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木刻賞析

木刻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19 13:36:18

① 黑白木刻評語鑒賞語言

黑白木刻表現了黑白灰關系,但不僅僅表現了黑白灰關系。
1、黑白木刻就畫面的效果和專層次來講主要依靠黑屬白灰來建立。黑白灰關系的建立有多種方式,譬如依照明暗關系建立、依照對象固有色關系建立、或者進行藝術化的黑白灰處理等等。
黑白木刻,刻掉的部分是白,剩下的部分為黑,本身是不存在「灰」的。「灰」從何而來?是通過黑白的稀疏對比來實現。以白點為例。同面積內,點越多,灰度上越淺;點越少,灰度越深。據此,木刻中是可以形成豐富的黑白灰的變化的。是黑白木刻表現的基本及重要語言。
2、即為木刻,還有一點也是其精髓所在——用刀。用刀的力度,方向,角度等等。干澀、流暢、阻滯,避讓、銜接、穿插等等刀法,妙不可言,也形成了畫面相當豐富的灰階。

② 木刻版畫 需要什麼工具 謝謝

常用工具:不同口徑的三角刀、圓口刀、斜刀、平鏟刀、排刀、方口刀。內 常用材料:各種木板,容但初學者用膠木板比較好這篇《黑白木刻版畫的技法和賞析》值得一讀。 http://www.7xpc.com/Article/jswz/jingyanzongjie/200703/Article_20070328202108.html

③ 倉央嘉措《見與不見》介紹和賞析

《見與不見》介紹:

倉央嘉措創作的「古魯」,有人譯為「情歌」,然龍冬先生認為,原文並非「情」,而是崇高到「脖頸」的一個極大尊敬的前綴,故譯成「聖歌」。從倉央嘉措這首著名的《見與不見》來看,若當成情歌恐也不妥,若一定要當成聖歌恐也未必。

筆者用心去讀,從「不悲不喜、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舍不棄」等同義反復而層層推進的抒情節奏,最後到「默然相愛、寂靜歡喜」的心靈氛圍,讀到的是禪,是鑰,是拈花,是微笑,只因「形象若偏離,寂照最動情」(河馬《禪詩》)。南宋圓悟克勤(1063—1135)禪師曾作艷詩一首:「金鴨香銷錦綉幃,笙歌叢里醉扶歸。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此詩由艷入禪,與倉央嘉措那種悲欣交集的內心體驗雖不可同日而語,但借寫情以表達各自內心的微妙,卻殊途同歸。

倉央嘉措的《見與不見》賞析:

詩中沒有一句華麗的詞藻,只有質朴無華的情感,只有任世事怎樣變換他的情始終不變就在那裡的那份愛,就如天上的恆星,哪怕歷盡滄桑都亘古不變。「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是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全詩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反復吟誦詩人心中那份無論世事怎樣變換此情都不移的愛情,節奏感強,條理性好,旋律優美,極富藝術感染力。

遙想美麗的雪域高原,多情的倉央嘉措因相思踏雪而行夜會情人,是緣是劫?當破曉時分,人們讀著一個男人在雪野里留下的清晰的夜奔足跡,那足跡急促而有力蜿蜒地連接著布達拉宮和小巷深處, 於是疑惑,沉思,繼而驚愕,倉央嘉措在坦然的以愛情的名義歌唱的同時,也寫下了對宗教的背叛。

遙想倉央嘉措作為一個活佛的無奈與身不由己,他雖然沒有辦法去改變那些清規戒律,但他仍然選擇了叛經離道,選擇了對權利的舍棄與改變命運,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如果不是愛得至真至純,那又是什麼力量讓他放棄權利呢?答案只有一個:因為愛情。

讀著這種至真至純的情與詩,心中湧起的不僅是感動與感嘆,更有一份難言的心緒。倉央嘉措的詩如一曲天籟之音震顫靈魂動人心弦,那種愛得不帶一絲雜念的純情,久叩心門。

(3)木刻賞析擴展閱讀

倉央嘉措《見與不見》原文: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裡,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里,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裡,默然相愛,寂靜歡喜。

倉央嘉措簡介:

倉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廢,據傳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圓寂。

倉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其中最為經典的是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

④ 以建築,繪畫,雕塑,書法和工藝美術作品為例,談你對藝術欣賞的看法

我對繪畫藝術的看法:
繪畫,作為視覺藝術,是通過一定的色彩、線條、形狀,構成異常精確具體而又個性化的圖景,以傳達審美經驗供人感受的藝術。
繪畫的體裁、樣式異常紛繁多樣,可以從不同角度去作藝術學的分類,如就題材內容以及社會功用目的看,有肖像畫、風景畫、靜物畫、歷史畫、宣傳畫、年畫、連環畫、漫畫等等,如就使用的物質媒介和工具看,有油畫、水墨畫、水彩畫、色粉畫、版畫等等,不論體裁樣式如何,繪畫作為審美對象,應用比較一致的共性。
如果說雕塑的審美特性,強調的是造型的單純和觀念的純粹,那麼繪畫在這兩方面都趨向精確具體了。黑格爾說「繪畫所採用的基本內容既要有豐富的深刻情感,又要有對人物性格和性格特徵方面刻劃很深的個別特殊因素;既要有對一般內容的親切情感的具體事跡,情況和情境必須顯得不只是說明個別人物性格,而是應使個別特殊因素顯得是深深地銘刻到或則說,植根到靈魂和面貌表情里,而且完全從外界事物形狀里吸收過來的」。又說:繪畫由深刻的嚴肅性的題材轉到外在界特殊具體的現象的前進過程中,「必然要走到專注意單純外在現象的極端」,「這里我們就看到天空、時節和樹林光彩的瞬息萬變的景象,雲霞、波濤、江湖等的光和返光杯中酒所放出的閃爍的光影,眼光的流動以及一瞬間的神色和笑容之類,用最高的藝術手腕凝定下來」。從黑格爾的看法中,可以看出,繪畫的藝術比起雕塑來,對象的細節描繪主體內心的表現的統一,乃是繪畫的審美特性。總之,一句話,繪畫比雕塑更富於個性化,在外在形式的精雕細刻中去表現心靈的個性。
但是繪畫所描繪的現實生活場景,人物表情、心靈個性、都是處在不斷變化的生活長河之中,而繪畫卻藉助線條、色彩、形狀把它們凝凍起來,這顯然是一個矛盾,因此必須解決這個矛盾。萊辛曾提出一個解決辦法,就是化動為靜,以靜寫動,他把這個方法叫「暗示」。他說:「繪畫描繪物體,通過物體,以暗示的方式去描繪運動,」那麼怎樣以一種動態的描繪去顯示運動呢?他認為「只能運用動作中某一傾刻,所以它應該選擇蘊育豐富的那一傾刻,從這一傾刻可以最好理解到後一傾刻和前一傾刻,這就是說,繪畫必須善於從運動的生活中去捕提選擇,提煉那蘊育,包含著運動前因後果的靜止的傾刻,通過這一靜止的凝煉的傾刻去表現那運動的連續性,「外部的面貌能展示內心的一切,靜止的場景能表現出運動的行程。」這就是繪畫所採用解決靜止的畫面與運動著的現實的矛盾的辦法。
無論是東方的繪畫或西方的繪畫,傳統式或現代式的繪畫;它所表達的內容和形式都是通過藝術家生活實踐的積累所再現的一種藝術手段,繪畫是反映藝術家本人的構思,也表達對事物的一種情感寄託,記載著歷史和發展,一個畫面雖是靜止的,但它表達的內容卻一種愉悅或者浪漫及庸俗,脫離現實又接近現實超現實的一種意境,無論是繪畫的風格或內容形式來看,繪畫不僅是種語言,也是一種藝術,而且是一門科學,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隨著人的情感變化而變化,隨著形式的發展而發展。
繪畫不僅有它的審美性、實用性、還有永恆性。它作為一種傳播手段,能把握人的心靈,在物質和精神方面是一種超越,正因如此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繪畫作品對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無強制的情況下,使欣賞者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在這種漸漸地長期作用下使人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過藝術欣賞活動,使人們審美需要得到滿足,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愉心悅目、暢神益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如同繪畫創作是一種自由自覺的活動,藝術家在創作中處於一種完全忘我的狀態,沉醉其中並獲得極大的滿足和快樂一樣。
繪畫,不僅種類和形式豐富多彩,而且由於各國和民族在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差異,世界各力繪畫在藝術形式,表現手段藝術風格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區別。一般認為從古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國等東方及明古國發展起來的東方繪畫,與從古希臘,古羅馬繪畫發展起來的歐洲為中心的西方繪畫,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大繪體系。它們在歷史上互有影響,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各自的重要貢獻。
但是,不管是東方繪畫,還是西方繪畫,它作為一種主要的藝術形式,有其共同的特點,這主要表現在它是通過可以直接看到的,有形有色的具體的藝術形象來反映和抒發畫家對客觀現實感受的。在塑具體的而且可以直接看見的藝術形象這一點上,它比小說、詩歌顯得具體形象,更易為廣大群眾所接受。但是由於一幅畫一般只能表現一個相對靜止的瞬間,不能象小說、詩歌、電影、戲劇那樣表現人物和事件的發展過程,也不能像小說、戲劇那樣可以從人物的對話或者通過概括的說明來介紹人物和事件。所以,它有一定的局限性,為了克服這種局限性,優秀的繪畫作品善於選擇人物或事件最富有概括性和表現力的瞬間。這種瞬間形象在畫面上雖然是固定不變的,但由於繪畫提供的人物形象是具體的而且可以直觀的,只要刻劃的好,卻同樣可以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古今中外的許多名畫都可以說明這一點。
其次,繪使用的物質材料和工具,如紙、木板、布、筆墨、顏料、刀等。其它藝術(如文學),更有其它特殊作用。這主要表現在文學作品雖然也要使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筆、墨、紙),但它單純起一種工具的作用,與作品所要塑造的藝術形象並不可分割的關系。然而繪畫則不同。它所使用的物質材料除起一種工具的作用外,物質材料本身固有也是創造藝術形象,特別是構成審美價值的主要因素,例如,中國畫的筆墨情趣,油畫的筆角和豐富的色彩感。木刻的刀法和「木味」等等,不僅與藝術形象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而且它本身也具有審美價值。
此外,繪畫在題材范圍方面比其它藝術更廣泛。例如,小說戲劇不能以自然風景或靜物作為自己的描寫對象。但在繪畫中,風景畫和靜物畫都是一種完全獨立的繪畫體裁,而且它在歷史上還一度成為繪畫藝術的主體,也正因為繪畫比其它藝術在題材范圍上更為廣泛,所以,繪畫是整個美術以至整個藝術門類中特別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之一。

