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怨賞析
雨 晴
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 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 卻疑春色在鄰家。
這首即興小詩,寫雨後漫步小園所見的殘春之景。詩中攝取的景物很簡單,也很平常,但平中見奇,饒有詩趣。
詩的前兩句扣住象徵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見和「雨後」情景相對比、映襯,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剛剛降臨,花才吐出骨朵兒,尚未開放;而雨後,花事已了,只剩下滿樹綠葉了,說明這場雨下得多麼久,好端端的花光春色,被這一場苦雨給鬧殺了。詩人望著花落春殘的小園之景,是多麼掃興而生感喟啊!
掃興的不光是詩人,還有那蜜蜂和蝴蝶。詩的下兩句由花寫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氣,它們懷著和詩人同樣高興的心情,翩翩飛到小園中來,滿以為可以在花叢中飽餐春色,不料撲了空,小園無花空有葉;它們也象詩人一樣大失所望,懊喪地紛紛飛過院牆而去。花落了,蜂蝶也紛紛離開了,小園豈不顯得更加冷落,詩人的心豈不更加悵惘!望著「紛紛過牆去」的蜂蝶,滿懷著惜春之情的詩人,剎那間產生出一種奇妙的聯想:「卻疑春色在鄰家」。院牆那邊是鄰家,詩人想得似乎真實有據;但一牆之隔的鄰家小園,自然不會得天獨厚,詩人想得又是多麼天真爛漫;畢竟牆高遮住視線,不能十分肯定,故詩人只說「疑」,「疑」字極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實感。這兩句詩,不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態,寫得活靈活現,更把「春色」寫活了,似乎「陽春」真的「有腳」,她不住自家小園,偏偏跑到鄰家,她是多麼調皮、多麼會捉弄人啊!
「卻疑春色在鄰家」,可謂「神來之筆」,造語奇峰突起,令人頓時耳目一新。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點鐵成金的作用,經它點化,小園、蜂蝶、春色,一齊煥發出異樣神采,妙趣橫生。古人謂 「詩貴活句」(吳喬《圍爐詩話》),就是指這種最能表達詩人獨特感受的新鮮生動的詩句吧。
聞 雁
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
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齋聞雁來。
韋應物詩鑒賞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初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達滁州後不久寫的。
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到外面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的秋雨,愈發感到夜之深沉、秋之凄清和高齋之空寂。在這種蕭瑟凄寂的氣氛中,敏感的詩人不由歸思難禁。韋應物家居長安,與滁州相隔兩千餘里。即使白天登樓引領遠望,也會有雲山阻隔、歸路迢遙之感;黑夜沉沉,四望一片迷濛,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處了。故園的眇遠,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成正比,再加上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盡、悠然難止了。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濃,為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正當懷鄉之情難以排遣時,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穿越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鄉而徹夜不眠的詩人浮想聯翩,觸緒萬端。詩寫到這里,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留給讀者自己去吟詠玩索。
「歸思後乃說聞雁,其情自深。一倒轉說,則近人能之矣。」(沈德潛《唐詩別裁》)
純粹從文字看,詩中所抒寫的似乎不過是遠宦思鄉之情。但滲透於全詩的蕭瑟凄清情調和充溢於全詩的秋聲秋意,卻令讀者隱約感到在「歸思」、「聞雁」背後隱含的時代亂離的面影,蘊藏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沈德潛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並入化機」(《說詩晬語》)。古澹,確是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徵。從這首《聞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絕句「意當含蓄,語務舂容」的特點的同時,有意識地運用古詩的句格、語言與表現手法,以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詩句之間,很少大的跳躍,語言也力求朴質自然避免雕琢刻削,一、二句還雜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這種風格,確有古體的流風余韻。
② 陽春曲 題情 譯文
作者謳歌了一個純情女子沖破封建禮教束縛,大膽追求幸福的愛情生活。語言活潑,感情熱烈,具有民歌魅力,為歌詠戀情的精品。
③ 琵琶曲陽春白雪的賞析
琵琶曲陽來春白雪的賞析:
1、琵琶曲自《陽春白雪》主要取材於流傳全國各地的民間器樂牌子曲《老六板》,經過琵琶演奏
家們不斷加工發展而成。這首古典在各個琵琶流派中都有流傳,演奏家們各自發揮才能,不斷
豐富發展, 經過加工處理形成了各自的傳譜。
2、 《陽春白雪》:由民間器樂曲牌儀《八板》(或《六板》)的多個變體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頭」變體的循環再現,各個《八板》變體組合在一起形成變奏的關系,後又插入了《百鳥朝鳳》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環因素的變奏體結構。
3、《陽春白雪》的結構,採用了中國古典傳統的「起、承、轉、合」的形式。樂曲第一段「獨占鰲頭」,是全曲的主題,核心樂句旋律歡快、優美、流暢,節奏輕愉活潑,呈現出春風盪漾,楊柳輕拂,鳥嗚花間,溪水潺潺的情景。
4、《陽春白雪》是一首通欲易懂、意韻高雅、技巧豐富多變,在民間廣為流傳且為人們的熟知和喜愛的琵琶獨奏曲。「陽春白雪」四個字,在這里完全可以顧名思義,它不再承載高雅難懂這樣的含義,而就是它字面的意思,陽春時節的白雪。
④ 賞析短文三月陽春 嫵媚楚楚的春
三月陽春是實實在在的,你看,暖風煦煦,池水見綠;山陽緩坡,花蕾初回脹;地頭田間,草色遙答看……
三月陽春是風姿卓越的。你看河邊池畔,楊柳初綠,輕颺的柳枝,掛滿吐青的嫩芽在暖融融的風中,如豆蔻少女,搖曳著勃勃的生機、柔美而嬌羞;桃花園里,帶露的桃花在嫩葉的襯托下,張著水靈靈的花瓣,在煦日和風中,婆娑而動,更似那二八靚妹,招展著嫵媚的青春,蜂為之蹁躚,蝶因之痴狂……
三月陽春是濃情慾滴的,你看江南漫山的野櫻桃,粉紅粉紅的,一一簇一簇,開遍山排上,染紅山坳里,給人一種隨處可見的養眼的燦爛;田間地頭,如金子般燦爛的油菜花,鋪就著一汪汪金色的海,涌動著一波波金色的浪。人走在金浪波動的田野里,彷彿遨遊於碧海金濤之中……
⑤ 關於陽春的古詩詞
【陽春曲】殷七七
愁見唱陽春,令人離腸結。郎去未歸家,柳自飄香雪。
——————————————————————————
【陽春歌】吳象之
簾低曉露濕,簾卷鶯聲急。欲起把箜篌,如凝彩弦澀。
孤眠愁不轉,點淚聲相及。凈掃階上花,風來更吹入。
——————————————————————————————
【陽春曲】史達祖
杏花煙,梨花月,誰與暈開春色。坊巷曉愔愔,東風斷、舊火銷處近寒食。
少年蹤跡。愁暗隔、水南山北。還是寶絡雕鞍,被鶯聲、喚來香陌。 記飛蓋
西園,寒猶凝結驚醉耳、誰家夜笛。燈前重簾不掛,殢華裾、粉淚曾拭。如今故
里信息。賴海燕、年時相識。奈芳草、正鎖江南,夢春衫怨碧。
——————————————————————-
【相和歌辭-陽春曲】 溫庭筠
雲母空窗曉煙薄,香昏龍氣凝輝閣。霏霏霧雨杏花天,
簾外春威著羅幕。曲欄伏檻金麒麟,沙苑芳郊連翠茵。
廄馬何能嚙芳草,路人不敢隨流塵。
——————————————————————
【相和歌辭-陽春歌】李白
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楊結煙桑裊風。披香殿前花始紅,
流芳發色綉戶中。綉戶中,相經過,飛燕皇後輕身舞,
紫宮夫人絕世歌。聖君三萬六千日,歲歲年年奈樂何。
————————————————————————————
【陽春歌】吳邁遠
百里望咸陽,知是帝京域。綠樹搖雲光,春城起風色。佳人愛華景,流靡園
塘側。妍姿艷月映,羅衣飄蟬翼。宋玉歌陽春,巴人長嘆息。雅鄭不同賞,那令
君愴側。生重受惠輕,私自憐何極。
⑥ 求古文賞析
1 元曲欣賞
歲寒
[越調]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籐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作者簡介】
馬致遠(約1250-1321至1324間) 字千里,號東籬。他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合稱「元曲四大家」。其作品多寫神仙道化,故有「馬神仙」之稱。曲詞豪放灑脫,散曲成就尤為世人推崇。現存小令百多首,套數二十三套。其中套數[夜行船]《秋思》被譽為「萬中無一」。
【字句淺釋】
越調:元曲宮調之一。天凈沙:曲牌的名字,相當於宋詞中的詞牌。秋思:這首曲的題目。這首「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是元曲中最廣為傳誦和稱道的作品。昏鴉:黃昏時候的烏鴉。
【全曲串講】
時已深秋。一個遠離故鄉的遊子,騎著一匹瘦馬,在那蕭瑟的秋風里,走在一條荒涼的古道上。纏繞著枯籐的老樹上,已經有黃昏時棲息的烏鴉。一條溪水從小橋下流過,橋對面便有居住的人家。夕陽漸漸西沉,天快黑了,風更涼了。遊子卻還要騎著疲憊的瘦馬,一顛一簸地漂泊天涯。此情此景,怎不叫他愁腸萬斷啊!
