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拷紅賞析

拷紅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04 10:46:10

⑴ 急需一篇《西廂記》的節選散文賞析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賞析
通常被稱作「長亭送別」的第四本第三折,是王實甫《西廂記》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精彩片斷之一。在第四本第一折「酬簡」和第二折「拷紅」中,鶯鶯終於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與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邁出了同張生私下結為夫妻的決定性一步。這種出於男女雙方真誠相愛的自主選擇,使封建禮教的維護者老夫人十分震怒,因此她拷問紅娘嚴加追究。但紅娘抓住了老夫人理虧的要害,非但拒不認罪,,反而條分縷析,歷數老夫人過錯,使她不得不承認既成事實:「待經官呵,玷辱家門。罷罷!俺家無犯法之男、再婚之女,與了這廝罷。」但是,老夫人又以「俺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為由,強令張生「明日便上朝取應去」,並聲稱「得官呵,來見我,駁落呵,休來見我」。崔、張愛情又面臨著新的威脅。「長亭送別」緊接著是第二折,所表現的正是同老夫人激烈斗爭中取得勝利後的這又一次曲折,寫鶯鶯、紅娘、老夫人等到十里長亭為「上朝取應」的張生餞行。這折戲由鶯鶯主唱,是塑造鶯鶯形象的重場戲之一,在全劇中佔有重要地位。這折戲以別宴前後為時間線索,主要通過精心安排的十九支曲文,集中刻畫了鶯鶯送行時的心緒。它在讀者、觀眾面前展現的是一卷情景交融的別離圖。這卷別離圖由三個緊密銜接的畫面組成:一、赴長亭途中;二、長亭宴別;三、長亭分別。倍增煩惱的暮秋天氣,是這卷別離圖的背景。
起首〔端正好〕〔滾綉球〕〔叨叨令〕三支曲子,系鶯鶯赴長亭途中所唱。鶯鶯是懷著無可排遣的離愁別恨,前往長亭為張生送行的。鶯鶯一上場唱的第一支曲子〔端正好〕,便通過她對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發了這種痛苦壓抑的心情。在這支曲子中,作者選取了幾樣帶有特徵的景物:藍天的白雲,萎積的黃花,南飛的大雁,如丹的楓葉,它們在凄緊的西風中融成一體,構成了寥廓蕭瑟、令人黯然的境界。「曉來」兩句,使客觀景色帶上了濃重的主觀色彩。「染」、「醉」二字,下得極有分量。前者不僅把外射的感受化為具有動態的心理過程,而且令離人的漣漣別淚,宛然如見。後者既寫出了楓林的色彩,更賦予了在離愁的重壓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態。
如果說,這支曲子主要是採用了寓情於景的手法,那麼,〔滾綉球〕便是從正面刻畫了鶯鶯與張生難以離舍的復雜內心世界。鶯鶯想到和張生經歷了多少曲折痛苦才得以結合,不期然剛擺脫了相思之苦,卻又馬上生生地被迫分離,心中充滿怨恨又萬般無奈。因此,她多麼希望那長長的柳絲能夠系住張生的馬兒,多麼希望那疏朗的樹林能夠掛住西沉的夕陽!然而,柳絲難系,斜暉無情。既然這些都是不可能實現的痴幻的意願,那麼,唯一的希望就只能是讓張生乘騎的馬兒走得再慢一點,自己乘坐的車子跟得更緊一點――使得兩情依依的親人能夠靠得更近一點,相隨的時間更長一點。然而,餞行之處的長亭已經映入眼簾,別離的時刻已經臨近,人愁得頓時消瘦下來了,這種悲傷的心情有誰能理解啊!
以上兩支曲子都是鶯鶯的內心獨白。接下來由紅娘問鶯鶯「今日怎麼不打扮」而引出的第三支曲子則不同。紅娘的問話,觸發了鶯鶯感情的閘門,使她內心的愁緒,奔涌而出。在道白「你那知我的心裡呵」後起唱的〔叨叨令〕,是以盡情傾訴、直抒胸臆為特徵的。鶯鶯先從眼前車馬行色牽動愁腸說起,說明了沉重的別情壓在心裡,是無心打扮的原因。繼而設想今後孤凄的生活情景:在了無情致的昏睡中和涕淚長流的悲愁中苦熬光陰。想到這里,不由得心痛欲碎,發出了「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的無可奈何的悲嘆。然而,別離已無法挽回,唯一可告慰的將只能是別後的魚雁傳書。於是,鶯鶯只得強抑悲痛,頻頻叮嚀張生「久已後書兒、信兒,索與我凄凄惶惶的寄」。這支曲詞層次分明又流轉如珠。它用了一連串排比式的疊字句,每組之中,前句有兩個帶「兒」字的詞,後句是雙音詞的重疊,確如前人所雲:「語中每疊二字,正是嗚咽凄斷說不出處。」它成功地突現出劇中人物回環往復的濃烈感情和掩抑泣訴的聲氣口吻。
車馬到達十里長亭後,別宴開始了。可是,早已「恨塞滿愁腸胃」的鶯鶯,「什麼湯水咽得下!」「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假若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她的整個心靈,都縈牽著「酒席上斜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即將遠行的親人:「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見的把頭低,長吁氣,推整素羅衣。」真是肝腸寸斷,令人心碎!然而,當著長亭別宴主持者老夫人的面,他們不能互訴心曲,只能是「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這部分共安排了九支曲子,集中刻畫了郁積在鶯鶯心頭的依戀、悲傷、怨憤的情思,同時也通過鶯鶯的眼和口,展示了同樣經受著離愁煎熬的張生的情態。
餞別已畢,老夫人先行回程。分手的時刻已經迫近,人物的感情也一起推向了高潮。通過配以賓白的七支曲子,一方面,迴旋跌宕、波瀾起伏地再次展現了鶯鶯不盡悲戚、痛不欲生的感情潮汐和對張生的反復叮嚀、無限體貼;另一方面,則先是曲折吐露繼而和盤托出了與離愁別恨糾結在一起的深深憂慮,從而進一步袒露了鶯鶯的內心世界。此時此刻,鶯鶯該有多少肺腑之言要傾訴!然而,她那首作為臨別贈言的「口占」絕句,所表達的卻並不是她的真實心願:「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這是反語,是試探,也是「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的痛苦心理的反映。「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來」,才是她強烈的心聲。鶯鶯的這種內心隱憂,早在她委身張生之日,就有過剖白。這是污濁的現實投下的陰影。別離終於來臨,張生帶著鶯鶯的千叮嚀、萬囑咐,上馬走了。鶯鶯目送著張生漸行漸遠的身影,愁緒萬端,不忍邃歸。〔一煞〕〔收尾〕兩支曲子,便刻畫了鶯鶯的這種悵望情景和依依心情。「夕陽」一句,看似平易,含情極深。日夕薄暮,本是當歸之時,而今卻揮袂遠別,人何以堪!一個「古」字,不僅平添了許多蒼涼況味,而且把別離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著人物內心的許多「潛台詞」,也啟示著讀者觀眾的豐富聯想。「無人語」三字既道出了環境的寂靜,更刻繪了鶯鶯「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的孤獨感和無處可訴的痛苦心理。「四圍」兩句,雖是淡淡景語,其實包含著無限情思。它使「長亭送別」留下了境界深遠、意味無窮的余韻。
「長亭送別」並沒有曲折復雜的戲劇情節,其藝術魅力主要來自對人物心靈的深刻探索和真實描摹。作者將藝術觸角伸展到處於「長亭送別」這一特定時空交叉點上的鶯鶯的心靈深處,細膩而多層次地展示了「此恨誰知」的復雜心理內涵――交織著對「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的親人的百般依戀,對即將來臨的「南北東西萬里程」的別離的無限悲戚,對逼求「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而「強拆鴛鴦在兩下里」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對當時司空見慣的身榮棄妻愛情悲劇的不盡憂慮。同時,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這一復雜心理內涵的純凈的靈魂美。鶯鶯在送別張生時的依戀、痛苦、怨恨、憂慮,都是與她美好的愛情理想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她對張生的愛,是相互傾慕的產物,絲毫沒有摻雜進世俗的考慮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來,「但得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純真專一、天長地久的愛情幸福,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總之,作者不僅寫出了人物心靈中顫動著的愛情旋律,而且寫出了激盪著巨大感情潮汐的人物心靈。此外,「長亭送別」之所以動人心魄,王實甫濃厚的語言功力,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作者善於化用名作中的優美成句,也擅長提煉現實生活中的白描俊語。曲詞或秀麗典雅,含蓄悠長;或質朴自然,活潑爽利。既有詩詞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例如,范仲淹〔蘇幕遮〕詞中「碧雲天,黃葉地」是詠秋名句。王實甫易「葉」為「花」,移入〔端正好〕一曲,與飛雁、霜林一起,組合成一幅新的暮秋圖,完全切合劇中的情景和離人的心緒。〔收尾〕「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句,是對李清照〔武陵春〕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意境的再創造,極其形象地傳達出人物心靈所承受著的感情重壓。〔叨叨令〕〔快活三〕兩支曲子,出語當行,極富生活氣息。〔脫布衫〕前兩句是詩詞的格調,寫鶯鶯眼中的秋景;後兩句是生動的口語,寫鶯鶯眼中的張生。正是這蕭瑟的秋色,映襯著愁苦的張生。既抒發了鶯鶯的情緒,也描寫了張生的神態。在「長亭送別」中,這兩副筆墨,交替並用,得心應手,爐火純青,為多側面、多色彩地再現人物的情感節律,提供了成功的藝術手段。

