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賞析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10 02:48:43

1. 李煜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究竟該怎樣理解

意思是:

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花開花落,才有幾時,實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麼能經得起那凄風寒雨晝夜摧殘呢。

飄落遍地的紅花,被雨水淋過,像是美人雙頰上的胭脂在和著淚水流淌。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如醉如痴,什麼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從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

全文: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此詞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它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表面上是傷春詠別,實質上是抒寫「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深切悲慨。



(1)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賞析擴展閱讀:

南唐後主的這種詞,都是短幅的小令,況且明白如話,不待講析,自然易曉。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飾裝做,扭捏以為態,雕琢以為工,這些在他都無意為之;所憑的只是一片強烈直爽的情性。其筆亦天然流麗,如不用力,只是隨手抒寫。

這些自屬有目共見。但如以為他這「隨手」就是任意「胡來」,文學創作都是以此為「擅場」,那自然也是一個笑話。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曉畢竟是何林何花,繼而說是「謝了春紅」,乃知是春林之紅花,——而此春林紅花事,已經凋謝。

可見這所謂「隨手」「直寫」,正不啻書家之「一波三過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飾」,意欲成「文」,誠夢囈之言也。

2.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 詩眼是哪個字請簡析!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 起句「 林花謝了春紅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林花是春天最美好的事物,春紅是春天最美麗的顏色。這樣美好的事物、美好的顏色,突然間竟自「謝了」,多麼令人惋惜感嘆。不僅林花是如此,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也是如此,社會人事也莫不如此。此所謂「一物一事,引而申之,觸類多通。」(周濟《宋四家詞選序》)宇宙萬物雖然紛繁復雜,但由於人類的聯想作用,許多事物可以類比,自然景物與社會人事可以相通。在後主看來,好端端的一個南唐之頃刻衰敗,不正像林花之突然凋謝嗎?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託著亡國的悲傷。短短的六個字中,包容著極深廣的內容。這便是所謂取一於萬而涵蓋萬有。杜甫《曲江》「風飄萬點正愁人」,晏殊《破陣子》「荷花落盡紅英」,表現的都是對有情之生命面臨衰敗之際的哀惋感嘆之情,但都沒有後主這句的感情深厚。「謝了」二字中所表現的惋惜感嘆之情本已十分強烈,然猶嫌言不盡意,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使惋惜感嘆之情更加突出。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襲,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無奈」雲雲,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里,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 「胭脂淚」三字是由花轉入寫人的交接點,遙接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胭脂淚」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濕」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紅悒鮫綃,狀如胭脂。胭脂,是林花著雨的鮮艷顏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象喻的是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事物。「胭脂淚」者,此之謂也。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於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紅樓夢》里林黛玉的《葬花詞》中寫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和後主的這句詞描寫的情景十分相似。「留人醉」,一作「相留醉」,花固憐人,人亦惜花;淚眼相向之際,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痴、眷變難舍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吁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氣呵成益見悲慨。 「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7]
賞析二
南唐後主的這種詞,都是短幅的小令,況且明白如話,不待講析,自然易曉。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飾裝做,扭捏以為態,雕琢以為工,這些在他都無意為之;所憑的只是一片強烈直爽的情性。其筆亦天然流麗,如不用力,只是隨手抒寫。這些自屬有目共見。但如以為他這「隨手」就是任意「胡來」,文學創作都是以此為「擅場」,那自然也是一個笑話。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曉畢竟是何林何花,繼而說是「謝了春紅」,乃知是春林之紅花,--而此春林紅花事,已經凋謝!可見這所謂「隨手」「直寫」,正不啻書家之「一波三過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飾」,就能成「文」嗎?誠夢囈之言也。 且說以春紅二字代花,即是修飾,即是藝術,天巧人工,總須「兩賦而不來」方可。此春紅者,無待更言,乃是極美好可愛之名花無疑,可惜竟已凋謝!調零倘是時序推遷,自然衰謝,雖是可惜,畢竟理所當然,尚可開解;如今卻是朝雨暮風,不斷摧殘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為可憐可痛,何止倍蓰!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嘆息中著一「太」字;「風雨」一然,憤慨中著一「無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質具千鈞,情同一慟矣!若明此義,則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轉之情懷,又匪特一筆三過折也。講說文學之事,切宜細思尋玩,方不致誤認古人皆荒率淺薄之妄人,方能於人於己兩有所益。 過片三字句三疊句,前二句換暗韻仄韻,後一句歸原韻,別有風致。但「胭脂淚」三字,異樣哀艷,尤宜著眼。於是讓人們想到老杜的名句「林花著雨胭脂濕」,難道不是南唐後主也熟讀杜詩之證嗎?後主分明從杜少陵的「林花」而來,而且因朝來寒「雨」竟使「胭脂」盡「濕」,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後主在過片竟也寫下「胭脂濕」三個大字,便成了老大一個笨伯,鸚鵡學舌,有何意味?他畢竟是藝苑才人,他將杜句加以消化,提煉,只運化了三字而換了一個「淚」字來代「濕」,於是便青出於藍,而大勝於藍,便覺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無限。 「淚」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韻諧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義,蓋悲傷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長句,也是運用疊字銜聯法:「朝來」「晚來」,「長恨」,「長東」,前後呼應更增其異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量。先師顧隨先生論後主,以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蓋明喻不如暗喻,一語道破「如」「似」,意味便淺。如先生言,則竊以為「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盡泯「比喻」之跡,而筆致轉高一層矣。學文者於此,宜自尋味,美意不留,芳華難駐,此恨無窮,而無情東逝之水,不舍晝夜,「淘盡」之悲,東坡亦雲,只是表現之風格手法不同,非真有異也。[8]

