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逢入京使賞析

逢入京使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05 15:40:40

1. 逢入京使 任選一個角度,賞析詩的後兩句。

「馬上相逢無紙筆」句,「
逢」字點出了題目。
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為入京使版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馬倥權傯,交臂而過,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託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
去,可偏偏又沒有紙筆,只有託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吧。這最後一句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干凈利落,但簡潔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
如果有幫到您
請給予好評
謝謝拉#^_^#祝您愉快

2. 逢入京使名句

《逢入京使》的名句是: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賞析:「馬上相逢專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屬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於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逢」字點出了題目,在趕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馬倥傯,交臂而過,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託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只好託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吧。這最後一句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很乾凈利落,但簡凈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於淡薄,頗有韻味。

3. 逢入京使 賞析

逢入京使》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描寫了詩人遠涉邊塞,逢入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以慰懸望的家人的典型場面,表達了思鄉之情,詩文語言朴實,卻包含著兩大情懷,思鄉之情於渴望功名之情,一親情一豪情,交織相深,感人至深
「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襲上心頭,鄉愁難收。「故園」,指的是在長安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
「雙袖龍鍾淚不幹」,意思是說思鄉之淚怎麼也擦不幹,以至於把兩支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一個很高的鋪墊。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於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裡吧!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如同隨口而出,特別是後兩句寫馬上相逢的情景,充滿了濃郁邊塞生活氣息,鏡頭集中清晰,如影視特寫一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餘味深長,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於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裡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清人劉熙載曾說:「詩能於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見《藝概。詩概》)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有這一特色。鍾惺評此詩:"只是真。"譚元春曰:"人人有此事,從來不曾寫出,後人蹈襲不得。所以可久"(《唐詩歸》卷十三)。沈得潛曰:"人人胸臆中語,卻成絕唱"(《唐詩別裁集》卷十九)。

4. 逢入京使簡介

古詩: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全部注釋】

1.劉開揚《岑參詩集編年箋注·岑參年譜》(下簡稱劉《箋》)系此詩於天寶八載(749)詩人赴安西途中。

2.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園。

3.龍鍾:濕漉漉的樣子。

4.漫漫:形容路途遙遠.

5.憑:托

6.傳語:捎口信.

7.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詩人此時34歲,前半生功名不如意,無奈之下,出塞任職。遠離京都和家園的心情是凄涼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傷。但遠行之人又想安慰家人,說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擔心。這樣樸素而又復雜的人之常情,用朴實無華的敘述式語氣道出,更覺得真切感人。鍾惺評此詩:"只是真。"譚元春曰:"人人有此事,從來不曾寫出,後人蹈襲不得。所以可久"(《唐詩歸》卷十三)。沈得潛曰:"人人胸臆中語,卻成絕唱"(《唐詩別裁集》卷十九)。

【逢入京使 岑參鑒賞】

天寶八載(749),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頓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第一句是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指的是在長安自己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

第二句帶有誇張的意味,是強調自己思憶親人的激情,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書的微意了。「龍鍾」在這里是淋漓沾濕的意思。「龍鍾」和「淚不幹」都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對長安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神態。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氣。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裡吧!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的好處就在於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於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裡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清人劉熙載曾說:「詩能於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見《藝概。詩概》)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有這一特色。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644598.htm

5. 《逢入京使》的詩意

1、詩意

東望家鄉路程又遠又長,熱淚濕雙袖還不斷流淌。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作者】岑參【朝代】唐

2、原文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3、作者

唐代岑參

(5)逢入京使賞析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這是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此時詩人34歲,前半生功名不如意,無奈之下,出塞任職。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陽關,奔赴安西。

岑參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不免有些感傷,同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安慰家人,報個平安。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二、賞析

此詩首聯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故園東望路漫漫」,在碰到入京使以後, 作者久久不語,只是默默凝視著東方,思鄉的主題一上來便得到有力的揭示。

首句只敘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第二句中的「龍鍾」是沾濕的意 思,全句說: 揩眼淚巳經揩濕了雙袖,可是臉上的淚水仍舊不幹。這種寫法 雖有誇張,卻極樸素、真切地再現了一個普通人想家想到極點的情態,沒有絲 毫的矯揉造作。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於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

「逢」字點出了題目,在趕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馬倥傯,交臂而過,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託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只好託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吧。

這最後一句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很乾凈利落,但簡凈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於淡薄,頗有韻味。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的,此時,心情是復雜的。

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胸襟,柔情與豪情交織相融,感人至深。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充滿了濃郁邊塞生活氣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餘味深長,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於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裡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

6. 逢入京使作者,賞析和主題

來1、《逢入京使》是自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名篇之一。
2、此詩描寫了詩人遠涉邊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以安慰懸望的家人的典型場面,具有濃烈的人情味。
3、詩文語言朴實,不加雕琢,卻包含著兩大情懷:思鄉之情與渴望功名之情,一親情一豪情,交織相融,真摯自然,感人至深。

7. 逢入京使賞析

作品注釋
1、選自《岑參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卷七。入京使:回京城長安的使者。

2、唐代詩人。曾任嘉州(現在四川樂山)刺史。

3、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

4、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遙遠。

5、龍鍾:涕淚淋漓的樣子,這里是沾濕的意思。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淚龍鍾。」

6、憑:托,煩,請。

7、傳語:捎口信。
作品譯文
東望家鄉路程又遠又長,熱淚濕雙袖還不斷流淌。

在馬上與你(使者)相遇但無紙筆,請告訴家人說我平安無恙。[3]

