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白馬篇賞析

白馬篇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19 12:11:17

『壹』 剖析白馬篇的藝術特點簡單說明

曹植以濃墨重彩描繪了一位武藝高超、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 惜犧牲生命的游俠少年形象,藉以抒發自己的報國激情。詩歌的風格雄放,氣 氛熱烈,語言精美,稱得上是情調兼勝。
詩歌的起首即用「連翩西北馳」的畫面形象地傳達出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去關於「幽井游俠兒」的一大段文字,極盡繪聲繪色之能事,寫出他的颯 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藝,筆墨之間沸騰著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緒。這位身手不凡的 白馬少年「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大有顧盼間強虜灰飛煙滅的豪邁氣概。
詩人不僅以激情的筆調寫出了白馬少年的英雄行為,而且以精湛的語言揭 示了人物的愛國精神。詩歌的最後幾句,道出了白馬少年的思想底蘊和壯烈情 懷,音哀氣壯,聲沉調遠,大有易水悲歌的遺韻。詩歌採用了倒敘、補敘的手 法。詩歌以「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突兀而起,又以「借問誰家子」十二 句來補敘「西北馳」的原因。繼而又倒敘「名編壯士籍」、告別家人時的心情; 最後策馬「赴國難」的一幕則與開首重合。如此章法,象電影中的「閃回」, 使白馬英雄的形象漸次深化,憂國去家,捐軀濟難的主題則得到鮮明突出的表 現。
曹植,生於亂世,長於軍中,對建功立業、治國平天下很有熱情。由於其前期生活優裕舒適,因而他的前期創作基調開朗明快,風格慷慨激昂。
??《白馬篇》是最能代表他前期創作的重要作品之一。詩歌寄託著詩人的願望和理想,正如朱乾所說的那樣:"幽並游俠,實自況也。……篇中所雲'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亦子建素志,非泛述矣。"全詩採用賦、比、興的手法,大肆鋪陳,按幽並游俠少年、青年、壯年的戰斗歷程,由外形而內神,形象生動地塑造了一位忠勇雙全的邊塞游俠兒形象,表現了他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忠貞為國的崇高品質。起調最工,尾如撞鍾 詩評家沈德潛對曹植的藝術造詣推崇備至。他在《古詩源》中盛贊道,"陳思(曹植)最工起調",確實如此。詩歌起筆奇瑰,一開頭就出手不凡,大手筆、大氣魄、大境界。一下子就把讀者引入了一個廣闊瑰麗的藝術境界中。"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詩人採用特寫鏡頭,把少年游俠兒躍馬飛馳的英姿展現在讀者面前。你看,一匹戴著金籠頭的駿馬,像雄鷹一樣飛馳在西北茫茫的原野上,英姿颯爽。詩一開頭就籠罩著一股濃烈的豪邁氣氛。寫馬是為了寫人,寫駿馬賓士的神速,表現了游俠兒騎藝的高超。詩歌結尾兩句,畫龍點睛,戛然而止,啟人深思,更深入地揭示了游俠兒的人格魅力。讀後,那烽煙滾滾的邊陲、那戰馬嘶鳴的戰場如在眼前,那游俠兒保衛祖國、英勇殺敵的形象鮮明閃亮。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說,一首好詩"結句如撞鍾,清音有餘"。《白馬篇》的結尾正是如此。
煉句煉字, 筆力奇瑰
你看,他仰頭舉弓,一箭射中那攀緣樹木,上下如飛的猿猴;俯下身子,飛箭射的,那名叫"馬蹄"的箭靶傾刻間碎裂摧毀。"接"狀寫其敏捷,"散"極言其力猛,幽並游俠兒騎馬射箭,迅猛如旋風,敏捷像猿猴,剽悍似豹龍。行動描寫配以誇張、比喻,把一位騎射精湛、武藝高強的游俠兒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寫游俠兒英勇頑強,銳不可當。"蹈"、"凌"二字形象地表現其威力。詩人在兩個反問句後,連用兩個肯定句,擲地有聲,有力收束。"名編"兩句是對上面四句的小結。"不得中顧私",照應第一部分的五、六句,表現了他把祖國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的情懷。詩人苦心孤詣,不但善於煉句,而且善於煉字,十分傳神。同寫射箭,卻分別用了"破"、"摧"、"接"、"散"等詞,既表現了游俠兒精湛的騎射技藝,又表現了他身心敏捷、勇猛超群的迷人風采。
馳騁想像,層層鋪敘
詩人思維活躍,神思飛揚。詩歌馳騁想像,層層鋪敘,成功地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感人的愛國壯士形象。全詩籠罩著一股慷慨激昂、催人奮進的豪邁氣氛。"詩言志,歌詠言",這是詩人心聲的坦露,這是作者壯志的表達。詩歌語言精煉,深得詩經、楚辭、樂府民歌的神韻,很有魅力。綜觀全詩,詩歌筆力奇瑰,幽並游俠兒的形象光彩照人。曹植被譽為"建安風骨"的傑出代表,真是當之無愧。
本篇採用漢樂府歌辭《雜曲歌o齊瑟行》的形式,以篇首二字為題目。
從漢獻帝建安到魏文帝黃初年間?196-226?,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由於曹氏父子的提倡,漢樂府詩"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得到了繼承和發揚。一批身經亂離,目擊苦難而又肯正視現實的詩人,不但把社會真象攝入筆底,而且注入自己的真切感情。這一時期,最有價值的文學作品,除了那些反映戰亂和人民苦難的篇什外,就是抒發渴望為國家建功立業的理想抱負的篇章。這方面的代表作當屬曹操的《龜雖壽》和曹植的《白馬篇》。如果說《龜雖壽》是一位"幽燕老將"的"壯士之歌"的話,那麼《白馬篇》則是一位英雄少年的"理想之歌"。詩中塑造了一位武藝精絕、忠心報國的白馬英雄的形象。
曹植,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生於亂世,自幼即隨父四方征戰,"南極赤岸,東臨滄海,西望玉門,北出玄塞"。自東漢末年分裂割據以來,為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而獻身一直是時代的最強音。時代的這種召喚,加上為國家統一而南征北戰的曹操那"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壯志的熏陶,培養了曹植"戮力上國,流惠下民"的理想,鑄成了他心中的既有愛國之德又有愛國之才的英雄形象。金代作家元好問說過,真實的詩篇應該是詩人的"心畫心聲"。可以說,《白馬篇》就是曹植的"心畫心聲",寄託了詩人為國家建功立業的渴望和憧憬。