3.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賞析外加詩人簡介以及作詩前的小故事

相見歡

【南唐】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
相留醉,
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謝:凋謝。
③胭脂淚:指女子的眼淚。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故雲。
④幾時重:何時再度相會。

【簡析】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起句「 林花謝了春紅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無奈」雲雲,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里,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胭脂淚」,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濕」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紅^叟鮫肖(左應加魚旁),狀如胭脂。「胭脂淚」者,此之謂也。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於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憐人,人亦惜花;淚眼相向之際,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痴、眷變難舍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吁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氣呵成益見悲慨。「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 五代詞人。南唐國君。字重光,初名從嘉。徐州(今屬江蘇)人,一說湖州(今屬浙江)人。南唐中主 李璟第六子。建隆二年(961)繼位,史稱後主。38歲時,宋師長驅渡江,迫圍金陵,明年城陷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被宋太宗趙光義毒死。
南唐在中主後期,已稱臣於宋。李煜在位時,一直卑屈事宋,歲時貢獻,府藏為之空竭。但他仍不思振作,浮華奢侈,迷信佛教,終於為宋所滅。他在政治上是庸駑無能的皇帝,卻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工書法、善繪畫、精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的造詣,詞的成就尤高。
李煜的詞,可以分為前後兩期,以宋太祖開寶八年(975) 他降宋時作為界線。前期的詞已表現出他非凡的才華和出色的技巧,但題材較窄,主要反映宮廷生活與男女情愛,如〔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喜遷鶯〕"曉月墜"、"宿雲微"、〔一斛珠〕"晚妝初過"、〔菩薩蠻〕"花明月暗飛輕霧"等;也有寫離別相思的作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等,寫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較健康可讀。到了後期,李煜由小皇帝變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國的深痛,往事的追憶,"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王□《默記》),使他的詞的成就大大超過了前期。〔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反映了他身世與詞風的轉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無言獨上西樓"等是他後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寫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抒發了明知時不再來而心終不死的感慨,藝術上達到很高的境界。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庄等花間詞人的傳統,又受了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現在:
①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在李煜之前,詞以艷情為主,內容淺薄,即使寄寓一點懷抱,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而李煜詞中多數作品則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所以王國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人間詞話》)
②具有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詞,往往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境界。"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烏夜啼〕)、"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等名句,深刻而生動地寫出了人生悲歡離合之情,引起後世許多讀者的共鳴。
③語言自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現力。他的詞不鏤金錯彩,而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詞,卻又情味雋永;形成既清新流麗又婉曲深致的藝術特色。
④在風格上有獨創性。《花間集》和南唐詞,一般以委婉密麗見長,而李煜則出之以疏宕。如〔玉樓春〕的"豪宕",〔烏夜啼〕的"濡染大筆",〔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見譚獻《復堂詞話》),〔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馬駒不受控捉"(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兼有剛柔之美,確是不同於一般婉約之作,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正如納蘭性德所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饒煙水迷離之致。"(《淥水亭雜說》)
李煜詩、文、詞以及書、畫創作均富,他的舊臣說他有《文集》30卷及"雜說"百篇。《郡齋讀書志》載《李煜集》10卷,《宋史·藝文志》也載《南唐李後主集》10卷,均佚。《直齋書錄解題》中載《南唐二主詞》1卷,現能見到的有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墨華齋本,錄李煜詞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為二首。後清代邵長光又錄得 1首,近代王國維為《南唐二主詞》補遺,增加了9首,不過其中有問題的似不少。據近代多數學者的意見,能確定為李煜詞的不過32首。其詞集注本有清劉繼增的《南唐二主詞箋》、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詞彙箋》、王仲聞的《南唐二主詞校訂》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詞》,注釋頗詳。事跡見《新五代史》、《宋史》及馬令、陸游二家《南唐書》,今人夏承燾《南唐二主年譜》。