⑵ 西廂記 賞析300字

崔鶯鶯是西廂記中的主要人物,也是個性格復雜的人物。她美麗,多才,既深受封建禮教的濡染,又有著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她和張生在佛殿相遇,一見鍾情,又經過隔牆聯吟,彼此心有靈犀,互相愛慕,但礙於老夫人的拘管,沒有更多接近的機會。在孫飛虎圍兵普救寺,老夫人許婚,張生下書解圍之後,鶯鶯和張生都滿心歡喜,以為可以如願以償,成就婚姻。不料老夫人賴婚,這激起了鶯鶯對母親的不滿。當她聽了張生在琴中向她傾訴的心事以後,她更加傾向、愛慕張生。但她畢竟是相國小姐,家庭教育和上層社會的身份,使她難以貿然走出和張生自由結合這一步。於是戲劇出現了這樣的沖突:明明是她叫紅娘去探望生病的張生,但當紅娘帶回張生給她的信時,她卻責罵紅娘帶回「這簡帖戲弄我」!她要紅娘帶信給張生,叫他下次休得如此,但是張生打開信一看,喜出望外,原來鶯鶯寄去的是約會的詩簡。當張生果然來約會時,她又以大道理責備了張生一通。作者對鶯鶯矛盾心理的描寫,展示出她既有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又深受封建禮教的浸染的真實心理。這就突出了鶯鶯最後作出和張生結合的決定是難能可貴的。

張生在劇中是一個才華出眾、情真意專的志誠種,一見了鶯鶯,就忘記了求取功名的大事,而且採取了一系列熱烈、大膽的方式和真誠的努力,來獲取鶯鶯的愛情。他不管人家是否對他有意,先自報家門:
小生姓張,名珙,本貫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歲,正月十七日子時建生,並不曾取妻。
他繼續問紅娘:「敢問小姐常出來么?」如果說前面的自報家門已經很貿然,那麼,這一問,就更不得體了。接著在夜吟、請兵、琴挑、甚至身染沉痾的過程中,都展示了他對鶯鶯的痴心,以及忠貞。作者十分注意突出他「志誠」的一面,他一接到鶯鶯的詩簡,馬上喜上眉梢,顧不得細察詩意,也不管是否有詐,半夜逾牆去赴約,結果遭到鶯鶯的呵斥,約會也砸了鍋。在「賴婚」一場,開頭張生以為老夫人會將鶯鶯許配給他,興高采烈地等著作新郎,沒想到老夫人出爾反爾,堅持賴婚,堅決不同意將鶯鶯許配給他時,他甚至跪在紅娘的面前,聲稱如果得不到鶯鶯,他就要懸梁自盡。正是他的這種執著和志誠,最終打動了鶯鶯,兩人終於私下結合。

紅娘是《西廂記》中一個社會地位卑賤,卻光彩四射的人物,她冷眼旁觀,很清楚老夫人為維護「相國家譜」,決不允許張生和鶯鶯的結合,所以她最初並不想幫助張、崔二人。但在事件發展的過程中,她逐漸為崔張之間真摯的感情打動,也不滿於老夫人的背信棄義,於是轉而積極地為他們傳遞書信、出謀劃策。她批評張生是「銀樣蠟槍頭」,居然揣摸不透鶯鶯的心事;她也批評鶯鶯的心口不一,明明思念張生,在人前卻一點也不流露;對老夫人,她更加勇敢機智地進行反擊,為崔、張二人辯護,使老夫人理屈辭窮,不得不答應了二人婚事。最巧妙的是,她反擊老夫人的,恰恰是老夫人要維護的封建綱常和家族利益。如《拷紅》中,她先把張生和鶯鶯的私情告訴了老夫人,然後對老夫人說:「目下老夫人若不惜其事,一來辱沒相國家譜,二來日後張生名垂天下,施恩於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嚴之罪。」這幾句話,真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老夫人也只好默認了張生和鶯鶯的婚事。
紅娘是一個俠肝義膽,機智聰明的形象,湯顯祖說王實甫的紅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膽。有此軍師,何戰不克?」(湯海若先生批評《西廂記》),紅娘在《西廂記》中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

老夫人是劇中封建家長的代表,是崔、張、紅娘的對立面。她虛偽、奸詐、狠毒,但又脆弱。她表面上愛女兒,實質上愛的是「無犯法之男,再婚之女」的「相國家譜」。因此在行動和精神上都嚴格地約束著鶯鶯,連「黃鶯兒作對」「粉蝶兒成雙」的自然景色,都不讓鶯鶯看見。怕引起「春心盪」。在孫飛虎兵圍普救寺時,她信誓旦旦,要將鶯鶯許給解圍退兵的人,可是張生退兵之後,她馬上反悔,並且假惺惺地要崔、張以兄妹相稱,並許張生以金帛,理由是崔家不招白衣秀士。為了「相國家規」,她全然不顧崔、張二人的感情和幸福。在這里老夫人的虛偽、狡猾暴露無遺。她的「慈母」的面目後面,掩蓋的是冷冰冷的封建家族的利益。但她其實又很脆弱,在《拷紅》一折中,被地位卑下的婢女紅娘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後,不得不認識到:「這小賤人也道的是,我不合養了這不肖之女,待經官呵,玷辱家門,罷罷,俺家無犯法之男,再婚之女,與了這廝吧!」一個封建勢力的頑固堡壘,被小小的紅娘輕易地攻克了,這不是充分說明了封建力量外強中乾的本質嗎?當然,封建家長是不會善罷干休的,老夫人逼張生赴考和最後賴婚的情節,進一步完善了她的形象:虛偽、狡詐、頑固、狠毒、脆弱。

古詩:「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意思是什麼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意思是:遼闊的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內樹紅花相容映,
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風飄動。

⑷ 長亭送別叨叨令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每組之中,前句有兩個帶「兒」字的詞,成功地突現出劇中人物的濃烈感情。

《長亭送別內》的戲劇沖突的焦容點,集中在對科舉功名的態度上。老夫人執意在「拷紅」後第二日即打發張生上京赴考,「駁落呵休來見我」,表現出一種毫無迴旋餘地的頑固立場。這一場三個主人公對科舉功名的不同態度,表現了禮教和愛情的對立以及禮教對婦女的壓迫。

