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園冶名句

園冶名句

發布時間: 2021-02-04 16:12:55

① 你認為公園有什麼不足之處

大的公園交通不方便,小的公園綠化和設施都不完善,就像馬路邊。

② 有關園林園藝的名言有什麼

去看計成的園冶吧,那是一本很好的書

③ 關於中國藝術的意境

「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一個很重要、很有特色的概念。
中國古代藝術家不大重視「美」。他們受老子哲學的影響,在藝術創作中追求的是「妙」。「美」的著眼點是一個有限的對象。就是要把一個有限的對象刻畫得很完美,而「妙」的著眼點是整個人生,是整個造化自然。中國藝術家不是局限於刻畫單個的人體或物體,把這個有限的對象刻畫得很逼真,刻畫得很完美。相反,他們要突破這個有限的對象,他們追求一種「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這種「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抒發他們對於整個人生的感受。中國古代的畫家,即使畫一塊石頭,一條草蟲,幾只水鳥,幾根竹子,也都要表現整個宇宙的生氣,要使畫面體現畫家對整個人生的感悟,流露一種帶有哲理性的人生感。而這就是古人說的意境。
中國古代山水畫家喜歡畫「遠」,高遠,深遠,平遠。中國古代很多山水畫,近處是廣闊的水面,有木橋、樓閣、小溪、漁船,遠處有無數的高山幽谷,整個畫面是由近處一層一層往遠處推,越推越遠。山水本來是有形體的東西,而「遠」突破山水的有限的形體,使人的目光伸展到遠處,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到所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所以,「遠」,也就是中國山水畫的意境。
同樣,中國古代詩人也都喜歡登高望遠。屈原、阮籍、左思、李白、杜甫都寫過登高遠望的詩。登高遠望是為了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到無限的時間空間,從而引發一種人生感和歷史感。
中國的園林藝術也是如此。中國園林藝術在美學上的最大特點也是有意境。中國園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築物的美,也不是一片孤立的風景的美,而是意境的美。中國園林的意境就是突破有限的對象,進入無限的時間空間。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建築物,樓、台、亭、閣,它們的審美價值,主要不在於這些建築物的本身,而在於它們可以引導游覽者從小空間進到大空間,從而豐富游覽者對於空間的美的感受。明代有位造園學家,名叫計成,他有一部書叫《園冶》,其中有這么一段話:「軒楹高爽,窗戶虛鄰,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這段話說得非常好。中國園林中的建築物,為什麼柱子這么高?為什麼窗戶這么大?就是為了「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也就是使游覽者把外界無限的時間空間的景色都「收」「納」進來。在這里,窗子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國園林建築的窗子是為了使人接觸外面的自然界。計成說「窗戶虛鄰」,這「虛」,就是外界廣大的空間。
中國每一處園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國園林的意境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國園林中亭子的造型是多種多樣的,但它們的基本結構是相同的。一個屋頂,幾根柱子,中間是空的。這樣的建築物的作用就在於能把外界大空間的景色吸收到這個小空間中來。元代人有兩句詩,「江山無限景,都聚一亭中」。這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空間無限景色都吸收進來。中國園林的其他建築,如台榭樓閣也都是起這個作用,都是為了使游覽者從小空間進到大空間,也就是突破有限,通向無限。突破有限,通向無限,就能夠在游覽者胸中引發一種對於整個人生、對於整個歷史的感受和領悟。王羲之的《蘭亭序》,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瑰寶,據說唐太宗對它喜愛到了極點,所以把它作為陪葬品葬到自己棺材裡了。王羲之在這篇序里,一開始就指出,蘭亭給人的美感,主要不是在於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於它可以使人「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這兩句話是很有名的,意思是說,抬頭一看,宇宙如此之大,低頭一看,世界萬物又是如此豐富多彩,生機勃勃。接下去說:「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游覽者的眼睛是游動的,心胸是敞開的,游目騁懷,因此得到了一種極大的快樂。而這種仰觀,俯察,游目騁懷,就引發了一種人生感。王羲之接下去又說:「向之所欣,俯仰
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為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宇宙是無限的,而人生是有限的,當然這個有限的人生是充滿了價值、充滿了意義的。這就是一種人生感。王勃的《滕王閣序》也是一篇極有名的文章。王勃在文章開始也描寫了滕王閣建築的美,但接下去就說,滕王閣給人的美感,主要不在於建築本身,而在於它可以使人看到一個無限廣大的空間,看到無限壯麗的景色。它有兩句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一個無限廣大的空間。然後他就寫到,在這種空間的美感中,包含了一種人
