,編曲以古樂器琵琶、二胡配合,Jay的低沉的吟唱,把聽者的靈魂送到了馬致遠的《秋思》裡面。
一盞離愁,一壺漂泊,寥寥幾字,訴說的孤獨和荒涼卻是在無盡地延伸。
瘦的思念,偷不到的時間,濃重的憂傷和苦澀的離愁,沖擊著古今時空中每一個幽幽的過客。
尤其是對時間的那個偷字,用得很是不錯。
時間真的是一個很好的衡量標准。
我們愛一個人,願意時時和他在一起,甚至是一輩子。
我們投入一件事情,是會投入相當的時間的,有時候多少都是不惜的。
我們喜歡一個事物,便會花時間去欣賞它研究它。
時間流去,時間帶走的一切我們都不能挽回,哪怕是偷呢,也是偷不回的。唉——一個偷字,道盡了失去,暗藏了思念。
在無盡無奈的離愁別恨中,荒煙古道上,走來了身著長袍馬褂、一臉清瘦惆悵的詩人。他在一張悠遠古舊的書桌前,握著一位穿碎花旗袍女子的纖手。
也許,也不是表達的是愛情,是個遊子漂泊的感受,悵惘,想要抓住流逝的時光....不大明白,但愁字是不會變的.
時光流逝,錯過的太多,怎麼抓也抓不住,想偷也偷不回.也許曾經的人早就把自己忘卻,也許連聯系方式都不曾記得.JAY的歌....勾起人無限的愁思.

④ 歌曲賞析

菊花台

描寫一對夫婦在不同時空情境下的心態和感覺(20字)

修辭得一句一句來分析吧,不太可能20個字就說完的。

⑤ 如何鑒賞音樂

如何欣賞音樂

(一)

如何欣賞音樂是一個非常老的話題。多少年來,一直有許多的專論。可到底該怎樣欣賞音樂,還是有人不明白。其實,欣賞音樂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那就是只要你喜歡就行。經常都聽到很多人說:「音樂好,就是聽不懂。」可我也經常反問他們:你到底要聽懂什麼呢?音樂這東西,你只要覺得好聽就行。何必要這么功利性的搞懂呢?其實真是這樣。一首音樂名曲,你只要覺得好聽,能讓你感動就行了,不一定非去琢磨這曲子是描寫的是什麼故事。什麼曲式、調性、主題那是下一步的事。其實那些都還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首先必須要覺得好聽,能被這音樂感動。否則再是什麼名曲對你也是白搭。至於那些東西是對音樂下一步了解的事。如果你能被音樂感動那就什麼都好辦。因為你在被感動時,會有一種沖動的想法,你會去思考為什麼這音樂讓人感動萬分。這到底是因為什麼?也就這樣,你就有了進一步了解音樂的渴望。你想一開始就什麼都搞懂那不太可能。

音樂在剛剛開始欣賞時,它所具有的那種音響的感染力太大了,它幾乎能讓所有聽到它的人為之感動。這個時侯的音樂是非常神秘的。它具有巨大的魅力,讓人著迷。不管是旋律還是歌詞,甚至到伴奏的和聲等等,都會讓人激動萬分。我們可以從喜歡不同音樂類型的人群中看到流行歌曲和浪漫情調音樂的差別。非常明顯的是音樂在這個時侯對感官的引誘力太大了,特別是對那些還沒有真正接觸音樂或較少接觸音樂的人更是如此。他們會一下子被它那或委婉的旋律或鮮明的節奏或悅耳的和弦甚至纏綿的歌詞所吸引。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很多人在這個時侯往往把音樂當作一種寄託,當作理想,當作禮物,當作遠離現實的逃避,甚至當作是自己的幻想世界。正因為如此,才有人經常參加電台電視台的點歌節目,把自己喜歡的某支歌作為自己的一種心意當作禮物送給別人。因為他們覺得這音樂(歌曲)使自己感動,就好象是自己的心境的表露。當然這無可非議,送什麼給別人那是自個的事。一切都是在向前發展的。人不可能永遠停留在一個欣賞階段。在喜歡流行歌曲的人群中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三十歲以上的人肯定很少。為什麼?僅就閱歷而言,那些「為了愛夢一生」、「永遠相信愛情」真是一場比較虛的事。沒有人會永遠生活在這樣的歌曲里,自己受不了別人也受不了。

(二)

音樂欣賞由淺入深有這么一個過程,即從感性(被音樂感動)到理性認識(探究音 樂知識)又回到感性認識(更深層次的欣賞)這樣三個階段。這是欣賞音樂的必經之路。一個學習樂器的人也許不一定就是一個很好的音樂欣賞者,因為他關注的是技巧。表達與理解不是一回子事。音樂有自己的語言,就象舞蹈中的一招一式都有自身的表達含義,音樂里的和弦、樂譜、速度、調性也有其含義。在剛一開始期間音樂能從感官上打動你,讓你激動讓你欣喜。這是一種無意識的審美活動。可如果就此而已,你還是沒辦法去真正聆聽音樂。

音樂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這種感染力不僅是對剛接觸音樂的年輕人,對一個飽經風霜、歷盡人間艱辛的老人也是如此。只是欣賞音樂的階段不同,所帶來的思想內容也就不盡相同了。在感性認識的階段,你對音樂的理解還只限於感官感受。如果你在欣賞音樂中不是主動積極的,那麼你也許就沒法真正去領會音樂的真諦。比如〈藍色多瑙河〉這首膾炙人口的名曲,在感性認識階段,我們會覺得它十分動聽,其實我們僅僅只是被那起伏的旋律和三拍子的圓舞曲節奏以及這首名曲的故事名聲以及其他因素所吸引。我們並不知曉三拍子的圓舞曲形式為什麼這么吸引人;不知曉在這首曲子究竟由幾首什麼樣的小圓舞曲組成;我們也不知曉斯特勞斯圓舞曲與其他圓舞曲有什麼實質性上的不同,但首先我們會被吸引會被感動。如果你面對一曲好聽的音樂而無動於衷,那才是最沒辦法的。欣賞音樂時你必須是一個積極的聆聽者,絕不滿足於簡單的感官感受和無意識的欣賞。這樣你才會去深入了解這首作品的其他內容,從創作背景到音樂流派以至於音樂曲式主題思想內涵藝術造詣等等。這樣,你對音樂的感悟就會比別人更深。在感性認識的第一階段,我們通常還會借用一些作曲家對曲目的標題或後人標注的文字說明來加深對音樂的理解。比如<<獻給愛麗絲>>這首貝多芬所作的鋼琴小品,聆聽中結合音樂加上標題文字的聯想,我們就能很好理解這首溫馨明快的抒情小品;又再如墨西哥作曲家羅薩斯的<<乘風破浪圓舞曲>>,由標題中我們可以領略到音樂所描寫的那浪花飛濺,海鷗飛翔、在波峰浪尖中航行的自由愉快的心情;克萊斯勒的小提琴曲<<中國花鼓>>,一聽曲名就知道是由中國的五聲音調來表現出熱烈又歡快的情調。在浩瀚的音樂長河中有大量的標題性音樂,只要你願意走進這音樂聖殿,你就會發現這殿堂堂中滿是人類文明的精華,它就象一筆巨大的財富足夠你受用一輩子。

(三)

