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趙普賞析

趙普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09 22:44:39

❶ 劉因白溝賞析

這首詩,開頭便用春秋末年的趙簡子假說將寶符藏在常山山中,來考察諸子中專誰最賢能這個典故,藉以屬申述自己的態度,詩的頭兩句是說:寶符藏山的故事可以借鑒,宋太祖以後的一代代嗣王,是否帝才,值得深思啊。接下來,詩的意思是說:不然的話,宋太祖趙匡胤曾積藏金帛,謀取天下統一,他的後輩兒孫為何不能繼承遺志呢?如今幽燕數州為異族長期佔領,那位漢高祖劉邦當年曾經高唱的「威加海內……猛士守四方」的宏圖大志,早成為歷史的陳跡了。落得這般地步的原因是,宋太祖聽憑宰相趙普的建議,對遼一味地採取守勢;至於宋真宗與遼的澶淵之盟,本來在宰相寇準的堅持下,抗戰取得了勝利,宋真宗反而求和輸銀, 卻還吹噓什麼「不世之功」,這真是可笑可悲!結尾,詩人肯定地指出,宋朝一天不如一天,只怪罪末代的宣和(宋徽宗),就未必公平了。正是宋朝一貫妥協的對外政 策,導致了最後的滅亡。這一番理論,是以前的文人所沒有說過的,劉因繫念宋朝、維護民族人民的利益、批判宋朝的對外政策,三位一體,充分體現了進取探索精神。在藝術上,這首七律格調高、寓意深,幾乎句句用典,而清新自然,對仗工整,比喻奇巧,通篇流露出深沉的哀痛,這充分展示了詩人悲壯雄健的風格。

❷ 求《論語》鑒賞

這是開宗明義第一章,是孔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的流露和寫照。首先要吃透「學而時習之」這句話。學,就是求學,學習,接受教育。學習的目的是各種各樣的,有人是為了掌握一技之長,藉以糊口;有人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自身的層次。孔子學習的主皆是為了做人(修身),也為了做事,做學問。他念念不忘要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同時爭取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學問上對過去的文獻著作者做一些整理和刪述工作。孔子從十五歲起,便確立了學習的志向和做人的目的。
「學而時習之」,就是多學習採取「無時而不學、無處而不學、無事而不學」的積極態度。這樣隨時、隨處、隨事都在學習當中,時時、處處、事事都能從中得到啟發、得到教益,因此日有進功,內心充滿著掌握真理的愉快。 總之,孔子認為學習的宗旨,不外乎做人、做事、做學問三個方面。做人,要走正道,要做一個有理想人格、有道德修養、仁民愛物、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做事,要勤勤懇懇,忠於職守,敬業樂群,不謀私利。做學問要打好基礎,要耐得住寂寞,不求速效,不計進功,不務虛名。要「博搜精掇,一以貫之」,並形成自己的見解。對社會、對民族、對國家,乃至對全人類有所奉獻,有所建樹。當你有上述遠大目標之後,你准會隨時、隨地、隨時自覺學習,精進不舍。這樣的人生是積極進取的人生,也是充滿歡樂和幸福的人生。

❸ 《論語》第七章的原文和逐句翻譯評析。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白話譯文:

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麼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中。仁人是安於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則是知道仁對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孔子說:「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愛人和恨人。」

孔子說:「如果立志於仁,就不會做壞事了。」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

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麼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出處: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的《論語》。

(3)趙普賞析擴展閱讀:

後世影響:

《論語》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被尊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南宋時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元代延祐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此後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論語》進入經書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春秋有《左傳》《公羊》《穀梁》,加上《論語》《爾雅》《孝經》,這樣是十三經。」

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❹ <<論語>>是部什麼樣的書,說說趙普為什麼可憑半部<<論語>>治天下呢

最佳答案
論語今譯2 孔子
學而篇第一

【本篇引語】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疇。

【原文】
1·1 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

【注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里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復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原文】
1·2 有子(1)曰:「其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鮮(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5)。君子務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8)?」