『貳』 白馬篇賞析400字

在這首詩中,曹植以濃墨重彩描繪了一位武藝高超、渴望衛國立功專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游俠少屬年形象,藉以抒發自己的報國激情。詩歌的風格雄放,氣氛熱烈,語言精美,稱得上是情調兼勝。
詩歌的起首即用「連翩西北馳」的畫面形象地傳達出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接下去關於「幽井游俠兒」的一大段文字,極盡繪聲繪色之能事,寫出他的颯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藝,筆墨之間沸騰著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緒。這位身手不凡的白馬少年「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大有顧盼間強虜灰飛煙滅的豪邁氣概。
詩人不僅以激情的筆調寫出了白馬少年的英雄行為,而且以精湛的語言揭示了人物的愛國精神。詩歌的最後幾句,道出了白馬少年的思想底蘊和壯烈情懷,音哀氣壯,聲沉調遠,大有易水悲歌的遺韻。詩歌採用了倒敘、補敘的手法。詩歌以「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突兀而起,又以「借問誰家子」十二句來補敘「西北馳」的原因。繼而又倒敘「名編壯士籍」、告別家人時的心情;最後策馬「赴國難」的一幕則與開首重合。如此章法,象電影中的「閃回」,使白馬英雄的形象漸次深化,憂國去家,捐軀濟難的主題則得到鮮明突出的表現。

