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季羨林成功賞析

季羨林成功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10 15:18:37

Ⅰ 季羨林《成功》閱讀答案

1、根據文章內容,把下面的公式填寫完整。(3分)
+ + = 成功

2、作者認為成功的關鍵是什麼?(2分)

3、本文開頭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地引出論題;結尾提醒人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強化文章的中心。(本題用自己的語言概括)(4分)

4、請為本文補寫一個有關勤奮的名人事例。(3分)

5.文中說「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請就「天資」或「機遇」任選一點談談你的看法。(5分)

答案:2

(1)天資 勤奮機遇 點拔:此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解答時應抓住下文中論證成功的三個條件填空。

(2)勤奮(自身努力) 點撥:此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解答時應認真閱讀原文,可從「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機遇是不期而來的」「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中得知答案。

(3)藉助詞典,解釋「成功」(設問)必須以勤奮的精神去做學問幹事業(要獲得成功必須勤奮)點拔:此題考查對文章結構的理解。解答時要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根據首尾兩段的內容概括作答。

(4)示例:①蘇秦以錐刺股,勤奮學習,終於成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②聞一多為了著書立說,足不下樓,目不窺園;③愛迪生為了發明創造,勤奮工作,每晚只睡三四個小時。點撥:此題考查對論據的把握能力。補寫時應能體現「勤奮」二字,事例的敘述要完整。

(5)示例:①天資方面:同意的理由是,人不可能決定自己的天賦。不同意的理由是,經過後天的努力,人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素質。②機遇方面:同意的理由是,人不可能隨意地創造機遇。不同意的理由是,機遇雖然總是「不期而來」,但有了機遇還有一個能否「抓住」、「把握」的問題,這就要靠主觀努力。點撥:此題考查拓展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時要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Ⅱ 季羨林《成功》

尋找文章的中心論點有如下方法:

一、看標題,有時議論文標題即其中心論點。內
二、容看開頭。開篇點題,開門見山是議論文的常見寫法,因而許多文章的中心論點都出現在開頭部分。
三、看結尾。一些議論文中,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至文末得出結論,該結論即中心論點。
四、分析論據。對於有些隱含的中心論點,需要我們分析文章所用的論據,看這些論據為了證明什麼,此處「什麼」即中心論點。
五、歸納綜合,有時中心論點分解為好幾個分論點,這就需要逐個分析,再綜合歸納。

論題——成功之道
中心論點——勤奮是成功之道。
分析論據的方法:對於有些隱含的中心論點,需要我們分析文章所用的論據,看這些論據為了證明什麼,此處「什麼」即中心論點。
天資 無能為力 成功路上有時天資也不容忽視。
勤奮 自己決定 如果不勤奮,天資再高也無用。 = 成功
機遇 無能為力 機遇是存在的,而且有時候影響極大。

Ⅲ 季羨林成功中心論點

成功等於天資加勤奮加機遇 其中勤奮最重要

Ⅳ 季羨林的《成功》的論點和論證方式

論點:天資+勤奮+機遇=成功,其中關鍵因素是勤奮.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相結合

Ⅳ 季羨林散文賞析急!!!!!!!!!!!!!!!!!!!!!!!!!!!!!

●於情深處——讀季羨林的《清塘荷韻》

五月草長鶯飛,窗外的春天盛大而曖昧。這樣的春日,適合捧一本豐沛的大書在陽光下閑覽。季羨林的《清塘荷韻》,正是手邊一種:清淡的素色封面,一株水墨荷花迎風而立,書內夾有同樣的書簽,季羨林的題款頗有古荷風姿。

《清塘荷韻》是季羨林的散文名篇,寫他無意在樓前清塘中投幾顆蓮子,竟得滿塘風荷舉。荷花是季老的愛戀所在,用它作書名,有以荷喻人,以荷喻文的用意,正所謂「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也。張中行在序言中說,季先生一身具有三種難能:一是學問精深,二是為人樸厚,三是有深情。這三個詞,用於荷花也適合。在我看來,季先生學貫中外,兼容百家,既博且專,所通梵巴語、吐火羅語,均屬國內絕學,是公認的學界泰斗,其精深與樸厚,均可想見,恰如荷花灼灼其華,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唯「深情」二字,不讀他的散文,難以意會,就像不愛荷花的人,自然不能領會其清凈與孤高。

