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古詩十九首

賞析古詩十九首

發布時間: 2021-02-11 22:48:02

① 《古詩十九首》等代表作賞析

《行行重行行》之一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也可寫作「行行復行行」)
《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盪子婦。 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青青陵上柏》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 驅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 洛中何鬱郁,冠帶自相索。 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 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 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
《今日良宴會》之四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 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齊心同所願,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 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 無為守窮賤,轗軻長苦辛。
《西北有高樓》之五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涉江采芙蓉》之六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明月皎夜光》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
《冉冉孤生竹》之八
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 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 兔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 千里遠結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 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 過時而不採,將隨秋草萎。 君亮執高節,賤妾亦何為!
《庭中有奇樹》之九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迢迢牽牛星》之十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回車駕言邁》之十一
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 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 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 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東城高且長》之十二
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 回風動地起,秋草萋已綠。 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 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 盪滌放情志,何為自結束!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 音響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馳情整巾帶,沈吟聊躑躅。 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
《驅車上東門》之十三
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 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 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 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 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萬歲更相送,賢聖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為葯所誤。 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去者日以疏》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親。 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 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 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
《生年不滿百》之十五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凜凜歲雲暮》之十六
凜凜歲雲暮,螻蛄夕鳴悲。 涼風率已厲,遊子寒無衣。 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 獨宿累長夜,夢想見容輝。 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 願得常巧笑,攜手同車歸。 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 亮無晨風翼,焉能凌風飛。 眄睞以適意,引領遙相希。 徒倚懷感傷,垂涕沾雙扉。
《孟冬寒氣至》之十七
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 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 三五明月滿,四五詹兔缺。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 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 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 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注釋】 三五:農歷十五日。四五:農歷二十日。 三歲:三年。滅:消失。 區區:指相愛之情。
《客從遠方來》之十八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余里,故人心尚爾。 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明月何皎皎》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緯。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古詩十九首》,組詩名,最早見於《文選》,為南朝梁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編者把這些亡失主名的無言詩匯集起來,冠以此名,列在「雜詩」類之首,後世遂作為組詩看待。

《古詩十九首》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雲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明月何皎皎》。

〖作者和寫作年代〗

關於《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和時代有多種說法,《昭明文選·雜詩·古詩一十九首》題下注曾釋之甚明:「並雲古詩,蓋不知作者」。曾有說法認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創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詠》題為漢枚乘作,後人多疑其不確。今人綜合考察《古詩十九首》所表現的情感傾向、所折射的社會生活情狀以及它純熟的藝術技巧,一般認為它並不是一時一人之作,它所產生的年代應當在東漢順帝末到獻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間。

〖意義〗

《古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志。漢末文人對個體生存價值的關注,使他們與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建立起更為廣泛而深刻的情感聯系。過去與外在事功相關聯的,諸如帝王、諸侯的宗廟祭祀、文治武功、畋獵游樂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學的題材領域,現在讓位於與詩人的現實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關的進退出處、友誼愛情乃至街衢田疇、物候節氣,文學的題材、風格、技巧,因之發生巨大的變化。

《古詩十九首》在五言詩的發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國詩史上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它的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為後人師法,幾至形成模式。它的藝術風格,也影響到後世詩歌的創作與批評。就古代詩歌發展的實際情況而言,稱它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並不過分的。詩史上認為《古詩十九首》為五言古詩之權輿的評論例如,明王世貞稱「(十九首)談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詞婉旨,碎足並駕,是千古五言之祖」。陸時庸則雲「(十九首)謂之風余,謂之詩母」。