『叄』 曹直白馬篇,翻譯賞析,曹直什麼樣子的人

詞句注釋
[1]白馬篇:又名「游俠篇」,是曹植創作的樂府新題,屬《雜曲歌·齊瑟行》,以開頭二字名篇。
[2]金羈(jī):金飾的馬籠頭。
[3]連翩(piān):連續不斷,原指鳥飛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白馬賓士的俊逸形象。
[4]幽並:幽州和並州。在今河北、山西、陝西一帶。
[5]去鄉邑:離開家鄉。
[6]揚聲:揚名。垂:同「陲」,邊境。
[7]宿昔:早晚。秉:執、持。
[8]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麼。參差(cēncī):長短不齊的樣子。
[9]控弦:開弓。的:箭靶。
[10]摧:毀壞。月支:箭靶的名稱。左、右是互文見義。
[11]接:接射。飛猱(náo):飛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種,行動輕捷,攀緣樹木,上下如飛。
[12]散:射碎。馬蹄:箭靶的名稱。
[13]狡捷:靈活敏捷。
[14]勇剽(piāo):勇敢剽悍。螭(chī):傳說中形狀如龍的黃色猛獸。
[15]虜騎(jì):指匈奴、鮮卑的騎兵。數(shuò)遷移:指經常進兵人侵。數,經常。
[16]羽檄(xí):軍事文書,插鳥羽以示緊急,必須迅速傳遞。
[17]厲馬:揚鞭策馬。
[18]長驅:向前賓士不止。蹈:踐踏。
[19]顧:看。陵:壓制。鮮卑:中國東北方的少數民族,東漢末成為北方強族。
[20]棄身:捨身。
[21]懷:愛惜。
[22]籍:名冊。
[23]中顧私:心裡想著個人的私事。中,內心。
[24]捐軀:獻身。赴:奔赴。[1] [2]
白話譯文
駕馭著白馬向西北馳去,馬上佩帶著金色的馬具。有人問他是誰家的孩子,邊塞的好男兒游俠騎士。
年紀輕輕就離別了家鄉,到邊塞顯身手建立功勛。楛木箭和強弓從不離身,下苦功練就了一身武藝。
拉開弓如滿月左右射擊,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釐。飛騎射裂了箭靶「月支」,轉身又射碎箭靶「馬蹄」。
他靈巧敏捷賽過猿猴,又勇猛輕疾如同豹螭。聽說國家邊境軍情緊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進犯內地。
告急信從北方頻頻傳來,游俠兒催戰馬躍上高堤。隨大軍平匈奴直搗敵巢,再回師掃鮮卑驅逐敵騎。
上戰場面對著刀山劍樹,從不將安和危放在心裡。連父母也不能孝順服侍,更不能顧念那兒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戰士名冊,早已經忘掉了個人私利。為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看死亡就好像回歸故里
文學賞析
《白馬篇》是樂府歌辭,又作《游俠篇》,大概是因為這首詩的內容是寫邊塞游俠的緣故。詩中塑造了一個武藝精熟的愛國壯士的形象,歌頌了他的為國獻身,誓死如歸的高尚精神,寄託了詩人為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詩一開頭就使人感到氣勢不凡。「白馬」「金羈」,色彩鮮明。從表面看,只見馬,不見人,其實這里寫馬,正是為了寫人,用的是烘雲托月的手法。這不僅寫出了壯士騎術嫻熟,而且也表現了邊情的緊急。這好像是一個電影特寫鏡頭,表現出壯士豪邁的氣概。清代沈德潛說,曹植詩「極工起調」,這兩句就是一例。這樣的開頭是噴薄而出,籠罩全篇。
「借問誰家子?幽並游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詩人故設問答,補敘來歷。關於游俠,司馬遷《史記》有《游俠列傳》。他說:「(游俠)救人於厄,振人不贍。仁者有乎?不既(失)信,不倍(背)言,義者有取焉。」(《太史公自序》)可見那些救人於患難,助人於窮困,不失信,不背言的人,才能具備「游俠」的條件。而曹植筆下的游俠與此不同,成了為國家效力的愛國壯士。「借問」四句緊承前二句,詩人沒有繼續寫騎白馬的壯士在邊塞如何沖鋒陷陣,為國立功,而是一筆宕開,補敘壯士的來歷,使詩歌氣勢變化,富於波瀾。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刻意鋪陳「游俠兒」超群的武藝。這是補敘的繼續。詩人使用了一連串的對偶句使詩歌語言顯得鏗鏘有力,富於氣勢。「控弦」四句,選用「破」「摧」「接」「散」四個動詞,從左、右、上、下不同方位表現游俠兒的高超武藝。「狡捷」二句,以形象的比喻描寫游俠兒的敏捷靈巧,勇猛輕疾,都很生動。這些描寫說明了游俠兒「揚聲沙漠垂」的重要原因,也為後面所寫的游俠兒為國效力的英勇行為做好鋪墊。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這里是寫游俠兒馳騁沙場,英勇殺敵的情景。因為游俠兒的武藝高超,前面已詳寫,這里只用「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二句,就十分精練地把游俠兒的英雄業績表現出來了。這種有詳有略的寫法,不僅節省了筆墨,而且突出了重點。可見其剪裁的恰當。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這最後八句揭示游俠兒的內心世界。游俠兒之所以能夠克敵制勝,不僅是由於他武藝高超,更重要的,還由於他具有崇高思想品德。這種思想品德和他的高超武藝結合起來,使這個英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白馬篇》是曹植前期詩歌中的名作,它在寫法上顯然受到漢樂府的影響。曹植詩的「贍麗」「尚工」「致飾」,還有曹植的「雅好慷慨」(《前錄自序》)和他詩歌的「骨氣奇高」(鍾嶸《詩品》上),即曹植常常表現出一種慷慨激昂的熱情,因此其詩歌的思想感情高邁不凡。從《白馬篇》來看,確實如此。
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也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詩品》的作者鍾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2] 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肆』 求:曹植 《白馬篇》

