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學賞析論文
❶ 中國文學欣賞論文,1000字,在線等
讀《茶館》有感
茶館,彼此嘮家常,談山海經的地方。誰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會問題!除非友一位具有獨特視角的大師使它「活」起來,否則茶館平庸無奇,永遠不會有更深的意義。而那個人便是老舍——一位語言大師,他用其獨特的視角和手法使整部劇本的語言綻放生命的炫彩。
老捨出生於一北京大雜院中,一戶舒姓的滿族貧民家。父親是護軍,母親靠洗衣賺錢。父親早逝之後,生活更為窘迫,但幸運之神眷顧了老舍。一為慈善家資助老舍上學,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漸小有成就。在之後的創作過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響著他。而《茶館》之所以有「小中見大」的特色,與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聯系。
同樣,老舍的手法也是獨一無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全劇只有三幕,一幕一時段,幹警、簡潔,也十分容易表現劇情,從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到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再到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與其說是時間變遷不如說是歷史變遷。人物表現年代,而年代又作為人物表現的背景,相輔相成,使小小一茶館提升到不得不讓人用看「歷史劇」的眼光評審這部巨作。其二,盡管茶館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但是幾位人物始終貫穿全劇,起著核心作用。一、王利發(茶館掌櫃)二、松二爺(膽兒小,人卻不懷)三、常四爺(正義之士、十分愛國、體格健康)松二爺、常四爺兩位茶客與王掌櫃交情還不錯而在這所謂「熱鬧」的茶觀眾,要找出幾個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還真不容易。聽聽!說的不是客套話便是奉承話。我雖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通過這有點人情味兒和有「良心」的三人談話使人更深刻的體會到世態炎涼啊!發人深思。其三,子承父業。這是幾句瘡痍有待諷刺意味的安排。劇中一幕幕地時代向前走,衣著也跟著前衛起來,客人的思想呢?!簡直是幻包裝不換內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鐵嘴養一兒子,現竟「升級」為大師。劉麻子那說媒拉線行當竟讓他兒子「發揚光大」變為「花花聯合公司」(專給洋人、官員提供女招待與吉普女郎)。而吳祥子這老式特務到了兒子這輩兒竟改個名兒叫世襲特務。人哪!為何總在這方面「遵規守矩」呢?
老舍,無論您想傳達予後人什麼,至少《茶館》讓我們受益匪淺。我不能評說它的優劣,在如此劇你面前,我只有說聲:「謝謝!謝謝您留予青少年如此寶貴的財富。」
❷ 文學鑒賞論文
1.表象閱讀。所謂「表象」,即學習主體在感知基礎上,頭腦中形成和保留的印象。表象閱讀是文學作 品閱讀的第一步,它包括「粗知整體」及「品味語言」兩部分。 ②圖示法。教師可引導學生對作品中的材料進行分析梳理,把握其間的結構關系(層次、級位)及性質關 系(虛實、正反、襯比、因果等),然後以能集內容、結構於一體的圖象標示出來,達到醒目、直觀的效果。 如: (附圖 {圖}) 品味語言。文學作品不同於其他文章的特點之一是語言精妙含蓄、耐人尋味,因而鑒賞的基礎便是對語言 的揣摩與品味。詞語是構建意象的材料,由語言品味深入下去,才能對作品意象進行探討,因而必須把握好這 一環節。常用的方法有: ①朗讀法。這是品味語言、獲得美感的途徑之一,是美育直覺性特徵的運用。