② 古詩十九首全賞析

古詩十九首是打東漢末年一些下層文人創作的19首無名氏五言古詩。標志著文人五言詩的成熟。<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這是一首在東漢末年動盪歲月中的相思亂離之歌。盡管在流傳過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陳繹《詩譜》),讀之使人悲感無端,反復低徊,為詩中女子真摯痛苦的愛情呼喚所感動。 首句五字,連疊四個「行」字,僅以一「重」字綰結。「行行」言其遠,「重行行」極言其遠,兼有久遠之意,翻進一層,不僅指空間,也指時間。於是,復沓的聲調,遲緩的節奏,疲憊的步伐,給人以沉重的壓抑感,痛苦傷感的氛圍,立即籠罩全詩。「與君生別離」,這是思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回憶,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壓抑不住發出的直白的呼喊。詩中的「君」,當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遠行未歸的遊子。與君一別,音訊茫然:「相去萬余里」。相隔萬里,思婦以君行處為天涯;遊子離家萬里,以故鄉與思婦為天涯,所謂「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長」承上句而來,「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長」承「萬余里」,指路途遙遠,關山迢遞。因此,「會面安可知」!當時戰爭頻仍,社會動亂,加上交通不便,生離猶如死別,當然也就相見無期。然而,別離愈久,會面愈難,相思愈烈。詩人在極度思念中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凡物都有眷戀鄉土的本性:「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飛禽走獸尚且如此,何況人呢?這兩句用比興手法,突如其來,效果遠比直說更強烈感人。表面上喻遠行君子,說明物尚有情,人豈無思的道理,同時兼暗喻思婦對遠行君子深婉的戀情和熱烈的相思--胡馬在北風中嘶鳴了,越鳥在朝南的枝頭上築巢了,遊子啊,你還不歸來啊!「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自別後,我容顏憔悴,首如飛蓬,自別後,我日漸消瘦,衣帶寬松,遊子啊,你還不歸來啊!正是這種心靈上無聲的呼喚,才越過千百年,贏得了人們的曠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嘆。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詩中已出現了兩次「相去」。第一次與「萬余里」組合,指兩地相距之遠;第二次與「日已遠」組合,指夫妻別離時間之長。相隔萬里,日復一日,是忘記了當初旦旦誓約?還是為他鄉女子所迷惑?正如浮雲遮住了白日,使明凈的心靈蒙上了一片雲翳?「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詩人通過由思念引起的猜測疑慮心理「反言之」,思婦的相思之情才愈顯刻骨,愈顯深婉、含蓄,意味不盡。 猜測、懷疑,當然毫無結果;極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這就是「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老」,並非實指年齡,而指消瘦的體貌和憂傷的心情,是說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歸,歲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謝,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紅顏老的遲暮之感。坐愁相思了無益。與其憔悴自棄,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體,留得青春容光,以待來日相會。故詩最後說:「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至此,詩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結束了她相思離亂的歌唱。詩中淳樸清新的民歌風格,內在節奏上重疊反復的形式,同一相思別離用或顯、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興的方法層層深入,「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式單純優美的語言,正是這首詩具有永恆藝術魅力的所在。而首敘初別之情,次敘路遠會難,再敘相思之苦,末以寬慰期待作結。離合奇正,現轉換變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遠的藝術風格,表現出東方女性熱戀相思的心理特點。《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盪子婦,
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賞析
本詩出自《古詩十九首》之二。疊字用得相當漂亮。她,獨立樓頭體態盈盈,如臨風憑虛;她,倚窗當軒,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輕雲中的明月;為什麼,她紅妝艷服,打扮得如此用心;為什麼,她牙雕般的纖纖雙手,扶著窗欞,在久久地引頸遠望:她望見了什麼呢?望見了園久河畔,草色青青,綿綿延延,伸向遠方,「青青河畔草,綿綿思無道;遠道欲何之,宿昔夢見之」(《古詩》),原來她的目光,正隨著草色,追蹤著遠行人往日的足跡;她望見了園中那株鬱郁蔥蔥的垂柳,她曾經從這株樹上折枝相贈,希望柳絲兒,能「留」住遠行人的心兒。原來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著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歸於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波弄,她,一個倡家女,好不容易掙脫了歡場淚歌的羈絆,找到了愜心的郎君,希望過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何以造化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吶喊:「遠行的盪子,為何還不歸來,這冰涼的空床,叫我如何獨守!」 本詩定的就是這樣一個重演過無數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斷,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的章法、「秀才說家常話」(謝榛語)式的平凡語言;然而韻味卻不平凡。能於平凡中見出不平凡的境界來,就是本詩,也是《古詩十九首》那後人刻意雕鐫所不能到的精妙。詩的結構看似平直,卻直中有婉,極自然中得虛實相映、正反相照之妙。詩境的中心當然是那位樓頭美人,草色柳煙,是她望中所見,但詩人他可能是偶然望見美人的局外人,也可能就是那位遠行的盪子--代她設想,則自然由遠而近,從園外草色,收束到園內柳煙,更匯聚到一點,園中心那高高樓頭。自然界的青春,為少婦的青春作陪襯;青草碧柳為艷艷紅妝陪襯,美到了極至。而唯其太美,所以篇末那突發的悲聲才分外感人,也只是讀詩至此,方能進一步悟到,開首那充滿生命活力的草樹,早已抹上了少婦那夢思般的哀愁。這也就是前人常說的《十九首》之味外味。如以後代詩家的詩法分析,形成前後對照,首尾相應的結構。然而詩中那朴茂的情韻,使人不能不感到,詩人並不一定作如此巧妙營構,他,只是為她設想,以她情思的開展起伏為線索,寫成,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詩歌結構的自然曲折。詩的語言並不經奇,只是用了民歌中常用的疊詞,而且一連用了六個,但是貼切而又生動。青青與鬱郁,同是形容植物的生機暢茂,但青青重在色調,鬱郁兼重意態,且二者互易不得。柳絲堆煙,方有鬱郁之感,河邊草色,伸展而去,是難成鬱郁之態的,而如僅以青青狀柳,亦不足盡其意態。盈盈、皎皎,都是寫美人的風姿,而盈盈重在體態,皎皎重在風采,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從雲層中步出那般由隱綽到不鮮的感覺,試先後互易一下,必會感到輕重失當。娥娥與纖纖同是寫其容色,而娥娥是大體的贊美,纖纖是細部的刻劃,如互易,又必

③ 古詩十九首(其六)賞析

此詩的主人公應該是位女子,全詩所抒寫的,乃是故鄉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憂傷。但倘若把回此詩的作者,也認定是這答女子,那就錯了。馬茂元先生說得好:「文人詩與民歌不同,其中思婦詞也出於游的虛擬。」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終仍是遊子思鄉之作,只是在表現遊子的苦悶、憂傷時,採用了「思婦調」的「虛擬」方式:「在窮愁潦倒的客愁中,通過自身的感受,設想到家室的離思
,因而把一性質的苦悶,從兩種不同角度表現出來」(馬茂元《論〈古詩十九首〉》)。從這一點看,《涉江采芙蓉》為表現遊子思鄉的苦悶,不僅虛擬了全篇的「思婦」之詞,而且在虛擬中又借思婦口吻,「懸想」出遊子「還顧望舊鄉」的情景。這樣的詩情抒寫,就不只是「婉曲」,簡直是奇想了!

④ 解析 古詩十九首

《古詩來十九首》是東漢時期的作品,自因作者的名字不詳,詩歌的風格又比較接近,所以後人把它們編輯在一起,統稱《古詩十九首》。內容多為夫婦朋友間的離別相思之情。在創作藝術上,十九首詩都是比較成熟的的五言作品,情感真摯,語言純朴,敘事言情反復低回,余韻不盡,對後代詩歌創作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⑤ 古詩十九首鑒賞,急需