【寫作背景】
李煜38歲時,宋師長驅渡江,迫圍金陵,明年城陷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被宋太宗趙光義毒死。
南唐在中主後期,已稱臣於宋。李煜在位時,一直卑屈事宋,歲時貢獻,府藏為之空竭。但他仍不思振作,浮華奢侈,迷信佛教,終於為宋所滅。他在政治上是庸駑無能的皇帝,卻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工書法、善繪畫、精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的造詣,詞的成就尤高。

這首詞是李在國亡後寫的,是國亡後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的一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這後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後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 所言:「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的了。
李煜的詞,分為前後兩期,以宋太祖開寶八年(975) 他降宋時作為界線,這首詞屬於後期。前期的詞已表現出他非凡的才華和出色的技巧,但題材較窄,主要反映宮廷生活與男女情愛。到了後期,李煜由小皇帝變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國的深痛,往事的追憶,使他的詞的成就大大超過了前期,抒發了明知時不再來而心終不死的感慨,藝術上達到很高的境界。
他希望以自己的一片赤誠,換取宋太祖的寬容之心:他主動削去唐號,稱江南國主,請罷詔書不名,貶損一切制度;宋使來唐,他衣紫抱,去甌吻;他每年從國庫拿出大量財物貢宋,名定曰助祭、助葬,名之曰犒師、買宴、賀節令;他還奉宋旨意,寫書與南漢主劉鋹,約與俱事宋。開寶六年(973),宋盧多遜來求《江南圖經》,李煜深知這是宋將南伐的前奏,但他還是令人抄錄一本送去了。宋於是熟知江南十九州屯戍遠近,戶口多寡,為用兵做好准備。同年,南都留守林仁肇,密言後主,勸他乘宋疲於征討之時,出師壽春,以復故境。為了替後主起兵作開脫,林甚至說:「兵起日,請以臣舉兵外叛聞,事成國家饗其利,不成族臣家,明陛下不預謀。」後主膽量畢竟太小了,對此他竟不敢信從,而且聽信讒言把林酸殺了。是年,內史舍人潘佑有感於國運衰弱,用事者充位,憤切諫言,連上八疏,詞窮理盡。後主大怒,以為是其友李平所激,殺平,佑自剄。佑所上表章說:「陛下既不能強,又不能弱,不如以兵十萬助收河東,因率官朝覲,此亦保國家之良策也。」這話說得十分剴切。於宋,李繼既不敢稍事違抗,又不甘心俯首貼耳前去朝覲。他存的是僥幸心理。南唐晚亡一天,似乎他這個嗣主便算盡到了義務,也算對得起列祖列宗了。
李煜太天真了。「天下一家,卧提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開寶七年,宋太祖遣李穆為國信使,持詔約煜同閱犧牲,且諭以王師將討,宜早入朝之意,煜以疾辭。王師將臨,煜大失所望,他回報說:「臣事大朝,冀全宗把,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於是修葺城堡,教習戰船,開始備戰。第二年,宋與吳越會師圍金陵,想欲盡室自焚不得,遂率百官親屬肉袒出降。
宋太祖開寶九年(976)正月,李煜等一行人被押至汴梁(今河南開封),煜白衣紗帽待罪明德樓下。宋以他屢召不降,又起兵抗拒,封之為違命侯。同年,太祖死,太宗即位,改封隴西公。早在開寶四年,宋太祖就在汴京城南修造了禮賢館,其目的是為了招煜來降。後賜錢俶。覲見之日,太祖又賜煜冠帶器幣若干。太平興國二年(977),煜自言家累之重,太宗命增給月俸,另賜錢三百萬。煜心情抑鬱,務為長夜飲,宋宮每日供酒三石。作為降王,宋帝在生活上並沒有難為他。但是他們卻剝奪了他的人身自由,並且百般凌辱他的人格和尊嚴。
這恨是那樣深長,那樣強烈。他無法擺脫,剪不斷,理還亂。他有時拚命飲酒,為的是暫時麻醉一下痛苦的神經,但酒力一過,哀愁憂苦又一齊涌來;他有時又寄情夢幻,一餉貪歡,而一夢醒來,終究是幽凄寂寞。「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他只有用筆,用顫抖的心音,填寫一首又一首小調,長歌當哭。