音樂欣賞在最初階段,主要靠感官對音響的感受。動聽的旋律,悅耳的和聲,有規律的節奏,起伏的響度等等。都讓人感受到的一種欣愉。一個音樂愛好者特別是音響愛好者大都有這樣的感受:首先追求的是音效。一開始用音響器材來重播音樂,是聆聽比較音響器材,對不同的重播效果比如節奏、音色、動態等等這些關於音響的概念涉及教多。至於什麼內容、復調、賦格、對位,什麼是塔蘭泰拉,什麼是奏鳴曲式,統統不知道。其實不完全是一部份音響愛好者不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樂理概念。其實也沒什麼關系?音樂欣賞並不要求人人都是音樂家。每一個聆聽音樂的人都會經歷這么一個初級階段,不管一開始他聽流行歌曲或是聽通俗交響音樂。這些年來,我也看到有這么一個現象:有一些年青人,主要是中學生,如果他在孩提時沒有受到音樂文化的熏陶,他將很快就迷上如邁克爾.傑克遜之類的搖滾音樂且很快變成一個執迷瘋狂的追隨者。因為他們一下子就被那種瘋狂的節奏和刺激的聲響所迷惑,至於內容是什麼,他們不理解,也不會理解,跟那些有理智的搖滾樂愛好者相比,他們只算是小兒科。有時侯在電視台也會播出一些垃圾音樂節目,盡管不多卻叫人惡心,但這些節目卻有著一大群追隨者。我們再不能說在社會主義中國的電視節目里上演的都是健康向上的節目,有時侯也會考慮的贊助廣告收視率,一個被動的,毫無鑒別能力的人很容易把糟粕當精華。

欣賞音樂時,你必須是主動積極的。你要有自身的體驗,這種音樂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按圖索驥的音樂欣賞指南,僅僅是協助你加深這個體驗。你想僅憑一本小冊子或幾篇類似這樣粗淺的文章就能學會欣賞音樂。那是妄想。因為音樂指南介紹只能告訴你怎樣去欣賞音樂,如果你連一點點音樂的內心體驗都沒有,那些介紹指南再讀也是白搭。因為沒有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教你如何在心中湧出激情或產生欣愉,悲哀或憂愁。因為這是人的本性所在,恩雅那近乎晦澀的音樂讓大多數人聽起來宛如天賴之音,可有人聽出的夢囈和靜穆,這沒關系。你的素質和閱歷驅使你這樣。可如果你面對什麼樣的音樂都無動於衷,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音樂不是調味品,盡管它可以拿來調節氣氛,但它絕不是調味品。可現在很多人卻把音樂當作調味品,似乎音樂是一個高檔神奇的調味品。商店開張、大宴賓客、紅白喜事......音樂就象餐廳的胡椒。當音樂那神奇的聲音響起,它確實可以改變一切,它可以頓時讓你肅穆,可以讓你欣喜萬分,也可以一下子就讓你憂郁千種。音樂這種巨大的感染力是非常神秘的,但你千萬別去把音樂拿來當裝飾品,這里放一首通俗歌曲,那裡來一段薩克斯,就象用那些廉價的塑料裝飾品來裝飾你的居室。

總之,在欣賞音樂的初級階段即感性階段,你需要的是對音樂魅力的內心體驗。不管是優美的旋律,還是迷人的音色或纏綿的歌詞。總之,需要是你能被音樂感動。只要你能被音樂感動就什麼都好辦了。

(四)

被音樂感動。在聆聽音樂時情感體驗以及對探求音樂的慾望將驅使你走入音樂聖殿的第二道大門:理性認識階段。如果不經過這個階段,你仍是一個被動無為的音樂聆聽者,盡管你也許會選擇音樂,也可能隨時都在聽音樂,可你仍然是被動的,因為除了你被音樂感動之外什麼也沒有了。優美也罷,歡樂也罷,悲傷也罷,僅僅只是聽感上造成你的情緒上的波動而已。你當然可以隨時隨地的聽音樂,連騎自行車上班或者進餐什麼的都可以聆聽音樂,但此時的音樂僅僅只是給你造成一個屏障,用音樂里那些旋律節奏來隔絕城市的喧囂和人世的糾葛。我們在前面提到過,音樂不是調味品。音樂盡管是非常神奇的,但它決不是調味品。音樂是需要被人聆聽的。你真要拿它來做別的用途,如烘托氣氛、調節情緒、甚至於拿它來開胃,那它就不是音樂了。因為沒人會認真地聆聽餐廳重播的音響,更沒有人會被某候機廳的音樂激動。只有當你認真地聆聽音樂的時候,音樂才是音樂。因為一件響器如果能引起你內心體驗其中必定有某種內涵,這種內涵就是音樂內容本身。

進入到音樂欣賞的理性認識階段,說明我們欣賞音樂從被動到主動的發展過程。在這個聖殿的第二道大門中,我們將認識巴赫、莫扎特,體會貝多芬、拉赫瑪尼諾夫。總之,整個人類文明歷史中所有著名的音樂家都將一個個從我們前面走過,讓我們認識了解。我們還將知道音樂構成的要素:旋律節奏音色和聲;知道什麼是巴洛克音樂,誰是浪漫主義後期的音樂代表;奏鳴曲和奏鳴曲式怎麼不同。一個剛接觸音樂的人對音樂的認識應該說是比較膚淺的。如果不全面地理解音樂,你就不能更好地欣賞音樂。比如你不知道什麼是音色,你就根本無法去理解音樂。因為音色就猶如繪畫中那絢麗的顏色,從而決定了豐富的音樂含意。又比如在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愴》交響曲中那個感人至深的主題,其感染力實在讓人慾哭無淚。楊明望先生對這個主題有一段讓我覺得是非常精彩的描述:「這個睏倦的心靈,帶著不可磨滅的創傷,在無法撫慰的慟哭和悲哀絕望的熱潮中,終於投入永恆死亡的懷抱。」如果對音樂沒有了解,你能了解這個主題的深刻含義?

在理性認識的這個階段,不一定每個人都有機會或條件去認真系統的學習音樂理論和音樂史。但我們仍可以通過其他一些書籍來獲取有關音樂的知識。用《名曲賞析》這類型的書來對比聆聽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樂曲分析、曲式結構、主題提示等對聆聽者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這樣一來,你就知道了協奏曲與交響曲在結構上的差別;你也就知道變奏曲與迴旋曲的不同;甚至你也許就開始迷上了馬勒或是勃拉姆斯;帕瓦洛蒂那高昂激揚的嗓音與阿姆斯特郎的沙啞聲可能你也同時都會喜歡。等等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對音樂了解的基礎上的。也就在這個時候,你也開始發生變化了:你的談吐、你的見解、你的閱歷和涵養等等。「芝麻開花」,音樂這座巨大的寶藏已經對你敞開了大門。

(五)

