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江賞析
① 風雨渡揚子江的鑒賞
這首七古言歌行可分三層,第一層從開頭到「或有傴身言莫吐」,純用賦體,寫長江的奇兀及渡江所見;中間八句為第二層懷古,回顧有關長江的歷歷往事,末六句是第三層撫今,抒發自己的感慨。詩不是均勻布局,而是隨意所至,揮灑自如,由景入情,直瀉而下。同是壯筆,前是雄壯,後是悲壯,而以瑰瑋豪奇之氣,一以貫之。寫風雨中渡江時所見所思,贊嘆自然界的壯麗,唾棄戰爭,仰慕有疏鑿之功的大禹。 揚子江,長江下游,以揚州之揚子津得名。此指揚州附近的長江。巴蜀,今四川。吳楚,今長江中下游一帶。蒜山,在今鎮江市西,北臨長江。水經,漢桑欽著,北魏酈道元有《水經注》,記中國河流水道。灧澦,灧澦堆,在瞿塘峽口,為長江絕險處。扶桑,傳說東海島名,為仙人東王公所居。金山,在鎮江城西,原在江中,現已與岸相連。山有金山寺,為著名古剎。採石,在今安徽當塗縣北,臨長江。敲齒,即叩齒,道家念咒前的動作。據《華嚴經》,有婆珊婆演底神,能咒令大風雨止,大風浪息,使落險難中人得安穩。天塹,天然壕溝。此指長江。《南史·孔范傳》:「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度!」羽,羽書。古代緊急公文插羽毛為標記。三楚,戰國楚地,即今黃淮至湖南一帶。錦帆十里,據《開河記》,隋煬帝乘龍舟南幸揚州,以錦為帆,自大堤至淮口,相連不絕,「錦帆過處,香聞十里」。鐵鎖千尋,《晉書·王濬傳》:吳人於江險要處以鐵鎖橫截之。王濬攻吳,乃備火炬,遇鎖即熔之。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② 急需《過揚子江二首》的賞析!謝謝!!!!
過揚子江(其一) 楊萬里 只有清霜凍太空,更無半點荻花風。 天開雲霧東南碧,日內射波濤上下紅。 千載英雄鴻去外,容六朝形勝雪晴中。 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 提示:將滑鼠移動到顏色不同的字詞上可以看到註解。 【賞析】 淳熙十六年(1189)九月,楊萬里奉召還臨安(今浙江杭州)為秘書監,冬,為金國賀正旦使接伴使。這首詩是從臨安赴淮河迎接金國使者途中,自鎮江過長江時作。 清人紀昀解釋最後兩句說:「結乃謂八代不留,江山空在,悟紛紛擾擾之無益,且汲江煎茶,領略現在耳。」說結尾兩句的意思是,英雄不留,江山空在,人事百般,終歸徒勞無益,不如且飲眼前一杯茶。 去這網站看看吧,那裡點擊滑鼠會有更全的解釋
③ 幾日隨風北海游, 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石, 不指南方...文天祥《揚子江》。 能詳細解釋一下嗎
取詩集中《揚子江》一詩「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達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歸的一片忠貞愛國之情。
文天祥通過自身的艱險經歷表達了以身許國的決心和奔走報國的意志,抒發了自己在九死一生的情況下的愛國情懷。
文天祥的英雄壯舉與歷史上一切愛國志士一樣,他們的報國行為是非常感人的。他們在強敵面前威武不屈,表現了高度的民族氣節,實在可歌可泣。
文天祥北行之舉對敵方的實力估計是不足的,他企圖以言辭說服敵人退兵是極不切實際的幻想。他的愛國思想的實質是對於南宋朝廷的忠心,具有歷史的局限性。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號文山。宋理宗時曾被選拔為進士第一名,任官不到兩月即與權貴作尖銳的斗爭,屢遭彈劾仍堅持正義。
德佑(宋恭帝年號)元年(1275)正月,國事危急,朝廷召諸路「勤王」,文天祥積極響應,以全部家產充軍費,組織武裝力量。次年元軍大舉南下,駐軍於皋亭山,這時文天祥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被派往元軍議和,他不辱國體,慷慨陳辭,觸怒元方丞相伯顏,被扣,解送北方;至鎮江逃脫,歷盡艱險,才得南歸。端宗趙昰派遣他與南下元軍作戰,景元三年(1278年)兵敗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後,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為誘降條件,遭到文天祥的嚴辭拒絕。右丞相,漢奸鄧光薦勸其降元,亦遭唾罵。文天祥歷盡折磨而志不屈,於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義,年僅47歲。
④ 古詩楊子江
揚子江
幾日隨風北海游,
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⑤ 《渡揚子江》這首詩的翻譯及賞析:
桂楫中流望,抄京江兩畔明。
林開揚子驛,山出潤州城。
海盡邊陰靜,江寒朔吹生。
更聞楓葉下,淅瀝度秋聲。
這首寫秋景的詩,構思新穎。它抓住了船行江中,人的視野靈活變化的特點來布設景物。詩人感受獨特,詩中畫面新鮮。從江北的「林開揚子驛」到江南的「山出潤州城」,我們似乎看見一條渡船正由北向南開來,還分明見到了詩人立在船頭前後眺望的形象。末二句寫船近江南,秋聲淅瀝,用一「度」字,很形象地寫出了岸上落葉聲飄過江面,送進船上詩人耳中的情景。全詩寫秋景、秋聲,都從船上人的視覺、聽覺的感受入手,這也是它不同於其他秋景詩的地方。