【言外之意】
遊子思鄉是自古以來詩人筆下一個永恆的主題。但此曲中之遊子,到底要向何處去?遊子斷腸,但未明言思家。這是此曲與其它遊子思鄉名作的區別!
其實,世人思家,是靈魂深處尋覓生命本源(真正的家)的沖動在人這一層次的反應。作者喜歡寫神仙道化作品,它們正好描述了人們尋覓生命本源的具體過程,而作者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也是一個生命本源的追尋者。因此,筆者認為,作者是在通過極其巧妙的形象思維,表現自己對生命本源不辭千辛萬苦的不懈追求。作者有「馬神仙」的稱號。料想他不虛此名,在去官歸隱之後,終於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家,再也用不著在自己的生命回歸路程中騎著瘦馬、漂泊天涯!
一 、 生平
馬致遠,號東籬(或謂東籬老),能考知的生平事跡不多,大約是生於宋理宗寶佑四年(西元1255年)左右,據「錄鬼簿」的記載,在三十歲左右,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以後,曾任江浙省務儒學提舉。到四十歲左右(元貞年間),已辭去官職,與花李郎、李時中、紅字公等,合組元貞書會,此後過著「酒中仙」、「風月主」的浪漫生活,不再擔任官職。晚年更以「林間友」、「塵外客」的閑適生活為主,卒年約在元英宗至治元年以後,年壽在七十歲左右。
二 、作品
(一)散曲
馬致遠的散曲,據任訥所輯《東籬樂府》一卷,收入《散曲叢刊》中,有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數十七套,與殘套五套。隋樹森的《全元散曲》則收錄了小令一百一十五首,套數十六,殘套七。而一九八○年,遼寧省圖書館明殘鈔本(存六卷)《陽春白雪》,其中新發現馬致遠三組套曲,又補全三個殘套,故雲馬致遠目前共有散曲一百三十多首。作品之多,在元前期的散曲作家中,僅有盧摯與張養浩可與之相頡頏。
至於馬致遠的散曲作品,一向有相當高的評價,雖因雜劇而躋身於元曲四大家之列,然其散曲較之於雜劇,卻是一點也不遜色。邵曾祺在《元雜劇六大家略評》中言:「馬致遠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但他的名譽大半建立在散曲上面。」就可看出他以為散曲才真正能代表馬致遠在曲壇上的崇高地位。而任訥在《曲諧》中雲:「雜劇推元四家,余謂散曲必獨推東籬,小山雖亦散曲專家,終是別調耳。餘人則非專家。」亦對馬致遠的散曲賦予甚高的評價。
馬致遠的散曲風格以豪放為主,不過因為作品豐富,描寫題材廣闊,並輔以他傑出的文思才華,所以有多方面的表現與特色。劉大傑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中,對馬致遠有一段頗為中肯的評論,茲錄於下:「馬致遠在曲壇的價值,是在他擴大麴的范圍,提高曲的意境。以他那種特出的才情,瀟灑的氣概,表現於曲中者,真是渾灑自如,機趣絕妙。他的長處是能適應各種題材的特性,而表現各種不同的風格。他的作品雖多豪放之作,但也有極閑適恬靜的,也有極清麗細密的,因了他復雜的風格,更足表示他在曲壇的廣大。他在元代散曲的地位,正如李白之於唐詩,蘇軾之於宋詞,都是代表那一個時代的浪漫派大詩人。」今將其散曲分為寫景、嘆世、詠史、言情等四類予以概略介紹:
2 元曲欣賞
(1)嘆世
致遠的散曲作品中,以嘆世的著作最多,身為一個懷才不遇的儒士而言,這類作品最能寫出心中矛盾、徘徊、憤懣之情。《雙調夜行船》套曲最是代表作,從這套曲中,很清楚地可以了解致遠對自已與對生活的徹悟。
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雙調夜行船
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麼漁潐無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雙調喬木查
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傑,鼎足雖堅半腰裡折,魏邪,晉耶?——雙調慶宣和
...——雙調落梅風。
...——雙調風入松。
...——雙調撥不斷。
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雙調離亭宴煞。
子孝順,妻賢慧,使碎心機為他誰,到頭來難免無常日。爭利名,奪富貴,都是痴。——四塊玉 嘆世
在這類的曲子中,他呈露了社會中爭名奪利的丑惡現實,寫盡了功名貴的無常。放逸宏麗而不離本色,意境的塑造與遣詞造句均見藝術之功。
(2)寫景
馬致遠雖是本色派的元曲作家,不過也有不少清新瀟灑,富有詩情畫意的寫景詩篇。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凈沙 秋思
夕陽下,酒旆閑。兩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斷橋頭、賣魚人散。——落梅風 遠浦帆歸
人初靜,月正明。紗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時、一般孤另。——落梅風
前村梅花開盡,看東風桃李爭春。寶馬香車陌上塵,兩兩三三見遊人,清明近。——青哥兒 二月
春風驕馬五陵兒,暖日西湖三月時,管弦觸水鶯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詩。山過雨顰眉黛。柳拖煙堆鬢絲,可喜殺睡足的西施。——湘妃怨 和盧疏齋西湖
其中天凈沙一曲是馬致遠寫景的代表作,被評為秋思之祖,被推為元曲小令之表率,凝鍊的語言描繪出一幅蕭瑟蒼茫的秋日風景畫,情景交融,雋永極了。其餘幾首,亦可看出一幅幅的漁村夕照圖或清新明麗的西湖佳景,語言清麗、節奏自然、淡泊中情致自現。
(3)詠史
這類的作品與嘆世有相同的思想傾向,深刻地感嘆富貴紅塵之不堪留戀,古今謀臣智士之建功立業轉眼成空。鼓勵自己早日參破紅塵的是非,跳出這喧擾的紅塵漩渦。
拔山力,舉鼎威,喑鳴叱吒千人廢。陰陵道北,烏江岸西,休了衣錦東歸。不如醉還醒,醒而醉。——慶東原 嘆世
誇才智,曹孟德,分香賣覆純狐媚。奸雄那裡,平生落得,只兩字征西。不如醉還醒,醒而醉。——慶東原 嘆世
路傍碑,不知誰,春苔綠滿無人祭。畢卓生前酒一杯,曹公身後墳三尺,不如醉了還醉。——慶東原 嘆世
楚霸王火燒了秦宮室,蓋世英雄氣。陰陵迷路時,船渡烏江際。則不如尋個穩便處閑坐地。——清江引 野興
九重天,二十年。龍棲鳳閣都曾見,綠水青山任自然,舊時王謝堂前燕。再不復海棠庭院。——撥不斷
英雄奮起,造成霸業,到頭來也只是一場空夢。人生短暫,最後僅黃土一壞,縱如諸葛亮之高智,曹瞞之誇智逞才,終究是撒手成空。這類曲中,項羽、曹操、諸葛亮等人最常被引用。曲韻和諧,文字淋漓暢快,一氣呵成,了無人工鑿痕。
(4)言情
致遠雖多豪放之作,然寫情也很特長,既深刻又含蓄;既莊重又蘊藉。鄭振鐸雲「他還長於寫戀情,卻又是那樣刻骨鏤膚的深刻。」
雲籠月,風弄鐵,兩般兒助人凄切。剔銀燈欲將心事寫,長吁一聲吹滅。——壽陽曲三
從別後,音信百,夢兒里也曾來到。問人知行到一萬遭,不信你眼皮兒不跳。——壽陽曲六
3 元曲欣賞
人千里,愁萬里,望不斷野煙汀樹。一會價上心來沒是處,恨不得待跨鸞歸去。——壽陽曲九
春光有錢容易買,秋景最傷懷。他便似無根蓬草,任飄零不厭塵埃。假饒是線斷風箏,落誰家也要個明白。遼來自知浮世窄,少負他惹多苦債。別離期限數,占卜卦錢排。——商調集賢賓么篇。
藉四周凄涼的景物來牽動愁緒,烘托思念之情,真是寫不盡的相思,說不盡的哀怨,含蓄、深刻而感人。
除此之外,描寫自我、歌頌隱逸、閨中戀情、客旅送別、諧趣寫物等,作者都有不錯的曲篇,作品豐富,內容廣泛,意境高遠,這都造就了馬致遠在元曲史上的崇高地位
(二)雜劇
馬致遠的雜劇目前所知有十五種,現存有《破幽夢孤雁漢宮秋》、《馬丹陽三度任風子》、《西華山陳摶高卧》、《江洲司馬青衫淚》、《呂洞賓三卧岳陽樓》、《半夜雷轟薦福碑》、以及與李時中、花李郎、紅字李二等合作的《開壇闡教黃粱夢》等七種。
馬致遠的雜劇風格豪放,詞采清朗俊雅,而不濃艷,《太和正音譜》評為「馬東籬之詞,如朝陽鳴鳳。其詞典雅清麗,可與靈光景福兩相頡頏,有振鬣長鳴萬馬皆瘖之意。又若神鳳飛於九霄,豈可與凡鳥共語哉!宜列群英之上。」以此評其文詞,甚為妥適,亦可見其才華之高。至於在元曲史上的地位與評價,王國維稱「馬東籬高華雄渾,情深文明。」「以唐詩喻之,...東籬似李義山。」「以宋詞喻之,...東籬似歐陽永叔。」盧前亦雲「蓋元中葉以後,曲家多以馬為宗,其影響於金元雜劇者誠非鮮也。」成就之高、影響之大,可見一斑。今簡介如下:
(1)《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漢宮秋》寫王昭君與漢元帝的故事,是一部歷史人物的悲劇故事,取材於史書,卻不宥於史實,而作了很多虛構。結構緊湊,筆法精湛,很縝密地鋪排出漢元帝選美女一直到昭君殉身的一連串情節。在整個劇曲中,作者讓昭君的美好性格一步步地呈現,並且在悲劇的結局中得到升華。
由於本劇是末本,所以作者在描繪漢元帝時就花費了相當多的筆墨,一方面展示了元帝軟弱的性格,一方面又加重墨色,強調了他對昭君刻骨銘心的鍾愛。第三、四折可算是作品的最主要部分,寫元帝送別昭君,回到宮中的凄涼情境與憤悶心情,對比、烘托、渲染的工夫配合得很好,文辭凄清蒼涼,節奏健捷,實景與虛景相間;現實與幻覺交雜,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而昭君投江後,元帝的相思更籠罩著一片濃厚的悲劇氣氛,面對著人去樓空的漢宮,元帝夢醒,凄楚的雁聲「一聲兒繞漢宮,一聲兒寄渭城。」而元帝的思緒就隨著盤旋於空中的孤雁,「呀呀的飛過蓼花汀」,把孤雁和劇中人合為一體,更巧妙地以孤雁悲鳴作結,很藝術地渲染了戲劇氛圍。
本曲的成就甚高,歷來備受肯定,常將之與白樸的《梧桐雨》並列,劉大傑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中更認為《漢宮秋》的藝術價值勝過《梧桐雨》,茲節錄於下:「他運用文學的想像力,改動了一些歷史情節,更適合於戲劇的形式,表現了新的思想內容,增加了戲劇的因素和效果。...表現了對歷史故事的再創造才能。」「這一悲劇的思想基礎較為堅實與完整,由於這些特色,劇中的沖突得以解決...曲辭的表達能力成就很高,甚為動人。」(見《中國文學發展史》第二十三章)
(2)《江洲司馬青衫淚》
《青衫淚》乃根據白居易的《琵琶行》改編敷演而成,是作者現存劇本中,唯一的戀愛劇。作者把詩中善彈琵琶的商婦改寫成與白居易相愛的京師名妓裴興奴,居易貶江州後,興奴受騙嫁與茶商劉一郎,茶船至江州,適值白居易送客江上,聞琵琶聲而真象大白。後白居易被召回京復職述明原委,憲宗乃以興奴賜予居易,並治劉一郎誑妄之罪。
本劇情節與《琵琶行》很有出入,與史實亦多有不符,然或謂作者乃藉此以抒發自己胸中之塊壘,藉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遭遇,來發泄自己失意的感情。曲文寫得頗見功力,江景的疏闊、閨怨的纏綿,都是上佳的手法。
4 元曲欣賞
(3)《半夜雷轟薦福碑》
《薦福碑》取材自宋僧惠洪的《冷齋夜話》,加以改編擴寫而成。寫落魄不得志的書生張鎬教學鄉村,生計困頓,寄居張浩庄內,後遇友人范仲淹給他三封薦書,以求取功名,未遇而離去。待范仲淹上書奏明天子,天子詔下,任鎬為吉陽縣令,張浩以鎬遠去,冒名頂替,赴官上任。後浩派趙實暗殺張鎬,鎬百般求饒,說明真象,趙實才放他逃生。張鎬仕宦無門、窮愁潦倒之際,流落薦福寺,長老憐其命蹇,令拓碑以做盤纏,又發生雷轟碑石之事,張鎬正欲自裁,適范仲淹尋訪,乃一起至京,得中狀元,脫白衣、上丹墀,獨占鰲頭。並治張浩之罪,及謝趙實當年不殺之恩。
馬致遠作此劇當頗有憤世疾俗之意,故劇中之諷刺語不少,如張鎬窮困時雲「餓殺我也尚書雲,周易傳,春秋疏。」「如今這越聰明,越受聰明苦;越痴呆,越享痴呆福;越糊塗,越有了糊塗富。則這有銀的陶令不休官,無錢的子張學干祿。」反映出當時的知識份子縱有學問也沒有出路的窘況,悲憤地控訴了官場的黑暗、社會的賢愚不分與道德的淪喪。罵得痛快之中,又含有多少悲痛。表達元代讀書人窮途末路的憤慨,富有時代意義。結構布局緊湊,情跌宕起伏,文雅的曲風之中,更蘊含著一股豪放之氣。
(4)《西華山陳摶高卧》
《陳摶高卧》寫宋陳摶婉拒朝廷的徵聘,高蹈遠舉,隱於華陽山的故事。因看慣了世上「三千貫,二千石,一品官,二品職,只落得故紙上兩行史記。」所以縱然「文能匡社稷。武可定乾坤。」卻也「不要紫羅袍,只乞黃袖被。」堅決不貪官祿,不就高職。
一般認為,此為作者處於異族統治之下,志不得伸,不得已參破功名,走向消極歸隱之途,將浮生之攘攘、富貴功名視為過往雲煙。他通過這個故事,反應了元代文人隱而不仕的思想感情。本劇仍是末本,結構而言,較少高潮;但是曲文的成就與超脫放逸的思想仍是馬氏慣有的特色,佳曲很多,俊語如珠,字句音律,瀏亮動人。馬致遠被稱做「萬花業里馬神仙」,除了飄逸灑脫的曲風外,擅寫神仙道化劇,對元曲的這類劇作起了推波助瀾的效用,亦是主因之一。
(5)《開壇闡教黃粱夢》
《黃粱夢》故事脫胎自唐傳奇小說《枕中記》,把呂公點化盧生的故事改寫成鍾離權度化呂岩(字洞賓)成仙的故事。一樣是在夢中輪回,看破財氣酒色、人我是非、貪嗔痴愛、風霜雨雪;一樣是夢醒後,所炊黃粱未熟,省悟後隨之學道而位列仙班。
本劇仍是一末本,由鍾離權主唱。但在呂岩夢內,鍾又幻化成高太尉、院公、樵夫、...等,就結構而言,顯得多彩多姿。作者透過呂洞賓的夢境反應了元代社會強梁橫行的黑暗與混亂。曲詞科白相當精彩,描寫仙道生活,情景交融,意境十分高遠。
(6)《呂洞賓三卧岳陽樓》
《岳陽樓》寫呂洞賓三過岳陽樓,度化樓前柳樹與梅花精的故事。本劇題材大略是取自宋葉得岩下放言,以及全真教的傳說等。其實,元劇中敷演呂仙度世的故事甚多,本劇算得上是上乘之作。由正末呂洞賓主唱,雖不似《黃粱夢》那般幻化多姿,卻也曲折動人,仍是作者對現實生活失望之後,至神仙世界去尋求安慰之佳作。
(7)《馬丹陽三度任風子》
《任風子》敘述馬丹陽度化任屠的故事。是馬致遠晚年之作,亦是仙道劇作中,道教氣氛最濃厚者。仙人馬丹陽以任屠有半仙之分,特去點化他,作者甚至安排了任風子為斷絕塵緣而殺子休妻之情節,這與當時宗教「黜妻屏子」之禁慾主義頗為接近。
全劇情節緊湊,很能吸引觀眾之情緒,層層起伏,頗具曲折之妙。因為是末本,由任屠主唱,所以曲文部分極為本色,而與致遠其他的雜劇風格不同。王季烈《螾廬曲談》中說「任風子乃屠戶口吻,故不作才語。」「其語本色極矣。」曲曲本色、語語本色、字字本色是矣!
(8)結論
馬致遠的雜劇一向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劇詞典雅清麗,氣度不凡,故能負有盛譽。綜論其劇曲特色,則有末本特多、有濃厚的出世思想、曲風豪放高遠等特點。在元曲史上,常被拿來與關漢卿相較,唯因欣賞角度不同,二者實難分軒輊,今僅錄鄧紹基先生《元代文學史》之語於下,以供讀者參考:
「關漢卿的雜劇活動在舞台上的是不同面貌、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的劇中人,作家把強烈的愛憎熔鑄在人物性格之中;而在馬致遠的作品中,我們卻總能找到作家本身的影子。馬致遠駕馭文字的能力是高超的,在劇中傾注了他的憤懣、他的血淚、他的矛盾和動搖,使作品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他的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也與關漢卿的劇作不同,關漢卿更多地反映了下層人民的愛憎、是非、理想和追求;而馬致遠卻反映了元代相當一部分儒士的痛苦和徘徊。因此他的作品往往能在知識界引起共鳴。加上馬致遠的曲文更符合古時文人的傳統欣賞習慣,他的作品在元明兩代很有影響。」
5 回復:元曲欣賞
頂一下!我們正定,是元曲除了元大都外最大的發祥地。出了白樸、尚仲賢、李文蔚等七八位元曲大家。學習和研究元曲,也是發掘整理我們正定歷史文化的一個主要課題之一。難得樓主這樣詳盡地從馬致遠一人的角度切入,為我們闡述出了元曲欣賞的知識界面與視野。
6 回復:元曲欣賞
貫雲石7首
《南呂。金字經。閨情》 貫雲石
蛾眉能自惜 別離淚似傾
休唱陽關第四聲 情 夜深愁寐醒
人孤零 蕭蕭月三更
《落梅風。恬適》 貫雲石
新詩句 濁酒壺 野人閑不知春去
家童柳邊閑釣魚 趁殘紅滿江鷗鷺
《中呂。紅綉鞋。閨情》 貫雲石
挨著靠著雲窗同坐
偎著抱著月枕雙歌
聽著數著愁著怕著早四更過
四更過情未足 情未足夜如梭
天哪 更閨一更兒妨甚麽
《殿前歡。暢幽哉》 貫雲石
暢幽哉 春風無處不樓台
一時懷抱俱無奈 總對天開
就淵明歸去來 怕鶴怨山禽怪
問甚功名在 酸齋是我 我是酸齋
《殿前歡。醉我》 貫雲石
怕西風 晚來吹上廣寒宮
玉台不放香奩夢 正要情濃
此時心造物同 聽甚霓裳弄
酒後黃鶴送 山翁醉我 我醉山翁
《水仙子。田家》 貫雲石
綠陰茅屋兩三間 院後溪流門外山
山桃野杏開無限 怕春光虛過眼
得浮生半日清閑 邀鄰翁為伴
使家僮過盞 直吃的老瓦盆乾
《小梁州。秋》 貫雲石
芙蓉映水菊花黃 滿目秋光
枯荷葉底鷺鑽藏 金風盪
飄動桂枝香 雷峰塔畔登高望
見錢塘一派長江 湖水清 江潮漾
天邊斜月 新雁兩三行
劉致6首
《雁兒落帶得勝令。送別》 劉 致
和風鬧燕鶯 麗日明桃杏 長江一線平
暮雨千山靜 載酒送君行 折柳系離情
夢里思梁宛 花時別渭城 長亭 咫尺人孤零
愁聽 陽關第四聲