所有的音樂都有其自身的內涵,你對音樂的了解就是對這些音樂內涵的認識過程。盡管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停留在一個階段去單純地探究音樂知識而置音樂內涵於不顧。藉助一些音樂欣賞名曲分析等一些輔助工具,認真聆聽一首音樂作品是必要的。在這個階段首先要了解音樂史,要知道音樂不同時期的不同的表現形式;你還要了解作曲家的基本內容如貝多芬和瓦格納在音樂創作上的不同風格和思想;另外你還需要知道一些音樂的基本知識,比如曲式。其實曲式就是樂曲的形式。在曲式中最需要了解的首先是奏鳴曲式。一般說來,在古典音樂的曲式中,以奏鳴曲式為最多。奏鳴曲式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樂曲的基本形式,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等大都採用的是這種形式。奏鳴曲式有一個樂章,也有三至四個樂章的。曲式當然不僅僅只是奏鳴曲式,曲式還有很多種。如變奏曲,用一個主題進行各種演變:A-A1-A2-A3-.....AZ,對變奏曲的了解可以聆聽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一個主題變化為七個變奏;又如迴旋曲,它的基本含義就是由一個主題多次重復:A-B-A-C-D-A......等,其中A代表主題,而B.C.D.....等則代表變化,每一次變化之後又回到主題。對這個曲式的了解可聆聽莫扎特的《A小調鋼琴迴旋曲》。

音樂欣賞還應該了解主題。音樂中的主題是至關重要。在一首樂曲中,一個聆聽者必然牢牢記住這首樂曲中的音樂主題形象,它的變化對比發展等構成了音樂的全部內涵。所以我們在聆聽音樂時一定要學會記住主題。在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中那個孱弱敏感的青年藝術家主題音樂形象,從樂曲的第一樂章一直貫穿到第五樂章,且每個樂章都有其不同的變化。從一開始溫柔純真到最後的怪誕瘋狂。仔細聆聽這個樂曲對理解主題比較有幫助。如果你在聆聽音樂時連主題形象都聽不出來,你就沒辦法去很好地理解音樂。當然,音樂的主題不象視覺上的形象那樣鮮明清晰,電影中的主要人物一出場,你就知道了電影的全部過程中一定是以他為主。小說也一樣,《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與林黛玉是一個對比的主題,兩個主題形象的關系對比發展貫穿整個小說。盡管也有其他的人物,如金陵十二釵和賈府眾多人口,但主題形象卻依然是賈寶玉與林黛玉。音樂里主題形象其實也是如此,只是音樂里的主題形象不會象電影小說里那樣鮮明。在一首樂曲里,音樂形象也有許多,但不管再多它們全都是圍繞樂曲的主題形象的。在貝多芬《命運交響曲》中有很多其它的音樂形象:悲哀、嘆息、撕殺、兇殘、深沉的思考與堅強的信念、光明、勝利,甚至還有憂郁與彷徨,但這些都是由對比的主題形象而產生的。所以,在認真聆聽音樂時一定要緊緊抓住主題,就象雨果唱片公司的易有伍先生說的要提高你耳朵的聚焦能力,這樣你才能在一遍音樂的轟鳴聲中找到那個時刻變化的主題形象從而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

(六)

在欣賞音樂的這個審美過程中,除了曲式,還有諸多的因素,如節奏、音色等。僅就節奏而言,音樂的最初的起源應與節奏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節奏產生的韻律美使原始部落至今仍在信奉。不同組合的強弱快慢節奏以及多次重復能使節奏產生出非常巨大的內涵和韻味,讓人瘋狂或痴迷,沒有人會拒絕節奏。在音樂中節奏的表現形式是節拍。節拍通常用小節線和節拍符號來表示,如3/4,就表明這是三拍子。每一拍為四分音符,每一小節內有三拍;第一拍為重音,後兩拍為弱音。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圓舞曲的節奏型。改變重音的位置會引起一些嶄新的變化。把兩個以上不同的節拍組在一起又將形成新的復節奏。就這樣,無窮無盡的節奏就形成了我們音樂的組成要素之一。僅就節奏而言,一個欣賞者需要用耳朵去感受它而不是靠分析。整體的音樂欣賞也是如此。說起節奏還不得不提及諸如<<哥利高里聖詠>>之類的自由節拍的音樂體裁。在許多宗教早期音樂以及東方音樂中經常都有一些無節拍要求的音樂,其實這種自由節奏的音樂對節奏的要求更為精確的。只是這種精確已無法用節拍記號來標注它。它需要的是演奏者或演唱者對它更深層次的了解和把握。

音樂的魅力當然不僅僅只是在主題、旋律`、節奏、色彩、曲式結構、調性等,有的時候甚至連作曲家的創作觀念、演奏家的風格、錄音師的錄音技術及愛好,在加上聆聽者的素質、閱歷、情感、性格等等這些諸多因素加在一起才構成一個整體的音樂。單獨去分析其中的一個部分其實都是對音樂的肢解。結合歷史背景了解作曲家的創作個性,認真聆聽主題的發展變化與對比,讓你全身心都得到音樂及音響的感染,讓你的思想情感以及情緒都在音樂的體驗中發生微妙的變化。

在音樂欣賞的第二個階段中你需要了解的東西確實太多了,這很可能會嚇到一些愛好者:我的媽,欣賞音樂這么難!其實也沒有什麼。因為所有你需要了解的一切一切都在建立在你對音樂極大的興趣上的。對這些知識的了解又促使你對音樂發生更大的興趣。前提是你對音樂首先要有一種需要的慾望,也就是你首先要真正熱愛音樂!也就是因為這個前提,你才能進入到這個階段去認真的學習這些音樂知識。

(七)

進入音樂欣賞的第三階段,並不是十分明顯的。因為對音樂認識的階段永不能說結束。進入欣賞音樂的第三階段,並不意味著要和過去的階段劃清界限。其實我們這樣分析和介紹僅僅只是一個表述上的概念。但不管怎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在這個階段的一切都主要靠你自己的自學,因為沒有人會詳細的教你如何分析和理解一首樂曲)我們對音樂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候我們再來聆聽音樂:當那神奇的樂音響起時,我們的心中就會泛起無際的激情的浪花。不管是與巴赫交談還是和馬勒神遊;抑或是傾聽莫扎特的心聲,總之,音樂就象是情感的源泉。這時候你已經步入了音樂的殿堂。不管是人生征途的跋涉還是成家立業的拼搏;也不管你是年輕或年邁;落魄或得意,歡樂也罷,憂愁也罷,在音樂的殿堂里,你都是在用自己的情感去體驗音樂!這時候音樂已經不再神秘的了。音樂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了。音樂所表達的一切也都不再是外表的。也許主題還是那個主題,但「山遠水遠,你我的心不遠」,現在的你聆聽音樂時的內心體驗已經有了更深的心潮湧動。也就在這個階段,你已經從一個被動的聆聽者轉變成為一個自由的音樂愛好者了。你不會用主題分析曲式結構來約束你思緒的自由飛翔,也不會在一個標題下用一個簡單的音樂形象來束縛想像力的馳騁和情感的涌動。盡管有的時候也需要去分析主題、探究曲式結構什麼的,但真正在聆聽音樂時你已經確確實實是用情感來體驗音樂了。在這個時候你需要的是純音樂而不是什麼主題或名曲匯萃。名曲集錦和主題聯奏之類的音樂是最讓人倒胃口的。因為它實在無法讓人去產生什麼激情。這一類的音樂只能算是普及讀物,經常聆聽這樣的音樂所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參加音樂有獎競猜活動。那跟欣賞音樂沒有多少聯系。

在音樂欣賞的審美過程中,內心體驗與認知活動永遠是結合在一起的。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這一發展過程永遠是不會停滯不前,我們對音樂的理解也永遠是無止境的。跨入那美妙無窮的宏大的音樂聖殿