⑤ 求賞析: 十誡歌 倉央嘉措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十誡歌

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賞析:

如果沒有相見怎會陷入愛河不能自拔,理性的清醒的語言中帶著壓抑的痛苦,與戀人分離的痛苦甚至讓自己否決了邂逅帶來的快樂,這種深沉的愛意和不能自拔的迷茫,更襯托出愛情的堅如磐石不可動搖。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賞析:

愛情是心靈上的交流,相知之後方知知己,當心靈覆疊與重合,心心相印的默契帶來的愛情將是溫暖而貼心的。會把戀人放在心頭一遍遍思量著,會把愛情在心中一遍遍重溫著,這種傻傻的想念一旦失去就就像失去了依託。於是後悔著相知,後悔著深愛,只因失去所愛之後的痛苦無法承受。

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賞析:

十指相扣,死生契闊,那些默默的陪伴賜予的愛情,足夠滋潤心靈,讓我們感激它的慷慨。然而一旦分離,心口的溫暖無法補償帶來的失落,足夠讓人心碎垂淚。欠下的那些溫暖的陪伴,在分離之後終究無法償還。恨人事無常,到底只能暗自神傷。

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賞析:

那一段珍惜,那一段情意所留下的痕跡是怎樣也無法抹除的,因為愛到深處愛到酴醾,當分離之後只剩下了故人的回憶,在一遍遍重溫回憶的過程中一遍遍扯開傷口,使它一直無法治癒。這種每每生生撕裂傷口的痛,讓人悔當初,真心相惜。

