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錢鍾書先生賞析

錢鍾書先生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07 03:05:32

㈠ 錢鍾書的《管錐編》的賞析

《管錐編》簡介
《管錐編》是錢鍾書(錢鍾書)先生生前的一部筆記體的巨著。同他的《談藝錄》、《七綴集》、《槐聚詩存》、《寫在人生邊上》等不一樣,《管錐編》不能被歸入任何的學術體例當中。該書范圍由先秦迄於唐前,而涉及音韻、訓詁、經義、比較文化等多門學科。在本書中,錢先生對《周易》、《毛詩》、《左傳》、《史記》、《太平廣記》、《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辭》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古代典籍進行了詳盡的縝密的考疏,體現了先生學貫中西的豐厚學養,代表了目前學術界的最高水平。
「管錐」二字,源出《韓詩外傳》(「三家詩」之一,即《詩經》):「譬如以管窺天,以錐刺地——所窺者大,所見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

《管錐編》書評
《管錐編》論題四則
一、遮蔽與澄明
人的認識增長途徑之一是閱讀。隨著閱讀量的不斷增大,人是逐漸由被遮蔽而走向澄明的。 從這方面來說,錢鍾書先生後期的主要著作《管錐編》,是一種澄明的思想呈遞。《管錐編》說:有所見必有所蔽;天下之道各分,而原可以合。每個人都有自己所獨特的生存體驗,都有自己的見解,因此形成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但是一種獨特的視角也可能是它的局限所在。能將各家之道綜合的,《管錐編》當無愧是集大成的主要代表。而其它的書,很可能有蔽見。在這方面,管錐是值得推薦的書之一。
二、文化胚胎與根本
現代發展源自近代,近代源自古代,雖然科技突飛猛進,但在人文領域變化不大。《錢鍾書散文》中提到這一點。正如成熟的人是由胚胎到嬰兒、少年、成年發展過來的一樣,社會文化也是如此。相對來說,越是早期的,古代的,也越是根本的。注釋古代的典籍,正是探尋人類社會文化現象的根源性存在。《管錐編》說:察古可以知今,見今可以知古。因此在闡述人類古代各種現象的同時,這種做法的當代文化意義就凸現出來。所謂胚胎,即含有各種發展生長的始基。因此呈現中華傳統文化的本原,並挑出其中的糟粕,也是《管錐編》對中國的貢獻之一。因為現代現象的各種因果追溯,都可以追尋到歷史的深處。
三、文字般若
許多發展都是否定之否定的,理論體系也不例外。因為一種理論總有它不足和待發展的地方,並且一種理論常常成為其它理論發展的桎梏。管錐編雲:真理中蘊涵著血氣。這種觀點和後現代主義的觀點很相近。後現代主義認為「從認識論和意識形態上看,人不可能把握所謂客觀的真理。所謂的真理不過是權力的象徵和對弱勢群體的壓迫。」理論同時意味著理障。甚至文字本身就意味著桎梏。但文字還得用,語言還得發展,觀念也需要放到廣大時空坐標中,和其他相關論點論據進行比較對照,而不應成為僵化偏執的教條。從這方面來說,《管錐編》類似大乘的般若,觀照萬法而又無所執,只是具體地分析具體的問題,並打通其它學科的界限,力求達到一種圓融的效果。從錢鍾書《談藝錄》對《華嚴經》的引述和錢鍾書對佛典的熟悉程度來看,他對這點是有所知的、有所行的。
四、《管錐編》的體例
《管錐編》注釋了中國十部古籍。凡是字句有出入,含義有分歧,源流可考證,值得闡述的亮點和需要評價的地方,錢先生都一一拈出。可以說,這對後來人閱讀這十部古籍起了很大幫助。同時為後來人研究其中的問題提供了很多資料和啟發。《管錐編》是錢鍾書先生的讀書心得,注釋雖多,但有的地方是借注釋而有意闡發對社會的看法和其它書的看法。例如注釋「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的問題時,指出這是歸謬法,並提到孟子好辯,其經常採用歸謬法。這就對讀者閱讀《孟子》有很大幫助。又如在講到「名由人立,藝由己成」的時候,提到了他對閱讀章學誠《文史通義》的「別有會心」,闡發了一段章學誠對社會某些現象的憤慨,這當然有些「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但也說明錢先生並不是單純閉門讀書,而也是負有社會的道義感。
《管錐編》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因為讀書既多之後,各書中或有分歧之處,必然會心存疑慮。這個地方到底作者說的對不對,是不是這樣,這都是個問題,因此有時候需要確定真偽而辨別是非。光知道「盡信書不如無書」是不夠的,還要知道正誤所在,這就需要熟讀精思了。錢先生在這方面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書中注釋的這十部古籍,可圈可點的地方很多,為什麼只是挑那些地方?我認為這涉及了《管錐編》的一個特點——疊構。在十部古籍的排列順序上,凡是論述的問題,一般都在前面的章節沒有出現過;凡是前面古籍拈出的問題,後面就不再論述。並且重要的是,出現的論題必然都是在歷史上有疑義需要解決,或者是首先出現的值得注意的某個現象和一些警句需要拈出和說明,或者是從文學角度需要評判。而沒有出現的論題很可能價值就不太高。當然每個讀者也可能視角是不一樣的。但讀者對古籍所關注的地方,通常都在《管錐編》的前面地方都能找到。(關於這個觀點,可以再商榷論證)。因此讀古籍的好處只剩下加深對《管錐編》引文和論述的理解了。
一部鞭撻專制的思想錄 ——我讀《管錐編》
