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巴金月賞析

巴金月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11 07:58:58

『壹』 賞析巴金的《月》

寫出月夜的寒冷和作者的思想

『貳』 巴金的《月》誰幫我鑒賞一下

《月》嗎,我還是讀過!
1923年,巴金沖破家庭樊籬,走向新生活。以後,他浪跡四方,直到1941年初再次回到故鄉成都時,他已經是一個37歲的中年人了。這年初,巴金本是懷著希望家鄉有所改變的心情回到故鄉探望的,但在故鄉住了50天後,他失望了。他發現,那裡和他18年前出走的情況幾乎差不多。他思緒萬千,最終再次離開家鄉。《愛爾克的燈光》這篇文章便記錄了作者此次重返家鄉的心情。
從內容上看,文章大致可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作者回到18年前的故居,在門外徘徊時的所思所感。當作者看到故居照壁上「長宜子孫」四個字嵌在那裡時,不禁感慨萬千,回想起18年前的往事。
第二部分,從第五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這一部分,作者集中筆墨寫了自己對一位被舊制度吞噬掉生命的姐姐的深切懷念,指出:生活在這個封建家庭中的子孫,只能是「寂寞地活著,寂寞地死去」。
第三部分,從第八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這一部分,作者滿懷激憤之情,抨擊了舊社會、舊制度摧殘人才、浪費生命的罪惡。
第四部分,從第十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這一部分,作者批判了「長宜子孫」對子孫們的迫害,並指出:「愛爾克的燈光不會把我引到這里來的。」
第五部分,從第十三自然段至文章結束。這一部分主要寫作者再次離開狹小的家,在「心靈的燈」的指引下,走向廣大的世界。
從內容看,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是相當深刻豐富的。全文以故居照壁上「長宜子孫」四個字為中心,通過自由聯想,抒寫了對被舊制度吞噬了生命的姐姐的懷念,抨擊了舊社會、舊家庭摧殘生命的罪惡,批判了封建統治階級宣揚的「長宜子孫」的思想。從而再次肯定了對封建家庭的背叛,表達了對光明世界不懈追求的堅定信念。
18年前,作者離開家鄉後一直沒有再回去,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對家鄉沒有一絲留戀。1937年,巴金在小說《家》的「十版代序」中曾這樣寫道:對自己的家雖然是充滿憤怒的,然而「那些人物,那些地方,那些事情,已經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任是怎樣磨洗,也會留下一點痕跡。我想忘掉他們,我覺得應該忘掉他們,事實上卻又不能夠。到現在我才知道我不能說沒有一點留戀」。正是這種留戀,18年後,作者終於重新踏上故鄉的土地。但是,18年過去了,作者故地重歸又見到了什麼呢?
傍晚,當作者「靠著逐漸黯淡的最後的陽光指引」,佇立在18年前分手的「舊友」--故居面前時,盡管故居的面貌已有些改變,但最終沒有變的,是照壁上「長宜子孫」四個大字。作品寫道:「大門開著,照壁上『長宜子孫』四個字卻是原樣地嵌在那裡,似乎連顏色也不曾被風雨剝蝕。」「長宜子孫」是作者祖父留下的遺訓。祖父曾辛辛苦苦修建了房屋,搜集了書畫,建起了家業,本是想讓兒孫們過上舒適安逸的生活。如今,祖父的「遺訓」還在,祖父辛辛苦苦修建的房屋也還在,但這所居舍的後代們又生活得怎樣呢?望著「長宜子孫」四個字,作者「被一種奇異的感情抓住了」,作者的思緒一下子飛向了「18年以前的遙遠的舊夢」。接著,作者由「長宜子孫」四個字,聯想到歐洲古老的傳說「愛爾克的燈光」,憶起了被這個舊家吞噬掉生命的姐姐。