教師可從感情、重音、停頓 、速度、藝術音調等方面進行示範指導,讓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把抽象的感情變為具體的感情,使學 生能毫無障礙地進入作品,接受漸染熏陶。 (附圖 {圖}) ②咀嚼法。對作品中所用詞語的准確、精美、巧妙、合適等特點進行反復咀嚼品味,以獲得美感的方法。 教師可採用選擇、刪除、置換、添補、調序等手段進行比較。如:「『七股大水,從水庫的橋孔(躍、流、泄 、涌)出,彷彿七幅閃光的黃錦』。請在括弧中選一合適的詞。」「『將身體稍稍背轉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 換衣服。』去掉加點詞可以嗎?」「『他剛離去。』將『剛』換為『已』『早』可以嗎?」等等。 ③評注法。評,是對詞語功能及作用的評論;注,即對詞語的言外之意及弦外之音的挖掘與揣摩。教師引 導學生作評注的過程也就是品評詞語獲得美感,培養閱讀能力的過程。如:讀到「年青時讀向子期《思舊賦》 ,很怪他為什麼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卻又煞了尾。然而,現在我懂得了」時,教師啟發:懂得了什麼,怎 么懂得的?學生思維被調動起來了,評出:「以鮮血為代價換來的」「歷史、現實何其驚人相似」「同樣處境 同樣心境」「國民黨、司馬氏高壓無二致」等。指導時要注意訓練學生概括感悟,提煉語言,既能多角度挖掘 ,又能寫得簡潔、明了。 ④涵泳法。「涵泳」意指沉入作品中細細體味。對作品中精彩的細節,可採取涵泳的方法,因為好的細節 在表現人物方面有突出的作用。高明的作者往往善於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提煉出一些獨具特色的細節,將人物 刻畫得生動逼真、血肉豐滿,而精彩的細節又離不開精彩准確的語言,因此,品味細節中成串的詞語不僅可以 獲得語言美感,同時也是認識「形象」的必要步驟。如:涵泳葛朗台抓十字架的一串動作描寫:「(眼睛)復 活了……目不轉睛地瞧著……(嘴)動了一動……想把十字架抓在手裡。」不僅會為作者入木三分的誇張描寫 所嘆服,而且也看到了一個「貪婪成性至死不悟」的形象。 2.得意閱讀。得意,即進入作者創作的意境,領會作者寫作的意圖,它包含作家的主觀思想感情、美學 理想、美學趣味等。意境就是主觀與客觀、意與境、情與景高度統一的藝術境界。鑒賞文學作品雖然從語言入 手,但是又不能僅僅停留在語言的表層上,現以詩歌鑒賞為例談談。詩歌兼具語言美、形象美、音樂美,只講 句意,難以品其三味。鑒賞詩歌應引導學生從詩的語言入手,抓住關鍵詞語,運用聯想和想像再現詩中形象, 在體會詩的意境中感受詩人的情感。在指導中既不能渾沌,又不能過實,要給學生留下想像的餘地。好的文學 鑒賞課往往從品言到忘言,故而「得意忘言」又是鑒賞的法門。「得意」要通過下面的步驟和方法來完成。 會 計 學論文e.YgeRL1=E&%}NJ!qYA/[~
❸ 對中外文學名著的電影的賞析論文
電影與原著的差異,原因分析,影響力比較,等等。參見《電影化的想像——作家與電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❹ 經典文學作品的賞析
上帝和兒子 ——《牛虻》讀後感 不管我活著 還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隻牛虻 快樂地飛來飛去 這首小詩,是牛虻最後的字跡,寫完它,他就上了行刑場,然後他死了。 他死得很艱難,因為給他行刑的士兵,都是那麼愛戴他,他們拿槍的手在顫抖,他們的淚在臉上淌,可他們還是必須殺死他,那是工作。在無數發子彈聲後,牛虻還是死了,全身都中了彈,可是死得那麼堅強,那麼燦爛。 蒙泰尼里看著自己的兒子死去,是他親手殺死了他,是他,在上帝和兒子之間,毅然選擇了虛假的慈悲的上帝,而放棄了自己那麼可憐又那麼需要愛的兒子。他註定為自己的選擇而後悔,他註定被自己逼瘋,最後,偉大的紅衣主教還是瘋了,還是死了,上帝不是慈悲的,上帝沒有因為他的忠誠而對他忠誠。 亞瑟是可憐的,瓊瑪的一個巴掌把他從義大利打到了南美,多少年的苦難,他全忍了下來,終於,他又回到了義大利,他又見到了瓊瑪,他們相愛,卻得不到永遠。他死了,她哭了,他痛苦的所有時間,她也痛苦著。