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過江

賞析過江

發布時間: 2021-02-07 16:27:31

Ⅰ 黃滔的過長江的賞析,解釋

簡單復說下意思,僅供參制考。
該作品背景不詳,但一個離騷卻攜帶了太多的信息,所以雖然精確解釋作品不易,粗知大略卻不難。
我曾經探尋過長江的景象,只怕通於神靈。
所以這地下應有主人(神靈)。
如果把長江比作湘江,那麼離騷不應出自屈原(靈均)之手。
屈原寫離騷時是「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內心痛苦,於是澤畔行吟、東想西想、求神問卦,以求精神解脫,這個離騷中有寫的。我看作者的情況差不多,也是痛苦迷茫,所以也想找「地下主人」來問問。後面兩句是說在湘江流域寫離騷的是屈原,在長江就該輪到我黃某人寫離騷了。所以,詩人是以屈原自比,訴說這個痛苦迷茫和滿腹牢騷。

Ⅱ 關於長江的古詩及賞析(急)

江上漁者——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沒風波里。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京師得家書——袁凱
江水三千里, 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 只道早還鄉。

惠崇春江曉景——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賞析: 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後人往往只引這一首,忘了後面還有四句: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這是一首題畫詩,惠崇的《春江曉景圖》沒有流傳下來,不過從蘇軾的詩中,我們可以想個大概:一片竹林,三兩枝桃花,一條江,幾只鴨子,河岸上滿是蔞蒿,蘆芽剛剛破土,天上還有兩兩歸鴻。河豚是看不到的,是蘇軾在想:河豚該上來了,用蔞蒿和蘆芽一燉,比東坡肉鮮多了。
惠崇為宋初「九詩僧」之一,跟蘇軾不是一個時代的人。蘇軾是只見其畫,未見其 人。此僧詩畫俱佳,尤其擅長畫水鄉,再放上幾只飛禽走獸,人稱「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畫,在《純甫出僧惠崇畫要予作詩》中贊到:「畫史紛紛何足數,惠崇晚年吾最許。」
明清兩朝眼裡只有唐詩,從不把宋詩放在眼裡。康熙年間大學者、大詩人毛希齡就批評蘇軾這首詩說:「春江水暖,定該鴨知,鵝不知耶?」
這老頭真有點瞎抬杠。春江水暖,鵝當然也知。宋人還有「春到人間草木知」的詩 呢。這是題畫詩,可能畫上根本沒有鵝啊。
不過毛希齡也不是就跟蘇軾過不去,他誰也看不上眼。他讀朱子,身邊都得擺個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對了,就要連打帶罵,非得讓這稻草人朱熹認錯才行。對蘇軾,已經夠客氣了。
這兩首是題畫詩,作於元豐八年(1085年)。
下面是對第一首的賞析:好的題畫詩,既要扣合繪畫主題,又不能拘於畫面內容,既要能再現畫境,同時又能跳出畫外,別開生面,離開繪畫而不失其獨立的藝術生命。蘇軾這首詩可以說做到了這一點。詩的前三句詠畫面景物,最後一句是由畫面景物引起的聯想。整首詩又如同詩人即景言情,當下所得,意象妙會而自然。說前三句再現畫境,其實兩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溫度)、「鴨先知」(知覺)雲雲,是不能直接畫出的。詩能描寫如畫,詩詠物性物理又過於畫。這是因為繪畫屬於視覺藝術,而詩是語言藝術,有著表現上的絕對自由。最後一句進一步發揮聯想,在前三句客觀寫景的基礎上作出畫中景物所屬時令的判斷,從而增添了南方風物之美的豐富感覺,這更是畫所不能的。有關河豚的應時風味,梅堯臣《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一詩寫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歐陽修《六一詩話》說:「河豚常出於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雲最美。」蘇軾的學生張耒在《明道雜志》中也記載長江一帶土人食河豚,「但用蔞蒿、荻筍(即蘆芽)、菘菜三物」烹煮,認為這三樣與河豚最適宜搭配。由此可見,蘇軾的聯想是有根有據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詩意之妙,也有賴於此。
這首題圖詩,著意刻畫了一派初春的景象。
詩人先從身邊寫起:初春,大地復甦,竹林已被新葉染成一片嫩綠,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樹上也已綻開了三兩枝早開的桃花,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接著,詩人的視線由江邊轉到江中,那在岸邊期待了整整一個冬季的鴨群,早已按捺不住,搶著下水嬉戲了。
然後,詩人由江中寫到江岸,更細致地觀察描寫初春景象:由於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潤,滿地的蔞蒿長出新枝了,蘆芽兒吐尖了;這一切無不顯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憐愛。詩人進而聯想到,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引人更廣闊地遐想……全詩洋溢著一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