錢鍾書先生的書總是很熱銷,錢鍾書研究也總是個熱門話題,可是作為其重要學術論著的《管錐篇》,我總覺得其底蘊亦即其思想價值並未得到認真、准確的解讀。其實這部成書於「文革」動亂之際的皇皇巨著,其學術思想的基調就是人道主義(首先當然是十八世紀以還的人道主義),而啟蒙思想家的人道主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專制的鞭撻,因而在我看來,《管錐篇》其實也是一部鞭撻專制的思想錄。
一、 專制的可怕:「口戕口」
或許有人會問,何以見得《管錐編》有其思想、價值且集中表露於對專制的鞭撻?其實不僅錢氏本人早有明言,書中所引所述及其所論也是赫然在目。因此,順著《管錐編》中的文本線索,我們不僅可以窺探與索解錢鍾書先生「文革」當年的心路歷程,對探尋當代中國文化人十年動亂時期的心境狀態也不啻是找到並打開了一扇心靈的窗口。
人們或許記得,「文革」中曾流行一句很有點文學色彩的話:經過嚴冬的人才懂得春天的溫暖。其實,經受過「文革」磨難的人才真正懂得以言治罪的可怕和言論自由的可貴,因為極左的實質其實就是專制,就是對輿論及言論的鉗制。《管錐編》中論的雖是經史詩文,可是打開第一冊就會發現,作者的旨趣並非僅限於學術問題,相反,對古代中國專制統治的揭露與鞭撻卻始終為其不變的話題,其中對「口戕口」一語的詮釋與闡述令人至今為之心悸。
「口戕口」一語本出於先秦古器物上的銘文,《大戴禮·武王踐阼》篇始錄之。《管錐編》中對此語的詮釋頗為較真,首先是在論《周易正義》的部分里為釋「頤」卦中的「彖曰: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一語,錢氏先是引出唐人孔穎達對此語的《正義》:「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繼之則指出孔氏「《正義》語乃取之(唐人)傅玄《口銘》」。明眼人已可看出,從「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的角度疏解「慎言語,節飲食」一語,已經悄悄地把立足點置於社會政治層面。然而更值得索解的是,他認為孔氏的《正義》仍未達到一語破的,因而指出:「《大戴禮·武王踐阼》篇(中的)《機銘》『口戕口』三字涵括此象,則未有言者。」換言之,「口戕口」的含義就是「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口戕口」的教訓就是應「慎言語,節飲食」。而這也正是錢鍾書先生的重要提示。
在這里,雖然「慎言語」與「節飲食」兩大義項尚未分伯仲,但在引錄唐人劉禹錫的《口兵誡》(「我誡於口,惟心之門,毋為我兵,當為我藩,以慎為鍵,以忍為閽,可以多食,勿以多言」)的基礎上,錢氏卻道出了自己的隱憂:「諸如此類,斤斤嚴口舌之戒而馳口腹之防,亦見人之懼禍過於畏病,而處世難於攝生矣。」(《管錐編》第一冊第23~24頁,以下僅在引文末簡注頁碼)如果說這里所論尚屬泛泛而談,人們尚且感受不到專制的可怕,那麼我們不妨再來看看《管錐編》中引述的幾則「口戕口」的具體史實。
在《管錐編》第三冊中論及《桓子新論》時,為釋「新論」中的「夫言語小故,陷致人於族滅,事誠可悼痛焉」數句,錢氏引錄了諸如《宋書》、《魏書》及岳珂《?史》等眾多古籍所載「口戕口」之實例。如《魏書·苻生傳》載:苻生「既眇其目,所諱者:『不足』、『不具』、『少』、『無』、『缺』、『傷』、『殘』、『毀』、『偏』、『只』之言,皆不得道;左右中忤旨而死者,不可勝紀」。苻生非漢族的君主,其野蠻或出於文化的後進,但漢家的天子以言治罪同樣窮凶極惡。據多種古籍記載,明太祖朱元璋生性多疑,「臣工表奏頌聖,每犯忌諱:『一人有道,萬壽無疆』則疑『強盜』,『體乾法坤』則隱喻『發髡』,『作則』嫌於『作賊』,『生』、『扉』諧音『僧』、『匪』,『殊』拆字『歹』、『朱』,皆科以大逆謗訕,(故)當時有『撰表(即成)墓誌』之謠」(第971~972頁)。
錢氏這里所引尚有南朝及清代的諸多有關「口戕口」之史事,但僅此已使人們感受到了專制統治的恐怖陰森。然而更值得深思的是,何以《管錐編》中一再言及「口戕口」及其種種實例?答案只能有一個:「有感而發」、「有為而發」(錢氏本人語)。因此,《管錐編》中的下述之論既是對歷史上專制統治者的鞭撻,也是對「文革」當年某些頭面人物的警告:「恃強挾貴,而苛察雄猜,憬然嚴周身之妨,?焉極十目之視,蓋眾所畏之人,其所畏亦必眾耳。」(第973頁)
二、 專制的可鄙:愚民
《管錐編》中對專制統治及其種種表現的揭露與鞭撻即使人們感受到專制的可怕,也使人們看到專制的可鄙。因為專制統治一方面憑借赤裸裸的暴力,另一方面也無恥地運用種種愚民措施。《管錐編》中有關這方面的敘述雖是理智多於激情,但細細品味,錢先生對專制統治的鄙薄與厭惡之情卻依然是力通紙背,入木三分。
在論及《周易》「觀」卦中《彖》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數句時,他即引述《墨子·明鬼》篇中的兩段話(其一曰:「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則夫天下豈亂哉」),並指出:「後世談士闡發政教相須,與墨子暗合。」這後世談士中即包括清初文學家魏禧與近代思想家魏源(一說「刑賞窮而作《春秋》,筆削窮而說地獄」;一說「鬼神之說有益人心,陰輔王教者甚大,王法顯誅所不及者,惟陰教足以懾之」)。雖然《管錐編》中對「二魏」有頗多稱許,但錢氏於此對「二魏」的評論卻表露了自己對專制統治的厭惡:「夫設教濟政法之窮,明鬼為官吏之佐,乃愚民以治民之一道。二魏見其治民之效,而未省其愚民之非也。」
可恨的是,不僅文化人中有這么一幫專為「治人者」謀的文臣策士,專制統治者本身對其中的玄機也是洞若觀火,而且不獨古代中國如此,古希臘、羅馬以還的西方世界也不例外。《管錐編》中就此寫到:
古希臘、羅馬文史屢言君主捏造神道為御民之具。聖·奧古斯丁斥君主明知宗教之妄而誘民信為真,俾易於羈絆。相傳奧古斯德大帝(Augustus)雲:「有神則資利用,故既欲利用,即可假設其為有。」此真「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之供狀。(第18~19頁)
此「之供狀」當然也就是供出了「愚民以治民」的可鄙伎倆。然而《管錐編》中對統治者愚民伎倆的揭露尚不止於此,同時還追溯了「愚民說」的由來及其貌似相左而實則為一的兩種表現形式。在論及《左傳》昭公十八年載周臣原伯魯「不說(悅)學」的有關史事時,錢氏認為找到了「愚民說」的源頭(「愚民之說,已著於此」)。就此他引出了《老子》第六十五章(「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論語·泰伯》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莊子·紸篋》(「絕聖棄智,大盜乃止」)、《商君書·墾令》(「民不貴學則愚」)以及《孫子·九地》(「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等古籍中諸多議論,指出原生形態的「愚民說」就是原伯魯輩的所謂「不說學」,也就是「治民如治軍,亦使由而不使知也」。
雖然這里的議論未免略嫌累贅,但說穿了就是,實現愚民的目的既可求助於鬼神也可藉助於蒙昧。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錢氏話鋒一轉同時提出了一個促人自省的警世之論:「文章學問復可為愚民之具。」(第233~234頁)這里雖然無意贅引《管錐編》中引錄的宋人晁說之以下眾多文家哲人之說,但以「文章學問」為「愚民之具」同樣是要達到「治民如治軍」的目的。因此,從製造鬼神到製造愚昧再到製造規范的「文章學問」,其實都是專制統治者的一個既不可告人也不願告人的可鄙圖謀:「亦使由而不使知也。」
三、 專制的可惡:養寇自重
從《管錐編》、《談藝錄》中可以看出,錢鍾書先生有著濃厚的人道主義精神和自由主義理想,因而他對古代中國社會及其專制統治總是取一種審視的目光。在前兩節中,我們已經看到了他如何評判專制統治與人民大眾,尤其是與知識階層的關系。但在統治階級內部,專制體制又有何弊端呢?
在《管錐編》中論及《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載臧孫氏有關「疾癦」之說時,錢氏由「疾癦」而論及「美癦」再論及所謂「外寧必有內憂」之說。「疾癦」何以成為「美癦」?他先是引出唐人柳宗元的《敵戒》作答:「皆知敵之仇,而不知為益之尤;皆知敵之害,而不知為益之大」;繼之則以宋人楊萬里的下述之論作結:「天之於君,厭之者則驕之以嘉祥,愛之者則譴之以變異,絕之者則誤之以強盛,愛之者則懼之以災害。」換言之,這就是「疾癦」之所以又為「美癦」,或曰「外寧必有內憂」的正面含義。但是,這只是事物的一個方面,我們還必須看到:「事有貌同而心異者,釋敵以為外懼,固遠識謀國之忠也,養寇挾而自重,則老黠謀身之巧也;柳州言其一而未知其二。」錢氏歸納的這個連柳宗元尚且未知的「其二」,就是存在於古代中國社會的一種腐惡機制:養寇自重。
何謂「養寇自重」?《管錐編》中屢舉《吳越春秋》載吳王「夫差矢書射文種」以下至汪景祺戒年羹堯等諸多史事,而其取捨原則則一概本之於所謂「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喻。這里讓我們從中轉錄三則顯例以見一斑:
《南史·賊臣傳》(載)侯景為慕容紹宗所敗,軍潰,收散卒才得八百人,(遣)「使謂紹宗曰:『景若就擒,公復何用?』紹宗乃縱之」;《北史·賀若弼傳》(載)隋文帝曰:「初欲平陳時,弼謂高熲曰:『陳叔寶可平,不作高鳥盡、良弓藏邪?』」鄭達《野史無文》卷三記左良玉大捷而不肯窮追,曰:「留此殘賊,武官尚可為人;若賊今日平,武臣明日即奴矣!」同是斯理。(第216~218頁)
這一「斯理」俗稱就是「兔死狗烹」之喻,演化為現實也就是「養寇挾而自重」的腐惡機制。雖然在今天看來,「養寇」者自有其不得已之處甚或某種理由,但由此卻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何以政治腐敗、民生凋零、社會動盪總是伴隨著專制統治相始終?因此,「老黠謀身之巧」也是專制統治必然帶來的一大可惡之處。
四、 專制的可悲:身退罹殃
古代中國的專制統治不僅造成了君臣之間的相互猜忌,也使臣僚之間經常處在相互傾軋之中。《管錐編》中就此也給我們描述了一種現象:身退罹殃。然而這一現象的含義為何又從何言起呢?
錢氏在論及《詩經·王風·采葛》中「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兩句時,即接過毛《傳》所言(「一日不見於君,憂懼於讒矣」)而把話題引向專制統治下君臣關系及臣僚之間的關系。就此,他先是舉出魏文帝曹丕評劉表父子相疏離的言論(「容刀生於身疏,積愛生於近習」),繼之則舉出兩晉、北齊及北宋的有關史事,指出所謂「一日不朝,其間容刀」雲雲均為「(采葛)毛《傳》之旨。」乃直接地說,臣僚不離君實為得寵邀福的一個必要條件,反之,身退於樞要則禍機莫測。因此,錢氏得出結論:「故古來權臣得君者,鍾鳴漏盡,馬竭器盈,而戀位不去,亦以深慮去位而身與君疏,身疏而容刀、戈也。」(第102頁)
錢氏還認為唐人「李德裕道此隱衷,最為切至」,故不吝篇幅引出了李德裕的大段之論。為申論便這里自然應予轉錄,只是此論過於冗長,這里不妨將其要點稍作節錄,同時也藉以感受一下專制統治下身為臣僚者的悲涼心境。李德裕《退身論》曰:
天下善人少,惡人多,一旦去權,禍機莫測。操政柄以御怨誹者,如荷戟以當狡獸,閉關以待暴客;若舍戟開關,則寇難立至。遲遲不去者,以延一日之命,庶免終身之禍,亦猶奔馬者不可以委轡,乘流者不可以去楫。何以知之?余之前在鼎司,謝病辭免,尋即遠就澤國,自謂在外而安。豈知天高不聞,身遠受害!余豈不知身退罹殃,蓋恥同(文)種、(李)斯之不去也,則知勇退者豈容易哉!而陸士衡稱「不知去勢以求安,辭寵以要(邀)福」,斯言過矣!(第102~103頁)
無庸評說,李德裕此論既道出了身為臣僚者可悲心境的「隱衷」,也使人們至今還能感受到專制統治下那種「高處不勝寒」的政治氛圍。然而,倘若我們再聯系《管錐編》中隨之述及的清初徐乾學「落職尚不肯去」的故事,我們就會看到,專制統治不僅給其臣僚造成一種可悲境地,同時還迫使其墮落成為一種政治無賴,因為徐乾學要康熙分清君子與小人,而其標准就是:「說臣好的,便是君子,說臣不好的,便是小人。」康熙區分君子與小人當然不會以此為標准,因此,「身退罹殃」也只能是專制統治下身為臣僚者的一很難避免或者帶有某種必然性的可悲下場。
五、 專制的可笑:帝皇才學
《管錐編》中對古代中國專制統治的反思與針砭並非盡為明白曉暢之論,但是,拒絕與否定任何形式的專制統治卻是其作者從不隱諱的主張。因此在錢氏的筆下,不僅專制統治者的心理常處在悲涼與陰暗的狀態,專制統治者的形象也從未得到正面的稱道。正因為如此,他的有關帝皇才學的議論與嘲諷其實也就是對專制統治的否定。
首先需要指出,在《管錐編》四冊百餘萬字的著述中,貶議或諷議帝皇的文字幾近於比比皆是,其中論及或提及的帝皇,包括梁武帝、魏孝文帝、隋煬帝、唐太宗、唐德宗、宋真宗、清世宗、清高宗等多位古代中國君主。這里,我們先來看看他對帝皇才學的貶議。
人們知道,在我國自秦以後的歷代帝皇中,南朝的梁武帝父子算得上是「嗜學好文」者,然而在《管錐編》中,錢氏不僅一再尖銳指責梁武帝佞佛「害於其政,著於其尋常行事」(第1544頁),對梁武帝「挾貴好勝」的淺薄無聊也頗多譏諷:
梁武挾貴好勝,史籍頻書。《梁書·沈約傳》記約與梁武競誦,各疏粟事,(沈)約故讓(梁武)帝多二事,出謂人曰:「此公護前,不讓即羞死」;(《南史》)卷五十《劉顯傳》:「有沙門訟田,(梁武)帝大署曰『貞(貞)』,有司未辨,遍問莫知,(劉)顯曰:『貞字為與上人』,帝因忌其能,出之。」褊淺有若是者。(第1383頁)
對梁武帝「挾貴好勝」如此鄙薄,對隋煬帝的自命不凡同樣嗤之以鼻。在論及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中「不韋遷蜀,世傳《呂覽》」一語時,他由議論司馬遷「舉例不當」而論及門客著書,又由之而論及梁元帝、唐德宗、宋真宗為表明自己的著述非由「臣下代作」而為「朕自起草」的幾則言論,進而論及隋煬帝「自負才學,每驕天下之士」的狂言:「設令朕與士夫高選,亦當為天子矣。」就此,他以不屑一顧的口吻論及帝皇的「才學」、「術業」:
夫貴人「言言」,賤士「文糞」,王充之所深慨(《論衡·自紀篇》),況益以天子之尊而稍有「才學」、「術業」乎?《荀子·堯問》記「魏武侯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逮,退朝而有憂色」。竊謂以群臣莫逮為己憂,群臣尚且莫或敢逮,何況喜而驕乎!鮑照為文「多鄙言累句」,王僧虔「常用掘筆書」,即「群臣莫逮」之例矣。(第942頁)
在這里,錢氏雖是僅僅點明論題而未說破用意,但對其所舉例證的史實稍作了解,其真實用意即顯豁於世。《荀子·堯問》所記本為吳起諫魏武侯言,義為諸侯相爭須集思廣益方可致勝。至於鮑照為文雲雲則向人們尖銳揭示帝皇的「才學」實為帝皇的淫威。據《南史·鮑照傳》記載:「(宋)文帝以(鮑照)為中書舍人,上好為文章,自謂人莫能及,(鮑)照悟其旨,為文多鄙言累句,咸謂(鮑)照才盡,實不然也」;又據《南史·王曇首傳》記載:傳主次子王僧虔善書,但在劉宋孝武帝時,因「孝武欲擅書名,僧虔不敢顯跡,大明世(公元457~464年)常用掘筆(即禿筆)書,以此見容」。至此,我們也就清楚了鮑照為文「多鄙言累句」及王僧虔「常用掘筆書」的苦衷所在。據此我們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錢氏援此兩典雖是含而不露,但實則告訴人們帝皇的才學其實就是帝皇的淫威。
當然,專制統治並非憑借統治者「才學」與「術業」,但是,為了宣傳與論證專制統治的至上性與神聖性,其幫閑文人的首要職責就是鼓吹專制統治者的天資與博學。因此,帝皇才學不僅是專制統治的門面與旗幟,也被裝扮成專制統治的道義基礎。正因為帝皇才學與專制統治有著如此密切的重要關系,因而《管錐編》中不僅一再嘲諷帝皇的淺薄無聊,對帝皇中的某些「嗜學好文」者也不予稱道。
例如在論及北魏韓顯宗「上書」諫其高祖(即孝文帝)不可「目玩墳典」這一史事時,錢氏即以認可的口吻提及「後來唐太宗嗜學好文,朝臣(如褚遂良)亦進諍言」,而在談到「古來帝皇著述最富而又斑斑可見者」之清高宗時,他又不無譏諷且不無遺憾地寫到:「才同倚馬,載可汗牛,乾隆臣工倘有如韓顯宗、褚遂良之上言者乎?未之考也。」(第1491~1492頁)「乾隆臣工」中是否有這樣一位直言諫臣倒並不重要,但據此我們倒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錢鍾書先生看來,所謂帝皇才學不過是專制統治的一個可笑的點綴罷了。
八、 結 語
回顧本文所述,我想人們自然會明白:錢鍾書先生何以特別看重《管錐編》一書?但是,書中對專制統治的揭露與鞭撻與其說是直接針對「文革」當年的「全面專政」,不如說是在為之追溯歷史與文化的淵源。如果說這一追溯在20年前出版的《管錐編》中尚不夠顯豁,那麼在八十年代初出版的《管錐編增訂》中他索性挑明用意,直截了當地寫到:「孟德斯鳩嘗論亞洲之專制一統不足為訓,政體當如音樂,能使相異者協,相反者調,歸於和諧。」(第23頁)因此,說《管錐編》是一部鞭撻專制的思想錄當確有所據。