《山坡羊。燕城述懷》 劉 致
雲山有意 軒裳無計
被西風吹斷功名淚 去來兮
便休提 青山盡解招人醉
得失到頭皆物理 得 他命里
失 咱命里
《山坡羊。西湖醉歌次郭卿振韻》 劉 致
朝朝瓊樹 家家朱戶
驕嘶過沽酒樓前路 貴何如
賤何如 六橋都是經行虛處
花落水流深院宇 閑 天定許
忙 人自取
《南呂。四塊玉。游賞》 劉 致
泛彩舟 攜紅袖 一曲新聲按伊州
樽前更有忘機友∶波上鷗 花底鳩
湖畔柳
《折桂令。樵》 劉 致
正山寒黃獨無苗 聽斤斧丁丁
空谷瀟瀟 有澗底荊薪 淮南叢桂
五意堪樵 赤腳婢香粳旋麓
長須奴野菜時挑 雲暗山腰
水〔□互〕溪橋 日暮歸來 酒滿山瓢
《雁兒落帶得勝令。送別》 劉 致
東山仰謝安 秋水思張翰
長沙屈賈誼 落日悲王粲
坐上酒初殘 燈下劍空彈
馬援標銅柱 班超指玉關 遙看
明月錢塘岸 雲間 山頭更有山
薛昂夫9首
《塞鴻秋。凌鷲台懷古》 薛昂夫
凌鷲台畔黃山鋪
是三千歌舞亡家處
望夫山下烏江渡
是八千子弟思鄉去 江東日暮雲
渭北春天樹 青山太白墳如故
《中呂。山坡羊。嘆世》 薛昂夫
大江東去 長安西去
為功名走遍天涯路 厭舟車
喜琴書 早星星鬢影瓜田暮
心待足時名便足 高 高處苦;低
低處苦
《山坡羊。西湖雜詠春》 薛昂夫
山光如淀 湖光如練
一步一個生摳面 扣逋仙 訪坡仙
揀西湖好處都游偏
管甚月明歸路遠 船 休放轉 杯
休放淺
《雙調。慶東原。西皋亭適興》 薛昂夫
興為催租敗 歡因送酒來
酒酣時詩興依然在 黃花又開
朱顏未衰 正好忘懷 管甚有監州
不可無螃蟹
《水仙子。醉鄉記》 薛昂夫
幾年無事傍江湖 醉倒黃公舊酒壚
人閑縱有傷心處
也不到劉伶墳上土
醉鄉中不辨賢愚 對風流人物
7 回復:元曲欣賞
看江山畫圖 便醉倒何如
《喜春來。隱居漫興》 薛昂夫
芸窗月影吟情盪 紙帳梅花醉夢香
覺來身世兩相忘 休妄想
樽有酒且疏狂
《殿前歡。醉歸來》 薛昂夫
醉歸來 袖春風下馬笑盈腮
笙歌接到朱簾外 夜宴重開
十年前一秀才 黃齏菜
打熬到文章伯 施展出江湖氣概
抖擻出風月情懷
《折桂令。嘆世》 薛昂夫
雞羊鵝鴨休爭 偶爾相逢
堪炙堪烹 天地中間 生老病死
物理常情 有一日符到奉行
只圖個月朗風清 笑殺劉伶
荷插埋屍 猶未忘形
《雙調。楚天遙過清江引。送君詞》 薛昂夫
有意送春歸 無計留春住
明年又著來 何似休歸去
桃花也解愁 點點飄紅玉
目斷楚天遙 不見春歸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 暗裡韶光度
夕陽山外山 春水渡傍渡
不知那答兒是春住處
張養浩12首
《雙調。沽美酒帶得勝令》 張養浩
在官時只說閑, 得閑時又思官, 直到教人做樣看
從前的試觀: 哪一個不遇災難?
楚大夫行吟澤畔, 伍將軍血污衣冠,
烏江岸消磨了好漢, 咸陽市乾休了丞相
這幾個百般要安, 不安
怎如俺五柳庄逍遙散誕
《雙調。折桂令。中秋》 張養浩
一輪飛鏡誰磨? 照徹乾坤, 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 洗秋空銀漢無波, 比常夜清光更多, 盡無礙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 為問嫦娥, 良夜懨懨, 不醉如何
《中呂。山坡羊》 張養浩
一 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 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 意躑躕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 百姓苦;亡 百姓苦
二 驪山懷古
驪山四顧 阿房一炬 當時奢侈今何處
只見草蕭疏 水縈紆
至今遺恨迷煙樹 列國周齊秦漢楚
贏 都變做了土;輸 都變做了土
《普天樂。大明湖泛舟》 張養浩
畫船開 紅塵外 人從天上 載得春來
煙水間 乾坤大 四面雲山無遮礙 影搖動城郭樓台
杯斟的金波 詩吟的青霄慘慘 人驚的白鳥皚皚
《雙調。雁兒落帶得勝令。退隱》 張養浩
雲來山更佳 雲去山如畫 山因雲晦明 雲共山高下
倚仗立雲沙 回首見山家 野鹿眠山草 山猿戲野花
雲霞 我愛山無價 看時 行踏 雲山也愛咱
《水仙子。詠江南》 張養浩
一江煙水照晴嵐 兩岸人家接畫檐 芰荷叢一段秋光淡
看沙鷗舞再三 卷香風十里珠簾 畫船兒天邊至 酒旗兒風外〔風占〕
愛殺江南
⑦ 20首古詩帶賞析。
一、《楓橋夜泊》
1、作者:唐代張繼
2、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3、翻譯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鍾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4、賞析
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鍾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
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卧聞靜夜鍾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
二、《離思》
1、作者:唐代元稹
2、原文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3、翻譯
愛在早晨的鏡子里欣賞殘妝,釵環插滿在發絲叢中。
不一會兒初升的太陽照在抹了胭脂的臉頰上,彷彿一朵紅花蘇醒綻放又彷彿要化開了一般。
4、賞析
本詩是回憶情人曉鏡中殘妝慵懶的可人情態。詩人同韋叢結婚,二人恩愛無比,這首詩是「思」情人一夜恩愛曉起後殘妝慵懶的動人情態。
詩人不直接去抒寫,而是「自愛殘妝曉鏡中」的情人,殘妝曉鏡中的她,釵環參差不齊,綠色絲縷叢雜不整。
很快日出東方映照面頰紅如一朵胭脂,臉龐肌膚紅潤柔膩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樣,給讀者展示了一幅明麗動人嬌媚的風姿。
三、《贈汪倫》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翻譯
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4、賞析
詩的前半是敘事,描寫的是送別的場面。起句先寫離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
次句繼寫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踏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
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系起來。
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
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四、《詠柳》
1、作者:唐代賀知章
2、原文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3、翻譯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4、賞析
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後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
五、《回鄉偶書》
1、作者:唐代賀知章
2、原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3、翻譯
我年少時離開家鄉,到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鬢角的毛發卻已斑白。
家鄉的孩童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
4、賞析
在第一、二句中,詩人置身於故鄉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之中,一路迤邐行來,心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
