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荒涼艾青賞析

荒涼艾青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11 05:15:51

㈠ 艾青詩選低窪地賞析

(賞析):從藝術手法來看,在《礁石》一詩中,詩人把他對生活的獨到思考熔鑄於「礁石」這一象徵性的形象之中,使礁石人格化,所以在讀的時候,應該超然於物外,想得更深遠。的確,象徵手法的運用,使這首詩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微笑的方式生活,無論你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民族。這是《礁石》給我們的最深刻的啟示!

1、《北方》

悲嘆北方的貧瘠落後以及戰爭給北方民眾帶來的苦難,又謳歌北國民眾自古具有的不屈的生存意志和保家衛國的決心,具有濃郁的愛國主義情懷。

2、《他死在第二次》

即使用崇高的理想也沒辦法來替代個人生命的價值。雖然人們一貫給犧牲找到理由,但是那些犧牲的人們我們有多少能記得他們的名字?

3、《黎明的通知》

黎明是美好的,每一天都有一個黎明。然而,對於一個民族來講,要爭取社會黎明的到來並不容易。必須經過血與火的抗爭,必須以堅韌不拔的精神與黑暗搏鬥。

4、《願春天早點來》

前期的作品,風格深沉,表現對春天的嚮往,詛咒黑暗,謳歌光明。

5、《我愛這土地》

以"假如"領起,用"嘶啞"形容鳥兒的歌喉,接著續寫出歌唱的內容,並由生前的歌唱,轉寫鳥兒死後魂歸大地,最後轉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

㈡ 艾青詩選鐵窗里的賞析

作品賞復析:
這首詩的構思非常奇制特,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詩以窗為中心,一層一層展開。「在這樣綺麗的日子/我悠悠地望著窗」,一般來講,詩可能沿著「望著窗」實寫下去,在窗里望見她,望見她的神情或其它情景等等,來抒發「我」的愛心。在過去的一些愛情詩作中,我們可以常常看到這種寫法。這樣的構思不僅奇特新穎,而且極有力地增強了表現力,增強了感情的濃度。而更為奇特新穎的是,詩人在下面集中筆墨刻劃她的眼。眼是心靈的窗,把窗的含意推進了一層。對她的眼的描繪,詩人寫得那麼清沏,那麼耐人尋味:「在她思念的眼裡/映著一個無邊的天/那天的顏色/是夢一般青的/青的天的上面/浮起白的雲片了/追蹤那雲片/她能望見我的影子。」

㈢ 艾青失去的歲月賞析

賞析:艾青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曾赴黑龍江、新疆生活和勞動,創作中斷了二十餘年.直到1976年又重新執筆,出現了創作的另一個高潮.《失去的歲月》是艾青1978年復出詩壇後所作,在詩中,他柔腸百結自己被流放大西北二十多年的辛酸歲月。

對於熱愛詩歌創作的艾青來說,那段被流放的歲月在他心中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痕.二十多年佔去了他四分之一的生命,當他回憶起那段歲月時,沉痛之情便通過筆端流溢於紙上. 艾青把親身經歷過的生活都寫了進來.「喧鬧的城市」,「遙遠的...

(3)荒涼艾青賞析擴展閱讀

本小說是一部根據一定的歷史環境,虛構出來的作品。小說主人公叫秦之恆,他曾參加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他作戰勇敢,為人正值,愛憎分明。然而就是因為他的這些性格,使他在建國後受到小人的誣陷,社會的沖擊,以致家破人亡。

最後他不得不一個人躲進了渺無人煙的太行山裡,與世隔絕,一個人在孤獨與痛苦中生活著。然而,他後半生的命運又是什麼呢?與其說是社會拋棄了他,還不如說是他拋棄了社會。本小說主要是揭露人性……

創作背景:詩人艾青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曾赴黑龍江、新疆生活和勞動,創作中斷了二十餘年。直到1976年又重新執筆,出現了創作的另一個高潮。《失去的歲月》是艾青1978年復出詩壇後所作,在詩中,他沉痛回顧了自己被流放大西北二十多年的辛酸歲月。

