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聲聲慢賞析

聲聲慢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19 09:54:36

㈠ 《聲聲慢》賞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為賦,而倚聲家實以慢詞為賦。慢詞具有賦的鋪敘特點,且蘊藉流利,勻整而富變化,堪稱「賦之餘」。李清照這首《聲聲慢》,膾炙人口數百年,就其內容而言,簡直是一篇悲秋賦。亦惟有以賦體讀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這首詞在作法上是有創造性的。原來的《聲聲慢》的曲調,韻腳押平聲字,調子相應地也比較徐緩。而這首詞卻改押入聲韻,並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為急促,變哀惋為凄厲。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既不委婉,也不隱約,不能列入婉約體。

前人評此詞,多以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為其特色。但只注意這一層,不免失之皮相。詞中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於是東張西望,彷彿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麼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於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於中,不得不吐之為快,所謂「欲罷不能」的結果。

「乍暖還寒時候」這一句也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於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我以為,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於「時候」二字,有人以為在古漢語中應解為「節候」;但柳永《永遇樂》雲:「薰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由陰雨而新霽,自屬較短暫的時間,可見「時候」一詞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曉」,通行本作「晚」。這又是一個可爭論的焦點。俞平伯《唐宋詞選釋》注雲:

「曉來」,各本多作「晚來」,殆因下文「黃昏」雲雲。其實詞寫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雲「晚來風急」,則反而重復。上文「三杯兩盞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嬌》詞所謂「扶頭酒醒」;下文「雁過也」,即彼詞「征鴻過盡」。今從《草堂詩余別集》、《詞綜》、張氏《詞選》等各本,作「曉來」。

這個說法是對的。說「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於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里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於下文「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唐宋詞選釋》說:「雁未必相識,卻雲『舊時相識』者,寄懷鄉之意。趙嘏《寒塘》:『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詞意近之。」其說是也。

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著,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的惆悵。於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於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這才是「如今有誰堪摘」的確解。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守著」句依張惠言《詞選》斷句,以「獨自」連上文。秦觀(一作無名氏)《鷓鴣天》下片:「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此詞意境相近。但秦詞從人對黃昏有思想准備方面著筆,李則從反面說,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梧桐」兩句不僅脫胎淮海,而且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辟之筆。自庾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別見李煜、秦觀詞),總之是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情,即戛然而止,彷彿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逐件事一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又確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難能可貴之作了。

㈡ 《聲聲慢》鑒賞

《聲聲慢》又名《勝勝慢》,清照這首詞改押入聲韻,並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為急促,變哀惋為凄厲。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不能列入婉約體。這首作法獨特的詞,就其內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賦。
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於是東張西望,彷彿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麼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於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定下一種愁慘而凄厲的基調。
「乍暖還寒時候」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於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所以,這首詞是寫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於「時候」二字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曉」,通行本作「晚」。從全詞意境來看,應該是「曉」字。說「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於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句是說借酒無法消愁「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這一句是虛寫,以寄寓作者的懷鄉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於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深遠。
「守著窗兒」句,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過之而無不及。這一句從反面說,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梧桐」兩句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直情切。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獨辟蹊徑。自庚信以來,詩人寫愁,多半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
這首詞始終緊扣悲秋之意,盡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寫盡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㈢ 聲聲慢賞析

《聲聲慢·尋尋覓覓》宋代: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譯文: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凄慘悲戚。乍暖還寒的時節,最難保養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麼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採摘?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麼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麼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就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餘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麼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於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可是寒冷是由於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雲低,冷風正勁的時節,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失伴飛。詞人感嘆:唉,雁兒,你叫得這樣凄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難道也像我一樣,餘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濛之中,驀然覺得那隻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隻。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無限無法訴說的哀愁。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緻了。詞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麼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獨對著孤雁殘菊,更感凄涼。手托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凄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於是詞人再也不用什麼對比,什麼渲染,什麼賦比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前人評此詞,多以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為其特色。但只注意這一層,不免失之皮相。詞中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於是東張西望,彷彿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麼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麼來寄託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於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於中,不得不吐之為快,所謂「欲罷不能」的結果。
「乍暖還寒時候」這一句也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於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於「時候」二字,有人以為在古漢語中應解為「節候」;但柳永《永遇樂》雲:「薰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由陰雨而新霽,自屬較短暫的時間,可見「時候」一詞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於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里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於下文「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唐宋詞選釋》說:「雁未必相識,卻雲『舊時相識』者,寄懷鄉之意。趙嘏《寒塘》:『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詞意近之。」
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著,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的惆悵。於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於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這才是「如今有誰堪摘」的確解。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守著」句如依張惠言《詞選》斷句,以「獨自」連上文。秦觀(一作無名氏)《鷓鴣天》下片:「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此詞意境相近。但秦詞從人對黃昏有思想准備方面著筆,李則從反面說,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梧桐」兩句不僅脫胎淮海,而且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辟之筆。自庾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別見李煜、秦觀詞),總之是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情,即戛然而止,彷彿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㈣ 李清照的聲聲慢賞析

