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夏商周名言

夏商周名言

發布時間: 2021-02-04 04:40:01

1. 出自史記的名言

1、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

2、一國之政,萬人之命,懸於宰相,

3、禍不妄至,福不徒來

4、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

5、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

6、法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

7、前慮不定,後有大患

8、仁者愛萬物,而智者備禍於未形,不仁不智,何以為國?

9、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10、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憂,亦不可不

11、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12、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13、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1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5、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16、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17、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18、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葯苦口利於病。

19、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20、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21、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功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

22、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23、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24、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25、李不言,下自成蹊

26、「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27、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2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9、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30、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望採納,謝謝!

2. 夏商周各代功臣

關龍逄
關龍逄,陝縣人,夏朝末年大臣。夏王桀讓關龍逄陪他在瑤台觀看炮烙之刑。夏桀問:「觀看這種刑罰快樂嗎?」龍答:「快樂!」桀反問:「觀看酷刑為何不悲傷?」龍逄答:「天下人認為最苦的恰恰是君認為最樂的,我是君的臣,為何不高興呢?」桀說:「現在我聽你說,說得對我就改正,說得不對我就對你施加酷刑」。龍逄說:「我看君頭上懸著危石,腳下踏著春冰,頭頂危石無不被石覆壓,腳踏春冰無不下陷。」桀笑道:「你是說國家滅亡,我要同國家一起滅亡。你只知我要滅亡,卻不知你現在就要滅亡嗎?」桀對龍逄施以炮烙之刑,關龍逄赴火而死,葬在今靈寶市孟村村西。
唐朝時,人們為關龍逄樹碑,碑上刻:「夏直諫臣關公之墓。」清代詩人許鵬扶寫詩贊頌:「肝膽空披死諫君,黃河曲里有孤墳,末綿夏祚終余恨,但殞微軀豈足雲。弔古三杯田橫酒,誄芳一部屈原文,慎無說壞天王聖,知是忠魂不忍聞。」民國詩人初元方亦寫下《關龍逄墓》一首:「死諫開先第一人,千秋從此解批鱗,空言盛世能旌善,坯土何曾表直臣。」
伊尹
伊尹(?~前1713)。商初大臣。名伊(另說名摯),尹為官名。一說名摯。今莘縣人。出仕前,曾在「有莘之野」躬耕務農。傳說他為了見到商湯,遂使自己作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說湯而被用為「小臣」。後為成湯重用,任阿衡,委以國政,助湯滅夏。湯死後,歷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後,即太甲即位,湯孫太甲為帝時,因不遵湯規,橫行無道,被伊尹放之於桐宮(今山西萬榮縣西,另說今河南虞城東北),令其悔過和重新學習湯的法令。3年後,迎回太甲復位。死於沃丁時。他為商朝理政安民60餘載,治國有方,權傾一時,世稱賢相,3代元老。伊尹於公元前1713年卒於亳(今山東曹縣南),享年百歲(另說伊尹放逐太甲後,篡位自立,太甲潛回,將其殺死)。據莘縣舊志記載:「莘之北門外曰伊尹田,伊尹田北八里,古有莘亭。世傳伊尹躬耕處也。」又載: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東昌府知府程光珠訪求古跡,親書「莘亭伊尹耕處」6個大字,題曰:「堯舜之道,畎畝之中,聖作物睹,龍虎雲風。」令知縣劉蕭勒石立碑,以永志之。其碑今在莘縣城北單廟鄉大里王村西,碑文大部清晰可辨。另在莘縣古有伊尹廟,「伊廟清風」為舊時「莘縣八景」之一,歷代地方誌乘多有記載和題詠。
傅說
傅說,商王武丁的大臣。因在傅岩(今山西平陸東)地方從事版築,被武丁起用,故以傅為姓。

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帝武丁即位,思復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於冢宰,以觀國風。武丁夜夢得聖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於傅險中。是時說為胥靡,築於傅險。見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這件事在《墨子》、《國語》、《呂氏春秋》、《帝王世紀》、《尚書》等書中均有記載。

傅說從政之前,身為奴隸,在傅岩做苦役。那裡是虞、虢兩地交界之處,又是交通要道,因山澗的流水常常沖壞道路,奴隸們就在這里版築護路。傅說就靠從事版築維持生計,雖有才幹,無從施展。