生感:「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這就是一種人生感。中國雲南昆明有座大觀樓,樓上有一副對聯,據說是中國最長的一副對聯。上聯是:「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這是一個廣闊無邊的空間。下聯是寫無限的時間:「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無限的空間和時間引發了對於人生和歷史的感嘆。大觀樓這副長聯,和王羲之、王
勃的兩篇千古名作,都說明,中國園林建築的意境,就在於它可以使游覽者在自然界前面打開眼界,敞開心胸,可以使游覽者「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可以使游覽者「胸羅宇宙,思接千古」,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入無限的時間空間,從而引發一種帶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歷史感和宇宙感。
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藝術作品的區別,在於它不僅僅是揭示生活中某一個具體事物或具體事件的意味,而是要超越具體的事物和事件,要從一個角度去揭示整個人生的意味。一個作品,可能是很美的,也可能是很好的,但如果它沒有揭示整個人生的某種意味,那就不能說它是有意境的作品。中國近代大學問家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對宋代詞人姜白石有一個評論。他說,姜白石的詞格調很高,但沒有意境。姜白石不僅是文學家,而且是音樂家,他的詞多半是他自己作的曲(自度曲)。他的曲譜一直保存到今天。例如他的一首歌曲,詞牌是《鬲梅溪令》(1196年):「好花不與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風歸去綠成蔭,玉鈿何處尋?木蘭雙槳夢中雲,小橫陳。漫向孤山山下覓盈盈,翠禽啼一春。」距離現在有八百多年歷史的這首宋代歌曲,今天聽起來還很有韻味。但它只局限於抒發生活中的一個具體情境的韻味,而不能使人感受到整個人生的某種意味,所以格調雖高,但是沒有意境。當然,中國古代音樂作品中有很多是有意境的。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有一篇《前赤壁賦》。這篇文章描寫蘇東坡和朋友在明月之夜泛舟於赤壁之下,朋友之中有人吹起了洞簫。蘇東坡形容洞簫的樂聲,用了八個字,「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這八個字用得很好,說明在這個洞簫的音樂聲中,包含了他這位朋友對整個人生的某種感受。人的一生是短促的。人生旅途充滿了酸、甜、苦、辣。但是人生終究又是有價值、有意義、有情趣的。人生中有許多事使人遺憾,使人感嘆,使人感到一種惆悵,但人生中也有許多事使人懷念,使人依戀,使人得到安慰。這大概就是所謂「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吧。
意境的美感,實際上包含了一種人生感、歷史感。正因為如此,它往往使人感到一種惆悵,忽忽若有所失,就像長久居留在外的旅客,思念自己的家鄉那樣一種心境。中國古代詩人喜歡登高遠望,用這種方法來引發自己對於人生的哲理性感悟。這種感悟,帶給詩人的就是一種惆悵。很多詩人都談到他們的這種
感受。例如清代詩人沈德潛說:「余於登高時,每有今古茫茫之感。」南朝詩人何遜有兩句詩:「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悵。」李白有兩句詩:「試登高而望遠,咸痛骨而傷心。」這些詩都說明意境給人的美感,往往表現為一種惆悵。中國最著名的古典小說《紅樓夢》的意境,就是《紅樓夢》處處滲透著作家曹雪芹對人生的很深的感悟。它引導讀者去體驗整個人生的某種意味。《紅樓夢》第五十八回,寫寶玉病了一段時候,病好了,他就想去看望黛玉。小說是這么寫的:寶玉從沁芳橋一帶堤上走來,「只見柳垂金線,桃吐丹霞,山石之後,一株大杏樹,花已全落,葉稠蔭翠,上面已結了豆子大小的許多小杏。寶玉因想道:『能病了幾天,竟把杏花辜負了!不覺到「綠葉成蔭子滿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他又聯想到邢岫煙已擇了夫婿一事,雖說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個好女兒,不過兩年,便也要『綠葉成蔭子滿枝』了」。這一段描寫,詩的味道很濃。作者把蘇東坡的詞「花褪殘紅青杏小」,杜牧的詩「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加以溶化,並且重重地染上了一層賈寶玉的情感的色彩,從而創造了一個新的意境。這棵大杏樹使賈寶玉對人生有了某種哲理性的領悟,從而發出深沉的感嘆。讀者讀到這里,會和賈寶玉一樣,在詩意彌漫中茫然若失,感到一種惆悵。賈寶玉這個人可以說是《紅樓夢》里對人生的感受最深刻的一個人。魯迅說過:「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這種悲涼之霧,不僅是因為家族的衰敗,而且是因為人世的滄桑。
唐宋詞很多作品很有意境。如「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讀這些詞,感到的也是一種惆悵,好像旅客思念家鄉那樣,茫然若失。意境給予人的就是這種形而上的慰藉。這當然也是一種美感,也帶給人一種精神的愉悅和滿足。在這種美感中,包含了對於整個人生的體驗和感受,可以說這是一種最高的美感