(4)拷紅賞析擴展閱讀

作者採用古典詩詞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既吸收了古典詩詞語言的精華,又提煉、融會生動的民間口語,加重文章的斑斕色彩,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和表現力,使這部作品辭藻紛呈,艷麗典雅。在博取眾長的基礎上,熔鑄冶煉,形成自身華麗秀美的語言特色。

這種特色是形成全劇「花間美人」藝術風格的重要因素,沒有語言上這種五色繽紛的艷麗姿采,「花間美人」就要黯然失色。

……其文采燦然的語言特點,絕不是堆砌詞藻,雕字琢句得來的,它和形式主義的專門搞文字藻繪的作品毫無共同之處。全劇雖然華美,文采璀璨,卻自然、流利、通暢,絕無滯澀、雕琢、造作的毛病。

⑸ 求 京劇名段 的賞析

據統計,京劇劇目總計五千八百餘個。其中絕大多數是傳統劇目。在傳統劇目中又可分為幾大類。一類是徽班原有劇目,以及漢調劇目或徽、漢共有劇目,如《大回朝》、《奇雙會》、《打櫻桃》、《貴妃醉酒》、《羅成叫關》、《狀元譜》、《戰長沙》、《擊鼓罵曹》、《當鐧賣馬》、《四進士》、《李陵碑》等。另一類是從梆子移植過來的劇目如《鐵弓緣》、《辛安驛》、《玉堂春》、《大劈棺》等。再一類是崑腔的劇目,如《思凡》、《鬧學》、《游園》、《驚夢》、《打虎》、《山門》等。其他還有些唱「啰啰」、「紐絲」的小戲,如《打麵缸》、《小放牛》、《打花鼓》、《探親家》等。這些來自徽、漢、昆、梆的劇目,在唱腔曲調、表演方法的藝術風格上,多少還保留著其前身的遺韻。 京劇形成後藝人編演的劇目,大多取材於《三國演義》、《西遊記》、《說岳》等長篇說部。較早的有盧勝奎編的三十六本《三國志》、(一說四十本),楊隆壽編演的《雙心斗、沈小慶等人根據《施公案》編演的"八大拿"(即以黃天霸為主角的一批劇目),在此前後,上海的京劇藝人王鴻壽等也編演了一些劇目,其中一至十二本《鐵公雞》,據傳即出自他手筆。爾後,清末民初在京劇改良運動中,涌現了更多的文人和藝人參與編寫的新戲。在上海,汪笑儂等的《黨人碑》、《瓜種蘭因》,以及《新茶花》、《血淚碑》、《恨海》等,都具有一定社會意義。稍後,周信芳在新文藝工作者幫助下也編演了《宋教仁》、《學拳打金剛》等。在北京,文人齊如山、羅癭公、陳墨香、金仲蓀等先後為"四大名旦"編寫了許多新戲,如《霸王別姬》、《青霜劍》、《釵頭鳳》等。20年代起,上海的尤金圭等,編寫了大量的連台本戲。 京劇傳統劇目中有不少劇目具有較高思想內容,如《鍘美案》、《打漁殺家》、《四進士》等。更多劇目從各個角度反映古代生活,豐富人們知識,或給人以健康的藝術享受。如《群英會》、《室城計》、《玉堂春》等。但也有少數劇目宣揚封建道德、描寫色情兇殺,如《九更天》、《雙鈴記》、《殺子報》等。 京劇傳統還存在劇本和表演不平衡的特點。有些劇本可讀,有些則只能在舞台上展現而文學性不強。許多劇目是由演員在舞台實踐中不斷加以豐富才日益成熟,成為藝術精品。 影響較大的京劇劇作家有盧勝奎(代表作《三國志》等)、汪笑儂(代表作《哭祖廟》、《馬前潑水》等)、羅癭公(代表作《青霜劍》、《金鎖記》等)、陳墨香(代表作《釵頭鳳》、《紅樓二尤》等)、齊如山(代表作《太真外傳》、《霸王別姬》等)、楊紹萱(代表作《逼上樑山》)、翁偶虹(代表作《鎖麒囊》及與王頡竹合作的《將相和》等)、馬少波(代表作《闖王進京》、《正氣歌》等)、范鈞宏(代表作《滿江紅》及與呂瑞明合作的《楊門女將》)。 建國後,京劇藝術得到新生。整理了大批傳統劇目,編演了許多新歷史劇和現代戲,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貢獻。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過撥亂反正,京劇藝術又得到了復甦,走上了新的發展道路。經整理、改編的主要劇目有《白蛇傳》、《野豬林》、《將相和》、《楊門女將》、《穆桂英掛帥》、《紅娘》、《望江亭》、《李慧娘》等。創作的歷史劇有《逼上樑山》、《三打祝家莊》、《滿江紅》、《武則天》、《謝瑤環》、《黑旋風李逢》、《海瑞罷官》、《正氣歌》、《徐九經陞官記》等。現代戲有《白毛女》、《趙一曼》、《黛諾》、《奇襲白虎團》、《節振國》、《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杜鵑山》等。 以下京劇名均按其第一字的音序排列: B> 邊關排宴 霸王別姬 罷宴 八珍湯 白門樓 白帝城 白蛇傳 白蟒台 白馬坡 北漢王 比干挖心 C> 剌王僚 除三害 春秋配 春秋亭 痴夢 陳言計 陳三兩 丑表功 D> 定軍山 擋馬 斷太後 單刀赴會 獨占花魁 獨木關大登殿 對花槍 打金枝 打龍袍 鼎盛春秋 盜仙草 打金磚 大保國 奪太倉 反西涼 反大同 鳳還巢 法門寺 伐子都 G> 古城會 高亮趕水 高老莊 H> 火燒連營 火燒新野 鴻門宴 黃一刀 虎牢關 還珠吟 洪湖赤衛隊 賀後罵殿 漢津口 紅燈照 黑頭 紅燈記 合缽 懷都關 華容道 虎頭牌 J> 俊保招親 借東風 將相和 節振國 金玉奴 祭江 金山 九江口 姜皇後 K> 劉唐下書 孔雀東南飛 拷紅 快活林 勘玉釧 空城計 L> 廉吏風 連升三級 連環套 連理枝 兩張飛 落帽風 羅成叫關 龍鳳呈祥 龍虎鬥 獵虎記 M> 梅隴鎮 明末遺恨 賣水 木蘭從軍 馬前潑水 馬上緣 馬思遠 N> 拿高登 女起解 男起解 鬧天宮 P> 碰碑 劈棺 Q> 七郎托兆 全部羅成 奇雙會 群英會 清官冊 秋江 取成都 R> 人頭會 二進宮 S> 搜孤救孤 徐良出世 司馬逼宮 三岔口 三擊掌 三家店三關排宴 三娘教子 三星歸位 少華山 十五貫 十一郎汜水關 沙家浜 殺惜 詩文會 鎖玉龍 鎖麟囊 上天台 四郎探母 宋江殺惜 石伏岩 生死恨 西廂記 強項會 雙陽公主 蘇三起解 雙鎖山 T> 天水關 探皇陵 天女散花 探庄 W> 聞仲歸天 王佐斷臂 文昭關 望江亭 文章會 武當山無雙傳 X> 薛剛反唐 謝瑤環 徐策跑城 戲目連 小放牛 小宴 小顯 下河東 Y> 遇太後 夜戰 義責王魁 游湖 玉堂春 雁門關一縷麻 一將難求 一元錢 元宵謎 迎回歸 姚期 岳家莊 楊門女將 楊漢 楊乃武 Z> 斬李廣 斬鄭恩 斬經堂 斬黃袍 意中緣 捉放曹 張飛歸天 坐樓殺惜 坐宮 戰馬超 戰太平 戰北原智取威虎山 趙氏孤兒 狀元媒 鍘美案 誅文丑 1、霸王別姬(摺子戲);2、白蛇傳;3、定軍山;4、貴妃醉酒(旦角摺子戲);5、群借華;6、金玉奴;7、失空斬;8、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全劇);9、玉堂春;10、讓徐州;11、乾坤福壽鏡(尚派);12、搜孤救孤;13、文昭關;14、西施(全劇 選場 01-02);15、望江亭;16、徐策跑城(摺子戲);17、彝陵之戰; 18、轅門斬子;19、四郎探母;20、紅鬃烈馬;21、鎖麟囊 22、群英會 23、探陰山 1、借東風 2、花田錯 3、紅燈記 4、杜鵑山 5、智取威虎山 6、沙家浜 7、宇宙鋒 8、紅娘 9、穆桂英掛帥 10、楊門女將 11、穆桂英大破天門陣 12、二進宮 13、大保國 14、西施 15、貴妃醉酒 16、生死恨 17、太真外傳 18、白蛇傳 19、文昭關 20、擊鼓罵曹 21、李逵探母 22、女起解 23、釣金龜 24、金玉奴 25、武家坡 26、游龍戲鳳 27、擊鼓罵曹 28、打漁殺家 29、四郎探母 30、將相和 31、鳳還巢 32、大登殿 33、玉堂春 34、 文姬歸漢 35、桑園會 36、洛神 37、鴻門宴 38、三娘教子 39、甘露寺 40、法門寺 41、柳蔭記 42、打侄上墳 43、鍘美案 44、綵樓記 45、御碑亭 46、珠簾寨 47、穆柯寨 48、定軍山 49、春閨夢 50、雙陽公主 51、文昭關 52、紅鬃烈馬 53、謝瑤環 54、天女散花 55、八仙過海 56、鬧天宮 57、嫦娥奔月 58、春秋配 59、荒山淚 60、賀後罵殿 61、鎖麟囊 62、轅門射戟 63、洪羊洞 64、八大錘 65、楊家將 66、三家店 67、羅成叫關 68、拾玉鐲 69、江姐 70、失子驚瘋 71、西廂記 72、狀元媒 73、趙氏孤兒 74、打龍袍 75、遇皇後 76、四進士 77、秦香蓮 78、借東風 79、草船借箭 ……