Ⅲ 杜甫 長江二首 賞析

杜甫《江漢》賞析訓練 湖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 江漢唐·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注釋】 江漢:指長江和漢水。此詩為杜甫在歷三年(768)秋漂泊於江陵時所作。江陵屬於江漢流域地區,故取以為題。/ 思歸客、腐儒:均作者自謂。腐儒:迂腐無用的儒生(讀書人)。/乾坤:天地。/ 遠:遙遠,遠浮。/ 永夜:長夜。/ 孤:孤獨,孤懸。「片雲」二句,言自己與片雲同在遠天,與孤月共度長夜,處境寂寞凄涼。/ 落日:日薄西山的意思,這里比喻自己已近暮年。/ 蘇:復甦。此有康復意。「秋風」一句,化用李白的「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以表現自己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思想。/ 存:收養。/ 老馬:作者自比,用《韓非子·說林上》「老馬識途」的故事。「古來」二句,通過說對於老馬應該取其善於識途的長處,而不必要它效賓士之力,進上步表現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長途:代指驅馳之力。 【賞析】 這是一首詠懷詩,抒發了詩人懷才見棄的不平之氣和報國思用的慷慨情思。首聯自敘身份,寫自己漂泊流徙的窘境,思歸未得、淪落天涯的辛酸。「腐儒」乃沉鬱憤激語,含有「自鄙兼自卑」之意。頷聯繪景,舉目但見片雲遠飄天涯,孤月高懸夜空。詩人借片雲孤月比喻自己寂寞凄涼的處境。頸聯明志,自己雖至垂暮之年,身處逆境,依然雄心猶壯,面對颯颯秋風,非但無悲秋之感,反覺病身似欲康復。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何其昂揚!尾聯提出希望,詩人自比為「老馬」,以古人收養老馬以用其善於識途之智而非用其長途驅馳之力,希望朝廷能給予自己竭智效國之機,詩人在抒發老當益壯的情懷之時,何嘗沒有懷才不遇的深沉怨憤呢?詩人雖懷才見棄、淪落天涯,依然孤忠仍在、壯心猶存,其老當益壯、頑強不息的精神,令人敬佩。詩中名句「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在如何對待人才問題上給人以深刻啟示:人非完人,用人者應善於揚長避短,最大限度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作用,以促進事業的發展、進步。 【訓練】 1、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雲」、「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和曹操的「 」兩句詩詩意一致。 3、詩人借「老馬識途」的典故,表達了怎樣的情懷? 4、這首詩寫景的作用是什麼? 【答案】 1、由遠浮天邊的片雲,孤懸明月的永夜,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彷彿自己就與雲、月共遠同孤一樣。見「落日」( 比喻「暮年」)而雄心猶壯。臨「秋風」,反覺「病欲蘇」,表現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片雲」、「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將詩人的感情和身外景物融為一體,表明了詩人雖然遠在天涯,一片忠心卻象孤月一樣皎潔的報國思用之情。2、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3、老當益壯,願為國效力。4、借景抒情,融情於景,表達了作者思歸之情。 發錯了。。。找過了,網上找不到 的。。。只有詩,沒賞析的。。。

