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意境賞析思路

意境賞析思路

發布時間: 2021-02-09 11:46:07

1. 冰心《笑》賞析,請從構思、意境、語言等方面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讀了那麼多的小說我最喜歡冰心的《笑》。冰心屬於「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涌現出來的第一批現代作家,是文學研究會的重要作家。她是我國現代卓有成就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多以歌詠母愛和兒童為主,從作品中也顯示了她獨特的審美情趣。《笑》發表於1921年革新後的《小說月報》第1號上,是冰心的成名之作。
沈從文對冰心作品有著這樣的評論:「對人生小小的事情,一例儼然懷著母性似的溫愛,從筆下流出時,雖文式不一,細心的讀者卻可以得到同一印象,即作品中無不對於『人間』有個柔和的笑影。」
從這篇《笑》中我們不難看到冰心正是帶著「柔和的笑影」走上「五四」新文壇的。《笑》里展現了三幅笑影:從圖畫里的安琪兒的微笑,聯想起五年前的田野道旁看見的一個孩子的微笑,又聯想起十年前在海邊茅屋前看見的一個老婦人的微笑。三幅笑影都有花相伴,美麗而溫柔,親切而和善。作者通過這三幅笑影,體會了世間的美好。而當三幅笑影在作者的似夢似幻的想像中「飄飄漾漾的合了攏來,綰在一起,她將對於」愛「和」美「的呼喚轉達給了我們。
作者所描寫的「微笑」是以「愛」和「美」作基調的。她在帶給我們「愛」的感受的同時也把我們引進「美」的境界。她懷著愛心與對「美」的嚮往創造出獨具魅力的藝術境界。
作者描繪著「微笑」,而我們彷彿能從字里行間看見作者本人的微笑。就在寫作的同時,冰心曾這樣表述過:「無論是長篇,是短篇,數前言或幾十字,從頭到尾讀一遍,可以使未曾相識的作者,全身涌現於讀者之前,他的才情氣質人生觀都可以歷歷的推知」冰心實現了自己所期望的人格的顯示。即使只讀過這僅僅有800字篇幅的《笑》,我們也能了解了作者純真溫柔的心靈。
《笑》的文字清麗典雅、空靈飄逸。在開始創作之路的時候,冰心已經表現出了獨特的語言風格。她有較深的古典文學修養,她的散文語言既發揮了白話文自然流暢的長處,又不乏文言的韻味。
參考資料:http://hi..com/%CA%F4%D3%DA%CE%D2de%CD%F5%B9%FA/blog/item/0154a5099867a3a92fddd470.html
1樓

早在幾十年前郁達夫就說過:「冰心女士散文的清麗,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純潔,在中國好算是獨一無二的作家了……」(《<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照此看來,冰心散文的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是素有定評的,她20歲時寫成的《笑》就是這樣完美統一的典範作品。下面就這一作品的美學意義作一點分析。

一 美的意蘊

1.景色美

現實的情景:雨後的月夜,清新,恬靜,幽暗,構成「一幅清美的圖畫」,充滿美妙的詩意。「清美」是冰心作品的總體性的審美風格,也是本篇文章寫景狀物的特定風格。這幅清美的圖畫,是安琪兒的形象得以浮現的背景,使愛與美恰切地融合在一起。

回憶的情景:五年前的一幕——古道、田溝、流水、綠樹、濕煙、新月,十年前的一幕——茅檐、麥壟、葡萄架、海上明月。兩幅圖畫,看似輕描淡寫,隨意塗抹,細細品味,有形象,有意境,很富於匠心。它們同樣是清美風格的圖畫;也是作者與普通人作心與心的交流的背景,使愛與美恰切地融合在一起。