次句以「鬢毛衰」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並以不變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鄉,故鄉可還認得我嗎」之意,從而為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問作好鋪墊。
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而為富於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笑問客從何處來」,在兒童,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
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
六、《山中》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3、翻譯
長江向東滾滾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鄉遠隔萬里,令我時時思念。
何況秋風已經勁吹,山山飄零枯黃秋葉。
4、賞析
這首抒寫旅愁鄉思的小詩,詩人在寥寥二十個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現出了一種悲涼渾壯的氣勢,創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開闊的意境。
七、《勸酒》
1、作者:唐代於武陵
2、原文
勸君金屈卮,滿酌不須辭。
花發多風雨,人生足別離。
3、翻譯
高舉彎把金杯為您敬酒,滿滿斟上請您不要推辭。
花兒開放歷經多少風雨,人的一生更會歷盡別離。
4、賞析
這是一首祝酒歌。前兩句敬酒,後兩句祝辭。話不多,卻有味。詩人以穩重得體的態度,抒寫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頌慰勉之中,道盡仕宦浮沉的甘苦。
八、《樂游原》
1、作者:唐代李商隱
2、原文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3、翻譯
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4、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的傷感情緒。當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游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於是發乎感慨。
九、《問劉十九》
1、作者:唐代白居易
2、原文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3、翻譯
釀好了淡綠的米酒,燒旺了小小的火爐。
天色將晚雪意漸濃,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4、賞析
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里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十、《獨坐敬亭山》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3、翻譯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悠閑。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4、賞析
此詩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傷心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
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
「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彷彿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
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盡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際的感覺。
閑,主要是為了表達閑適的感情,是以孤雲的閑適襯托作者心境的閑適。這兩個詞對「獨」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為了寫作者此刻獨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3、翻譯
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遙望蜀地,穿過迷茫的風沙好像能望見泯江的五個渡口。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我們都是遠離家鄉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就是遠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4、賞析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
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遊之地;
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濛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
十二、《留別王侍御維》
1、作者:唐代孟浩然
2、原文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索寞,還掩故園扉。
3、翻譯
這樣寂寞我還在等待什麼?天天出門求仕卻一無所獲。
本打算歸隱山林尋找佳境,又因與故友離別深感惋惜。
身居高位者誰能保薦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我這寒士只應該甘守寂寞,還是回到故園閉門隱居吧!
4、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由於沒人引薦,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懷。全詩表達直率,語言淺顯,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耐人尋味。
十三、《終南山》
1、作者:唐代王維
2、原文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3、翻譯
高聳的終南山似乎接近長安,山巒延綿不絕遙遙伸向海濱。
回望山下白雲滾滾連成一片,鑽進青藹眼前霧團沓然不見。
巍峨終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國,山川里的陰晴也就各不相同。
我想投宿人家在這度過一夜,隔著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詢問。
4、賞析
首聯寫終南山的遠景,借用誇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頷聯寫終南山的近景,寫煙雲變滅,移步換形,極富含蘊。景物或籠以青紗,或裹以冰綃,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隱沒,更令人回味無窮。
頸聯高度概括,終南山尺幅萬里。講述終南山東西之綿遠如彼,南北之遼闊如此,只有立足於「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於眼底。
末聯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
