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靜農拜堂賞析
① 台靜農《拜堂》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著重描寫了年輕窘困的汪二偷偷買香表、蠟燭與已有身孕的寡嫂草草拜堂成親的故事。
② 傷逝 台靜農賞析
傷逝一文,通過對於慕陵、大千以及作者的交往的描述,體現出作者與二人相互了解志趣相投的深厚友誼,和對這二人深深的懷念。(原創)
③ 拜堂的作者簡介
台靜農(1903--1990),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字伯簡,筆名有青曲、孔嘉等,安徽霍丘縣葉集人內。幼承庭訓,讀容經史,習書法,中學後入北京大學國文系旁聽,後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肄業,奠定了國學基礎。1925年春初識魯迅,後兩人關系密切,友誼深厚。1927年後,任教於輔仁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及齊魯大學等。抗戰後,舉家遷四川,任職國立編譯館。1946年赴台,後任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台靜農治學嚴謹,在文學、藝術、經史等多種領域均涉之甚深,並以人格耿介、文章書畫高絕馳名。有《靜農論文集》、《靜農書藝集》、《台靜農散文集》、《台靜農短篇小說集》等行世。
④ 台靜農的地之子 我的鄰居 賞析 裡面他的鄰居是朝鮮人 之後又提到什麼日本 求解釋
朝鮮原來和日本有點瓜葛
⑤ 台靜農 《拜堂》
http://www.le84.com/MusicDownLoads.aspx?id=93626
這里有下的
⑥ 求台靜農的《拜堂》
拜 堂
■台 靜 農 著
黃昏的時候,汪二將藍布夾小襖托蔣大的屋裡人當了四百大錢。拿了這些錢一氣跑到吳三元的雜貨店,一屁股坐在櫃台前破舊的大椅上,椅子被坐得格格地響。
「哪裡來,老二?」吳家二掌櫃問。
「從家裡來。你給我請三股香,數二十張黃表。」
「弄什麼呢?」
「人家下書子,托我買的。」
「那麼不要蠟燭嗎?」
「他媽的,將蠟燭忘了,那麼就給我拿一對蠟燭罷。」
吳家二掌櫃將香表蠟燭裹在一起,算了賬,付了錢。汪二在回家的路上走著,心裡默默地想:同嫂子拜堂成親,世上雖然有,總不算好事。哥哥死了才一年,就這樣了,真有些對不住。轉而想,要不是嫂子天天催,也就可以不用磕頭,糊里糊塗地算了。不過她說得也有理:肚子眼看一天大似一天,要是生了一男半女,到底算誰的呢?不如率性磕了頭,遮遮羞,反正人家是笑話了。
走到家,將香紙放在泥砌的供桌上。嫂子坐在門口迎著亮緔鞋。
「都齊備了么?」她停了針向著汪二問。
「都齊備了,香,燭,黃表。」汪二蹲在地上,一面答,一面擦了火柴吸起旱煙來。
「為什麼不買炮呢?」
「你怕人家不曉得么,還要放炮?」
「那麼你不放炮,就能將人家瞞住了!」她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既然丟了丑,總得圖個吉利,將來日子長,要過活的。我想哈要買兩張燈紅紙,將窗戶糊糊。」
「俺爹可用告訴他呢?」
「告訴他作什麼?死多活少的,他也管不了這些,他天天只曉得問人要錢灌酒。」她憤憤地說。「夜裡哈少不掉牽親的,我想找趙二的家裡同田大娘,你去同她兩個說一聲。」
「我不去,不好意思的。」
「哼,」她向他重重地看了一眼。「要講意思,就不該作這樣丟臉的事!」她冷悄地說。
這時候,汪二的父親緩緩地回來了。右手提了小酒壺,左手端著一個白碗,碗里放著小塊豆腐。他將酒壺放在供桌上,看見了那包香紙,於是不高興地說:
「媽的,買這些東西作什麼?」
汪二不理他,仍舊吸煙。
「又是許你媽的什麼願,一點本事都沒有,許願就能保佑你發財了?」
汪二還是不理他。他找了一雙筷子,慢慢地在拌豆腐,預備下酒。全室都沉默了,除了筷子搗碗聲,汪二的吸旱煙聲,和汪大嫂的緔鞋聲。
鎮上已經打了二更,人們大半都睡了,全鎮歸於靜默。
她趁著夜靜,提了蔑編的小燈籠,悄悄地往田大娘那裡去。才走到田家獲柴門的時候,已聽著屋裡紡線的聲音,她知道田大娘還沒有睡。
「大娘,你開開門。哈在紡線呢。」她站在門外說。
「是汪大嫂么?在哪裡來呢,二更都打了?」田大娘早已停止了紡線,開開門,一面向她招呼。
她坐在田大娘紡線的小椅上,半晌沒有說話,田大娘很奇怪,也不好問。終於她說了:
「大娘,我有點事……就是……」她未說出又停住了。「真是醜事,現在同汪二這樣了。大娘,真是醜事,如今有了四個月的胎了。」她頭是深深地低著,聲音也隨之低微。「我不恨我的命該受苦,只恨汪大丟了我,使我孤零零地,又沒有婆婆,只這一個死多活少的公公。……我好幾回就想上弔死去,……」