2.人情美

作者在苦雨孤燈之後,開窗見到「一幅清美的圖畫」,心頭盪漾著美妙的情意;回看屋裡牆上,安琪兒抱著花,彷彿才降臨人間,「向著我微微的笑」,作者感受到天使的愛,在人與神的交流中,心靈醞釀著升華,這是善的情懷,也是美的情懷;回想五年前和十年前的兩個印象,在兩幕雨後美景中,小男孩和老婦人都抱著花,「向著我微微的笑」,這是人間的最純潔最友好的微笑,是美與善調和成的;最後作者領悟到三個微笑具有相同的含義,便感到心靈澄凈,彷彿「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蘇軾《赤壁賦》),這同樣是一種美好的情懷。於此再細味「笑」的含義,除了「愛」之外,又可讀出「美好」「美妙」的意義。

二 美的賦形

1.「率意」而精巧的結體

本文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1~3段為第一部分,寫第一個場景;4~7段為第二部分,寫第二、第三兩個場景;最後一段寫點明愛的主題。線索清晰,層次井然。

苦雨孤燈,隻身一人,意有所失,情無所寄,粗看像是閑情生活中一絲半縷感想的隨意記寫。其實細讀起來,除了能感受到崇高的愛和純潔的美外,還能察覺行文結構的「率意」中的精巧。

文章起始「一幅清美的圖畫」,為安琪兒的出現作了鋪墊;安琪兒的出現,又為後面兩個來自人間生活的印象出現作了鋪墊。三個場景,都出現了「向著我微微的笑」這句話,成為三個場景的粘連標志。兩次說「默默的想」,也成為粘連標志。

「笑」是串連全文的主要線索。三次寫笑,前一次是神的笑,後兩次是人的笑,神與人的笑的內容、意義自然有所不同,但三個笑統一在一篇文章中,又有相似性,都是為了表達愛。本來後兩次笑的意義不甚明確,由於安琪兒的笑的意義在先,它們便借安琪兒的笑而獲得了自身確定的意義。因此,三次寫笑,是一個合乎邏輯的自然發展過程,也正是作者構思既「率意」又精心的體現。

三次笑,代表著作者感情遞進升華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作者心緒不寧,回見安琪兒,若有所思,情感微盪;第二階段,聯想後兩個笑,作者心裡似乎明白了些;第三階段,作者總綰三個笑,心裡豁然開朗,感悟到了貫穿三個笑的愛的主題,感情達到高潮。三層結構的遞進升華是以思想意識活動、情感活動作為動力的。可以說,情感是作品的另一條暗線。

2.清新而精美的文辭

冰心早年對新散文的語言有過自覺的追求,曾主張「白話文言化」「中文西文化」。本文剛一發表,便被競相選入學校課本,語法學家作了通篇的句式解讀。文章寫景狀物、表情達意顯示了很強的駕馭語言文字的功力。上文提到的美好的景物、美妙的情懷,正是通過優美的語言來表現的,辭意雙美是本文的一個重要的寫作特點。蘇軾在評他人畫時說:「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自然天成,無意而工,清新俊逸,歷來被認為是詩文創作的最高境界。用「天工與清新」來評價《笑》的語言藝術誠不為過。

首先,景物描寫纖巧細膩,意味濃厚。全文寫了三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屋內,「轉過身來,忽然眼花繚亂,屋子裡的別的東西,都隱在光雲里;一片幽輝,只浸著牆上畫中的安琪兒。」三言兩語便是一幅凄清優美的圖畫,背景朦朧,安琪兒凸現,形象感非常強;兩個動詞「隱」和「浸」字都極其有韻味。第二個場景是在古道上,「田溝里的水,潺潺的流著。近村的綠樹,都籠在濕煙里。弓兒似的新月,掛在樹梢。」這組合起來的畫面,像電影一樣一一閃現;無意而工的齊截的句式,像詩語一樣琅琅上口。第三個場景是在海邊,作者在雨晴之後趕路,「迎頭看見月兒從海面上來了,」確是神來之筆!令人想到「海上生明月」的舊詩。這里的個個字都是最平常的字,卻描繪出一幅很能激發讀者想像力的洗練、優美的畫面。