白馬篇
(曹植)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 幽並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 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 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 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 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 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 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 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 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 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 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

【翻譯】

燕地男兒多任俠,那豪邁的氣概,瀟灑的身姿,無不顯示出北方少年的力量與強悍,英猛之氣國力透紙背,他們性格豪爽,並不以父家室等一己私利為重,他們極其關注國家與民族的危亡,這才是英雄本色,詩人一介書生,即能道出如此的報國熱情,「寧為夫長,勝作一書生」,不能不令人先贊嘆!

【賞析一】

在這首詩中,曹植以濃墨重彩描繪了一位武藝高超、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游俠少年形象,藉以抒發自己的報國激情。詩歌的風格雄放,氣氛熱烈,語言精美,稱得上是情調兼勝。

詩歌的起首即用「連翩西北馳」的畫面形象地傳達出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接下去關於「幽井游俠兒」的一大段文字,極盡繪聲繪色之能事,寫出他的颯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藝,筆墨之間沸騰著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緒。這位身手不凡的白馬少年「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大有顧盼間強虜灰飛煙滅的豪邁氣概。

詩人不僅以激情的筆調寫出了白馬少年的英雄行為,而且以精湛的語言揭示了人物的愛國精神。詩歌的最後幾句,道出了白馬少年的思想底蘊和壯烈情懷,音哀氣壯,聲沉調遠,大有易水悲歌的遺韻。詩歌採用了倒敘、補敘的手法。詩歌以「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突兀而起,又以「借問誰家子」十二句來補敘「西北馳」的原因。繼而又倒敘「名編壯士籍」、告別家人時的心情;最後策馬「赴國難」的一幕則與開首重合。如此章法,象電影中的「閃回」,使白馬英雄的形象漸次深化,憂國去家,捐軀濟難的主題則得到鮮明突出的表現。

【賞析二】

曹植的這首樂府詩可分四節來理解其內容。第一節,從開頭至「幽並游俠兒」,概寫主人公游俠兒英俊豪邁的氣概;第二節,從「少小去鄉邑」到「勇剽若豹螭」,補敘游俠兒的來歷和他超群的武藝;第三節,從「邊城多警急」到「左顧凌鮮卑」,寫游俠兒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奮勇殺敵的英雄事跡;第四節,從「棄身鋒刃端」至結束,寫游俠兒棄身報國、視死如歸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詩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又充滿愛國情感的游俠形象。

作品運用了鋪陳的筆法。這正是樂府詩突出的藝術特點。如詩中寫游俠兒的武藝:「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左的」、「月支」、「馬蹄」,都是練習射箭的靶子,作者這樣鋪陳地寫,就從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現了他高強的射箭本領。再如寫他的戰功:「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軀蹈匈奴,左顧凌鮮卑。」「羽檄」就是命令,他聞風而動,立即投入浴血的戰斗當中。他平定了邊亂,保住了四境的安全。這種鋪陳的寫法,前後句文意互應,渲染了氣氛,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這種鋪陳的寫法,也表現了作者對游俠兒由衷贊羨之情。如在第四節,作者連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話,反復詠嘆,贊揚游俠兒棄身報國、視死如歸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見其敬仰之深。其實,曹植這樣寫,也是借詩抒懷,借寫游俠兒,來表達自己為國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周英)

