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借景抒情
『壹』 借景抒情是什麼手法
借景抒情,是指在文學作品中,藉助客觀外界景物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主觀感情的寫作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應,互相交融,互相依託,從而創造一種物我一體的藝術境界,完善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極強的感染力,可以與讀者中有我的感受。
運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須對所寫的景物有細致的觀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寫得逼真傳神,為抒情打好基礎,做好依託。
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寫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濃厚的思想和感情蘊涵,做到情景交融。
再次,要把立足點放在抒情上,因為借景抒情,關鍵在「借」,即寫景是次,抒情是主;寫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為抒情而寫景。
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
(1)賞析借景抒情擴展閱讀
寫作手法中還有「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點,來比喻人的一種品格。這也是作文中用來表現、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種寫作方法。
無論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正確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遠,表情達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和感染力。
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時,描述的事物的特點, 要與人的品格有相似之處;讓人讀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認識到,本文借物要說明什麼精神,要借物贊譽怎樣的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借物喻人」 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借景抒情
『貳』 借景抒情的古詩及賞析
您好。
讓我想起了《山行》唐代:杜牧
原文: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生處 一作:深處)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譯文: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雲的地方居然還有幾戶人家。
停下馬車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次句「白雲深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深」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裡居民的通道。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並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後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雲、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緻成了這艷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著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筆重寫之後,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餘味無窮。
這是一首秋色的贊歌。詩人沒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諸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叄』 「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融情於景」的區別詩歌鑒賞
借景抒情,情在景之先.是將已有的情附著在景物上藉以抒發.觸景生情是情在景之後.是景引發情.兩者觸發點不同.借景抒情是一種寫作方式.觸景生情是一種思想活動.融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寫作手法.兩者意思相近.後者程度較前者稍深些許.文藝作品中環境的描寫、氣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發結合得更為緊密.寓景於情?確定不是寓情於景嗎?
釵頭鳳
陸游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肆』 分析詩歌中借景抒情的手法
借景抒情手法在古詩中屬於間接抒情的方式之一,即通過景物描寫來表達詩人內心的某種感情。這也可以稱做移情的方式,即把詩人的主觀情感注人客觀景物中。
勞勞亭 李白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注】勞勞亭,三國吳時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區南,是古時送別之所。
表述:請簡要賞析本詩借景抒情手法的運用。
提示:首先要找出借景抒情,其次對詩中借景抒情的運用作具體的分析說明,第三是結合詩歌的思想分析借景抒情手法的作用。
示例:本詩最後兩句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詩人不明說人間的離別之苦,而是藉助於豐富的聯想,說「春風知別苦」,春風知道離別的痛苦,所以「不遣柳條青」,不讓楊柳枝條變青,使離人無法折柳送別。這種托物言情、借景抒情手法的運用,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春風寫得有知有情,使它與相別之人同具惜別、傷別之心,成了詩人的感情化身,使詩歌情感抒發得形象、含蓄、生動。
『伍』 語文古詩文鑒賞.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的區別
借景抒情又稱寓情於景,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版、表達權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過景物來抒情,是一種寫作手法.它的特點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在文章中只寫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寫代替感情抒發,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情景交融指指文藝作品中環境的描寫、氣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發結合得很緊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於景和借景抒情.文學理論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創造的表現特徵.王國維說:「文學中有二元質焉:曰景,曰情.」意境創造就是把二者結合起來的藝術.