其次,遣詞造句化用古今,兼取文白之長。例如,文章開頭寫景:「推開窗戶一看,呀!涼雲散了,樹葉上的殘滴,映著月兒,好似螢光千點,閃閃爍爍的動著。」這里有地道的口語,也有化用過的文言詞句,都天衣無縫地組合在一起。又如寫內心感受:「這同樣微妙的神情,好似游絲一般,飄飄漾漾的合了攏來,綰在一起。」文言字詞嵌在句中,無拼湊痕跡,將抽象的感受寫得好像看得見,摸得著。有的文言字詞用得「漫不經心」,卻對營造意境起著重要作用,如寫窗外情景:「真沒想到苦雨孤燈之後,會有這么一幅清美的圖畫!」「苦雨孤燈」彷彿是從古詩詞中挪移過來的,挪移的不只是詞語,更是似曾相識的古遠意境,喚醒讀者心中渺遠迷濛的感覺。

再有,文章不算長,卻用了十來個疊詞。「隱隱」「微微」「滑滑」「閃閃爍爍」「飄飄漾漾」等,或表現分寸感,或表現形象感,或表達微妙的內心感受,都很好地表現了現代散文的語言藝術。

2. 詩詞賞析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鑒賞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徵,分析寓於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
鑒賞作品的語言包括准確理解有關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還包括准確理解重要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賞析詩歌語言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造意境的藝術效果。
賞析表達技巧包括比喻、比擬、借代、誇張、互文、通感、雙關、襯托、對比、反語、反復等修辭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徵、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時,稱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比興(間接抒情的詩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詩歌)等表現技巧。
評價作品思想內容包括概括主旨,簡析作品的政治意義、思想意義、人生意義,賞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和藝術風格,指出局限性等。
唐詩宋詞,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借古感懷,托物言志三類。
寫景抒情詩主要把握景和情的關系;借古感懷詩,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關系;托物言志詩主要領悟物和志的關系,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通讀一遍後,到詩詞的後半部分去找詩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達的志)。
第三步,看詩詞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什麼畫面,這些畫面有什麼特點,對詩歌的中心有什麼作用(這實際是景、情相碰,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必看作者(知作者風格),必看注釋(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必看名句(中心詩眼常常在此),必看題干(題乾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

第五步,看一看詩歌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注意:
鑒賞詩歌煉字
鑒賞詩歌的想像
鑒賞詩歌的線索
鑒賞詩歌中情與景、情與物的關系
鑒賞詩歌中的意象
鑒賞詩歌的對比烘托手法
鑒賞詩歌的言外之意

3. 山水畫的意境分析6、7、8、9、10段的論證方法及其作用

第三段:舉例復論證,以李白《送制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為例,證明了古詩中有很好的意境。第四段:舉例論證,以《十三字令三首》為例,證明寫景就是寫情的觀點。第六段:舉例論證,舉了齊白石畫蝦的例子,論證了意境的產生依賴於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產生,又與對客觀事物的深度有關。第七段:舉例論證,列舉了《沁園春 雪》的例子論述了詩人和畫家寫景都是為了寫情。第八段:舉例論證,以畫松樹為例,論述中國畫表現的是長期觀察的結果,是對象的精神實質。第八段結尾:正反對比論證,通過對比,論證畫家如果沒有深刻感受,就不可能有意境的獨特性。

4. 山水畫的意境論證思路

第三段:舉例論證,以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為例,證明了古詩中有很好的意境。
第四段:舉例論證,以《十三字令三首》為例,證明寫景就是寫情的觀點。
第六段:舉例論證,舉了齊白石畫蝦的例子,論證了意境的產生依賴於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產生,又與對客觀事物的深度有關。
第七段:舉例論證,列舉了《沁園春 雪》的例子論述了詩人和畫家寫景都是為了寫情。
第八段:舉例論證,以畫松樹為例,論述中國畫表現的是長期觀察的結果,是對象的精神實質。
第八段結尾:正反對比論證,通過對比,論證畫家如果沒有深刻感受,就不可能有意境的獨特性。