行行重行行
(無名氏)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這是一首在東漢末年動盪歲月中的相思亂離之歌。盡管在流傳過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陳繹《詩譜》),讀之使人悲感無端,反復低徊,為女主人公真摯痛苦的愛情呼喚所感動。
首句五字,連疊四個「行」字,僅以一「重」字綰結。「行行」言其遠,「重行行」極言其遠,兼有久遠之意,翻進一層,不僅指空間,也指時間。於是,復沓的聲調,遲緩的節奏,疲憊的步伐,給人以沉重的壓抑感,痛苦傷感的氛圍,立即籠罩全詩。「與君生別離」,這是思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回憶,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壓抑不住發出的直白的呼喊。詩中的「君」,當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遠行未歸的遊子。
與君一別,音訊茫然:「相去萬余里」。相隔萬里,思婦以君行處為天涯;遊子離家萬里,以故鄉與思婦為天涯,所謂「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長」承上句而來,「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長」承「萬余里」,指路途遙遠,關山迢遞。因此,「會面安可知」!當時戰爭頻仍,社會動亂,加上交通不便,生離猶如死別,當然也就相見無期。
然而,別離愈久,會面愈難,相思愈烈。詩人在極度思念中展開了豐富的聯想:
凡物都有眷戀鄉土的本性:「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飛禽走獸尚且如此,何況人呢?這兩句用比興手法,突如其來,效果遠比直說更強烈感人。表面上喻遠行君子,說明物尚有情,人豈無思的道理,同時兼暗喻思婦對遠行君子深婉的戀情和熱烈的相思--胡馬在北風中嘶鳴了,越鳥在朝南的枝頭上築巢了,遊子啊,你還不歸來啊!「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自別後,我容顏憔悴,首如飛蓬,自別後,我日漸消瘦,衣帶寬松,遊子啊,你還不歸來啊!正是這種心靈上無聲的呼喚,才越過千百年,贏得了人們的曠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嘆。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詩中已出現了兩次「相去」。第一次與「萬余里」組合,指兩地相距之遠;第二次與「日已遠」組合,指夫妻別離時間之長。相隔萬里,日復一日,是忘記了當初旦旦誓約?還是為他鄉女子所迷惑?正如浮雲遮住了白日,使明凈的心靈蒙上了一片雲翳?「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詩人通過由思念引起的猜測疑慮心理「反言之」,思婦的相思之情才愈顯刻骨,愈顯深婉、含蓄,意味不盡。
猜測、懷疑,當然毫無結果;極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這就是「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老」,並非實指年齡,而指消瘦的體貌和憂傷的心情,是說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歸,歲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謝,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紅顏老的遲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無益。與其憔悴自棄,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體,留得青春容光,以待來日相會。故詩最後說:「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至此,詩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結束了她相思離亂的歌唱。詩中淳樸清新的民歌風格,內在節奏上重疊反復的形式,同一相思別離用或顯、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興的方法層層深入,「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式單純優美的語言,正是這首詩具有永恆藝術魅力的所在。而首敘初別之情--次敘路遠會難--再敘相思之苦--末以寬慰期待作結。離合奇正,現轉換變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遠的藝術風格,表現出東方女性熱戀相思的心理特點。
青青河畔草
(無名氏)
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盪子婦,
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她,獨立樓頭體態盈盈,如臨風憑虛;她,倚窗當軒,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輕雲中的明月;為什麼,她紅妝艷服,打扮得如此用心;為什麼,她牙雕般的纖纖雙手,扶著窗欞,在久久地引頸遠望:她望見了什麼呢?望見了園久河畔,草色青青,綿綿延延,伸向遠方,「青青河畔草,綿綿思無道;遠道欲何之,宿昔夢見之」(《古詩》),原來她的目光,正隨著草色,追蹤著遠行人往日的足跡;她望見了園中那株鬱郁蔥蔥的垂柳,她曾經從這株樹上折枝相贈,希望柳絲兒,能「留」住遠行人的心兒。原來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著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歸於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波弄,她,一個倡家女,好不容易掙脫了歡場淚歌的羈絆,找到了愜心的郎君,希望過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何以造化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吶喊:「遠行的盪子,為何還不歸來,這冰涼的空床,叫我如何獨守!」
本詩定的就是這樣一個重演過無數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斷,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的章法、「秀才說家常話」(謝榛語)式的平凡語言;然而韻味卻不平凡。能於平凡中見出不平凡的境界來,就是本詩,也是《古詩十九首》那後人刻意雕鐫所不能到的精妙。
詩的結構看似平直,卻直中有婉,極自然中得虛實相映、正反相照之妙。詩境的中心當然是那位樓頭美人,草色柳煙,是她望中所見,但詩人--他可能是偶然望見美人的局外人,也可能就是那位遠行的盪子--代她設想,則自然由遠而近,從園外草色,收束到園內柳煙,更匯聚到一點,園中心那高高樓頭。自然界的青春,為少婦的青春作陪襯;青草碧柳為艷艷紅妝陪襯,美到了極至。而唯其太美,所以篇末那突發的悲聲才分外感人,也只是讀詩至此,方能進一步悟到,開首那充滿生命活力的草樹,早已抹上了少婦那夢思般的哀愁。這也就是前人常說的《十九首》之味外味。如以後代詩家的詩法分析,形成前後對照,首尾相應的結構。然而詩中那朴茂的情韻,使人不能不感到,詩人並不一定作如此巧妙營構,他,只是為她設想,以她情思的開展起伏為線索,一一寫成,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詩歌結構的自然曲折。
詩的語言並不經奇,只是用了民歌中常用的疊詞,而且一連用了六個,但是貼切而又生動。青青與鬱郁,同是形容植物的生機暢茂,但青青重在色調,鬱郁兼重意態,且二者互易不得。柳絲堆煙,方有鬱郁之感,河邊草色,伸展而去,是難成鬱郁之態的,而如僅以青青狀柳,亦不足盡其意態。盈盈、皎皎,都是寫美人的風姿,而盈盈重在體態,皎皎重在風采,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從雲層中步出那般由隱綽到不鮮的感覺,試先後互易一下,必會感到輕重失當。娥娥與纖纖同是寫其容色,而娥娥是大體的贊美,纖纖是細部的刻劃,如互易,又必