❺ 蘇教版7-9年級語文目錄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上冊課文目錄
第一單元(親近文學)
《為你打開一扇門》
《繁星》
《冰心詩三首》(成功的花、嫩綠的芽兒、青年人)
《諾曼底號遇難記》
《古代詩詞四首》(次北固山下、題破山寺後禪院、赤壁、浣溪沙)
《泰戈爾詩三首》(金色花、告別、榕樹)

第二單元(金色年華)
《往事依依》
《幼時記趣》
《十三歲的際遇》
《偉人細胞》
《現代詩二首》(少年歌、生活是多麼廣闊)

第三單元(民俗風情)
《社戲》
《端午日》
《本命年的回想》
《中秋詠月詩三首》 (十五夜望月、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有思念是圓的)
《古代詩詞三首》(過故人庄、游山西村、一剪梅)
《對聯六副》

第四單元(多彩四季)
《春》
《三峽》
《夏》
《濟南的冬天》
《古代詩詞四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西江月、秋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文筆精華一》

第五單元(關注科學)
《斜塔上的實驗》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叫三聲誇克》
《夢溪筆談二則》(以蟲治蟲、梵天寺木塔)
《論語八則》

第六單元(奇思妙想)
《天上的街市》
《七顆鑽石》
《蔚藍的王國》
《皇帝的新裝》
古詩四首》(迢迢牽牛星、觀滄海、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登岳陽樓)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下冊課文目錄

第一單元(人物風采)
《貝多芬傳》
《一面》
《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
《趙普》
《周總理,你在哪裡?》

第二單元(童年趣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三顆枸杞豆》
《我們家的男子漢》
《柳葉兒》
《黃紗巾》

第三單元(建築藝術)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巍巍中山陵》
《凡爾塞宮》
《黃鶴樓》
《於園》

第四單元(動物世界)
《松鼠》
《松樹金龜子》
《國寶—大熊貓》
《師生自薦課文》
《古詩三首》(蟬、孤雁、鷓鴣)

第五單元(信息傳播)
《三個太陽》
《錄音新聞》
《決戰太空》
《新聞兩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港隆重舉行)
《七子之歌》

第六單元(詩詞拔萃)
《沁園春 雪》 《卜運算元 詠梅》
《古代詩詞三首》(木蘭詩、觀刈麥、破陣子)
《現代詩三首》(樹、信念、中國的土地)
《歌詞三首》(我的中國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黃河頌)
《古詩二首》(黃鶴樓、歸園田居)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八年級上冊課文目錄

第一單元(長征組歌)
《七律 長征》
《長征組歌兩首——四渡赤水出奇兵、過雪山草地》
《老山界》
《草》
《<長征>節選》(劇本)
《詩人 領袖》

第二單元(愛國情懷)
《棗核》
《最後一課》
《始終眷戀首自己的祖國》
《晏子使楚》
《古詩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過零丁洋)
《革命烈士詩二首》(把牢底坐穿、花)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八年級下冊課文目錄

第一單元(借物抒懷)
《海燕》
《白楊禮贊》
《石榴》
《竹溪記》
《紫藤蘿瀑布》

第二單元(道德修養)
《紀念白求恩》
《敬業與樂業》
《多一些寬容》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陋室銘》
《詩詞曲三首》(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漁家傲、天凈沙·秋思)

第三單元(事理說明)
《沙漠里的奇怪現象》
《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
《活板》
《宇宙里有些什麼》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山市》

第四單元(小說之林)
《孔乙己》
《范進中舉》
《核舟記》
《變色龍》
《窗》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九年級上冊課文目錄

1、鼎湖山聽泉
2、林中小溪
3、飛紅滴翠記黃山
4、畫山綉水
5、扁鵲見蔡桓公
6、桃花源記
7、與朱元思書
8、核舟記
9、故鄉
10、我的叔叔於勒
11、在烈日和暴雨下
12、多收了三五斗
13、成功
14、論創造
15、學問與智慧
16、說美 散文家談散文 小說家談小說 詩人談詩
17、陳涉世家
18、捕蛇者說
19、岳陽樓記
20、醉翁亭記
21、綠
22、囚綠記
23、環球城市 風行綠牆
25、一雙手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九年級下冊課文目錄

