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夢李白賞析

夢李白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08 04:39:47

㈠ 如何賞析《夢李白(其二)》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

【賞析】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見浮雲而念遊子,是詩家常用的比興,李白就曾用過。天上浮雲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唯有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體現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㈡ 李白詩詞鑒賞

樓上的似乎答非所問了...別人要的是李白詩詞鑒賞...而不是詩詞鑒賞...應該以李白的詩詞為例進行分析!

㈢ 詩夢李白的作者是誰

詩《夢李白來》是唐朝詩自人杜甫寫的兩首詩,兩首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後順序來寫,《夢李白》二首,相互聯系,形成了一個整體。第一首,表達對李白安危的關切。第二首哀嘆李白的不幸。

李白杜甫二人,曾經詩酒為樂,相知相交,留下了一段文人相重的佳話。因為李白比杜甫大11歲,所以李白在《戲贈杜甫》中也曾經幽默過杜甫一番。當然這種幽默是友好的,充滿關愛的。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從「醉別」開始,到再次舉杯對飲結束。可見,李杜交情,非同一般。

杜甫總共寫過十多首與李白相關的詩歌,其中《夢李白》二首,圍繞夢境展開,杜甫感慨李白的遭遇同時,個人也很落泊。同樣是文人,同樣的顛沛流離生活,使李杜二人某一刻,曾經心靈相通過。

㈣ 餘光中的夢李白

餘光中·夢李白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

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
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
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
把胡馬和羌笛交踐的節奏
留給杜二去細細的苦吟
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
認你做謫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隻中了魔咒的小酒壺
把自己藏起來,連太太也尋不到你

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
在所有的詩里你都預言
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亂發當風
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
肝硬化怎殺得死你?
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從一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
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
當地一彈挑起的迴音

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難堪
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
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
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
凡你醉處,你說過,皆非他鄉
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
身後事,究竟你遁向何處?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勸你不住
一回頭四窗下竟已白頭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給霧鎖了,無路可入
仍爐火示純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躡葛洪袖裡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許那才你故鄉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無論出門向西哭,向東哭
長安卻早已陷落
二十四萬里的歸程
也不必驚動大鵬了,也無須招鶴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隻霍霍的飛碟
詭緣的閃光愈轉愈快
接你回傳說里去

㈤ 如何賞析《夢李白(其一)》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

【賞析】

「死別已吞聲,生回別常惻惻。」詩以答死別襯托生別,極寫李白流放之苦,營造出一種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故人感於詩人的長久思念而入夢,寫出李白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的情景,也表現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但這欣喜轉念即逝,「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畢竟江南至此千里迢迢,再聯想世間關於李白下落的種種不祥的傳聞,詩人不禁暗暗思忖:眼前的他是生魂還是死魂?路遠難測啊!乍見而喜,轉念而疑,心裡刻畫十分細膩逼真的。