賞析如下:

李清照(1084—1151?)號易安居士。這位頗具文學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眾多詞人中,可以說是獨樹一幟。《聲聲慢》是她晚年的名作,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寫下了《聲聲慢》這首詞,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詞風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來襯託孤寂、凄涼的心境。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起首三句比較形象,委婉細致地表達了作者在遭受深創巨痛後的愁苦之情。
七組十四個疊字,猶如信手拈來,」看似平平淡淡,實則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個字無一愁字,卻寫得字字含愁,聲聲是愁,造成了一種如注如訴的音韻效果,如徐虹亭語:「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盤也。」 「尋尋覓覓」,是作者的動作行為,作者在經受了國破家亡、夫喪、金石丟失等一連串的打擊後,內心極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處,更是百無聊賴,空虛郁悶,為了排解這一哀愁,作者開始了漫無目的的尋覓。尋啊覓啊,想尋些什麼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麼茫然,或許她是想找回一些溫馨的回憶來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說「人悲物亦悲」,在一個悲傷凄涼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尋覓的結果給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慘慘威威」,它不但沒有減輕內心的傷痛,反而使其由這清冷之景更生一種凄涼、慘淡和悲戚之情。這就為全詞定下了一個感情基調,使全詞籠罩在一種凄慘愁苦的氛圍中。「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結果轉到寫氣溫驟變的感受,說天氣變化無常,忽暖忽寒,人最難調養身體。然而其內蘊又何止這些呢?聯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難之前的生活一直是優裕、安寧而美滿的,而寫作此詞時,已是形單影只,孤身飄零,生活一下從幸福的峰巔跌入痛苦的深淵,這種情形與「乍暖還寒」的天氣是多麼相像啊,它讓作者的身心一時都難以承受。怎麼辦?只有借酒驅寒,借酒澆愁。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欲以酒暖身,借酒澆愁,可是酒的滋味卻又那麼淡。 「淡酒」無力,怎麼能抵擋住那一陣緊似一陣的急風,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這里酒味為何那麼淡?是酒淡嗎?不是。酒性依舊是烈的,只是因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腸愁更愁,滿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就覺得酒味淡了。李清照在前期詞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也寫到過為驅寒消愁曾飲酒之事,然而卻是「濃睡不消殘酒「。酒力顯得那麼大,讓作者濃濃地睡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消下去,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為作者此時沒有什麼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為一個年青貴族女子的閑愁,閑愁不痛,所以才會有「濃睡不消殘酒」之說。兩相對比,一個「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涼,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本欲借酒澆愁,可誰想「舉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來了自己一陣陣的傷心,正當作者獨自對酒傷心傷神之時,猛然間抬頭看到南飛的大雁,再細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過的大雁嗎?不就是曾為她和丈夫捎過信箋的大雁嗎?而今大雁依舊,人卻不是那兩人了,也不會再有什麼書信捎來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尤其是「雁過也」這句話,不僅寫得有形,而且有聲,渲染出了一種哀哀欲絕的凄苦氛圍,讓我們彷彿與作者一同聽到了長空中那南飛雁一聲聲凄厲的哀鳴。這哀鳴,聽來猶如杜鵑啼血,讓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下片由遠及近,轉入對眼前殘秋之景的具體描繪,進一步表現作者的凄苦之情。