⑥ 深度分析:如何欣賞音樂

音樂是人們抒發感情、表現感情、寄託感情的藝術,不論是唱或奏或聽,都內涵著及關聯著人們千絲萬縷的情感因素。對於音樂的認識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感受,而要說真正的欣賞音樂卻不一定每個人都是正確的方法。 音樂要懂得欣賞 如何欣賞音樂是一個非常老的話題。多少年來,一直有許多的專論。可到底該怎樣欣賞音樂,還是有人不明白。其實,欣賞音樂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那就是只要你喜歡就行。經常都聽到很多人說:「音樂好,就是聽不懂。」可我也經常反問他們:你到底要聽懂什麼呢?音樂這東西,你只要覺得好聽就行。何必要這么功利性的搞懂呢?其實真是這樣。一首音樂名曲,你只要覺得好聽,能讓你感動就行了,不一定非去琢磨這曲子是描寫的是什麼故事。什麼曲式、調性、主題那是下一步的事,那些都還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首先必須要覺得好聽,能被這音樂感動,否則再是什麼名曲對你也是白搭。至於那些東西是對音樂下一步了解的事。如果你能被音樂感動那就什麼都好辦。因為你在被感動時,會有一種沖動的想法,你會去思考為什麼這音樂讓人感動萬分。這到底是因為什麼?也就這樣,你就有了進一步了解音樂的渴望,但如果你想一開始就什麼都搞懂那不太可能。● 談音樂的感染力 音樂在剛剛開始欣賞時,它所具有的那種音響的感染力太大了,它幾乎能讓所有聽到它的人為之感動。這個時侯的音樂是非常神秘的,它具有巨大的魅力,讓人著迷。不管是旋律還是歌詞,甚至到伴奏的和聲等等,都會讓人激動萬分。我們可以從喜歡不同音樂類型的人群中看到流行歌曲和浪漫情調音樂的差別。非常明顯的是音樂在這個時侯對感官的引誘力太大了,特別是對那些還沒有真正接觸音樂或較少接觸音樂的人更是如此。他們會一下子被它那或委婉的旋律或鮮明的節奏或悅耳的和弦甚至纏綿的歌詞所吸引。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很多人在這個時侯往往把音樂當作一種寄託,當作理想,當作禮物,當作遠離現實的逃避,甚至當作是自己的幻想世界。音樂的感染力是巨大的 正因為如此,才有人經常參加電台電視台的點歌節目,把自己喜歡的某支歌作為自己的一種心意當作禮物送給別人。因為他們覺得這音樂(歌曲)使自己感動,就好象是自己的心境的表露。當然這無可非議,送什麼給別人那是自個的事。一切都是在向前發展的。人不可能永遠停留在一個欣賞階段。在喜歡流行歌曲的人群中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三十歲以上的人肯定很少。為什麼?僅就閱歷而言,那些「為了愛夢一生」、「永遠相信愛情」真是一場比較虛的事。沒有人會永遠生活在這樣的歌曲里,自己受不了別人也受不了。 音樂欣賞由淺入深有這么一個過程,即從感性(被音樂感動)到理性認識(探究音樂知識)又回到感性認識(更深層次的欣賞)這樣三個階段。這是欣賞音樂的必經之路。一個學習樂器的人也許不一定就是一個很好的音樂欣賞者,因為他關注的是技巧。表達與理解不是一回子事。音樂有自己的語言,就象舞蹈中的一招一式都有自身的表達含義,音樂里的和弦、樂譜、速度、調性也有其含義。在剛一開始期間音樂能從感官上打動你,讓你激動讓你欣喜。這是一種無意識的審美活動。可如果就此而已,你還是沒辦法去真正聆聽音樂。● 音樂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這種感染力不僅是對剛接觸音樂的年輕人,對一個飽經風霜、歷盡人間艱辛的老人也是如此。只是欣賞音樂的階段不同,所帶來的思想內容也就不盡相同了。在感性認識的階段,你對音樂的理解還只限於感官感受。如果你在欣賞音樂中不是主動積極的,那麼你也許就沒法真正去領會音樂的真諦。比如《藍色多瑙河》這首膾炙人口的名曲,在感性認識階段,我們會覺得它十分動聽,其實我們僅僅只是被那起伏的旋律和三拍子的圓舞曲節奏以及這首名曲的故事名聲以及其他因素所吸引。我們並不知曉三拍子的圓舞曲形式為什麼這么吸引人;不知曉在這首曲子究竟由幾首什麼樣的小圓舞曲組成;我們也不知曉斯特勞斯圓舞曲與其他圓舞曲有什麼實質性上的不同,但首先我們會被吸引會被感動。音樂的感染力是巨大的 如果你面對一曲好聽的音樂而無動於衷,那才是最沒辦法的。欣賞音樂時你必須是一個積極的聆聽者,絕不滿足於簡單的感官感受和無意識的欣賞。這樣你才會去深入了解這首作品的其他內容,從創作背景到音樂流派以至於音樂曲式主題思想內涵藝術造詣等等。這樣,你對音樂的感悟就會比別人更深。在感性認識的第一階段,我們通常還會借用一些作曲家對曲目的標題或後人標注的文字說明來加深對音樂的理解。比如《獻給愛麗絲》這首貝多芬所作的鋼琴小品,聆聽中結合音樂加上標題文字的聯想,我們就能很好理解這首溫馨明快的抒情小品;又再如墨西哥作曲家羅薩斯的《乘風破浪圓舞曲》,由標題中我們可以領略到音樂所描寫的那浪花飛濺,海鷗飛翔、在波峰浪尖中航行的自由愉快的心情;克萊斯勒的小提琴曲《中國花鼓》,一聽曲名就知道是由中國的五聲音調來表現出熱烈又歡快的情調。在浩瀚的音樂長河中有大量的標題性音樂,只要你願意走進這音樂聖殿,你就會發現這殿堂堂中滿是人類文明的精華,它就象一筆巨大的財富足夠你受用一輩子。● 被音樂感動 在聆聽音樂時情感體驗以及對探求音樂的慾望將驅使你走入音樂聖殿的第二道大門:理性認識階段。如果不經過這個階段,你仍是一個被動無為的音樂聆聽者,盡管你也許會選擇音樂,也可能隨時都在聽音樂,可你仍然是被動的,因為除了你被音樂感動之外什麼也沒有了。優美也罷,歡樂也罷,悲傷也罷,僅僅只是聽感上造成你的情緒上的波動而已。你當然可以隨時隨地的聽音樂,連騎自行車上班或者進餐什麼的都可以聆聽音樂,但此時的音樂僅僅只是給你造成一個屏障,用音樂里那些旋律節奏來隔絕城市的喧囂和人世的糾葛。我們在前面提到過,音樂不是調味品。音樂盡管是非常神奇的,但它決不是調味品。音樂是需要被人聆聽的。你真要拿它來做別的用途,如烘托氣氛、調節情緒、甚至於拿它來開胃,那它就不是音樂了。因為沒人會認真地聆聽餐廳重播的音響,更沒有人會被某候機廳的音樂激動。只有當你認真地聆聽音樂的時候,音樂才是音樂。因為一件響器如果能引起你內心體驗其中必定有某種內涵,這種內涵就是音樂內容本身。被音樂感動 進入到音樂欣賞的理性認識階段,說明我們欣賞音樂從被動到主動的發展過程。在這個聖殿的第二道大門中,我們將認識巴赫、莫扎特,體會貝多芬、拉赫瑪尼諾夫。總之,整個人類文明歷史中所有著名的音樂家都將一個個從我們前面走過,讓我們認識了解。我們還將知道音樂構成的要素:旋律節奏音色和聲;知道什麼是巴洛克音樂,誰是浪漫主義後期的音樂代表;奏鳴曲和奏鳴曲式怎麼不同。一個剛接觸音樂的人對音樂的認識應該說是比較膚淺的。如果不全面地理解音樂,你就不能更好地欣賞音樂。比如你不知道什麼是音色,你就根本無法去理解音樂。因為音色就猶如繪畫中那絢麗的顏色,從而決定了豐富的音樂含意。又比如在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愴》交響曲中那個感人至深的主題,其感染力實在讓人慾哭無淚。楊明望先生對這個主題有一段讓我覺得是非常精彩的描述:「這個睏倦的心靈,帶著不可磨滅的創傷,在無法撫慰的慟哭和悲哀絕望的熱潮中,終於投入永恆死亡的懷抱。」如果對音樂沒有了解,你能了解這個主題的深刻含義么?在理性認識的這個階段,不一定每個人都有機會或條件去認真系統的學習音樂理論和音樂史。但我們仍可以通過其他一些書籍來獲取有關音樂的知識。用《名曲賞析》這類型的書來對比聆聽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樂曲分析、曲式結構、主題提示等對聆聽者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這樣一來,你就知道了協奏曲與交響曲在結構上的差別;你也就知道變奏曲與迴旋曲的不同;甚至你也許就開始迷上了馬勒或是勃拉姆斯;帕瓦洛蒂那高昂激揚的嗓音與阿姆斯特郎的沙啞聲可能你也同時都會喜歡。等等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對音樂了解的基礎上的。