5. 淺談如何賞析散文的意境美

散文的意境是指文中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回。對於散文來說,意境答是它的生命,有了意境的散文才具有生機和活力。下面我們就從找文眼、明線索、抓細節、品語言等幾方面來舉例分析,領會散文的意境美。一、找文眼文眼,即文章的點睛之筆。它經常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有的就是標題,也有嵌於文中的,它可以是包含激情的只言片語,也可以是表達深刻感受的句子

6. 如何鑒賞詩歌中的意境

如何賞析詩歌
(1)鑒賞口訣:

一.看類型。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②懷古類。③思鄉懷人類。表達對家鄉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爭或邊塞類。⑤閑適類。⑥借景抒情類。⑦托物言志類。⑧愛情類。⑨民生類。 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後,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後,全詩感情自然顯現。能夠表現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三.定主旨。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
傷今、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詩歌鑒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情況之下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

五.找技巧。

一首詩歌寫的好壞,與它所採用的表達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三個方面去分析。

六.品風格。

「風格」是指由於作者的生活經歷、藝術素養等造成的不同的創作特色。如李白之詩清新飄逸,杜甫之詩沉鬱頓挫,陶淵明之詩沖淡平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韓愈的詩深奧險怪,白居易的詩通俗鮮明。再如,按詞論家說,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詞婉約含蓄。

詩歌鑒賞的最後,或者說到了細微之處,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語言風格及語言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而與相關的一些術語有:剛艦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沉鬱、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麗、恬淡、凄美、明快等。

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上六點看起來很分散,似把詩歌給拆開來讀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這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不過我把它稍做了一點修改:「師傅引對門,修行在個人。」只有讓學生懂得了詩歌鑒賞的門道,才能使學生建立一種賞析的思路,進而在不斷的賞析中培養起一種屬於自己的賞析風格。

二、詩歌內容、思想情感

(一)、詩歌內容分類
贈友送別詩、借景抒情詩、思婦閨情詩、托物言志詩、詠史懷古詩

羈旅行役詩、邊塞征戰詩、即景抒懷詩、山水田園詩

送別詩多是叮嚀對方,贊頌對方。或訴依依別情或言別後的思念。

詠古詩多是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吊。或為緬懷先賢,追慕古人,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或訴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感嘆昔盛今衰,借古諷今。

戰爭詩要麼表現保家衛國的豪情,要麼表現捨身殺敵的壯烈,要麼表現戰士凱旋的豪邁,要麼表現對戰爭的厭惡,揭露戰爭帶給親人、家鄉、人民的苦難,控訴封建統治者發動戰爭的罪惡。

邊塞詩則為對邊塞軍旅生活的描寫,或表現邊塞苦寒的生活環境,或表現壯麗的邊塞風光。

思鄉詩、閨怨詩及羈旅行役詩則重在表現對親人的思念,或表達婦女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或表現遊子異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寫景抒情詩和詠物言志詩(包括山水田園詩,隱逸詩等),往往表現詩人自己與眾不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或者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傷感,或者表現其他或喜或悲或憂的復雜懷感,或者表現祖國山河的壯麗,表達對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有的則借景(物)來表達自己遠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質。

(二)、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

1憂國傷時:

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反映離亂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峰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

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雲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
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後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即景抒情。

2、建功報國

建功立業的渴望如:曹操《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年,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陸游《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

保家衛國的決心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

報國無門的悲傷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如:蘇軾《水調歌頭•赤壁懷古》

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鄉懷人

羈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溫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思親念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邊關思鄉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閨中懷人如: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熏
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白《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
虜,良人罷遠征?)