④ 君子如珩,美人如佩出自何處

「君子如珩,美人如佩」出自明代文人文震亨的《長物志》。

原句為:於身為長物,於世為閑事。君子如珩,羽衣昱耀。

釋義為:這件事對於自身是有價值的東西,對於社會就是閑事。君子好比是美玉,披上羽衣則會更加明亮耀眼。

《長物志》未明代文震亨著,成書於1621年,共12卷,收入《四庫全書》 ,作者文震亨(1585年-1645年),字啟美,江蘇蘇州人。他是明代大書畫家文徵明的曾孫,天啟間選為貢生,任中書舍人,書畫咸有家風,平時游園、詠園、畫園,也在居家自造園林。

《長物志》一書完成於崇禎七年,全書十二卷,直接有關園藝的有室廬、花木、水石、禽魚、蔬果五志,另外七志書畫、幾榻、器具、衣飾、舟車、位置、香茗亦與園林有間接的關系。相比於《園冶》 ,《長物志》更多地注重於對園林的玩賞,與《園冶》更多地注重於園林的技術性問題正可互為補充。

此外,《園冶》因為是立足於江南的造園實踐,而江南花卉繁茂,水源充沛,所以計成對此措意不多;《長物志》則主要是針對北方的造園實踐,而北方草木珍稀,水源猶缺,所以,文震亨對此的重視尤見匠心。

(4)園冶名句擴展閱讀:

文震亨與《長物志》:

文震亨(1585年-1645年),字啟美,江蘇蘇州人,中國明朝末年的畫家,生於明萬曆十三年,卒於清順治二年。他是明代書畫家文徵明的曾孫,文氏本人以諸生卒業於南京國子監,以琴、書譽滿禁中,並於天啟中,以恩貢出仕中書舍人。此後因明末的朋黨之事飽受牽連。詩文書畫,均能得其家傳,對於文學、書畫、音樂、造園等,均有素養。平時游園、詠園、畫園,也在居家自造園林。

《長物志》書成於崇禎七年(1621),共十二卷,分別為:室廬、花木、水石、禽魚、書畫、幾塌、器具、衣飾、舟車、位置、蔬果、香茗。其內容涉及范圍較廣,依現代學科劃分,可分為建築、動物、植物、礦物、藝術、園藝、歷史、造園等方面。《長物志》長期做為園林設計的典籍,因此以往對這本書的研究大多是從園林設計或建築的角度進行考量的 ,因此多與《園治》進行比較。

《長物志·卷三·水石》,分為廣池、小池、瀑布、鑿井、天泉、地泉、流水、丹泉、品石、靈璧石、英石、太湖石、堯峰石、崑山石、錦川、將樂、羊肚石、土瑪瑙、大理石、永石等十八節。水、石與植物、建築等同為構成園林景觀的要素之一。