從水波(空)、兩岸(視線好)、靜、朔風吹寒、楓葉等方面描寫了秋景。我認為第三句的詩眼是「生」字,一生字,把江上的寒意寫得很逼人,也很自然;第四句的詩眼應該是「度」字。楓葉飄落,令人想到,這是秋天來了。把人溶進了景色里。
⑥ 揚子江船夫曲賞析
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火焰,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
每朵蓮都象你
尤其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恆,剎那,剎那,永恆
等你,在時間之外
在時間之內,等你,在剎那,在永恆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裡,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會說,小情人
諾,這只手應該采蓮,在吳宮
這只手應該
搖一柄桂槳,在木蘭舟中
一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檐
耳附子一般地懸著
瑞士表說都七點了。忽然你走來
步雨後的紅蓮,翩翩,你走來
象一首小令
從一則愛情的典故里你走來
從姜白石的詞里,有韻地,你走來
(選自《當代台灣詩萃》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等你,在雨中》作者餘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1949年去台灣。已出版的詩文創作,主要有《舟子的悲歌》、《蓮的聯想》、《白玉苦瓜》、《天狼星》等詩集,《左手的繆斯》、《逍遙游》、《焚鶴人》等散文集。餘光中對於詩歌創作的追求,從自由體到現代詩,從敲打樂到民歌,無不顯示他那豐富多樣的才情。他尤其擅於借現實的題材抒小我之情而苦吟大我的文化鄉愁。 《等你,在雨中》可稱餘光中愛情詩歌的代表作。詩作名曰「等你」,但全詩隻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無奈,而是別出心裁地狀寫「等你」的幻覺和美感。黃昏將至,細雨蒙蒙,彩虹飛架,紅蓮如火,「蟬聲沉落,蛙聲升起」。正因為「你」在「我」心中深埋,所以讓人傷感的黃昏才顯得如詩如畫。「我」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語:「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每朵蓮都象你」。在餘光中的詩作中,蓮的意象曾多次出現。詩人崇尚蓮的美麗與聖潔,因此,蓮既是具象的實物,又是美與理想的綜合。理解了這一點,我們也便知曉了詩作中為何把約會的地點安排在黃昏的蓮池邊。象電影中的特技鏡頭一樣,等待中的美人從紅蓮中幻化而出,「搖一柄桂槳,在木蘭舟中」,嫵媚動人,艷若天仙。蓮花與情人的清芬之氣,使「我」如痴如醉,物我兩忘。如果不是瑞士有悄悄地告訴「我」七點已到,真不知會沉迷至何時。寫到此處,詩人筆鋒陡轉,美人在時鍾指向七點時翩翩而來。按常規,詩人應把幻覺在「我」與情人的擁抱和熱吻中化為現實。然而詩人匠心獨運,出其不意,寫「我」望著姍姍而來的美人,彷彿看到了一朵紅蓮,姜白石詞中婉約的韻律象叮咚作響的清泉緩緩流進「我」的心中。詩作至此嘎然而止,但余緒未了,讓讀者頓時傻呆,久久找不到走出詩境的途徑。 餘光中的詩作情通古今,意貫中西。最初,他沉迷於中國古典詩詞,源遠流長的中國詩歌傳統,滋潤了他年輕的詩心。50年代,西方現代詩風靡台灣,餘光中詩作也從古典走向現代。60年代初,在台灣詩壇繼續西行的同時,餘光中卻折身而返,重歸「故里」。在傳統與現代中進進出出,使餘光中後來的詩歌有著更博雜的兼容性。《等你,在雨中》語言清麗,聲韻柔婉,具有東方古典美的空靈境界,同時,從詩句的排列上,也充分體現出詩人對現代格律詩建築美的刻意追求。但餘光中在回歸傳統時並不拋棄「現代」。他尋求的是一種有深厚傳統背景的「現代」,或者是受過「現代」洗禮的「古典」。此詩運用獨白和通感等現代手法,把現代人的感情與古典美揉合到一起,把現代詩和古代詞熔為一爐,使詩達到了相當清純精緻的境界。
⑦ 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的賞析