商王武丁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帝王。他即位之前,曾經生活在「小人」中間,比較了解社會上的實際情況。即位以後,三年沒有理政,國事全由家宰管理,他從旁觀察,思索復興殷商的方略。後來,從版築護路的奴隸中發現了傅說,擢拔為相。

傅說擔任相國之後,輔佐武丁,大力改革政治,「嘉靖殷邦」,使貴族和平民都沒有怨言,史稱「殷國大治」,「殷道復興」。武丁一朝,成為商代後期的極盛時期。

一代名相傅說,他到底是怎樣治理國家,怎樣使殷商中興,卻沒有留下多少可供後人借鑒的言行。然而,關於他的傳說,倒有不少。

關於傅說與武丁君臣際會的傳說,有唐代孔穎達《尚書正義》引述西晉皇甫謐的一段記載,說殷高宗武丁夢見上天賜予他一位賢人,這個人蒙著奴隸穿的衣服,說自己姓傅名說,正在做苦役。武丁醒來以後想:「傅者,相電。說者,悅也。天下當有傅我而悅民者哉!」認為這是個好兆頭,要得到一位治理天下的好幫手了。天亮以後,他把這個夢告訴百官,卻沒有一個人相信。武丁就讓人把夢中人的形象畫出來,在全國尋找,果然在傅岩找到傅說。

關於傅說從政經歷的傳說,出現於東晉時期的《偽古文尚書》中有《說命》上中下三篇,上篇敘述傅說初見武丁的過程及勸武丁虛心納諫的言論;中篇為傅說向武丁陳述治國方略,其中有傳頌不絕的名言「非知之艱,行之惟艱」,下篇為君臣共勉之辭。

以上傳說雖非信史,卻可以反映出傅說這位上古時期的政治家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姜尚
姜尚

姜尚,名望,呂氏,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東海海濱人。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輔佐文王,與謀「翦商」。後輔佐周武王滅商。因功封於齊,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他是中國歷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

相傳姜尚的先世為貴族,在舜時為官,因功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故為呂氏,名呂尚。中國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產物,所以「姓」即「女生」,後來在一個姓中又以男性為主有了氏,到春秋戰國以後,氏越來越多,姓和氏逐漸合二為一,就是現在所說的姓氏。

後來家道中落,至姜尚時已淪為貧民。為維持生計,姜尚年輕時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做過賣酒生意。他雖貧寒,但胸懷大志,勤苦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直到暮年,終於遇到了施展才華之機。

當時,正是東方大國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時期。殷紂王暴虐無道,荒淫無度,朝政腐敗,社會黑暗,經濟崩潰,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而西部的周國由於西伯姬昌(後為周文王)倡行仁政,發展經濟,實行勤儉立國和裕民政策,社會清明,人心安定,國勢日強,天下民眾傾心於周,四邊諸侯望風依附。壯心不已的姜尚,獲悉姬昌為了治國興邦,正在廣求天下賢能之士,便毅然離開商朝,來到渭水之濱的西周領地,棲身於磻溪,終日以垂釣為事,以靜觀世態的變化,待機出山。一天,姜尚在磻溪垂釣時,恰遇到此游獵的西伯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談得十分投機。姬昌見姜尚學識淵博,通曉歷史和時勢,便向他請教治國興邦的良策,姜尚當即提出了「三常」之說:「一曰君以舉賢為常,二曰官以任賢為常,三曰士以敬賢為常。」意思是,要治國興邦,必須以賢為本,重視發掘、使用人才。姬昌聽後甚喜,說道:「我先君太公預言;『當有聖人至周,周才得以興盛。』您就是那位聖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於是,姬昌親自把姜尚扶上車輦,一起回宮,拜為太師,稱「太公望」。從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註:傳說姜尚本是處士,為逃避殷紂的暴政,隱海濱。又說他曾事紂,因紂無道而離去,游說諸侯,無所遇而卒歸周文王。還有的說他曾屠牛於朝歌(殷都,今河南淇縣),賣飲於孟津(今河南盂津以北);或說他年老窮困,隱於渭濱,以漁釣於周文王,文王載與俱歸,立以為師。以上所說歸周的途徑雖不同,但歸周大事的核心人物則是肯定的。