4. 相見歡李煜林花謝了春紅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烏夜啼》(一名《相見歡》)
這首詞當作於公元975年(北宋太祖開寶八年)李煜被俘之後。南唐滅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開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極大的痛苦。他給金陵(今江蘇南京)舊宮人的信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王銍《默記》卷下)。此詞即寫於作者身為階下囚時期。
這首詞里,李煜寫出了他的痛苦、無奈、思念和怨恨。
林花,不是一朵兩朵花,而是許許多多的花,大片大片成林的花,而且這花是鮮艷的紅色,這就更加讓人想像到它們盛開時是多麼的美麗、熱鬧,而「謝了春紅」之後是怎樣的凄涼,怎樣的慘不忍睹.於是,作者不禁感嘆埋怨說,太匆匆!
「林花謝了春紅」象徵著李煜過去美好生活的迅速消失,以春紅二字代花,即是修飾,即是藝術,天巧人工,總須「兩賦而不來」方可。此春紅者,無待更言,乃是極美好可愛之名花無疑,可惜竟已凋謝。調零倘是時序推遷,自然衰謝,雖是可惜,畢竟理所當然,尚可開解;如今卻是朝雨暮風,不斷摧殘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為可憐可痛,不止倍蓰。
而「朝來寒雨晚來風」則象徵著現實對他的迫。

5. 相見歡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 50字賞析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此詞是即景版抒情的典範之權作,它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表面上是傷春詠別,實質上是抒寫「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深切悲慨。這種悲慨不僅是抒寫一己的失意情懷,而且是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6. 李煜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的意思

林花調謝,失去了春天的紅艷,未免過於匆匆。無奈摧殘她的,有那朝來的寒雨和晚來的風。風雨中的殘花,像女子臉帶胭脂把淚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時才能重逢?人生長恨,自像那流水長向東。

7. 李煜 相見歡賞析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春紅」即春天的落花。見花落淚本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季候病,對於寄人籬下的亡國奴李煜來說,這種病就來得尤其厲害。
「胭脂淚」表面看來是由花面到人面的自然聯想,對於作者來說卻是再貼切不過的寫真。
「林花謝了」二字含有低回不盡的哀婉。「了」字雖然是個助詞,卻不宜輕輕帶過。詞學大師葉嘉瑩先生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做節目時,將「了」字念得很重,令聽眾百感交集,五味雜陳,感受到一種眾芳蕪穢、萬象歸空的蒼茫。
這首詞以寫景開始,以寫人結束。在漫天落花中登場,在滾滾江水中作結。寫景意境宏大,寫人悲恨無盡。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說「詞至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這首即景抒情的小詞,同樣體現了這一點。