1、威尼斯商人(節選)
2、江村小景
3、《陳毅市長》選場
4、一厘米
5、藤野先生
6、生命與和平相愛
7、熱愛生命
8、享受生活
9、曹劌論戰
10、愚公移山
11、出師表
12、觀潮
13、送行
14、給我的孩子們(節錄)
15、台階
16、呼蘭河傳(節選)
17、雪
18、《雪》四人談
19、鄒忌諷齊王納諫
20、《孟子》二章
2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2、墨池記

❻ 有沒有學習古文鑒賞好的方法

1要完全掌握課本,了解其含義,落實到字。
2多做詩詞鑒賞提,一般詩詞鑒賞題多大同小異,所謂熟能生巧。
3現在你的情況多讀詩詞不太現實,建議買一本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已便查閱。

❼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誦讀欣賞有什麼

五、趙普誦讀欣賞、古詩二首(題破山寺後禪院 登岳陽樓)十四、短文兩篇人教版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七年級上冊的名著誦讀與欣賞,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的名著誦讀與欣賞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童趣》
一、 詞語積累
(一) 常規詞語
[余]我。[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秋毫]秋天鳥類新生出的纖細羽毛。比喻最細微的事物。毫,細毛。[故]所以。[物外]超出事物本身。[私]暗自,暗暗的。[擬作]比作。擬,比,比擬。 [向]接近。[昂首]抬頭。昂,抬。 [項]頸,脖頸。[素帳]未染色的帳子。 [徐]慢慢地。 [觀]看,觀賞。[果]果真。[唳(lì)]鳥鳴。[怡(yí)然]安適、愉快的樣子。[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為……]把……當作……。 [礫(lì)]碎石、碎瓦。[壑(hè)]坑谷、深溝。 [神遊]游覽於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滿足。[興]興趣。 [蓋]有「原來」的意思。[為(wèi)]被。[方]正。[鞭]用鞭子打。[數十]幾十。 [驅]趕,驅逐。
(二) 通假字
[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三)成語
[明察秋毫]明,視力。察,看清。本來形容目光敏銳,連最微小的東西也看得清。後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怡然稱快]形容內心十分快意。
[龐然大物]外表上龐大的東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聲音像雷聲一樣,形容蚊子很多。
二、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作者沈復,清代文學家。
三、 整體把握
本文圍繞「物外之趣」記敘了童年時的幾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當作「群鶴舞於空中」、「鶴唳雲端」;二是將叢草、蟲蟻、土礫分別當成樹林、野獸、丘壑,神遊其中;三是觀蟲時驅趕癩蝦蟆。首段先點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記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統攝幾件事,意在說明他年幼時已經有了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四、 閱讀探究
1. 從第一段來看,小時的我有怎樣的本領、習慣和收獲?
本領: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習慣: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收獲:時有物外之趣。
2. 體現全文中心的詞語是什麼?
物外之趣.
3. 圍繞「物外之趣」寫了哪幾件事?
一 將蚊子擬作白鶴之趣。
二 神遊叢草、土礫、蟲蟻構成的幻境之趣。
三 觀蟲斗、驅癩蝦蟆之趣。
4. 表現作者心情的詞語有哪些?有怎樣的作用?
詞語:「怡然稱快」、「怡然自得」、「神遊」、「呀然」等。
作用:形象真實地反映了兒童觀物時的心理,表現了「物外之趣」,使讀者如身臨其境。
5. 推測作者將癩蝦蟆「驅之別院」的目的。
可能為「二蟲」復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6. 第四段表現作者「童稚」的語句是什麼?
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7. 作者獲得「物外之趣」的基礎和關鍵是什麼?
基礎:細致的觀察。關鍵:豐富的想像。
8. 從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樣得來的?
① 有強烈的好奇心。②有細致的觀察力。③有豐富的想像力。
五、 遷移運用
1. 學了本文,你得到什麼啟示?
① 要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與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處。
② 獲得美好的體驗要有強烈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
③ 要善於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懷有一顆童心,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2.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體驗,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如:觀察螞蟻搬家,把它們想像成支援前線的「大軍」;看到漫天飄舞的雪花,把它當作天女散花;自己築小塘壩堵住水源,而後打開塘壩,把它想像成黃河決堤;自己「過家家」時,拿松針當韭菜、拿手帕當被褥、拿布娃娃當孩子、拿小盒子當房屋,手動著,嘴說著,陶醉其中,其樂無窮。……)
3. 生活中,你怎樣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心胸開闊,不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開,利用想像把困難和挫折當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壞事都當成生活對自己的恩賜;有一點兒「阿Q精神」等。