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賞析:

如果沒有相愛那麼就不會有辜負和背叛,這種天真的假設和詢問,一次次重復著,卻是在反復提醒自己別離的事實。如果不愛,現在不會這么痛苦,然而懼怕痛苦而拒絕愛,更是痛苦深處的痛苦。

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賞析:

相對與相會,是兩個不同層面上的會晤。所謂相對只是一場淡漠和平常的相遇,而相會卻帶著四目相對時的喜悅和溫存。如果我們不相向而行是否就會相忘於江湖?相會只會徒增感傷,因為千帆過盡,感情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前來相會。

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賞析:

一個「誤」字如此耐人尋味,何為正?何為誤?愛上了終將分離的人便是誤嗎?哀怨的字眼輕描淡寫地描畫著那種失去之後就讓人心如刀絞的愛情,平靜的外表下滿滿的波濤暗涌,畢竟相負帶來的就是一種誤,誤了青春時辰,誤了韶華時光,誤了一片深情。

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賞析:

所謂約定在註定到來的離別面前顯得都是蒼白無力的,既然已經緣分已盡,何必藕斷絲連牽扯不清?然而那些花前月下的約定卻縈繞腦海心頭,揮之不去,讓人怎能不想再續愛情?剪不斷,理還亂,如此之痛,只能叫人言說「最好不相許」。

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賞析:

依偎一詞本就相連一體,然而相依和相偎之間的微妙差別卻發人深省。萍水相逢卻惺惺相惜帶來的是依,可以驅散黑暗的戀人的擁抱才是偎,偎是一種相互依託,一種非你不可的情緒,一種無論天涯海角還是碧落黃泉都要在一起的堅定。然而如此的二人卻被生生拆散,唯有孤獨地告誡後人「最好不相依」。

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賞析:

分離的二人再次相遇,懷揣著對故人的思戀就會沉淪於回憶,就會流連在對方的眼波之中。一旦相遇那些過往的回憶就會迸發出來,帶著在一起的渴望相聚,然而短暫的相聚也改變不了終將分離的事實,不可能依然是不可能,相聚只是一種飲鴆止渴的安慰罷了。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賞析:

前一句寫出了二人之間驀然激發出的情感,淺淺地模糊地勾畫出了愛情的深度,只是一場相見,便是金風玉露,相知相許。後一句蘊藏著的悲涼與落寞的情感讓人心疼,「相見何如不見時」,此語是錐心刺痛之人發出的肺腑之言。既然遇見你讓我如此痛苦,我為何還要遇見你?表面上明明後悔著那一場邂逅,然而心中卻是愛得慘烈無比,明明口中說著那麼決絕的話語,心中卻如此彷徨彳亍不前。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賞析:

到底怎樣才能徹底忘記你?到底怎樣才可以擺脫輪回一般生生不息的相思?愛得那麼疲憊那麼痛苦,到頭來還是無法忘記對你的深情。這句話點明了全詩的情感,唯有這一句話展露出了壓抑著的情緒。想和過去的戀人一刀兩斷,無奈心裡卻無論如何也放不下,只有生前身後唯愛一人,弱水三千隻取一瓢。

被迫與戀人分離的女子,一遍遍重復著「如果不」的假設,看似在後悔曾經的愛情,實際上卻把自己對那人的深愛展露無疑。若不是愛得深刻,又怎麼會如此痛苦,若不是愛到情痴,又怎麼會有如此恨人事無常?尤其是最後一句展現出的柔弱的一面,更體現出兒女情長。前面的淡漠和決絕,不過是因為太愛了用來束縛自己的偽裝,最後終於說出口的「要我如何忘掉你」的話語其中的悲凄,綿遠悠長。那種微弱的痛楚,從目力所及的文字一直流落到心口,酸楚之情油然而生。

拓展資料

關於倉央嘉措

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廢,據傳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圓寂。

倉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其中最為經典的是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

