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木蘭辭賞析題

木蘭辭賞析題

發布時間: 2021-02-04 04:27:23

⑴ 木蘭詩 詩句賞析

一、賞析

《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第一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然後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嘆息」,而是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征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於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二段,寫木蘭准備出征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四句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表示對此事的極度重視,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誇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

第三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

第四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後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郎」而願「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里,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五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展現濃郁的親情;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後情不自禁的喜悅。

第六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多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朴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

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二、原文

木蘭詩 / 木蘭辭

南北朝:佚名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惟聞 通: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譯文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傳出,木蘭對著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問木蘭在想什麼?問木蘭在惦記什麼?(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昨天晚上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徵兵,那麼多卷徵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

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願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

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不遠萬里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勛,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餘。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說不願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

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對著鏡子整理漂亮的頭發,對著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們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提著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分辨。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1)木蘭辭賞析題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木蘭詩》產生的時代其最早著錄於陳釋智匠所撰的《古今樂錄》,可證其產生之時代不晚於陳。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皆在北方,則其產生之地域在北朝。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去黃河不遠。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

《木蘭詩》中之戰事,當發生於北魏與柔然之間。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國,立國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間,與北魏及東魏、北齊曾發生過多次戰爭。而最主要之戰場,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帶。

此詩收入《樂府詩集》的《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至唐代已廣為傳誦,唐人韋元甫有擬作《木蘭歌》,可以為證。因此,學者們大都認為,民歌《木蘭詩》產生於北朝後期。

⑵ 納蘭性德《木蘭詞》全文及賞析。

原文: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清 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賞析:此詞描寫了一個為情所傷的女子和傷害她的男子堅決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棄以及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的典故,通過「秋扇」、「驪山語」、「雨霖鈴」、「比翼連枝」這些意象,營造了一種幽怨、凄楚、悲涼的意境,抒寫了女子被男子拋棄的幽怨之情。

拓展資料:

1、釋義: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2、詩人介紹: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

⑶ 納蘭性德木蘭詞的賞析

木蘭詞 作者: 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專,卻道故人心易變屬。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納蘭此詞以一失戀女子的口吻譴責負心的錦衣郎。
起句非常新奇,本來兩情相悅,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遲早分離,倒不如保持「初見」時那種若即若離的美好。
然後描繪變心的人往往指責滿懷痴情卻無端被棄的一方首先變心,失戀女子的愛恨情殤可見一斑。
最後引用七夕長生殿的典故,譴責薄情郎雖然當日也曾訂下海誓山盟,如今卻背情棄義!

⑷ 《木蘭詩》閱讀題 20個(帶答案)

1,木蘭從軍原因: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2.面對可汗大點兵,木蘭做出的決定是: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3.出征前緊張的准備: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4.奔赴前線,思念親人:旦辭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5.木蘭戰功顯赫: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6.十年征戰生活: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7.詩句所用修辭: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復沓句)
8.同上: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頂真)
9,同上: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對偶)
10.同上,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互文,排比)
11.同上,東市買駿馬……北市買長鞭(互文,排比)
12,贊頌木蘭謹慎、聰明、勇敢、能力不遜於男子的議論句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3.寫木蘭經歷戰爭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緊張的戰斗的句子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14.寫木蘭矯健雄姿的句子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15.寫木蘭一家人高高興興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16..選文中連用四個「我」的作用是什麼?與家人團聚、重溫和平的女兒生活的喜悅心情。
17.由選文最後一段演變而來的成語是什麼?其含義是什麼?撲朔迷離 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後用來形容事情錯綜復雜,不易識別。
18.品味「開」、「坐」、「脫」、「著」、「理」、「帖」這6個動詞的表達作用。歸家的喜悅和故物的親切。
19.結合全詩內容分析木蘭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既富有傳奇色彩,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朴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祖國,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20.如何理解本詩詳略的處理?
詩歌對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離別、辭官還家、家人團聚的內容寫得詳。對出征前的准備及十年的征戰內容則寫得簡略。這樣處理詳略,不只為了求得行文的變化,使結構疏密有致,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刻畫人物,同時也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

⑸ 木蘭詩賞析200字左右急!

