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古代兵法名句

古代兵法名句

發布時間: 2021-02-05 15:21:46

1. 著名的兵法名言有哪些

  1. 用兵雖本於仁義,然其取勝必在詭詐。

    出處:宋人張預注《孫子兵法》

    譯文:用兵打仗雖然要以仁義為本,但取得戰爭勝利必然要運用詭詐的手段。

    賞析:戰爭是為政治服務的,其出發點應當「本於仁義」;但戰爭又具有自身的特殊規律,在這個特殊領域里理所當然地要採取一些詭詐手段。在仁與詭的關系問題上,古代進步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始終主張二者的統一,即將儒家的仁與兵家的詭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仁詭辯證統一的戰略指導理論。仁信與詭詐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戰爭觀范疇,部分儒家學者歷來認為二者水火不相容,宋代學者經常用孔子的仁學來攻擊孫子的詭道,清代學者則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事實上,孫子既主張講仁也主張講詭,他所說的詭並非不仁之詭,而是「仁詭」;他所說的仁並非迂腐之仁,而是智者之仁;在他看來,戰場上單講仁義是虛偽的,打不贏戰爭才是真正的「不仁之至」。因此,宋人張預的這句話十分准確地理解了孫子關於仁詭關系的觀點。

  2. 將帥者,心也;群下者,肢節也。其心動以誠,則肢節必力;其心動以疑,則肢節必背

    出處:《尉繚子•攻權》

    譯文:將帥好比人的心臟,部屬好比人的四肢。如果決心堅定,四肢的動作必然有力;如果猶豫不定,四肢的動作必然遲疑失靈。

    賞析:兵家不僅從將帥與國家關系的角度論述了「安危之主」的定位,而且從軍隊這一有機系統的角度闡明了「將者心也」的論斷。《司馬法》最早從這個角度提出了「將軍,身也,卒,肢也,伍,指拇也」的觀點,分別對將、卒、伍的地位作了形象的定位。作者尉繚對這一思想作了進一步的發揮,認為將帥如同軍隊的心臟,部屬如同軍隊的四肢,將帥意志堅定,部屬就會勇敢作戰;將帥猶豫不決,部屬就會遲疑失靈。尉繚把軍隊作為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系統,論證了將帥在這一系統中的神經中樞地位,同時還清楚地說明了將帥與士卒在戰爭作用問題上的辯證關系。

  3.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出自:《孫子兵法·虛實篇》

    譯文:用兵作戰沒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沒有固定不變的形態一樣,能根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賞析:孫子認為,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不能拘泥於某種作戰的形式,正像水本無固定的形態一樣,放在圓容器中它就是圓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能夠根據敵人數量的多少,裝備的好壞,士氣的高低,指揮員素質如何,軍需供應怎樣而機動靈活地採取對策,才能奪取勝利。這幾句可用以說明用兵或做其他工作應審時度勢,靈活機動地制訂計劃,不可死搬教條,墨守成規。

  4. 練兵之法,莫先練心。人心齊一,則百萬之眾,即一人之身。將知兵,兵知將,如子弟之衛父兄,手足之捍頭目,而常勝在我矣。

    出處:《登壇必究•輯教兵說》
    譯文:訓練軍隊的方法,沒有比培養士卒的思想意志更為優先的了。官兵的思想意志統一了,即使百萬之眾也會團結得如同一人。將帥了解士兵,士兵了解將帥,官兵關系如同子弟保護父兄、手足捍衛頭腦一樣,如果這樣,常勝的把握就操之於我了。
    賞析:思想意志的高度集中統一是克敵制勝的根本保證。因此,軍隊必須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第一位。作者對「練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了深刻闡述,認為「練兵之法,莫先練心」,要求把練心放在治軍的首位,在全軍形成統一的意志,統一的行動。為什麼要這樣?因為只有思想意志統一了,全軍上下才能在共同意志的凝聚下團結得象一個人一樣,軍隊內部就會形成「子弟之衛父兄,手足之捍頭目」的局面,以這樣牢固的內部關系進行戰爭,必然會取得勝利。

  5. 夫決勝之策者,在乎察將之材能,審敵之強弱,斷地之形勢,觀時之宜利,先勝而後戰,守地而不失,是謂必勝之道也。

    出處:《衛公兵法•將務兵謀》
    譯文:奪取戰爭勝利的決策,在於能了解將帥的才能,判明敵人的強弱,分析地形的險易,觀察天候季節是否適宜有利,先有取勝的把握然後交戰,固守自己的土地而不喪失,這就是必然取勝的原則。
    賞析:唐初大將李靖,身經百戰,謀略過人,為大唐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曾與唐太宗李世民對談歷代兵法,著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一書。積數十年戰爭實踐經驗,李靖在《衛公兵法》一書中提出了自己的「必勝之道」。認為「決勝之策」在於能夠了解將帥賢愚,判明敵人強弱,掌握地形險易,洞察天候季節。掌握了敵我雙方這四個方面的情況,就有了「先勝」的把握,然後再興兵作戰。李靖關於「先勝而後戰」的思想,體現了古代兵家一貫的戰爭指導原則。劉邦建立西漢政權之後,先後誅殺了手握兵權的韓信和彭越,淮南王英布「疑禍及身」而起兵反漢,劉邦為應付這一突發事變,召集令尹薛公等人出謀劃策。薛公根據雙方情況,預料英布可能採取上中下三種計謀,由於英布之妻是長沙王之女,預計他會採用下計,果然,英布在劉邦大軍攻擊下投奔江南,被長沙王所誘殺。