倉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所寫的詩歌馳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異葩。引起了不少學者的研究興趣。藏文原著有的以手抄本問世,有的以木刻版印出,有的以口頭形式流傳。足見藏族人民喜愛之深。漢文譯本公開發表和出版者至少有十種,或用整齊的五言或七言,或用生動活潑的自由詩,受到國內各族人民的歡迎;英文譯本於1980年出版,於道泉教授於藏文原詩下注以漢意,又譯為漢文和英文。漢譯文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忠實准確並保持原詩風姿,再加上趙元任博士的國際音標注音,樹立了科學地記錄整理和翻譯藏族文學作品的典範。倉央嘉措在藏族詩歌上的貢獻是巨大的,開創了新的詩風,永遠值得紀念和尊敬。

⑥ 賞析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這是劉湛秋《雨的四季》
簡析如下:

春天的雨清新而純凈;夏天的雨熱烈而粗獷;版秋天的雨端莊權而沉思;冬天的雨自然而平靜。

雨給作者的形象和記憶,永遠是美的;雨給作者的生命帶來活力,感情帶來滋潤,思想帶來流動;雨總是美麗而使人愛戀的。本段語言清新、優美,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細膩流暢,處處匠心獨運。或擬人,或比喻,或排比……無不形象逼真,引人人勝。

人生境遇不同,聽雨的感受也就各異。作者擁有一顆永遠年輕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的是一種生命中激動人心的美麗。雨是大自然神奇的傑作,是我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靈。

⑦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文賞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裡著名私塾。魯迅歲在這里求學,塾師是壽鏡湖老先生。三味書屋,是三長間的小花廳,本是壽家的書房。壽鏡吾老先生在此坐館教書長達六十年。
「三味書屋」之味:魯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面所提到的「三味書屋」,在浙江紹興城內魯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魯迅先生少年時期讀書的地方。那麼,為何叫「三味書屋」呢?原來,「三味」取自「讀經味如稻、梁,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醬)」的古語。其大意是:讀四書五經之類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讀史記味如喝美酒吃佳餚:讀諸子百家之類的書,味如醬醋(好比烹調中的佐料一樣)。「三味書屋」的橫匾是清代乾嘉年間的著名書法家梁山舟書寫的。當時,匾的兩旁還懸掛著這樣一副木刻的對聯:「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讀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三味」是指:讀經典像吃主食;讀歷史像吃菜餚;讀其它像加調料。關於「三味」:魯迅的私塾老師(三味書屋)壽鏡吾老先生的後人說,「三味」是指在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當老百姓,不去當官做老爺;「菜根香」就是滿足於粗菜淡飯,不嚮往於山珍海味的享受;「詩書滋味長」,就是認真體會詩書的深奧內容,從而獲得深長的滋味