不久,商紂王懷疑周文王欲圖謀商之天下。遂將周文王拘捕在都城的監獄里。於是姜尚、散宜生廣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寶,獻給紂王,贖出了文王。文王歸國,便與姜尚暗地裡謀劃如何傾覆商朝政權。為此,姜尚策劃出許多兵家謀略,由於這個原因,後人言及兵家權謀都首推姜尚,他便成了兵家的始祖,或稱鼻祖。

姜尚在輔佐周文王期間,為強周滅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內外政策。對內,實行農人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的租稅,八家各分私田百畝,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孫承襲,作為俸祿等經濟政策,促進丁生產的發展,打下了滅商的經濟基礎。對外,表面上堅持恭順事殷,以麻痹紂王,暗中實行爭取鄰國、逐步拉攏、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以翦商羽翼,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的策略。在姜尚的積極謀劃下,歸附周文王的諸侯國和部落越來越多,逐步佔領了大部分殷商王朝的屬地,出現了「天下三分,其二歸周」的局面,為最後消滅紂王,取代殷商,創造了條件。

周文王死後,武王姬發繼位,拜姜尚為國師,尊稱師尚父。姜尚繼續輔佐周國朝政。一次,周武王問道:「我欲輕罰而重威,少行賞而勸善多,簡其令而能教化民眾,何道可行?」姜尚答曰:「殺一人而千人懼,殺二人而萬人懼,殺三人而三軍振者,殺之。賞一人而千人喜,賞二人而萬人喜,賞三人而三軍喜者,賞之。令一人而千人行者,令之;禁二人而萬人止者,禁之;教三人而三軍正者,教之。殺一以懲萬,賞一而勸眾,此明君之威福。」武王言聽計從,時時慎於行賞,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政治癒益清明。而此時的殷商王朝政局更加昏暗,叛殷附周者日多。周朝逐漸羽翼豐滿,國勢日隆。武王九年(約公元前1059年),為了探察諸侯是否會集而東討商國。周軍在姜尚的統帥下,浩浩盪盪開到孟津,周武王在這里舉行了歷史上有名的「孟津之誓」,發表了聲討殷紂王的檄文。屆時800諸侯會諸此地(當時的諸侯國都很小,商朝國土中竟達1800多個。後來的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是在兼並混戰中形成的較大的諸侯國),顯示了武王的聲威。當時許多諸侯都說,「商紂可伐!」武王和姜尚則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殷商王朝的統治雖已陷入內外交困、岌岌可危的境地,但其內部尚無明顯的土崩瓦解之狀,如果興師伐紂,必然會遭到頑強抵抗。於是,決定班師而回。這次行動,實際是滅商前的一次預演,在諸侯國間產生了強烈影響,使更多諸侯聽命於周武王。

武王十一年(約公元前1062年),殷商王朝統治集團核心發生內訌,良臣比干被殺,箕子被囚為奴,微子啟懼禍出逃,太師疵、少師強投降周武王。武王問姜尚:「殷大臣或死或逃,紂王是否可伐?」姜尚答道:「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賓殃。」武王聞言,決意舉兵伐紂。遍告諸侯說:「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遂以姜尚為主帥,統領兵車300乘,虎賁(猛士)3000名,甲士4.5萬人,以「弔民伐罪」為號召,聯合諸侯各國,出兵進取商都(參見周滅商之戰)。但占卜結果卻不吉利,部隊行至汜水牛頭山,風甚雷疾,旗折鼓毀,群公疑懼,有人甚至請求還師。只有姜尚堅持出兵,「今紂刳比干,囚箕子,伐之有何不可?舉事而得時,則不看時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事吉,枯草朽骨,安可知乎!」他說那些占卜用的龜甲和蓍(音式)草根本不懂什麼吉凶。姜尚親自援袍而鼓,率眾先涉河,武王最終聽從了姜尚的意見,,統兵前進。

二月甲子(二月五日),周武王率領大軍會合庸、蜀、羌、微、盧、彭、濮等方國部隊戰車四千乘陳師牧野(商都朝歌70里,今河南淇縣南),與紂王的17萬大軍展開決戰(參見牧野之戰)。拂曉,進行庄嚴的誓師——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牧誓」,誓詞歷數紂王聽信寵姬讒言,招誘四方罪人和逃亡奴隸,暴虐地殘害百姓等罪行,說明伐紂的目的乃代天行罰,宣布戰法和紀律要求,激勵戰士勇猛果敢作戰,武王使尚父親統百名精銳勇土「致師」——發起挑戰,接著指揮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乘勢馳逐沖擊。紂師雖眾,皆無鬥志,而且「前徒倒戈」——前面的士卒調轉槍頭指向商軍,給武王開路。武王見此情景,指揮全軍奮勇沖殺,結果,商紂王的十幾萬大軍,當天就崩畔瓦解。紂王見大勢已去,連夜倉皇逃走,與妃子妲己一起在鹿台投火自焚,至此,殷商王朝宣告滅亡。