㈣ 艾青詩選鐵窗里賞析

只能通過這惟一的窗,
我才能——
看見熔鐵般紅熱的奔流著的朝霞;
看見潮退後星散在平沙上的貝殼般的雲朵;
看見如濃墨傾瀉在素絹上的陰霾;
看見如披掛在貴婦人裸體上的緋色薄紗的霓彩;
看見去拜訪我的故鄉的南流的雲;
看見擁上火的太陽的東海的雲;
看見法蘭西繪畫里的塞納河上的晴空;
看見微風款步過海面時掀起魚鱗樣銀浪般的天;
又凄涼的秋的天;
看見寂寞的殘陽爬上
延頸歌唱在屋脊上的鳩的肩背;
看見溫煦的朝日在蹁躚的鴿群的白羽上閃光;
看見夜遊的蝙蝠迴旋在沉重的暮氣里......
只能通過這唯一的窗,
我才能舉起——
對於海洋的懷念,
當碧空虛闊的展開的時候;
對於馬雅可夫斯基的詩的太陽的懷念,
當炙陽投射在赤色的圍牆;
對於千萬的伸著古銅色般巨臂的新世界創造者的懷念
當汽笛的聲音悠長而豪闊的橫過;
對於秋的緋紅的森林與瀟瀟瀘州的懷念,
在秋風里;
對於家鄉的滿山火焰般杜鵑花的懷念,
在傳來的賣花聲里;
對於坐著白漆艇盪過煙水淼茫的湖的懷念,
當天空楊過一片雲的白帆;
對於都市的喧囂的夜的街道的懷念,
當牆外喧響過車身和人語;
對於被夕陽燙過著的大地的懷念;
對於雪的懷念,
五月的秋的海的懷念;
對於一切在我的記憶里留過烙印的東西,都懷念著......
只能通過這唯一的窗,
我才能舉起仰視的幻想的眼波,
在迎迓一切新的希翼——
在黃昏里希翼皓月與繁星,
在深夜希翼著黎明,
在炎夏希翼涼秋,
在嚴冬又希翼新春,
這不斷的希翼啊,
使我感觸到世界的存在;
帶給我多量的生命的力。
這樣,
我才能跨過——
這黎明黃昏,黃昏黎明 ,春夏秋冬,秋冬春夏的茫茫的時間的大海啊。
苦難造就了艾青的主體意識,這在其獄中詩里表現出來,即對社會現實的深化反思、對個人和國家民族出路的探尋、對自我角色的設計和開拓及價值定位。這首詩感情真摯而深沉,想像力豐富。寫出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懷念,對自由的無限渴望。詩人當時雖然沒有自由,但是心中充滿希望,不斷的希冀帶給他生命的力量。

㈤ 艾青詩選風陵渡賞析

《風陵渡》一詩,記錄了艾青乘坐渡船渡黃河到潼關去的心境。詩一開始就以四個排比句勾勒出了一幅渡河圖。「風吹著黃土層上黃色的泥沙,風吹著黃河的污濁的水,風吹著無數的古舊的渡船,風吹著渡船上古舊的布帆。」此刻的風陵渡口,處在一個風的世界裡。

讀這四句詩,我們彷彿置身河面,渡船在水上出沒,耳邊是船工號子,壯闊、悲涼。而它更深的層次,是以民族戰爭為背景的,有著戰亂的潛質。接下來,詩人寫了他在渡船上的心情。渡船在險惡的浪上顛簸,風一刻也不停地撕扯著布帆,生命被風浪掌控著,或許,即刻就會被鯨吞。

這感受是真切的,心理活動也是真實的。此刻,一切存在於僥幸中。然而,深藏在艾青心底的,是對光明永不妥協的追求。潼關,就在對岸,那就是他的目標,他就是沖著它渡河的。因為,潼關守衛著祖國的平安。

《風陵渡》

艾青

風吹著黃土層上的黃色的泥沙

風吹著黃河的污濁的水

風吹著無數古舊的渡船

風吹著無數渡船上的古舊的布帆

黃色的泥沙

使我們看不見遠方

黃河的水

激起險惡的浪

古舊的渡船

載著我們的命運

古舊的布帆

突破了風,要把我們

待到彼岸

風陵渡是險惡的

黃河的浪是險惡的

聽呵

那野性的叫喊

它沒有一刻不想扯碎我們的渡船

和鯨吞我們的生命

而那潼關啊

潼關在黃河的彼岸

它庄嚴的

守衛著祖國的平安

一九三八年初 風陵渡

(5)荒涼艾青賞析擴展閱讀:

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於浙江金華,現代文學家、詩人。艾青在30年代初走上詩壇,他作品深沉而憂郁的抒情風格受到了人們普遍的注意。抗戰爆發後,艾青事實上已成為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

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稱之為"艾青的時代",他的創作不僅開了一代詩風,而且深刻影響了這一時期乃至40年代後期的詩界。

《風陵渡》中詩人對現實充滿信心。面對著苦難和斗爭,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命運都賦予這時代,這祖國的土地。他向著「中國的農夫」、「土地墾植者」、「少婦」和「母親」,訴說起自己這「農人的後裔」的「流浪與監禁」的身世和「憔悴」的生命。

㈥ 艾青山城賞析

山城通過描寫具體可感的事物來引起感覺、發揮聯想、捕捉和選擇意象以凝結成形象,形成了其早期詩歌藝術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如山,街道)。

艾青以革命的現實主義手法,深沉憂郁地唱出了祖國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難和不幸,(女人赤著腳緩慢地走過),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同時他的詩篇又激勵著千千萬萬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為神聖的國土而英勇斗爭。

山城

作者:艾青

無論哪條街的盡頭,都看到一片山。暗綠的山,灰青色的山,環住這烏黑的,暗赭色的小城。

街道是石子鋪成的,一頭牛踏著沉重的腳步,從街上走過。

街旁攤排著:蔥,蒜,地瓜,和雪白而肥胖的蘿卜。

太陽也懶得爬山一一每天中午,它才從天頂上出現。其他的時間,從這里過去的是:雨,霧,和突如其來的狂風。

女人赤著腳緩慢地走過,勞動的手像馬鈴薯一樣垂著;老人從木製的盒子里摸出煙草,他們的手和臉像煙葉一樣發皺而焦褐。木板房也被柴煙熏成焦茶色了。

晚上,一個人從小巷出來,黑暗裡,松燭的火花煊紅了他誠朴的臉。

(6)荒涼艾青賞析擴展閱讀:

艾青的所有作品創作背景:

艾青對舊社會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對黎明、光明、希望的嚮往與追求。艾青從對農村勞動人民的熱愛和接近他們的要求出發,十多年來,一直向他們呈獻著自己最真切的詩情。

艾青的詩歌以它緊密結合現實的、富於戰斗精神的特點繼承了「五四」新文學的優良傳統,又以精美創新的藝術風格成為新詩發展的重要收獲。這里既反映了作者的藝術才能,又銘記下他嚴肅的、艱苦的藝術實踐。

在他的詩歌中,飽滿的進取精神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帶來鮮明,艾青的詩歌具有鮮明深刻的形象,隨著詩歌結束,形象也就完成形象,不僅指人,也包括物,以及思想等的形象化。

㈦ 艾青賞析《曠野》

艾青《曠野》賞析:
詩人以他那細致而准確的筆觸,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幅生動的、然而是凄蒼的圖畫。詩人寫到了曠野上的山坡、小路、池沼、小屋、田疇、農人,也寫到了曠野上的霧、墓堆和石碑……
詩人這樣精細地描繪曠野上的景色,是要告訴人們什麼呢?
看完了全詩,仔細想一想,就會領悟到詩人那內心深處的情感波動:看看我們的曠野吧,這曠野本來是廣袤的、富饒的、美麗的。我們的農民們,一代又一代在這片曠野上耕耘生息。農民們愛這片土地,他們的根深深地扎在這片土地上,他們祖祖輩輩在這片土地上流血流汗。他們總是希望著,以自己勤勞、聰慧,以自己的血汗,能使這片土地富裕起來,昌盛起來,使它更加遼闊,更加瑰麗……然而,進入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這里依然是這樣荒涼,這樣貧窮,這樣愚味。人們看到這里,自然會發出這樣的疑問:這是為什麼呢?看看我們的生存環境吧!統治者的腐敗無能,他們除了享樂,除了對這片曠野進行奴役,除了對農民的殘酷剝削之外,他們又能做什麼呢?帝國主義的鐵蹄踏進了中國,雪上加霜,又給這貧窮的土地加上了新的重壓,這片曠野,這些曠野上的一草一木,這些農人們,又怎能承受得起這樣的重壓呢? 人們讀到這里,自然又會進一步想到:難道這曠野就這樣忍受下去么?不能忍受下去,又該怎麼辦呢?正像詩的最後,詩人那嚴峻的發問:
「曠野啊——/你將永遠憂慮而容忍,/不平而又緘默么?」
想到這里,詩人那深層的意圖明顯地露出了:曠野的這種凋蔽景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要改變這種面貌,就必須起來斗爭,與侵略者斗爭,與腐敗的統治者斗爭,非如此沒有其他出路。這首詩的積極意義燃燒著人們的心!而詩人內心世界的這復雜的活動,在詩中並沒有直白地道出,而只是通過對曠野上景物的描寫,讓讀者自己去體會。這首詩的高明之處,也就是說它的藝術特色,正在這里了。……
摘自 文/郭寶臣 供參考。

