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舒婷心煙賞析

舒婷心煙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11 04:04:46

Ⅰ 舒婷《致橡樹》的內容及解析

舒婷《致橡樹》賞析

致橡樹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賞析: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於福建石碼鎮。1969年下鄉插隊, 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 工作,從事專業寫作。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
舒婷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復雜細致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復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
舒婷的詩,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從這方面說,她的詩並不「朦朧」。只是多數詩的手法採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徵,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
《致橡樹》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
「橡樹」的形象象徵著剛硬的男性之美,而有著「紅碩的花朵」的木棉顯然體現著具有新的審美氣質的女性人格,她脫棄了舊式女性纖柔、撫媚的秉性,而充溢著豐盈、剛健的生命氣息,這正與詩人所歌詠的女性獨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為表裡。
在藝術表現上,詩歌採用了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便於坦誠、開朗地直抒詩人的心靈世界:同時,以整體象徵的手法構造意象(全詩以橡樹、木棉的整體形象對應地象徵愛情雙方的獨立人格和真摯愛情),使得哲理性很強的思想、意念得以在親切可感的形象中生發、詩化,因而這首富於理性氣質的詩卻使人感覺不到任何說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豐美動人的形象所征服。

Ⅱ 舒婷為什麼用心煙做散文集名

您好,我只說說我個人的一點想法。
剛剛看了一遍《心煙》,講了到鄉下插隊的女知青內。
從舒婷本人的生平來容看,1969年她到閩西地區插隊,1972年返回廈門,當工人、統計員、染紗工、焊錫工等等。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
她在知青時期,常常一個人在小屋裡讀書,她說自己在那個時期一天學五個生字。她對於文字的如痴如醉估計就是從她知青的時候開始的。
所以《心煙》這篇散文又是講一個知青的女青年。
綜上所述,舒婷認為那段時間對她的文學路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才用《心煙》作為散文集集名,望採納!!!

Ⅲ 舒婷的《致橡樹》的賞析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
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
舒婷的詩,構思新穎,富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語言精美,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
這是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它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著人們的心弦。
詩人別具一格地選擇了「木棉」與「橡樹」兩個中心意象,將細膩委婉而又深沉剛勁的感情蘊在新穎生動的意象之中。詩人以橡樹為對象表達了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詩中的橡樹不是一個具體的對象,而是詩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徵。因此,這首詩一定程度上不是單純傾訴自己的熱烈愛情,而是要表達一種愛情的理想和信念,通過親切具體的形象來發揮,頗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樹是高大威儀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並且有著豐富的內涵——「高枝」和「綠陰」就是一種意指,此處採用了襯托的手法。詩人不願要附庸的愛情,不願作趨炎附勢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樹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詩人也不願要奉獻施捨的愛情,不願作整日為綠陰鳴唱的小鳥,不願作一廂情願的泉源,不願作盲目支撐橡樹的高大山峰。詩人不願在這樣的愛情中迷失自己。愛情需要以人格平等、個性獨立、互相尊重傾慕、彼此情投意合為基礎。
詩人要的是那種兩人比肩站立,風雨同舟的愛情。詩人將自己比喻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樹身旁跟橡樹並排站立的木棉。兩棵樹的根和葉緊緊相連。詩人愛情的執著並不比古人「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遜色。橡樹跟木棉靜靜地、堅定的站著,有風吹過,擺動一下枝葉,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們兩人世界的語言,是心靈的契合,是無語的會意。
兩人就這樣守著,兩棵堅毅的樹,兩個新鮮的生命,兩顆高尚的心。一個像勇敢的衛士,每一個枝幹都隨時准備阻擋來自外面的襲擊、保衛兩人世界;一個是熱情的生命,開著紅碩的花朵,願意在他戰斗時為其吶喊助威、照亮前程。他們共同分擔困難的威脅和挫折的考驗;同樣,他們共享人生的燦爛,大自然的壯美。
詩人要的就是這樣的偉大愛情,有共同的偉岸和高尚,有共鳴的思想和靈魂,紮根於同一塊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詩歌以新奇瑰麗的意象、恰當貼切的比喻表達詩人心中理想的愛情觀。詩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組合都代表了當時的詩歌新形式,具有開創性意義。另外,盡管詩歌採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詩的語言並非難懂晦澀,而是具有口語化的特徵,新奇中帶著一種清新的靈氣和微妙的暗示,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