《長物志·水石》卷說:「石令人古,水令人遠,園林水石,最不可無。要須回環峭拔,安置得宜。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又須修竹、老木、怪藤、丑樹交覆角立,蒼崖碧澗,奔泉汛流,如入深岩絕壑之中,乃為名區勝地。約略其名,匪一端矣。

《長物志·水石·品石》說:「石以靈璧為上,英石次之。然二種品甚貴, 購之頗艱,大者尤不易得,高逾數尺者,便屬奇品。小者可置幾案間,色如漆、聲如玉者最佳。橫石以蠟地而峰巒峭拔者為上。」《長物志·室廬·階》中說:「自三級以至十級,愈高愈古,須以文石剝成。以太湖石疊成者,曰『澀浪』,其制更奇,然不易就。復室須內高於外, 取頑石具苔斑者嵌之,方有岩阿之致。」

《位置·卧室》說:「庭中亦不須多植花木,第取異種宜秘惜者,置一株於中,更以靈璧、英石伴之。「《位置·敞室》說:「置建蘭一二盆於幾案之側;奇峰古樹,清泉白石,不妨多列。

從以上的置石論述中可以看出文震亨對園林家居置石的理論水準,可謂是精彩獨到,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把園林置石提升到與心靈相通的高度和廣度,實在是奇石理論界中的集大成者。文震亨也遭到阮大鉞等人的排擠。清軍攻佔蘇州後,文震亨避居陽澄湖。當清軍推行剃發令時,這個文弱的書生做出了他最後的選擇,他「聞令,自投於河,家人救之,絕粒六日而死。遺書曰:『我保一發,下覲祖宗;見曹無墮先志。『」

一代名賢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地方誌人物傳記材料中被歸入「忠義」中。其仕途並不順利,但因其家學傳統在文化生活上面有一定造詣,同時因其殉節而死的結局,給人的印象大致是一個仕途不順,幽居山水,不失傳統士大夫氣節的文人形象。享年61歲。乾隆四十一年(公園1776年)被追謚為「節憨」。

參考資料:網路-《長物志》

⑤ 《園治》經典語句翻譯

三分匠七分主人:
就是說三分要靠設計師、建設者等等,還有七分要居住者要有非常高的素質,這不僅是社會地位和經濟上的,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自信心和很高的藝術修養。

⑥ 誰能給我幾句《園治注釋》里的名句和解釋啊,多謝

明代計成原著,陳植注釋,楊伯超校訂,陳從周校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精裝。舍侄舒文、鋒華買贈。

⑦ 與中國園林藝術相關的中國詩詞或者詩文

水調歌頭 端午
暮色掩行跡,懷石自沉江。大夫吟唱何處,殘月冷穹蒼。濁浪滔滔東去,雲夢沉浮輾轉,楚地亦神傷。羈客賦騷體,憂患著文章。
擊鼉鼓,投米粽,整行裝。飛舟遏浪,揮槳揎臂吼聲狂。顛沛流離往昔,日麗風和此際,三閭應安詳。歲月如梭逝,風義永流芳。

中秋思鄉

漂泊離鄉數十載
今夜輾轉最難眠
未知村旁青柳池
是否有月寄相思
除夕寄我思

古時花燈今已無
唯有元宵依舊甜
除去昨日相思淚
喜得灣兒夢里回
子於何地開天問
斯世幾回離國門
雲夢如留馬行處
魚梁必賦玉招魂
聖朝無事多來往
佳旅相情少去存
漫道龍舟達故意
同聞山水悼王孫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魚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清平調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民歌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妻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孟浩然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
維揚憶舊游。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
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時常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詩詞--勵志
古風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金縷衣 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葉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圖傷悲!