⑥ 古詩十九首的作品賞析

東漢末年,社會動盪,政治混亂。下層文士漂泊蹉跎,遊宦無門。《古詩十九首》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表述著同類的境遇和感受。這十九首詩歌,基本是遊子思婦之辭。具體而言,夫婦朋友間的離愁別緒、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無常之感,是《古詩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內容。有些作品表現出追求富貴和及時行樂的思想。
這段話指出了《古詩十九首》所表達的情感,是人生來共有的體驗和感受。如:表現思念故鄉懷念親人的《涉江采芙蓉》、《去者日以疏》;表現思婦對遊子深切思念和真摯愛戀的《凜凜歲雲暮》、《客從遠方來》和《迢迢牽牛星》;表現游士對生存狀態的感受和他們對人生的某些觀念:《回車駕言邁》、《明月皎夜光》。
總之,《古詩十九首》所抒發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是「人同有之情」。因而,這些詩歌能夠永久地感動人,千古常新。同時,它以藝術的方式,《古詩十九首》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學者所謂「逐臣棄友、思婦勞人、托境抒情、比物連類、親疏厚薄、死生新故之感,質言之、寓言之、一唱而三嘆之」(王康《古詩十九首繹後序》),良非虛言.
《古詩十九首》在揭露現實社會黑暗,抨擊末世風俗的同時,也隱含了詩人對失去的道德原則的追戀。這種無可奈何的處境和心態,加深了詩人的信仰危機。事功不朽的希望破滅,詩人乃轉而從一個新的層面上去開掘生命的價值。無論是露骨宣稱為擺脫貧賤而獵取功名,還是公開聲言要把握短暫人生而及時行樂,總之是喪失了屈原式的執著。在舊的理性規范解除之後表現出來的生命沖動,由於受到歷史傳統、客觀環境和自身文化積淀的束縛,很難獲得健康、樂觀的內容和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感嘆短暫的人生時,雖出言憤激,卻也並非真是甘心頹廢,有人仍在潔身自好,尋覓精神上的永恆。
《古詩十九首》還有一類作品更深刻地反映了遊子思婦的現實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
《古詩十九首》的相思懷人之作,不少是從女性角度著筆的。首先,這是由於在宗法社會中,女性因其特定的處境,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託於愛情和婚姻關系。其次,古代女性生活環境與心靈世界的狹小封閉,使她們只能在孤獨中無止境地去咀嚼體味相思的痛苦,其盛情的深婉細膩,又是男性所不及的。女性豐富的情感和敏銳的觸角,與其生活環境中的種種事物相交流,又使這些事物成為女性心理最為動人的物化形式,並為詩人的創作提供了意蘊豐厚的意象和意境。
漢末文人則已在相當的程度上,具有了與女性世界作心靈溝通的現實基礎,他們抒寫女性的不幸,不僅有真誠的理解與同情,也融入了自己飽經憂患與痛苦的人生體驗。《古詩十九首》之多從女性角度寫相思之苦,並能由此獲得普遍而久遠的藝術魅力,原因便在於。
《古詩十九首》以藝術的方式,表現士子的社會境遇、精神生活與人格氣質,並由此透視出漢末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有相當重要的認識意義。 漢初的治國思想為黃老之學,後武帝以儒學一統,黃老失勢,在與儒學合 流的同時又與莊子思想逐漸融合,形成了漢代社會道家的特殊風格。憂生懼禍是老子思想的一部分,到了莊子,更是把這種心理凸顯出來。受這種社會思潮 的影響,知識分子更加強化了生命意識,與此相對應的是感嘆人生的短暫和對 死亡的思考。個人意識的覺醒和生命價值的發現使漢代文人開始憂慮時光的匆 匆流逝,進而又對死亡充滿困惑和恐懼,他們想要在這有限的人生畫布上盡量 的揮灑,以表達對生的尊重和欲求,但現實的不公正已無法改變,只能通過增 加生命的密度來實現價值,及時行樂就是這種思想的衍生品。道家講究的是清 心寡慾,但也認為人要順從自己的人性和慾望,慾望無法得到滿足,就會激發人內心的情感波濤。「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 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人生非金石,豈 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這些失意的貧士在窮困和憂患之中只能 用說反話來表現內心的苦悶。這種人生的悲劇感,根本上是由於詩人面對生命 價值和尊嚴的被扼殺,產生了強烈的反叛意識,縱欲的內在是徹骨的悲涼。對於世俗生活以及社會私情的關注帶來了真我個性的回歸,道家思想喚醒了詩人在時代苦悶之下的生命意識。詩人開始重新定義自己生命價值和情感取向,抒情化的表達和個性的彰顯最終把文學帶上了緣情之路。《古詩十九首》受到道家學說朴實自然為美的影響,道家強調情感的自由抒發,追求自然和簡朴文風,因為大道本身朴實無華的。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十九首的整體風格都呈現出一種淺顯沖淡,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感。 老莊思想中有憤世嫉俗的一面,道家雖主張恬淡虛靜,卻也不遺餘力的抨 擊黑暗的社會現實。《古詩十九首》雖為抒懷之作,但造成詩人憤懣傷感的主要 原因還是由於統治階級、官僚制度的不公平和不合理。《青青陵上柏》中宛洛的 達官貴族冠帶相索,上層社會如同一個封閉的體系,外人難以進入。《明月皎月 光》中昔日的同門之友,也因為飛黃騰達而棄詩人於不顧等等。這些都從側面鞭笞了社會的黑暗現實,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漢代雖然採取「獨尊儒術」的思想統治政策,但是道家思想始終是其時代思想的一部分,特別是到了東漢,經學衰頹,老莊復歸,對士人的影響日漸從 隱性變為顯性。在整個社會思潮的影響下,貧士失志的文人已經在現實打擊下心灰意冷,毫無鬥志,於是轉而想從道家思想中尋求解脫。所以 他們的詩歌創作必然被這種心理影響,在向道家回歸的同時,由於文人一直以 來都受到中國正統儒家思想的熏陶,於是心態就呈現出了矛盾的兩重性。不過 也正是由於詩人胸中蘊藏著儒道兩種思想,中國兩種傳統文化的精髓均在詩中 得以展現,才使得《古詩十九首》具有如此獨特的藝術魅力。