在古老的歐洲哈立希島上,曾經有一束明亮的燈光,那是一位叫愛爾克的善良的姐姐點燃的。為了使遠去航海的兄弟不迷失方向,這位細心的姐姐「每夜每夜燈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個出遠門的兄弟回來」,但是,「最後她帶著失望進入墳墓」。18年前一個春天的早晨,當作者離開這座城市、這條街的時候,他曾許下諾言:有那麼一天,他要回來看望他的姐姐,並跟她談一些外面的事情。他也確信:他的姐姐會等他回來。那時,他姐姐「還是一個出閣才只一個多月的新嫁娘,都說她有一個性情溫良的丈夫,因此也會有長久的幸福歲月」。然而,也就是在作者離開家只不過一年半的光景,他便接到了「哥哥用顫抖的哭訴的筆」寫來的信。哥哥在信中含淚講述了這位從小就以《烈女傳》里的節烈女性為人生榜樣的姐姐,是怎樣寂寞地死去的消息。這位善良的女性,生前沒有得到過丈夫真正的愛;死後,她的丈夫「也不曾做過一樣紀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著,寂寞地死去」。
善良的姐姐永遠地離去了,「死帶走了她的一切」。她的悲劇正是這罪惡的家造成的。那麼,18年來,這個家中的其他人又怎樣呢?1932年,當作者的長篇小說《家》剛在報上發表以後,家中又傳來了噩耗:作者的大哥在悲痛中自殺了。18年來,這個家中的人有的死去了;活著的,有的墮落了,有的也只能「摘吃自己栽種的樹上的苦果」。正因為這樣,作者悲憤地說:十幾年,「似乎一切全變了,又似乎都沒有改變」。變化了的是「死了許多人,毀了許多家。許多可愛的生命葬入黃土」;沒有改變的是「又有許多新的人繼續扮演不必要的悲劇」,還是有那麼多「不必要的浪費——生命,精力,感情,財富,甚至歡笑和眼淚」。也正因為這樣,作者在痛苦中清醒地意識到;「長宜子孫」只能是先輩們的一個夢想。一個富裕的家庭,即使有萬貫家財,也不能拯救其中一代代人被毀滅的命運。「財富並不『長宜子孫』,倘使不給他們一個生活技能,不向他們指出一條生活道路,『家』這個小圈子只能摧毀年輕心靈的發育成長;倘使不同時讓他們睜起眼睛去看廣大世界,財富只能毀滅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氣質,要是它只消耗在個人的利益上面」。由此,作者將對「長宜子孫」這一封建家族遺訓的批判,拓展到了對封建道德,以及整個封建沒落制度的批判。當然,作者在否定舊道德、舊思想的同時,還進一步堅定了自己「走向廣大世界」,追求光明的信念。文章最後說:「這不是我應該來的地方」,「我很高興,自己又一次離開了狹小的家,走向廣大的世界中去」。
這篇散文篇幅雖然不算長,但在藝術方面卻有許多成功之處。
第一,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是構思精巧。全文以「燈光」為標題,又以「燈光」為線索,「形散神不散」,集中筆墨抒發了感情,表達了深刻的主題。
故居大門內亮起的燈光,使作者「彷彿看見了哈立希島上的燈光」,想到了「在寂寞中死去」的姐姐。由此,作者清醒地看到:祖上的遺訓是荒唐的,「長宜子孫」無法改變封建家族的墮落。作者在批判了封建家庭的遺訓後,告訴人們:「愛爾克的燈光不會把我引到這里來的。」文章最後,當作者再一次離開狹小的家,又投身於廣大的世界中去時,作者說他彷彿又看見了燈光,那是作者常見的燈光,是永遠指引他前進的「心靈的燈光」。文章始終以燈光為線索,最後又以燈光作結,結構嚴謹,筆墨集中,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
第二,抒情色彩濃郁,語言平易流暢。
巴金在《談我的短篇小說》一文中曾這樣談自己的創作:「我寫小說不論長短,都是在講自己想說的話,傾吐自己的感情」,「我只是用自己的感情去打動讀者的心」。確實,巴金是一位擅長抒情的作家。其實,抒情色彩濃郁,不僅是巴金小說創作的一大特點,也是巴金散文創作的一大特點。本文抒情筆調真摯、濃郁。當作者望見照壁上「長宜子孫」四個字時,他「被一種奇異的感情抓住了」,「痛苦地在心裡叫起來。當憶起可憐的姐姐憶起在這年中「許多可愛的生命葬入黃土」時,作者的情感由悲轉怒——「『長宜子孫』,我恨不能削去這四個字。」文章結尾處,當作者決意再次離開狹小的家庭,去擁抱廣大的世界時,筆調又由怒轉喜「我很高興,自己又一次離開了狹小的家,走向廣大的世界中去。」表達了對新生活、對大世界的熱愛。在短短的篇幅中,作者抒寫情感一波三折,時而哀,時而怒,時而喜,使文章具有了很強的抒情色彩。另外,文章無論敘事、抒情,還是議論,都不事雕琢,作者總是以平易流暢的語言,向讀者傾訴內心的情感,字字寫得真誠,句句語意真切,具有平易中見真情,朴實中見深刻的魅力。