【賞析三】

心聲心畫 質朴奇警

——曹植《白馬篇》賞析

本篇採用漢樂府歌辭《雜曲歌·齊瑟行》的形式,以篇首二字為題目。

從漢獻帝建安到魏文帝黃初年間196-226,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由於曹氏父子的提倡,漢樂府詩"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得到了繼承和發揚。一批身經亂離,目擊苦難而又肯正視現實的詩人,不但把社會真象攝入筆底,而且注入自己的真切感情。這一時期,最有價值的文學作品,除了那些反映戰亂和人民苦難的篇什外,就是抒發渴望為國家建功立業的理想抱負的篇章。這方面的代表作當屬曹操的《龜雖壽》和曹植的《白馬篇》。如果說《龜雖壽》是一位"幽燕老將"的"壯士之歌"的話,那麼《白馬篇》則是一位英雄少年的"理想之歌"。詩中塑造了一位武藝精絕、忠心報國的白馬英雄的形象。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生於亂世,自幼即隨父四方征戰,"南極赤岸,東臨滄海,西望玉門,北出玄塞"。自東漢末年分裂割據以來,為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而獻身一直是時代的最強音。時代的這種召喚,加上為國家統一而南征北戰的曹操那"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壯志的熏陶,培養了曹植"戮力上國,流惠下民"的理想,鑄成了他心中的既有愛國之德又有愛國之才的英雄形象。金代作家元好問說過,真實的詩篇應該是詩人的"心畫心聲"。可以說,《白馬篇》就是曹植的"心畫心聲",寄託了詩人為國家建功立業的渴望和憧憬。

全詩共28句,我們不妨把它分為四層來理解。

開篇兩句是第一層。"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白色的戰馬,飾著金黃的籠頭,直向西北飛馳而去。首句不寫人而人卻在其中。這里用的是借代和烘托的手法,以馬指代人,以馬的雄駿烘託人的英武。白馬,在古人眼裡,除具有能戰善戰,堪負重任的品格外,還象徵著堅定、忠誠、奉獻、犧牲。"生乎亂,長乎軍"的曹植,"志欲自效於明時,立功於聖世",以白馬來指代他理想中的少年英雄,是再貼切不過的了。"連翩西北馳",顯示了軍情的緊急,創造出濃郁的戰爭氣氛。

"借問誰家子"以下12句,是第二層。如上所述,詩一開頭即寫軍情緊急,可是接下來卻以"借問誰家子,幽並游俠兒"的問答宕開,緩筆插入對這位白馬英雄的描述,造成詩篇節奏上的一張一弛。幽並,指幽州和並州,是燕、趙故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詩中寫這位白馬英雄是"幽並游俠兒",以見其根基不淺。古人有"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詩句。這位"少小去鄉邑"的白馬英雄卻能久經征戰而揚名邊塞。何以如此?接著詩人便以飽蘸熱忱的筆觸描述英雄的精絕武藝:

宿昔秉良弓,木苦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宿昔秉良弓",是說他早早晚晚弓箭不離手;"木苦矢何參差",是形容他射出去的箭絡繹不絕,紛紛疾馳。這兩句是寫他長期堅持不懈地苦練騎射技術的情景,說明他精深的武藝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下邊接著即寫他過硬的騎射技術:左右開弓,仰射俯射,或動或靜,箭無虛發。敏捷勝過猿猴,勇猛好像虎豹和蛟龍。詩人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鋪陳描寫的手法,生動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這位英雄的不凡的來歷和出眾的本領。這就不僅回答了這位白馬英雄是何等人物,他何以能"揚聲沙漠垂",而且為下邊寫他英雄事跡作了堅實的鋪墊。