4. 閱讀下列古詩,談談這首詩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兒童善於觀察,對事物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又有豐富的想像力。他們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體驗中得到心理的滿足,獲得了審美情趣。

&《〈論語〉六則》
一、詞語積累
(一)常規詞語
[子]先生,指孔子。 [時習]時常地復習。時,時常(又:按一定時間)。習,溫習、復習、實習。 [朋]同門,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從。 [(不)知](不)了解。[慍(yùn)]生氣,發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為(wèi)]替,給。 [謀]謀劃,指辦事。 [忠]盡心竭力。 [交]結交,交往。 [信]真誠,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故]指學過的知識。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 [殆(dài)]有害。 [誨(huì)]教,教導。 [知(之)]知道(它)。 [是]此,這。 [賢]賢人,有才德的人。[齊]看齊,一齊。 [內]指內心。 [善者]指長處。善,好。 [從]跟從,這里指學習。[士]士人,封建時代稱讀書人。這里指有抱負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剛強,勇毅。[任]負擔,擔子。引申為責任、職責。 [重]重大。 [已]停止。[歲寒]寒冷的冬天。歲,指時間。 [凋(diāo)]凋謝。 [行]奉行。 [其]大概。[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
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聰明、智慧。
2. 古今字:[說]「悅」的古字,愉快。
(三)成語
[不亦樂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樂嗎?」現用來表示達到極點的意思。
[溫故知新] 溫習舊的知識,能夠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認識現在。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程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
[見賢思齊]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向他學習,和他一樣。
[擇善而從]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師]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形容謙虛好學。
二、文學常識
1. 《論語》: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三、閱讀探究
1. 第一則:從曾子「三省」來看,古代治學之人非常重視的是什麼?你怎樣看待這種做法?
重視品德修養。德乃為人之本,治學之基。一個人首先應該有德,有才無德,其人會遭人鄙視,其才也不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卻會引起消極的影響。
2. 第三則:
(1)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用現代漢語概括孔子的觀點。
要有謙虛的學習態度。
(2)為什麼說謙虛是一種智慧?
首先,謙虛是一種美德。其次,只有謙虛,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為求知和交往等創造良好的條件。
3. 第三則:
(1)這兩則講了怎樣的學習態度?
要善於向一切人學習。既要學習長處,又要借鑒短處,從而反省自己。
(2)用一個成語概括第七則的主要意思。 取長補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你能聯想到孔子的哪句話?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第四則:
(1)孔子說這番話的目的是什麼?
鼓勵門人一生為實現「仁」的理想而奮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為什麼要強調「弘毅」?
「弘毅」是剛強、勇毅的意思,只有剛強、勇毅才能接受重任並為之奮斗。
5. 第五則: 怎樣理解「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孔子借「松柏之後凋」比喻社會現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險惡環境下,才能顯示出君子的操守。
9. 第十則:
(1)「恕」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關系?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對「恕」的詮釋。
(2)你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觀點?
這句話現在看來,有其現實意義。其中包含相互體諒的意思。遇事如果換位思考,推己及人,仁愛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改變已有的不正確做法,這樣就會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對立,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 (也可談其消極成分,略。)
四、總結遷移
1. 請按照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品德修養給六則語錄歸類。
①學習態度:有朋自遠方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 品德修養:人不知而不慍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
2. 新學期又開始了,我校要迎來一批新同學,請你從本文中為學校選擇一句話製成歡迎橫幅。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3. 《論語》中含有大量的成語,請再從《論語》中挑選出幾個本文外的成語。