4、生活雜感

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

借古諷今的情懷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

青春易逝的傷感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5、長亭送別

依依不捨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

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坦陳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三、 評價作品思想內容在注意的問題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有助於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棄疾曾經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之後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所以其詞多為回憶過去如火如荼的戰斗生活,或者表達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風格豪放悲慨。

2、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適當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准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
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在他們的詩,尤其是邊塞詩,雖有塞外環境的惡劣,也有對故鄉、親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敵愾的憤慨,保
家衛國的決心,因而格調高亢,情緒激盪。而宋代則大不相同,積貧積弱、國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
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

3、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面都有一個不長的「序」,有的交代了創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緣由,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經過,有的交代了創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視。

4、大多數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許多多非常復雜的情感,這一點要特別注意,當然,讀者有時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礎之上發揮想像,進行二度創作。另外,一個作家的整體創作趣向和風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棄疾等,都有其固有風格之外的創作。

詩詞鑒賞是閱讀能力中層次最高的一個層級,也是高考中考生失分較多的一項。怎樣才能迅速而准確地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解讀詩詞的意境、探尋詩詞的主題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突破。

( —)、從詩詞的標題突破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標題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內容,有的標題揭示了作品的線索,有的標題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調。例如: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標題中的「聞風」二字是全詩的線索,也是理解全詩內涵的關鍵。首、頷兩聯寫臨風而思友、聞風而疑友來;頸聯寫風吹葉動,露滴沾苔,用意還是寫風;尾
聯入幌拂埃,也是說風,是遐想,期望風至寄思友之意。可見,全篇緊緊圍繞「聞風」進行藝術構思,通過微風形象,表現詩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發思念故人的情
懷。

(二)、從詩詞描寫景色的「冷」「暖」色調突破

古人寫詩作詞,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因此,鑒賞時首先要找出寫景的詞句,再體味所寫之

景的「冷」「暖」,進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這首詩中的寫景主要是在二、三聯,詩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樹晚多花」寫出開闊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環境,再用「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勾畫出一幅生
機勃勃的春景圖。你看,魚兒在毛毛細雨中搖曳著身軀,燕子在微風的吹拂下輕盈地飛翔,多麼歡快、多麼自由啊!詩人正是通過繪制這樣的「暖」色之景,抒發了
一種歷經戰亂之後暫得安身的閑適而喜悅的心情。

( 三)、從詩詞所選取的意象突破

古詩詞中的許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義,詩人常常通過選取特定的意象來表達內心獨特的情感。我們鑒賞時就要留心詩詞中出現的意象,調動積累,揣摩意象的含義,從而理解作品的內容。例如:

長信秋詞五首(其一) 王昌齡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詩中首句用「梧桐」、「秋葉」這些帶有凄涼悲傷的意象來渲染蕭瑟冷寂的氣氛,第三句中的「熏籠」又進一步烘託了深宮寒夜的環境。結合末句便知,這是由於詩人心境凄清、愁恨難眠,才感到來自南宮(皇帝的居處)的漏聲凄清、漫長。

( 四)、從詩詞中所暗示的關鍵詞突破

詩詞是詩人「緣情而發」的產物,有時如能捕捉到詩詞中那些最能顯現詩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鑒賞該詩詞的鑰匙。例如:

江樓感舊 趙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個「思」字奠下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也成為我們窺視詩人內心世界的窗口。詩人為何而「思」?思的對象又是什麼?聯系下文方知,詩人是由於見到與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觸發了對友人的思念。

( 五)、從作品中含有詩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寫詩詞,尤其注重煉字煉句,力求一字傳神,一句傳神。而這些含有詩眼的句子往往最能體現作品的內蘊及表達技巧。例如: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台。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詩中的第三聯描寫生動,「落」「明」二字精練傳神,是該聯的詩眼。「落」給「泗水」以動感,好像從天上落下一般,使靜態的形象動態化;「明」賦予靜
態的自然色彩以動感,不說徂徠山如何青綠,而說蒼綠色彩主動有意地映照徂徠山。聯系全詩,不難發現詩人把山水寫得如此雋美、秀麗,是為了襯托他與友人的情
誼純潔無邪。