十四、《贈孟浩然》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3、翻譯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梵谷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
高山似的品格怎麼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4、賞析
此詩推崇孟浩然風雅瀟灑的品格,表達作者的深切敬慕之情。首聯點題,抒發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聯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全詩直抒胸臆,情深詞顯,自然古樸,格調高雅。
在結構上從抒情到描寫又回到抒情,從愛最後歸結到敬仰,意境渾成,感情率真,表現出李白詩歌的特有風格。
十五、《春望》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翻譯
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里荒草叢生。
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
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發疏稀插不上簪。
4、賞析
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
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
十六、《黃鶴樓》
1、作者:唐代崔顥
2、原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3、翻譯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盪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里,千萬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4、賞析
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這首詩首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頷聯緊承首聯,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歷經千百年之久;
頸聯詩意一轉,進入景物描寫,寫晴日在黃鶴樓所見之景;尾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
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十七、《登高》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3、翻譯
天高風急猿聲凄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
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落,長江滾滾涌來奔騰不息。
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台。
深為憾恨鬢發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後停酒傷懷。
4、賞析
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
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
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十八、《安定城樓》
1、作者:唐代李商隱
2、原文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3、翻譯
高大城牆上有百尺高的城樓,在綠楊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為的賈誼徒然地流淚,春日登樓的王粲再度去遠游。
常嚮往老年自在地歸隱江湖,要想在扭轉乾坤後逍遙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對鵷雛的愛好也猜忌不休。
4、賞析
此詩抒發了作者雖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讒傷,但並不氣餒,反而鄙視和嘲笑讒佞的小人的堅定胸懷,充分地體現了作者青年時期的高遠抱負和奮發精神。
全詩語言含蓄犀利,痛快沉著,用典工麗典雅,極富神韻。頸聯兩句寫平生抱負,筆力遒勁,境界闊大,意味深長,是歷來廣為傳誦的名句。
十九、《蜀相》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翻譯
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裡尋找?錦城官外翠柏長得鬱郁蒼蒼。
碧草映照石階自有一片春色,黃鸝在密葉間空有美妙歌聲。
當年先主屢次向您求教大計,輔佐先主開國扶助後主繼業。
可惜您卻出師征戰病死軍中,嘗使古今英雄感慨淚濕衣襟。
4、賞析
此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前兩聯記行寫景,灑灑脫脫;
後兩聯議事論人,忽變沉鬱。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豪邁,幾度層折。全詩所懷者大,所感者深,雄渾悲壯,沉鬱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二十、《錢塘湖春行》
1、作者:唐代白居易
2、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3、翻譯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但見水面平漲,白雲低垂,秀色無邊。
幾只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
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
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4、賞析
此詩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遊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
尤其是中間四句,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准確生動地表現了自然之物的活潑情趣和雅緻閑情。
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淺近,用詞准確,氣質清新,成為歷代吟詠西湖的名篇。
⑧ 名家筆下的陽春三月及詩歌賞析
1.《詩經·小雅·出車》
我出我車,於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 召彼僕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 我出我車,於彼郊矣。設此旐矣,建彼旄矣。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憂心悄悄,僕夫況瘁。 王命南仲,往城於方。出車彭彭,旂旐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於襄。 昔我往矣,黍禝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塗。 王事多難,不遑啟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既見君子,我心則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執訊獲丑,薄言還歸。赫赫南仲,玁狁於夷。 【注釋】:出征獫狁,告捷勞還。後采以入樂,用以慰勞凱旋將士的樂歌。 謂:使也。 旐:音兆,畫著龜蛇的旗。 旟:音於,畫有鳥隼的旗。 旆旆:音配,下垂貌。古時旗末狀如燕尾的垂旒。 況:憔悴。 南仲:宣王時將領。 央央:鮮明貌。 赫赫:盛。襄:除。 簡書:官書寫在竹簡上。一說盟書。 西戎:獫狁。 祁祁:舒遲。一說眾多貌。 執訊獲丑:生者訊之,殺者馘之。獲,馘也。不服者殺而獻其左耳曰馘。