2. 孫子兵法中的名句

孫子兵法的名句不來勝枚舉,自精選摘錄如下:1.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2.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3.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4.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殆。5.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3. 《孫子兵法》中有哪些名言名句

  1.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始計第一】
    譯文:在未戰之前,經過周密的分析、比較、謀劃,如果結論是我方占據的有利條件多,有八、九成的勝利把握;或者如果結論是我方占據的有利條件少,只有六、七成的勝利把握,則只有前一種情況在實戰時才可能取勝。如果在戰前乾脆就不做周密的分析、比較,或分析、比較的結論是我方只有五成以下的勝利把握,那在實戰中就不可能獲勝。

  2. .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作戰第二】

  3.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謀攻第三】

  4.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謀攻第三】

  5.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謀攻第三】

  6.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謀攻第三】

  7.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謀攻第三】

  8. 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謀攻第三】

  9. 孫子曰: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軍形第四】

  10.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軍形第四】

  11. 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軍形第四】

  12. 孫子曰: 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虛實是也。【兵勢第五】

  13.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孫子兵法·謀攻篇》

  14.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孫子兵法·計篇》

  15.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孫子兵法·計篇》

4. 求古代兵書裡面的經典名句。越多越好。

孫子兵法:
兵 者, 詭 道也。
故 善 用 兵 者, 屈 人 之 兵 而 非 戰 也,
故 用 兵 之 法, 十 則 圍 之, 五 則 攻 之, 倍 則 分 之, 敵 則 能 戰 之, 少 則 能 逃 之, 不 若 則 避 之。
故 曰 : 知 彼 知 已 者, 百 戰 不 殆 ; 不 知 彼 而 知 已, 一 勝 一 負 ; 不 知 彼, 不 知 已, 每 戰 必 殆。
善 守 者, 藏 於 九 地 之 下。 善 攻 者, 動 於 九 天 之 上。
凡 戰 者, 以 正 合, 以 奇 勝。
攻 而 必 取 者, 攻 其 所 不 守 也。 守 而 必 固 者, 守 其 所 不 攻 也。
故 我 欲 戰, 敵 雖 高 壘 深 溝, 不 得 不 與 我 戰 者, 攻 其 所 必 救 也。
夫 兵 形 象 水, 水 之 形, 避 高 而 趨 下; 兵 之 形, 避 實 而 擊 虛。
故 兵 無 常 勢, 水 無 常 形;能 因 敵 變 化 而 取 勝 者,謂 之 神。
故 其 疾 如 風, 其 徐 如 林, 侵 掠 如 火, 不 動 如 山, 難 知 如 陰, 動 如 雷 震。
故 三 軍 可 奪 氣, 將 軍 可 奪 心。
故 用 兵 之 法: 高 陵 勿 向, 背 丘 勿 逆, 佯 北 勿 從, 銳 卒 勿 攻, 餌 兵 勿 食, 歸 師 勿 遏, 圍 師 必 闕, 窮 寇 勿 迫。
塗 有 所 不 由, 軍 有 所 不 擊, 城 有 所 不 攻, 地 有 所 不 爭, 君 命 有 所 不 受。
我 出 而 不 利, 彼 出 而 不 利, 曰 支; 支 形 者, 敵 雖 利我, 我 無 出 也; 引 而 去 之, 令 敵 半 出 而 擊 之, 利。
投 之 亡 地 然 後 存; 陷 之 死 地 然 後 生。
是 故 始 如 處 女, 敵 人 開 戶, 後 如 脫 免, 敵 不 及 拒。
司馬法:
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其次,賢王制禮樂法度,乃作五刑;興甲兵以討不義,巡狩者方,會諸侯,考不同。
尉繚子:
勝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以觸,丘陵必為之崩,無異也,性專而觸誠也。今以莫邪之利,犀兕之堅,三軍之眾,有所奇正,則天下莫當其戰矣。
兵者,凶器也。爭者,逆德也。
黃石公三略:
柔能制剛,弱能制強。
故士可下而不可驕,將可樂而不可憂,謀可深而不可疑。
主,不可以無德,無德則臣叛;不可以無威,無威則失權。臣,不可以無德,無德則無以事君;不可以無威,無威則國弱,威多則身蹶。
故有德之君,以樂樂人;無德之君,以樂樂身。
六韜: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義之所在,天下趨之。
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
百姓戴其君如日月,親其君如父母。

5. 孫子兵法中常用名句的出處

孫子兵法十三篇目錄 孫子兵法《計篇》第一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版不可不 孫子兵法《權作戰篇》第二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 孫子兵法《謀攻篇》第三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 孫子兵法《形篇》第四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 孫子兵法《勢篇》第五 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斗眾如斗寡, 孫子兵法《虛實篇》第六 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 孫子兵法《軍爭篇》第七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 孫子兵法《九變篇》第八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 孫子兵法《行軍篇》第九 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 孫子兵法《地形篇》第十 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 孫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 孫子兵法《火攻篇》第十二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 孫子兵法《用間篇》第十三 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

6. 一句著名的兵法名言

你說的不會是臨抄兵斗者皆陣列前行吧,我只知道這一個在日本動漫中比較火的。
九字真言又名六甲秘祝,典出《抱朴子·內篇卷十七·登涉》第五段:「入名山,以甲子開除日,以五色繒各五寸,懸大石上,所求必得。又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臨兵斗者,皆陣列前行」。凡九字,常當密祝之,無所不辟。要道不煩,此之謂也。」九字真言系為中國道家的秘術。佛教(密教)稱為奧義九字,傳入日本後,混入真言密教之一部,並被誤抄為「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而成為日本修驗道之山伏所重視的咒法。

7. 孫子兵法名言名句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