「滿地黃花堆積,慌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這三句話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是愛花的,在過去有丈夫為她摘花,但是在這殘秋之季,作者所見、所感卻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紛紛,堆積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誰可以摘花送給自己呢?丈夫不在了,只能看著它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飄零的晚境。到這里,作者的感情漸漸融入落花中,對花自憐,不由又黯然神傷。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更進一步抒寫作者寂寞難耐的痛苦。常言說「人老伯孤獨」,更何況作者是位感情豐富的文人,這樣獨守窗前,不免觸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況自是令作者甚感凄涼、慘淡和愁苦的,可怎麼捱到天黑呢?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主要寫聲音,以聲襯情,尤其是「點點滴滴」一語,極富「頓挫凄絕」感。當作者正在為落花惋惜、為自己憂苦之時,偏偏又下起了雨;雨點打在梧桐葉上,啪啪地響著,一直到黃昏都沒停止。這里作者只寫雨點打在梧桐葉上的情形,然而我們可以想像出,這雨點雖然是打在梧桐葉上,可在凄苦的作者聽來卻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聲聲,是那麼強烈,它敲擊著、震顫著作者的心扉,簡直讓作者不能自抑!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即這情形,怎能用一個愁字寫得盡呢!這是對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梧桐秋雨」等情景,這些情景,浸滿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國之痛,孤獨之病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包括得盡,概括得了。正如她的詞作《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中所寫: 「只 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全詞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別致,可謂言盡而意無窮,欲說又休,罷、罷、罷!愁情似水長,個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綜觀全詞,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語言、鋪敘的手法寫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較含蓄曲折,心中極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這一愁情作者卻始終不說破,只是極力烘托渲染,層層推進,營造出一種「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圍,給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間。全詞寫來盡管沒有一滴淚,然而給人們的感黨卻是「一字一淚,滿紙嗚咽」。這比直寫痛哭和淚水漣漣更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要注意的是,這首詞中作者抒發的那種非比尋常的凄苦哀愁,格調看起來雖顯低沉,但分析此詞不能脫離作者所生活的環境和時代氛圍。聯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種閨怨閑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朝政腐敗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之下產生的,這就使這首詞的感情色彩有了一個時代依託,有了一定的現實性和社會意義。因此,我們可以說《聲聲慢》這首滿含凄苦情的詞。堪稱千古絕唱!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㈤ 要聲聲慢的賞析和原文