也就在這個時候,你也開始發生變化了:你的談吐、你的見解、你的閱歷和涵養等等。「芝麻開花」,音樂這座巨大的寶藏已經對你敞開了大門。所有的音樂都有其自身的內涵 所有的音樂都有其自身的內涵,你對音樂的了解就是對這些音樂內涵的認識過程。盡管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停留在一個階段去單純地探究音樂知識而置音樂內涵於不顧。藉助一些音樂欣賞名曲分析等一些輔助工具,認真聆聽一首音樂作品是必要的。在這個階段首先要了解音樂史,要知道音樂不同時期的不同的表現形式;你還要了解作曲家的基本內容如貝多芬和瓦格納在音樂創作上的不同風格和思想;另外你還需要知道一些音樂的基本知識,比如曲式。其實曲式就是樂曲的形式,在曲式中最需要了解的首先是奏鳴曲式。一般說來,在古典音樂的曲式中,以奏鳴曲式為最多。奏鳴曲式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樂曲的基本形式,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等大都採用的是這種形式。奏鳴曲式有一個樂章,也有三至四個樂章的。曲式當然不僅僅只是奏鳴曲式,曲式還有很多種。如變奏曲,用一個主題進行各種演變:A-A1-A2-A3-.....AZ,對變奏曲的了解可以聆聽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一個主題變化為七個變奏;又如迴旋曲,它的基本含義就是由一個主題多次重復:A-B-A-C-D-A......等,其中A代表主題,而B.C.D.....等則代表變化,每一次變化之後又回到主題。對這個曲式的了解可聆聽莫扎特的《A小調鋼琴迴旋曲》。音樂中的主題是至關重要 音樂欣賞還應該了解主題,音樂中的主題是至關重要。在一首樂曲中,一個聆聽者必然牢牢記住這首樂曲中的音樂主題形象,它的變化對比發展等構成了音樂的全部內涵。所以我們在聆聽音樂時一定要學會記住主題。欣賞音樂主觀的因素很多 在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中那個孱弱敏感的青年藝術家主題音樂形象,從樂曲的第一樂章一直貫穿到第五樂章,且每個樂章都有其不同的變化。從一開始溫柔純真到最後的怪誕瘋狂,仔細聆聽這個樂曲對理解主題比較有幫助。如果你在聆聽音樂時連主題形象都聽不出來,你就沒辦法去很好地理解音樂。當然,音樂的主題不象視覺上的形象那樣鮮明清晰,電影中的主要人物一出場,你就知道了電影的全部過程中一定是以他為主。小說也一樣,《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與林黛玉是一個對比的主題,兩個主題形象的關系對比發展貫穿整個小說。盡管也有其他的人物,如金陵十二釵和賈府眾多人口,但主題形象卻依然是賈寶玉與林黛玉。音樂里主題形象其實也是如此,只是音樂里的主題形象不會象電影小說里那樣鮮明。在一首樂曲里,音樂形象也有許多,但不管再多它們全都是圍繞樂曲的主題形象的。在貝多芬《命運交響曲》中有很多其它的音樂形象:悲哀、嘆息、撕殺、兇殘、深沉的思考與堅強的信念、光明、勝利,甚至還有憂郁與彷徨,但這些都是由對比的主題形象而產生的。所以,在認真聆聽音樂時一定要緊緊抓住主題,就象雨果唱片公司的易有伍先生說的要提高你耳朵的聚焦能力,這樣你才能在一遍音樂的轟鳴聲中找到那個時刻變化的主題形象從而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 音樂欣賞還需要注意 在欣賞音樂的這個審美過程中,除了曲式,還有諸多的因素,如節奏、音色等。僅就節奏而言,音樂的最初的起源應與節奏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節奏產生的韻律美從原始部落至今仍在信奉。不同組合的強弱快慢節奏以及多次重復能使節奏產生出非常巨大的內涵和韻味,讓人瘋狂或痴迷,沒有人會拒絕節奏。在音樂中節奏的表現形式是節拍。節拍通常用小節線和節拍符號來表示,如3/4,就表明這是三拍子。每一拍為四分音符,每一小節內有三拍;第一拍為重音,後兩拍為弱音。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圓舞曲的節奏型。改變重音的位置會引起一些嶄新的變化。把兩個以上不同的節拍組在一起又將形成新的復節奏。就這樣,無窮無盡的節奏就形成了我們音樂的組成要素之一。僅就節奏而言,一個欣賞者需要用耳朵去感受它而不是靠分析,整體的音樂欣賞也是如此。說起節奏還不得不提及諸如《格利高利聖詠》之類的自由節拍的音樂體裁。在許多宗教早期音樂以及東方音樂中經常都有一些無節拍要求的音樂,其實這種自由節奏的音樂對節奏的要求更為精確的。只是這種精確已無法用節拍記號來標注它。它需要的是演奏者或演唱者對它更深層次的了解和把握。在音樂中節奏的表現形式是節拍 音樂的魅力當然不僅僅只是在主題、旋律、節奏、色彩、曲式結構、調性等,有的時候甚至連作曲家的創作觀念、演奏家的風格、錄音師的錄音技術及愛好,在加上聆聽者的素質、閱歷、情感、性格等等這些諸多因素加在一起才構成一個整體的音樂。單獨去分析其中的一個部分其實都是對音樂的肢解。結合歷史背景了解作曲家的創作個性,認真聆聽主題的發展變化與對比,讓你全身心都得到音樂及音響的感染,讓你的思想情感以及情緒都在音樂的體驗中發生微妙的變化。 在音樂欣賞的第二個階段中你需要了解的東西確實太多了,這很可能會嚇到一些愛好者:我的媽,欣賞音樂這么難!其實也沒有什麼。因為所有你需要了解的一切一切都在建立在你對音樂極大的興趣上的。對這些知識的了解又促使你對音樂發生更大的興趣。前提是你對音樂首先要有一種需要的慾望,也就是你首先要真正熱愛音樂!也就是因為這個前提,你才能進入到這個階段去認真的學習這些音樂知識。 進入音樂欣賞的第三階段,並不是十分明顯的。因為對音樂認識的階段永不能說結束。進入欣賞音樂的第三階段,並不意味著要和過去的階段劃清界限。其實我們這樣分析和介紹僅僅只是一個表述上的概念。但不管怎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在這個階段的一切都主要靠你自己的自學,因為沒有人會詳細的教你如何分析和理解一首樂曲)我們對音樂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候我們再來聆聽音樂:當那神奇的樂音響起時,我們的心中就會泛起無際的激情的浪花。不管是與巴赫交談還是和馬勒神遊;抑或是傾聽莫扎特的心聲,總之,音樂就象是情感的源泉。這時候你已經步入了音樂的殿堂。不管是人生征途的跋涉還是成家立業的拼搏;也不管你是年輕或年邁;落魄或得意,歡樂也罷,憂愁也罷,在音樂的殿堂里,你都是在用自己的情感去體驗音樂!這時候音樂已經不再神秘的了。音樂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了。音樂所表達的一切也都不再是外表的。也許主題還是那個主題,但「山遠水遠,你我的心不遠」,現在的你聆聽音樂時的內心體驗已經有了更深的心潮湧動。也就在這個階段,你已經從一個被動的聆聽者轉變成為一個自由的音樂愛好者了。你不會用主題分析曲式結構來約束你思緒的自由飛翔,也不會在一個標題下用一個簡單的音樂形象來束縛想像力的馳騁和情感的涌動。盡管有的時候也需要去分析主題、探究曲式結構什麼的,但真正在聆聽音樂時你已經確確實實是用情感來體驗音樂了。在這個時候你需要的是純音樂而不是什麼主題或名曲匯萃。名曲集錦和主題聯奏之類的音樂是最讓人倒胃口的。因為它實在無法讓人去產生什麼激情。這一類的音樂只能算是普及讀物,經常聆聽這樣的音樂所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參加音樂有獎競猜活動。那跟欣賞音樂沒有多少聯系。 在音樂欣賞的審美過程中,內心體驗與認知活動永遠是結合在一起的。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這一發展過程永遠是不會停滯不前,我們對音樂的理解也永遠是無止境的。