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4. 學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為學生不應死學書本,應該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更應加強思想品德修養,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發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適應社會的需要。
&15《古代詩歌五首》
&《山行留客》張旭
1.文學常識
①出處:選自《全唐詩》
②作者:張旭,字伯高,蘇州吳縣(現在江蘇蘇州)人,唐代書法家,詩人。張旭既是擅長七絕的詩人,也是著名的書法家,精通楷書,以草書最為知名。其草書逸勢奇險,連綿回繞,具有狂逸爽朗的新風格。懷素就繼承和發展了他的草法。張旭之書與當時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號稱為「三絕」。常醉後作書,時人稱之為「張顛」。
③解題:山行留客,意在「留」字,是將客人留在春意盎然的山中。
④這是一首七言絕句
2.詩歌賞析
①誦讀全詩
②詩的第一句便以山中美景來打動客人。詩人並不著眼於山中的具體景色,而以總體的山光物態盡顯春色的面貌去感染客人,一個「弄」字使呈被動欣賞的景色變為能主動創造的主體,將山中的滿目生機和春光無限恰切地烘托出來,同時也留給了客人想像的空間:爭奇斗妍的山花、歡唱不已的溪水,千回百囀的鳥啼、飄移不定的雲霧⋯⋯一切均在可以想像的山光物態之中,並使人依戀起那生機盎然的春暉來。
③第二句「莫為輕陰便擬歸」否定了客人的想法,詩人善意的規勸客人不要因為山中偶然飄起一片陰雲就打算歸去。
④光勸說客人「莫為輕陰便擬歸」還不夠,還必須使客人真正安下心來,游興濃起來才行。詩人還得給客人們講一點更深微的道理,故後兩句就將詩的意義推向了更深的一層:客人啊,您只耽心天陰而雨會淋濕了衣裳,但是天晴時分又會怎樣呢?您既然要來游山觀景,就要登山臨谷、探幽尋勝,要獲得真正的尋訪收獲和審美享受,也得進入雲之深處,而在那雲之深處美色無窮的雲霧不也是會使您的衣服被水氣沾濕嗎?
3.拓展詩歌意境:從「沾衣」我們聯想到陶潛,他立下返耕園畝的願望後,就著手去做,並且樂於去做,「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但他早出晚歸,沐風浴露,衣裳恐怕被打濕了幾十回,可志向並不因此改變,故他在詩中表示道:「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我們的許多人恐怕缺少的就是這種志向。其實,做人做事,立志高遠是最重要的。人生道路上,「入雲深處」的景色同樣也會令人嚮往,激起人進取的慾望。宋人陸游曾有詩寫游山所見:「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路人的「入雲深處」不也是充滿諸多的山重水復與柳暗花明嗎?但只要我們有不怕「沾衣」和不輕易放棄的追求,就會勇往直前,直至「雲之深處」。古人道「追至春深處,採得百花歸」,正是一分艱辛一份收獲,淺嘗輒止則會萬事無成的。(在這里可引導學生結合自身認識做一些探討)
4.寫作技巧:景、情、理,三者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其中虛實相間,跌宕自如,委婉蘊含,顯示出絕句的那種詞顯意深、語近情遙、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岑參
1.文學常識
①出處:選自《岑參集校注》
②作者:岑參(715-770),荊州江陵(今屬湖北)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世稱「岑嘉州」。
③解題:這是一首五絕。寫作者行軍途中在重陽節時思念故土。
2.詩歌賞析
①讀詩,注意「強」讀「qiǎng」
②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第一句「登高」二字就緊扣題目中的「九日」。一個「強」字,表現了詩人在戰亂中的凄清景況。
③第二句化用陶淵明的典故。據《南史•隱逸傳》記載:陶淵明有一次過重陽節,沒有酒喝,就在宅邊的菊花叢中獨自悶坐了很久。後來正好王弘送酒來了,才醉飲而歸。這里反用其意,是說自己雖然也想勉強地按照習俗去登高飲酒,可是在戰亂中,沒有象王弘那樣的人來送酒助興。此句承前句而來,銜接自然,寫得明白如話。
④第三句開頭一個「遙」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園長安相隔之遠,而更見思鄉之切。作者寫思鄉,沒有泛泛地籠統地寫,而是特別強調思念、憐惜長安故園的菊花。這樣寫,不僅以個別代表一般,以「故園菊」代表整個故園長安,顯得形象鮮明,具體可感:而且這是由登高飲酒的敘寫自然發展而來的,可以說是切時切地,緊扣詩題。
⑤最後一句「應傍戰場開」扣住詩題中的「行軍」二字,結合安史之亂和長安被陷的時代特點,寫得新巧自然,真實形象,使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幅鮮明的戰亂圖:長安城中戰火紛飛,血染天街,斷牆殘壁間,一叢叢菊花依然寂寞地開放著。此處的想像之辭顯然已經突破了單純的惜花和思鄉,而寄託著詩人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
3.小結:岑參的這首五絕,表現的不是一般的節日思鄉,而是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關切。表面看來寫得平直樸素,實際構思精巧,情韻無限,是一首言簡意深、耐人尋味的抒情佳作。
&《漢江臨眺》王維
1.文學常識
①出處:選自《王右丞集箋注》
②作者:王維(701-761),自摩詰,蒲州(現在山西永濟)人,唐代詩人、畫家,以寫田園詩著名。
③解題: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律詩共四聯八句,中間兩聯是對偶句。漢江臨眺,即來到漢江登臨眺望
2.詩歌賞析
①開頭第一、二句總寫漢江形勢。漢江處於古代楚國境內,既與三湘之水匯合,又與來自荊門的眾多河流連接,所以水勢浩瀚。
②中間兩聯寫臨眺之所見。第三、四句寫漢江水流洶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遠山由於被江面蒸騰的水氣所籠罩,所以若有若無,時隱時現。五、六句寫襄陽一帶的城郭樓閣,遠遠望去似乎飄浮在前面的江面上,翻滾起伏的波瀾好像撼動得遠處的天空也忽上忽下的。這兩聯突出地描繪了漢江水勢的雄偉壯觀。詩人緊緊扣住臨眺之所見,即總是在寫自己的視覺感受。他運用想像和誇張的手法,又通過人的錯覺來寫水勢之大,流速之快。從江流到山色,從郡邑到遠空,視野極其開闊,境界極其廣遠。王維不只是詩人,還是一名畫家。蘇軾曾評議他的詩和畫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古人有「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的說法,這里可引導學生依據詩句想像並描述詩中所展現的富有動感的畫面。)