⑧ 求對此詩的賞析 出處 作者

出自散文 梧桐,這首詩就是作者自己寫的.
梧桐
作者:晨義
或日光,或月色,地上大部分濃蔭是梧桐的身影。如果你曾在風景自然的鄉村居住,記憶的青瓦上就少不了這層厚綠。
蒼蒼梧桐,悠悠古風;葉若碧雲,偉儀出眾;根在清源,天開紫英;星宿其上,美禽來鳴;
世有嘉木,心自通靈;可以為琴,春秋和聲;卧聽夜雨,起看雪晴;獨立正直,巍巍德榮。
梧桐之樹,豐滿不能把握,渾圓只可擁抱。因為他懷間藏著一張古琴。外表粗枝大葉,內里卻聰明靈秀,雅緻奇異。
梧桐有著音樂天賦,據說是制琴的良材。天然資質加上一段取納萬籟的經歷,造就了梧桐的非凡才思和浪漫情懷。
首先是雨聲。梧桐寬闊的葉子為雨聲而生。春雨的輕柔婉約,夏雨的激烈豪放,秋雨的憂郁纏綿……擊落淋流之間,都化作千般妙韻,點點滴滴匯入生命的湖泊。濕潤的梧桐啊,原來是被這樣浸透和滋養。
然後是風聲。北風之馬嘶,南風之羊鳴,西風之虎嘯,東風之龍吟……一一收聚在胸。有時樹枝會折斷,那正是隨風而舞的激動。
然後是鳥聲。燕子的新曲,麻雀的舊調,布穀的民歌,斑鳩的土謠……全都以傳統的木刻存放。
秋葉凋零。而只有梧桐的葉子落盡,天空才可以完全呈現出來。
是誰打碎的/一塊一塊/巨大的/秋天的玻璃/從天而降/劃破了/誰的臉/誰的手背
再往後,就是雪聲。撲撲簌簌,由疏朗的枝子加以整理。我相信任何時候拍打梧桐,都會有雪花飄落頭頂。
當然還有雷聲,那帶電的強音。
夠了嗎?如此深厚的藝術素養,難道還不夠一張琴的需要嗎?你看梧桐的年輪,清晰完整的金質唱片,計錄了難以計數的樂譜。除了年輪,樹木還有什麼呢?換句話說,除了音樂,梧桐還有什麼?
是古代一位采風的樂官吧,梧桐。他被豐富美妙的音樂所深深吸引,忘記回去復命。他走不動了,因為背負的實在太多。為一隻蟋蟀,他清淚縱橫;而一隻蟈蟈兒,就令他熱血澎湃。他靜靜地站在那裡,聽啊,聽啊,聽天之音,聽地之樂。他聽到了河水的傾訴,聽到了雲彩的感嘆……而且,他聽到了人。最重要的,他聽到了人所不能聽到的聲音。時間太長了,他的雙腳長在一起,陷入了茫茫大地。或者還有另外的傳說:知音不在,彈者故去;孤琴空立,久而化石;天地滋潤,活為佳樹;絲弦已失,誰識此木?
等有一天梧桐平卧,掀去樹衣,露出純潔之軀,絲弦排列如江河奔流!你聽吧,愛恨悲歡就滔滔而出,一發無收。
這樣的梧桐,不拿來做琴,會有多麼可惜。
不幸的是,一棵梧桐卻成了我的書桌。彷彿被禁無期的囚徒,默默忍受命運的苦難。清漆之下,可見音波起伏,樂瀾依稀。讀書餘暇,手指輕敲,其聲深宏美,動人魂魄,那是志士不可更移的決心啊!若拍案而起,慷慨悲壯之音可使肝膽共振,書劍同聲!梧桐的不幸,卻成了我的大幸。
梧桐繁茂,最終做琴的卻是少數,因為彈者有限,聞者太稀。但梧桐就是梧桐,無論後來做了什麼,其性未改,其質未變,其愛樂的身體和靈魂不死。只要你用手叩問,就一定能得到真實的回答。投入火中的碎片,照樣發出烈烈的絕響。這才真正是梧桐的至高境界。
賞析
"蒼蒼梧桐,悠悠古風,葉若碧雲,偉儀出眾"寫出了梧桐樹的風姿挺拔.蒼翠的梧桐,散發出悠遠的古意,它的葉子宛如碧雲,筆直挺拔,一眼望上去便引人注目,與眾不同.
"根在清源,天開紫英,星宿其上,美禽來鳴,"寫梧桐紮根在深深的地下,上面是一望無際的蒼穹,星辰在它的頭頂閃耀,引來美麗的餓鳥獸,爭相鳴唱.
"世有嘉木,心自通靈,可以為琴,春秋和聲"寫世上竟有如梧桐這般好的樹木,它 內里聰明靈秀,雅緻奇異,可以用它做成古琴,彈奏一曲,感春懷秋.
"卧聽夜雨,起看雪晴,獨立正直,巍巍德榮."寫梧桐經歷風霜雨雪,卻依舊屹然挺立,真是品行高尚啊!

表達了作者對梧桐的贊美,其實也是他對於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概括,讀過文章,更能夠體會.

⑨ 如何欣賞版畫

版畫,是造型藝術之一。作者在各種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過手工製版印刷而成的一版種繪畫;可有限制地權復印出多份不影響其藝術價值的原作。從十八世紀起開始有畫家自己繪稿、自己製版、自己印刷的創作版畫。作為造型藝術的版畫,是指創作版畫。由於版材受墨部位、版材性質與製版印刷方法等的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幾個品種。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