Ⅳ 舒婷 向北方的賞析

原名:龔佩瑜 祖籍:福建泉州 現居住於廈門市鼓浪嶼. 1952年出生於福建石碼鎮(漳州龍海)。 舒婷崛起於70年代末中國的詩壇,她和同代人北島、顧城、梁小斌等以迥異於前輩的詩風,在中國詩壇上掀起了一股「朦朧詩」大潮。她們的詩一改新詩明白如話、幾近分行散文式的傳統特點,意蘊深厚而不顯露,變詩的單一形象為多層次的意象迭加,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像、闡述的餘地,使許多詩失卻傳統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層朦朦朧朧的氛圍。他們用朦朧詩表達了一代人對國家命運的反思,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審慎思索和批判。 舒婷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與北島、顧城齊名,但事實上,她的詩歌更接近上一代載有意味較濃的傳統詩人,反抗性淡漠了許多。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著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秋天的情緒》、《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詩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無香》等。詩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獲1980年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並被編入選入蘇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雙桅船》獲全國首屆新詩優秀詩集獎、1993年莊重文文學獎;《真水無香》獲第六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獎」。 她的詩被譯成多國文字,介紹到西德,法國,美國,荷蘭,日本,義大利,印度等國家.1985年,應邀訪問西德,法國.1986年,應邀去美國舉行個人作品朗誦會.1987年,應邀出訪義大利. 舒婷擅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復雜細致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復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 舒婷的詩,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從這方面說,她的詩並不「朦朧」。只是多數詩的手法採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徵,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

Ⅳ 舒婷散文 心煙 賞析

澎湖灣的海水浸潤了這個才女的身心,她愛自然,愛人生,尤其語言的錘煉更是常人所不能及。我起初以為這是天分使然,讀後才知她在成名前下的功夫之深、對文學如痴如醉的程度之驚人。她在知青時期過年時一個人在小屋裡廢寢忘食的讀書,窗外老鄉送的干糧放的成了「盔甲」,自己也沒從書房裡出來過。她說自己在那個時期一天學五個生字,怪不得她的語言都那麼新穎奇崛,如珠璣一般讓人久久玩味不已。她眼睛近視達到了1000多度,怪不得她怎麼看都不是美女一個,但是她是那麼的被繆斯所鍾愛。一首首詩吟出來,一句句真情傳唱在中華大地。
不好意思,好的文章其實沒有什麼刻板的賞析,只有心靈的鍾愛,心心相印的審美的感受。

心煙


黃潭橋曲曲彎彎長長,約百來米,由兩塊木板左架右搭,從這山到那山。河面寬且急,不深,枯水時,挽起褲管能涉過。橋面離水十多米,往下望,身子不由要趔趄起來。
農人趕牛過河,先在橋頭吆喝一聲:「嗬--」那邊肩夫、牧童都止步等著。若是犟著上橋,到了橋中,挑擔的只好打轉回步。兩牛犄角相抵,轉身轉不成,退也退不了,就等著吃牛肉。
來插隊的知青妹仔只好揪著牛尾巴上橋,那橋因有了負載,便顫悠顫悠得有韻有味。妹仔小臉煞白,兩腿窸窸窣窣,一踏上青石板路,就又哭又笑邁不開腿。
進山出山都是這道橋。
橋這邊是公社,一字排開打鐵鋪、小糧站、飲食店和供銷社,還有醫院。每逢墟日,四鄉都來熱鬧。菜乾,蘿卜,豬崽,炒毛栗子,應有盡有。最多是地瓜絲,拿米去換,一斤可換八斤。人人口糧不夠吃,就拿來和軍屬、幹部家屬換地瓜絲,多吃一冬。
橋那邊只有一座破祠廟,矮矮地窩在草叢里,原先敬的不知什麼神,去向不明。紅土路繞過破廟,往深里去,是四十里老林。雖然是山裡和山外的交通要道,斷不了有人挑擔進出,但山高林密,仍鬼祟得很。
墟這邊沿河一溜青石板,媳婦仔和妹仔露著半截茁壯的小腿站在水裡杵衣,邊上捺一撮草木灰,用它去污。男人手團稻草,用力去搓鋤板上的泥巴,嘴巴不閑地和女人調笑。有個妹仔拿袖口抹抹逼出的眼淚,突然「咦」了一聲:「老公祠有煙火啦?」果然是。破廟門篩出些燈光,怯弱得撐不開從老林子摸過來的夜色。
有位老婦人扶著頹牆出來撲打草席子。
有個半癱男人,說不上年紀,鬍子倒是很多。左胳膊向後別扭著,手掌斷了似的軟軟垂下,右腳板向後撇著,撇著撇著撇到河邊淘米。
小魚兒們都竄過去了,冒一圈水花。敢情不習慣,多少細米白白撒到河裡去。
後來,天色糊得不辨眉目,有個腰板筆直的後生佬,跨出門檻,看也不看這一溜全直起身愣著的山裡人,把一個扁扁的大葫蘆夾在頸窩,吱呀吱呀拉起曲子來。聲音活像二胡,比二胡酸些、軟些,勒人得很。鄉下人說不出所以然,只覺那聲音只往心裡鑽,不受用不受用!
趕緊收拾傢伙,各自散了。
有聲音自茸茸蛛絲的木窗傳出:「咳,飯哩。」那曲子不情願地頓了頓。
橋似乎伸直了。
撲地從蒿草間騰起一隻山雉,扇開長尾巴,姿態萬千地落入蒼茫之中。
後來。再後來。由老婦人(已知她是瞎子)和癱子和拉葫蘆琴(說是小提琴)的後生佬在河邊每晚必有的活動布景再沒有人看。只是有一天,搓泥巴的手有些遲疑,愛笑的媳婦仔煩得把杵衣棒這手遞那手總不得勁,連水也作怪,一改平日活蹦亂跳,有氣無力地打著漩兒。還是妹仔人心活些,嘟嚷了一句:「葫蘆琴啞了!」