⑹ 王實甫《西廂記》中崔鶯鶯的形象賞析

王實甫寫鶯鶯追求的只是愛情。她對張生的愛,純潔透明,沒有一絲雜質。當張生被迫上京考試,她悔恨的是「蝸角虛名,蠅頭小利,拆鴛鴦兩下里」;長亭送別,她給張生把盞時的感觸是:「但得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她給張生最鄭重的叮嚀是:「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她擔心的是張生不像她那樣愛得專一,一再提醒他「若見了異鄉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總之,在她的心中,「情」始終是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至於功名利祿,是非榮辱,統統可以不管。這樣的思想,既不同於《西廂記諸宮調》里的鶯鶯,也不同於元雜劇中許許多多追求夫榮妻貴的閨秀,她是一個赤誠追求愛情,大膽反抗封建傳統的女性形象。然而,強烈追求愛情只是鶯鶯性格的一個方面。鶯鶯長期受到封建禮教的熏陶,加上對紅娘有所顧忌,因此,她的性格顯得熱情而又冷靜,聰明而涉狡獪。例如她看見紅娘送來張生的「簡帖兒」,勃然變然,「厭的早扢皺了黛眉,忽的波低垂了粉頸,氳的呵改變了朱顏」,還聲稱要拿簡帖兒「告過夫人,打下你個小賤人下截來」。她裝腔作勢要紅娘傳言責備張生,「著他下將休是這般」,其實傳去的卻是私約張生相會的情詩。等到張生到後花園去赴約,她以忽然變卦,正兒八經地把張生數落一番。這種種表現,把張生弄得七顛八倒,連紅娘也昏頭轉向。當觀眾看到鶯鶯「對人前巧語花言,沒人處便想張生,背地裡愁眉淚眼」,看到她有時一本正經,有時黠譎多端,有時又扭捏尷尬時,都會啞然失笑。在作品中,王實甫讓鶯鶯的形象具有兩種不同的內心節奏,展示出她對愛情的追求,既是急急切切,又是忐忐忑忑。內心節奏的不協調,是導致她行為舉止引人發笑的喜劇因素。

⑺ 西廂記"拷紅"那段聽說很精彩,誰來講講

紅娘在《西廂記》里起的作用,一是在崔鶯鶯和張生之間傳書寄簡,幫助這兩個有情人的自願結合;二是挺身而出,回擊老夫人和鄭恆對崔張美滿婚姻的破壞。前者從《賴婚》到《佳期》共七場戲;後者集中表現在《拷紅》、《爭婚》兩場戲。
《拷紅》一場寫得尤其成功。《拷紅》這場戲分三大段演進。第一大段演崔張私自結合被老夫人識破,要找紅娘來拷問時,紅娘、鶯鶯之間先商量對策。這戲一開場就表現了鶯鶯、紅娘對事件的不同態度:一個要遮蓋,一個要直說。同時表現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一個是快人快口,一個是顧慮重重。這就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步步引人入勝。
然後以紅娘估計老夫人怎樣拷問,自己怎樣回答,為後面她對老夫人的大段辯白作引子。在演出時,紅娘還模仿老夫人的嘴臉和聲口,引起觀眾的鬨堂大笑,收到很好的舞台效果。
紅娘實際成了鶯鶯的替罪羊。這真是帶淚的喜劇。有的讀者,以為紅娘在這里是吃鶯鶯的醋,那是多麼庸俗的想法呵。
紅娘跟老夫人的正面沖突後,紅娘採取的是擺事實、說道理,先讓一步、後發制人的策略。在老夫人氣勢洶洶,大興問罪之師時,紅娘模仿張生的聲口,指責老夫人恩將仇報,這是她對老夫人擺的第一個事實。從這個事實看,鶯張的私自會合,都由老夫人賴婚引起,跟紅娘無關。紅娘說:我陪小姐去看張生的病,是想叫他針灸服葯,想不到他們私自成親已一個多月。這是擺的第二個事實。根據這個事實,鶯張的結合,出於雙方自願,即「一雙心意兩相投」,不是由於紅娘的拉攏。紅娘巧妙地把老夫人責問她的話頭一步步引到鶯鶯、張生方面來,擺脫了自己的被動處境,又進一步奚落了老夫人。
鶯鶯張生私自結合已一個多月,她還被蒙在鼓裡,使這個一向自以為治家嚴謹、大權在握的人物,反而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斗爭形勢就向有利於紅娘的方向轉化。紅娘先讓一步,後發制人,語調痛快淋漓,又帶三分幽默,是《西廂記》中寫得十分精彩的片段。當然.紅娘是不會把自己怎樣替鶯鶯張生傳書送簡也擺出來的,否則就太愚蠢了。
上面是擺事實,再看紅娘是怎樣跟老夫人說道理的:紅娘一面指出夫人的失信失策,一面又向她指明利害,尤其是指出事情張揚之後將敗壞相國家譜,擊中她的要害,使她不得不認輸。有人認為紅娘的這段長白太文了,未免和她的身份不合。但宋元時大家閨秀大都有伴讀丫鬟,從這方面看,還是可以理解的。
先是老夫人叫紅娘去叫鶯鶯來,准備把她許配張生,鶯鶯羞愧得抬不起頭來,說「羞人答答的怎麼見母親」,紅娘嘲笑她「娘跟前有什麼羞」,催她去見夫人。後來老夫人叫紅娘去叫張生來,張生也說「小生惶恐,如何去見老夫人」,紅娘嘲笑他是「銀樣鑞槍頭」。通過紅娘對鶯張的善意嘲弄,引起觀眾會心的微笑,也把紅娘的舞台形象樹立得更高。
最後,以紅娘的高唱凱歌結束:「來時節畫堂簫鼓鳴春晝,列著一對兒鸞交風友,那其間才受你說媒紅,方吃你謝親酒。」以卑賤者的勝利,贏得觀眾的喜愛;同時以高貴者的失敗,博得觀眾的笑聲。《拷紅》正是這樣的喜劇典型。