而正當她知道他還活著,她可以釋然,她可以漸漸忘記自己曾經的錯誤時,他又一次活生生地死在了她的面前。 亞瑟在17歲時,明白了上帝只不過是一尊用榔頭就可以敲爛的泥塑,他最親愛的Padre騙了他,上帝不是慈悲的,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亞瑟在苦難中成了一個徹底的無神論者,他憎恨那些虛偽的禱告,憎恨所有的神父,可是他知道,無論如何,他還是愛Padre,他不恨他,只要Padre能夠在餘生好好愛他,他就會滿足,他就會得到幸福。可是蒙泰尼里沒有這樣做,他哭了,哭得很傷心,可是他的選擇依然是上帝,只有上帝…… 作為偉大的紅衣主教,選擇上帝是理所當然的,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他註定是慈悲的,他註定可以接受所有人的懺悔,而他能做的,也僅僅是接受懺悔而已。他並不能為人們做什麼,他不能,他救不了蒙泰尼里,更救不了亞瑟。可是蒙泰尼里不懂,一直都不懂,他這樣對待自己的兒子,是多麼得不公平,可是他卻不了解,他被上帝所迷惑,他的心裡只有那個空洞的上帝。 而當蒙泰尼里終於醒悟,而真的必須面對天堂抑或地獄里的那個上帝時,他又會說什麼,他還愛上帝嗎?還堅持自己的信仰嗎?他會後悔,一定會。他會明白,並把上帝砸成碎片,他會把上帝從心裡扔掉,他真心愛的,是自己的兒子。可是這一切已經晚了,天堂是無限高的,地獄是無底深的,他永遠也找不到自己心愛的兒子了…… 再次懺悔嗎? 於是無補……
❺ 港台文學作品賞析5000字論文
具體的論文要求說一下,我可以。
❻ 經典文學作品賞析論文怎麼寫
經典文學作品賞析論文怎麼寫?
一個字,抄。經典文學的賞析論文太多了,如果自己寫不出獨特的觀點出來,乾脆找幾篇賞析文章拼湊一下。正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
❼ 中國古典小說鑒賞論文
從「女兒國」看時代——《西遊記》和《鏡花緣》對比賞析 增大字體 泊頭師范語文組:黃冬冬 摘要:《西遊記》、《鏡花緣》都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中的文化瑰寶,在當今時代仍是魅麗不減,兩部書作者不同時代背景不同,是女兒國這個意象把兩者緊密聯系在一起。無論是從女兒國本身還是他們的荒誕、詼諧之風中,我們都可以找到許多共性的東西,但「文以載道」、「明其本然」,我們不能僅僅停留於表面,還要逐層深入,挖掘實質,找尋其時代意義。關鍵字: 「女兒國」 封建禮教 「女尊男卑」 實質 時代意義 《西遊記》、《鏡花緣》都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中的文化瑰寶,在當今時代仍是魅麗不減,兩部書作者不同時代背景不同,是女兒國這個意象把兩者緊密聯系在一起。無論是從女兒國本身還是他們的荒誕、詼諧之風中,我們都可以找到許多共性的東西,但「文以載道」、「明其本然」,我們不能僅僅停留於表面,還要逐層深入,挖掘實質,找尋其時代意義。掀起「荒誕」、「詼諧」的現象外衣,我們要立足於時代背景、作者的社會經歷來探求兩部書中女兒國所蘊含的社會實質和時代意義: 首先我們從兩部作品「女兒國」內女性所處的角色來分析。西遊記中「女兒國」雖也有「農士工商皆女輩,漁樵耕牧盡紅妝」的涉及,但作者並沒有展開來描繪,而是把視角放在女王求愛和舉國臣民女子對男人的態度上,說明在這個女兒國中作者目的是突出女性作為愛情主角的實質。而其現實意義也生發於此。《西遊記》成書於明中葉,當時程朱理學統治著整個社會,他們主張存天理滅人慾「餓死事小,失節為大」,對女子這種三從四德、從一而終的教化根深蒂固。在這種封建倫理道德的壓制之下女性本身也成為扼殺自己的劊子手。在宋元時代作品就已出現了許多列女形象,她們把自己的貞操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有的女性手被男子碰一下就認為有辱自己名節而自斷手臂。而如果女子稍有反抗則被輿論灌之為「壞女人、不貞不潔的妖婦」之惡名。《水滸傳》中潘金蓮、潘巧雲和盧夫人等女性由於背叛丈夫、沒有從一而終,而只有落得被殺的下場。這些作品中作者的思想還沒徹底開化,她們是被封建道德束縛了手腳。