【賞析】: 《出車》敘寫南仲奉命領兵出征玁狁,最後平定敵國,凱旋而歸。反映了戰事的艱苦,表達了出征的在外的思念,也描寫了得勝的喜悅,同時也對南仲的戰功進行了歌頌。詩發開始則先聲奪人,以出師的車馬旗號寫出征的聲威,這就為全詩定出了基礎,所以中間盡管有「不遑啟居」的艱辛,「憂心忡忡」的思念,但「執訊獲丑」,凱旋而歸的勝利是必然到來的。於是最後一章春明景和的描寫,是「雨雪載塗」的轉換,正是「赫赫南仲,玁狁於夷」的象徵。
2.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初春小雨
作者: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第一句寫初春的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十分准確地寫出了它的特點,遣詞用句十分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色。以遠看似青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三、四兩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新意。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3.《西湖四景》宋代詩人程安仁
陽春三月天氣新,湖中麗人花照春。
滿船羅綺載花酒,燕歌趙舞留行雲。
五月湖中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靚妝玉面映波光,細袖輕裙受風舉。
芙蓉秋曉傳清香,西施初洗勻新妝。
中秋月魄兩相照,玉壺皎潔無纖芒。
嚴冬凜凜霜雪天,銀山玉樹相鉤連。
薄雪遠草相掩映,似無似有虛無間。
百年人事有盡處,四時景物無窮年
⑨ 南園十三首的作品鑒賞
其一
這是一首描摹南園景色、慨嘆春暮花落的小詩。前兩句寫花開。春回大地,南園百花競放,艷麗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園內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剛勁,一者柔婉,參差錯落,姿態萬千。李賀寫詩構思精巧,包孕密緻,於此可見一斑。次句「小白長紅」寫花的顏色,意思是紅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產生的聯想,把嬌艷的鮮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頰,賦予物以某種人的素質,從而顯得格外精神。
後兩句寫花落。日中花開,眼前一片奼紫嫣紅,真是美不勝收。可是好景不長,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紅滿地。「可憐」二字表達了詩人無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傷自悼。李賀當時不過二十來歲,正是年青有為的時期,卻不為當局所重用,猶如花盛開時無人欣賞。想到紅顏難久,容華易謝,不免悲從中來。「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殘人老,就再也無法恢復舊日的容顏和生氣。末句用擬人的手法寫花落時身不由己的狀態。「嫁與春風不用媒」,委身於春風,不須媒人作合,沒有任何阻攔,好像兩廂情願。其實,花何嘗願意離開本枝,隨風飄零,只為盛時已過,無力撐持,春風過處,便不由自主地墜落下來。這句的「嫁」字與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發顯得悲苦酸辛。當時盛開,顏色鮮麗,宛如西施故鄉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殘「人老」,非復當時容顏,撫今憶昔,倍增悵惘。結句婉曲深沉,製造了濃烈的悲劇氣氛。這首七言絕句,以賦筆為主,兼用比興手法,清新委婉,風格別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其四
此詩表達了詩人慾棄文從武、為國效力的抱負。首句寫年齡,抒發了懷才不遇、英年遭棄的憤懣情懷。次句極寫詩人困苦的處境,為下文棄筆從戎的描寫作必要的鋪墊。後兩句表明詩人對前途並沒有絕望,祈願能以投筆從戎的方式得到重用,而有一番作為,為國效力。全詩辭意顯豁,情懷激越,代表了李賀詩風激壯豪邁的一面。
其五
這首詩由兩個設問句組成,頓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暢地表達出來了。
第一個設問是泛問,也是自問,含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男兒何不帶吳鉤」,起句峻急,緊連次句「收取關山五十州」,猶如懸流飛瀑,從高處跌落而下,顯得氣勢磅礴。「帶吳鉤」指從軍的行動,身佩軍刀,奔赴疆場,那氣概多麼豪邁!「收復關山」是從軍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詩人怎甘蟄居鄉間,無所作為呢?因而他嚮往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一、二兩句,十四字一氣呵成,節奏明快,與詩人那昂揚的意緒和緊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極富表現力,它不只構成了特定句式(疑問),而且強調了反詰的語氣,增強了詩句傳情達意的力量。詩人面對烽火連天、戰亂不已的局面,焦急萬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寶刀,奔赴沙場,保衛家邦。「何不」雲雲,反躬自問,有勢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軍情和詩人自己焦慮不安的心境。此外,它還使人感受到詩人那郁積已久的憤懣情懷。李賀是個書生,早就詩名遠揚,本可以才學入仕,但這條進身之路被「避父諱」這一封建禮教無情地堵死了,使他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語,表示實在出於無奈。次句一個「取」字,舉重若輕,有破竹之勢,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急切的救國心願。然而「收取關山五十州」談何容易?書生意氣,自然成就不了收復關山的大業,而要想擺脫眼前悲涼的處境,又非經歷戎馬生涯,殺敵建功不可。這一矛盾,突出表現了詩人憤激不平之情。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詩人問道:封侯拜相,繪像凌煙閣的,哪有一個是書生出身?這里詩人又不用陳述句而用設問句,牢騷的意味顯得更加濃郁。看起來,詩人是從反面襯托投筆從戎的必要性,實際上是進一步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憤激情懷。由昂揚激越轉入沉鬱哀怨,既見出反襯的筆法,又見出起伏的節奏,峻急中作回盪之姿。就這樣,詩人把自己復雜的思想感情表現 在詩歌的節奏里,使讀者從節奏的感染中加深對主題的理解、感受。
李賀《南園十三首》組詩,多就園內外景物諷詠,以寫其生活與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見發端,卻憑空寄慨,於豪情中見憤然之意。蓋只是同時所作,拉雜匯編,不能以題目限的。
其六
慨嘆讀書無用、懷才見棄,是這首絕句的命意所在。
詩的前兩句描述艱苦的書齋生活,其中隱隱地流露出怨艾之情。首句說我的青春年華就消磨在這尋章摘句的雕蟲小技上了。此句詩意,好像有點自卑自賤,頗耐人尋繹。李賀向以文才自負,曾把自己比作「漢劍」,「自言漢劍當飛去」(《出城寄權璩楊敬之》),抱負遠大。可是,現實無情,使他處於「天荒地老無人識」(《致酒行》)的境地。「雕蟲」之詞出於李賀筆下,顯然是憤激之辭。句中的「老」字用作動詞,有終老紙筆之間的意思,包含著無限的辛酸。