雜詩 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詩詞--離別
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渭城曲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
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圓月被視為團圓的象徵,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下面是從歷代詩詞中節選出的與明月、中秋有關的名句。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辛棄疾《滿江紅》

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凈。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⑧ 亭子的意義

亭,在古時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釋名版》) 園中之亭權,應當是自然山水或村鎮路邊之亭的「再現」。水鄉山村,道旁多設亭,供行人歇腳,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由於園林作為藝術是仿自然的,所以許多園林都設亭。但正是由於園林是藝術,所以園中之亭是很講究藝術形式的。亭在園景中往往是個「亮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從形式來說也就十分美而多樣了。《園冶》中說,亭「造式無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橫圭、八角到十字,隨意合宜則制,惟地圖可略式也。」這許多形式的亭,以因地制宜為原則,只要平面確定,其形式便基本確定了。
參考鏈接:亭子_網路
http://ke..com/view/2547012.htm‍

⑨ 《中國的亭子與意境》亭子在中國園林的意境中起什麼重要作用

亭子在中國的歷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並不是供觀賞用的建築。如周代的亭,是設在邊防要塞的小堡壘,設有亭吏。到了秦漢,亭的建築擴大到各地,成為地方維護治安的基層組織所使用。《漢書》記載:「亭有兩卒,一為亭父,掌開閉掃除;一為求盜,掌逐捕盜賊。」魏晉南北朝時,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驛。之後,亭和驛逐漸廢棄。但民間卻有在交通要道築亭為旅途歇息之用的習俗,因而沿用下來。也有的作為迎賓送客的禮儀場所,一般是十里或五里設置一個,十里為長亭,五里為短亭。同時,亭作為點景建築,開始出現在園林之中。
園苑築亭 始於隋唐
到了隋唐時期,園苑之中築亭已很普遍,如楊廣在洛陽興建的西苑中就有風亭月觀等景觀建築。唐代宮苑中亭的建築大量出現,如長安城的東內大明宮中有太液池,中有蓬萊山,池內有太液亭。又興廣宮城有多組院落,內還有龍池,龍池東一組建築中,中心建築便是沉香亭。宋代有記載的亭子就更多了,建築也極精巧。在宋《營造法式》中就詳細地描述了多種亭的形狀和建造技術,此後,亭的建築便愈來愈多,形式也多種多樣。
亭子不僅是供人憩息的場所,又是園林中重要的點景建築,布置合理,全園俱活,不得體則感到凌亂,明代著名的造園家計成在《園冶》中有極為精闢的論述:「……亭胡拘水際,通泉竹里,按景山顛,或翠筠茂密之阿,蒼松蟠郁之麓」。可見在山頂、水涯、湖心、松蔭、竹叢、花間都是布置園林建築的合適地點,在這些地方築亭,一般都能構成園林空間中美好的景觀藝術效果。
也有在橋上築亭的,如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北京頤和園中西堤上的橋亭等,亭橋結合構成園林空間中的美好景觀藝術效果,又有水中倒影,使得園景更富詩情畫意,如揚州的五亭橋還成為揚州的標志。
亭與景物 共構美景
亭子以其美麗多姿的輪廓與周圍景物構成園林中美好的畫面。如建造於孤山之南,「三潭印月」之北面柳絲飛翠小島的杭州西湖湖心亭,選址極為恰當,四面臨水,花樹掩映,襯托著飛檐翹角的黃色琉璃瓦屋頂,這種色彩上的對比顯得更加突出。
島與建築結合自然,湖心亭與「三潭印月」、阮公墩三島如同神話中海上三座仙山一樣鼎立湖心。而在湖心亭上又有歷代文人留下「一片清光浮水國,十分明月到湖心」等寫景寫情的楹聯佳作,更增湖心亭的美好意境,而人於亭內眺望全湖時,山光水色,著實迷人。在賞月勝地「三潭印月」,亭子成為構成這一景區的重要建築。從「小瀛洲」 登岸,迎面來的主要景觀建築便是先賢祠和一座小巧玲瓏的三角亭,以及與三角亭遙相呼應的四角「百壽亭」,亭與橋既構成了三潭印月水面空間分割,又增加了空間景觀層次,成為不可缺少的景觀建築,人於亭內居高臨下,可以縱情地遠望四面的湖光山色,近覽水面蓮荷,那紅的、白的、黃的花朵,盡情欣賞「水上仙子」的嬌容麗色。綠樹掩映的「我心相印亭」以及「三潭印月」的碑亭,都為構成三潭印月的園林景觀、空間藝術層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心相印」因有「不必言說,彼此意會」的寓意,更增「三潭印月」這一景區的情趣。
亭因人建 人因文傳
亭既是重要的景觀建築,也是園林藝術中文人士大夫輓聯題對點景之地。如清新秀麗的濟南大名湖,向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美。湖中的小島上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歷下亭,初建於北魏年間,重建於明嘉靖年間。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杜甫曾到此一游,題詩曰:「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清代書法家何紹基將此詩句寫成楹聯,掛於亭上,名亭、名詩、名書法,堪稱三絕。