⑦ 歌曲音樂鑒賞

一、流行音樂的概念

流行音樂是指與古典、正統的音樂不同的一種音樂形式,能夠讓城市中的大多數聽眾所接受,易於掌握,能使普通大眾都感興趣的音樂。這類音樂作品旋律清晰,音域適中,伴奏和和聲手法都非常簡易。

特點:娛樂性,一般不具備很深音樂理論和技巧修養甚至根本沒什麼音樂知識的聽眾都能接受;生活性,它直接宣洩人的情緒和感情;通俗性,歌詞大多近似白話,而且表達的內容很貼近生活。

流行音樂起源於歐洲主要為滿足城市大眾的業餘生活。隨交通工具的進步以及印刷工業的發展,流行音樂開始普及並廣泛流行。傳到美國,融合了各種不同種族的音樂,在表演風格和技巧上有了新的變化和發展。到了二戰後,美國成為國際流行音樂的中心。60年代蔓延到世界各國,而且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聽眾,成為一種獨特的音樂形式。

一、19世紀的流行音樂形式及特點

19世紀的流行音樂是以器樂為主的音樂形式,當時出現了很多優秀的華爾茲舞曲、進行曲和序曲等器樂作品。

1.華爾茲——來源於德國民間舞蹈

19世紀中葉,一種源於德國民間的華爾茲舞走進城市舞廳,它與宮廷舞蹈風格完全不同。舞曲屬慢三拍或快三拍形式,節拍強弱分明,突出第一拍的重音,節奏清晰,表現出外露熱情的情緒。華爾茲的流行,使人們對舞曲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需要更多新穎動聽的音樂作品來滿足其要求,許多作曲家轉向寫作舞曲。圓舞曲創始作家約瑟夫·蘭納、「圓舞曲之王」約翰·斯特勞斯是傑出的舞曲作家,他們的《藍色的多瑙河》《多瑙河之波》等世界名曲至今仍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2.波爾卡——來源於波西米亞民間舞蹈

1840年左右,來源於波西米亞的波爾卡以較快的速度在城市流行。它與華爾茲不一樣,多用較快的二拍子形式,節奏明快,富有跳躍感。

3.探戈舞——來源於阿根廷民間舞蹈

1900年左右,起源於阿根廷民間音樂舞蹈形式的探戈舞開始傳入歐洲,雖遭到一些貴族的敵視,但未能阻止探戈舞的普及和發展,相反起了迅速推廣的作用。

探戈舞是一種二拍或四拍的雙人舞,因受美國黑人音樂的影響,在伴奏中使用切分節奏,給人以頓挫之感。

二、20世紀40年代以前流行音樂形式及特點

1.布魯斯

由美國黑人創造,流行於19世紀初的美國社會的流行音樂。「布魯斯」的意思是「哀怨、憂郁的」,採用一種慢4/4拍節奏,歌詞多半是傷感、哀愁的內容,在曲調上b3和b7音及滑音效果。布魯斯是聲樂曲,主要在黑人社會流傳,20世紀20年代進入美國白人社會,成為白人社會流行音樂的主流。《我已窮極潦倒》。

2.爵士音樂

爵士樂是流行音樂領域影響最大,佔有重要地位的音樂形式,它作為美國的一種流行音樂對世界影響之廣、之深、之久是任何其他流行音樂與民間音樂不能與之匹敵的。

「爵士」原是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位黑人音樂家的名字,爵士樂起源於美國黑人。

爵士樂保留了布魯斯音樂的風格其演奏很大部分是模仿布魯斯的歌唱風格。其特徵:a. 它是一種喧鬧的、強調節奏的器樂曲。在節奏上採用切分音效果,形成一種令人想離開地面而跳動的輕松感;b. 它是一種即興演奏形式,樂隊以小型樂隊形式出現。

爵士樂的發展,經歷了20年代的「熱」爵士樂,30年代的搖曳爵士樂,40年代末的「冷」爵士樂。

三、50年代以來的流行音樂形式及特點

1.50年代的搖滾樂

搖滾樂是由一位叫普雷斯利的歌星開創的,搖滾一詞出自一首黑人歌曲。它是一種以黑人中流行的節奏與布魯斯綜合而成的音樂形式。這種演奏非常喧鬧,節奏很重,而且帶有挑釁性。搖滾樂的代表樂隊有甲殼蟲、滾石等。

2.60年代的搖擺樂

搖擺樂的背景是反對侵越戰爭,反對種族壓迫和種族歧視。在音樂上最初沒有明顯的特點,它借鑒了布魯斯、爵士樂等音響,在演奏中體現了不同風格。其特點:a. 音樂素材主要來自鄉村音樂和布魯斯,在演奏時充分利用擴音器產生的效果,造成失真的音響;b. 節奏部分主要以鼓為主,擊奏出強烈的重拍;c. 歌曲內容大部分是涉及反對侵略戰爭,反對種族歧視;d. 在舞台上充分利用燈光技術,造成非常熱鬧的氣氛。