⑻ 西廂記人物賞析

這個不一樣:http://www.100gct.com/OTDetail.aspx?id=7476

《西廂記》賞析
【作品簡介】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作者王實甫,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寫作了14種劇本,《西廂記》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這個劇一上舞台就驚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愛,被譽為「西廂記天下奪魁」。
歷史上,「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願望,不知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主題,《西廂記》便是描繪這一主題的最成功的戲劇。
故事起源】
《西廂記》故事,最早起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敘述書生張珙與同時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相愛,在婢女紅娘的幫助下,兩人在西廂約會,鶯鶯終於以身相許。後來張珙赴京應試,得了高官,卻拋棄了鶯鶯,釀成愛情悲劇。這個故事到宋金時代流傳更廣,一些文人、民間藝人紛紛改編成說唱和戲劇,王實甫編寫的多本雜劇《西廂記》就是在這樣豐富的藝術積累上進行加工創作而成的。
【故事梗概】
前朝崔相國死了,夫人鄭氏攜小女崔鶯鶯,送丈夫靈柩回鄉,途中因故受阻,暫住河中府普救寺。這崔鶯鶯年方十九歲,針指女工,詩詞書算,無所不能。她父親在世時,就已將她許配給鄭氏的侄兒鄭尚書之長子鄭恆。
小姐與紅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書生張珙。張珙本是西洛人,是禮部尚書之子,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他隻身一人赴京城趕考,路過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確就在蒲關,於是住了下來。聽狀元店裡的小二哥說,這里有座普救寺,是則天皇後香火院,景緻很美,三教九流,過者無不瞻仰。
這張生見到鶯鶯容貌俊俏,贊嘆道:「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為能多見上幾面,便與侍中方丈借宿,他便住進西廂房。
一日,崔老夫人為亡夫做道場,這崔老夫妻人治家很嚴,道場內外沒有一個男子出入,張生硬著頭皮溜進去。這時齋供道場都完備好了,該夫人和小姐進香了,以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張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報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飄零數年,自父母下世之後,並不曾有一陌紙錢相報。」
張生從和尚那知道鶯鶯小姐每夜都到花園內燒香。夜深人靜,月朗風清,僧眾都睡著了,張生來到後花園內,偷看小姐燒香。隨即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鶯鶯也隨即和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張生夜夜苦讀,感動了小姐崔鶯鶯,她對張生即生愛慕之情。
叛將孫飛虎聽說崔鶯鶯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便率領五千人馬,將普救寺層層圍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內交出鶯鶯做他的「壓寨夫人」,大家束手無策。這崔鶯鶯倒是位剛烈女子,她寧可死了,也不願被那賊人搶了去。危急之中夫人聲言:「不管是什麼人,只要能殺退賊軍,掃盪妖氛,就將小姐許配給他。」張生的八拜之交杜確,乃武狀元,任征西大元帥,統領十萬大軍,鎮守蒲關。張生先用緩兵之計,穩住孫飛虎,然後寫了一封書信給杜確,讓他派兵前來,打退孫飛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後,杜確的救兵到了,打退孫飛虎。
崔老夫人在酬謝席上以鶯鶯以許配鄭恆為由,讓張生與崔鶯鶯結拜為兄妹,並厚贈金帛,讓張生另擇佳偶,這使張生和鶯鶯都很痛苦。看到這些,丫寰紅娘安排他們相會。夜晚張生彈琴向鶯鶯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鶯鶯也向張生傾吐愛慕之情。
自那日聽琴之後,多日不見鶯鶯,張生害了相思病,趁紅娘探病之機,托她捎信給鶯鶯,鶯鶯回信約張生月下相會。夜晚,小姐鶯鶯在後花園彈琴,張生聽到琴聲,攀上牆頭一看,是鶯鶯在彈琴。急欲與小姐相見,便翻牆而入,鶯鶯見他翻牆而入,反怪他行為下流,發警再不見他,致使張生病情愈發嚴重。鶯鶯借探病為名,到張生房中與他幽會。
老夫人看鶯鶯這些日子神情晃惚,言語不清,行為古怪,便懷疑他與張生有越軌行為。於是叫來紅娘逼問,紅娘無奈,只得如實說來。紅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張生求情,並說這不是張生、小姐和紅娘的罪過,而是老夫人的過錯,老夫人不該言而不信,讓張生與小姐兄妹相稱。
老夫人無奈,告訴張生如果想娶鶯鶯小姐,必須進京趕考取得功名方可。鶯鶯小姐在十里長亭擺下筵席為張生送行,她再三叮囑張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長亭送別後,張生行至草橋店,夢中與鶯鶯相會,醒來不勝惆悵。
張生考得狀元,寫信向鶯鶯報喜。這時鄭恆又一次來到普救寺,捏造謊言說張生已被衛尚書招為東床佳婿。於是崔夫人再次將小姐許給鄭恆,並決定擇吉日完婚。恰巧成親之日,張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歸來,征西大元帥杜確也來祝賀。真相大白,鄭恆羞愧難言,含恨自盡,張生與鶯鶯終成眷屬。
【歷史沿革】
唐代以後,這個愛情故事的結局,令許多人感到遺憾和不滿,斥責張生為「薄情年少如飛絮」。逐漸在民間流傳並將結局改變,宋代以後,由於北方游牧民族不斷入侵和漢族同化,封建禮法觀念在普通人民中間逐漸淡化,金代出現了董良(一說為董琅)所寫的諸宮詞《西廂記》,諸宮詞是當時的一種說唱藝術,類似現代的評彈,用琵琶和箏伴奏,邊說邊唱。這本《西廂記》將內容大為增加,加入許多人物和場景,最後結局改為張生和鶯鶯不顧老夫人之命,雙雙出走投奔白馬將軍,由其做主完婚。
元代時王實甫基本根據這部諸宮調將《西廂記》改編成多人演出的戲劇劇本,使故事情節更加緊湊,融合了古典詩詞,文學性大大提高,但將結尾改成老夫人妥協,答應其婚事,大團圓結局。這部劇本作者說法不一,有人說是關漢卿所作,也有人說是關作王續,或王作關續,但認為是王實甫所作的說法比較公認。
【版本歷史】
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刻本、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起鳳館刻本(李贄、王世貞評)、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香雪居刻本(王驥德、徐渭注,沈景評)、明萬曆間蕭騰鴻刻本(陳繼儒評)、明天啟間烏程凌氏朱墨套印本(凌濛初校注)、民國五年(1916)貴池劉氏《暖江室匯刻傳劇第二種》重刻凌氏本、明崇禎十三年(1640)西陵天章閣刻本(李贄評)、明崇禎間匯錦堂刻本(湯顯祖、李贄、徐渭評)、民國二十四年(1935)上海開明書店排印汲古閣《六十種曲》本。
【所取成就】