河面被寂靜遮暗。水聲、松濤、蟲鳴和杵衣的起落,隔著這層寂靜顯得極為遙遠,極為飄忽,無跡可尋。
橋是唯一的真實,清晰可辨。
橋頭屋那糟朽不堪的木門敞開,粗壯了許多的燈苗把一片人影壓在門外的草地上。「灶雞」躲在牆根叫出一圈又一圈漪紋,小風似的一陣涼一陣。
他們在聽故事
他們中有人讀過函數;有人正收聽外語廣播,偷偷地;有好些人打起架來一副拉茨相。拉茨也是故事中聽來的。
河上的風,撲打得小油燈挫身舞蹈。講故事的後生佬臉被燈影幻出許多怪樣,倒是嗓子好聽。那聲音暖和且有磁性,雖然有點兒低沉,因為那故事本身就很憂傷。
小提琴卧在抹得乾乾凈凈的破香案上。
挨著香案是一隻渾圓白皙的手膀,滑潤得很。燈苗忽兒傾過來,照亮一雙烏黑的大眼睛,活活是黃潭水,多望一眼便會淹死人。燈苗忽兒斜過去,斜映在堅決抿起的嘴唇,殷紅可愛,卻不知為什麼把眼中那一份專注加深為近似蠻橫的意志和慾望,彷彿強調著「要」和「不許」兩重絕然相反的意思。等燈苗拔尖了,所能看到的只有純潔的雙頰,升騰著發育得極為蓬勃的女性的血暈。 燈不倦地繼續各種把戲。
所有人一心一意在故事裡漂泊。
蜈蚣草的葉片上,已有了露水。
墊一塊斷磚坐在河邊的女孩還稱不上姑娘,她的輪廓過於纖細,撕掠草葉的手指蝶翼一般半透明。來這里那年她還不夠插隊年齡,全體村民一直跟著知青叫她小妹。
只是聽那聲音,不是聽故事。
她愛好一切美的聲音。她吮吸它們就像植物汲取雨水出自不可理喻的本能。聲音之泉閃閃爍爍向她漫過來,將她輕舉又任她沉浮。晶瑩的卵石靜卧其中,星光碎在波濤上。
她想也不想。她知道講故事人在講他自己,他眼前沒有任何聽眾,如果那把琴不算。
橋彎成柔軟的弓。