這首詩是「以詩代書 」詩人從京口(故城在今江蘇鎮江市)附近揚子江暮秋時節的肅殺景象緩緩寫起,從迷茫的景色中引出獨居越鄉的客愁,進而懷想起遠在湖北襄陽的友人孟浩然。全詩在結構上層層引進,步步深入,讀來如友人晤談,娓娓情深。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作者在對越中揚子江(即長江)暮秋的景色的描寫中寄寓了滯留異鄉的客愁和對故人孟浩然的深切思念。 全詩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開始的「 木葉紛紛下」到「獨夜仍越鄉」,寫秋江暮景和月夜客思。詩人在與京口遙遙相對的靠揚州那面的長江北岸,他獨自一人,臨江而望,看見經霜後的樹葉紛紛落下 。「木葉紛紛下,東南日煙霜」兩句,是採用因果倒裝的手法。東南地勢低濕,暮秋時節霧多霜大,所以樹木的葉子紛紛脫落。這里逆筆取勢,有力地突出了「木葉紛紛下」這一具有特定含義的秋景,造成蕭瑟氣氛 。「木葉紛紛下」是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作者在「木葉下」三字中嵌以「紛紛」二字 ,突出了落葉之多,這正切近初冬的「暮秋」節候,遣字生動、准確。開始兩句看似信手拈來,實則頗具匠心。接著作者看到,「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蒼」。傍晚時分 ,長江兩岸林山相依,暮色蒼茫;而江天相接,一片青蒼。兩句中 ,「相」字使林山與暮色融合無間,顯得暮色廣闊無邊 ;「空」字 ,又生動地描繪出了在餘光映照中,江上的空明景像。兩岸與江中,迷茫與空明,構成了一幅極其動人的秋江暮景圖。
前四句都是客觀寫景,通過景語來暗示情緒,後四句,詩人則是把情、景交織在一起來表現,讓感情逐漸顯露出來。「暝色況復久,秋聲亦何長!」作者臨江眺望愈久,暮色愈加濃重,只聽見江上凄緊的秋風和澎湃的水聲 ,浩大而又蒼涼。「暝色」與「秋聲」,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使人產生愁緒,而「況復久」、「亦何長」的反復感嘆 ,更加強了這種愁緒的沉重,詩人的情感直接抒發出來 。「孤舟兼微月,獨夜仍越鄉 。」眺望了很久,才看見月亮從江邊升起,水面漂盪著一葉孤舟 ,此時更激起了作客越鄉的孤苦愁緒。「微月」,寫出月光在江霧籠罩中,一片朦朧的景象,與孤舟相映,把羈旅之思表達得更為強烈;而下句中的「仍」字,說明作者駐留已久,獨夜鄉愁,難以忍耐。這四句情景交融,在前四句的基礎上又深入一層,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感情的逐步變化,為下文勾起無限的故人之思,作了充分的鋪墊和醞釀。 但是,它比短札還多了一層詩歌所特有的詩情美和聲情美。詩為五古,在平仄安排上本可隨便,但其中如「 孤舟兼微月,獨夜仍越鄉」(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 )、「寒笛對京口,故人在襄陽」(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等,卻與律句較為接近,大致對仗,顯得音調和諧。全詩一韻到底,讀來自然流暢;前五韻為平聲,而最後一韻卻用仄聲,平仄相間,流暢中也有變化 。古詩句法本重散行,但從「林山相晚暮」到「故人在襄陽」八句,每兩句在文字上都大致對偶,初看好像排律,作古詩而又給人以整飭和謹嚴感,體現了詩人的獨創性。
⑧ 急需《過揚子江二首》的賞析!謝謝!!!!
過揚抄子江(其一)
楊萬里
只有清霜凍太空,更無半點荻花風。
天開雲霧東南碧,日射波濤上下紅。
千載英雄鴻去外,六朝形勝雪晴中。
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
提示:將滑鼠移動到顏色不同的字詞上可以看到註解。
【賞析】
淳熙十六年(1189)九月,楊萬里奉召還臨安(今浙江杭州)為秘書監,冬,為金國賀正旦使接伴使。這首詩是從臨安赴淮河迎接金國使者途中,自鎮江過長江時作。
清人紀昀解釋最後兩句說:「結乃謂八代不留,江山空在,悟紛紛擾擾之無益,且汲江煎茶,領略現在耳。」說結尾兩句的意思是,英雄不留,江山空在,人事百般,終歸徒勞無益,不如且飲眼前一杯茶。
去這網站看看吧,那裡點擊滑鼠會有更全的解釋
⑨ 文天祥 揚子江 賞析
文天祥《揚子江》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內肯休。
譯文容:被元兵扣留數日(相當隨風去北海遊玩過)
終於脫險回到南方
臣的心好似一塊磁鐵
不指向南方誓不罷休
文天祥在贛州知州任上,以家產充軍資,起兵抗元,入衛臨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軍談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後脫險南歸,率兵抗擊元軍。景炎元年(1276),他在從南通往福州擁立端宗以力圖恢復的途中,作《揚子江》一詩述志。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敗被俘,堅持了四年的獄中斗爭,終以不屈被害 。詩的後兩句說明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精神!
⑩ 急需《過揚子江二首(其二)》賞析!!!謝謝!
【賞析】
淳熙十六年(1189)九月,楊萬里奉召還臨安(今浙江杭州)為秘書監,冬,為金國賀正旦使接伴使。這首詩是從臨安赴淮河迎接金國使者途中,自鎮江過長江時作。
清人紀昀解釋最後兩句說:「結乃謂八代不留,江山空在,悟紛紛擾擾之無益,且汲江煎茶,領略現在耳。」說結尾兩句的意思是,英雄不留,江山空在,人事百般,終歸徒勞無益,不如且飲眼前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