在離紹興不遠的蘭諸山一帶,秀峰環抱,青巒疊翠,在一片開闊的地形中,建有—座精緻的小亭,離亭不遠,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這就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當年作《蘭亭集序》的地方。在蘭亭泓池水旁有一塊石碑,上書「鵝池」兩字。據說那「鵝」字是王羲之親筆,「池」字是其七子王獻之所寫,「鵝」字一筆寫成,清標拔俗,渾潤中藏骨而不族,似得神助。而今人們游蘭亭,名字、名題和王羲之傳說故事,成為人們仰慕的著名園林景區,而整個蘭亭景區,也是以蘭亭命名,這不能不說亭於園林中的重要性了。
以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而命名的陶然亭,在北京先農壇的西面,建於清康熙年間,亭基較高,故有登臨眺遠之勝。
在杭州孤山北麓賞梅勝地的放鶴亭,是為紀念北宋詩人林和靖而建。林和靖曾在孤山北麓結廬隱居,除吟詩作畫,還喜好種梅養鶴。在他一生所寫的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特別為人所傳頌,人因文傳,亭因人建,名人名詩名亭和放鶴亭一帶梅林,每到冬天,寒梅怒放,清香四溢的「香雪海」中隱一亭,使得放鶴亭更為名聞遐邇。
游目騁懷 感悟人生
在我國園林中,幾乎都離不開亭。在園林中或高處築亭,既是仰觀的重要景點,又可供遊人統覽全景,在疊山腳前邊築亭,以襯托山勢的高聳,臨水處築亭,則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處築亭,半隱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在眾多類型的亭中,方亭最常見。它簡單大方。圓亭更秀麗,但額坊掛落和亭頂都是圓的,施工要比方亭復雜。在亭的類型中還有半亭和獨立亭、橋亭等,多與走廊相連,依壁而建。亭的平面形式有方、長方、五角、六角、八角、圓、悔花、扇形等。亭頂除攢尖以外,歇山頂也相當普遍。
中國每一處園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國園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亭子的造型是多種多樣的,但它們的基本結構是相同的。一個屋頂,幾根柱子,中間是空的。這樣的建築物起什麼作用呢?它的作用就在於能把外界大空間的景象吸收到這個小空間中來。元人有兩句詩:「江山無限景,都取一亭中。」這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大空間的無限景色都吸收進來。中國園林的其他建築,如台榭樓閣,也都是起這個作用,都是為了使游覽者從小空間進到大空間,也就是突破有限,進入無限。
突破有限,進入無限,就能夠在游覽者胸中引發一種對於整個人生、對於整個歷史的感受和領悟。我們可以舉兩個例子來說明一點。一個例子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王羲之在這篇文章一開頭就指出,蘭亭給人的美感,主要不在於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於它可以使人「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這兩句話是很有名的。就是抬頭一看宇宙如此之大,低頭一看,世界萬物又是如此豐富多彩,生機勃勃。(宗白華說,「仰觀」「俯察」是中國古代哲人、詩人觀照世界的特殊的方式。)接下去說:「所以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游覽者的眼睛是游動的,心胸是敞開的,游目騁懷,因此得到了一種極大的快樂。而這種仰觀俯察,游目騁懷,就引發了一種人生感悟,所以王羲之接下去又說:「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宇宙無限,人生有限,所以孔子在岸邊望著滔滔的江水發出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這就是人生感悟。
再一個例子是王勃的《滕王閣序》,這也是一篇極有名的文章。王勃在文章開頭也描寫了滕王閣建築的美,但接下去就說,滕王閣給人的美感,主要不在於建築本身,而在於它可以使人看到一個無限廣大的空間,看到無限壯麗的景色。它有兩句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然後他就寫到,在這種空間的美感中,包含了一種人生感悟:「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這就是滕王閣所引發的一種形而上的感興。
我國雲南昆明有一座大觀樓,樓上有一副對聯,據說是中國最長的一付對聯。上聯是:「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這是一個廣闊無邊的空間,下聯是寫無限的時間:「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和「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相對)。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無限的空間和時間引發了對於人生和歷史的感嘆。大觀樓的這副長聯,和王羲之、王勃的兩篇文章一樣,都說明,中國園林建築的意境,就在於它可以使游覽者「胸羅宇宙,思接千古」,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入無限的時間空間,從而引發一種帶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悟、歷史感悟。