3創作背景編輯
此詩作於公元749年(天寶八載)詩人赴安西途中。這是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此時詩人34歲,前半生功名不如意,無奈之下,出塞任職。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陽關,奔赴安西。

岑參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不免有些感傷,同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安慰家人,報個平安。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文學賞析
鑒賞一

這首詩是寫詩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長安的東行使者,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也表達了詩人慾建功立業而開闊豪邁、樂觀放達的胸襟。旅途的顛沛流離,思鄉的肝腸寸斷,在詩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襲上心頭,鄉愁難收。「故園」,指的是在長安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

「雙袖龍鍾淚不幹」,意思是說思鄉之淚怎麼也擦不幹,以至於把兩支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一個很高的鋪墊。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於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
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逢」字點出了題目,在趕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馬倥傯,交臂而過,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
長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託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只好託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吧。這最後一句
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很乾凈利落,但簡凈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於淡薄,頗有韻味。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的,此時,心情
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充滿了濃郁邊塞生活氣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餘味深長,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於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裡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清人劉熙載曾說:「詩能於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藝概·詩概》)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是有這一特色。[5-6]

鑒賞二

這是一首邊塞詩,盛唐時代,是邊塞詩空前繁榮的時代,出現了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他們的創作為百花齊放的盛唐詩壇,增添了一支奇葩.

此詩約寫於天寶八載(749),這年岑參第一次從軍西征,他辭別了居住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書記,西出陽
關,奔赴安西.岑參的從軍,思想上有兩根精神支柱:一個支柱是建功邊陲的理想在鼓舞著他,他曾自言:"功名只應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
磧西官軍》)另一個支柱是,他認為從軍出塞.是為了報效祖國,赴國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初過
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於這兩點,所以他的邊塞詩多數是昂揚樂觀的,表現出唐軍高昂的士氣和震撼大地的聲威.但當一個戰士踏上征途之後,他們不可能
沒有思鄉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高適《燕歌行》雲:"鐵衣遠戌辛勤久,玉筋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岑參的《逢入京使》
所表現的就是對故園和家人的思念,這是真摯健康的感情,雖然調子不怎麼高昂.但不能認為是消極的、悲觀的,盡管他流下了思鄉之淚.
詩的第一
句"故園東望路漫漫"是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指自己的家園,"東望"點明家園的位置,也說明自己在走馬西行."路漫漫"三字,說明離家之遠.詩人辭家遠
征,回首望故鄉,自覺長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處?"漫漫"二字,給人以茫茫然的感覺.下句詩"雙袖龍鍾淚不幹"寫思鄉的情狀.思鄉之淚,龍鍾交
橫,涕泗滂沱,這多少有點誇張,但"誇而有節,飾而不誣"(《文心雕龍·誇飾》篇).仍不失為真實,我們仍然可以說上句寫的是實景,下句寫的是實情.

"馬上相逢無紙筆"句,"逢"字點出了題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馬倥傯,交臂而過,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自己
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託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彼此行色匆匆,只好託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吧.這最後一句詩.處理得很簡
單,收束得很乾凈利落,但簡凈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於淡薄,頗有韻味.
如果將這四句詩比高下的話,我以為後兩句詩更有味,這兩句
詩好就好在詩人提煉出特定環境下的典型情節,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別出心裁,詩人攝取的生活鏡頭,有濃厚的邊塞生活氣息."馬上相逢"的情節,很有軍旅生
活的特色,描繪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無紙筆而用口信代家書,既合情合理,又給人以新鮮之感.
此詩語言自然質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來,隨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雋永,耐人尋味.

8. 《逢入京使》的詩意是什麼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①.
馬上相逢無紙筆內,憑君傳語報平安②.
[注釋]
①故園:容指長安.龍鍾:即瀧凍,濕漉漉的樣子.
②憑:托.
[賞析]
這首詩是岑參調任安西途中所作.詩中前兩句,寫東望故園,淚流不止,抒思鄉之情.後兩句寫詩人路上巧遇熟人去往長安,手邊沒帶紙筆,只能相托捎個口信回家報平安.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作者抓住了這個細節,以自然質朴的話語,說出了令人叫絕的特定的真實情感,所以能打動人.
{譯文}
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迷漫;滿面龍鍾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幹.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唯有托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9. 逢入京使的後兩句,任選一個角度欣賞。

逢入京使_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賞析

這首詩是寫詩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長安的東行使者,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也表達了詩人慾建功立業而開闊豪邁、樂觀放達的胸襟。旅途的顛沛流離,思鄉的肝腸寸斷,在詩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襲上心頭,鄉愁難收。「故園」,指的是在長安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

「雙袖龍鍾淚不幹」,意思是說思鄉之淚怎麼也擦不幹,以至於把兩支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一個很高的鋪墊。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於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逢」字點出了題目,在趕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馬倥傯,交臂而過,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託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只好託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吧。這最後一句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很乾凈利落,但簡凈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於淡薄,頗有韻味。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的,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充滿了濃郁邊塞生活氣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餘味深長,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於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裡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清人劉熙載曾說:「詩能於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藝概·詩概》)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是有這一特色。

10. 逢入京使 簡析

賞析:

天寶八載(749),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頓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第一句是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指的是在長安自己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

第二句帶有誇張的意味,是強調自己思憶親人的激情,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書的微意了。「龍鍾」在這里是淋漓沾濕的意思。「龍鍾」和「淚不幹」都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對長安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神態。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氣。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裡吧!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的好處就在於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於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裡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清人劉熙載曾說:「詩能於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見《藝概·詩概》)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有這一特色。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