3.70年代的迪斯科

迪斯科原意為唱片夜總會,它是一種具有強烈而單一節奏的跳舞音樂,沒有強弱交替的重拍,具有一種輕快跳躍的感覺。迪斯科每分鍾固定125拍。

迪斯科音樂從1974年以後開始進入極盛時期,它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青年和舞迷;首先在英、美流行,以後遍及世界各國。

第三節 流行音樂對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影響

20世紀30—40年代,美國的布魯斯、爵士樂曾在我國一些租界紅過。但流行音樂真正在中國普及還是近10年的事,從萌芽到普及、發展的速度非常驚人。

80年代是港台流行歌曲傳入大陸,同時美國搖擺樂也傳入我國。其後我國音樂工作者相繼創作了我國自己的流行歌曲。80年代末期「西北風」的流行標志著中國流行音樂開始走向成熟。

流行音樂在發展中往往出現兩種情況:首先,當新的音樂誕生時,往往會遭到社會上正統觀念和保守勢力的反對,但由於受到廣大聽眾的歡迎,各種偏見也就自然消失,被社會所承認。其次,流行音樂在發展中由於商品化的趨向日益擴大,一些出版商和歌星們為了盈利的目的,出版、製作、表演一些格調不高的節目,使流行音樂與黃色音樂混在一起。因此,我們在欣賞流行音樂時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第四節 現代通俗名曲欣賞

通俗音樂是指比古典音樂細致、深刻、嚴謹、高雅程度要差一些,而比流行音樂更嚴謹、規范的音樂。

一、約納森《杜鵑圓舞曲》

約納森是瑞典作曲家,《杜鵑圓舞曲》是其代表作。

樂曲採用三拍子舞曲寫成。第一主題出現模仿杜鵑叫聲,使樂曲顯得輕松活潑,接下來第二主題旋律連貫而流暢,具有歌唱性特點,展現出一個歡快熱鬧的舞蹈場面。最後樂曲再現第一主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二、格什文《藍色狂想曲》

格什文美國著名作曲家,成名之作為1919年創作的歌舞音樂中的通俗歌曲《斯瓦尼》。《藍色狂想曲》是1924年應美國著名爵士樂指揮保羅·懷特曼之約而作。管弦樂曲採用鋼琴與管弦樂隊合奏形式,故又稱「鋼琴與樂隊」。首場演出時,作品以獨特的風格使聽眾大為興奮,成為美國音樂界轟動一時的新聞。

樂曲一開始由單簧管從最低音區吹出低沉的顫音,然後突然向上滑奏,沖出兩個八度,直至高音區。隨後各式各樣的主題爭先恐後湧出,顯得十分熱鬧。然後出現節奏性很強的主題,既幽默又有幾分憂愁。作品的後半段,由小提琴奏出柔和而傷感的主題旋律。最後重復前面出現過的主題後,圓滿結束。

三、哈恰圖良《馬刀舞》

哈恰圖良原蘇聯作曲家,創作具有亞美尼亞民族音樂的特點,還受法國印象主義的影響。

《馬刀舞》作於1942年,為管弦樂曲。選自芭蕾舞劇《加雅涅》(劇情略)。

樂曲採用三部曲式寫成。開始以定音鼓、軍鼓以及弦樂器等奏出速度極快的強烈節奏。然後出現節奏強烈、旋律迅疾奔放的主題。在主題變化反復後,出現具有對比性的中間部,具有舞蹈性特點。第三部分再現主題,結尾音樂顯得輕巧,採用五聲音階式的上行音調結束。

⑧ 音樂鑒賞

經過上音樂鑒賞選修課,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樂樂理的知識,也使我領略了中外聞名的音樂樂曲,我對音樂有了新的認識。在還沒有上課之前,因為對音樂沒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總以為上音樂鑒賞的選修課是一種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也許是我不太了解音樂的緣故在還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這樣懼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選修課程都是一些諸如音樂美術影視等等一類的課程。在我記憶中,從高中開始就沒有音樂美術等課程,久而久之也就將它們淡忘了。而如今,感覺又回到小時候上音樂課,因為唱歌的時候總跑調,我因此一度對音樂灰心喪氣。但是在看電視搜台的時候聽到有好聽的歌曲總要停下來去聽,也許是對音樂的「另類」喜歡,我選擇了音樂鑒賞作為我的選修科目。在學習樂理知識的同時,也非常榮幸能夠聽到各種各樣樂器演奏的中外名曲。這也使得我在課程結束以後覺得受益匪淺。下面就讓我來談一下這學期所聽音樂給我的一點感受。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運》代表著貝多芬;同樣,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貝多芬代表著《命運》。我想,世界上再沒有一首交響曲能夠獲得如此廣闊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貝多芬的偉大,則很大程度上也來自於這部代表作給他帶去的聲譽和敬仰。一開場那四聲令人恐懼的有力音符,幾乎讓每個人只要一聽到它就會永遠無法忘卻!真的,充滿了震懾力的經典段落,如此簡短卻又如此令人揮之不去!當然,貝多芬對於這四個音符的解釋最為權威——命運在敲門!是啊,開門見山,整部作品的主題一覽無遺。或許這四個音符給所有人的影響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樂一開場就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覺!我想,這正是貝多芬音樂才華與他個人精神最充分結合的表現!接下去,我們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戰斗的場面,每一個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劍、奮勇拚殺!你可以把主角想像成貝多芬乃至任何一個不屈不撓的戰士或革命斗爭史實。但我覺得這還是遠遠不夠的——對於聽眾而言,主角應該是你自己!那麼敵人是誰,很明了——命運!因為我想,每個人都有面對命運考驗的時候。主題在重復著,恐怖的聲音依然在回盪,似乎斗爭者並沒有徵服這個強大的「命運對手」!我想很多聽眾在這里會感到一絲精神上的疲乏。
正在這時,第二樂章舒緩的旋律傳來了,似乎是一位母親伸出了雙手來撫慰剛剛經歷了一場惡戰的兒子,也好像是幾名攜手斗爭的勇士在大戰之後對敵人、對未來進行交流、思索。雖然音樂是平緩的,但是內在含有一種催人奮進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斷的鼓動戰士繼續前進。在經歷了第一樂章激烈的掙扎之後,聽眾們在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劑療傷葯。第三樂章是快板諧謔曲,但是卻聽不到任何「幽默、諧謔的成分」 。在這里戰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陰雲籠罩的戰場,音樂的氣氛也突然從平和轉為陰暗。好像戰士腳踏著犧牲者們的血跡在一步一步朝命運之神逼近,不斷積累著力量和勇氣。
《命運交響曲》的第三、第四樂章是連續演奏的,從第三樂章最後一部分那平靜、憂郁的緩慢突然跳躍到第四樂章一開始那突如其來、如同山洪暴發一般的合奏。其實這個手法來自於《第四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從引子轉到正題的那一部分。正是由於成功寫下了《第四》的首樂章,才給《命運》的終曲樂章帶來了靈感。我想任何一個聽眾面對著如此洶涌而來的凱旋之聲,心中應該無不感覺激盪——黑暗被打破了、命運被征服了、陽光重新照耀大地!戰士在慶祝自己的勝利、人群在歡唱勝利的頌歌!聽眾也可以送一口氣,甚至為作品的偉大而感到一絲快慰和激動。我想這正是為什麼幾百年來,有許多人可以從《命運交響曲》中獲取力量、鼓起勇氣面對生活壓力、人生挑戰的重要原因!
聆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激揚的心彷彿被一隻無形的手牽引。穿越歲月滄桑,破空而來,在一片深邃蒼莽的林海中升騰,升騰。那些擎天的枝幹亘古孑遺, 那些震顫的葉片蓬勃頑強,那些繁茂的果實樂觀堅忍,風撼不動,雷劈不倒,時而豪氣干雲,時而陰柔宛轉,於百轉千回中傳遞著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是什麼,能夠像音樂一樣如此暢通地溝通人類與自然?是哪種生命,能夠點燃人內心抗爭的慾望,錚錚鐵骨,生生不息?
聆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似乎就是人生命運的縮影。那激按昂的曲調,那富於變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帶到了他曲折的命運之中。然而,再那聽起來讓人感覺困難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種堅毅的精神,從絕望之中脫穎而出,扭轉了局面,告訴人們:「只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勇於向命運挑戰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變命運,讓命運拜倒在自己的腳下。」
正如恩格斯聽了《命運交響曲》的演出。他在寫給妹妹的信中贊美這部作品說:「如果你不知道這奇妙的東西,那麼你一生就算什麼也沒有聽見。」他說,他在第一樂章里聽到了「那種完全的絕望的悲哀,那種憂傷的痛苦」;在第二樂章里聽到了「那種愛情的溫柔的憂思」;而第三、第四樂章里「用小號表達出來的強勁有力、年輕的、自由的歡樂」,又是那麼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幾句話,揭示了《命運交響曲》的精髓。
而如今,當世人面對著一個物慾橫流的商品社會,又人多少人能像貝多芬那樣執著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到長城非好漢」呢?許多人無奈於生活,工作的壓力,誘惑,物慾橫流流盡了血汗,歌舞昇平平息了壯志,最終把最初的理想長埋於歲月的流逝中,或平平淡淡走過一生,或碌碌無為迷失自我,有迷失的世界裡無目的的繼續漂流。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給我們敲響了警鍾,使我倍覺汗顏。遙想著在歷史塵卦記憶的深處曾經有那麼一個人戰勝了命運的不公擺布,在天地間瀟灑的走了一回,我常不敢仰望這份神聖的偉大,因為在他所營造的音樂世界裡就是意味著教人如何挺著腰站著生存,教人向命運所帶來的不公與苦痛挑戰,生當人中傑,死也為鬼雄。
是的,不要因為生活的不公而放棄希望,生活需要希望長相依,人生需要理想來相伴,於是,我又重整一下了疲倦的心情,重新踏上追求理想,挑戰命運的長征。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⑨ 大中國的歌曲賞析