《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從樂府民歌汲取養料,滋養自己的創作。他們有感而發,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決無虛情與矯飾,更無著意的雕琢,因此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劉勰《文心雕龍·明詩》中就這樣概括《古詩十九首》的藝術特色:「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抒情詩的典範。長於抒情,卻不直言,委曲婉轉,意味無窮。從寫景敘事發端,極其自然地轉入抒情,水到渠成,而又抑揚有致。
2.質朴自然。從情感說,《古詩十九首》感情純真誠摯,沒有矯揉造作;從藝術表現說,它的寫境用語好像都是信手拈來,沒有錯采鏤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詩境。
3.情景交融,物我互化,渾然圓潤的藝術境界。《古詩十九首》所描寫的景物、情境與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過或白描、或比興、或象徵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渾然圓融的藝術境界;
4.語言精練。《古詩十九首》語言淺近自然,卻又極為精煉准確。不做艱澀之語,不用冷僻之詞,而是用最明白淺顯的語言道出真情至理。傳神達意,意味雋永。遣詞用語非常淺近明白,「平平道出,且無用功字面,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卻涵詠不盡,意味無窮;《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如山間甘泉,如千年陳釀,既清新又醇厚,既平淡又有韻味。
此外,《古詩十九首》還較多使用疊字,或描繪景物,或刻畫形象,或敘述情境,無不生動傳神,也增加了詩歌的節奏美和韻律美。
事物總是具有兩面性的,由於情致與才藻的關系是中古後詩史中的一個主要矛盾,而《古詩十九首》完美地處理了這一矛盾,因此,後世凡是遇到形式主義詩風抬頭,進步詩人總是將《十九首》與詩、騷、漢樂府一起作為自己的旗幟,《十九首》在詩史上的主要作用是積極的。
然而因為《十九首》的作者與勞動人民畢竟有一定距離,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不夠寬廣,它的詩境又主要表現為蘊藉含蓄一路。因此當後世出現在思想史上直指現實,激切鋒利;或在風格上發揚踔厲,縱橫馳騁的作品與流派時,一些保守的詩人與評論家又都拉起《十九首》這面大旗,作為它們反對詩壇上這些新生事物的武器。
《十九首》的有些作品表現出追求富貴和及時行樂的思想,另外作者憤於現實,又往往以頹廢放盪來作對抗,這也落了後世某些逃避現實的詩人之口實,在這些方面,它又表現出消極的影響。 將《古詩十九首》與漢樂府五言歌辭相比較,捨去音樂因素,就實體形式看,並無本質的區別。六朝以至唐宋人記載中兩者的篇目多有重疊,如古詩《生年不滿百》又作樂府《西門行》,詞句更多雷同,如古詩《孟冬寒氣至》有雲「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別離」;而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則雲「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可見古詩和樂府在漢世是二而一的關系,被采入樂即為樂府,未入樂或入樂後又失其調名則為古詩,故清人朱干《樂府正義》說:「《古詩十九首》,古樂府也。」《古詩十九首》的這一性質,決定了它與漢樂府一樣,繼承了《詩經》以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特點,所以說它是「風余」。
但以群體出現的《古詩十九首》,又是眾多的漢代無名氏詩歌中一個有自身特點的類型。與一般漢樂府民歌比較,在風格上有以下異同:
1.感性方面二者均一事一詩,情事交融。民歌較多鋪敘,敘事以見情;古詩則重於抒情,以情融事。
2.結構方面二者均結構渾成,無斧鑿之痕。 民歌多以事情之自然順序為線索;古詩則按照情感的起伏節奏驅遣剪裁事實。
3.語言方面二者均自然天成,富於感染力。民歌如胡應麟所稱「質而不鄙,淺而能深」;古詩則「隨語成韻,隨韻成趣」,明謝榛稱之為「秀才說家常話」。
4.境界方面由以上三者決定,二者均風格渾成,境界深遠。民歌「遒深勁絕」(王漁洋語),其境深厚;古詩「怊悵切情」(劉勰語),其境曠遠。
這些異同的根本原因在於《古詩十九首》的作者,不同於樂府民歌之多為勞動者,而是具有相當文化修養的地主階級中下階層知識分子。他們為了更好地抒發因遭受壓抑而產生的憤懣不平,一反當時上層統治者將文學作為雕蟲小技的痼疾,打破了當時從形式上尊崇《詩經》、《楚辭》,專尚回言、騷體(及其流裔漢賦)的積習,大膽地向民歌學習,從而將分離達三百餘年之久的文人創作語言與漢族民間創作語言重新結合起來,將新興的五言歌詩——被上層文人視作「俳優倡樂多用之」的俗體詩作為主要的創作手段,同時將漢樂府中已有表現的敘事與抒情分流的傾向,加以進一步發展,從而使得自己的創作與漢樂府相比較表現出同中有異的特點,於是「驚心動魄,一字千金」(鍾嶸語)的一代新詩——五言抒情古詩就應運而生了。這種詩體及其表現手法,在中古以後的古典詩歌諸形式中一直居於主導地位,因此說《古詩十九首》又是「詩母」。