而今我們在幻想的「女兒國」中看到另一圖景:女王得知御弟駕臨,立即對眾臣子宣布:「寡人願招御弟為王,我願為後,與他陰陽配合,生子生孫」。這是何等大膽的求愛之舉呀!而舉國上下女子對男女交合之事無任何羞怯之態。作者也敢於涉足這一方面,勇氣可嘉!在現實社會中女子從小處於深閨之中,習熟「禮教」,萬事遵禮教而行,即使心中青春萌動,也羞於出口,而最終往往在家人的擺布之下葬送個人幸福。構想中「女王」則勇敢的沖出了這個樊籠,女王從沒接觸過男性,但他對情愛有著強烈的渴求,他對唐僧大膽的求愛實質是理學禁慾主義窒息下婦女們發出的心靈吶喊。但「女兒國」在描述這種正義之舉時,也向我們展示了在禮教桎梏下女性心理的扭曲變態發展。唐僧一行剛進入西梁邊界就從一中年婦女口中得知:「那年小之人」不忘「風月之事」,「那個肯放你過去!就要和你交合,假如不從,就要害你性命,把你們身上肉都割了做香袋」。這是何等的兇殘與變態呀。這正寓指:在現實社會下由於封建道德、禮教的壓榨,女性不能自由、合理追求情愛、幸福,最終使她們走上邪惡之路而不能自拔。如《水滸傳》中潘金蓮、潘巧雲等就是這種扭曲人物。兩者都是在封建包辦婚姻下背夫偷情,更甚者潘金蓮和西門慶狼狽為奸毒害親夫。他們大膽追求幸福的勇氣可嘉但不道義的行為又讓人生恨。是封建社會扼殺了他們的軀體,泯滅了他們善良的靈魂。《西遊記》作者正是站在社會高度逆時代不能為而為之,這種沖破時代枷鎖的壯舉實為可敬。但《西遊記》的「女兒國」只是局限於女性自身情愛角度,沒有上升到社會層面。而《鏡花緣》女兒國中女性角色則發生了變化,已經成為社會活動參與者。有人會認為《西遊記》中「女兒國」也是由女子來掌管國家、處理社會事務。但那隻是虛渺的假象,因為在此國中作者向我們突出展現的是:河水受孕、女王求愛、國師說媒和擺席設宴。只要從深層次探求,便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即現實社會中「女主內、男主外」大環境下女主母的行為:處理家務,管理婢妾、內眷。這種「常理」行為對封建禮教沖擊力度不大。吳承恩展示的「女兒國」只在個人圈子裡徘徊,他本人也難以想像女子還有社會的一面。由於作者這種局限,是他迴避了這方面的渲染。而李汝珍則把重點停留於此,而且進行了大膽設想:「女主外,男主內」讓女性管理國家,處理社會一切事務。這在其中「治河除水患」中得到精彩體現。此項工程雖是由唐敖這一外來男性協助,但如此龐大的工程一直是女王、國舅操心費力之事,而且這么艱巨而繁重的勞動還是由國中「女百姓」來擔負完成的。它們有制鐵造具上的「心靈手巧」,也是力量上的強者。書中對此工程的艱巨作了詳細描述:挖坑、推壩、攪土且「要費許多力氣」。「嬌弱」女子們完成如此重任,的確難以想像,但作者所傳達給我們得女性卻做到了,而且還做的很成功,這不得不讓人敬佩、嘆服。由此及彼,讓我們也會聯想到「女兒國」中女性在其他國家事務、社會勞動上的瀟灑身影。在此作者把女性的才能、智慧和力量充分體現出來,讓現實中的男性看了也不得不汗顏。這些俗人們整天叫囂「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的謬論,但一向「柔弱」、「淺薄」的女子在「女兒國里」則成了社會的主力軍,這對現實社會的沖擊非同一般呀。 其次我們從兩部作品「女兒國」內:女王外來男性的態度上挖掘深層次的進步性。《西遊記》中西梁女王對唐僧總體上採取屈卑的求愛。當女王得知唐僧已來本國,立刻按耐不住向臣子們宣布:「寡人以一國之富願招御弟為王,我願為後」,這就把自己放在了第二位上,緊接著又派國師去說媒,「禮」字為上。在見到唐僧後那種嬌羞、嫵媚、風流盡情展現,且又「御弟哥哥」叫個不停。這表明在她心目中仍是男性佔主體地位,男性統治女性才天經地義,男尊女卑的意識沒有改變。在這一點上作者仍受時代局限,沒有重大突破。與吳承恩相距幾百年的李汝珍卻提出了「女尊男卑」的石破天驚的設想。在這個王國中女王對外來男性「林之洋」就沒有了禮遇,而是強制性的逼娶,逼林之洋「穿耳」、「纏足」,做其「王妃」。在國王眼中「男性」是處於屈卑之地,應順從自己。此國中體現的「女尊男卑」意識,雖有些矯枉過正之感,實則是作者在向社會呼籲「人人平等」思想,讓男女倒置,喚起世間南子正視封建社會對女子近百年的摧殘。這種女子苦痛遭遇的轉嫁的確讓女子們揚眉吐氣了一回。這在時代進步和現實意義上已遠遠優越於《西遊記》了。 從以上兩大方面的分析對比,讓我們切實感受了《鏡花緣》中「女兒國」的優越與進步。