李清照《聲聲慢》賞析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
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
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1084—1151?)這位頗具文學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眾多詞人中,可以說是獨樹一幟。《聲聲慢》是她晚年的名作,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寫下了《聲聲慢》這首詞,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詞風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來襯託孤寂、凄涼的心境。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起首三句比較形象,委婉細致地表達了作者在遭受深創巨痛後的愁苦之情。七組十四個疊字,猶如信手拈來,」看似平平淡淡,實則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個字無一愁字,卻寫得字字含愁,聲聲是愁,造成了一種如注如訴的音韻效果,如徐虹亭語:
「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盤也。」 「尋尋覓覓」,是作者的動作行為,作者在經受了國破家亡、夫喪、金石丟失等一連串的打擊後,內心極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處,更是百無聊賴,空虛郁悶,為了排解這一哀愁,作者開始了漫無目的的尋覓。尋啊覓啊,想尋些什麼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麼茫然,或許她是想找回一些溫馨的回憶來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說「人悲物亦悲」,在一個悲傷凄涼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尋覓的結果給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慘慘威威」,它不但沒有減輕內心的傷痛,反而使其由這清冷之景更生一種凄涼、慘淡和悲戚之情。這就為全詞定下了一個感情基調,使全詞籠罩在一種凄慘愁苦的氛圍中。「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結果轉到寫氣溫驟變的感受,說天氣變化無常,忽暖忽寒,人最難調養身體。然而其內蘊又何止這些呢?聯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難之前的生活一直是優裕、安寧而美滿的,而寫作此詞時,已是形單影只,孤身飄零,生活一下從幸福的峰巔跌入痛苦的深淵,這種情形與「乍暖還寒」的天氣是多麼相像啊,它讓作者的身心一時都難以承受。怎麼辦?只有借酒驅寒,借酒澆愁。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欲以酒暖身,借酒澆愁,可是酒的滋味卻又那麼淡。
「淡酒」無力,怎麼能抵擋住那一陣緊似一陣的急風,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這里酒味為何那麼淡?是酒淡嗎?不是。酒性依舊是烈的,只是因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腸愁更愁,滿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就覺得酒味淡了。李清照在前期詞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也寫到過為驅寒消愁曾飲酒之事,然而卻是「濃睡不消殘酒「。酒力顯得那麼大,讓作者濃濃地睡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消下去,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為作者此時沒有什麼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為一個年青貴族女子的閑愁,閑愁不痛,所以才會有「濃睡不消殘酒」之說。兩相對比,一個「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涼,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本欲借酒澆愁,可誰想「舉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來了自己一陣陣的傷心,正當作者獨自對酒傷心傷神之時,猛然間抬頭看到南飛的大雁,再細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過的大雁嗎?不就是曾為她和丈夫捎過信箋的大雁嗎?而今大雁依舊,人卻不是那兩人了,也不會再有什麼書信捎來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尤其是「雁過也」這句話,不僅寫得有形,而且有聲,渲染出了一種哀哀欲絕的凄苦氛圍,讓我們彷彿與作者一同聽到了長空中那南飛雁一聲聲凄厲的哀鳴。這哀鳴,聽來猶如杜鵑啼血,讓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下片由遠及近,轉入對眼前殘秋之景的具體描繪,進一步表現作者的凄苦之情。
「滿地黃花堆積,慌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三句話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是愛花的,在過去有丈夫為她摘花,但是在這殘秋之季,作者所見、所感卻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紛紛,堆積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誰可以摘花送給自己呢?丈夫不在了,只能看著它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飄零的晚境。到這里,作者的感情漸漸融入落花中,對花自憐,不由又黯然神傷。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更進一步抒寫作者寂寞難耐的痛苦。常言說「人老伯孤獨」,更何況作者是位感情豐富的文人,這樣獨守窗前,不免觸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況自是令作者甚感凄涼、慘淡和愁苦的,可怎麼捱到天黑呢?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主要寫聲音,以聲襯情,尤其是「點點滴滴」一語,極富「頓挫凄絕」感。當作者正在為落花惋惜、為自己憂苦之時,偏偏又下起了雨;雨點打在梧桐葉上,啪啪地響著,一直到黃昏都沒停止。這里作者只寫雨點打在梧桐葉上的情形,然而我們可以想像出,這雨點雖然是打在梧桐葉上,可在凄苦的作者聽來卻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聲聲,是那麼強烈,它敲擊著、震顫著作者的心扉,簡直讓作者不能自抑!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即這情形,怎能用一個愁字寫得盡呢!這是對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梧桐秋雨」等情景,這些情景,浸滿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國之痛,孤獨之病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包括得盡,概括得了。正如她的詞作《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中所寫: 「只 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全詞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別致,可謂言盡而意無窮,欲說又休,罷、罷、罷!愁情似水長,個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綜觀全詞,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語言、鋪敘的手法寫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較含蓄曲折,心中極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這一愁情作者卻始終不說破,只是極力烘托渲染,層層推進,營造出一種「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圍,給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間。全詞寫來盡管沒有一滴淚,然而給人們的感黨卻是「一字一淚,滿紙嗚咽」。這比直寫痛哭和淚水漣漣更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要注意的是,這首詞中作者抒發的那種非比尋常的凄苦哀愁,格調看起來雖顯低沉,但分析此詞不能脫離作者所生活的環境和時代氛圍。聯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種閨怨閑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朝政腐敗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之下產生的,這就使這首詞的感情色彩有了一個時代依託,有了一定的現實性和社會意義。因此,我們可以說《聲聲慢》這首滿含凄苦情的詞。堪稱千古絕唱!

㈥ 聲聲慢字詞、結構、意境賞析

字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結構: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開頭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盪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風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極富藝術感染力。

意境賞析:《聲聲慢》全詩共有七個意象:晚風、淡酒、歸雁、黃花、梧桐、細雨、黃昏。這幾個意象交織共同營造了詩歌整體的基調。最具代表性的意象當屬,淡酒、歸雁、黃花、黃昏。

《聲聲慢》中寫到酒的句子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為何是「淡酒」而不是濃酒?並非酒真的淡,只因風太急而顯得酒淡,「風急」明寫天氣惡劣,實寫詞人愁重。詞人六神無主,茫然若失,竭力尋找卻遍找不到。亡國之愁,淪落之苦,喪夫之痛,家國之思全部壓在一個孤苦伶仃的年老婦人身上。酒入愁腸愁更愁,滿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壓不住心愁。