8. 林花謝了春紅全詩賞析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李煜 〔五代〕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相留 一作:留人)
譯文
奼紫嫣紅的花兒轉眼已經凋謝,春光未免太匆忙。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麼能經得起那凄風寒雨晝夜摧殘呢?
著雨的林花嬌艷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淚。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什麼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遺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
賞析
南唐後主的這種詞,都是短幅的小令,況且明白如話,不待講析,自然易曉。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飾裝做,扭捏以為態,雕琢以為工,這些在他都無意為之;所憑的只是一片強烈直爽的情性。其筆亦天然流麗,如不用力,只是隨手抒寫。這些自屬有目共見。但如以為他這「隨手」就是任意「胡來」,文學創作都是以此為「擅場」,那自然也是一個笑話。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曉畢竟是何林何花,繼而說是「謝了春紅」,乃知是春林之紅花,--而此春林紅花事,已經凋謝!可見這所謂「隨手」「直寫」,正不啻書家之「一波三過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飾」,就能成「文」嗎?誠夢囈之言也。
且說以春紅二字代花,即是修飾,即是藝術,天巧人工,總須「兩賦而不來」方可。此春紅者,無待更言,乃是極美好可愛之名花無疑,可惜竟已凋謝!調零倘是時序推遷,自然衰謝,雖是可惜,畢竟理所當然,尚可開解;如今卻是朝雨暮風,不斷摧殘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為可憐可痛,何止倍蓰!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嘆息中著一「太」字;「風雨」一然,憤慨中著一「無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質具千鈞,情同一慟矣!若明此義,則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轉之情懷,又匪特一筆三過折也。講說文學之事,切宜細思尋玩,方不致誤認古人皆荒率淺薄之妄人,方能於人於己兩有所益。
過片三字句三疊句,前二句換暗韻仄韻,後一句歸原韻,別有風致。但「胭脂淚」三字,異樣哀艷,尤宜著眼。於是讓人們想到老杜的名句「林花著雨胭脂濕」,難道不是南唐後主也熟讀杜詩之證嗎?後主分明從杜少陵的「林花」而來,而且因朝來寒「雨」竟使「胭脂」盡「濕」,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後主在過片竟也寫下「胭脂濕」三個大字,便成了老大一個笨伯,鸚鵡學舌,有何意味?他畢竟是藝苑才人,他將杜句加以消化,提煉,只運化了三字而換了一個「淚」字來代「濕」,於是便青出於藍,而大勝於藍,便覺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無限。
「淚」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韻諧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義,蓋悲傷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長句,也是運用疊字銜聯法:「朝來」「晚來」,「長恨」,「長東」,前後呼應更增其異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量。先師顧隨先生論後主,以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蓋明喻不如暗喻,一語道破「如」「似」,意味便淺。如先生言,則竊以為「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盡泯「比喻」之跡,而筆致轉高一層矣。學文者於此,宜自尋味,美意不留,芳華難駐,此恨無窮,而無情東逝之水,不舍晝夜,「淘盡」之悲,東坡亦雲,只是表現之風格手法不同,非真有異也。

9.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表達作者情感的關鍵詞語及意象的是哪一句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這首詞里,李煜這樣唱他的痛苦、無奈、思念和怨恨:開頭一句就讓我們觸目驚心:林花,不是一朵兩朵花,而是許許多多的花,大片大片成林的花,而且這花是鮮艷的紅色,這就更加讓人想像到它們盛開時是多麼的美麗、熱鬧,而「謝了春紅」之後是怎樣的凄涼,怎樣的慘不忍睹。於是,作者不禁感嘆埋怨說,太匆匆!實在是太快了,我還沒有欣賞夠啊!下面一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可以看作是凋謝了的林花對作者「太匆匆」這種感慨的回答,它說其實我也不想走得這么快啊,但是這一天到晚冰冷的風雨逼迫我這樣,我也沒有辦法!當然,這句詞也可以看成是作者在解釋林花為什麼凋謝得這么快的原因。在這里,「林花謝了春紅」和「朝來寒雨晚來風」都含有象徵意義,「林花謝了春紅」象徵著李煜過去美好生活的迅速消失,而「朝來寒雨晚來風」則象徵著現實對他的壓迫。

所以,這上半首詞既是寫自然界的變化,也是寫李煜自己生活的變化。下半首開頭「胭脂淚,相留醉」兩句寫的是一個送別的場面。「胭脂淚」,是說美女哭得凄凄慘慘,眼淚從臉上滑落,染上了胭脂的的紅色。這紅色的眼淚不斷地滾下來,它在我們的視覺和心靈上造成的沖擊,就跟「林花謝了春紅」有同樣的效果,互相之間形成了一種呼應。「相留醉」,美女留著我不讓走,不斷地給我勸酒,要一醉方休。這一句跟「太匆匆」也有呼應:「太匆匆」的是凋謝的林花,是自然界的事物,沒辦法留;這里要走的是人,所以還可以想辦法多留一會兒,因為一走之後,「幾時重」?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再會面了,一走之後,也許就一去不回,再也不會相見,「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從此人生永遠只有綿綿不盡的怨恨悲傷,就象水一樣永遠只能往東流。

10. 求《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的賞析。可以感性一點。順便可以說說背景以及李煜的情感

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

作者:李煜 日期:2005-12-17

烏夜啼①

林花謝了春紅,②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藝術中國 http://www.artx.cn/
胭脂淚,③
相留醉,
幾時重,④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謝:凋謝。
③胭脂淚:指女子的眼淚。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故雲。
④幾時重:何時再度相會。
藝術中國 http://www.artx.cn/
【簡析】
藝術中國 http://www.artx.cn/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起句「 林花謝了春紅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無奈」雲雲,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里,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胭脂淚」,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濕」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紅^叟鮫肖(左應加魚旁),狀如胭脂。「胭脂淚」者,此之謂也。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於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憐人,人亦惜花;淚眼相向之際,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痴、眷變難舍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吁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氣呵成益見悲慨。「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