㈡ 錢鍾書《吃飯》選一段賞析急急急!!!

其實人生是一種過程:這兩種人都有存在的權利,錢鍾書先生是個文學大內師,他是第一容種人,他說的第二種人主要是貴族人士。當然對於自力更生的人是受到人們尊重的,錢鍾書先生明顯對第二種人含有鄙視,他認為人應該通過工作、生產、創造,來換飯吃,不要作寄生蟲。
但是,作貴族是很多人的夢想。

㈢ 求<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賞析!!!!

角力不如角智———讀《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 第一遍讀錢鍾書先生的《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時,依稀感覺寫該文時的錢先生應該正處於人生的困境中,是在借魔鬼之口說事。忙查看寫作的時間,正是國難當頭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期,錢先生此時也剛剛從國外學成回國。再細讀,字里行間透露出的這種意味幾乎無處不在,尤其是魔鬼的「應酬還是有的,像我這樣有聲望的人,不會沒有應酬,今天就是吃了飯來的。在這個年頭兒,不愁沒有人請你吃飯,只是人不讓你用本領來換飯吃。這是一種苦悶。」這一段感慨。 聯想到錢先生的太太楊絳女士在《我們仨》一書中回憶他們在這一時期的生活時言及的「我們為國為家,都十分焦慮」、「鍾書與世無爭,還是不免遭人忌恨……」等語,頓悟! 原來錢先生果真是在借魔鬼之口剖析世情,感嘆人生,宣愁泄憤。意在揭露與諷刺,與此同時還在對異己的揶揄中表現出自己的智慧和對手的滑稽。好個聰明的錢鍾書!他深知自己一介書生,且是把心思都用在學術研究上的書生,無力充當勇士,為避免人對號入座,挑起事端,只能穿起了「軟蝟甲」。是的,何必非要鋒芒畢露地舞槍弄棒?對待小人或惡人,暗刀更能達到反擊的目的,況且還保全了自己。 文章的倒數第二段中,魔鬼就說:「……你說我參與戰爭,那真是冤枉,我脾氣和平,頂反對動武力,……我當初也是個好勇鬥狠的人,自從造反失敗,驅逐天堂,聽了我參謀的勸告,悟到角力不如角智……」 借他人之口說我想說,錢先生採用的正是「角智」的方法!而且這個說話的不是塵世間的俗夫凡子,而是可以為所欲為的魔鬼!更何況這個魔鬼還是在夜晚匆匆一來、匆匆一說就「消融吞並在夜色之中」無蹤影了的!哪怕罵你個狗血噴頭,你又能怎樣追究、治他何罪呢? 《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文筆幽默酣暢,如行雲流水,很像中國的「太極」,看似無力實則招招俱實,屬於典型的錢氏風格。諷刺、挖苦全包含在他一貫的冷幽默里,在你會心的一笑、再笑、還笑、又笑之間痛陳人世尤其是文藝界的各種怪現狀。 例如,在談到「見風使舵」是成名的秘訣時,魔鬼說:「因為你是個喜歡看文學書的人,所以我對你講話就要講點文學名著,顯得我也有同好,也是內行。反過來說,假使你是個反對看書的多產作家,我當然要改變談風,對你說我也覺得書是不必看的,……不但這樣,有時我偏要對科學家講政治,對考古家講文藝。因為反正他們不懂什麼,樂得讓他們拾點牙慧,對牛彈琴根本就不用挑選什麼好曲子!……但丁贊我善於思辯,歌德說我見識多廣……」 再如,在談到傳記或自傳時,魔鬼說:「為別人做傳記也是自我表現的一種,不妨加入自己的主見,借別人題目來發揮自己。反過來,作自傳的人往往並無自傳可作,就稱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兒子都不認得的形象,或者東拉西扯地記載交遊,傳述別人的意識。所以,你要知道一個人的自己,你得看他為別人作的傳;你要知道別人,你倒該看他為自己作的傳。自傳就是別傳。」 又如,在談到「謙虛」的時候,魔鬼說:「有種人神氣活現,你對他恭維,他不推卻地接受,好像你還他的債,他只恨你沒有付繳利錢。另外一種人假作謙虛,人家贊美,他滿口說慚愧不敢當,好像向上司納賄,嫌數量太少,原璧退還,好等下屬加倍再送。不管債主也好,上司也好,他們終相信世界上還有值得贊美的好人,至少他們自己就是……」 智慧之語,舉不勝舉。令同志者痛快淋漓,忍不住拍案稱絕!令對號就能入座者羞愧難當,牙、手癢得厲害又無從下手,恨不能一時地裂,鑽將下去! 真乃角力不如角智也!難怪有人說----造化鍾神秀,華夏誕鍾書!錢先生的這種崢嶸特出的奇異智慧真的無人堪比啊!