第一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然後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嘆息」,不是因為兒女的心事,而是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征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於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二段,寫木蘭准備出征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四句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表示對此事的極度重視,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誇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託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三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斗,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四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後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郎」而願「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里,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五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展現濃郁的親情;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後情不自禁的喜悅;最後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夥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多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詩中幾件事的描繪詳略得當,一,二,三,六,七段詳寫木蘭女兒情懷,四,五段略寫戰場上的英雄氣概。從內容上突出兒女情懷,豐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實感人。結構上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朴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⑹ <木蘭詩>賞析 急急急~~

北方民歌和六朝樂府民歌一樣體制大都短小,但這首《木蘭詩》卻是長篇敘事詩。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它有著重要的地位。詩歌描述了女英雄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刻畫了木蘭這一巾幗英雄的生動形象和高貴品質。全詩風格明朗生動,質朴剛健,堪稱北方民歌中的傑出作品。

《木蘭詩》採用的是順敘手法。作品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出征前。第二部分是從軍生活。第三部分是立功歸來。作者在這三個部分中沒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詳有略,重點在第一和第三部分。

詩一開始即寫木蘭在織布,但「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就使讀者產生了疑問,不知木蘭為何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作者自己發問,然後答曰「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詩既是用順敘手法,開始的幾句該是交代木蘭從軍的原因,但作者卻沒有平鋪直敘,而是以木蘭沒有心思織布起頭顯示出她內心的不平靜。接下來本該說明為什麼內心不平靜,但作者不立刻寫出,而是用了兩個意思相同的問句,隨後又是兩個意思相同的答句,可還是沒有從正面解答問題。但這四句並非多餘,除了具有民歌的風味外,這四句詩對後面說出的原因起到了突出強調的作用。這樣一問一答,作者才折入正題,「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是徵兵的文書,可汗是西北地區民族對君主的稱呼,十二卷言卷數之多,「卷卷有爺名」顯屬誇張。至此讀者才明白,木蘭沒有心思織布是因為可汗大徵兵,木蘭的父親也在被征之列。父親顯然年老無法應征,但「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這就不能不使木蘭犯愁了。詩一開始就把木蘭放在這樣一個矛盾面前來表現。面對困難,木蘭打算怎麼辦呢?「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木蘭到底是個不平凡的女子,她下了決心要替父從軍。

這一段寫木蘭從軍的原因,沒有平鋪直敘地述說,而是從木蘭的心理活動入手寫,在敘事的同時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畫,使讀者看到了一個敢於挑重擔、富有責任感的果斷勇敢的婦女形象。

接下來寫木蘭准備出征,用了四個重復的句式,內容無非是買戰馬及乘馬用具。駿馬、鞍韉(馬鞍下的墊子)、轡頭(駕馭馬的嚼子、籠頭、韁繩)和長鞭要分別從東市、西市、南市、北市幾個地方買齊,看似不合情理,但卻渲染了戰爭氣氛和離家出征前准備工作的緊張,同時這四句詩和上面「問女何所思」以下四句一樣正是民歌的特點。正如明代謝榛所說:「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經意者。其古樸自然,繁而不亂,若一言了問答,一市買鞍馬,則簡而無味,殆非樂府家數。」

詩歌第二部分寫木蘭踏上了征途。「旦辭爺娘去」以下八句是寫木蘭離別了父母奔赴戰場。這里用了重復句式,將木蘭從軍的征途分作兩段來寫,句式雖同,但其中地名卻在變換,顯出戰事緊迫、木蘭馬不停蹄地趕去參戰。但作者並沒有忘記他所著力刻畫的英雄人物是個女扮男裝、初次遠離父母的女子,「不聞爺娘喚女聲」正符合木蘭當時的處境和她的身份。明代譚元春評論這句說:「尤妙在語帶香奩,無男子征戍氣。」「無男子征戍氣」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木蘭的形象更鮮明,更富有個性。木蘭能毅然替父從軍,去經受嚴酷戰爭的考驗,說明她不同於一般的女子,但她畢竟還是個女子,對家鄉、對父母畢竟是有依戀之情的。這樣突出她的女子身份,非但沒有削弱她的英雄形象,相反使她的從軍舉動更富有傳奇性,更引人入勝。