『叄』 巴金《月》



每次對著長空的一輪皓月,我會想:在這時候某某人也在憑欄望月嗎?

圓月專猶如一面明鏡,高屬懸在藍空。我們的面影都該留在鏡里吧,這鏡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感覺。

在海上,山間,園內,街中,有時在靜夜裡一個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見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確,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為什麼還有姮娥奔月的傳說呢?難道那個服了不死之葯的美女便可以使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鏡中看見了什麼人的面影吧。

『肆』 巴金的《日》讀後感和《月》讀後感

讀巴金先生的《日》有感
我國著名的作家巴金先生在《日》這篇文章中,借用「飛蛾撲火」這一現象來闡述自己的生死觀和人生觀。他贊嘆和崇尚「飛蛾不畏化為灰燼的結局,為追求光明而飛身撲火」的壯舉,他還在文章中說道:「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氣勢可敬,精神可嘆。
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巴金先生的觀點,我有我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一半接受,一半不敢苟同。
我一半接受的理由是因為他這樣做會使他「英明一世」,「千古流芳」,是英雄的所作所為。讓人們為之欽佩和敬仰。
可我一半不敢苟同的理由是因為對於人來說,生命是寶貴的。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況且,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裡,沒有戰爭,沒有痛苦,過著美好的生活。所以,用不著轟轟烈烈的去死。其次,不用,有時也會得到「英明一世」,「千古流芳」。然而有時,即使你轟轟烈烈的去死了,也不一定會得到「英明一世」,「千古流芳」,反而會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寶貴生命。
有一句成語說的好「卧薪嘗膽」。說的是春秋戰國時期,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為報仇雪恨,每天在吃飯和睡覺前,總要嘗一嘗膽的苦味,藉以不忘亡國之恨。最後,不也是把吳國給打敗了嗎!
越王並沒有因一時之恨而「飛蛾撲火」,即沒有去「轟轟烈烈的死」,但是結局仍舊還是隨了他自己的意願。所以,世界上的事情並不都須非要以轟轟烈烈的死來換取成功。
這是我的一孔之見,不一定符合實際,但,我的確是這樣認為。

『伍』 巴金的作品《月》的原文



每次對著長空的一輪皓月,我會想:在這時候某某人也在憑欄望月嗎?

圓月猶如一面版明鏡,高懸在藍空。我權們的面影都該留在鏡里吧,這鏡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感覺。

在海上,山間,園內,街中,有時在靜夜裡一個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見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確,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為什麼還有姮娥奔月的傳說呢?難道那個服了不死之葯的美女便可以使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鏡中看見了什麼人的面影吧。

本篇表達作者對冰冷世界的憎惡和厭倦, 對溫暖和光明的無比嚮往。

『陸』 巴金散文《月》

《月》

每每仰視夜空中的圓月,總會重復思索同一個問題:月亮上真有內廣寒宮,真有嫦娥嗎?盡容管無數的科學事實擺在眼前,不得不讓我信服月球上空無一人,但是我還是滿心希望月亮她是美麗的,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我好想去那兒,對,就對那兒,那裡除了嫦娥再沒有其他的人了,不是嗎?