『陸』 借景抒情的片段加賞析
1、路面被冰雪封得嚴嚴實實,一個人行走也需要小心翼翼。不知道走了多遠,恍惚中感覺到媽媽一顛一簸,趔趔趄趔-----突然,媽媽腳下一滑,「砰」的一聲,向前嗆倒在地。這時,媽媽兩只手仍然死死地抓握著我的兩腿,臉貼著地面上的冰雪,雙膝著地支撐著身體。
這個姿勢半天沒有動一下。我惶恐地從媽媽的背上爬下來,旁邊的行人已經趕過來攙扶起媽媽。接著她便狠命地背起我,一步一步挨到了醫院。——摘自《永不消失的記憶》
賞析:這段文字生動形象地描寫了雪天母親背孩子上醫院的艱難情景,從而歌頌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一顛一簸」,「趔趔趄趔」,「死死地抓握」,「狠命地背起」等詞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畫面感極強,動人心弦。
2、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它跟我們這樣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矗立在面前。四圍的山把這山谷包圍得像一口井。上邊和下邊有幾堆火沒有熄,凍醒了的同志們圍著火堆小聲地談著話。除此以外,就是寂靜。
耳朵里以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也是極近的,極洪大的也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賓士,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陸定《老山界》)
賞析:先寫所見,三種景物都作了比喻,星星比作「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山峰比作「巨人一樣矗立在面前」,山谷比作「一口井」。接著寫所聞,聲響難以模寫。
用比喻才顯得形象直覺:「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賓士,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奇特的高山景色,多美啊!目的是什麼呢?為了烘托出紅軍戰士的樂觀主義精神。
3、在無邊的暗夜裡,一簇簇的篝火燒起來了。在風雨,在爛泥里跌滾了幾天的戰士們,圍著這熊熊的野火談笑著,濕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層霧氣,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響著……——(王願堅《七根火柴》)
賞析:這段環境描寫很好地烘托紅軍戰士生起篝火後的歡樂情緒,說明無名戰士用生命保存下來的七根火柴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給部隊給同志們帶來了溫暖和力量,從而贊頌了無名戰士的革命品質,突出了全篇的中心意思。
4、這時候,我的腦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一望無邊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握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魯迅《故鄉》)
賞析:這幅畫是少年閏土月夜瓜地刺猹圖。通過「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及「一望無邊的的碧綠的西瓜」的景物描寫烘托出一個英俊、活潑的少年閏土。
5、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的到很高很高碧綠的天色,聽的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的藍朵,自然而然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郁達夫《故都的秋》)
賞析:這好似一幅風景畫。最突出特點就是作者把握住了故都秋天具有特徵的景物和景物所具有的特徵。無論細描「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還是詳繪「像喇叭似的牽牛花的藍朵」,都形象鮮明,逼真如畫,渲染了寂靜的氣氛,達到一種微妙的意境。
『柒』 請問詩歌鑒賞中的借景抒情、觸景生情、融情於景、情景交融、以景結情之間有什麼區別
①借景抒情,觸景生情是一種抒情方式;融情於景是一種寫景方法;情景交融是一種藝內術效果。容
②觸景生情:受眼前景物的觸動引起聯想,產生某種情感。
③借景抒情「情」在先,「景」在後;觸景生情「景」在先,「情」在後。借景抒情情感不明顯,主要通過客觀景物來抒發情感(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融情於景情感很明顯,客觀景物明顯帶著是人的主觀情感色彩。(比如杜甫的詩《春望》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的是借景抒情;「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用的是融情於景。)總結:借景抒情和融情於景,主要看景物有無明顯主觀情感。
④借景抒情,融情於景,觸景生情的表達效果都是情景交融!→「情」與「景」的關系。
⑤反襯:樂景寫哀情,哀景寫樂情。(比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是以樂寫哀;而「一蓑煙雨任平生」是以哀寫樂。)
正襯:樂景寫樂情哀景寫哀情。
(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王夫之)
『捌』 ☆如何賞析寫景抒情的散文
如何賞析一篇寫景的抒情散文?
借景抒情的散文通過對具體景物的描繪,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類散文雖然描寫的是自然風物,但是賦予其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還常常運用象徵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1)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深入體會文章的內容。
借景抒情的散文常常托物寄意,為了使讀者具體感受到所寄寓的豐富內涵,作者常常對所寫的事物作細致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就是所謂的「形得而神自來焉」。我們讀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點,由「形」見「神」,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2)了解背景,透視創作歷程。
作品是社會的折射,內容是背景的產物。有不少散文的創作,往往受環境的影響。因此,了解文章的相關背景,是閱讀鑒賞散文的一把鑰匙。
●3)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鑒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文眼」的設置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當然並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4)要抓住線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確把握文章的立意。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線索,便可對作品的思路瞭然於胸,不僅有助於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是對作者謀篇布局本領的鑒賞,從而透過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如:以事物的形象為線索,巴金的《燈》;以感情的發展為線索,楊朔的《荔枝蜜》。
『玖』 古代詩歌鑒賞中,渲染與借景抒情的區別是什麼
很大的區別。
渲染,文藝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對所寫對象作突出的描寫、形容、烘托。回
借景抒情又稱寓情答於景,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渲染,是通過描寫周圍景物,或者人物細節,表現某種心情,氛圍,情緒或者人物特點。
借景抒情,是把感情寄託給景物,對景物賦予感情
『拾』 這是一個借景抒情的美文,是從寫景,意境,感情三個方面進行賞析
《荷葉母親》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葉贊母的散文詩。它是一篇愛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生動場景所感動從而聯想到母親的呵護與關愛,抒發了子女對母親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