牧野之戰所以能大獲全勝,多賴姜尚英明的組織指揮。在作戰時機的把握上,選擇在紂王麻痹鬆懈、眾叛親離之時;在力量的組織上,以「弔民伐罪」為號召,聯合諸侯共同伐商;在作戰指揮上,首先以兵車、猛士從正面展開突擊,爾後以甲士展開猛烈沖殺,一舉打亂了商軍的陣勢,奪取了戰爭的勝利。

周朝建國之後,姜尚因滅商有功,被封於齊,都城營丘(今日臨淄市臨淄北)。姜尚東行到自己的封地去,路上每宿必留,走得很慢。有人對他說:「我聽說過時機難得而易於失去,作為一個客人,安於路邊旅店中的享樂,恐怕不象到自己封地上任的樣子。」太公聽了,夜裡穿起衣服馬上前行,天亮時到達營丘,正好遇到萊國的人來與他爭奪營丘。

姜尚在齊國政局穩定後,又開始改革政治制度。他順應當地的習俗,簡便周朝的繁文縟節。大力發展商業,讓百姓享受魚鹽之利。於是天下人來齊國的很多,齊國成為當時的富國之一。在周成王時,管叔、蔡叔作亂,淮河流域的少數民族也趁機叛亂(參見周公東征),周王下令給姜尚說:「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嶺,北到無棣,無論是侯王還是伯男,若不服從,你都有權力征服他們。」從此,齊國成為大國,疆域日益廣闊,使之成為後來的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之一。戰亂最終被周公姬旦給平叛。太公姜尚活了一百多歲而卒,但葬地不詳。

相傳兵書《六韜》為姜尚所作,後人考證系戰國時人依託於他的作品。但從現存的內容看,基本上反映的是姜尚的軍事實踐活動和他的韜略思想。司馬遷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指出:「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由此看來,姜尚實為中國謀略家的開山鼻祖。

點評:姜尚是中國古代第一個軍師型的軍事家,其軍事韜略在中國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世用兵起了遠的影響。
周公姬旦(?~公元前1105)
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為周公。在周文王時,他就很孝順,仁愛,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周公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王朝,輔佐武王,為周安定社會,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新建立的周王朝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商朝舊貴族們准備復辟,而周公輔政,又有違於王位世襲制中父死子繼的原則,引起周室集團內部的矛盾。結果殘余勢力即與周室內部的反叛勢力勾結起來,他們的代表是紂王子武庚與「三監」管叔,蔡叔等人。結果周公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這就是成語「握發吐哺」典故。周公無唯不至地關懷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裡,對河神祈禱說:「今成王還不懂事,有什麼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攝政七年後,成王已經長大成人,於是周公歸政於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後來,有人在成王面前進讒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現在自己生病時周公的禱辭,為周公忠心為國的品質感動得留下眼淚,立即派人將周公迎回來。周公回周以後,仍忠心為王朝操勞。周公輔佐武王,成王,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後,仍忠心耿耿,為周王朝的發展嘔心瀝血,直至逝世,終天下大治。。周公臨終時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離開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懷謙讓,把他葬在畢邑,在文王墓的旁邊。以是對周公的無比尊重。

周公為後世為政者的典範。孔子的儒家學派,把他的人格典範作為最高典範,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終生倡導的是周公的禮樂制度。

3. 史記名人名言

1.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釋:天下吵吵嚷嚷,都是為私利而來;天下擁擠奔忙,都是為私利而往。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釋:桃樹和李樹不招引人,但人們會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自然而然地走出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3.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釋:把鳥打盡了,打完了,那良弓就沒有用處了;兔子已死,那狗也沒用了,不如烹了吃掉;攻陷了敵國,將臣也就沒用了,可以殺掉了。指一個人失去了利用價值,就可能會落得很慘的下場。

4.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

釋:因權勢利益而結合的朋友.一旦權盡利絕,交情就會疏遠。

5.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釋:眾口一詞,能把金石熔化;多次誹謗,能把人才毀滅。