⑩ 亭者,亭也,所以停憩遊行也 賞析

游覽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時,時常與亭不期而遇,在游賞之餘,我們還可以走進亭中,坐下來切身體味一番亭給我們帶來的古典韻律之美。
亭最初並不是指建築,而是指一種行政建制。秦漢制度規定,十里一亭,十亭為一鄉。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專指建築的亭子是後起之義,比如北宋歐陽修《醉翁亭記》中「有亭翼然於泉上者」中的亭。至少在東晉時,已經有這樣的亭子出現,《世說新語·言語》記載:「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這里的「新亭」即是「亭子」的意思了。更為著名的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那篇《蘭亭集序》中提到的「蘭亭」,亦此類也。《園冶·屋宇》說:「《釋名》雲:『亭者,停也。』所以停憩遊行也。」意思是,亭的主要功用是供人停留、休息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主要功能又有很大的延伸,包括游賞、休憩、宴集和送行等。
我國有許多名亭,絕大多數都有一個非常美好的名字。這些不同凡響的名字。反過來又為本已很有名的亭子增添了光彩。這些名亭的名字大體上可分為四種「風格」。一是對亭周圍景物的高度概括或寫實。比如蘇州拙政園的四面荷風亭、塔影亭、蘇州虎丘的三泉亭、避暑山莊的北枕雙峰亭、曲水荷香亭等。二是亭名表達了亭的建造者或主人的情趣、志向等。比如滄浪亭,取《楚辭》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之意。湖南嶽麓山的愛晚亭,則取自晚唐大詩人杜牧的名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三是亭名的風格是寫意式的,它們用抽象的字眼表現某種意境。比如北京頤和園的知春亭,山西晉祠的真趣亭,北京北海的意遠亭等等。四是亭名中隱含著一段歷史掌故。比如,浙江諸暨浦陽江邊堤岸上有一座浣溪亭,亭中有一對聯雲:「浣紗存古跡,救國出真人。」一望而知是紀念春秋時越國大美人西施的。
與其他傳統建築相比,亭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虛」。亭不依賴牆,只靠亭柱的支撐(也有少數依牆而建的半亭),此種自由獨立的審美特點,中空不倚的視覺效果,最大程度地體現了「空」與「無」的作用,與老子「當其無,有室之用」的思想相符。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哲學追求清靜無為.即要盡量滌除塵世的攪擾煩惱,向大自然無限地貼近,而亭的建造地點和所用材料的隨意靈活、用料簡省、形式多變,同樣體現了道家的精神特質。不論是皇家園林中富麗堂皇的亭,還是私家園林中和山問、水上、路邊的亭,其基本的建築風格都是簡與虛,而後者更代表了一種民間的、率性的、清簡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總之,亭是我國一種司空見慣的建築,它在傳統中國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中國的歷史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即便今天,雖然亭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功用已經基本喪失,但它們的美麗身影依然沒有淡出我們的視野,在山水的勝處,在古典園林的深處,靜靜地散發著獨有的魅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