大學問家長於散文隨筆者多的是,季羨林先生算不得最好,但用心之多、用情之深,過之者寥寥。這情,一是對散文寫作的迷戀,書中所收文章,最近的二篇,《清華夢憶》寫於2000年11月7日,《九十述懷》寫於同年12月20日——步趨期頤之年尚筆耕散文不輟,應該寄託著無限的生命情緒吧;二是季老表達的對世事人生的深情,全書共十輯,「尋根齊魯」,「魂斷德國」,「清華夢憶」,「燕園春秋」,「擁抱自然」,「馨愛市井」,「感悟人生」,「品味書香」,「屐疊芳草」和「收藏落葉」,從年輕時的才俊文章,壯年時的得意佳作,到耄耋之年的懷舊之文,貫穿始終只一個字——情。人老情不枯,相反卻濃厚有加,這已經奇了,季先生的奇特之處還不僅在此:一方面理智發達,足以成長為大學者,另一方面又多情敏感,修煉成散文大家。
季先生是學問家裡少見的多情之人,甚至可以說多愁善感,他的散文,悲情遠大於歡意。他喜愛動物花草,「經常為一些小貓小狗小花小草惹起萬斛閑愁」——馬纓花慰寥寂寞,二月蘭同其痛苦,牡丹、香櫞振奮精神,枸杞、夾竹桃憑添詩意,二十歲與兔子,八十多歲與老貓、喜鵲經歷同樣的悲歡離合。在他眼裡,書,齋,小胡同,山水,無一不關情,可以說寓情深於草木蟲魚,寄心魄於日月星辰。還有家國之愛恨,凡世之情愛,最讓人不能卒讀的是他的懷人之作,悼師友之誼淚濕青衫,念母親之恩五內俱焚,尤其《母與子》、《三個小女孩》、《一雙長滿老繭的手》、《夜來香開花的時候》、《重返哥根廷》,幾乎就是和著淚寫成,在明媚的五月,讀來添無限惆悵。同樣懷胡適,張中行寫來滿紙詼諧,季羨林憶得卻通篇心酸,這種情感,在他寫陳寅恪、吳宓、傅斯年、沈從文、胡喬木中俯首皆拾。季羨林散文向來被視作「學者散文」一派,因為他學問大,飽經憂患,又見多識廣;敢說真話,又洞明世事,集史、識、才、情於一身。但他的情之濃,郁之深,悲之切,同類大家中恐怕無人能及。季羨林寫他最喜歡的書,是《史記》、《紅樓夢》,杜甫詩,李煜、納蘭性德詞,等等,多是悲鬱之作,想來也就釋然。

說來也怪,季先生深情如斯,卻幾乎不提自己的情感糾葛。前些日子翻看雜志,偶然讀到一篇關於季羨林婚戀的文章,是根據季先生回憶錄《留德十年·邁耶(Meyer)一家》寫的。年輕的季羨林在留學德國時與邁耶家的伊姆加德小姐相戀,一台打字機是他們之間的橋梁,但季羨林因為國內有妻兒,拒絕了愛情。季羨林在回憶錄中寫道:「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還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會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時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沒有了。」

文章最後說,有好事者被這段愛情故事所感動,專程到哥廷根遍尋伊姆加德的下落,最後終於找到了她。結果出人意料之外:伊姆加德小姐終身未婚,獨身至今,而那台老式的打字機依然靜靜地放在桌子上。

好一對深情人。可惜了。這是題外話。季羨林先生文章一片真情,有口皆碑。對於他的高深學問,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只有景仰,抑或淡漠,而對他表達的情感世界,卻可以品味,甚至妄加揣測。季羨林在談到散文創作時曾寫道:散文的精髓在於「真情」二字,這二字也可以分開來講:真,就是真實,不能像小說那樣生編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份。即使是敘述文,也必須有點抒情的意味。這是他的為文之道,亦是為人之道,散文人生,此之謂也。學問無大小,人生無貴賤,文章無高低,情感卻有真假濃淡深淺——算是這個春天我讀季老文章的一大收獲吧。

●清塘之荷 生命之韻——季羨林《清塘荷韻》賞讀

《清塘荷韻》是季羨林先生於八十六歲高齡時完成的一篇上乘佳作,它清新俊逸,脫盡浮華,行文平易曉暢,直白中蘊蓄著哲理,情感樸素真摯。細加品讀,如同品嘗陳年佳釀,芳香四溢,韻味悠長,讓人回味,令人嘆服。