《西廂記》最突出的成就是從根本上改變了《鶯鶯傳》的主題思想和鶯鶯的悲劇結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愛情上堅貞不渝,敢於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並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得到美滿結果的一對青年。這一改動,使劇本反封建傾向更鮮明,突出了「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主題思想。在藝術上,劇本通過錯綜復雜的戲劇沖突,來完成鶯鶯、張珙、紅娘等藝術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徵生動鮮明,加強了作品的戲劇性。
【相關評價】
《西廂記》的曲詞華艷優美,富於詩的意境,可以說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詩。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通過林黛玉的口,稱贊它「曲詞警人,余香滿口」。
《西廂記》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對後來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創作影響很大,《牡丹亭》、《紅樓夢》都從它那裡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西廂記》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古典戲劇名著,它敘述了書生張君瑞和相國小姐崔鶯鶯邂逅相遇、一見鍾情,經紅娘的幫助,為爭取婚姻自主,敢於沖破封建禮教的禁錮而私下結合的愛情故事,表達了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和反抗,以及對美好愛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幾百年來,它曾深深地激勵過無數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題思想和藝術形象,仍然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封建禮教罪惡本質的認識。
說起《西廂記》,人們一般會想到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殊不知,在王實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廂記》,這兩部「西廂」一般被人們稱為「王西廂」和「董西廂」。要說到王西廂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董西廂。
崔張故事,源遠流長,最早見於唐代著名詩人元稹所寫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鶯鶯傳》寫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戀愛生活,結果是張生遺棄了鶯鶯,是個悲劇的結局。這篇小說不過數千字,卻情節曲折,敘述婉轉,文辭華艷,是唐代傳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它寫出了封建時代少女對愛情的嚮往和追求,也反映了愛情理想被社會無情摧殘的人生悲劇,宣傳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此後,故事廣泛流傳,產生了不少歌詠其事的詩詞。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鶯鶯傳》為題材進行再創作,現在能看到的有秦觀、毛滂的《調笑轉踏》和趙令畦的《商調蝶戀花》鼓子詞。這些詩詞,對鶯鶯的命運給予了同情,對張生始亂終棄的薄情行為進行了批評,但故事情節並沒有新的發展。
當《鶯鶯傳》故事流傳了400年左右的時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問世了,這就是所謂的「董西廂」。董解元,金代諸宮調作家,名不詳,「解元」是金元時代對讀書人的敬稱。他性格狂放不羈,蔑視禮教,具備比較深厚的文化修養,並對當時的民間文學形式如諸宮調非常熟悉,喜歡寫詩作曲。其長篇巨制《西廂記諸官調》,是今存諸宮調中惟一的完整作品。
「董西廂」是在《鶯鶯傳》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一種以第三人稱敘事的說唱文學。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遠遠超過前人。它對《鶯鶯傳》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沖突的性質衍變成了爭取戀愛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長之間的斗爭;張生成了多情才子,鶯鶯富有反抗性;故事以鶯鶯偕張生私奔作結,使舊故事開了新生面。董西廂隨著情節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為復雜、細膩,性格也更為豐滿。在文字的運用上,作者既善於寫景,也善於寫情,並善於以口語入曲,使作品更為生動和富於生活氣息,藝術性較前有較大提高,為王西廂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董西廂」在藝術上尚嫌粗糙,對愛情的描寫也尚欠純至,還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到了元代,隨著都市經濟的繁榮,戲劇更加發達起來,這時,大戲劇家王實甫在「董西廂」的基礎上把崔張故事改為了雜劇,這就是我們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廂記》。
「王西廂」直接繼承了「董西廂」,並在此基礎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實甫不僅寫出了張生的痴情與風魔,更寫出了張生的才華,以及張生的軟弱,使他成為封建社會中多情軟弱的才子的代表。劇中聰明、伶俐、熱心、正直的丫鬟紅娘,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在後來的劇作中一再出現,取得了遠較鶯鶯為重要的地位。同時,《西廂記》在中國戲劇史上首度成功刻畫了愛情心理,是戲劇史上一部直接描寫愛情心理的作品。其對矛盾沖突的設計也足以示範後人。全劇以鶯鶯、張生、紅娘與老夫人的矛盾為基本矛盾,表現崔張與家長的沖突;以鶯鶯、張生、紅娘間的矛盾為次要矛盾,由性格沖突推進劇情,刻畫人物。這樣一種對沖突的組織,對古代戲曲中是很值得稱道的。
「王西廂」與「董西廂」的故事情節大略相同,但題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更鮮明,又改寫了曲文,增加了賓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節,藝術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作為我國古典戲劇中的一部典範性作品,其規模之宏偉、結構之嚴密、情節之曲折、點綴之富有情趣、刻畫人物之生動細膩等,不僅前無古人,而且超過了元代的其他劇作家,正因為如此,元代賈仲明在《凌波仙》稱:「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西廂記》故事流傳和演變】
《西廂記》的巨大成就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
它最早的出典,是唐代元稹(779—831)寫的傳奇文
短篇小說 《鶯鶯傳》。亦名《會真記》。它的大致內容是寫年輕的張生,寄居於山西蒲州的普救寺,有崔氏婦攜女兒鶯鶯回長安,途經蒲州,亦寓於該寺,遇兵亂,崔氏富有,惶恐無托,幸張生與蒲將杜確有交誼,得其保護,崔氏遂免於難。為酬謝張生,設宴時讓女兒鶯鶯出見,張生為之動情。得丫環紅娘之助,兩人幽會。後張生去長安,數月返蒲,又居數月,再去長安應試,不中,遂棄鶯鶯,後男婚女嫁。某次,張生再經崔氏住所,要求以表兄禮節相見,被鶯鶯拒絕,並賦詩二章寄意。