㈥ 李白的詩及其賞析

李白的詩及其賞析:1、《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素有遠大的抱負,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但在很長時間里都沒有得到實現的機會。天寶元年(742),李白已四十二歲,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異常興奮。他滿以為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時機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與兒女告別,並寫下了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詩。 詩一開始就描繪出一派豐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這不僅點明了歸家的時間是秋熟季節,而且,白酒新熟,黃雞啄黍,顯示一種歡快的氣氛,襯托出詩人興高采烈的情緒,為下面的描寫作了鋪墊。 接著,詩人攝取了幾個似乎是特寫的「鏡頭」,進一步渲染歡愉之情。李白素愛飲酒,這時更是酒興勃然,一進家門就「呼童烹雞酌白酒」,神情飛揚,頗有歡慶奉詔之意。顯然,詩人的情緒感染了家人,「兒女嬉笑牽人衣」,此情此態真切動人。 飲酒似還不足以表現興奮之情,繼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一邊痛飲,一邊高歌,表達快慰之情。酒酣興濃,起身舞劍,劍光閃閃與落日爭輝。這樣,通過兒女嬉笑,開懷痛飲,高歌起舞幾個典型場景,把詩人喜悅的心情表現得活靈活現。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描寫自己的內心世界。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這里詩人用了跌宕的表現手法,用「苦不早」反襯詩人的歡樂心情,同時,在喜悅之時,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詩人曲折復雜的心情的真實反映。正因為恨不在更早的時候見到皇帝,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所以跨馬揚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遙遠的路程。「苦不早」和「著鞭跨馬」表現出詩人的滿懷希望和急切之情。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詩從「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聯想到晚年得志的朱買臣。據《漢書·朱買臣傳》記載:朱買臣,會稽人,早年家貧,以賣柴為生,常常擔柴走路時還念書。他的妻子嫌他貧賤,離開了他。後來朱買臣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做了會稽太守。詩中的「會稽愚婦」,就是指朱買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淺輕視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會稽愚婦」,而自比朱買臣,以為象朱買臣一樣,西去長安就可青雲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態溢於言表 詩情經過一層層推演,至此,感情的波瀾湧向高潮。「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多麼得意的神態;「豈是蓬蒿人」,何等自負的心理,詩人躊躇滿志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因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了解李白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義。而在藝術表現上也有其特色。詩善於在敘事中抒情。 詩人描寫從歸家到離家,有頭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陳其事的賦體,而又兼采比興,既有正面的描寫,而又間之以烘托。詩人匠心獨運,不是一條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裡,有曲折,有起伏,一層層把感情推向頂點。猶如波瀾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醞蓄得更為強烈,最後噴發而出。全詩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現得真摯而又鮮明。
2、《蜀道難》。本文作者排斥《蜀道難》寓意舊說,認為中唐姚合《送李余及第歸蜀》詩中「李白蜀道難,羞為無成歸」即已說明此詩的主題。《蜀道難》極言蜀道之險惡,又寫了「人惡」。陳人陰鏗《蜀道難》中有句「蜀道難如此,功名詎可要」,已說明蜀道如同功名之道,如將「人惡」與「無成」聯系,則主題逐步明朗化。詩中「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正是李白一再碰壁之後的憤激之詞。作者推斷此詩是初入長安或詔赴長安後不久的作品。
3、《行路難》。
這是李白所寫的三首《行路難》的第一首。這組詩從內容看,應該是寫在天寶三載(744)李白離開長安的時候。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於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於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時,因為這美酒佳餚,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鬱,感情的激盪變化。 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徵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象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但是,李白並不是那種軟弱的性格,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著不甘消沉,而要繼續追求。「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並不順利,而最後終於大有作為的人物:一位是呂尚,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呂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裡呢?這是感情在尖銳復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象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這首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盪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盪起伏、復雜變化。詩的一開頭,「金樽美酒」,「玉盤珍羞」,讓人感覺似乎是一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著「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就顯示了感情波濤的強烈沖擊。中間四句,剛剛慨嘆「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遊千載之上,彷彿看到了呂尚、伊尹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詩人心理上的失望與希望、抑鬱與追求,急遽變化交替。「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句節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下的內心獨白,逼肖地傳達出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探索追求的復雜心理。結尾二句,經過前面的反復迴旋以後,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通過這樣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污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這首詩在題材、表現手法上都受到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但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兩人的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統治者對人才的壓抑,而由於時代和詩人精神氣質方面的原因,李詩卻揭示得更加深刻強烈,同時還表現了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和頑強地堅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鮑作相比,李詩的思想境界就顯得更高。