一、戀荷之情韻
荷花是季老的愛戀所在。作者在文章一開頭就流露了對荷花的極其喜愛之情,面對樓前「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數畝清塘,努力尋找30多年前殘存在記憶里的荷花「碎影」,心裡總覺得好像缺少了什麼似的,因此,每次看到清清池塘「總覺得是一塊心病」。清波盪漾,綠柳拂水,荷葉田田,蓮花迎風,這是季先生對樓前數畝清塘的殷切期盼。這種期盼之情便十分自然地轉化為「種荷」的舉動。作者生怕「千年不爛」的洪湖蓮子不發芽,就用鐵錘在蓮子上砸開一條縫。種了蓮子,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一位髦耋老人的率真情感躍然紙上。可是,第一年、第二年,雖翹首般地祈盼,但水面上毫無「生」的動靜,即使在完全灰心無望的時刻,作者仍情有獨鍾地對它寄託著期待,切盼奇跡的出現。到了第三年的春天,投下蓮子的地方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這好像使作者見到了滿塘的希望。但碧波盪漾的樓前清塘依舊只是那幾片水浮蓮似的荷葉,仍然讓作者度過了「雖微有希望但究竟仍令人灰心的一年」。以上這些文字用了相當多的筆墨盡情渲染和鋪張。為接下來描寫滿塘的荷葉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到了第四年,「一夜之間,突然長出了一大片綠葉」,荷葉迅速擴散蔓延,遮掩半個池塘。此時狂喜過望的作者又每天至少幾次徘徊在池塘邊,興致勃勃地數那荷花的朵數,晚上一家又坐在池塘邊伴著清香納涼,作者更把它視為家珍,譽為「季荷」。作者描繪種荷、盼荷、賞荷的過程,其實正是作者戀荷情感的自然流露。蓮子、荷花的生存狀態與作者的愛好、心境、情緒全都融合到一起,成為作者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中作者為我們創設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其景、其情值得我們反復玩味,體驗。

二、繪荷之風韻
荷花是「花之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然而,荷花在季先生的筆下,卻另有一番風韻。它在荒蕪的湖面下,在陰暗的泥沼中,靜卧一年二年,甚至第三年也只有孤零零的五六個葉片,但是到了第四年,在經歷了漫長的寂寞後,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盤。原來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葉竟躍出了水面,而且迅速地擴散、蔓延。不到十幾天的工夫,荷葉已經蔓延得遮蔽了半個池塘。「葉片擴張的速度,擴張范圍的速度,都是驚人的快。」這不正是荷花強大生命力的體現嗎?「這些紅艷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駕於蓮葉之上,迎風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茂密的荷葉、紅艷耀目的荷花也正因其頑強的生命力而盡顯風韻,成了作者眼中的一道風景。再聯想季老的人生遭遇,這種頑強而美麗的生命,這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嗎?而面對蓮瓣的凋落,作者也精心描繪:「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落,最後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裡。」讀這段文字,我們好像在欣賞一個十分精彩的畫面,月下荷塘,波光粼粼,微風不經意時吹落了一葉荷瓣,倒影上浮,花瓣飄盪。整幅畫面生動而細膩,柔和而寧靜。它似乎在啟示我們:這瓣荷花,曾飽嘗過孕育的艱辛,也曾感受過生命的快樂,而此時面對生命的消逝,它卻是如此的平靜,走得如此的飄逸,如此的灑脫。荷花是徹悟生命的智者。由此,我們亦可領悟到季老那種豁達超然、充實豐厚的人生境界。

三、顯荷之神韻
荷,清新自然,淡雅出俗。而這篇文章語言朴實凝練、自然清新,可謂深得荷之神韻。在描寫月下荷塘的情景時,作者「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看「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動靜結合,細致入微,給讀者呈現了一幅寧靜、安詳、柔和、清新的畫畫。這里沒有刻意地修飾,也沒有過分地誇張,就在信手描寫中十分自然地展現了大自然的寧靜之美。再看文章最後對殘荷的描寫:「連日來,天氣突然變寒,好像一下子從夏天轉入了秋天」。「再過一兩個月,池水一結冰,連殘荷也將消失得無影無蹤。那時荷花大概會在冰下冬眠,做著春天的夢。它們的夢一定能夠圓的。」這是一段虛寫的文字,在這段文字中,作者寄予了對殘荷的美好的祝福,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體現。它朴實得不能再朴實了,但感情卻是深沉而厚實的。我們讀這段文字,不僅能感受到一位老人對荷的美好祝福,更能感受到老人的厚重與踏實,它正如清水中的蓮,朴實莊重,韻味十足。此外,古詩句的熟練運用,如寫荷塘荷花盛開場面時,運用了楊萬里的「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寫月下荷塘之幽靜,運用了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等等。這不僅增加了散文的意蘊,而且使文章更具有一種清新淡雅的詩意之美。
http://www.2000y.net/100933/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1688