高楓的《大中國》是一首校園民謠曲風的歌曲,唱出了祖國河山的多姿多彩,版表現了中國人共有的權民族自尊與自豪,「一個家」的比喻讓人覺得愛國就是那麼親切。這首歌融合了許多地方民歌調子的歌曲,把中國的特點都數了個遍。直至今日,《大中國》唱起來依然是盪氣回腸且影響深遠。 《大中國》的音樂創作以《東方紅》、《紅綢舞》以及東北民歌、朝鮮族音樂作為素材,在曲調方面,融合了許多地方民歌調子的歌曲,伴以鏗鏘喜慶的鑼節奏,形成了一種熱烈的氣氛,使廣大聽眾在聽、唱這首歌時,能感到一種強烈的情感和親切熟悉的音樂與節奏。這首歌曲旋律集中國南北音樂為一體,這樣容易被全國各地的人傳唱。曲調節奏感強,年輕人不會覺得沒有時代感。

⑩ 流行歌曲賞析論文

聽《發如雪》,覺得那歌詞相當的漂亮,銅鏡映無邪,多麼好的詞啊。

古代的詞,不都也是用來唱的嗎?

現在我們不寫詞了,但是我們依然將留下美奐美倫的詞句,不光詞句,還有古時無法留下的美好韻律,這些流行歌曲,包括那些優秀的影視,將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美好財富。

喜歡美麗的詞句,精緻的或者悠遠的,所有美麗的,還有韻律。

古時候的詞人詩人,大都是官員,我們這個時代的,大都是專業的了,柳永那樣的專業詞人,但是不會那麼窮了,呵呵。

多麼美的句子啊,戲劇的詞也是,大多都十分漂亮,像林黛玉說的大家都為了聽戲忘了那句子的好,落花水流紅。現代人不聽戲,電影也是啊,為何聽不得夜宴那華美的辭藻呢?

喜歡美麗的句子,如同喜愛帥旗的男子,如同喜歡美麗的姑娘,恨不得吃了它/他/她
流行歌曲中融入古典詩詞,既能實現古典詩詞的現代轉換,使古典詩詞多一種傳播的途徑,又能推動流行歌曲向新詩方向發展,使流行歌曲的地位和品格得到提升。這無疑是有一定道理的。優秀的古典詩詞大多語言精練、意境優美、意蘊深遠,富於形象性。一些具有深厚古典文化底蘊的當代流行歌曲詞曲作者,將古典詩詞重新譜曲,或巧妙地化用古典詩詞的語句、意境或意象,將古典詩詞的精華融入當代流行歌曲中。通過「詩化」、「雅化」、「音樂化」,使流行歌曲既有歌的明白曉暢,又有詩的含蓄雋永;既有中華民族傳統的精神與品格,又有現代人的精神與氣質;既有古典的語言內蘊,又有當代的音樂形式。這或許是當代歌詞發展的一個方向,事實上近年來也確實有一批音樂人有意識地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聽《醉赤壁》,覺得那歌詞相當的漂亮,銅鏡映無邪,多麼好的詞啊。

古代的詞,不都也是用來唱的嗎?

現在我們不寫詞了,但是我們依然將留下美奐美倫的詞句,不光詞句,還有古時無法留下的美好韻律,這些流行歌曲,包括那些優秀的影視,將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美好財富。

喜歡美麗的詞句,精緻的或者悠遠的,所有美麗的,還有韻律。

古時候的詞人詩人,大都是官員,我們這個時代的,大都是專業的了,柳永那樣的專業詞人,但是不會那麼窮了,呵呵。

多麼美的句子啊,戲劇的詞也是,大多都十分漂亮,像林黛玉說的大家都為了聽戲忘了那句子的好,落花水流紅。現代人不聽戲,電影也是啊,為何聽不得夜宴那華美的辭藻呢?

喜歡美麗的句子,如同喜愛帥旗的男子,如同喜歡美麗的姑娘,恨不得吃了它/他/她
流行歌曲中融入古典詩詞,既能實現古典詩詞的現代轉換,使古典詩詞多一種傳播的途徑,又能推動流行歌曲向新詩方向發展,使流行歌曲的地位和品格得到提升。這無疑是有一定道理的。優秀的古典詩詞大多語言精練、意境優美、意蘊深遠,富於形象性。一些具有深厚古典文化底蘊的當代流行歌曲詞曲作者,將古典詩詞重新譜曲,或巧妙地化用古典詩詞的語句、意境或意象,將古典詩詞的精華融入當代流行歌曲中。通過「詩化」、「雅化」、「音樂化」,使流行歌曲既有歌的明白曉暢,又有詩的含蓄雋永;既有中華民族傳統的精神與品格,又有現代人的精神與氣質;既有古典的語言內蘊,又有當代的音樂形式。這或許是當代歌詞發展的一個方向,事實上近年來也確實有一批音樂人有意識地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