隨後寫木蘭在軍中的征戰生活,但這部分內容寫得極概括,從南征北戰一直到立功歸來,僅用了「關山度若飛」以下六句,可謂簡而又簡。這里「戎機」指戰爭,「朔氣」是北方的寒氣,「金柝」是軍中用來做飯和打更的銅器。這幾句詩句用律工整。因此後人常常據此懷疑此詩是唐人所作,也有的研究者推測此詩可能在流傳過程中經過唐人的加工修改。但這些說法並無足夠的證據。南北朝時期有不少作品在體制聲律方面已接近唐人的近體詩,當時有些詩已經有了很嚴整的律句。可見這首詩中出現幾句聲調諧和、對偶工緻的律句並不能證明它們出自唐人之手。陳胤倩就說:「『朔氣傳金柝』數語固類唐人,然齊梁人每為唐語,惟唐人必不能為漢魏語。以此知其真古詞也。」

這一段寫木蘭的從軍作戰生活,本來是可以有許多東西寫的,但作者寥寥數語就將這段經歷概括了出來,可見作者的興趣不在於表現戰爭,而在於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一戲劇性事件上。

第三部分是寫木蘭立功歸來後的情景。作者又用了不小的篇幅來竭力鋪寫。先寫木蘭立功回來後見天子,天子坐在廳堂上接見了她。策勛是記功勞,轉是勛位的等級,十二轉也是說多,並非實指。這里的十二轉和唐代官制的一致也是偶然巧合。並不能證明此詩出於唐人之手或經過唐人修改。「百千強」即百千有餘,是形容賞賜得多。可是木蘭並不在乎官位和賞賜,她只是想盡快回到故鄉和親人團聚。明駝指能行千里的駱駝。木蘭不要做官,不要巨額賞賜,只要借一匹能行千里的駱駝趕回家去,可見其歸心似箭,同時也顯示了這位平民出身的女英雄不愛功名富貴的優良品德。

經過長期艱苦的戰爭,木蘭終於回到了故鄉。詩歌細致刻畫了木蘭全家聞訊後的喜悅。這里依舊用了重復排比的句式,不厭其詳地寫了爺娘、阿姊和小弟的舉動,這種重復排比的句式烘託了歡快喜慶的氣氛。隨後寫了木蘭到家後的舉動,同樣也是不厭其詳地描寫具體的細節,開東閣門,坐西閣床,充分表現出回家之後的喜悅心情,換裝、打扮後恢復了女子的本來面目,然後出門看夥伴,夥伴大吃一驚,「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這一情節頗富喜劇意味。用夥伴的吃驚反襯出木蘭的無比自豪與得意,整個故事的情節也就在充滿喜劇色彩的高潮中結束了,但作者似乎意猶未盡,結尾又寫了四句:「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奇特,作為全詩的結尾,顯得別具一格,豪邁有力,語氣中充滿了對木蘭這位女英雄的贊美和歌頌。謝榛說:「此結最著題,又出奇語,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諸公補之,未必能道此。」確實如此。

此詩藝術形式上值得注意的有這么幾個方面,首先是敘述情節詳略得當,如寫軍中的征戰生活就很簡括,而寫出征前及立功歸來則很繁復。這是由作者寫這首詩的用意所決定的。作者感興趣的只是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一罕見的事情本身。第一部分寫她的焦灼不安與思慮無非是為了說明她是個女子,因為男子出征理所當然,不足為怪,女子出征則不同尋常了。第二部分提到「不聞爺娘喚女聲」也同樣是為了突出她的女子身份。第三部分寫她不想做官、急於回家和回家以後的種種舉動,更是強調了她是個女子。整首詩的詳略安排都是圍繞這一用意的。其次是作者重視人物性格的刻畫,並善於在矛盾的產生與解決過程中表現人物,因而使人物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第三是全詩用了不少重復排比的句式,既渲染了氣氛,強調了所敘述的情節,又使語言流暢富有韻味,體現了民歌中常用的手法,最後是全詩的風格明朗剛健,質朴生動,正如明人胡應麟所說:「此歌中,古質有逼漢魏處。」

總之,《木蘭詩》是北方民歌的傑作,也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對後人產生過不小的影響。