4、《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的古風《夢游天姥吟留別》一直是高中語文課本的保留篇目,長期以來,編者和教者都將其定為遊仙詩,詩的主旨是通過對光明歡樂的仙境描寫,反襯黑暗齷齪現實,表現了詩人追求個性自由,蔑視權貴的精神。筆者以為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夢游天姥吟留別》並非遊仙之作,而是曲折地反映現實的詩篇,詩的主旨也絕非教參所言的對神仙世界的嚮往,而是詩人官場歷險後的濟世理想幻滅的失落。從李白的生平經歷和詩歌本身可尋蛛絲馬跡。
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范圍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並「好劍術」,相信道教,有超脫塵俗的思想;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約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游。在此後十年內,漫遊了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開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長安,爭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歸。天寶元年(742),經人舉薦,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作為文學侍從之臣,參加草擬文件等工作。不滿兩年,即被迫辭官離京。此後11年內,繼續在黃河、長江的中下游地區漫遊,「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但他仍然關心國事,希望重獲朝廷任用。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正在宣城(今屬安徽)、廬山一帶隱居。次年十二月他懷著消滅叛亂、恢復國家統一的抱負應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觸怒肅宗被殺後,李白也因此獲罪,被系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不久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途中遇赦得歸,時年59歲。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准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
從二十五歲出蜀,到六十二歲病逝,李白一直都沒有放棄他「乘風破浪、掛帆濟海」的政治理想。而唐代知識分子要想實現理想,應舉入仕應為正路,可李白偏偏不屑。因此他漫遊全國各地,結交名流,廣造聲譽。唐玄宗天寶元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向玄宗舉薦李白,玄宗對李白之名也早有耳聞,於是召他到長安。李白對這次長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給妻子的留別詩《別內赴征》中寫道:「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顯然,李白是想在長安有一番作為,要像蘇秦那樣佩六國相印,實現濟世懷抱。這樣看來,李白的基本思想是入世,不是出世。
再看《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本身,可謂暗示多多。天姥山上的洞天仙境,是李白心目中的長安宮廷,從耳聞之到心嚮往之,從心嚮往之到夢游之,從憑借「謝公屐」登上「青雲之梯」到置身於其間,領略一個迷離恍惚、光怪陸離的世界:神仙洞府時而氣象非凡,令人迷戀;時而陰雲密布,令人震恐;時而丘巒崩摧,驚心動魄;時而光輝燦爛,仙人雲集。所有這一切,最終歸於一夢,一下子到從雲端拋入地面,眼前唯余枕席,所有繁華,如「煙霞」般頃刻化為烏有,至此怎能不心生「古來萬事東流水」的嗟嘆。從神往到夢游到墜落的天姥山之行,剛好與李白憑道士吳筠的舉薦二入長安,一度得意殿前,後因一身傲骨遭權貴排擠,僅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的經歷相似。「攀龍墮天」的經歷,使李白覺得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破滅,而理想幻滅後的極度失望和無比憤激,只能藉助詩歌來表達。但畢竟,事涉朝政,語干禁忌,李白巧妙地藉助比興言志的手法,將郁積於胸的激情傾吐出來,借遊仙之酒杯澆失意之塊壘,這才是李白創作此詩的用意所在。
基於以上兩點認識,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是運用浪漫的手法曲折地反映現實之作,決非遊仙詩;詩的主旨也不是嚮往神仙世界,表達出世願望,而是表達濟世理想幻滅後的嗟嘆與憤激之情。 5、《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是一首五言絕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敬亭山在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境內,宣州是六朝以來的江南名城,南朝著名的兩位詩人,人稱大、小謝都在這里當過太守,這兩位都是李白心儀的詩壇前輩,特別是小謝,更是一再於詩中提及。李白一生七次游歷宣城。這首詩寫於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秋天,此時他已經離開長安整整十個年頭了,在這期間,他體會到了從天子近臣到江湖文人這兩種社會角色之間的巨大差異,也飽嘗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世態炎涼,但是李白卻絲毫沒有向世俗低頭,更不會趨炎附勢,他在酒中求道,山裡作樂,盡管也落得逍遙自在,但是內心的孤寂卻是一直像影子一樣,寸步不離的。李白一個人呆在山中,身邊既無親人,也無朋友,甚至連有生命的東西都遠遠離開了他,"眾鳥高飛盡",連鳥兒也迫不及待,不約而同地遠走高飛了,高高地飛開,統統地離去,最後,連一隻鳥都沒有剩下,"高飛盡",把鳥兒的飛去寫得這么堅決徹底,毫不留情,真有一種冷眼向洋看世界的悲劇色彩,但這還不算,不但是有生命的飛鳥不肯留下,哪怕連會動的雲彩也不例外,"孤雲獨去閑",天上只剩下一片孤單的雲彩,留在這里不是還有李白可以做個伴嗎,但是,不,那孤雲雖然孤獨,卻也羞於和李白同流合污,而要堅決與他劃清界限,"獨去閑",雖然不像鳥兒那樣可以展翅高飛,但是也從容地、義無反顧地飄走了,……當一個人身邊無人作伴時,大概內心總希望有什麼東西來陪伴他,或者是看天上雲卷雲舒也好,或者是聽樹上鳥鳴鳥唱也好,但現在卻都離他而去了,成了一個一無所有的"孤家寡人"了。杜甫的"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陽樓》)似乎還有一些期盼和希冀,而此時的李白真可謂是"斯人獨憔悴"(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二)了。那麼李白既然不但被世人所冷落,甚至不管是有生命的"眾鳥",還是無知覺的"孤雲",總之是世間一切能動彈的全都厭棄了李白,周圍萬籟俱寂,沒有一聲鳥鳴,沒有絲毫動靜,在這種清幽寧靜之中,李白在想什麼?有沒有反思,或者後悔自己這大半生來的作為舉止呢?他沒有,因為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可以找到靈魂的寄託,在大千世界中找到知音!"