「月有陰晴陽缺,人有旦夕禍福。」真不太明白是誰把這樣不相乾的事情放在一起,單單是為了詠詩時的對仗?還是它們之間真有某種聯系?要說聯系,仔細想想也許真有--------八月十五仲秋節,人人不都是愛賞月的嗎?那是因為,月圓--------圓月象徵合家團團圓圓,幸福美滿。月亮也就這點價值了吧?

但要說她價值不多,可古人作詩卻多愛用她。白居易的《長相思》最後一句「月明人倚樓」用的是明月的思念之意;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明月,《相見歡》中有明月;李白的《月下獨酌》有月......這些都是為了抒懷而用,只有蘇軾的《水調歌頭》才真可謂是對「月」的真實寫照。

————————————————
通篇都是聯想,寫出了他看到月亮時的思索。還引用了許多詩句

『柒』 巴金的散文《月夜》的賞析

時鍾已指向一點二十四分.因為煩惱天氣太熱,我在床上輾轉難以入眠.睜開雙眼,只見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整個屋子,似乎給整個屋子裡的傢具什物披上了一層銀色的輕紗.外面的微風輕輕地撫在細枝上,引以入耳的是沙沙的樹葉聲,彷彿向明月靦腆的微笑.樓下的菜園地傳來不知名小蟲的悉悉叫聲,宛如一位歌唱家在輕吟,清晰,悅耳,婉轉而富有節奏性.終於,我耐不住月夜的誘惑,立身下床趿了一雙拖鞋向外走去.我躡手躡腳地打開門,隔壁是熟睡的母親和妹妹,不忍打攪她們在夢鄉中暢游.一陣涼風吹來,我不禁打了個寒顫,身上感到十分的涼爽,三千六百萬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處不舒暢.風仙子見我走出房屋,溫柔地靠在我的胸膛,似乎低聲傾訴著什麼.我閉上雙眼,盡情地享受著習習涼風,只聽見耳邊呼呼的風聲如同一個幼小的孩童帶著清脆般的銀鈴笑聲,離我遠去.睜開雙眼,房屋,花草樹木,大地都被籠罩著一層銀紗,把整個世界照亮得如同白晝一樣.平日人聲喧嘩的籃球場也安靜了下來,只有籃球架靜靜地佇立在那裡,疲憊了一天的它早早進入了夢鄉.

我抬頭凝視著天空中那輪明月,像一顆碩大的珍珠散發出耀眼璀璨的光芒.夜空灰色的殘雲慢慢地漂浮著,一縷一縷地從明珠前飄過,更加襯托出這明月的美麗.此時此刻心中的煩惱和哀愁統統擱在一旁,讓愉快的心情完全陶醉在大自然賜予的夜色美景之中.

我努力地在腦中搜索著關於月夜描繪的詩句,無奈鄙人才疏學淺.卻不知如何去形容今晚月夜之美,一句更勝一句.猛然想到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的,在月下思緒是一種思念,一種寄託,一種期待.在這夜深人靜之際,沒有白晝的烈日炎炎,沒有機械一族的吵鬧,只有千言萬語溫馨濃郁的祝福.