⑦ 求《古詩十九首》原文及賞析

古詩十九首之一
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 驅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
洛中何鬱郁!冠帶自相索. 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 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 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這首詩是一位失意之士藉由他所看到的當時政治首都洛陽的一些現象,寫出了個人不平之感,和不滿現實的心情.
古詩十九首之二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 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齊心同所願,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乎若飆塵; 何不策高足,先據要津路 無為守貧賤,轗軻長苦辛.這首詩寫客中對酒聽歌的感慨,表現出『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的憤激心情.
古詩十九首之三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 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這首詩和『今日良宴會』都是聽曲感心之作.『今日良宴會』是發抒『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的憤慨,這首詩進一步寫出黑暗時代所帶給一切被壓抑者的苦悶與悲哀,以及他們不甘於現實的想法.所反映的社會精神面貌,較『今日良宴會』更為深廣.
古詩十九首之四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首詩是一位飄流異地失意的人,懷念他在家鄉的妻子,寫出欲歸不得的愁苦心情.
古詩十九首之五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這首詩是秋夜即興之作.篇中寫出秋季景物的凄清,失意的人生活的孤獨和惆悵,歸結到顯貴的朋友不相援引,表示無限怨望,詞意是非常明顯的.
古詩十九首之六
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 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 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這首詩從客觀景物的更新,聯想到人生壽命的短暫,因而發出『立身不早』,沈淪失意的慨嘆.
古詩十九首之七 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
回風動地起,秋草萋已綠. 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 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
盪滌放情志,何為自結束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
音響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馳情整中帶,沉吟聊躑躅. 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 這首詩,通過客中生活的一個偶然現象,反映出詩人空虛而無著落的現實苦悶和悲哀,與『西北有高樓』意境相似.
古詩十九首之八
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 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 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 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
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萬歲更相送,聖賢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為葯所誤; 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這首詩,是流盪在洛陽的遊子,因為看到北邙山的墳墓而觸發的人生慨嘆.
古詩十九首之九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親. 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 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
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 這首詩,和『驅車上東門』的內容基本相同,所表現的情感是前面一篇的引申.
古詩十九首之十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長夜短苦,何不秉燭游!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這首詩,和『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兩篇用意略同.詩中強調的是及時行樂的思想;
古詩十九首之十一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這首詩也是久客思歸之作,與『涉江采芙蓉』『去者日以疏』兩篇用意略同,而內容各異.
古詩十九首之十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這首詩和下面幾首都是思婦詞,雖然寫個人離別之情,但和前面幾篇一樣,也都是東漢末年動湯不寧的社會現實的反映.
古詩十九首之十三
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娼家女,今為盪子夫. 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這首思婦詞,用第三人稱寫的.在『古詩十九首』里,這樣寫法是唯一的一篇.
古詩十九首之十四 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 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 兔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
千里遠結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 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 過時而不採,將隨秋草萎. 君亮執高節,賤妾亦為何! 這首詩,寫新婚後久別之怨,也就是所謂新婚別.風格與『行行重行行』相近,但它所描寫的別恨離愁則集中在這一點上.
『十九首』所描寫的別恨離愁,歸結起來,當然都是一個社會問題.在這篇里,詩人是通過女性這一共同的心理特徵的細致刻劃而把它表現出來的.古典詩歌中寫相思離別的作品最多,但以新婚別為題材的這還是第一篇.
古詩十九首之十五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本篇和『涉江采芙蓉』篇內容大致相同,都是折芳寄遠.但前一篇是行客望鄉的感慨,這一篇是思婦憶遠的心情.兩篇都只有八句,是『十九首』中最短的兩篇.
古詩十九首之十六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首詩是秋夜即景之作,借天上的牛女雙星,寫人間別離之感,因為是思婦詞,所以從女方的哀怨著筆.
古詩十九首之十七
凜凜歲雲暮,螻蛄夕鳴悲. 涼風率已厲,遊子寒無衣. 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 獨宿累長夜,夢想見容輝. 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緩. 願得常巧笑,攜手同車歸. 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
亮無晨風翼,焉能凌風飛 眄睞以適意,引領遙相睎. 徒倚懷感傷,垂涕沾只扉. 這首詩,是寒冬深夜裡夢境的描寫,反映出一種因相思而墜入迷離恍忽中的悵惘心情.
古詩十九首之十八 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 愁多知夜長,仰視眾星列. 三五明月滿,四五詹兔缺.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
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置書懷袖中,三年字不滅; 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這首詩和前面『凜凜歲雲暮』一樣,也是描寫寒冬長夜裡深閏思婦的別恨離愁,表現其堅定不移的情愛.前篇是空床獨宿所產生的夢想,本篇是星空悵望而引起的遙思,兩篇在意境上也是相類似的.
古詩十九首之十九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余里,故人心尚爾. 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
這首詩所寫的就是『涉江采芙蓉』篇『同心而離居』的情感.它通過一個具體事件以及由於這一事件所產生的感想,十分明朗地表現了亂離時代里堅定不移的伉儷深情
***資料來源:馬茂元先生之『古詩十九首探索』***
此詩似乎是《孟冬寒氣至》的姊妹篇.它以奇妙的思致,抒寫了一位思婦的 整理自 http://tieba..com/f?kz=52098534網路貼吧

⑧ 急求詩歌鑒賞<<古詩十九首>>!!