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世上還有一個對自己情有獨鍾的夥伴,就是那對面的敬亭山,這一方面是李白能夠苦中取樂,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樂觀精神,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更加深層的悲哀,因為"敬亭山"只是一座無知無覺,既不能"飛",也不會"去"的山呀!可是李白沒有屈服,沒有向世俗低頭,這座山是他的知音,知音在什麼地方?耐得住寂寞,我行我素,有鳥也好,無雲也罷,都奈何不了我一絲半毫!這就是李白與敬亭山"相看兩不厭"的根本原因,所以說,這是在寫自己的孤獨,在寫自己的懷才不遇,但更是在寫自己的堅定,在大自然中尋找安慰與寄託,正如《詩經》中所說的,"我心匪(匪即非)石,不可卷也。"或者如莊子在他的名篇《逍遙游》中所稱道的那樣,是"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難怪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要贊此詩為"傳'獨坐'之神"了。 6、《將進酒》。唐玄宗天寶十一年,李白和他的兩位朋友岑勛、元丹丘相聚於嵩山,煮酒論時世、談人生,在酒酣耳熱、胸膽開張之時,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將進酒》。
李白自稱「酒中仙」,一生不僅愛喝酒,而且還寫下了無數篇與酒有關的詩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客中作》)「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既是「酒仙」,又是「詩仙」,不知是詩成就了李白的「酒名」,還是酒成就了李白的「詩名」,酒與詩,成了李白的生命。正因了這層特殊的關系,由李白寫出的勸酒歌也就更加的非同凡響。
這一年,李白被「賜金放還」、遠離政治中心已有八年多了。八年來,李白憂國憂民的的心情一直未變,可是又無用武之地,52歲的他,只能寄情於山水之間,放浪於形骸之外。得朋友岑勛相邀,「登嶺宴碧霄」,然席間「對酒忽思我」,不由得使詩人涕淚縱橫、長嘯嗟嘆。時光流逝,功業無成,英雄老去,世多紛擾,於是李白借《將進酒》之調,吟出了這千古絕唱。
李詩開篇就寫出了一個典型的意象:黃河之水。想起那滾滾滔滔的黃河水,歷史不過是一個瞬間,人生也無非是浪花一朵。人生是渺小的,亦是短暫的。如何在這短暫的一生中有所作為,成為一個瞬間的永恆,使李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起句雖曰「天上來」,見其豪邁;但只那句「不復回」,便讓人頓生蒼涼之感,使人不由得悲從中來。緊接著李白就寫出了第二個意象:鏡中白發。歷史是無限的,而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是每一個有思想、有作為的人應該去做的。在這里,詩人並非停留在一般意義上的對時光匆匆流逝及人生短暫的哀嘆惋惜,而是在更高層面上關注著自我存在的價值。從25歲仗劍東游,至44歲「賜金放還」,到如今的滿頭白發、一臉皺紋而流離落拓,如何不讓人嚎啕痛哭!一腔的抱負,滿腹的才華,多年的漫遊,半生的追逐,算而今才恍然驚醒,可嘆,可嘆!想起他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搏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他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他的「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梁父吟》),他的「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送韋八之西京》),真是叫人如錐刺骨、痛入骨髓!但李白並沒有停留在這痛楚與悲傷之上,人生的風雨中這點痛又算得了什麼呢,誰見過流淚的李白?即使流淚也要流在心裡,所以此時的他即而把筆墨轉向了激越。「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既是對朋友的勸勉,也是對自己的安慰,更是對那個埋沒人才的不合理社會的控訴!人生得意之時就盡情歡樂吧,莫讓這杯中酒空對了一彎明月!更何況人生得意之時真是少之又少,千萬不要辜負了這般美好的一刻啊!終於,李白在情感迂迴百折之後,發出了這句振聾發聵的聲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它是詩人自我價值的宣言,充分展示了自我深藏著的那顆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積極用世的痛苦心靈。其精神,何其樂觀自信;其氣概,何其慷慨激昂!然而在這樂觀慷慨的背後,我們更深深觸摸到了他那顆痛苦的心:「必有用」正說明此時「無有用」,雖「天生我材」,又有何用?「還復來」正說明此時「未復來」,想李白年輕時「東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接濟之」(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輕財好施,豪盪使氣,而現在呢,「千金散盡」、流離江湖,竟不知所以!豈不悲哉!還是不要去想這些「勞什子」吧,只管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暫且忘卻政治人生的煩惱吧,索性在醉眼朦朧中縱情放歌,「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酒筵上勸酒的場面與話語,使人如見其狀,如聞其聲;而放聲高歌,又把詩情推入高潮,詩人終於找到了一個情感的出口,激情終於似火山噴發。李白醉矣!而此時的李白才是一個真實的自我,一個真切的自我;而此時的言語才真是「掏肝掏肺」,無所避諱!「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自己是想「封侯拜相」,但並不是羨慕榮華、貪圖富貴,而是想建功立業,「濟蒼生」「安社稷」,而一旦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自己就寧願長醉而永遠不再醒來,因為只有這樣,才不至於使他面對國家命運和自身理想的無奈和悲哀時,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淵。而這所有的一切,又有誰能理解呢?李白是寂寞的,可自古以來寂寞之人又何止李白一個?「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想想陳王的遭遇,不妨在有生之年喝個痛快!何必去想那些讓人心痛又心碎的事呢?那樣只會加重自己的痛苦!「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至讀到「與爾同銷萬古愁」,真是讓人肝膽欲裂!此語寫盡了李白內心的痛楚,把一種絕望之感推向了極致!詩篇落腳一個「愁」字,把所有勃發之情都凝聚成「愁」了,這也正是李白對自己一生追求的一個真實寫照。
《將進酒》本是漢樂府曲調之一,是為勸酒而唱的歌辭。李白雖用舊題,但跳出了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身世的悲嘆、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綜觀此詩,可見出詩人在作疏狂語的同時,更有一種力透紙背的蒼涼與悲憤,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憂愁與哀怨,使人讀之,雖掩卷而久久難以釋懷。
嚴羽評太白詩說:「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賞摘。蓋他人作詩用筆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噴即是。(《嚴羽評本李太白詩集》)可噴出的,卻是句句血,字字淚!不妨以四句詩對李白及其《將進酒》作一個小結,那便是:飄零一生東西南,總把世事看不穿;滿腔豪情且化詩,不作聖賢作酒仙。
7、本文從「明鏡」等語詞的考釋、詩人的構思與詩歌意蘊的探析等方面著手,主要對松浦友久先生對《秋浦歌》的新見解提出不同意見。認為詩中「明鏡」非是喻指秋浦河光亮如鏡,而應解讀為「明亮的銅鏡」;秋浦的命名不是以「秋天的水邊」之意來命名,而應可能是從「府西白山下江成的注入大江的水流」之義來命名的;《秋浦歌》創作不是由「秋浦」的地名與秋景觸發所致,其主旨也非「一般的嘆老」,而應是作者內心蓄積的巨大的憂愁的噴發或轉移,詩中的愁憤之情,應是李白幽州之行後產生的憂念天下將亂而自己卻無能為力又無處傾訴的極度悲憤之情。