「噯,汪大嫂你怎麼這樣說!小家小戶守什麼?況且又沒有個牽頭;就是大家的少奶奶,又有幾個能守得住的?」
「現在真沒有臉見人……」她的聲音有些哽咽了。
「是不是想打算出門呢?本來應該出門,找個不缺吃不缺喝的人家。」
「不呀,汪二說不如磕個頭,我想也只有這一條路。我來就是想找大娘你去。」
「要我牽親么?」
「說到牽親,真丟臉,不過要拜天地,總得要旁人的;要是不恭不敬地也不好,將來日子長,哈要過活的。」
「那麼,總得哈要找一個人,我一個也不大好。」
「是的,我想找趙二嫂。」
「對啦,她很相宜,我們一陣去。」田大娘說著,在房裡摸了一件半舊的老藍布褂穿了。
這深夜的靜寂的帷幕,將大地緊緊地包圍著,人們都酣卧在夢鄉里,誰也不知道大地上有這么兩個女人,依著這小小的燈籠的微光,在這漆黑的帷幕中走動。
漸漸地走到了,不見趙二嫂屋裡的燈光,也聽不見房內有什麼聲音,知道她們是早已睡了。
「趙二嫂,你睡了么?」田大娘悄悄地走到窗戶外說。
「是誰呀?」趙二嫂丈夫的口音。
「是田大娘么?」趙二嫂接著問。
「是的,二嫂你開開門,有話跟你說。」
趙二嫂將門開開,汪大嫂就便上前招呼:
「二嫂已經睡了,又麻煩你開門。」
「怎麼,你兩個嗎,這夜黑頭從哪裡來呢?」趙二嫂很驚奇地問。「你倆請到屋裡坐,我來點燈。」
「不用,不用,你來我跟你說!」田大娘一把拉了她到門口一棵柳樹的底下。低聲地說了她們的來意。結果趙二嫂說:
「我去,我去,等我換件褂子。」
少頃,她們三個一起在這黑的路上緩緩走著了,燈籠殘燭的微光,更加黯弱。柳條迎著夜風搖擺,荻柴沙沙地響,好像幽靈出現在黑夜中的一種陰森的可怕,頓時使這三個女人不禁地感覺著恐怖的侵襲。汪大嫂更是膽小,幾乎全身戰栗得要叫起來了。
到了汪大嫂家以後,燭已熄滅,只剩了燭燼上一點火星了。汪二將茶已煮好,正在等著;汪大嫂端了茶敬奉這兩位來客。趙二嫂於是問:
「什麼時候拜堂呢?」
「就是半夜子時罷,我想。」田大娘說。
「你兩位看著罷,要是子時,就到了,馬上要打三更的。」汪二說。
「那麼,你就凈凈手,燒香罷。」趙二嫂說著,忽然看見汪大嫂還穿著孝。「你這白鞋怎麼成,有黑鞋么?」
「有的,今天下晚才趕著緔起來的。」她說了,便到房裡換鞋去了。
「扎頭繩也要換大紅的,要是有花,哈要戴幾朵。」田大娘一面說著,一面到了房裡幫著她去打扮。
汪二將香燭都已燒著,黃表預備好了。供桌撿得乾乾凈凈的。於是輕輕地跑到東邊牆外半間破屋裡,看看他的爹爹是不是睡熟了,聽在打鼾,倒放下心。
趙二嫂因為沒有紅氈子,不得已將汪大嫂床上破席子拿出鋪在地上。汪二也穿了一件藍布大褂,將過年的洋緞小帽戴上,帽上小紅結,系了幾條水紅線;因為沒有紅絲線,就用幾條綿線替代了。汪大嫂也穿戴周周正正地同了田大娘走出來。
燭光映著陳舊褪色的天地牌,兩人恭敬地站在席上,頓時顯出庄嚴和寂靜。
「站好了,男左女右,我來燒黃表。」田大娘說著,向前將表對著燭焰燃起,又回到汪大嫂身邊。「磕罷,天地三個頭。」趙二嫂說。
汪大嫂本來是經過一次的,也倒不用人扶持;聽趙二嫂說了以後,就靜靜地和汪二磕了三個頭。
「祖宗三個頭。」
汪大嫂和汪二,仍舊靜靜地磕了三個頭。
「爹爹呢,請來,磕一個頭。」
「爹爹睡了,不要驚動罷,他的脾氣又不好。」汪二低聲說。
「好罷,那就給他老人家磕一個堆著罷。」
「再給陰間的媽媽磕一個。」
「哈有……給陰間的哥哥也磕一個。」
然而汪大嫂的眼淚撲的落下地了,全身是顫動和抽搐;汪二也木然地站著,顏色變得可怕。全室中情調,頓成了陰森慘淡。雙燭的光輝,竟黯了下去,大家都張皇失措了。終於田大娘說:
「總得圖個吉利,將來哈要過活的!」
汪大嫂不得已,忍住了眼淚,同了汪二,又獃獃地磕了一個頭。
第二天清晨,汪二的爹爹,提了小酒壺,買了一個油條,坐在茶館里。
「給你老頭道喜呀,老二安了家。」推車的吳三說。
「道他媽的喜,俺不問他媽的這些屌事!」汪二的爹爹憤然地說。「以前我叫汪二將這小寡婦賣了,湊個生意本。他媽的,他不聽,居然他倆個弄起來了!」
「也好。不然,老二到哪裡安家去,這個年頭?」拎畫眉籠的齊二爺莊重地說。
「好在肥水不落外人田。」好像擺花生攤的小金從後面這樣說。汪二的爹爹沒有聽見,低著頭還是默默地喝他的酒。
一九二七年,六月,六日
(原載1927年6月10日《莽原》2卷10期)
⑦ 誰能給我幾篇文學作品賞析具體如下
我發現你列的書目是《中國現代文學經典》裡面的吧。你是要考研么?那可以買本《現代文學三十年學習指導》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的,溫儒敏寫的~。
⑧ 台靜農的《拜堂》在情節設計,敘事節奏有什麼長處
長處就是用了一些細節的描寫,把整個的氛圍烘托的非常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