是什麼因素導致的呢?兩位作者都是在封建專制大環境中成長起來,在逆境的壓抑下,使他們有此驚人的創造和成就。但兩人所處的畢竟不是同一時代,而他們的個性風格也應有所差異。明中葉資本主義經濟萌芽並發展,啟蒙思潮也在興起,但明前期近一個世紀的政治高壓和文化封鎖,使此時的經濟文化在休養生息中沒完全擺脫出來。而此書又是作者對前人作品的綜合和完善,放不開手腳,創造性不大正是作者的這種成書經歷和時代的局限,才使《西遊記》中女兒國的現實意義稍遜色了些。到了清中後期,經歷了時代的更替、社會的進步和人們思想意識的升華。封建專制雖仍甚嚴,但也是「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幾天了」,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人們的思想異常活躍,文學創作也進入繁榮興盛期,李汝珍正是這個時代的產兒,他雖然和吳承恩有著相似的個人經歷,可他生存於高度發展、高度激越的時代,生性樂觀豪放,正是時代的熏染和作者的狂放不羈之風才有了我們的《鏡花緣》,也才為我們構築了奇妙的「女兒國」。而我們正是通過兩部作品中「女兒國」片斷的對比賞析才真正透徹的從立體上審視了時代的進步和作者思想的升華。 參考資料:賴力行 《中國古代文學史》 呂晴飛 《〈鏡花緣〉為婦女大唱贊歌》(山東師大學報)章培恆/駱玉明 《中國文學史(下)》
❽ 高分求一篇文學鑒賞論文
鑒賞古典詩詞方法之淺見 摘要: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要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就要從古典詩詞的寶庫中汲取豐富 的養分,這也正是歷年來高考語文試卷中此類題型屢試不衰的重要原因。而對於高中生來 說,在考試中最頭疼的也最難於拿分就是古詩鑒賞題。那麼,如何准確領會古典詩詞的意蘊? 筆者認為首先要掌握一些鑒賞詩詞的基本方法。 關鍵詞:古典詩詞;鑒賞;方法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無不為自己的民族文化而驕傲和自 豪。因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典詩歌則是這「長流」 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中華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滋養著一代 代中華兒女,使中華文明綿延不息。 1緊扣題目,結合背景,知人論世,把握詩意 鑒賞古詩詞,不能忽略題目。因為不少的古詩詞,題目即為 解讀該詩的詩眼。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標題中的「幽居」即幽 僻寧靜的居所,這里已暗示著居室主人隱者的身份。把握住這一 題眼,就找到了理解該詩的鑰匙。又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抓住題眼中的「送」字,就知該詩是一首送別詩,抒發的是離情別 緒。抓住題中的「雪」字,就會明白該詩描寫的一定是雪景。這樣 就為鑒賞這首詩打開了局面,省去了好多彎路。 白居易曾說:「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優秀的 詩作無不是現實生活的高度藝術概括,不了解背景,就無法准確 地把握詩的內容。解讀白居易的《琵琶行》,如果不了解作者遭貶 的背景,就難以透徹理解「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 悲憤感慨。陸游的《十一月四月風雨大作》,如果不了解作者的雄 心壯志和愛國氣概以及本詩的創作經歷和寫作背景,就難以領 悟詩中作者所抒發的至老不衰、為國捐軀、壯志難酬的愛國豪 情。 2統涉全篇,找准意象,體會意境,領悟情感 鑒賞古典詩詞的關鍵在於3個步驟,即找意象,明意境,悟 情感。所謂意象,是蘊含作者思想情感的客觀景物。所謂意境,就 是指作者所描繪的客觀景物和自己的主觀感情渾然天成,高度 融合的一種藝術境界。