㈦ 夢李白二首的作品鑒賞

這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後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對故人吉凶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詩要寫夢,先言別;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托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驟起,吹來一片彌漫全詩的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不說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而故人所以入夢,又是有感於詩人的長久思念,寫出李白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的情景,也表現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但這欣喜只不過一剎那,轉念之間便覺不對了:「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於江南瘴癘之鄉,怎麼就能插翅飛出羅網,千里迢迢來到我身邊呢?聯想世間關於李白下落的種種不祥的傳聞,詩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還是死魂?路遠難測啊!乍見而喜,轉念而疑,繼而生出深深的憂慮和恐懼,詩人對自己夢幻心理的刻畫,是十分細膩逼真的。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夢歸魂去,詩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從江南而來,又星夜自秦州而返,來時要飛越南方青鬱郁的千里楓林,歸去要渡過秦隴黑沉沉的萬丈關塞,多麼遙遠,多麼艱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個。「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在滿屋明晃晃的月光裡面,詩人忽又覺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顏依稀尚在,凝神細辨,才知是一種朦朧的錯覺。相到故人魂魄一路歸去,夜又深,路又遠,江湖之間,風濤險惡,詩人內心祝告著、叮嚀著:「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這驚駭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險惡處境的象徵,這惴惴不安的祈禱,體現著詩人對故人命運的殷憂。這里,用了兩處有關屈原的典故。「魂來楓林青」,出自《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舊說系宋玉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龍」一語見於梁吳均《續齊諧記》:東漢初年,有人在長沙見到一個自稱屈原的人,聽他說:「吾嘗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苦。」通過用典將李白與屈原聯系起來,不但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色彩,而且表示著杜甫對李白的稱許和崇敬。
上篇所寫是詩人初次夢見李白的情景,此後數夜,又連續出現類似的夢境,於是詩人又有下篇的詠嘆。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見浮雲而念遊子,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雲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體現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選取夢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當分手的時候,李白總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訴說:「來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風波迭起,我真怕會沉船呢!」看他走出門去用手搔著頭上白發的背影,分明是在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寫神態;「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是獨白;「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通過動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從各個側面刻畫李白形象,其形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枯槁慘淡之狀,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雙關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實處境的惡劣;「出門」二句則抒發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夢中李白的幻影,給詩人的觸動太強太深了,每次醒來,總是愈思愈憤懣,愈想愈不平,終於發為如下的浩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高冠華蓋的權貴充斥長安,唯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獻身無路,困頓不堪,臨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連自由也失掉了,還有什麼「天網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縱使身後名垂萬古,人已寂寞無知,夫復何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在這沉重的嗟嘆之中,寄託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