(六)、從作者的人生經歷突破

「詩言志」,作者的人生經歷不同,他(她)通過詩詞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也就不同。因此,鑒賞

時不妨從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及其生活經歷突破。例如: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

繞床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一生堅持抗金復國,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終。他的詞作多抒寫其力

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這首詞就抒發了他的壯志難酬仍憂國憂民的宏大襟懷。

(七)、從詩詞中典故的含義突破

古代詩人創作時,有時藉助一些典故來表現廣泛而深刻的主題。如果我們關注這些典故,了解這些

典故,無疑會有助於把握作品的主題。例如:

遣 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詩中「楚腰纖細」典出《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掌中輕」典出《飛燕外傳》,指漢成帝皇後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
舞」。詩人借用這兩個典故意在說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海再看第三句,詩中「十年」與「一覺」相對,給人以「很久」與「極快」的鮮明對比感,顯示出詩
人感慨之深。縱觀全詩,可以發現詩人所遣之懷,不僅有懺悔之意,還有前程恍惚如夢、不堪回首之意。

(八)、從詩詞的註解突破

有的詩詞鑒賞在原詩之後附有註解,閱讀這些註解,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作者、作品的有關情況,以便更准確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內容。例如: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詩寫於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後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詩後註解提供了該詩的寫作背景,從「流放途中遇赦」這幾個字可以想見,詩人應是帶著輕快的心情寫作此詩的。因此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象被賦予了生
命: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彷彿是君山銜來了團圓好月。這樣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襯托出詩人遇赦後極其歡快的心情

三典故、意象

附:古代詩歌中的常見典故

(1)斑竹湘妃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後在湘水上啼哭,眼淚灑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紋。唐劉禹錫《泰娘歌》:「如何將此千行淚,更灑湘江斑竹枝。」

(2)比翼鳥傳說中鶼鶼只有一隻眼、一隻翅膀,所以一定要兩只鳥在一起才能飛。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為比翼烏,在地願為連理枝。」

(3)碧血 常與「丹心」連用,歌頌為國捐軀者的忠貞。元鄭元佑《張御史死節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4)長城南宋將領檀道濟自稱為「萬里長城」。後以此稱能抵禦敵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陸游《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5)採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以臣弒君,就攔馬諫阻。殷之後,兩人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採薇而食,終餓死。後以此喻隱居避世。唐王績《野望》:「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6)長亭古代驛站在路上約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供遊人休息送別。後「長亭」成為送別之地的代稱。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7)尺素:語出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為書信的代稱。宋秦觀《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8)登高 重陽有登高習俗。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9)東山高卧 東晉謝安辭官隱居東山。後指隱居。唐李白《梁園吟》:「東山高卧時起來,欲濟蒼生末應晚。」

(10)杜康 傳說杜康(字仲寧)發明了酒。後以此作為酒的代稱。三國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11)東籬語出東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多以「東籬」表現歸隱之後的田園生活或閑雅的情致。宋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12)寒食節日名,清明節前一天或兩天。傳說晉國介子推隱居山中,晉文公用燒山之法逼他出來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燒死。晉文公為紀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舉火,只吃冷食。該節由此而來。唐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13)汗青古時字寫在竹簡上,先用火燒竹簡,使其乾燥,叫「殺青」;因烘時竹簡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後指書稿、史書。宋文天樣《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紅豆南方的一種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唐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唐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之二:「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5)畫眉西漢張敞夫妻恩愛,曾為其妻畫眉。後以此形容夫妻相愛。唐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16)金烏傳說太陽里有三足烏。後以「金烏」作為太陽的代稱。唐韓愈《李花贈張十一署》:「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17)連理枝 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的樹枝。比喻恩愛夫妻。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18)勞歌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勞勞亭舊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別之地。唐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19)樓蘭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後傅介子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故「樓蘭」常代指邊境之敵。唐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李白《塞下曲》:「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20)夢蝶也稱「化蝶」。戰國時莊子有一次做夢,自己變成了蝴蝶。後比喻做夢、夢幻。宋陸游《閑游》之