次句用白描手法顯現自己刻苦讀書、發奮寫作的情狀:一彎殘月,低映檐前,抬頭望去,象是當簾掛著的玉弓;天將破曉,而自己還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謀篇。這里,詩人慘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隻有殘月作伴的落寞悲涼的處境形成鮮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強。
讀書為何無用?有才學為何不能見用於世?三、四句遒勁悲愴,把個人遭遇和國家命運聯系起來,揭示了造成內心痛苦的社會根源,表達了郁積已久的憂憤情懷。「遼海」指東北邊境,即唐河北道屬地。從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這一帶割據勢力先後發生兵變,全然無視朝廷的政令。唐憲宗曾多次派兵討伐,屢戰屢敗,弄得天下疲憊,而藩鎮割據的局面依然如故。國家多難,民不聊生,這是詩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於戰亂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輕視儒生,以致斯文淪落,這是詩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末句的「文章」指代文士,實即作者自己。「哭秋風」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傷時事、哀悼窮途的文士之悲。此與屈原的「悲回風之搖蕙兮,心冤結而內傷。……魚葺鱗以自別兮,蛟龍隱其文章」(《九章·悲回風》)頗有相似之處。時暗君昏則文章不顯,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風」(按:「回風」即秋風)、李賀之所以「哭秋風」的真正原因。
這首詩比較含蓄深沉,在表現方法上也顯得靈活多變。首句敘事兼言情,滿腹牢騷通過一個「老」字傾吐出來,煉字的功夫極深。次句寫景,亦即敘事、言情,它與首句相照應,活畫出詩人勤奮的書齋生活和苦悶的內心世界。「玉弓」一詞,暗點兵象,為「遼海」二句伏線,牽絲帶筆,曲曲相關,見出文心之細。第三句只點明時間和地點,不言事(戰事)而事自明,頗具含蓄之致。三、四兩句若即若離,似斷實續,結構得非常精巧;詩人用隱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淪落的社會根源,從而深化了主題,加強了詩歌的感染力量。
其七
這是一首述懷之作。前兩句寫古人,暗示前車可鑒;後兩句寫自己,宣稱要棄文習武,易轍而行。
首句描述司馬相如窮愁潦倒的境況。這位大辭賦家才氣縱橫,早年因景帝「不好辭賦」,長期沉淪下僚,後依梁孝王,廁身門下,過著閑散無聊的生活。梁孝王死後,他回到故鄉成都,家徒四壁,窮窘不堪。(見《漢書·司馬相如傳》)「空舍」,正是這種情況的寫照。李賀以司馬相如自況,出於自負,更出於自悲。次句寫東方朔。這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見世道險惡,在宮廷中,常以開玩笑的形式進行諷諫,以避免直言悖上。結果漢武帝只把他當作俳優看待,而在政治上不予信任。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詼諧取容,怵惕終生,東方朔的遭遇是斯文淪喪的又一個例證。詩人回顧歷史,瞻望前程,不免感到茫然。
三、四句直接披露懷抱,借用春秋越國范蠡學劍的事跡,表示要棄文習武。既然歷來斯文淪喪,學文無用,倒不如買柄利劍去訪求名師,學習武藝,或許還能有一番作為。詩人表面顯得很冷靜,覺得還有路可走,其實這是他在屢受挫折,看透了險惡世道之後發出的哀嘆。李賀的政治理想並不在於兵戈治國,而是禮樂興邦。棄文習武的違心之言,只不過是反映理想幻滅時痛苦而絕望的反常心理。
這首詩,把自己和前人揉合在一起,把歷史和現實揉合在一起,把論世和述懷揉合在一起,結構新奇巧妙。詩歌多處用典。或引用古人古事據以論世,或引用神話傳說藉以述懷。前者是因,後者是果,四句一氣呵成,語意連貫,所用的典故都以各自顯現的形象融入整個畫面之中,無今無古,無我無他,顯得渾化蘊藉,使人有諷詠不盡之意。
其八
南園的春天,生機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飛,蜂兒採花釀蜜,魚兒擁鉤覓食,這些都是極具春天特徵的景物,而遠景透過窗戶直入書房,使人舒心愜意,歡欣不已。這首詩生動傳神,清新流轉,讀來令人神清氣逸。
其十
李賀曾得到韓愈的推重和相助,但仍不得志。這首詩反映了他的抑鬱心情,無心苦吟,打算寫字消遣,年老時做一個漁翁了事。
其十三
這是一首詩,也是一幅畫。詩人以詩作畫,採用移步換形的方法,就像繪制動畫片那樣,描繪出南園一帶從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動人。
首二句寫晨景。夜霧逐漸消散,一條蜿蜒於綠樹叢中的羊腸小道隨著天色轉明而豁然開朗。路邊的蒙茸細草沾滿了露水,濕漉漉的,分外蒼翠可愛。詩歌開頭從林間小路落筆,然後由此及彼,依次點染。顯然,它展示的是詩人清晨出遊時觀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寫白晝的景色。詩人由幽靜、逼仄的林間小道來到空曠的溪水旁邊。這時風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紛紛揚揚,飄落在溪邊的淺灘上,白花花的一片,像是鋪了一層雪。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詩人沿途所見多是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田園。到了這里,眼前忽地出現一片銀白色,不禁大為驚奇。驚定之後,也就盡情欣賞起這似雪非雪的奇異景象來。
詩人在詩中著意刻畫了田園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濃厚的歸隱情緒,表現了詩人對仕途的失望、無奈之感。 總評
《李長吉集》:黎簡:十二首絕句,皆長吉停整之作,七絕之正格也。但末章五律似未老成。
《李長吉詩集批註》:七絕最易柔美之格調,此人亦復挺拔。雖不如開元之深婉,亦不落元和之疲茶。學杜實發,卻用風標。
其五
《李長吉集》:黎簡:欲棄毛錐,亦自憤也。
《昌谷集注》:裴度伐昊元濟,蔡、鄆、淮西數十州至是盡歸朝廷。賀蓋美諸將之功,而復羨其榮寵,故不覺壯志勃生。
《李長吉歌詩匯解》:觀凌煙閣上之像,未有以書生而封侯者,不得不棄筆墨而帶吳鉤矣。
其六
《唐詩快》:嘗見長吉所評《楚辭》雲:時居南國,讀《天問》數過,忽得「文章何處哭砂風」之句,則此一句中,有全卷《天問》在。
《昌谷集注》:章句誤人,倏忽衰暮。仰視天頭牙月,動我挽強之思矣。丈夫當立勛紫塞,何用悲秋搖落耶?
《李長吉歌詩匯解》:夫書生之輩,尋章摘句,無間朝暮。當曉月入簾之候,猶用力不歇,可謂勤矣。無奈邊場之上,不尚文詞,即有才如宋玉,能賦悲秋,亦何處用之?念及此,能無動投筆之思,而馳逐於鞍馬之問耶?
其七
《昌谷集注》:宵小盈朝,正人斂跡。文園難免窮愁,東方且憂忌諱。冠裳倒置,筆墨無功,唯有學劍術以自匿矣。
《詩境淺說續編》:此長吉自傷身世也。首二句言漢時才俊如相如者,尚以「牢落」興嗟;如曼倩者,姑以「詼諧」自隱。文章既不為世用,不若歸買若耶寶劍,求猿公擊刺之術,把臂荊高,一吐其抑塞之氣。詩因憤世而作,故前首有「文章何處哭秋風」句,乃其本懷也。
《唐人絕句精華》:此兩首(按指「尋章摘句老雕蟲」及本篇)皆借古人以抒寫文人不為時重之情。前首言學雖勤而不能效用於邊疆。後首言才如相如而空有四壁,辯如方朔而只以自容,何如去而學劍?
⑩ 賞析名句「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這是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園序》(不是詩)中的句子。他這序言的大意是說版:人生乃天地過客權,須及時行樂 。今天在這里詩友聚會,請大家盡情飲酒賦詩。
其中這兩句:「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中接上面的 :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意思是,更何況陽春三月煙霞美景召喚我等聚在一起,還大塊大塊地借給我們詩意和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