③結尾兩句「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中的山翁原指晉朝人山簡。山簡是「竹林七賢」中山濤的兒子,曾任征南將軍,鎮守襄陽。此詩中的山翁借指的到底是誰,有兩種說法:一是指襄陽地方長官。王維說:襄陽風景極好,自己願意留下來與地方官同飲;一是詩人自指。是說襄陽這樣好的風景,正是留給自己來飲酒賞景的。解作詩人自喻較能貼切地表達詩人對漢江風景的贊美。(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體味兩種解釋,提出自己的看法。)
3.小結:作為律詩,《漢江臨眺》不但每一聯的對仗都十分工整,而且詩人還非常重視煉字,像「接」與「通」,「外」與「中」,「浮」與「動」,都對描寫自然景物的動感起了重要的作用。
&《春日》汪藻
1.文學常識
①出處:選自《宋詩選注》
②作者:汪藻(1079-1154)字彥章,德興人,北宋末南宋初文學家,有《浮溪集》。
③解題:這是一首七言律詩
2.字詞解釋
①第一聯寫出了當地春天的情形,雨水很多,隨處可見烏雲攜雨而行,點明春之特點。
②第二聯寫山間田野,春水澄澈得比鏡子還青碧,水鳥嬉戲看到人來了也不會驚飛。那種閑適自然之景讓人流連忘返。
③第三聯作者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春日桃花的絢爛多姿。也寫出了作者對春天美景的喜愛之情。
④最後一聯,作者寫茅屋四周雲霧迷漫,弄濕了客人的衣裳,一聲雞鳴,驚醒了午睡的主人。
3.小結:全詩運用了描寫、議論的表達方式和欲揚先抑的手法,詩意清新自然,抒發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及嚮往自然閑適生活的那種情懷。
&《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
1.文學常識
①出處:選自《全元散曲》
②作者:馬致遠,生卒年不詳,元大都(現北京)人,著名戲曲作家。
③天凈沙,曲牌名
2.元曲賞析
①前三句作者用了九種景物的疊加營造了一種特殊典型的氛圍:凄涼、蕭索、寂寥。流浪在外的遊子,在一個黃昏時刻,牽著一匹瘦馬,來到了西風勁掃的荒涼古道上,看到的是枯萎的藤,蒼老的樹,黃昏的烏鴉。不知不覺到了小橋流水的地方,這里有幾戶人家,炊煙裊裊,怎能不湧起滿腔的鄉愁?又是一年將近,何日是歸期?
②最後兩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點明時間,也表明了主旨:這是一首遊子思鄉之曲。
3.寫作手法: ①意象疊加,渲染氣氛 ②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一、詞語積累
[內集]家庭聚會。內,指家人。集,聚集。[兒女]指子侄輩,這里指家中年輕一代人。[講論文義]講解詩文。義,道理,意義,文章表達。[俄而]不久,一會兒。 [欣然]高興的樣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擬]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因]由於。
二、文學常識
1.《世說新語》:六朝志(記)人小說代表作。全書8卷,分德行、言語、方正、政事、文學、雅量等36門。是南朝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2. 本文選自《世說新語箋(jiān)疏》中的「言語」一門。
三、內容點擊
《詠雪》講的是晉朝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裡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少女謝道韞表現了以柳絮詠雪的才能。
四、閱讀探究
1. 文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怎樣一種家庭氣氛?
輕松、溫馨的家庭氣氛。
2. 從上下文看,「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麼不同?
文中「兒女」即子侄輩,指家中年輕一代人。今天的「兒女」專指子女。
3. 文章結尾交代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