⑺ 木蘭詩名句賞析

開頭兩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然後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嘆息」,是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征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於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三段,寫木蘭准備出征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四句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旦辭爺娘去……」八句以重復的句式,寫木蘭踏上征途,馬不停蹄,日行夜宿,離家越遠思親越切。這里寫木蘭從家中出發經黃河到達戰地,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誇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託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四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描寫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斗生活的一個畫面: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著刁斗的打更聲,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斗,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五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後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郎」而願「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里,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六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後情不自禁的喜悅;最後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夥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朴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一千多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古人評點《木蘭詩》

1.《詩藪》:木蘭歌是晉人擬古樂府,故高者上逼漢魏,平者下兆齊、梁。如「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尚協東京遺響;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齊梁艷語宛然。又「出門看火伴」等句,雖甚樸野,實自六朝聲口,非兩漢也。

2.謝榛《四溟詩話》:《木蘭詩》雲「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北市買長鞭。」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經意者,其古樸自然,繁而不亂。若一言了問答,一市買鞍馬,則簡而無味,殆非樂府家數。「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等絕似李白五言近體,但少結句耳 。「雄兔腳撲朔……」此結最著題,又出奇語,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諸公補之,未必能道此。

⑻ 木蘭詩的賞析

《木蘭詩》賞析

北方民歌和六朝樂府民歌一樣體制大都短小,但這首《木蘭詩》卻是長篇敘事詩。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它有著重要的地位。詩歌描述了女英雄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刻畫了木蘭這一巾幗英雄的生動形象和高貴品質。全詩風格明朗生動,質朴剛健,堪稱北方民歌中的傑出作品。
《木蘭詩》採用的是順敘手法。作品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出征前。第二部分是從軍生活。第三部分是立功歸來。作者在這三個部分中沒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詳有略,重點在第一和第三部分。
詩一開始即寫木蘭在織布,但「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就使讀者產生了疑問,不知木蘭為何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作者自己發問,然後答曰「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詩既是用順敘手法,開始的幾句該是交代木蘭從軍的原因,但作者卻沒有平鋪直敘,而是以木蘭沒有心思織布起頭顯示出她內心的不平靜。接下來本該說明為什麼內心不平靜,但作者不立刻寫出,而是用了兩個意思相同的問句,隨後又是兩個意思相同的答句,可還是沒有從正面解答問題。但這四句並非多餘,除了具有民歌的風味外,這四句詩對後面說出的原因起到了突出強調的作用。這樣一問一答,作者才折入正題,「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是徵兵的文書,可汗是西北地區民族對君主的稱呼,十二卷言卷數之多,「卷卷有爺名」顯屬誇張。至此讀者才明白,木蘭沒有心思織布是因為可汗大徵兵,木蘭的父親也在被征之列。父親顯然年老無法應征,但「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這就不能不使木蘭犯愁了。詩一開始就把木蘭放在這樣一個矛盾面前來表現。面對困難,木蘭打算怎麼辦呢?「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木蘭到底是個不平凡的女子,她下了決心要替父從軍。