姑娘先離開去嫁人,嫁鄰家婆婆的表侄子,是個著西裝系油條的香港佬。
她的行李很多,送她出山的農民油汗滿面。她親自將一麻包地瓜絲放在橋頭破廟外。為她開啟過的廟門疏遠地森嚴壁壘。
嘟著難看的臉色,她撇撇嘴。手從大衣口袋抽出,捏一板豆餅似的咖啡色糖塊,嚼著走了。印有稀奇古怪字樣的包裝錫紙從橋頭飄到水邊。正和母親撿青菜的小三子撿起玩著,他媽一手打掉它:「這是洋紙錢,呸!送喪。」全公社人懷著又欽佩又同情的期待,目睹那癱子如何用一隻好手配合一隻好腳,挪行二百多里山路,去縣城上告。
終於批下來,說這一家子原不符上山下鄉政策。又有個燒瓦廠的領導目光長遠,看中了那把提琴,要去廠宣傳隊拉二胡。從此,該廠的學唱樣板戲一直美名遠揚。
傳說他走時把提琴塞在廟後老樹的樹洞里。樹洞深不可測,且長年有嗚嗚的聲音,不知是琴,還是野蜂。
傳說他的崇拜者之一幾年後再見他,叫他卻渾然不知地掉頭走了。
說他煙抽得很兇,整個人都被熏黃了。
破廟空了。
最後走的是小妹。她是獨生子女照顧回城,還沒改造好,自然分配不到優等的工作,有一個食雜店等著她去賣糖醋、蚊香和衛生紙什麼的。
她走的時候就帶了兩本日記。一本是紅皮,封面畫著一個姑娘提著一盞光芒四射的燈;另一本也是紅皮,寫著「鬥私批修」. 留下一張小床,是那種統一規格的知青木床。墊著褥子,鋪著整齊雪白的床單,疊成斜三角的被上,垛著綉花枕頭。這一張雅緻潔凈的小床就擺在漆黑的大谷倉中央,村裡妹仔流水似地來參觀。
直到肥碩傲慢的老鼠成精,竟然爬到原先做為梳妝台的肥皂箱上,對著一面鴨蛋形的紅塑料鏡裝模作樣。

還是那道橋,彎彎曲曲長長。發桃花水那幾天,橋板被沖走了幾塊,又鋪上新的,像打了補丁似的,橋頓時顯老了。
廟門完全爛了,仍做千攔萬攔狀。木窗上的蛛網愈加精美絕倫。
有塊斷磚本已被坐得光鮮赤紅,吸盡日月精華,又翳了一層苔青。
再也沒有山雉,連愛在褲襠間蓬著尾巴打轉的小松鼠也驚逃遠方。
河這邊已打起一長排地基。老林子向後縮著,恐懼地對向它逼近的村莊發出無聲的、絕望的長嗥。
公路吃到這里時,橋就要被拆了。
橋不是起點,也不是終點,僅僅是一段過程。小妹曾經在日記上這樣寫過。她和橋互相夢著。 月光下,橋很輕很薄,一柄菅草似的鋒利。
1986年10月20日

舒婷,中國女詩人,出生於福建龍海市石碼鎮,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 舒婷崛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詩壇,她和同代人北島、顧城、梁小斌等以迥異於前人的詩風,在中國詩壇上掀起了一股「朦朧詩」大潮。舒婷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

Ⅵ 舒婷的《心煙》中,想要告訴讀者什麼和《心煙》的簡介是什麼 好的話,小弟會再給各位大哥大姐加分

http://ke..com/view/2096408.htm

Ⅶ 鑒賞舒婷<致橡樹>

賞析: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於福建石碼鎮。1969年下鄉插隊, 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 工作,從事專業寫作。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
舒婷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復雜細致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復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
舒婷的詩,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從這方面說,她的詩並不「朦朧」。只是多數詩的手法採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徵,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
《致橡樹》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
「橡樹」的形象象徵著剛硬的男性之美,而有著「紅碩的花朵」的木棉顯然體現著具有新的審美氣質的女性人格,她脫棄了舊式女性纖柔、撫媚的秉性,而充溢著豐盈、剛健的生命氣息,這正與詩人所歌詠的女性獨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為表裡。
在藝術表現上,詩歌採用了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便於坦誠、開朗地直抒詩人的心靈世界:同時,以整體象徵的手法構造意象(全詩以橡樹、木棉的整體形象對應地象徵愛情雙方的獨立人格和真摯愛情),使得哲理性很強的思想、意念得以在親切可感的形象中生發、詩化,因而這首富於理性氣質的詩卻使人感覺不到任何說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豐美動人的形象所征服。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也不止象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里。/每一陣風吹過,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象刀象劍也象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象沉重的嘆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評析/
舒婷的詩,構思新穎,富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語言精美,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致橡樹》,是她的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它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著的心弦。

Ⅷ 《致橡樹》 賞析

【詩歌賞析】

《致橡樹》一詩,採取「木棉樹」的獨白口吻與「橡樹」對話,在當時的詩歌創作上,這種手法是具有開拓性的。橡樹是一種木質緊實而高大的用材樹,而木棉樹又叫英雄樹,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樹中最高大的一種。

我們不得不承認詩人在選取詩歌創作材料時的精心設計:橡樹是那樣適合代表男性的陽剛之美,而木棉則又是那樣貼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強自立以及與男性的平等要求。詩人通過擬物化的藝術手法,用木棉樹的內心獨白,熱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獨立又深情相對的愛情觀。