《夢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別」發端,下篇以「身後」作結,形成一個首尾完整的結構;兩篇之間,又處處關聯呼應,「逐客無消息」與「遊子久不至」,「明我長相憶」與「情親見君意」,「君今在羅網」與「孰雲網恢恢」,「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與「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等等,都是維系其間的紐帶。但兩首詩的內容和意境卻頗不相同:從寫「夢」來說,上篇初夢,下篇頻夢;上篇寫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寫清晰真切的形象。從李白來說,上篇寫對他當前處境的關注,下篇寫對他生平遭際的同情;上篇的憂懼之情專為李白而發,下篇的不平之氣兼含著詩人自身的感慨。總之,兩首記夢詩是分工而又合作,相關而不雷同,全為至誠至真之文字。 【總評】
《唐詩廣選》:
王元美曰:余讀劉越石「豈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二語,末嘗不欷歔罷酒,至少陵此詩結語,輒黯然低徊久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蔣一梅曰:二詩情意親切,千載而後,猶見李杜石交之誼。
《蘭叢詩話》:
(宜田)又雲:少陵《夢李白》詩,童而習之矣。及自作夢友詩,始益恍然於少陵語語是夢,非憶非懷。
《繭齋詩談》:
《夢李白》,惜片魂之往來,更歷艱險,交道文心。備極曲折,此之謂「沉著」。
《讀杜心解》:
始干夢前之凄惻,卒於夢後之感慨:此以兩篇為起訖也。「入夢」,明我憶;「頻夢」,見君意。前寫夢境迷離,後寫夢語親切;此以兩篇為層次也。
《詩倫》:
真朋友必無假性情,通性情者詩也,詩至《夢李白》二首。真極矣,非子美不能作,非太白亦不能當也。以詩品論,得《騷》之髓,不撮漢魏之皮。或曰「唐無古詩而有其古詩」,然乎哉?
【其一】
《苕溪漁隱叢話》:
《西清詩話》雲:……(白)風神超邁,英爽可知。後世詞人,狀者多矣,亦間於丹青見之,俱不若少陵「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熟味之,百世之下,想見風采。此與李太白傳神詩也。
《詩藪》:
「明月照高樓,想見餘光輝」,李陵逸詩也。子建「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全用此句而不用其意,遂為建安絕唱。少陵「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正用其意而少變其句,亦為唐古崢嶸。
《唐詩歸》:
鍾雲:無一字不真,無一字不幻。又雲:精感幽通,交情中說出鬼神,杜甫《夢李白》詩安得不如此!鍾雲:到說自己身上,妙,妙(「故人」二句下)。譚雲:幽冥可怯(「魂返」句下)。鍾雲:暗用招魂語事,妙。譚雲:只轉二韻,極見相關之情。此皆外之音(末二句下)。
《唐詩解》:
少陵此作,本摹「凜凜歲雲暮」一篇……即《古詩》「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亮無晨風翼,焉得凌風飛」之意,觀此可以知作詩變化法。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劉辰翁曰:起意,使其死耶,當不復哭矣,乃使人不能忘者,生別故也。「落月」二語,偶然實境,不可更遇。楊慎曰:「落月」二語,言夢中見之,而覺其猶在,即所謂「夢中魂魄猶言是,覺後精神尚末回」也。詩本淺,宋人看得太深,反晦矣。傳神之說,非是。
《杜臆》:
瘴地而無消息,所以憶之更深。不但言我之憶,而以故人入夢,為明我相憶……故下有「魂來」、「魂返」之語,而又雲「恐非平生魂」、亦幻亦真,亦信亦疑,恍惚沉吟,此「長惻側」實景。
《唐詩快》:
本是幻境,卻言之鑿鑿,奇絕(「魂來」句下)。
《而庵說唐詩》:
子美作是詩,腸回九曲,絲絲見血。朋友至情,千載而下,使人心動。
《唐宋詩醇》:
沉痛之音發於至情,情之至者文亦至,友誼如此,當與《出師》、《陳情》二表並讀,非僅《招魂》、《大招》之遺韻也。「落月屋樑」,千秋絕調。
《唐詩歸折衷》:
唐雲:通篇俱從「凜凜歲雲暮」翻出,二語更見其化(「君今」二句下)。
《杜詩鏡銓》:
蔣雲:起便明風忽來,慘淡難名‹「死別」三句下)。郝楚望雲:讀此段,千載之下,恍若夢中,真傳神之筆(「故人」八句下)。(「魂來」)二句抵宋玉《招魂》一篇。
《讀杜心解》:
首章處處翻死。起四,反勢也。說夢,先說離,此是定法。中八,正面也,卻純用疑陣。句句喜其見,句句疑其非。末四,覺後也。夢中人杳然矣、偏說其神猶在,偏與叮嚀囑咐,此皆景外出奇。
《網師園唐詩箋》:
「魂來」四句,全用《招魂》意,點綴愈惝恍,愈沉摯。
《峴佣說詩》:
「魂來楓林青」八句,本之《離騷》,而仍有厚氣;不似長吉鬼詩,幽奇中有慘淡色也。
《唐宋詩舉要》:
吳曰:一字九轉,沉鬱頓挫(「死別」二句下)。「長相憶」下倒接「恐非平生魂」二句,疑真疑幻之情,千古如生,再以「魂來」、「魂返」寫其迷離之狀,然後入「君今」二句:纏綿切至,側惻動人(「江南」六句下)。吳曰:此等奇變語,世所驚嘆,然在杜公猶非其至者(「魂來」二句下)。悱惻沉至(「君今」二句下)。吳曰:撐起(「落月」句下)。吳曰:親切悲痛(「猶疑」句下)。吳曰:再轉(「水深」句下)。吳曰:剴切沉鬱(末句下)。
【其二】
《唐詩歸》:
鍾雲:「明我常相憶」、「情親見君意」,是一片何等精神往來(「三夜」二句下)!鍾雲:述夢語,妙(「告歸」二句下)。鍾雲:悲怨在「滿」字、「獨」字(「冠蓋」二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劉辰翁曰:起語,千言萬恨;次二句,人情鬼語,偏極苦味。「告歸」六句,夢中賓主語具是。「冠蓋」二句,語出情痛自別。
《杜臆》:
前篇止雲「人我夢」,又雲「恐非平生魂」,時此雲「情親見君意」,則魂真來矣,更進一步。……而「江湖多風波」,所以答前章「無使蚊龍得」之語也。交情懇至,真有神魂往來。止雲泣鬼神,猶淺。
《唐詩快》:
「行」字妙(首句下)。情至苦語,人不能道(「三夜」四句下)。竟說到身後矣,今人豈敢開此口(末二句下)。
《杜詩鏡銓》:
劉須溪雲:結極慘黯,情至語塞。
《秋窗隨筆》:
老杜《夢李白》雲:「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昌黎《答孟郊》詩:「人皆余酒肉,子獨不得飽。」同一慨然;而古人交情,於此可見。
《唐宋詩舉要》:
吳曰:先墊一句,以取逆勢(「浮雲」句下)。人吳曰:再墊,再挺(「冠蓋」句下)。吳曰:詠嘆淫洗(「斯人」句下)。吳曰:此中刪去幾千百語,極沉鬱悲痛之致(「孰雲」二句下)。吳曰:逆接(「千秋」句下)。吳曰:致慨深遠(末句下)。