Ⅳ 長江三日原文及賞析

十一月十七日......
霧籠罩著江面,氣象森嚴。十二時,"江津"號啟碇順流而下了。在長江與嘉陵江匯合後,江面突然開闊,天穹頓覺低垂。濃濃的黃霧,漸漸把重慶隱去。一刻鍾後,船又在兩面碧森森的懸崖陡壁之間的狹窄的江面上行駛了。
你看那急速漂流的波濤一起一伏,真是"眾水會萬涪,瞿塘爭一門"。而兩三木船,卻齊整的搖動著兩排木槳,象鳥兒扇動著翅膀,正在逆流而上。我想到李白、杜甫在那遙遠的年代,以一葉扁舟,搏浪急進,該是多少雄偉的搏鬥,會激發詩人多少瑰麗的詩思啊!……不久,江面更開朗遼闊了。兩條大江,驟然相見,歡騰擁抱,激起雲霧迷濛,波濤沸盪,至此似乎稍為平定,水天極目之處,灰濛蒙的遠山展開一卷清淡的水墨畫。
從長江上順流而下,這一心願真不知從何時就在心中紮下根。子,年幼時讀"大江東去……"讀"兩岸猿聲……"輒心嚮往之。後來,聽說長江發源於一片冰川,春天的冰川上布滿奇異艷麗的雪蓮,而長江在那兒不過是一泓清溪;可是當你看到它那奔騰叫嘯,如萬瀑懸空,砰然萬里,就不免在神秘氣氛的"童話世界"上又塗了一層英雄光彩。後來,我兩次到重慶,兩次登枇杷山看江上夜景,從萬家燈光、燦爛星海之中,辨認航船上緩緩浮動而去的燈火,多想隨那驚濤駭浪,直赴瞿塘,直下荊門呀。但親身領略一下長江風景,直到這次才實現。因此,這一回在"江津"號上,正如我在第二天寫的一封信中所說:
"這兩大,整天我都在休息室里,透過玻璃窗,觀望著三峽。昨天整日都在朦朧的霧罩之中。今天卻陽光一片。這庄嚴秀麗氣象萬千的長江真是美極了。"
下午三時,天轉開朗。長江兩

Ⅳ 長江三日賞析

劉白羽是一位政治敏銳、洞察力強的作家。他的散文創作總是具有一種濃郁的時代感——緊緊地配合革命形勢,跳動著時代的脈博,洋溢著火熱的革命戰士的激情,充滿著強烈的戰斗氣息。這構成了他散文創作的一種雄渾豪放、剛健清新的藝術風格。

主題思想:

作品抒寫了作者由重慶乘船沿江而下,經三峽到武漢三日旅程的見聞與感受,向人們生動地展示了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宏偉秀麗、千姿百態的壯美雄姿,熱情地抒發了革命者對於祖國錦秀河山的贊美之情,同時,也激勵人們要努力去掌握事物的客觀規律,要戰勝一切困難、奮勇前進,以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章撰寫於六十年代初,正值我國三年經濟困難最為嚴重的歷史時期,作者的主要目的也是顯而易見的,它對於我國人民克服暫時的經濟困難,度過難關,無疑會起到一定的鼓舞鬥志的作用。

作品分析:

《長江三日》發表於1961年《人民文學》3月號,是一篇優美的日記體游記性散文,也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收入《劉白羽散文選》。

對於60年代的主流話語來說,雖然剛剛經過了嚴峻的大飢荒的災難,但其建構的時代共名已經不可動搖地確立了主導地位。文學界進入了一個宏大敘事的「抒情時期」,「現實實際上是指對現實的一種判斷。對現實的描寫與熱情本身意味著一種抒情」。這種抒情性在公開發表的文學作品中是以貌似客觀的面目出現的,即通過對客觀景物的描寫來表現,古老的借景抒情手法所抒的不再是個人的感觸,而是借自然界的秀美與崇高來隱喻時代的美好與崇高,傳統的藝術技巧也帶上了新的意識形態色彩。劉白羽的《長江三日》是這種現象的典型代表。

這個作品的成功得益於對景物的描寫與刻畫,文體上帶有「賦」的特徵。劉白羽通過描寫來抒情,他的抒情有一個過程,長江「開闊——狹窄——開闊」的旅程,使他產生「戰斗——航進——穿過黑夜走向黎明」的想像,於是他的旅程也就帶上了意識形態的象徵色彩:

「曙光就在前面,我們應當努力。」這時一種庄嚴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在我的心靈,我覺得這是我所經歷的大時代突然一下集中地體現在這奔騰的長江之上。是的,我們的全部生活不就是這樣戰斗、航行、穿過黑夜走向黎明的嗎?……我們的哲學是革命的哲學,我們的詩歌是戰斗的詩歌,正因為這樣——我們的生活是最美的生活。列寧有一句話說的好極了:「前進吧!——這是多麼好啊!這才是生活啊!」

《長江三日》寫於大躍進失敗之後,所以作者不斷強調戰勝阻礙、向前航行的意義。文章中不斷出現這類象徵性的意象,一會兒是險峻的峽谷中「一注陽光像閃電樣落在左邊峭壁上」,一會兒是「一隻逆流而上的木船,看起來這青灘的聲勢十分嚇人,但人從洶涌浪濤中掌握了一條前進途徑,也就戰勝大自然了」,等等。這篇文章的最後面對冷戰時代的「世界」,它歌頌「今天我們整個大地所吐露出來的那一種芬芳、寧馨的呼吸,這社會主義的呼吸,正是全世界上,不管在亞洲還是歐洲,在美洲還是在非洲,一切先驅者的血液,凝聚起來,而放射出來的最自由最強大的光輝。」這種聲音已經是直接代時代抒情了。這部作品的抒情主體無疑是「我」,但這個「我」並不是個人,而是「歷史」、「現實」、「時代」的化身,當個人毫無保留地參與到時代共名的宣傳之中,個人事實上已經不再是個人了,所以這個「我」的抒情才能有那麼大的豪情與氣魄。

藝術特點:

第一,詩意與哲理的有機結合,是本文的一個重要的藝術特色。通篇都是作者即景抒懷、詠物言志的表露,並且十分得體地寓詩情、哲理於錦秀山河的描寫之中。雄偉壯麗的長江景色,豪邁雄渾的戰士心靈以及作家對生活的精深見解,被寫得渾然一體。作者在捕捉生活中富於意蘊的事物時,常常造成一種詩的意境,闡發自己對生活的獨到理解,揭示出耐人尋味的深刻哲理。如一日,在赫赫聲勢和獵獵江風中,作者立刻聯想到人類的歷史與中國的革命,於是則有「戰斗,航進,穿過黑夜走向黎明」的感受。二日,則從木船駛過險灘惡浪中,得到了「掌握了一條前進的途徑,也就戰勝了大自然了」的道理。三日,又從《獄中書簡》和武漢的燦爛燈火中,感受到今日的幸福生活與革命者流血犧牲的密切關系。這些哲理性的思考,又全都寓於詩情畫意之中。

第二,寫景逼真,筆調靈活,也是本文的明顯特點。作家善於抓住沿江各處景物的特點,生動逼真地寫出了長江兩岸絢麗多姿的風光,藝術地再現了「它庄嚴秀美、氣象萬千」的風貌特徵。瞿塘峽的險峻壯美,巫峽的幽深秀麗,西陵峽的水洶灘險,都被寫得繪形繪色,自然逼真,這充分顯示了作家寫景狀物的高深造詣。

在景物的描寫中,作家又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段,有時是輕筆點染,有時則重彩描繪,有時追敘神話傳說,有時又引入名詩佳句,並且巧用比喻、擬人等等多種手法,鋪排點染,使長江瑰麗的風姿活脫脫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第三,重點突出,主線鮮明,是文章在結構上的明顯特點。這是一篇游記體的抒情散文,三日旅程的見聞與感受頗多,但作者卻作了精心的選擇與剪裁,以輪船行進的時間為序,以景物地點的轉移變換為線索,依次描寫景物、抒發感受。這樣,三日雖然都寫長江,但又各有側重。一日,是突出長江的夜景;二日,則是集中筆墨描寫三峽的宏偉雄姿;三日,展現了「楚地闊無邊,蒼茫萬頃連」的一派壯麗景象。這樣既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多姿多彩,又抒發了作者由景物變換而生發的獨特感受。全篇可謂層次井然,韻味無窮。