暗示作者贊賞她的才氣。
4. 以「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麼?
第一種意見:「撒鹽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與鹽比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與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
第二種意見:「柳絮因風起」一句好。好的詩句應有深刻的意蘊,「柳絮」句將物象與意蘊統一起來,形成了詩句的意象,給人以春天即將來臨的感覺;而「撒鹽空中」僅有物象而無意蘊。
五、遷移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寫飛雪的古詩佳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陳太丘與友期》
一、詞語積累
(一)常規詞語
[期行]約定同行。期,約定。[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期,約定的時間。日中,正午時分。[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棄。去,離開。 [乃]才。 [時年]當時的年齡。[戲]嬉戲,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委]丟下、舍棄。 [君]有禮貌地稱呼對方。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無信]不講信用。 [引]拉。 [顧]回頭看。
(二)通假字
[不]同「否」。
二、文學常識
出自《世說新語箋疏》中「方正」一門。
三、內容點擊
《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面對父親的友人的無信、無禮,義正辭嚴地加以反駁的故事。既表現了他的聰敏,更寫出了他的懂得為人的道理。
四、閱讀探究
1. 陳太丘「期日中,過中不至」,陳太丘的朋友反怒責陳太丘,說明朋友是怎樣的人?
不講信用,粗野無禮。
2. 元方面對父親朋友的粗野語言,針鋒相對地指出他的「無信」「無禮」,這說明元方是個怎樣的人?
聰敏,機智,善辯,懂得維護家人尊嚴,懂得為人之道。
3.有人認為客人已經認錯,元方就應該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的確有些失禮。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
[第一種意見]不同意。元方當時才七歲,他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容不迫地反駁一個成年人,使對方明理,並贏得對方的嘆服,維護了父親的名譽,這已屬不易。我們不能對一個七歲的孩子求全責備。
[第二種意見]同意。父親的友人已經表示了歉意,應該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人沒有一生都不犯錯誤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總是抓住人的「小辮子」不放。
4. 有人認為,陳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處,你同意這個看法嗎?
同意。面對元方的反駁,有人很慚愧,想與元方握手道歉,這說明他有知錯能改的精神。
5. 友人為什麼能夠啞口無言、賠禮道歉?
元方的反駁有理有據。第一,從信用方面看,父親朋友失約在先,無信;從禮貌方面,父親的友人當元方的面罵元方的父親,無禮。因此,友人最後啞口無言,只得賠禮道歉。
五、遷移拓展
1. 面對他人的無禮,你該如何處理?
[意見一]抓住對方失禮之處,針鋒相對,維護個人名譽不受侵害。
[意見二]針對對方失禮之處,擺事實,講道理,使對方明白自己的過錯,既維護個人名譽,又不傷害對方。自己不能向對方一樣失禮。
2.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來了客人,你該如何接待?