㈣ 錢鍾書作品賞析

錢鍾書先生以學術和小說譽滿天下,於是乎,《圍城》、《管錐編》和《談藝錄》的煌煌盛名,掩蓋了其散文的光芒——似乎很少有人稱錢鍾書為散文家了。殊不知,錢鍾書的散文,內涵豐富,邏輯縝密,文筆老辣,機趣盎然,嘻笑、譏諷、幽默、誇張擬人、引經據典、類比取譬、小說筆法……俱成文章,文風行雲流水,幾達於「無技巧」之境,可謂自成一家。在我看來,錢鍾書不僅是散文家,而且稱得上是20世紀現代白話散文的大家。
【一】
對許多人來說,名字只是用於身份辨識的符號,但對於錢鍾書教授來說,「鍾書」二字則不啻是他的座右銘,是他矢志不渝的信條,也是他「作家兼學者」形象的真實寫照。在舊中國,錢先生「兵罅偷生」,尤其是「重之喪亂,圖籍無存」令他深深的嘆惋;在「文革」中,「經過九蒸九焙」的改造,他提出最不能忍受的只有一條:「沒有書」;女兒訪英,他也只有一句交代:多買新書。難怪與他鶼鰈相得的夫人楊絳先生曾斷言:「他只要有書可讀,別無營求。」錢先生如此鍾情於書,自有他的道理。用錢先生自己的話說:「有些書,如先秦諸子,特別是孔、孟、老、庄、韓、列,如《左傳》、《詩》、《騷》,如《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宋書》、《魏書》、《南齊書》,如《宋元學案》、《明儒學案》,等等,都是研究中國文化的基礎書、必讀書。」他認為,一個人只要多讀書,多比較,多思索,就能有自己的見解。這當然是他的切身體會。錢先生到底讀過多少書,碌碌如我輩者實難估計。但是,僅《管錐編》一書的引文已逾萬種,杜少陵所謂的「讀書破萬卷」,錢老所讀之書之數想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錢先生坐擁書城,手不釋卷,直至「朱墨爛然,方譙周獨笑」。然而,他是「讀書以極其至」,而非「以讀書為其極至」。錢先生說過:「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這部書真大!一時不易看完。」所以,他在酷嗜古今中外文史哲典籍的同時,從來也未放鬆對於「人生」這部無字「大書」的閱讀。
錢鍾書先生少年時,讀書的「食腸很大」,無論是詩歌、小說、戲曲、「極俗的書」,還是「精微深奧」的「大部著作」、甚至「重得拿不動的大字典、辭書、網路全書」,他都「甜咸雜進」。這個習慣後來貫徹到學術研究當中,就成為他打通學術壁障的不懈努力。當然,鍾書「鍾書」到了破萬卷之境,則後來無論在小說、散文隨筆也好,抑或是在學術論著也罷,「下筆有如神」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二】
錢鍾書的散文是典型的學者散文。所謂學者散文,大都具有較強的知識性,主旨不在於表情寫景,主要的表現手段也不是抒情、寫景或敘事,而是議論、說理和達意。它不是以情感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智啟人。錢鍾書的散文正是以思想的睿智見長。他好像是把博大的知識海洋融會貫通,濃縮成涓涓清泉和深不可測的一潭清水。雜而博,既是其散文的內容特色,也成其大家風范。讀他的散文,你會在表面的駁雜紛繁中,發現其中始終隱現著的智性思辯的光芒和嚴整有序、滴水不漏的推理的力量,而這一切又是在從容不迫,「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得不止」(蘇東坡語)的行文風格中體現出來的。如數家珍般的知識掌故、信手拈來的名言雋語、爽辣尖刻的類比分析、入木三分的刻畫描摹以及讓人忍俊不禁而又拍案叫絕的譬喻揶揄,讓人大有目不暇接、酣暢淋漓之感。
就數量而言,錢鍾書的散文並不多。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散文,主要收在《寫在人生邊上》,其他散文大多散見於各報紙雜志。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出過兩個集子,近幾年才又出過一本《錢鍾書散文》和《錢鍾書楊絳散文》。
錢鍾書的散文,常常語出驚人,挾帶著先聲奪人的力量,使你一旦開讀便欲罷不能。如《吃飯》的開頭:「吃飯有時很像結婚,名義上最主要的東西,其實往往只是附屬品。吃講究的飯事實上只是吃菜,正如討闊佬的小姐,宗旨倒不在女人。這種主權旁移,包含了一個轉了彎的、不甚素樸的人生觀。辨味而不是充飢,變成了我們吃飯的目的。舌頭代替了腸胃,作為最後或最高的裁判。不過,我們仍然把享受掩飾為需要,不說吃菜,只說吃飯,好比我們研究哲學或藝術,總說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樣有用的東西只能給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無用的東西會利用人,替它遮蓋和辯護,也能免於拋棄。」真可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彷彿不經意間,絮絮叨叨之際,人生的感悟、素樸而又不乏真知灼識的哲理,便綿綿而來。
錢氏文體中比喻手法的運用固然是意象審美的需要,但更是打通、博綜的手法。錢氏的文章,中心意思主流思想脈絡是相當清晰的,但他卻並非作狹窄的專門論述,所以他的問題手法常常是旁徵博引、散漫扯談、旁敲側擊、比喻類比,這樣,文章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如《釋文盲》里寫道:「學會了語言,不能欣賞文學,而專做文字學的功夫,好比向小姐求愛不遂,只能找丫頭來替。不幸得很,最招惹不得的是丫頭,你一抬舉她,她就想蓋過千金小姐。有多少丫頭不想學花襲人呢?」自「不幸得很」以下是比喻後的散發式輻射,對喻體加工發揮,這種描寫性闡述的賓意已遠,揭示的動機是更深入了一步,自然使文體更加立體了。
再者,錢氏散文還運用了諷刺刻薄的小品文筆法。如錢鍾書先生的《寫在人生的邊上》。「人生據說是一部大書。」開頭一句就留下大埋伏,隨你想去。「假使人生真是這樣,那末,我們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書評家,具有書評家的本領,無須看得幾頁書,議論早已發了一大堆……」抄到這里,我便覺得有些心虛。讓讀的人心虛,正是小品文的妙處。《論文人》篇的後半段說:「至於一般文人,老實說,對於文學並不愛好,並無擅長。他們弄文學,彷彿舊小說里的良家女子做娼妓,據說是出於不甚得已,無可奈何。」「據說」兩字再次出現,似調侃,堪玩味。文章開頭說:「文人是可以嘉獎的,因為他虛心,知道上進,並不拿身份,並不安本分。」欲擒故縱是小品文的章法之一,有點相聲里抖包袱的味道。「真的,文人對於自己,有時比旁人對於他還看得輕賤;他只恨自己是個文人,並且不惜費話,費力,費時,費紙來證明他不願意做文人。在這個年頭,這還算不得識時務的俊傑么?」最後一句有暢快淋漓之勢。下面一句仍然是讓筆者讀來心虛的:「至於不事虛文,精通實學的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等專家,盡管也洋洋灑灑發表著大文章,斷乎不屑以無用文人自居……雖然還夠不上武人的資格。」錢鍾書式的小刻薄初露端倪。好戲尚在別的文章里呢。《釋文盲》篇開頭照例是閑扯:「在非文學書里找到有文章意味的妙句,正像整理舊衣服,忽然在夾袋裡發現了用剩的鈔票和角子;雖然是分內的東西,卻有一種意外的喜悅。」文章寫到中間,那種叫人嘆服的刻薄又出現了:「說來也奇,偏是把文學當做職業的人,文盲的程度似乎愈加厲害……看文學書而不懂鑒賞,恰等於帝皇時代,看守後宮,成日價在女人堆里廝混的偏偏是個太監,雖有機會,卻無能力!」「色盲決不學繪畫,文盲卻有時談文學,而且談得還特別起勁。」
作為卓越的小說家,錢鍾書還常常把小說的筆法融入散文,形成了其敘事靈活自如、虛構擬人精妙絕倫的特點。如《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就虛擬了一個溫文爾雅、「人性」十足、通情達理的「魔鬼」。每個讀者都能從中以文為鑒,照見自己或他人的隱秘世界。這不僅是小說與散文的結合,也是知識與想像的結合。
但錢鍾書的學者散文中也常常難免有「掉書袋」的毛病,他不是為知識而知識地炫耀和賣弄,其創作(包括小說)完全可以歸入「為人生」的寫作之列。正如作者在解釋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時說的:「人生據說是一部大書。假如人生真是這樣,那麼,我們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書評家。」「假如人生是一本大書,那麼下面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看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了好多空間。」在這里,我們除了看到錢鍾書的謙虛外,更能體會到他對人生的態度。
毫無疑問,錢鍾書的散文是啟人心智的智者的言說,是廣泛繼承與借鑒中外優秀散文傳統、融通中西文化的文化「寧馨兒」。
【三】
「寫在人生邊上」是值得注意的文體視角。在圍城外看圍城,在人生邊上看人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然而走出了「此山」又如何?「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只看到錢鍾書永遠高高在上的立場,有些學者頗不滿意錢鍾書那種高於一切人的審視與幽默的超然態度。其實錢氏一直在努力追求作為一個智者,於是「他只好採用一種全知全能式的視角,這才能超脫,能在人性的、價值的、文化的最高角度獲得一種客觀,保有一種比一切人都聰明的靈感的洞察力」(李嘉建語)。他為誰說話呢?他只為一種存在做解釋,所以,他成了一個存在主義者,一個以真理和人類價值為闡述對象的智者。
如今,漫步在人生邊上的錢先生步出書頁邊緣,而他的名字便留在了書底留白處。