⑼ 《長亭送別》曲辭賞析《西廂記》

《西廂記》是我國文學史和戲曲史上的一部傑作,它誕生於盛產戲曲的元代,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禮教的思想性和精湛優美的藝術性贏得了古往今來無數讀者的喜愛。作品裡描寫的崔張愛情故事簡直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而作品的藝術風格,尤其是它那璀燦優美的語言藝術,更令歷代各階層人土,包括自視甚高的歷代文人墨客都為之扼腕贊嘆不已。正是由於這部作品的出現,作者王實甫當之無愧地成為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語言藝術大師。這位來自社會平民階層的人士與當時另一位戲曲大師關漢卿齊名,其作品全面地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又吸收了元代民間生動活潑的口頭語言,並將它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創造了文采璀燦的元曲詞彙,成為我國戲曲史上所謂「文采派」的最傑出的代表。明朝初年著名戲曲評論家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稱《西廂記》:「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浴華清,綠珠之采蓮洛浦。」本文擬就《西廂記》里所體現出來的這種語言藝術,試為論述二三,管窺之見,淺陋在所難免。
一、《西廂記》語言藝術的豐富性
大凡讀過《西廂記》的人都覺得這部劇作的語言文字很美,讓人有一種感覺,就好像走進一座迷人的語言藝術寶庫,覺得異彩紛呈,目不暇給,如珠似玉,嘆為觀止。這部劇作包涵著多種不同風格的藝術語言,而又不留雕琢痕跡地融合為一體,渾然天成。所以,研究《西廂記》的語言藝術,我們首先應當注意到它語言藝術的豐富性。
劇作中有雄渾豪放的曲辭: 「[油葫蘆]九曲風濤何處顯?……這河帶齊梁分秦晉隘幽燕。雪浪拍長空,天際秋雲卷;竹索纜浮橋,水上蒼龍偃;東西潰九州,南北串百川。歸舟緊不緊如何見?卻便似彎箭乍離弦。」①(第一本第一折)
這里把九曲黃河寫得何等氣勢磅礴,一瀉千里。劇作中也有綺麗流暢的小詞:「[中呂][粉蝶兒]風靜簾閑,
透紗窗麝蘭香散,啟朱扉搖響雙環。繹台高,金荷小,銀鎮猶燦。比及將暖帳輕彈,先揭起這梅紅羅軟簾偷看。」(第三本第二折)
這里洋溢著美好幽深的詩一殷的氣氛。
但劇中寫惠明和尚的唱詞卻是另一種慷慨激昂的「金剛怒目」式,請看劇本第二本《楔子》:
[正官][端正好]不念《法華經》,不禮《梁皇仟》,風了僧伽帽,袒下我這偏衫。殺人心逗起英雄膽,兩只手將烏龍尾鋼椽昝。
[收尾]恁與我助威風擂幾聲鼓,仗佛力吶一聲喊。綉旗下遙見英雄俺,我教那半萬賊兵唬破膽。
這是高亢激越,擲地有聲的英雄誓詞。
劇本中也不乏幽默解頤的話辭,請看《拷紅》一折(第四本第二折)中一段唱:
[鬼三台]夜坐時停了針綉,共姐姐閑窮究,說張生哥哥病久,咱兩個背著夫人向書房問候。
(夫人雲)問候呵,他說甚麼?
(紅雲)他說來,道『老夫人事已休,將恩變為仇,著小生半途喜變作憂』。他道『紅娘你且先行,教小姐權時落後』。
(夫人雲)他是個女孩兒家,著她落後怎麼?
(紅唱) [禿廝兒]我則道神針法灸,誰承望燕侶鶯儔。他兩個經今月余則是一處宿,何須你一一問緣由?
這一段的曲白是十分精彩的,尤其是紅娘十分俏皮的「供詞」,逼真地表現了紅娘的絕頂聰明和老夫人的無奈,具有很好的喜劇效果。
上面所舉數例可使我們對《西廂記》語言藝術的豐富性略見一斑。《西廂記》在對環境氣氛的描寫和對人物性格性情的刻劃方面則使我們對其語言藝術的豐富性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劇作對環境氣氛的描寫是為襯託人物活動服務的,劇本為一部崔張愛情詩劇,劇作者描摹環境,突出詩情畫意,結合人物活動,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堪稱生花妙筆。劇中展開情節沖突的環境為僧舍普救寺,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將普救寺理想化地寫成一個「幽雅清爽」,饒有詩意的勝境,請看:「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雲漢」。「寂寂僧房人不到,滿階苔襯落花紅」。在這里,經常佛殿上陰森肅穆的氣氛,羅列森嚴的羅漢菩薩、燒香的婆子俗客,以及念經的和尚,一概略而木寫,而只寫了相近青霄的琉璃殿、幽靜的僧房以及青色的苔、紅色的落花,使男女主人公在這樣充滿詩意的環境中展開一段千古稱頌的風流佳話。下面再看第三本第二折寫鶯鶯的閨房是「風靜簾閑,透紗窗麝蘭香散,啟朱 扉搖響雙環。絳台高,金荷小,銀釘猶燦」。這里通過描繪鶯鶯的閨房,創造了一種幽深閑靜,香氣彌漫的美好氛圍,這與茸茸舉止嫻靜、深沉含蓄而又感情豐富的性格是相吻合的。即使在劇中個別情節有悲苦性質的場面里,作者的描寫依然籠罩著詩般的氣氛。比如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其語言是藉助古典詩詞描寫離愁別緒的特有表現手法來加以渲染的,是以那種詩意的淺淺哀愁和無奈的色調來表現主人公離別時的悲苦的。
在刻劃人物性格感情方面,作者善於駕馭語言的天才得到古今讀者又一首肯。如果我們仔細讀一讀劇中有關描寫人物的語言,便會感到人物的至情至性(或典型性格)無不一一凸現,令人有其聲如其口出以至呼之欲出的感覺。從語言的角度來說,戲劇不同於小說或其他文藝形式,後者常常採用第三人稱來敘述故事,但戲劇則必須通過劇中各種人物不同的聲口說話,以性格化的語言來刻劃人物,《西廂記》在這方面堪稱典範。
請看第二本第一折,孫飛虎兵圍普救寺,欲擄獲鶯鶯做壓寨夫人,眾人慌作一團計無所出。鶯鶯則提出著名的「五便三計」:第一計獻身於賊,第二計獻屍於賊,老夫人皆認為不可,於是有第三計:「不揀何人,建立功勛、殺退賊軍,掃盪妖氛,例陪家門,情願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老夫人認為此計較可,雖然不是門當戶對,也強陷於賊中。此時,好一個張生,在眾目注視下出場了:「(末鼓掌上雲)我有退兵之策,何不問我!」這一句「何不問我!」有力地表現了張秀才的才智膽識,使人感到這位痴情的書生並不是無能的懦夫,而是臨危不懼的勇士。由此,張生在眾僧人和鶯鶯、紅娘的心中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應當說,在《西廂記》中,這種即景生情而又貼合人物個性的語言是很多的。請再看第三本《楔子》的開頭——
鶯鶯: 「自那夜聽琴後,聞說張生有病,我如今著紅娘去書院里,看他說甚麼?」(喚紅娘)
紅娘:「姐姐喚我,不知有甚事,須索走一遭。」
鶯鶯:「這般身子不快啊,你怎麼不來看我?」
紅娘:「你想張……」
鶯鶯:「張甚麼?」
紅娘:「我張著姐姐哩。」
這數句對白不外是 鶯鶯打發紅娘去探望張生,但人物語言聲口,見性見情。 鶯鶯身子不快、實有心病,她卻先責怪紅娘不來看望自己,紅娘對小姐的心病了如指掌,因此快人快語,語剛出口,又覺得過於直率,怕小姐難以下台,一句話只說了半句就頓住:「你想張……」 鶯鶯對「張」字當然敏感,立即追問,紅娘急切間改口:「我張(望)著姐姐哩。」足見紅娘聰明狡黠,善於應對。這段對白固然表現了 鶯鶯紅娘間親密的主僕關系。但鶯鶯說的話自是鶯鶯身份,話語閃爍不定,不易捉摸。紅娘雖是下人,卻機警有謀,惹人喜愛。《西廂記》中這樣精彩的性格化的語言對白是不勝枚舉的。通過語言對白刻劃人物性格,是《西廂記》語言藝術的一個特點。
《西廂記》語言的豐富性還表現在作品對民間俗語的吸收運用。當然,這也是為刻劃各種人物不同性格服務的。縱觀全劇,劇作者對文化修養高的人物如張生、鶯鶯多用文雅的語言,而對於文化修養較低,性格粗豪或爽朗潑辣的人物,如惠明和尚、紅娘則多用口語俗語。請看第二本《楔子》惠明和尚出場所唱:[滾綉球]非是我貪,不是我敢,知他怎生喚做打參,大踏步直殺出虎窟龍潭。……
[耍孩兒]我從來駁駁劣劣,世不曾忑忑忐忐,打熬成不厭天生敢。我從來斬釘截鐵常居一,不似怎惹草拈花沒掂三。……
上述曲子中有口語: 「打參」、 「駁駁劣劣」、 「忑忑忐忐」、 「天生敢」、「沒拈三」,成語則有「虎窟龍潭」、「斬釘截鐵」、「惹草拈花」等,通過這些口語成語的運用,刻劃了惠明和尚天不怕地不怕的粗豪性格。