"邊城多緊急"以下6句,是第三層。從結構上講,這里是緊承開頭"連翩西北馳"的,這既是"西北馳"的原因,也是"西北馳"的繼續。從內容上講,這是把人物放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中來塑造。"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邊塞城邑多次報警告急,敵軍騎兵頻繁犯邊。插著羽毛的緊急文告從北方傳來,白馬英雄立即催馬登上防禦工事。只用了4句20字,便寫出了英雄急國家所急的俠肝義膽。在邊塞緊急的關頭,國家一聲令下,他毫不猶豫,立即奔赴前線。"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兩句,是正面描寫人物的英勇。"蹈"、"凌"二字有力地表現了他壓倒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英雄氣概。從結構上講,這兩句是承前啟後的過渡句,既是前段描寫的自然歸結,又是誘發下文議論的引言。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這是最後一層。意思是說,投身於刀鋒劍刃的戰場,豈能不置生死於度外?哪裡還顧得上父母妻兒之情?既然編入壯士的名冊,參加到軍隊的行列,心中就不能有什麼私念,就要隨時准備為國捐軀,視死如歸這既是詩篇中主人翁的獨白,又是詩人對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禮贊。就一般敘事詩來說,把詩中主人翁的本末事跡表達清楚也就夠了,用不著再加議論。就本詩而言,這段議論是必不可少的。誦讀全詩,我們不難感受到,在層層的鋪陳描述中,詩人心中的激情步步上升,到最後已是洶涌澎湃,"情動於中而形於言",不得不一吐為快。這是詩人心聲的自然流露。也正因如此,我們讀來不只沒有空泛之感,反覺句句真切,震撼心靈。

曹植在《與楊德祖書》中說過:"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有應風雅。"這說明他是很看重民歌的。《白馬篇》就不離"街談巷說"、"擊轅之歌"的質朴,而又文彩斐然,從而形成了剛健質朴的藝術風格。清人方東樹評論曹植的這篇詩說:"此詩奇警",又說此篇"實出屈子《九歌·國殤》"。所論極是。此詩不僅節奏張弛有致,篇章波瀾起伏,令人奇警,語言也具有奇警的特色。例如,"木苦矢何參差"的"參差",原本是個普普通通的詞,本意是長短不齊。可是用在這里就平中見奇,普字生輝了,用來形容射出去的箭紛紛疾馳,絡繹不絕,是再形象不過了,怕是難以找到比它更貼切的了。所謂"實出屈子《九歌·國殤》",是指篇末所頌揚的英雄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與屈原《國殤》篇末所歌頌的衛國英雄的"魂魄毅兮為鬼雄"的愛國精神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對愛國英雄的慷慨禮贊。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過:"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意思是說,詩歌以感情為根本,以語言為苗葉,以聲音為花朵,以思想為果實。曹植在其筆下的人物身上傾注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滿腔激情,又能從前人優秀的作品和民歌中汲取思想營養和藝術營養,因此才創造出"白馬英雄"這個歷久不衰的藝術形象。

『伍』 如何賞析曹植所作古詩《白馬篇》

【原文】:

《白馬篇》

曹植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參考文獻】:

穆克宏 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265-267.

『陸』 白馬篇從詩歌的形象,語言,技巧方面鑒賞分析

本篇採用漢樂府歌辭《雜曲歌·齊瑟行》的形式,以篇首二字為題目。

從漢獻帝建安到魏文帝黃初年間

『柒』 李白《白馬篇》的全文解釋,賞析和非常非常非常全面的字詞解釋,謝啦

白馬篇
作者: 李白

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
斗雞事萬乘,軒蓋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後競風采,三杯弄寶刀。
殺人如剪草,劇孟同游遨。
發憤去函谷,從軍向臨洮。
叱吒經百戰,匈奴盡奔逃。
歸來使酒氣,未肯拜肖曹。
羞入原憲室,荒徑隱蓬蒿。

翻譯:駕馭著白馬向西北馳去,馬上佩帶著金色的馬具。
有人問他是誰家的孩子,邊塞的好兒男游俠騎士。
年紀輕輕就離別了家鄉,到邊塞顯身手建立功勛。
楛木箭和強弓從不離身,下苦功練就了一身武藝。
拉開弓如滿月左右射擊,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釐。
飛騎射中了「長臂猿」,轉身又去射「馬蹄」。
靈巧敏捷賽猿猴, 勇猛剽悍如豹螭。
聽說邊境軍情急, 侵略者一次次進犯內地。
告急信從北方頻頻傳來,游俠兒催戰馬躍上高堤。
隨大軍平匈奴直搗敵巢,再回師掃鮮卑驅逐敵騎。
上戰場面對著刀山劍樹,從不將安和危放在心裡。
連父母也不能孝順服侍,更不能顧念那兒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戰士名冊,早已經忘掉了個人私利。
為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看死亡就好像回歸故里。
這個你也可以看看http://www.teachercn.com/Jxal/Zxyw_Zhja/2006-5/4/20060108220430958.html