㈧ 夢李白這首詩帶拼音

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賞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版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權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寒黑。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其二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賞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賞析:
這是杜甫聽說李折流放到夜郎後積思成夢的詩篇。杜甫詩中有
十餘首為表現李杜深交之作:「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是彼此
覺深情厚誼的寫照;「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是對李白真才實
學的詠贊;「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是對李坎坷一生的不平吶喊。
第一首,著重寫對李白安危的無比關切與深深的懷念。
第二首,哀嘆李白坎坷一生的不幸,極為深沉地體現詩人誠摯熾熱的友情。
務必採納謝謝

㈨ 請問夢李白是哪位詩人寫的

《夢李白》-簡介
《夢李白》二首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寫的思念其摯友李白的記夢詩,深刻的表達了對李白的思念之情。

《夢李白》-夢李白(二首之一)
死 別 已 吞 聲, 生 別 常 惻 惻。

江 南 瘴 癘 地, 逐 客 無 消 息。

故 人 入 我 夢, 明 我 長 相 憶。

君 今 在 羅 網, 何 以 有 羽 翼?

恐 非 平 生 魂, 路 遠 不 可 測。

魂 來 楓 林 青, 魂 返 關 塞 黑。

落 月 滿 屋 梁, 猶 疑 照 顏 色。

水 深 波 浪 闊, 無 使 蛟 龍 得。

【註解】
1.吞聲:泣不成聲。惻惻:內心悲痛不已。
2.瘴癘:山林間易致人病的濕熱之氣。逐客:被朝廷流放的人,指李白。
3.故人:指李白。明:明白、知道。
4.羅網:法網。李白因永王之事,曾被拘禁在監獄。
5.平生:生前。不可測:不可預料,懷疑李白已死。
6.楓林:指李白流放所在。關塞:指杜甫旅居的秦州。
7.顏色:指夢境中李白的容貌。
8.蛟龍:古代傳說中能興風作浪、發洪水的龍。這里喻指惡人。

【譯文】
死別雖令人哀痛,那絕望的痛苦終會消失,生離的 悲傷,則使人長久地掛念。你被流放的地方疾病肆虐,我 的摯友啊,你至今沒一點消息。你一定知道我在苦苦把 你思念,終於來到夢中和我相見。你現在被拘禁身不由 己,怎麼還能夠自由地飛翔?這難道真是你的精魂?道 路遙遠,一切難以猜測。你來時要飛越南方蔥蘢的楓樹 林,去時要漂渡險要的秦隴關塞。夢醒時月光灑滿了我 的屋樑,朦朧中彷彿看到你憔悴的容顏。水深波涌、浪 大江寬,歸去的魂魄呵,千萬別碰上蛟龍,被那惡獸吞沒!

【賞析 】
天寶三年(744),李杜初會於洛陽,即成為摯友。乾 元元年(758),李白因參加永王的幕府而受牽連, 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 知赦還。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後,積 思成夢而作。詩以夢前、夢中、夢後的次序敘寫。第一 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對老友吉凶生死未卜 的關切和深切思念之情。「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體 現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 友誼。詩的語言溫柔敦厚,句句發自肺腑,字字惻惻動 人,讀來叫人心碎。

《夢李白》-夢李白(二首之二)
浮 雲 終 日 行, 游 子 久 不 至,

三 夜 頻 夢 君, 情 親 見 君 意。

告 歸 常 局 促, 苦 道 來 不 易,

江 湖 多 風 波, 舟 楫 恐 失 墜。

出 門 搔 白 首, 若 負 平 生 志。

冠 蓋 滿 京 華, 斯 人 獨 憔 悴!

孰 雲 網 恢 恢, 將 老 身 反 累。

千 秋 萬 歲 名, 寂 寞 身 後 事。

【註解】
1.遊子:指李白。至:歸來。
2.頻:接連、屢次。
3.告歸:告別辭歸。局促:匆促不安。苦道:再三表示。
4.楫:船槳。這兩句喻示險惡的政治環境。
5.若負:好像辜負。
6.冠蓋:冠冕和車蓋,指京城的達官顯貴。滿:擁塞。 斯人:指李白。
7.網:天網、天理。恢恢:寬廣。反累:反而無辜受牽連。
8.名:指流傳的美名。身後:死後。
【譯文】
天上的浮雲整日里漂游不定,遠游的故人卻久去不 歸。連續幾個夜晚我都在夢中見到你,可知你對我的深 情厚意。每次匆匆離去時,都說能來相見是多麼的不易。 江湖上風波險惡,我擔心你的船隻被掀翻沉沒。出門時 搔著滿頭白發,好像辜負了自己一生的志向。華車麗服 的顯貴遍布京城,卻容不下才華蓋世的你,使你這樣潦 倒憔悴。誰說天理公道無欺,你遲暮之年卻無辜受連累。 即使有了流芳千秋的美名,也難補償在世時受到的冷落 不公。
【賞析】
此詩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 遇的同情。自古文人相輕,李杜同為詩壇巨匠卻 交誼深厚,實為難能可貴,他們的友誼是建立在完全志 同道合的基礎上的。李白受誣,杜甫為其鳴不平,深表 同情。「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這是對李白不幸遭 遇的控訴和對這個迫害人才的社會的抗議。全詩情真意 切,悱惻動人。清人徐增說:「子美作詩,腸回九曲,絲 絲見血。朋友至情,千載而下,使人心動。