這一段寫木蘭從軍的原因,沒有平鋪直敘地述說,而是從木蘭的心理活動入手寫,在敘事的同時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畫,使讀者看到了一個敢於挑重擔、富有責任感的果斷勇敢的婦女形象。
接下來寫木蘭准備出征,用了四個重復的句式,內容無非是買戰馬及乘馬用具。駿馬、鞍韉(馬鞍下的墊子)、轡頭(駕馭馬的嚼子、籠頭、韁繩)和長鞭要分別從東市、西市、南市、北市幾個地方買齊,看似不合情理,但卻渲染了戰爭氣氛和離家出征前准備工作的緊張,同時這四句詩和上面「問女何所思」以下四句一樣正是民歌的特點。正如明代謝榛所說:「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經意者。其古樸自然,繁而不亂,若一言了問答,一市買鞍馬,則簡而無味,殆非樂府家數。」
詩歌第二部分寫木蘭踏上了征途。「旦辭爺娘去」以下八句是寫木蘭離別了父母奔赴戰場。這里用了重復句式,將木蘭從軍的征途分作兩段來寫,句式雖同,但其中地名卻在變換,顯出戰事緊迫、木蘭馬不停蹄地趕去參戰。但作者並沒有忘記他所著力刻畫的英雄人物是個女扮男裝、初次遠離父母的女子,「不聞爺娘喚女聲」正符合木蘭當時的處境和她的身份。明代譚元春評論這句說:「尤妙在語帶香奩,無男子征戍氣。」「無男子征戍氣」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木蘭的形象更鮮明,更富有個性。木蘭能毅然替父從軍,去經受嚴酷戰爭的考驗,說明她不同於一般的女子,但她畢竟還是個女子,對家鄉、對父母畢竟是有依戀之情的。這樣突出她的女子身份,非但沒有削弱她的英雄形象,相反使她的從軍舉動更富有傳奇性,更引人入勝。
隨後寫木蘭在軍中的征戰生活,但這部分內容寫得極概括,從南征北戰一直到立功歸來,僅用了「關山度若飛」以下六句,可謂簡而又簡。這里「戎機」指戰爭,「朔氣」是北方的寒氣,「金柝」是軍中用來做飯和打更的銅器。這幾句詩句用律工整。因此後人常常據此懷疑此詩是唐人所作,也有的研究者推測此詩可能在流傳過程中經過唐人的加工修改。但這些說法並無足夠的證據。南北朝時期有不少作品在體制聲律方面已接近唐人的近體詩,當時有些詩已經有了很嚴整的律句。可見這首詩中出現幾句聲調諧和、對偶工緻的律句並不能證明它們出自唐人之手。陳胤倩就說:「『朔氣傳金柝』數語固類唐人,然齊梁人每為唐語,惟唐人必不能為漢魏語。以此知其真古詞也。」
這一段寫木蘭的從軍作戰生活,本來是可以有許多東西寫的,但作者寥寥數語就將這段經歷概括了出來,可見作者的興趣不在於表現戰爭,而在於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一戲劇性事件上。
第三部分是寫木蘭立功歸來後的情景。作者又用了不小的篇幅來竭力鋪寫。先寫木蘭立功回來後見天子,天子坐在廳堂上接見了她。策勛是記功勞,轉是勛位的等級,十二轉也是說多,並非實指。這里的十二轉和唐代官制的一致也是偶然巧合。並不能證明此詩出於唐人之手或經過唐人修改。「百千強」即百千有餘,是形容賞賜得多。可是木蘭並不在乎官位和賞賜,她只是想盡快回到故鄉和親人團聚。明駝指能行千里的駱駝。木蘭不要做官,不要巨額賞賜,只要借一匹能行千里的駱駝趕回家去,可見其歸心似箭,同時也顯示了這位平民出身的女英雄不愛功名富貴的優良品德。
經過長期艱苦的戰爭,木蘭終於回到了故鄉。詩歌細致刻畫了木蘭全家聞訊後的喜悅。這里依舊用了重復排比的句式,不厭其詳地寫了爺娘、阿姊和小弟的舉動,這種重復排比的句式烘託了歡快喜慶的氣氛。隨後寫了木蘭到家後的舉動,同樣也是不厭其詳地描寫具體的細節,開東閣門,坐西閣床,充分表現出回家之後的喜悅心情,換裝、打扮後恢復了女子的本來面目,然後出門看夥伴,夥伴大吃一驚,「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這一情節頗富喜劇意味。用夥伴的吃驚反襯出木蘭的無比自豪與得意,整個故事的情節也就在充滿喜劇色彩的高潮中結束了,但作者似乎意猶未盡,結尾又寫了四句:「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奇特,作為全詩的結尾,顯得別具一格,豪邁有力,語氣中充滿了對木蘭這位女英雄的贊美和歌頌。謝榛說:「此結最著題,又出奇語,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諸公補之,未必能道此。」確實如此。
此詩藝術形式上值得注意的有這么幾個方面,首先是敘述情節詳略得當,如寫軍中的征戰生活就很簡括,而寫出征前及立功歸來則很繁復。這是由作者寫這首詩的用意所決定的。作者感興趣的只是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一罕見的事情本身。第一部分寫她的焦灼不安與思慮無非是為了說明她是個女子,因為男子出征理所當然,不足為怪,女子出征則不同尋常了。第二部分提到「不聞爺娘喚女聲」也同樣是為了突出她的女子身份。第三部分寫她不想做官、急於回家和回家以後的種種舉動,更是強調了她是個女子。整首詩的詳略安排都是圍繞這一用意的。其次是作者重視人物性格的刻畫,並善於在矛盾的產生與解決過程中表現人物,因而使人物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第三是全詩用了不少重復排比的句式,既渲染了氣氛,強調了所敘述的情節,又使語言流暢富有韻味,體現了民歌中常用的手法,最後是全詩的風格明朗剛健,質朴生動,正如明人胡應麟所說:「此歌中,古質有逼漢魏處。」
總之,《木蘭詩》是北方民歌的傑作,也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對後人產生過不小的影響。