李清照在前期詞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也寫到過為驅寒消愁曾飲酒之事,然而卻是「濃睡不消殘酒」酒力顯那麼大,讓作者濃濃地睡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消退,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為作者此時沒有什麼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為一個年青貴族女子的閑愁,閑愁不痛,所以才會「濃睡不消殘酒」兩相對比,這個「淡酒」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涼,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其次是「雁」字,雁會聯繫到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感嘆獨自身在異鄉的悲涼,作者當時身處南方,看到北雁歸來,或許她只是聽到了那呼朋引伴的聲聲雁鳴,不禁想起如今,雁在人亡,曾經心意相通的夫君早已撒手人寰,無由再寄錦書去,無人再捎錦書來。

《聲聲慢》中的堆積滿地「憔悴損」了的「黃花」則成了女詞人幽凄孤寂"冷落哀傷的象徵!「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菊花已經調殘,如今再沒有人欣賞它,採摘它,孤身一人,形容憔悴,無人可思,無人可念,面對此情此景,撫今追昔,怎不令詞人悲從中來?」物是人非事事休」,只能看著菊花-朵朵、一瓣瓣的枯萎調落,竟成了-地的哀愁,一地的凄涼,-地無可奈何的消亡。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損容顏,正是李清照孤苦飄零的凄楚晚境的真實寫照。

《聲聲慢》中兼有梧桐細雨的黃昏,潮濕的,陰冷的,主人公百無聊賴,近乎絕望地「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唯一可做的事就是等著天黑,但凡有點希望的人是盼著黎明的,這是怎樣的一-種凄苦。更有那細雨滴在梧桐上的「點點滴滴」,如泣如訴,像是灑不完的傷心淚,「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是一首沒有盡頭的孤寂的歌,在灰色的空間里哀嘆不幸,營造了一個悲情的氛圍,詞人在不經意間觸景傷情,一點一滴都像一把把利劍刺向內心的悲苦和絕望。

(6)聲聲慢賞析擴展閱讀: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清照

㈦ 怎樣賞析《聲聲慢》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這首詞的特色,可以稱做「切實真摯,痴情感人」。我國有不少文學流派非常重視創作和鑒賞中的情感因素,竟陵派創始人之一的譚元春還說過「不痴不可為情」(《唐詩歸》卷一引語》)的話,這首詞就是處處表現作者的痴情。你看,想當初,作者看到天上的「雁字」(李清照《一剪梅》詞:「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曾勾起她對丈夫的相思之情;到了中年,家門罹難,屏居鄉里時,又產生了「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李清照《念奴嬌》詞)的惆悵之情;如今看到過雁這一「舊時相識」時,便愈加傷情。在一群人人常見的飛禽身上,既寄託著純真的夫妻之愛,又有著深沉的家國之思,凡此種種無處不滲透著作者的深情。這種深情還表現在作者對「黃花」形象的不同刻畫上。早年她以「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陰》詞)的「黃花」象徵自己的美好年華,而今「滿地黃花堆積」,標志著自身的衰老和理想的破滅。此處正是從反面翻足其意,即用曉風暮雨對「黃花」的無情摧殘,反襯「黃花」的痴情。不是嗎?都已經凋謝「滿地」、「憔悴」不堪了,還在忖度「有誰堪摘」?可以說「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以下三句,是十足的痴情的流露。惟其痴情,才格外動人。
在拙稿《關於易安札記二則》中,曾談到李清照擅於將與自己身世有某種契合的他人詩詞攝入己作。她尤其熟悉唐代韓偓的詩,其詞曾反復取意於韓詩(《中華文史論叢》1985年第4輯)。這首《聲聲慢》與韓詩亦有一定瓜葛。韓詩中有「凄凄側側又微嚬,欲話羈愁憶故人。薄酒旋醒寒徹寒,好花虛謝雨藏春」④等句,這四句與《聲聲慢》除了在時令上有春秋之別外,其他如凄惻的寒氣、嚬蹙的眉頭,對「故人」的懷念,以及難以禦寒的「薄酒」和敗謝的「好花」等,均為《聲聲慢》一詞所