㈧ 艾青詩選死地賞析批註和主要內容

寓動於靜,從靜中顯示出動的力量,這是《無題》表現上的一個重要特點。一個內人,面對著一盞容如豆孤燈,這該是很寂寞的吧?詩人卻沒有這種感覺,因為他在 「懷想」著「遠行人」,那是「一些」不滿於反動派的腐朽統治而已經奔赴和正在走向抗日前線或敵後根據地戰友們;而且,詩人自己也准備著作為「遠行人」,奔赴那充滿著光明和火熱斗爭的地方。那該是多麼富有魅力的,有意義的生活啊!但此時,在「屋外」可有著「狂嘯」的「風聲」,反動派對抗日和進步力量的鎮壓又復猖獗起來了,不禁為尚未到達目的地的「遠行人」擔心。雖然,詩人這時是處於「夜」的黑暗環境中,但他卻並不放棄自己應負的抗爭的責任,一個「挑燈」的動作,透露了詩人的忿激;開始處的「有時」之後無逗點而與「我」字連得為此之緊,也正體現著這一情緒。「燈」,「挑」亮了些,也更映照出那「獨立」不屈的身影的高大。詩人並非真「愛」「守住沉默」,是要在「在沉默中爆發」(魯迅語),醞釀著新的更有力的戰斗!

㈨ 艾青詩選摘抄加賞析(一定要有賞析)

艾青《我愛這土地》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賞析
詩人艾青是一位擅長抒發內心的深沉情感的傑出歌手, 《我愛這土地》, 寫在抗日救亡的最艱難的歲月。
如何表達對於祖國的最為深沉的愛?詩人沒有直呼"熱愛呀"之類的口號,也沒直接渲泄自己的感情,而是運用象徵的手法,讓抒情主人公化作一隻小鳥,把心底的全部情感濃縮在小鳥那"嘶啞的喉嚨"的"歌唱"中。
"歌唱"也不是輕柔空靈的,而是無比凝重深沉。因為祖國那"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正慘遭蹂躪, 面臨淪亡。最後, 詩人以小鳥之死,把詩情升華到頂點,而死後也要與祖國的土地渾融合一,則是詩人赤誠之心的真實寫照。
(9)荒涼艾青賞析擴展閱讀
《我愛這土地》是現代詩人艾青於1938年寫的一首現代詩。這首詩以「假如」領起,用「嘶啞」形容鳥兒的歌喉,接著續寫出歌唱的內容,並由生前的歌唱,轉寫鳥兒死後魂歸大地,最後轉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

㈩ 艾青詩選名篇摘抄賞析

艾青《我愛這土地》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賞析

詩人艾青是一位擅長抒發內心的深沉情感的傑出歌手, 《我愛這土地》, 寫在抗日救亡的最艱難的歲月。

如何表達對於祖國的最為深沉的愛?詩人沒有直呼"熱愛呀"之類的口號,也沒直接渲泄自己的感情,而是運用象徵的手法,讓抒情主人公化作一隻小鳥,把心底的全部情感濃縮在小鳥那"嘶啞的喉嚨"的"歌唱"中。

"歌唱"也不是輕柔空靈的,而是無比凝重深沉。因為祖國那"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正慘遭蹂躪, 面臨淪亡。最後, 詩人以小鳥之死,把詩情升華到頂點,而死後也要與祖國的土地渾融合一,則是詩人赤誠之心的真實寫照。

(10)荒涼艾青賞析擴展閱讀

《我愛這土地》是現代詩人艾青於1938年寫的一首現代詩。這首詩以「假如」領起,用「嘶啞」形容鳥兒的歌喉,接著續寫出歌唱的內容,並由生前的歌唱,轉寫鳥兒死後魂歸大地,最後轉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