㈤ 對錢鍾書先生評價

錢鍾書先生字默存,曾用筆名中書君等。 錢先生博學多能,兼通數國外語,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績。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用英文撰寫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里的中國》,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及詩文評論《談藝錄》。其中《圍城》有獨特成就,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談藝錄》融中西學於一體,見解精闢獨到。解放後,錢先生出版有《宋詩選注》、《管錐編》五卷、《七綴集》、《槐聚詩存》等。錢先生還參與《毛澤東選集》的外文翻譯工作。主持過《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他的《宋詩選注》在詩選與注釋上都卓有高明識見,還對中外詩學中帶規律性的一些問題作了精當的闡述。《管錐編》則是論述《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史記會注考證》、《老子王弼注》、《列子張湛傳》、《焦氏易林》、《楚辭洪興祖外傳》、《太平廣記》、《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的學術巨著,體大思精,旁徵博引,是數十年學術積累的力作,曾獲第一屆國家圖書獎。 錢先生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的方法,融匯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為文化昆侖。60年來,錢鍾書先生致力於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淡泊名利,甘願寂寞,辛勤研究,飲譽海內外,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貢獻,培養了幾代學人,是中國的寶貴財富。 錢先生在文學研究和文學創作方面的卓越成就,對於我們建設中國新文化,特別是在科學地揚棄中國傳統文化和有選擇地借鑒外來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錢先生給予中國文化的主要影響:一是以一種文化批判精神觀照中國與世界。在精熟中國文化和通覽世界文化的基礎上,錢先生在觀察中西文化事物時,總是表現出一種清醒的頭腦和一種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絕任何一種理論學說,也不盲從任何一個權威。他畢生致力於確定中國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宮殿中的適當位置,從而促使中國文學藝術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學藝術的總的格局中去。為此,他既深刻地闡發了中國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蘊和獨特價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歷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評中國人由於某些幻覺而對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橫掃了西方人由於無知而以歐美文化為中心的偏見。錢先生對於推進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國人了解西方的學術以及使西方人了解中國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二是以一種新的學術規范發展和深化中國學研究。中國是詩書禮義之邦,中國的學問源遠流長,中國學早已蔚成世界之顯學。在這個領域,一方面是勤謹篤實,碩果累累,另一方面卻是陳陳相因,難以出新。思想方法上的僵化固守和學術方法上的劃地為牢,極大地阻滯了前進的速度。在這種亟待變革的形勢下,錢先生的治學方法應運而生。他數十年間所實踐的「打通」、「參互」、「比較」的方法,努力使中國學自覺地成為一個科學的、開放的體系,從而獲得一個更深、更廣、更新的發展。三是以一種現代意識統領文學創作。錢鍾書先生生活在一個農業國,但是,他卻沒有小生產所固有的狹隘保守觀念;他主要研究的是中國古代文學,但是,他卻沒有三家村學究的陳腐迂闊做派。錢先生的創作貫注著一種強烈的現代意識,這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是並不多見的,有別於同時代的一般作品而與世界文學潮流頗為合拍。特別值得重視的是,他的文學創作都不是那種生吞活剝的東西,而是具有真正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為中國人也為外國人所喜愛的作品。四是以一種高尚的形象為中國知識分子樹立人格上的榜樣。在三、四十年代,錢鍾書先生不向惡勢力俯首,用文學作品辛辣地嘲弄了那個黑暗社會。1949年以後,錢鍾書先生雖然「經過九蒸九焙的改造」,「文革」中更是受盡凌辱和折磨,但是,智者是不可征服的。錢鍾書先生在任何時候都沒有忘記他作為一個學者,要為祖國和世界文化做出貢獻的歷史使命。他不走冷門,不投熱機,不計利鈍,不易操守,反對樹宗立派,只是一心一意地搞研究、出成果。在當今之世,這種品格更其難能可貴。