㈧ 李清照詞《聲聲慢》賞析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名作,詞作抒發的不是閨怨閑愁,而是在金兵入侵、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朝政腐敗的社會背景之下產生的。這就使這首詞的感情色彩有了時代依託,有了現實性和社會性。因此,《聲聲慢》堪稱千古絕唱。
《聲聲慢》。這個詞原來有一個題目叫《秋情》,意指秋天的情懷、秋天的情趣。
北宋的欽宗的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佔領了邊梁,把欽宗、徽宗俘虜到了北方,而戰火也把李清照和趙明誠在青州二十多間文物毀之一炬。輾轉反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再嫁之人也並非好人,家境破滅,舉目無親,從此李清照變得隻身一人,雲愁霧纏,每天過著以淚洗面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她寫下了這首詞《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這個疊字壓的仄聲韻,短促、突兀、奇兀,這個仄聲字在韻腳里表達出一種悲傷、悲壯、悲憤的感情。「尋尋覓覓」是一種茫然無序、惆悵恍惚的一種心境。她在尋找她的過去,可是現在「冷冷清清」,一無所有,什麼都沒有了。於是乎,自己的心情就悲悲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這時李清照便拿一點酒來去去寒,但是三杯兩盞淡酒怎麼能擋得住晚上的越來越風急。所以她寫的是一天從早上開始。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而恰在此時,她拿著酒離開住所到院子里,突然看見大雁飛過來,「雁過也、正傷心」,再仔細一看,雁子竟好像是老朋友,是舊時見過的。鴻雁傳書也引發了她的愁緒。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她來到庭院又看到了滿地黃花,不是滿地是菊,花還長在樹枝上,但是已經憔悴了,堆積了一團一團的,已經快凋謝了,所以如今有誰願意去摘它。以將要凋零的菊花暗喻自己的身世。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梧桐在中國的詩詞中是一種愛情和孤獨的載體。這個當下怎麼是一個「愁」字能說得清,「愁」已經難以概括她此時的痛苦復雜心情。
這首詞很大氣,從頭到尾,一氣呵成,從乍暖還寒,急風淡酒,大雁菊花,梧桐細雨,一一說來,緊緊扣著秋天的悲傷,扣著她個人的遭遇和經歷。李清照這首詞抒發了一種非同尋常的悲愁苦寂,調子也比較低沉,但是我們如果聯系當時的時代環境來看,李清照這時候個人的痛苦憂愁已經不是那種幽怨、那種閨怨,而是和國家的敗亡與百姓的苦難,與民不聊生、官場腐敗,聯系在一起。因此李清照的愁苦就是當時中國老百姓和這個時代的共同體驗。因而這首詞,我們還不能叫它是一首婉約詞,它是一首有社會現實意義的一首千古絕唱。聯繫到李清照後來到南方以後,她不斷地表達這種關懷,如大家熟悉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說明她這種愛國情懷和個人遭遇,我們不能完全分開來看。

㈨ 李清照 聲聲慢 賞析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

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就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餘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麼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於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

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可是寒冷是由於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雲低,冷風正勁的時節,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失伴飛。詞人感嘆:唉,雁兒,你叫得這樣凄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

難道也像我一樣,餘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濛之中,驀然覺得那隻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隻。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無限無法訴說的哀愁。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緻了。詞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麼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

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獨對著孤雁殘菊,更感凄涼。手托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凄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於是詞人再也不用什麼對比,什麼渲染,什麼賦比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於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里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

下文「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唐宋詞選釋》說:「雁未必相識,卻雲『舊時相識』者,寄懷鄉之意。趙嘏《寒塘》:『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詞意近之。」

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著,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的惆悵。於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

「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於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這才是「如今有誰堪摘」的確解。

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守著」句如依張惠言《詞選》斷句,以「獨自」連上文。

秦觀(一作無名氏)《鷓鴣天》下片:「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此詞意境相近。但秦詞從人對黃昏有思想准備方面著筆,李則從反面說,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

「梧桐」兩句不僅脫胎淮海,而且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後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辟之筆。

自庾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別見李煜、秦觀詞),總之是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於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麼心情,即戛然而止,彷彿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相關情事逐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運用凄清的音樂性語言進行抒情,又卻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9)聲聲慢賞析擴展閱讀

原文: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代: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譯文: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凄慘悲戚。乍暖還寒的時節,最難保養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麼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採摘?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麼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麼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㈩ 李清照的《聲聲慢》賞析50字

以前寫過,貌似有點忘了,大概給你寫下叭。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一首震動詞壇回的名作。通過秋答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盪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