6.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釋:原指商人廉價收買滯銷物品,待漲價賣出以獲取厚利。後用來表示自己的志趣、見地與他人不同。

7.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釋:意指家財富有的人常自珍愛,不自蹈險地。

8.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釋:應當採取果斷行動時沒有果斷採取,貽誤了時機,反而會遭受到禍亂。

9.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釋:一千張羊皮也不如一張狐狸皮;眾多唯唯諾諾之人,不如一名諍諫之士可貴。

10.相馬失之瘦,相士失之貧。

釋:相馬者往往因為馬瘦而看錯馬的材質,相人者往往因為人窮而忽略人的才能。

11.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釋:能做的人未必能說,能說的人未必能做。

1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釋: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獲。

13.前慮不定,後有大患。

釋:做事之前考慮不成熟,到後來就可能發生大災禍。

14.規小節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

釋:謀求小節的人不能成就榮耀的名聲,以小恥為恥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業。

15.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

釋:家庭貧窮就想到應有賢良的妻子,國家混亂就想到要有賢能的宰相。

16.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釋:運籌謀劃於帷帳之中,而能決定勝利於千里以外。

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釋: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比喻平凡的人哪裡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18.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釋:那些稱王侯拜將相的人,天生就是好命、貴種嗎?

19.富而不驕,貴而不舒。

釋:很富有但不趾高氣揚,富貴了也不和自己以前的親朋好友疏遠怠慢。

20.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

4. 夏商周代 成語 典故 (急)

一竅不通 講的是比干被紂王挖心的故事

覆水難收 講姜子牙被其妻所侮,後來發達富貴,其妻想和好,被子牙潑水所激,羞慚自殺。

太公釣魚 指姜子牙在渭水邊垂釣,以待賢主,後來發展成歇後語,後半句是願者上鉤。

求仁得仁 孤竹國的儲君伯夷和叔齊的故事,兩人互相避位,同道周國養老。後來周武王越權發商,兩人不食周粟而死。後來魯迅據此寫了一篇《採薇》。

精衛填海 這是夏朝之前的故事,由神話傳說演化而來。

鳳凰來儀 指大禹治水成功後,國家安定富強,鳳凰也來朝賀呈祥4。

網開一面 這個成語出自《史記·殷本紀》。 夏桀荒淫無道,百姓極為不滿。商湯想推翻其統治,並借在打獵時把四面圍困的捕鳥網拉開一面讓鳥兒逃生,使人們知道他的仁慈,後來他終於推翻夏朝。後意思發生變化,指對罪犯從寬處理,給罪犯一條棄舊從新的出路。

百家爭鳴 這是周朝末年的一個文化現象,所謂百家,只是誇大,其實只有儒墨名法道,兵、農、小說、陰陽、縱橫十個代表派別。

一狐之腋 趙簡子是春秋時晉國的上大夫。 他有一個家臣名叫周舍,喜歡直言進諫。周舍死後,簡子每次聽朝,總是不怎麼開心,大夫們請罪。簡子說:「不是你們的過錯。我聽說一千隻羊的皮毛還不如一隻狐狸腋下的皮值錢。諸位大夫上朝,我只聽見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聽不見像周舍那樣的諤諤直言,我因此而傷心。」後比喻珍貴的東西。

吐哺握發 周公吃飯時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頭時多次把頭發握在手中。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

5. 大秦帝國經典語錄

我來總結一下商君的經典論述,按電視集數總結,可能不全,不過真要看最原汁原味的論述,那最好還是看原著,如果有興趣的留下郵箱地址,我傳一份電子書給你。

第九集:衛鞅自解棋道

「世間萬物,皆環環相圍而生。民被官圍,官被君圍,君被國圍,國被天下圍,天下被宇宙圍,宇宙被造物圍,造物最終又被芸芸眾生圍。此為棋道,亦是天道人道。所以,棋以圍命名,正合天地萬物之法則。
棋道,雖以圍地為歸宿,但必以取勢為根本。勢高則圍廣,勢卑則圍小……」

第十二集:衛鞅孟子論戰

衛鞅:大謬! 孟夫子如此斷言,大謬!

孟子:立論當有理有據,足下無端指斥,何其淺薄哉!