㈥ 求錢鍾書先生的《管錐編》最好有賞析的那種。

沒有txt的。想賞析可看周振甫先生的「周振甫講《管錐編》《談藝錄》 」,程度深一點可參看張文江先生的《管錐編讀解》。其實,最好還是讀原文。也只有原文最好看。

㈦ 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鑒賞

第一遍讀錢鍾書先生的《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時,依稀感覺寫該文時的錢先生應該正處於人生的困境中,是在借魔鬼之口說事。忙查看寫作的時間,正是國難當頭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期,錢先生此時也剛剛從國外學成回國。再細讀,字里行間透露出的這種意味幾乎無處不在,尤其是魔鬼的「應酬還是有的,像我這樣有聲望的人,不會沒有應酬,今天就是吃了飯來的。在這個年頭兒,不愁沒有人請你吃飯,只是人不讓你用本領來換飯吃。這是一種苦悶。」這一段感慨。
聯想到錢先生的太太楊絳女士在《我們仨》一書中回憶他們在這一時期的生活時言及的「我們為國為家,都十分焦慮」、「鍾書與世無爭,還是不免遭人忌恨……」等語,頓悟!
原來錢先生果真是在借魔鬼之口剖析世情,感嘆人生,宣愁泄憤。意在揭露與諷刺,與此同時還在對異己的揶揄中表現出自己的智慧和對手的滑稽。好個聰明的錢鍾書!他深知自己一介書生,且是把心思都用在學術研究上的書生,無力充當勇士,為避免人對號入座,挑起事端,只能穿起了「軟蝟甲」。是的,何必非要鋒芒畢露地舞槍弄棒?對待小人或惡人,暗刀更能達到反擊的目的,況且還保全了自己。
文章的倒數第二段中,魔鬼就說:「……你說我參與戰爭,那真是冤枉,我脾氣和平,頂反對動武力,……我當初也是個好勇鬥狠的人,自從造反失敗,驅逐天堂,聽了我參謀的勸告,悟到角力不如角智……」
借他人之口說我想說,錢先生採用的正是「角智」的方法!而且這個說話的不是塵世間的俗夫凡子,而是可以為所欲為的魔鬼!更何況這個魔鬼還是在夜晚匆匆一來、匆匆一說就「消融吞並在夜色之中」無蹤影了的!哪怕罵你個狗血噴頭,你又能怎樣追究、治他何罪呢?
《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文筆幽默酣暢,如行雲流水,很像中國的「太極」,看似無力實則招招俱實,屬於典型的錢氏風格。諷刺、挖苦全包含在他一貫的冷幽默里,在你會心的一笑、再笑、還笑、又笑之間痛陳人世尤其是文藝界的各種怪現狀。
例如,在談到「見風使舵」是成名的秘訣時,魔鬼說:「因為你是個喜歡看文學書的人,所以我對你講話就要講點文學名著,顯得我也有同好,也是內行。反過來說,假使你是個反對看書的多產作家,我當然要改變談風,對你說我也覺得書是不必看的,……不但這樣,有時我偏要對科學家講政治,對考古家講文藝。因為反正他們不懂什麼,樂得讓他們拾點牙慧,對牛彈琴根本就不用挑選什麼好曲子!……但丁贊我善於思辯,歌德說我見識多廣……」
再如,在談到傳記或自傳時,魔鬼說:「為別人做傳記也是自我表現的一種,不妨加入自己的主見,借別人題目來發揮自己。反過來,作自傳的人往往並無自傳可作,就稱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兒子都不認得的形象,或者東拉西扯地記載交遊,傳述別人的意識。所以,你要知道一個人的自己,你得看他為別人作的傳;你要知道別人,你倒該看他為自己作的傳。自傳就是別傳。」
又如,在談到「謙虛」的時候,魔鬼說:「有種人神氣活現,你對他恭維,他不推卻地接受,好像你還他的債,他只恨你沒有付繳利錢。另外一種人假作謙虛,人家贊美,他滿口說慚愧不敢當,好像向上司納賄,嫌數量太少,原璧退還,好等下屬加倍再送。不管債主也好,上司也好,他們終相信世界上還有值得贊美的好人,至少他們自己就是……」
智慧之語,舉不勝舉。令同志者痛快淋漓,忍不住拍案稱絕!令對號就能入座者羞愧難當,牙、手癢得厲害又無從下手,恨不能一時地裂,鑽將下去!
真乃角力不如角智也!難怪有人說----造化鍾神秀,華夏誕鍾書!錢先生的這種崢嶸特出的奇異智慧真的無人堪比啊!

㈧ 圍城經典名句的賞析

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我喜歡

㈨ 王蒙和錢鍾書的作品簡介或賞析

長篇小說《青春萬歲》為王蒙19歲時創作,是其進入文壇的代表作品。《青春萬歲》集理想主義、英雄主義、浪漫主義於一身,描寫了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一群天真爛漫的北京女中學生的生活。1981年,該書被評為全國中學生最喜歡的十本書之一;1986年,該書又獲人民文學出版社獎。
《青春萬歲》是王蒙早期現實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小說描寫了1952年北京女七中一群高三學生的學習、生活,贊美了她們不斷探索的精神、昂揚向上的鬥志,如詩似歌的青春熱情,同時也探討了當時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作品主要描寫了鄭波、楊薔雲等一些學生黨員對一些生活困難、思想落後的女學生——如天主教會「仁慈堂」中長大的孤兒呼瑪麗、出身資本家家庭的二小姐蘇寧、一心想當科學家,對集體和他人缺乏熱情的李春等人的熱心幫助,使她們最終都能融入到學校這一大家庭中來,共同進步,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學生們之間的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和很高的思想覺悟。同時作品中也穿插描寫了鄭波和楊薔雲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提高學習成績,以及鄭波與田林、楊薔雲與張世群之間的不成熟的、朦朧的愛情故事。

《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王蒙著)是1956年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鼓舞下出現的寫人民內部矛盾的優秀作品。1957年反右擴大化,這篇小說曾被打為毒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它又獲得正確的歷史評價,被稱為「重放的鮮花」。
這篇小說寫的是青年教師被調到區委會後,在工作和斗爭中怎樣碰壁和怎樣遇到挫折的故事。它觸及了我們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揭露了我們黨委機關內部已在滋長並亟待克服的官僚主義現象。

《青狐》是王蒙最新的長篇小說力作。這部小說寫作歷時三年,又花數月時間精心打磨,終於奉獻於讀者面前。
王蒙從事寫作五十年,出版了七部長篇小說,《青狐》是他第一次以女性為主人公,描寫她的愛情、性格、慾望,描寫她的理想、才華、熱情與她的環境、教養、歷史角色之間的巨大的不平衡,刻畫了一個可愛可笑、可敬可悲的女性形象。

《尷尬風流》是王蒙用五年心血寫成的探索中國人之「心」的一部奇絕大書。
作者筆下的「老王」,思索了大量玄學,均系「天問」。問而無解,所以尷尬;既然無解,索性放下,於是「風流」。
作者天馬行空,恣肆不拘,打破了有頭有尾的長篇小說形式,線形外殼碎裂,變成無數片斷,變成大珠小珠落玉盤。這種運思獨出的所在,並非是模仿生活的無序流動,真正的目的是藉此表達「老王」之「心」。他的心,是非線性的,是一個巨大的空洞,是延展的、捲曲的、循環的、擰巴的,反正不是向著一個目標一個終極前進的。作者更深的用意是光復百多年來隨著西學東漸,已經遭到斷裂的中國傳統的小說精神以及中國人對自我和世界的傳統想像方式。重在表明中國人之「心」,並為死滅。
王蒙對於「天問」,對於終極,對於意義和價值的看法,其勇氣和深邃,將再一次震撼文壇。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群相。《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

《寫在人生邊上》是錢鍾書的散文集,這個不太好介紹。

《人·獸·鬼》是錢鍾書先生短篇小說集,主要內容是《上帝的夢》、《貓》、《靈感》、《紀念》四篇小說作品。

《管錐編》這些就是學術著作了,不太好介紹。

並不全面,但仍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㈩ 錢鍾書的《吃飯》語句賞析,專家請進!!!

其實人生是一種過程:這兩種人都有存在的權利,錢鍾書先生是個文學大師,他是回第一種人,他說答的第二種人主要是貴族人士。當然對於自力更生的人是受到人們尊重的,錢鍾書先生明顯對第二種人含有鄙視,他認為人應該通過工作、生產、創造,來換飯吃,不要作寄生蟲。
但是,作貴族是很多人的夢想。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