在能確定對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禮相待;如果不明對方身份,要機智地探詢對方情況,提高安全意識。
3. 你還知道哪些《世說新語》中的故事? 如「王戎識李」。
4.有不少成語出自《世說新語》,請寫出幾個。
望梅止渴、難兄難弟、鶴立雞群、標新立異、一往情深
5. 古代像謝道韞、陳元方這樣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還有很多,你能舉出幾個這樣的事例嗎?
一 王冕四歲作畫; 二 曹植七歲作詩; 三 甘羅十二歲做宰相;
四 司馬光砸缸。
&20. 山市
(一)作家介紹。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本文《山市》選自《聊齋志異》,世稱「聊齋先生
」,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蒲家號稱「累代書香」,蒲松齡的創作,還有通俗俚曲14種,計有《牆頭記》、《姑婦曲》、《慈悲曲》、《翻魘殃》、《寒森曲》、《蓬萊宴》、《俊夜叉》、《窮漢詞》、《快曲》、《丑俊巴》、《禳妒咒》、《增補幸雲曲》等從不同角度揭露了社會的黑暗和人間的不平,在人生態度和創作思想上與《聊齋志異》是相通的。蒲松齡的著作,小說和俚曲之外,還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和關於農業、醫葯的通俗讀物《農桑經》、《葯書》等。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2年曾出版路大荒編的《蒲松齡集》。
(二)題目解說。
這篇文章選自《聊齋志異》,描寫了作家家鄉淄川縣奐山山市的景象。山市即是海市。海市蜃樓變幻莫測,是世間奇景,人鮮領略。作者以變幻之筆寫變幻之景。窮形盡相,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
(三)背景資料。
《淄川縣志》記載:奐山「有山市,邑人多見之者,城郭、樓、官室、樹木、人物之狀,類海市雲」。海市是海市蜃樓的簡稱。作者34歲游嶗山時,曾有幸親眼見過海市蜃樓的奇幻景色,在《嶗山觀海市作歌》一詩里,十分驚異所看見的奇景:在海天之間,忽然出現了樓閣、山水、人物一霎時又「飆然風動塵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這種變幻莫測的景象,與《山市》中描寫的山市幻景的變化很相似。作者在他那個時代,還不能理解海市蜃樓是一種光線折射形成的現象,故在文中有稱此現象為「鬼市」。鬼市在前人著作中也有記載。唐人鄭熊《番禺雜記•鬼市》寫道:「海邊時有鬼市,半夜而合,雞鳴而散。」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潘樓東街巷》寫道:「又東十字大街,日從行裹角,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服、圖畫、花環、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作者與前人一樣不了解這種幻象產生的原因,便認為是鬼怪作崇。

❽ 賞析《趙普》

趙普,是宋初政壇的風雲人物,曾三度為相,相傳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佳話。課文《趙普》選自《宋史

❾ 一錢斃命賞析

張乖崖在崇陽當地方官。有一個庫工從庫房出來,張乖崖看見他的鬢傍巾下回藏有一錢,就責問他,查出錢答是庫房中拿出來的,張乖崖就命令下屬棍棒懲罰。那個庫工狡辯,說,一文錢,小事情,你怎麼能棒打我呢?你就算能棒打我,也不能殺我.張乖崖提筆評判道:「一日偷一錢,千日偷千錢,時間長了,繩子能鋸斷木頭,水能滴穿石頭。」他就自己走下台階,用劍就將那個庫工斬了。 張乖崖何許人也,乃宋初較大影響的大臣,尤以治蜀著稱。北宋仁宗時期,有人甚至將他與趙普、寇準並列,認為是有宋以來功績最大的三位名人。
編輯本段注釋
1.崇陽:古縣名,在今湖北境內 2.巾:指頭巾 3.錢:指銅錢 4.詰:追問,責問 5.勃然:因憤怒或心情緊張而變色之貌 6.援:拿起 7.足:足夠 8.吏:小官員 9.乃:竟然
這行么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