『捌』 求曹子建的《美人篇》和《白馬篇》原文與譯文。

美女篇
年代:魏晉

作者:曹植

作品:美女篇

內容:

美女妖且閑,採桑歧路間。

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搖,輕裾隨風還。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

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

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

作品注釋

注釋:

《美女篇》是樂府歌辭,屬《雜曲歌.齊瑟行》, 以開頭二安為題。這首詩以美女盛年不嫁,比喻志士懷才不遇。

曹植是建安時期的傑出詩人,他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鍾嶸《詩品》上),對五言詩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他還具有政治才能,曹操曾認為他在兄弟之間"最可定大事"(《三國志.魏書.陳思王傳》注引《魏武故事》),打算立他為魏太子。後在與其兄曹丕的競爭中失敗。建安二十五年(200) ,曹丕篡漢自立,從此,對曹植進行一系列的迫害。直到曹丕之子曹睿即位(即魏明帝),情況也沒有改變。曹植是一個有政治理想的人,他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是,在曹丕父子的迫害下,他過著如同"圈牢之養物"的生活,有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機會。終於在魏明帝(曹睿)太和六年(232年), "汲汲無歡"地離開了人間,卒年僅四十一歲。劉履評論《美女篇》說:"子建志在輔君匡濟,策功垂名,乃不克遂,雖授爵封,而其心猶為不仕,故托處女以寓怨慕之情焉。"(《選詩補注》卷二)結合曹植的遭遇看,劉履的理解是有道理的。 "美女妖且閑,採桑歧路間。"這是交代人物、地點。人物是一個美麗姑娘,她的容貌艷麗,性格嫻靜。地點是"歧路間",即岔路口,她在採桑。"歧路間"是來往行人較多的地方,這就為下文"行徒"、"休者"的傾倒預作鋪墊。"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緊接"採桑",寫柔嫩的桑枝輕輕搖動,採下的桑葉翩翩飄落。這里明是寫桑樹,暗是寫美女採桑的優美動作。景物的描寫對表現人物起了烘托作用。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休,珊瑚間木難。羅衣何飄颻,輕裾隨風還。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主要寫美人的服飾,也寫到神情。"攘袖"二句,上承"柔條"二句,美女採桑必然挽袖。挽袖方能見到潔白的手。為了採桑,素手必須高舉,這樣又可見到帶著金手鐲的潔白而光澤的手腕。用詞精當,次第井然。因為是採桑,所以先寫美女的手和腕,然後寫到頭和腰,頭上插著雀形的金釵,腰上掛著翠綠色的玉石。身上佩著明珠,還點綴著碧色寶珠和紅色的珊瑚。以上幾句寫美女身上的裝飾品,多為靜態的描寫。"羅衣"二句,寫美女輕薄的絲羅上衣,衣襟隨風飄動,是動態的描寫。動靜結合描寫美女的服飾,寫出美女婀娜的身姿和輕盈的步態。形象十分鮮明。"顧盼"二句,以精妙的字句,勾勒美女神情。美女的一顧一盼都給人留下迷人的光彩,長嘯時呼出的氣息,芬芳如幽蘭。使人感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能不為之傾倒嗎?所以,"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行路的人見到美女停車不走了,休息的人見到美女忘了吃飯,從側面描寫美女的美貌。應該指出,曹植的這段描寫,顯然受了漢樂府《陌上桑》的影響。《陌上桑》描寫羅敷的美貌是這樣寫的:

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怨,但坐觀羅敷。這是描寫羅敷的美麗,並不直接描寫她的容貌,而是描寫她用的器物(" 籠系""籠鉤")和穿戴的服飾("倭墮髻""明月珠""下裙""上襦")之美及"行者""少年""耕者""鋤者"四種人見到羅敷以後的反應,從正面和側面來烘托羅敷的美麗。這些描寫與《美女篇》的描寫對比起來,二者在內容上雖然基本相同,但是寫法卻不盡相同,表現了曹植詩的一些變化和發展。