這首詩一誕生,橡樹和木棉,就成為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這組形象的樹立,不僅否定了老舊的青藤纏樹、花葉依風的舊的情愛描寫模式,同時也超越了犧牲自我偏重於給予的互愛原則,完美地體現出富於人文精神的現代性愛品格:真誠、高尚的互愛,建立在各自獨立的位置與人格的前提下。

這種愛情觀極有思想含量和藝術震撼力,顯得無比的厚重。

【詩歌原文】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純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8)舒婷心煙賞析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當代女詩人。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1年開始寫詩,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

舒婷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詩注重自我表現,追求心靈的自由,詩作貫穿著以個性和人道主義為核心的人生憂患意識和社會批判意識,表達了對現代社會人的處境的關懷。

她的詩富於想像,而且刻意有新的創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在藝術表現上往往採用暗示、局部或整體象徵的手法,注重詩歌意象的組合,由意象群構成整體性的詩歌象徵結構,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闡述的餘地,從而給詩歌帶來了朦朧美、含蓄美、彈性美。

Ⅸ 急求~~~~舒婷《雙梔船》的賞析

所謂舒婷詩歌的「低音區」部分,是指那些採用朦朧、象徵的意象來表達詩人內在的復雜心態與細膩情感的作品。如《自畫像》、《往事二三》、《童話詩人》、《雙桅船》、《北戴河之濱》等等。這部分作品由於內蘊豐厚,表達曲折,具有較豐富的美學價值,需要人們通過多層次的分析與透視才能理解與欣賞。因此,常被人們視為晦澀朦朧的「霧中之花」。
《雙桅船》是詩人運用朦朧詩的寫法,採用象徵、意象來表達人的主觀情緒,從而伸張人性的佳作。全詩表現了詩人雙重的心態與復雜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燈」,另一方面,是愛情嚮往的「岸」。在執著追求理想的進程中,時而與岸相遇,又時而與岸別離,相和諧又相矛盾。同時,在理想追求進程中,詩人時而感到前行的艱難與沉重,又時而感到一種時代的緊迫感而不讓自己停息。「霧打濕了我的雙翼/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詩中所表現的情緒與心態,既是詩人自我的、個性的東西,同時,又是那個特定時代的青年們所普遍感受到而難以言表的東西。詩人以她細膩的心,運用象徵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達出來,使之成為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本詩的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是象徵。在朦朧詩中,象徵多是用某種具體的事物和人們能直感的形象來替代人的某種主觀情緒和某種社會態度。簡言之,就是用具象來表達抽象。詩題「雙桅船」,就是一種象徵。全詩的目的不在於描寫一隻客觀的雙桅船,而是借用雙桅船這一具體形象來表現詩人自己,表現詩人雙重的心態與復雜的情感。或者說,詩人覺得,我就象一隻雙桅船。雙桅船中的「雙桅」又暗示著某種深層的含義。雙桅並在,意味著詩人心目中愛情與事業並立又相區別的心理。另外,詩中的「岸」、「風」、「風暴」、「燈」等都具有明顯的象徵性。「岸」象徵著女性的愛情歸宿,「風」意味著時代緊迫感給詩人的動力,「風暴」暗指詩人與同代人所經歷的不平常的年代風雲,「燈」則與光明信念邊在一起。
意象的運用,是本詩的另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所謂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緻來表現詩人的主觀心態。它與傳統詩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觸景生情並借景抒情,從而達到景中含情的藝術目的。而在朦朧詩中,詩人多以主觀情緒和人的各種心態為表現對象,從主觀情緒出發,想像並構造成某種具體的畫面與景緻,從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達到藝術表達的效果。詩人在《雙桅船》中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心態,一種情緒,一種感情歷程。而落在語言上,卻是「船」、「岸」、「風暴」、「燈」等具體形象,並把這些具體形象加以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動態過程的畫面。而在畫面之下,隱含並跳動著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實感。全詩意象清新,組合自然,使詩人內在強烈的情緒得以自如的表達。
另外,本詩的語言自然流暢,詩中所蘊含的情凝重而又細膩,既有濃濃的個人感嘆,又有開闊的時代情懷。詩的最後四句:「不怕天涯海角/豈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里」,被人們當作警句加以廣泛流傳和引用。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於福建廈門石碼鎮,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與北島、顧城齊名。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著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秋天的情緒》、《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詩想」》、《舒婷文集》(3卷)等。詩歌《祖國,我親愛的祖國》獲1980年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雙桅船》獲全國首屆新詩優秀詩集獎、1993年莊重文文學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