1、《古詩十九首》一共要19首,要一首首地寫完賞析,就算不嫌累,這里也容不下,得另外有附件。
2、此處僅提供第一首的賞析供參考。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倚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注釋
重行行:行了又行,走個不停。
生別離:活生生地分離。
天一涯:天一方。意思是兩人各在天之一方,相距遙遠,無法相見。
阻且長:艱險而且遙遠。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胡馬南來後仍依戀於北風,越鳥北飛後仍築巢於南向的樹枝。意思是鳥獸尚眷戀故土,何況人呢?胡馬,泛指北方的馬,古時稱北方少數民族為胡。越鳥,指南方的鳥,越指南方百越。這兩句是思婦對遊子說的,意思是人應該有戀鄉之情。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相離愈來愈遠,衣帶也愈來愈鬆了。意思是人由於相思而消瘦了。已通「以」。 緩:寬松。
浮雲蔽白日:這是比喻,大致是以浮雲喻邪,以白日喻正。想像遊子在外被人所惑。 蔽:遮掩
不顧反:不想著回家。顧,念。反通「返」。
思君令人老:由於思念你,使我變得老多了。老,指老態,老相。
歲月忽已晚:一年倏忽又將過完,年紀愈來愈大,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歲月已晚,指秋冬之際歲月無多的時候。
棄捐勿復道:什麼都撇開不必再說了。捐,棄。
努力加餐飯:有兩說。一說此話是對遊子說,希望他在外努力加餐,多加保重。另一說此話是思婦自慰,我還是努力加餐,保養好身體,也許將來還有相見的機會。
譯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這樣活生生分開了你我。
從此你我之間相距千萬里,我在天這頭你就在天那頭。
路途那樣艱險又那樣遙遠,要見面可知道是什麼時候?
北馬南來仍然依戀著北風,南鳥北飛築巢還在南枝頭。
彼此分離的時間越長越久,衣服越發寬大人越發消瘦。
飄盪游雲遮住了太陽,他鄉的遊子不想回還。
只因為想你使我都變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關。
還有許多心裡話都不說了,只願你多保重切莫受飢寒。
賞析
一個婦女懷念離家遠行的丈夫。她詠嘆別離的痛苦、相隔的遙遠和見面的艱難,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復返相對照,但還是自我寬解,只希望遠行的人自己保重。全詩長於抒情,韻味深長,語言樸素自然又精煉生動,風格接近民歌。
欣賞提示
本篇可分作兩部分:前六句為第一部分,後十句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追敘初別,著重描寫路遠相見之難。開頭兩句「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是全詩的綱,總領下文。
第二部分,著重刻畫思婦相思之苦。胡馬、越鳥二句是說鳥獸還懂得依戀故鄉,何況人呢?以鳥獸和人作比,是從好的方面揣度遊子的心理。隨著時間的飛馳,遊子越走越遠,思婦的相思之情也愈來愈深切。「衣帶日已緩」形象地揭示了思婦的這種心情。她日益消瘦、衰老和「遊子不顧反」形成對比。「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是從壞的方面懷疑遊子薄倖,不過不願直說,而是委婉地通過比喻表達心裡的想法。最後兩句是強作寬慰,實際上這種心情是很難「棄捐」勿「道」的,心緒不佳,「餐飯」也是很難「加」的。相思之苦本來是一種抽象的心理狀態,可是作者通過胡馬、越鳥、浮雲、白日等恰切的比喻,帶緩、人老等細致的描寫,把悲苦的心情刻畫得生動具體,淋漓盡致。
評析
古詩是與今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一般唐代以後的律詩稱今體詩或近體詩,非律詩則稱古詩或古體詩。《古詩十九首》大約是東漢後期作品,大多是文人模仿樂府之作。這里收集的古詩作者已佚。但它的藝術成就是非常突出的,它長於抒情,善於運用比興手法,使詩意含蓄蘊藉。它大體代表了當時古詩的藝術成就。《行行重行行》是《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一首。這首詩是一首思夫詩。抒發了一個女子對遠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這是一首在東漢末年動盪歲月中的相思亂離之歌。盡管在流傳過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陳繹《詩譜》),讀之使人悲感無端,反復低徊,為女主人公真摯痛苦的愛情呼喚所感動。
首句五字,連疊四個「行」字,僅以一「重」字綰結。「行行」言其遠,「重行行」言其極遠,兼有久遠之意,翻進一層,不僅指空間,也指時間。於是,復沓的聲調,遲緩的節奏,疲憊的步伐,給人以沉重的壓抑感,痛苦傷感的氛圍,立即籠罩全詩。「與君生別離」,這是思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回憶,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壓抑不住發出的直白的呼喊。詩中的「君」,當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遠行未歸的遊子。
與君一別,音訊茫然:「相去萬余里」。相隔萬里,思婦以君行處為天涯;遊子離家萬里,以故鄉與思婦為天涯,所謂「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長」承上句而來,「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長」承「萬余里」,指路途遙遠,關山迢遞。因此,「會面安可知」!當時戰爭頻仍,社會動亂,加上交通不便,生離猶如死別,當然也就相見無期。
然而,別離愈久,會面愈難,相思愈烈。詩人在極度思念中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凡物都有眷戀鄉土的本性:「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飛禽走獸尚且如此,何況人呢?這兩句用比興手法,突如其來,效果遠比直說更強烈感人。表面上喻遠行君子,說明物尚有情,人豈無思的道理,同時兼暗喻思婦對遠行君子深婉的戀情和熱烈的相思--胡馬在北風中嘶鳴了,越鳥在朝南的枝頭上築巢了,遊子啊,你還不歸來啊!「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自別後,我容顏憔悴,首如飛蓬,自別後,我日漸消瘦,衣帶寬松,遊子啊,你還不歸來啊!正是這種心靈上無聲的呼喚,才越過千百年,贏得了人們的曠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嘆。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詩中已出現了兩次「相去」。第一次與「萬余里」組合,指兩地相距之遠;第二次與「日已遠」組合,指夫妻別離時間之長。相隔萬里,日復一日,是忘記了當初旦旦誓約?還是為他鄉女子所迷惑?正如浮雲遮住了白日,使明凈的心靈蒙上了一片雲翳?「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詩人通過由思念引起的猜測疑慮心理「反言之」,思婦的相思之情才愈顯刻骨,愈顯深婉、含蓄,意味不盡。
猜測、懷疑,當然毫無結果;極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這就是「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老」,並非實指年齡,而指消瘦的體貌和憂傷的心情,是說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歸,歲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謝,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紅顏老的遲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無益。與其憔悴自棄,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體,留得青春容光,以待來日相會。故詩最後說:「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至此,詩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結束了她相思離亂的歌唱。
詩中淳樸清新的民歌風格,內在節奏上重疊反復的形式,同一相思別離用或顯、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興的方法層層深入,「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式單純優美的語言,正是這首詩具有永恆藝術魅力的所在。而首敘初別之情--次敘路遠會難--再敘相思之苦--末以寬慰期待作結。離合奇正,現轉換變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遠的藝術風格,表現出東方女性熱戀相思的心理特點。
讀文思路
兩個人分別了,而且越離越遠,一個"生"字寫出了兩個人被活活拆開(什麼原因分離?)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痛苦之餘,主人公進行了反思:我們究竟能不能再見面?但結果令他失望,道路又艱險又漫長,會面的可能微乎其微.但是主人公不甘心這種結果,他想到了胡馬和越鳥的故事,鳥獸尚且如此依戀,不忍離去,我們就難道不如鳥獸嗎?不由的心裡寬慰了些,但還是為痛苦所折磨,日漸消瘦,最後只能安慰自己:還是先放在一邊,保重好身體,靜靜的等待相見的那一天吧.這首詩把思念者的那種纏綿悱惻的心情寫的入木三分,令人感動.