王國維曾說「: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 曰:有意境而已,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 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在詩詞之佳者,無不如是。」如 柳永的《雨霖鈴》中「寒蟬凄切」、「暮靄沉沉」「、冷落清秋節」「、曉 風殘月」,作者筆下的景已蘊含著難以割捨的離愁別緒和內心的 凄苦,融情於景,抒發了詞人生平遭遇不幸深感前途暗淡的感 慨,讀來令人黯然銷魂,凄愴不已。王維的《山居秋暝》中的「空 山」「、明月」、「清泉」「、竹子」等景,就蘊含了王維對清幽明凈的 山間景色的喜愛之情及心向田園之意。又如劉禹錫的《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 到碧霄」「,晴空」「、排雲」「、碧霄」展現出一幅意境宏大開闊、色 彩絢麗的畫面,寄託了詩人高曠、豪邁的胸懷。鑒賞古詩詞,正是 要借語言載體去感受作品中的意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體會 作者的情感。 3咀嚼詞句,品味語言,把握特點,感悟風格 詩歌的語言含蓄、凝練、形象而富有表現力,多通過比喻、雙 關、用典、象徵等方式表達語意,從而使人感到含蓄、朦朧、多義。 在鑒賞時,反復咀嚼、玩味重點詞句,將對詩歌的內涵挖掘得更為 深刻透徹。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雖然一共只有28字,在描摹 景物時,卻准確地把握住了事物的特徵。「枯藤」「、老樹」「、昏鴉」 渲染出了秋之肅殺、凄清,為羈旅之客創設了一種悲涼的氛圍。 再細細咀嚼「古」、「瘦」「、夕」、「斷腸」等詞語,遊子那源源不斷的 鄉愁就會汩汩流入讀者的心田,引起情感的共鳴。李清照的《聲 聲慢》開首3句,連用14個疊字,將尋覓、凄清、孤寂、悲愁的心境 描繪到極致,為全詞定下了感情基調,傾訴出夫亡家破、飽經憂患 和離亂的哀愁。一經讀來,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緒恰似愁結 不斷,沒有盡頭,難以排解,收到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4掌握技巧,明辨手法,結合全篇,精心推敲 表達技巧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在詩歌鑒賞中,主要指抒 情方式、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等幾個方面。 4.1抒情方式 4.1.1直接抒情 也叫直抒胸臆,是作者對事、物直接表明自己愛憎情感的抒 情方式。如劉禹錫《秋詞》(見上文稿)開頭兩句直接抒發對秋日的 贊美之情。又如楊炯的《從軍行》末尾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 書生」抒發了詩人慷慨從軍的豪情鬥志。 4.1.2間接抒情 補充: 這種抒情方式在古典詩詞中有以下兩種情況。(1)借景(物)抒情,也叫 托物言志 。作者對某種景物或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物中予以抒情。如 柳宗元 的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 寒江雪 。」詩人借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 漁翁 ,來寄託自己的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在我國 古代詩歌 中,梅、蘭、竹、蓮等常是詩人藉以抒情的對象,這也反映出我國民族文化的特徵。(2)寓情於景(物),情景交融。詩人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 描摹 刻畫抒發感情。