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題素壁字棲鴉。」

(21)青鳥傳說漢武帝七月七日在永華殿祭祀,忽有一隻青鳥從西方飛來,東方朔說這是因為西王母要來了。後以此為傳信的使者。隋薛道衡《豫章行》:「願作王母三青鳥,飛來飛去傳消息。」唐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22)三徑西漢末,王莽專權,刺史蔣詡辭官隱居,在園里竹陰下「開三徑」,只和羊仲、求仲兩人相交。後以此代指隱士居住的地方。東晉陶潛《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唐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23)桑榆傳說太陽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樹上。以此比日暮,後比喻人的晚年。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唐王勃《滕王閣序》:「東榆已失,桑榆非晚。」

(24)射天狼天狼,星名。古人以為主侵掠。後以「射天狼」比喻打擊入侵的異族。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25)雙鯉古人寄信,將信結成雙鯉形狀。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後因此將其比作書信。唐李商隱《寄令狐郎中》:「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雙魚」同義。唐李白《贈漢陽輔錄事》:「漢口雙魚白錦鱗,令傳尺素報情人。」

(26)黍離語出《詩經•黍離》,東周大夫路經西周故都,見其滿地禾黍,遂有宮室宗廟毀壞之嘆。後以此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唐許渾《登洛陽故城》:「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勞?」

(27)商女語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很,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即歌女。後以此為不顧國家興亡而醉生夢死的典故。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28)投筆東漢班超年輕時,以替宮府抄寫公文為生。他曾投筆感嘆,要效仿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取爵封侯。後指棄文從武。唐駱賓王《宿溫城望軍營》:「投筆懷班業,臨戎想顧勛。」宋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29)陽關陽關,古關名,今甘肅敦煌西南。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譜成送別之曲,名《陽關曲》。唐李商隱《飲席戲贈同舍》:「唱盡陽關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30)折柳漢代京城習俗,凡送遠客,都要送到長安東面的霸橋,並折柳枝相贈。後指送別。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31)折腰陶淵明因不願為五斗米而向鄉里小兒折腰,遂辭官歸隱。後喻指屈身事人。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顏?」

7. 如何賞析詩句

一、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詩眼」或「題眼」。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力。其表現力既體現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准確、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

又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全詩每聯緊扣「幽」字展開,首聯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頷聯與頸聯寫環境的「幽」:頷聯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顯出環境的清幽;頸聯從黑夜寫到白天,還是從環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尾聯透露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

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

二、剖析詩詞的思想內容。要正確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容,最根本的是要學會知人論世,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必須聯系當時的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感情篤厚,但是「結縭 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劉逸生《宋詞小札》),並抓住一問一答進行分析,我們就不難領悟到這首詞的感傷情懷,既有愛花惜春的遺憾,又有紅顏易老的傷感,更有惜別懷人的煩悶,幾股愁思扭結,於「短幅中藏有無數曲折」。所以,評價古詩詞,要學會知人論世,從整體上把握詩詞的基調和主旨,是鑒賞古詩詞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如姜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確領悟古詩詞的基礎。

四、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的詠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首句以「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麗女郎)喻樹,使詩歌開篇即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次句,寫柳樹萬千柔弱下垂的枝條,恰似女郎身上條條綠色絲帶在披拂,以絲帶喻柳條,突出輕柔披拂的特徵,活畫出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機盎然的美感。末兩句一問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贊美春柳。一「細」一「裁」,把新柳嫩葉的細長柔軟、清新可愛加以精心傳神的描繪,透露出作者驚喜贊美之情。「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喻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變虛為實,想像奇特。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裊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贊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