衛鞅:夫子大謬,憑據有三。天下學派皆有分支,夫子斷章取義,以術治派為法家全貌,此其一;法家三派,其根同一,皆以認同法治為根本,而在推行中各有側重。夫子無視法家根本,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此其二;法家術治派,是在行法根基之上著重整肅吏治,強化查勘官吏,與搬弄權謀有天壤之別。夫子有意抹煞根本,其論斷之輕率無以復加,此其三。

孟子:你是何人,法家何派?

慎道:哈哈哈!天下士子聽了!此人衛鞅,我法家法治派名士。

孟子:法治成家成派,老夫未嘗聞也.苛政猛於虎而已,何足論之!

衛鞅:夫子論學先定罪,不足道也。衛鞅唯告夫子,天下治道不在空談,而在力行。法治也好,人治也好,誰能融入大爭潮流而強國富民,誰便是正道!否則便是空談大道貽誤天下,必將為大爭之世所遺棄。

眾人:衛鞅,彩!……

孟子:人性本善 自有法、墨、兵三家而淪喪。不亦悲乎!

衛鞅:夫子立論無據,人性本惡!

眾人:願聞衛鞅之論。對。衛鞅說

館長 :稷下學宮言無不盡,人人可論

孟子:老夫願聞足下性惡之說,以為世人鑒戒

衛鞅:惡,人之本性。因人性有惡,才有法度。天下人生而好利,才有財貨土地之爭奪。生而貪欲,才有盜賊暴力與殺戮。生而有奢望,才有聲色犬馬。人性之惡 必以律法而後正。以法治防範惡意;以法治疏導人性;人性才能向善有序。孟夫子空言性本善,將治世之功歸於人性之善,將亂世罪孽歸於法墨兵三家,無非是要重申仁政、人治與復古之論,回到夏商周三代!此乃縱容惡行,蒙蔽幼稚,真正的大偽之言!

第十六集:衛鞅向秦君闡述強秦之策

衛鞅:「關中土地平坦,沃野千里,為天下列強所無,何以在秦數百年,卻荒蕪薄收,人煙稀少?渭水滔滔,在秦無險,可謂天賜佳水。何以秦據渭水數百年,坐失魚鹽航運之利,府庫財貨日見空空?老秦人朴實厚重,尚武之風深植朝野。可為何秦國卻沒有一支攻必克、戰必勝的強大新軍?」

景監:「先生所言,正是君上日夜所思」

衛鞅:「守富饒土地而貧窮,擁強悍之民而兵弱,據山川形勝而淪喪。就在於沒有綜合混一的強大國力,何謂綜合國力,人口眾多、農工興旺、府庫充盈、甲兵強盛、民勇公戰。有此五者,堪稱強國。而目下之秦國,五無其一。地小民少、工田不振、國庫空空、甲兵老舊、私鬥成風!」

秦君:「然而如何啊?王道?仁政?還是無為?」

衛鞅:「君上洞若觀火。三道玄談,俱往矣!」

秦君:「渠梁願聞先生新論。」

衛鞅:「強國之道,乃法家精義之學。與前述三道天壤之別。法家強國,務求國家實力增長;務求激勵朝野士氣。」

秦君:「渠梁願聞強國之道。」

衛鞅:「強國範式不同,魏齊楚三強範式,君上有何評判?」

秦君:「強國範式不同?尚未想過,請先生指教」

衛鞅:「魏國範式 甲兵財貨之強,齊國範式 明君吏治之強,楚國範式 山河廣袤之強。而這三強,皆非根本之強,不足效法。」

秦君:「魏齊楚三國之強,還不足效法?!」

衛鞅:「三強之不足效法原因在於在於只強一時,不強永遠,遇明君則強,遇常君則弱,遇昏君則亡。根本原因,便在於三國變法只走半途,法令半新半舊,名為法制,實為人治。如此邦國,起伏震盪不定,無法長期聚集國力而穩定強大。秦國要崛起,就要走根本強大之路!」

秦君:「先生終顯大才本色啊!」

第十九至二十集:衛鞅與秦君爭論私鬥刑殺事宜

秦君:不能變了?
衛鞅:法立如山!
秦君:不能緩?
衛鞅:法貴時效!
秦君:不能減?
衛鞅:減刑潰法!
秦君:不能特赦?
衛鞅:法外無恩!