此外,本文的語言體現了作家語言的一貫風格:壯美、雋永、雄渾、奔放。在優美的言辭、多變的句法中,令人清楚地感受到革命戰士富於進擊的磅礴氣勢。

Ⅵ 過江諸人的作品賞析

西晉後期,相繼發生了「八王之亂」和北方少數軍隊滅亡西晉政權等事件,北版方陷入連年戰亂,大批士族權紛紛南渡,並擁晉元帝在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市)建立東晉政權。這里「過江諸人」即指這些南渡士族中在東晉政權身居顯要的王導、周顗等人。該篇表現了他們在國破家亡之際的生活和思想情緒,通過對比,將周顗等人的庸懦頹廢和王導的剛毅奮發刻畫得生動形象。

Ⅶ 董穎的《江上》的賞析

作品鑒賞:

全詩由江上景寫到心中情,雖然傳遞了詩人一縷輕愁,但景象開闊,格調明快,並不陷於頹喪,表現出詩人闊大開朗的精神氣質。

「鏡天飛雪一雙鷗」一句使用了比喻和反襯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寫出了晴空無雲,澄清明凈,如一面鏡子;同時「飛雪」形象地寫出了白鷗飛舞忽高忽低的情態;「雙鷗」進入詩人的視野,反襯了詩人內心的孤寂。

「摩挲數尺沙邊柳」,則是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寫出了詩人對柳樹長大的期盼和等待. 詩人一生為生計所迫而常年奔走異鄉,也許明天又要登舟出發,因而詩人期待枝條成蔭時,系住我垂釣的扁舟,這不僅抒寫出了自己惜別的心情,又表達了對安定生活的嚮往。

「待汝成陰系釣舟」,則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寫出了詩人對柳樹長大的期盼和等待.
詩人一生為生計所迫而常年奔走異鄉,也許明天又要登舟出發,因而詩人期待枝條成蔭時,系住我垂釣的扁舟,這不僅抒寫出了自己惜別的心情,又表達了對安定生活的嚮往。

(7)賞析過江擴展閱讀

江上

【作者】董穎【朝代】宋

萬頃滄江萬頃秋,鏡天飛雪一雙鷗。摩挲數尺沙邊柳,待汝成陰系釣舟。

釋義:萬頃滄江上秋意濃濃,飛翔的白鷗成雙成對。詩人反復撫弄沙邊柳,等待柳條成蔭時系住垂釣的扁舟,從此不再漂泊。

作者簡介:據史料載,作者本人一人窮困,跟韓駒、徐俯、汪藻等人往來,有《霜傑集》。

這部詩集看來在當時頗為傳誦,後來全部遺失,這首《江上》是保存在南宋人陳起所編《前賢小集拾遺》卷四里的。

Ⅷ 賞析《江上》最後兩句

「待汝成陰系釣舟」,則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寫出了詩人對柳樹長大的期盼和等待。專詩人一生為生計所迫而屬常年奔走異鄉,也許明天又要登舟出發,因而詩人期待枝條成蔭時,系住我垂釣的扁舟,這不僅抒寫出了自己惜別的心情,又表達了對安定生活的嚮往。作者是個窮愁潦倒的詩人,因此他的一生很可能為生計所迫而常年奔走異鄉。
全詩由江上景寫到心中情,雖然傳遞了詩人一縷輕愁,但景象開闊,格調明快,並不陷於頹喪,表現出詩人闊大開朗的精神氣質。
「待汝成陰系釣舟」一句可謂石破天驚,神來之筆,出人意表。千百年來,詩人們的筆下,「柳」總與「別」相關,詩人在這里卻不落窠臼,另翻新意,用擬人化的手法,把「柳」與「不別」搭在一起,運思既妙,立意也高,字面上並不曾訴說羈旅孤客之怨思離情,而讀者卻能心領神會,這就比明白道出顯得更動人、更雋永。著一「系」字,不僅抒寫出了自己惜別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長的特點,造語堪稱天然而含蓄,新穎而貼切。