●《季羨林談讀書治學》讀後感——李文祥

應當說,談讀書論學問,是讀書人永遠感興趣的話題。怎樣讀書做學問是因人而異的,沒有一定之規與模式,但人們在實踐中總結出的科學方式與方法,尤其是大師們的成功經驗與做法,是值得學習與借鑒的。當代中國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一本《季羨林談讀書治學》的小冊子,是季羨林先生專門談論自己讀書、治學體會的文章匯集,其中還介紹了諸如陳寅恪、胡適等學術界前輩的治學經驗。拜讀後感受很多,也深受啟發。

季先生是學術大師。他讀了一輩子書,研究了一輩子學問,在許多學術領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僅專著就有100多部。由他談讀書治學論學問,是當之無愧的;他在長期的讀書生涯中,摸索、積累與總結出的一些做學問的經驗與做法,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汲取與借鑒的。季羨林早年就讀於德國一所大學,並獲得瓦爾德施米特著名教授的博士學位。德國教授在大學里是至高無上的,不肯輕易收博士生,一旦收留,對博士生的論文要求又高又嚴。季羨林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待論文寫成後,他又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一篇很長的緒論,自我感覺良好。當他把緒論交給教授時,不但沒有得到誇獎,反而被退了回來,徹底給否定掉了。教授對他說:「你的文章(緒論)費勁很大,引書不少。但都是別人的意見,根本沒有你自己的創見。看上去面面俱到,實際毫無價值。」在這劇烈的打擊面前,他悟出了這樣的道理:「沒有創見,不要寫文章。」從沉痛的教訓中總結出的這一真理,成為日後季先生寫文章的信條,並堅持了一輩子。收集在這本小冊子中的近40篇文章,可以說篇篇都有著新意與見解。與此同時,他的學問之道也頗見特色。

在一般人眼中,像季羨林這樣的大師級學者,做學問會有一套獨特的辦法,一定很神聖、很神秘。其實,季先生讀書治學的做法也很平常,使用的是笨辦法,是從基礎做起的。通常情況下,他「是用比較大張的紙,把材料寫上。有時候隨便看書,忽然發現有用的材料,往往順手拿一些手邊能拿到的東西,比如通知、請柬、信封、小紙片之類,把材料寫上,再分類保存。」他順便介紹道:向達先生在做學問時亦是採用這種辦法,即「把材料寫在香煙盒上。」而陳寅恪先生採用的辦法則是,把有關資料用眉批的形式寫下來:「今天寫上一點,明天寫上一點,積之既久,資料多到能夠寫成一篇了,就從眉批移到紙上,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他們的這些做法雖各有不同,但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既動腦又動手,扎扎實實從一點一滴做起,認真積累資料,在吃透材料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問題,再科學運用材料。寫出的文章(出手的成果),才有見地,有說服力,更有價值。這使我聯想到,在電腦早已普及的今天,還用得著這種手工作業嗎?回答是否定的。電腦里儲存的資料固然應有盡是,但那是人家的,並未轉化成自己有用的材料。再說,電腦里的資料太多太雜,往往使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難以辨別真偽,或淺嘗輒止。正如季先生在書中的文章中說的那樣:如果你的腦海里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所有的資料對你都是無用的。反過來說,只要腦海里有某一個問題,一切資料,才有可能對你有用。這就告訴我們,不論通過什麼渠道,採用何種手段搜集資料、做學問,都是在深入思考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不論什麼時代,工具如何先進,要想在專業上有所建樹,在學術上有所成就,必須沉下心來,老老實實思考些問題,認認真真搜集屬於自己的資料,踏踏實實做點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除此以外,別無捷徑可走。有一分投入,才有一分收獲。

季先生在他的大半生中,既教學又搞科研,有一陣子還擔任大學主要領導,社會活動肯定少不了,哪來得那麼多時間著書立說,寫下那麼多文章?讓人難以理解,這里固然有其「秘訣」。他在書中寫道:「我既然沒有完整的時間(寫文章),就挖空心思利用時間的『邊角廢料』。」在會前、會後,甚至在會中,構思或動筆寫文章。有不少會,講話空話廢話居多,傳遞的信息量卻不大……在這時候,我往往只是用一個耳朵或半個耳朵去聽,就能兜住發言的全部信息量,而把剩下的一個耳朵或一個半耳朵全部關閉,把精力集中到腦海里,構思,寫文章。當然,在飛機上、火車上、汽車上,甚至自行車上,特別是在步行的時候,我腦海里更是思考不停。積之既久,養成『惡』習,只要在會場一坐,一聞會味,心花怒放,奇思妙想,聯翩飛來,『天才火花』,閃爍不停。在掌聲中,一篇短文即可寫成。」這是一種態度,是一種追求,是一種本事,更是一種精神與境界。