五、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如:陸游《卜運算元·詠梅》與范成大《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都偏重於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從環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後月夜的環境,烘託了梅花的幽獨形象。從作者的感情寄託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後,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獨自承受風雨打擊,獨自承受狐獨凄苦的主觀精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據梅花開於百花之先的特點,生發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並不追求在春天開放,為的是不與百花爭寵斗艷,任隨百花妒忌,甘願獨受凄寒,賦予梅花不求榮華的高尚情操。「如故」進一步贊美了梅花高潔剛強、永葆節操的可貴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塵」逐層強化地假設出梅花的慘烈命運,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貴。作者以詠梅言志,花品人格融匯一體。范詞中的梅花沒有陸詞梅花的多層次品格,詩人用「勝絕」,愁亦絕」來表現梅花的神韻:美到極點,而憂愁也到極點,並以獨倚畫樓之人的形象來與梅花互相映襯,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動人的。一經比較,兩詞意境深淺盡出。

8. 如何進行詩句賞析從哪些角度進行賞析

從哪些角度鑒賞詩歌的形式
詩歌的鑒賞無非是兩個大方面:內容與形式。近幾年高考詩歌的鑒賞在設題上,往往要求從一個角度來鑒賞詩歌。那麼可以從哪些角度來鑒賞詩歌的藝術手法(即詩歌的形式)呢?
角度一:從語言角度——
古典詩歌語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練性(言少意豐)、跳躍性(節奏感及想像聯想)以及語言的整體風格,常常成為高考的命題置疑點。任選角度可以從煉字的角度來把握關鍵字詞表情達意的作用,體會詩人所煉之「意」。鑒賞詩歌時特別要關注作謂語的動詞、形容詞和作修飾語的數詞、疊詞、表顏色的詞和包孕性強的虛詞。
示例: 過香積寺王維(2003年高考全國卷試題第17題)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註: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慾念
問: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案及答題思路:詩眼分別是「咽」和「冷」(第一個層面:明確答出第一問)。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於山林的幽暗,似乎顯得陰冷(第二個層面:具體分析文本,回答「為什麼」),「咽」、「冷」二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襯寫出了作者本身禪寂的心境(第三個層面,詩眼在表現景物特點,表達詩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角度二:從捕捉意象角度——
什麼是意象?清人吳喬說:「詩意大抵出側面。」(《圍爐詩話》)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里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是詩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單位。
有兩類詩:一類以意象單純、內涵豐富取勝;另一類意象繁富,結構復雜,乍看炫眼,而細加咀嚼,又不難把握其內在、清晰的情感脈絡。
示例一:
鷓鴣天 晏幾道(2004年廣西、海南等省高考題)
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怎奈歸期未可期。
問: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步驟一:解釋「杜鵑」這一傳統意象的寓意以及它與主題的關系。步驟二:解釋句意,在把握全詩主旨的前提下來理解句意。步驟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注意文本的個性化解讀。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的愁緒」是不行的,應具體答出 「怎麼樣」的感情或感慨。三個問題按順序答題。
答案:「杜鵑」是古典詩歌中常見的一個意象,它那「不如歸去」的啼叫表達了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詩人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來表達遊子思鄉這一主題。最後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示例二: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問:後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創設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麼樣的心境?
解答分析:詩人表達豐富復雜的感情,寫作上或觸景傷情(煙雨、殘月、江水、片雲),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這一類題型的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意象的寓意並把握意象與作者主旨、情感的關系為突破口,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答題時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一定要答具體「哪些」、「怎樣的」、「什麼樣的」。
答案:後兩句描繪的意象有:春潮、雨、野渡、舟自橫;這些意角的組合創設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角度三:從表達方式的角度——
詩詞中主要運用記敘、議論、描寫、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襯托、渲染、動靜、點面結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於景)。
示例: 江城子 蘇 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鷓鴣天 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卧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問:兩首詞都是悼念亡妻。請比較分析蘇詞和賀詞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