正是 馬克思 所說,這種 景物描寫 是「人化的自然」,是大自然 補充: 「在 意識形態 上的反射和回聲」,帶有作者或人物濃烈的感情色彩。如 白居易 《惜 牡丹花 》「:惆悵階前 紅牡丹 ,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詩人在憐惜牡丹花的衰落中,寄寓著歲月無情,青春不能常在的感慨。 4.2常見的藝術表現手法(1)用典。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鮮明強烈、或含蓄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語言表達上增強藝術感染力,如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連用5個典故(孫權、劉權、 宋文帝 、佛狸、 廉頗 ),含蓄而自然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2) 比興 、象徵。所謂「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是比喻。如「首如 飛蓬 」(《衛鳳.伯兮》)。通過比喻,可以使形象更鮮明,更容易被人理解。所謂「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這也是一種比喻,可以叫做曲比或曲喻。作者由外界事物引起自己的聯想和思想感情,因而以描寫外界事物作為一首詩為一章詩的開端來暗示詩的意旨,營造詩的氣氛。 《詩經》 中多採用這一藝術手法。 《孔雀東南飛》 中的開頭「 孔雀東南飛 ,五里一徘徊」也採用了這種藝術手法。如果通篇貫穿著這種比興的意象,則是象徵。如古人常借明月、 秋菊 、蓮花、香草等意象來象徵高尚的節操。 駱賓王 的《 在獄詠蟬 》就借蟬這一物象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的高 尚品 格,蟬也就成為詩人自己的寫照。(3)烘托。它本是 中國畫 中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 補充: 象的輪廓上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在詩歌中,則旨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需要刻畫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人烘託人,如《 秦羅敷 》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物烘託人,如「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烘托出 上陽白發人 秋夜難眠的孤獨苦悶的心情。(4)虛實。在狀難寫之景、抒難抒之情時,古人常採用 虛實結合 的寫法,使形象更鮮明,容量更大。如 毛澤東 《沁園春·雪》 中「欲與天公試比高」以及 《望廬山瀑布》 中「疑是銀河落九天」都是採用虛來寫實。 《雨霖鈴》 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則是以虛寫實的千古名句,表達了情人分別時的 黯然傷神 的情感。此外, 古詩詞 還常用對比、 借代 、 互文 、雙關、誇張、 比擬 等修辭格來增強詩歌的表現力。「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此不復回」「、 天台 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都是非常有 感染力 和表現力的句子,多少年來傳誦不衰。當然,冰東三尺非一日之寒。古詩鑒賞也決非一日之功,這需要大量詩歌的感性浸養,需要「熟 讀唐詩 三百首」的千日磨煉。但是如果有了以上的基本知識作鋪墊的話,我想入門總會容易很多。
❾ 關於中國經典文學作品的賞析論文1500字
我看到中國論文榜有這方面的文章,你可以去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