昔日同窗之情漸漸地浮現在腦海之中,同窗燦爛的笑容,有趣的生活片段將我的思緒帶到更深的回憶中,與真摯的死黨們一起瘋鬧,一起玩耍,一起談天論地,一起度過那一段段艱苦而又愉快的日子.可歲月匆匆如流水般一掠而過,剩下的也只有深深的懷念了.天真,無邪的同窗們為各自的生活而奔波了,踏入了這復雜多變,深不可測的社會.或許將來某日會有相聚的時刻,或許再沒與相見的機會了.一切隨緣吧!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見面盡相思",還有什麼能比得上同窗之間深厚的友誼更珍貴呢?我們曾為了紀念死黨們根深蒂固的友情之樹,特地掰歌一首,引用<<阿里山的姑娘>>曲譜,填入歌詞.死黨們的綽號,有入進入了一個動物王國.那是我永遠也忘不了的505寢歌:

小螞蟻會跳舞,

毛毛蟲會上樹,

鴕鳥會翻跟頭,

袋鼠熊貓斑馬還有一隻企鵝,

看著美女在發呆.

無論怎樣,我將這份難得的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默默地為他們祝福,但願他們一切平安幸福.等到將來有緣相聚的時刻再把酒論話,回首往事,讓昔日的溫馨重現,讓心靈之話綻開,願友情的天空更加明朗,開闊.

於是,我的思緒如同被疾風牽引著,無邊無際地延展開來.

和風夾帶著自家的茉莉花香撲鼻而來,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讓人的心情更加舒暢,自由.我貪婪地嗅著這陣陣的清香,將它留在心底,讓友情也如同花香一樣留在心底,永遠甜蜜,永遠幸福.

輕輕的夏夜,夏夜輕輕.輕衣的赤胸,耐過輕輕的風.萬簌俱寂,只有風仙子的呢語在夜空浮動.

『捌』 巴金的《月夜》精彩段落賞析

巴金的短篇小說,情節多數不復雜,故事呈單線發展,如行雲流水,流暢自然。由於重在抒發情感,因此不大講究篇章布局、結構技巧,但這些表面上的弱點都被作品感情的真摯這一特長彌補過來了。《月夜》描述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可悲事件,但巴金沒有正面寫出土豪劣紳殺害鄉民的過程,而是藉船夫耐心的等候,船上人們的疑惑與被殺鄉民的妻子尋找丈夫來烘托出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結尾處充滿感傷情調:「根生嫂的哭聲不停地在空氣中撞擊著--好像許多顆心碎在那裡面,碎成了一絲一絲的,一粒一粒的。它們滲透了全個月夜。空中,地上,水裡,彷彿一切全都哭了起來,一株樹,一片草,一朵花,一張水蓮葉。」
巴金的景色描寫很有特色。他早年作品的景色描寫,一是十分注意煉字,注意意境。比如「網」這個字就是他十分喜愛用的,他特別愛用「網」來形容光線,如小說中「黑暗是一秒鍾一秒鍾地淡了,但它還留下了個網把一切都掩覆著。山哪,樹哪,河哪,田哪,房屋哪,都被蓋在它的網下面。月光是柔軟的,它透不過這網眼。」第二,他不喜歡對景物做細致的、冗長的、冷靜的描畫,而寧可寫出這些景色在人們心理上造成的主觀印象,把景色與人的感覺聯系起來,從而造成具有濃郁色彩的人化的自然。作品中幾次出現美麗的水蓮花,均是為了反射出惡的世態和引人沉思的內涵。

『玖』 巴金的<<日>>的賞析

作者寫「日」,卻用主要的篇幅來贊美飛蛾撲火,因為這里的飛蛾已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生物,它寄託了作者的理想,它成為了一種象徵,是為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徵。作者寫的雖然是「日」,但主要寫的卻是飛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熱的行為。
寫道:「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因此可以理解巴金為什麼歌頌光明,贊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人。
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
冷和熱是一種及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徵才會更加突出明顯,這就是為什麼作者會在不同的兩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樣的東西。正因為對光和熱的嚮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文章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裡,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日》表現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體現了巴金細膩幽靜的另一面。雖然風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卻是一以貫之的。無論是撲向燈火的飛蛾,還是渴死在暘谷的誇父,還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變現狀的姮娥,他們都代表著一種力,一種向上的、不屈不撓的力,是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