⑨ 關於對《古詩十九首》的分析

《迢迢牽牛星》出自《古詩十九首》中的第十首。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凄慘的愛情畫面,寫天上一對夫婦牽牛和織女,視點卻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觀察他們夫婦的離別之苦。

【原文】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jiǎo)河漢女。
纖纖(xiān)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機杼(zhù)。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jiàn),脈脈(mò)不得語。

【注釋】
1.《迢迢牽牛星》選自《古詩十九首》
2.《古詩十九首》:選自南朝梁蕭統《文選》卷二九(中華書局1977年版)。此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古詩十九首》,作者不詳,時代大約在東漢末年。
3.迢迢(tiáo):遙遠。牽牛星:隔銀河和織女星相對,俗稱「牛郎星」,是天鷹星座的主星,在銀河南。
4.皎皎:明亮。河漢:即銀河。河漢女,指織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銀河北。織女星與牽牛星隔河相對。
5.河漢女:銀河邊上的那個女子,指織女星。
6.擢(zhuó):伸出,拔出,抽出。這句是說,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7.札(zhá)札弄機杼:正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弄:擺弄。
8.杼(zhù):織機的梭子。
9.終日不成章:是用《詩經·大東》語意,說織女終日也織不成布。《詩經》原意是織女徒有虛名,不會織布;這里則是說織女因害相思,而無心織布。
10.零:落。
11.幾許:多少。這兩句是說,織女和牽牛二星彼此只隔著一條銀河,相距才有多遠!
12.盈盈:清澈、晶瑩的樣子。
13.脈脈(mò 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表達情意。
14.素:白皙。
15.涕:眼淚。
16.章:指布帛上的經緯紋理,這里指布帛。

17 .間:相隔。

【翻譯】
(看那)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淚如同下雨般零落。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兩岸相隔又有多遠呢?雖然只隔一條清澈的河流,但他們只能含情凝視,卻無法用語言交談。

【賞析】
此詩寫天上一對夫婦牽牛和織女,視點卻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觀察他們夫婦的離別之苦。開頭兩句分別從兩處落筆,言牽牛曰「迢迢」,狀織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見義,不可執著。牽牛也皎皎,織女也迢迢。他們都是那樣的遙遠,又是那樣的明亮。但以迢迢屬之牽牛,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遠在他鄉的遊子,而以皎皎屬之織女,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說來,似乎又不能互換了。如果因為是互文,而改為「皎皎牽牛星,迢迢河漢女」,其意趣就減去了一半。詩歌語言的微妙於此可見一斑。稱織女為「河漢女」是為了湊成三個音節,而又避免用「織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牽牛星」,下句再說「織女星」,既不押韻,又顯得單調。「河漢女」就活脫多了。「河漢女」的意思是銀河邊上的那個女子,這說法更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真實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顆星。不知作者寫詩時是否有這番苦心,反正寫法不同,藝術效果亦迥異。總之,「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十個字的安排,可以說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渾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專就織女這一方面來寫,說她雖然整天在織,卻織不成匹,因為她心裡悲傷不已。「纖纖擢素手」意謂擢纖纖之素手,為了和下句「札札弄機杼」對仗,而改變了句子的結構。「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札札」是機杼之聲。「杼」是織布機上的梭子。詩人在這里用了一個「弄」字。《詩經·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載弄之瓦。」這弄字是玩、戲的意思。織女雖然伸出素手,但無心於機織,只是撫弄著機杼,泣涕如雨水一樣滴下來。「終日不成章」化用《詩經·大東》語意:「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最後四句是詩人的慨嘆:「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那阻隔了牽牛和織女的銀河既清且淺,牽牛與織女相去也並不遠,雖只一水之隔卻相視而不得語也。「盈盈」或解釋為形容水之清淺,或者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脈脈」都是形容織女。《文選》六臣註:「盈盈,端麗貌。」是確切的。人多以為「盈盈」既置於「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滿溢,如果是形容水,那麼也應該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淺。把盈盈解釋為清淺是受了上文「河漢清且淺」的影響,並不是盈盈的本意。《文選》中出現「盈盈」除了這首詩外,還有「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亦見於《古詩十九首》。李善註:「《廣雅》曰:『贏,容也。』盈與贏同,古字通。」這是形容女子儀態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為「端麗」。又漢樂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也是形容人的儀態。織女既被稱為河漢女,則其儀容之美好亦映現於河漢之間,這就是「盈盈一水間」的意思。「脈脈」,李善註:「《爾雅》曰『脈,相視也』。郭璞曰『脈脈謂相視貌也』。」「脈脈不得語」是說河漢雖然清淺,但織女與牽牛隻能脈脈相視而不得語。
這首詩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音詞,即「迢迢」、「皎皎」、「纖纖」、「札札」、「盈盈」、「脈脈」。這些疊音詞使這首詩質朴、清麗,情趣盎然。特別是後兩句,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若現於紙上,意蘊深沉風格渾成,是極難得的佳句。
以上資料來源:「習古堂國學網」的古詩十九首欄目。

⑩ 賞析《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

1,選自《古詩十九首》
《文選》卷二十九「雜詩」類首列。一首感嘆知音回難遇的詩。表答達了詩人深切的世態炎涼的之感。
2,開頭寫歌者所在的地點,中間寫歌聲凄涼,最後寫歌聲所引起的聽者的同情和悲哀。對文章之分析網上有很多資料...我怕是沒他們水平高,就不胡扯了。
3,情景交融,物我互化。詩人聽到高樓之曲,品味其慷慨悲涼,以幻想之詞「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結束全詩。從空中逸響寫起,又以奮翅高飛結束,詩人多用聯想(「無乃杞梁妻」)和想像(「願為雙鴻鵠」)之語,構成恍惚空靈的境界。詩人並未與歌者相見,想像其為失意之人,自命為其知音,和對方同病相憐,實為感嘆知音難遇。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