在我看來,不論在何種環境下,只要勇於確立這種鍥而不舍的鑽研精神,明確方向與目標,並持久以恆,堅定的走下去,勝利的「果實」就會頻頻向你招手。

在我熟悉的一些知識圈裡的人,當年的確才華出眾,亦立過大志,曾亦轟轟烈烈拼搏過一陣。然而,熱度過後,就涼在一邊了,久而久之,學業上大都平平。還有一種情況,研究學問,寫文章,像狗熊掰棒子,一個題目(問題)做完了,一篇文章寫成了,便轉移了視線,不再問津了。這樣一個研究問題、做學問的態度與方式,很難在學術領域,在專業上,有所見樹,有所作為,即便有,也是蜻蜓點水。大師則不然,他是始終持這樣一種態度與做法:抓住一個題目,得出了結論,寫成了文章後,並不把它置諸腦後,而是念念不忘,甚至終生不放。1947年他發表過一篇論文《浮屠與佛》,限於當時的條件,文中有幾個問題勉強得到解決,後心裡總是不踏實,時常掛在心上。直到1989年,季先生獲得了新的材料,便又寫了一篇論文,解決了那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季羨林先生對此反復強調:「學術問題,有時候一時難以下結論,必須鍥而不舍,終生以之,才可能得到越來越精確可*的結論。」時代在發展,情況在變化,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還會出現,學無止境,真理的探尋沒有終結。在學術上,只有孜孜以求,永不滿足,才能不斷有新的收獲,有所發現,有所前進。
http://bigfoot.hust.e.cn/bbs/dispbbs.asp?boardID=70&ID=792

Ⅵ 成功季羨林主題思想

旅館後面的那幾棵參天古樹,在平常時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現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襯著白色的大霧,宛如一張中國古代的畫。

Ⅶ 季羨林 成功 分段和段意

第一段(1~4):提出成功=天資+勤奮+機遇的觀點。
第二段(5~9):作者承認「天資」、「機版遇」的作用、但更強調權「勤奮」是決定因素。
第一層(5-6):要客觀對待天資。
第二層(7):如果不勤奮,天資再高也毫無用處。
第三層(8):機遇是存在的,有時對人影響極大。
第四層(9):分析成功的三個條件,說明勤奮的重要性。
第三段(10):指出王國維的疏漏,突出勤奮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Ⅷ 成功季羨林解析

1、相同點:都強調勤奮是成功的必由之路。2、「略」。(開放性試題,不設統一答案)3、「略」。(開放性試題,不設統一答案)

Ⅸ 季羨林《成功》讀後感 500字

對於成功的理解,我沒有探討過,只是喜歡簡單地把成功理解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回過自己想過的答生活,按照自己的意願辦事,做好每件事情就算是成功了。因為每個人給自己設定的成功的標准不一樣,有高有低,所以在我心裡,成功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過了半輩子, 雖然並不以為自己很成功,但是也很知足,因為我的經歷告訴我,無論走到什麼體制的單位、無論為誰工作、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只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學到的東西是別人拿不走的,磨練出的經驗和閱歷是自己的,獲得的成功也是自己的,喜悅也是發自自己內心的,仔細回味很有成就感。

今天看了季羨林先生的《成功》,使得我對成功的含義有更深的理解,這位有著大智慧的老人在啟發我們:如果我們深愛著自己的家人,期望家人一起分享通過奮斗而成功帶來的愉悅;如果我們為人父母,想給孩子做個榜樣的話,請從現在開始主動選擇勤奮、選擇成功的心態,就一定會實現人生的理想!

Ⅹ 季羨林的成功的寫作特點

季羨林先生的散文風抄格平實、誠摯,是不曲不隱的本色寫作。讀其文,可見其人。
季老的文字平白淺近,沒有華麗詞藻,沒有駢四驪六,甚至不表露深愛和沉痛。
昔年黃遵憲倡導「我以我手寫吾口」,季先生則是「我以我手寫吾心」。文字平淡如水,而其中對生活的感悟卻醇厚如酒,質勝於文,不捨本逐末以辭害義。文字只是傳情達意的工具,得魚可忘筌,見月當忽指。
季先生並不強作才子姿態,口吐蓮花滿紙錦綉,他並不想借文章匡時濟世。他的生活平靜如水,純凈如水,所以他的文章也平白如水。然而平白樸素之中,有對造化的感恩,對弱小的憐憫,對悲苦的達觀,博愛慈悲一往情深。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