衛鞅:「國治,斷民王;斷官強;斷君亡…… 」

衛鞅:「小政在朝不在民,大政在民不在朝。大道之行,根在民心,世族非議,不足道哉!」

衛鞅:「法貴正義,法貴公平;有功於前,不為損刑:有善於前,不為虧法!唯此,法治可立。」

第三十三集:收復河西前衛鞅與秦君議國力

秦君:「單說軍力,秦國似乎沒有必勝的把握。」
衛鞅:「可戰場之道,不全在軍力。」
秦君:「秦國富強了,但是也很難說國力超過了魏國。」
衛鞅:「君上所言,僅僅指財貨國力,而不是全部國力。」
秦君:「全部國力?」
衛鞅:「民心民氣,軍心戰力,君臣聚合,廟堂運籌,盡皆國力。」
秦君:「大良造的意思是說,秦國的整體國力已經強過魏國?」
衛鞅:「正是,財貨豐厚,歷來不是國力之魂。」
秦君:「那國力之魂在哪?」
衛鞅:「根基在庶民,魂魄在廟堂!」

6. 富不過三代名言警句

古今中外大量家族興衰史表明,無論某一家族通過什麼途徑發家致富,保持富裕狀態的時間,很少有超過三代的,故被世人總結出一條定律,叫「富不過三代」。
「富不過三代」現象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營企業家已經超過了300萬,調查顯示,由於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中國民營企業家無法擺脫「富不過三代」宿命。
有研究表明,目前國內富人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約10%的子女繼承了父母的優良品質,成為積極向上、勤奮好學的人。對不少富有家族及企業來說,不是富過三代的問題,而是能否富過兩代的問題。
「富不過三代」並非中國特色,全球家族企業普遍面臨「窮孫子」問題。在美國,家族企業在第二代能夠存在的只有30%,到第三代還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後依然存在的只剩3%了。葡萄牙有「富裕農民——貴族兒子——窮孫子」的說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闆,兒子富人,孫子討飯」的說法。
「富不過三代」的原因不少富有家族缺乏勤儉精神
曾經有人列舉了第一代和第二、三代富人的九大差別,其中之一是「第一代艱苦奮斗,第二、三代喜歡窮奢極欲,揮霍無度」。這種狀況的出現,在於第一代的創業者雖然大都備嘗艱辛,但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沒有理性地認識到過去的艱苦對自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正是過去艱苦磨煉的吃苦精神,對自己的艱難創業起到了積極的支撐作用,才使自己擁有財富。反而,他們不希望子女再吃苦受累,對子女嬌生慣養,以致子女不知父輩創業之艱難而過度揮霍,最終導致家庭敗落。
對子女教育的失誤
中國人喜歡給予子女最好的學習、生活條件,送他們出國學習、遊玩,並不注重他們實際能力的培養。不少富人的子女在國外的花費高得驚人。有人這樣描述富二、三代人:錢是大把大把地花,酒是大碗大碗地喝,唯獨缺乏創業鬥志,總是自命不凡但實際能力平平,一旦掌管家業,很快將祖業虧空。
「富不過三代」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企業治理不規范、財產移交不科學、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和不利環境等原因。
然而,畢竟有些家族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富過三代甚至一直延續下去,那麼,其中最核心的經驗是什麼呢?專家提議:第一,重視對子女做人的教育;第二,重視對子女勤勞節儉的教育;第三,重視對子女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第四,注重子女能力培養;第五,積極參與慈善事業。

7. 求三國時代里名人說的名句

曹操: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劉備: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版之。
諸葛亮:夫君子之權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華歆:
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
鍾毓:
不下殿堂之上,而決勝於千里之外。
鍾會:
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見禍於未萌。
秦宓:海以合流為大,君子以博識為弘。
均出自三國志,還有不少,演義的就不列了,很多,但基本上算是老羅的名句

8. 三國時代的名人名言

1、對酒當歌,人來生幾何。源作者:曹操,現代漢語譯文:對著美酒,伴隨著歌舞,人生時間有限。

2、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者:諸葛亮,現代漢語譯文: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朴以淳養品德。

3、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作者:魯肅,現代漢語譯文:形容大有長進、煥然一新。

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者:曹植,現代漢語譯文:豆桿和豆子本是從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為什麼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麼狠呢?

5、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作者:曹髦,現代漢語譯文:來說明陰謀家的野心非常明顯,已為人所共知。

9. 三國時代的節儉格言

最出名的便是這句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出於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指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朴以淳養品德。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