Ⅸ 過江千尺浪的賞析

風之呤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是一首描寫風的小詩,它是從動態上對風的一種詮釋和理解。
風無形,空氣流動形成風.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陣微風掠過,小草含笑向人們點頭,花兒在風中搖曳著,變著法兒撒歡兒,炊煙隨著風的節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纖細的柳枝輕拂著樹下遊人的臉龐。
風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當它歡欣的時候,往往伴著細雨洋洋灑灑飄落,春天來臨的時候,風過千山秀、二月春風似剪刀,春風拂拂,象「飛天」的裙裾在梳理著,春風吹醒冬眠的柳絛,春風送來翩飛的燕子,春風吹綠了千溝萬壑,春風搖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們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當它發怒的時候,過江捲起漫天狂瀾,有蘇軾的《赤壁懷古》來證明: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它引發海嘯,將參天大樹連根撥起,用掌擊碎轎車甩向路溝,用衣袖揮斷成片樹木,狂笑著,輕蔑地看著對它束手無策的人們,視自己為一列戰車,而世上萬物如螳臂。
當它悲哀的時候,會發出嗚嗚咽咽的聲音,似在訴說心中的悲怨與委屈,似小孩在哭泣,聽之也不得不為之動容。
風是神奇的,風是千變萬化的,風是柔弱的,風又是強悍的。敏感的風,多情的風,凄婉的風,千姿百態的風,你是人類的朋友,卻也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災難,風,你讓人不得不愛,同時也讓人懼之三分。

Ⅹ 我打江南走過賞析

賞析

《錯誤》是中國台灣當代詩人鄭愁予於1954年寫作的一首現代詩。全詩以江南小城為中心意象,寫出了戰爭年月閨中思婦等盼歸人的情懷,寓意深刻,是現代抒情詩代表作中之一,被海內外多次收入教科書。

《錯誤》這首詩,以一連串具有傳統意味和江南風情的意象,將豪放曠達的氣質和欲語還休的情韻融為一體,營造出和諧、完整的藝術境界。雖然詩中寫了思婦和浪子,但與傳統的閨怨詩相比,表現出了較強的歷史感和時空感。

《錯誤》最大的特點是敘事、畫面的象徵化以及對照手法的結合運用。從第一節開始,在一個敘事的語境中, 季節、容顏、蓮花就共同型塑出這些詞語的象徵意味。

第一節兩句,以第一人稱「我」寫遊子走過江南,「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詩中,「熔岩」顯然借指某個人,至於這個人的性別,在語言文化的規約下很自然會將其認同為「女性」。前半句中「等」和「季節」賦予了「容顏」以敘事內容和時間限度;

後半句是對「容顏如花」這個套板化譬喻的推進和激活,詩人不再甘於用靜止的喻體去比附靜止的本體,喻體被轉化為兩種動作狀態——開、落。所以,這個句子就是詩人對一個具有情節性、動作性和時間性的故事的切片和象徵。

一個通常用敘事的方式予以展開的情景被象徵化地表達,於是在想像中補齊了這句詩所涉及故事的三個層面:一個美麗的年輕女子在守候著她的歸人(容顏、等待);

她等了一年復一年,時間在等待中悄然逝去(季節里);她也曾欣喜期待,以為她的歸人即將到來(蓮花開),卻終於還是寂寞失落,因為她的歸人終究沒有歸來(蓮花落)。

(10)賞析過江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鄭愁予自述該詩源自童年的逃難經歷,他小學時,抗戰就全面爆發開始了,父親從陸軍大學受訓後一畢業就被送到湖北抗戰前線,調去襄陽張自忠的部隊,他則跟隨著母親經歷過各種逃難,一路上看到很多傷兵;

1948年12月,他到江南的一個村落,那裡喚起了他童年時期逃難的記憶,有關炮車,有關戰馬的馬蹄聲,他把這些冒出的經歷藝術化,寫成了《錯誤》。這首詩的主角就是以鄭愁予母親為原型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