"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交代美女的住處,點明她的高貴門第。美女住在城南大路附近的高樓里。"青樓""高門""重關",說明她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兒,而是大家閨秀。"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美女的容光如同早晨的陽光,誰不愛慕她的美貌呢?上句寫美女容貌之美,可與前半首合觀;下句說無人不為之傾倒,引起下文。這里寫美女高貴的門第和美麗的容顏,是隱喻詩人自己的身份和才能。有才能而沒有施展的機會,所為他不能不慨嘆英雄無用武之地。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媒人都干什麼去了呢?為什麼不及時送來聘禮,訂下婚約呢?詩人對媒人的責怪,反映了自己內心的不平。媒人不來行聘,這是客觀上的原因。而美女愛慕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要想尋求一個賢德的丈夫實在很困難。這是美女主觀上的原因。這是比喻志士有理想,但難於實現。美女的理想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可而吵吵嚷嚷,議論紛紛,他們哪裡知道她看得上的是怎樣的人。這是比喻一般人不了解志士的理想。"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美女正當青春盛年,而獨居閨中,憂愁怨恨,深夜不眠,發出長長的嘆息。這是比喻志士懷才不遇的苦悶。
白馬篇 (曹植)

白馬飾金羈, 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 幽並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 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 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 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 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 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 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 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 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 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 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

【翻譯】

燕地男兒多任俠,那豪邁的氣概,瀟灑的身姿,無不顯示出北方少年的力量與強悍,英猛之氣國力透紙背,他們性格豪爽,並不以父家室等一己私利為重,他們極其關注國家與民族的危亡,這才是英雄本色,詩人一介書生,即能道出如此的報國熱情,「寧為夫長,勝作一書生」,不能不令人先贊嘆!

【賞析一】

在這首詩中,曹植以濃墨重彩描繪了一位武藝高超、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游俠少年形象,藉以抒發自己的報國激情。詩歌的風格雄放,氣氛熱烈,語言精美,稱得上是情調兼勝。

詩歌的起首即用「連翩西北馳」的畫面形象地傳達出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接下去關於「幽井游俠兒」的一大段文字,極盡繪聲繪色之能事,寫出他的颯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藝,筆墨之間沸騰著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緒。這位身手不凡的白馬少年「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大有顧盼間強虜灰飛煙滅的豪邁氣概。

詩人不僅以激情的筆調寫出了白馬少年的英雄行為,而且以精湛的語言揭示了人物的愛國精神。詩歌的最後幾句,道出了白馬少年的思想底蘊和壯烈情懷,音哀氣壯,聲沉調遠,大有易水悲歌的遺韻。詩歌採用了倒敘、補敘的手法。詩歌以「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突兀而起,又以「借問誰家子」十二句來補敘「西北馳」的原因。繼而又倒敘「名編壯士籍」、告別家人時的心情;最後策馬「赴國難」的一幕則與開首重合。如此章法,象電影中的「閃回」,使白馬英雄的形象漸次深化,憂國去家,捐軀濟難的主題則得到鮮明突出的表現。

【賞析二】

曹植的這首樂府詩可分四節來理解其內容。第一節,從開頭至「幽並游俠兒」,概寫主人公游俠兒英俊豪邁的氣概;第二節,從「少小去鄉邑」到「勇剽若豹螭」,補敘游俠兒的來歷和他超群的武藝;第三節,從「邊城多警急」到「左顧凌鮮卑」,寫游俠兒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奮勇殺敵的英雄事跡;第四節,從「棄身鋒刃端」至結束,寫游俠兒棄身報國、視死如歸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詩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又充滿愛國情感的游俠形象。

作品運用了鋪陳的筆法。這正是樂府詩突出的藝術特點。如詩中寫游俠兒的武藝:「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左的」、「月支」、「馬蹄」,都是練習射箭的靶子,作者這樣鋪陳地寫,就從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現了他高強的射箭本領。再如寫他的戰功:「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軀蹈匈奴,左顧凌鮮卑。」「羽檄」就是命令,他聞風而動,立即投入浴血的戰斗當中。他平定了邊亂,保住了四境的安全。這種鋪陳的寫法,前後句文意互應,渲染了氣氛,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這種鋪陳的寫法,也表現了作者對游俠兒由衷贊羨之情。如在第四節,作者連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話,反復詠嘆,贊揚游俠兒棄身報國、視死如歸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見其敬仰之深。其實,曹植這樣寫,也是借詩抒懷,借寫游俠兒,來表達自己為國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周英)

【賞析三】

心聲心畫 質朴奇警

——曹植《白馬篇》賞析

本篇採用漢樂府歌辭《雜曲歌·齊瑟行》的形式,以篇首二字為題目。

從漢獻帝建安到魏文帝黃初年間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