又請看劇作第四本第二折《拷紅》有些曲子:「[越調][斗鵪鶉]則著你夜去明來,倒有個天長地久;不爭你握雨攜雲,常使我提心在口。則合帶月披星,誰著你停眠整宿?老夫人心數多,性情餡,使不著我巧語花言,將沒做有。」
上述曲子中出現好些成語,如:「天長地久」、「提心在口」、「帶月披星」、「巧語花言」;還有當時的民間口語俗語,如:「心數多」、「性情 」、「將沒做有」等,是從紅娘的口中道出的。這些很好地表現了紅娘熱情潑辣,聰明機敏的性格。這些成語口語俗語在曲辭中的穿插運用,既生動傳神地刻劃了人物性格,又使曲子通俗易懂並且琅琅上口,使全劇達到華美與通俗的和諧統一。《西廂記》作者善於學習並成功地運用民間俗諺口語,是使這部劇作語言豐富多彩膾炙人口的其中一個因素。
二、《西廂記》語言藝術的文采性
古典戲曲發展到元代,可以說是邁上了一個高峰,唐詩宋詞元曲,世人皆言,說明元曲與唐詩宋詞一樣,都是代表一個朝代的珍品,這與其語言藝術的成就是分不開的。元雜劇分為本色派、文采派兩派。本色派以樸素無華,自然流暢為語言特色;文采派則以詞句華麗、文采璀燦為特點,並十分注意修飾詞語,有很好的修辭技巧。關漢卿是本色派的語言大師,王實甫則為文采派的傑出代表,其代表作《西廂記》堪稱文采派的典範。這部作品在藝術上幾乎是完美無缺的,其文辭之華麗、故事之曲折、文筆之細膩、人物之傳神均屬一流。「文辭華麗」是《西廂記》語言藝術的特色,這種語言特色是形成劇本「花間美人」風格的重[賺煞]餓眼望將穿,饞口涎空咽,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當她臨去秋波那一轉。休道是小生,便是鐵石人也
意惹人情牽。
「臨去秋波那一轉」乃曲中之眼,美而傳神。
第三本第二折,又通過紅娘之口正面寫了駕營:
[醉春風]則見他釵蟬玉橫斜,髻偏雲亂挽。日高猶自不明眸,暢好是懶,懶。
t普天樂]晚妝殘,烏雲彩撣,輕勻了粉臉,亂挽起雲鬟。將簡貼兒拈,把妝盒兒按,開折封皮孜孜看,顛來倒去不害心煩。
這折唱詞以秀美的藝術語言刻出鶯鶯外表懶散嫻靜,內心卻對張生病情消息的焦慮和等待以及見到簡帖後的喜悅心情。可見劇本寫人與狀物一樣,其語言同樣不乏華美秀麗的特色,保持著「花間美人」的藝術風格,這在寫劇中其他人物,如張生、紅娘、老夫人、惠明和尚等時也隨處可見。倘若沒有語言上這種五彩繽紛的娟麗姿采,「花間美人」就要黯然失色。下面再請看《西廂記》中的幾組名句(詩),我們對「花間美人」的燦然文采就更能領略了。
蝶粉輕沾飛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塵。系春心情短柳絲長,隔花陰人遠天涯近。(第二本第一折)
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第四本第三折)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第三本第二折)
以上這些絕妙好詞,在《西廂記》裡面俯拾皆是,真是美不勝收。這里無庸再一一例舉。正是這些「詞句警人,余香滿口」的藝術化語言,使《西廂記》處處洋溢著詩情畫意的氣氛,成為一部百代稱譽的詩劇。
說到詩與詞,若數詞句華美、文采璀燦莫過唐詩宋詞。《西廂記》劇作者的成功之處是吸收了唐詩宋詞的精美語言,使劇作語言更富於文采性。如第一本第一折張生的唱詞:「[天下樂]只疑是銀河落九天。」便是化用唐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又如第二本第一折營茸的唱詞:「[混江龍]……隔花陰人遠天涯近。」則是化用宋女詞人朱淑真詞《生查子》句:「遙想楚雲深,人遠天涯近。」又如第一本第四折張生唱詞:「[鴛鴦煞]有心爭似無心好,多情卻被無情惱。」這里化用宋蘇東坡詞《蝶戀花》中句:「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還可以舉出更多這樣的例子。顯然,劇作者
對唐詩宋詞的喜愛,使他不僅樂於在劇作中採用詩詞情景交融的藝術表現手法,而且樂於化用這些詩詞當中的經典名句,使之貼合劇中的人物,感情及環境,從而使這部劇作亦增添了五彩繽紛的璀燦文采。
《西廂記》的文采性在語詞優美、娟麗動人方面確是無與倫比的。另一方面,這部劇作的文采性,也表現在其包含有豐富的修辭技巧,因而劇作的語言修飾達到美輪美奐的境界。據《中國戲曲通史》(張庚、郭漢城主編)統計,全劇運用的修辭手法達34種之多。這里只舉出一種修辭格——「復迭格」中迭字詞的運用,如劇中第四本第四折「[雁兒落]綠依依牆高柳半遮,靜悄悄門掩清秋夜,疏刺刺林梢落葉風,昏慘慘雲際穿窗月。」這里「綠依依」、「靜悄悄」、「疏刺刺」、「昏慘慘」等迭字詞的運用對加強語言的表現力、增強環境的渲染起了很大的作用。再看劇中第一本第三折,作者是如何傳神地運用迭字詞來表現張生的動作與心情的:
[越調] [斗鵪鶉]……側著耳朵兒聽,躡著腳步兒行;悄悄其其,潛潛等等。
[紫花兒序]等待那齊齊整整、裊裊婷婷、姐姐鶯鶯。
「悄悄冥冥」等迭字詞,形象生動,恰到好處地寫出張生對鶯鶯的愛慕及主人公初戀時那種忐忑不安的心情。劇中類似這種精妙的迭字詞還有許多,這類迭字詞的巧妙運用使作品寫影寫情述事皆臻妙境。其他的還有三十餘種的修辭技巧就不一一例舉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②正是這些有豐富修辭技巧的曲詞,才使人感到《西廂記》這部劇作語言的精美。從這一角度來看,《西廂記》語言的文采性是作者精雕細刻的結果。必須指出的是,《西廂記》文采璀燦的語言特色,絕不是形式主義的堆砌詞藻,雕琢造作,使人晦澀費解。全劇語言華美秀麗而流暢自然,達到「清水出英蓉,天然去雕飾」③的境界,這是同時代以及其他著名戲曲作者所不能企及的。
還必須指出, 《西廂記》是有著嚴格韻律限制的戲曲作品,要在一定的規矩內作出切合人物環境戲情又合乎韻律的精美曲辭,絕非易事,比如第一本第三折中張生唱:「[么篇]我忽聽、一聲、猛驚,元來是撲刺刺宿鳥飛騰,顛巍巍花梢弄影,亂紛紛落紅滿徑。」第二本第四折中鶯鶯所唱: 「……本宮、始終、不同。又不是《清夜聞鍾》,又不是《黃鶴醉翁》,又不是《泣麟》、《悲鳳》」。六字中三押韻,極不易製作,劇作者填寫得既合韻律,又擬聲寫情,精美絕妙,確非大手筆不可。明朝何良俊所寫的《四友齋叢說》認為「王實甫才情富麗,真詞之雄」,然哉斯言。
三、結語
《西廂記》是中國古典戲曲乃至整個古典文學創作領域的一部傑作,它深邃的思想內容和精妙的藝術風格使這部作品七百年來一直雄踞「一流」的寶座。作品的藝術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作品的語言藝術,可以這樣說,運用什麼樣的語言,作品就具有什麼樣的藝術風格。《西廂記》的語言藝術是無與倫比的,它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吸取了這些古典詩詞的精華,又吸收了當時(元代)民間生動活潑的口語,經過提煉加工,博取眾長,從而形成自身華美秀麗的語言藝術特色。所以《西廂記》的語言藝術既豐富多彩,又極有文采風華,兩者完美結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暢,代表了中國古典戲曲「文采派」語言藝術的最高成就。
①見《中國古典文學叢書》的《西廂記》第7—8頁,王實甫撰,張燕瑾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版。下文引《西廂記》均見此書。
②[宋]朱烹《觀書有感》詩句,見(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7頁。
③[唐]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災培良宰》詩句,《全唐詩》170卷,第1752頁。

⑽ 拷紅的片段賞析

豫劇《拷紅》里,我最喜歡常先生的一段行雲流水勢的念白:哎呀呀老內夫人呀,既然他二人木已成舟容,若不消滅此事,一來玷辱咱相府家聲,二來張生還在青春,滿腹經綸,前途不可以限量,老夫人既然施恩於人,再讓他受辱,豈不是前功盡棄,反成恩將仇報?倘若到在官廳啊,老夫人嫌有治家不嚴之罪,忘恩負義之嫌!況那張黌與崔府也算門當戶對,若不恕其小過成其大事,就將我那小姐許配張生,一可消滅舊辱,二可以德報德,三可言不失信,四可以理至親,老夫人心事打定,豈不知奴言謂長出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