《夢李白》-全詩賞析
乾元元年(758)李白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貴州正安西北),二年春行至巫山遇赦,回到江陵。杜甫遠在北方,只聞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還,憂思拳拳,久而成夢。
這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後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對故人吉凶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詩要寫夢,先言別;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托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驟起,吹來一片彌漫全詩的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不說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而故人所以入夢,又是有感於詩人的長久思念,寫出李白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的情景,也表現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但這欣喜只不過一剎那,轉念之間便覺不對了:「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於江南瘴癘之鄉,怎麼就能插翅飛出羅網,千里迢迢來到我身邊呢?聯想世間關於李白下落的種種不祥的傳聞,詩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還是死魂?路遠難測啊!乍見而喜,轉念而疑,繼而生出深深的憂慮和恐懼,詩人對自己夢幻心理的刻畫,是十分細膩逼真的。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夢歸魂去,詩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從江南而來,又星夜自秦州而返,來時要飛越南方青鬱郁的千里楓林,歸去要渡過秦隴黑沉沉的萬丈關塞,多麼遙遠,多麼艱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個。「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在滿屋明晃晃的月光裡面,詩人忽又覺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顏依稀尚在,凝神細辨,才知是一種朦朧的錯覺。相到故人魂魄一路歸去,夜又深,路又遠,江湖之間,風濤險惡,詩人內心祝告著、叮嚀著:「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這驚駭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險惡處境的象徵;這惴惴不安的祈禱,體現著詩人對故人命運的殷憂。這里,用了兩處有關屈原的典故。「魂來楓林青」,出自《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舊說系宋玉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龍」一語見於梁吳均《續齊諧記》:東漢初年,有人在長沙見到一個自稱屈原的人,聽他說:「吾嘗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苦。」通過用典將李白與屈原聯系起來,不但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色彩,而且表示著杜甫對李白的稱許和崇敬。
上篇所寫是詩人初次夢見李白的情景,此後數夜,又連續出現類似的夢境,於是詩人又有下篇的詠嘆。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見浮雲而念遊子,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雲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體現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選取夢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當分手的時候,李白總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訴說:「來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風波迭起,我真怕會沉船呢!」看他走出門去用手搔著頭上白發的背影,分明是在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寫神態;「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是獨白;「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通過動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從各個側面刻畫李白形象,其形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枯槁慘淡之狀,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雙關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實處境的惡劣;「出門」二句則抒發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夢中李白的幻影,給詩人的觸動太強太深了,每次醒來,總是愈思愈憤懣,愈想愈不平,終於發為如下的浩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高冠華蓋的權貴充斥長安,唯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獻身無路,困頓不堪,臨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連自由也失掉了,還有什麼「天網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縱使身後名垂萬古,人已寂寞無知,夫復何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在這沉重的嗟嘆之中,寄託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龍說:「次章純是遷謫之慨。為我耶?為彼耶?同聲一哭!」(《讀杜心解》)
《夢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別」發端,下篇以「身後」作結,形成一個首尾完整的結構;兩篇之間,又處處關聯呼應,「逐客無消息」與「遊子久不至」,「 明我長相憶」與「情親見君意」,「君今在羅網」與「孰雲網恢恢」,「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與「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等等,都是維系其間的紐帶。但兩首詩的內容和意境卻頗不相同:從寫「夢」來說,上篇初夢,下篇頻夢;上篇寫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寫清晰真切的形象。從李白來說,上篇寫對他當前處境的關注,下篇寫對他生平遭際的同情;上篇的憂懼之情專為李白而發,下篇的不平之氣兼含著詩人自身的感慨。總之,兩首記夢詩是分工而又合作,相關而不雷同,全為至誠至真之文字。

㈩ 《夢李白二首·其一賞析》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杜甫
夢李白二首·其一
【賞析】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詩要寫夢,先言別;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托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驟起,吹來一片彌漫全詩的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不說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而故人所以入夢,又是有感於詩人的長久思念,寫出李白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的情景,也表現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但這欣喜只不過一剎那,轉念之間便覺不對了:「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於江南瘴癘之鄉,怎麼就能插翅飛出羅網,千里迢迢來到我身邊呢?聯想世間關於李白下落的種種不祥的傳聞,詩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還是死魂?路遠難測啊!乍見而喜,轉念而疑,繼而生出深深的憂慮和恐懼,詩人對自己夢幻心理的刻畫,是十分細膩逼真的。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夢歸魂去,詩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從江南而來,又星夜自秦州而返,來時要飛越南方青鬱郁的千里楓林,歸去要渡過秦隴黑沉沉的萬丈關塞,多麼遙遠,多麼艱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個。「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在滿屋明晃晃的月光裡面,詩人忽又覺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顏依稀尚在,凝神細辨,才知是一種朦朧的錯覺。相到故人魂魄一路歸去,夜又深,路又遠,江湖之間,風濤險惡,詩人內心祝告著、叮嚀著:「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這驚駭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險惡處境的象徵,這惴惴不安的祈禱,體現著詩人對故人命運的殷憂。這里,用了兩處有關屈原的典故。「魂來楓林青」,出自《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舊說系宋玉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龍」一語見於梁吳均《續齊諧記》:東漢初年,有人在長沙見到一個自稱屈原的人,聽他說:「吾嘗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苦。」通過用典將李白與屈原聯系起來,不但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色彩,而且表示著杜甫對李白的稱許和崇敬。
【相關推薦】
夢李白二首·其一
夢李白二首·其一注釋譯文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