⑼ 納蘭性德《木蘭辭 擬古決絕詞柬友》賞析

《木蘭辭·擬古決絕詞柬友》納蘭性德詞作賞析

【原文】
《木蘭辭 擬古決絕詞柬友》
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通本做「雨罷」。娛園本做「語罷」。)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該詩被收錄於《飲水詞》
【注釋】
①人生句:意思是說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那樣地(的)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
②何事句:此用漢班婕妤被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 》,以秋扇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後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這里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③等閑二句:意思是說如今輕易地變了心,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故人,指情人。
④驪山二句:《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願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後安史亂起,明皇入蜀,於馬嵬坡賜死楊玉環。楊死前雲:「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又,明皇此後於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里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參見《浣溪沙》(鳳髻拋殘秋草生)「講解」。
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隱《馬嵬》:「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倖,薄情。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謂 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意思是縱死而分離,也還是刻骨地念念不忘舊情。亦可通。
【講解】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始見《花間集》韋庄詞。有不同體格,俱為雙調。但《太和正音譜》謂:《花間集》載《木蘭花》、《玉樓春》兩調,其七字八句者為《玉樓春》體。故本首是為此體,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則皆押仄聲韻。
詞題說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如古辭《白頭吟》:「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唐元稹有《古決絕詞》三首等。這里的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閨怨」之情。詞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纏綿。汪刻本於詞題「擬古決絕詞」後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論,則這「閨怨」便是一種假託了,這怨情的背後,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無非借閨怨作隱約的表達罷了。故有人以為此篇是別有隱情,無非是借失戀女子的口吻,譴責那負心的錦衣郎的。
【點評】
一、於在春《清詞百首》:「題目寫明:模仿古代的《決絕詞》,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斷絕關系的堅決表態。這里用漢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楊玉環的典故來擬寫古詞。雖說意在『決絕』,還是一腔怨情,這就更加深婉動人。」(1984 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
二、盛冬鈴《納蘭性德詞選》:「決絕意謂決裂,指男女情變,斷絕關系。唐元稹曾用樂府歌行體,摹擬一女子的口吻,作《古決絕詞》。容若此作題為『擬古決絕詞柬友 』,也以女子的聲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交友之道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⑽ 納蘭性德所寫的木蘭辭賞析及理解全面點

【原文】
《木蘭辭 擬古決絕詞柬友》
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通本做「雨罷」。娛園本做「語罷」。)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該詩被收錄於《飲水詞》
【注釋】
①人生句:意思是說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那樣地(的)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
②何事句:此用漢班婕妤被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 》,以秋扇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後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這里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③等閑二句:意思是說如今輕易地變了心,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故人,指情人。
④驪山二句:《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願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後安史亂起,明皇入蜀,於馬嵬坡賜死楊玉環。楊死前雲:「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又,明皇此後於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里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參見《浣溪沙》(鳳髻拋殘秋草生)「講解」。
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隱《馬嵬》:「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倖,薄情。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謂 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意思是縱死而分離,也還是刻骨地念念不忘舊情。亦可通。
【講解】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始見《花間集》韋庄詞。有不同體格,俱為雙調。但《太和正音譜》謂:《花間集》載《木蘭花》、《玉樓春》兩調,其七字八句者為《玉樓春》體。故本首是為此體,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則皆押仄聲韻。
詞題說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如古辭《白頭吟》:「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唐元稹有《古決絕詞》三首等。這里的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閨怨」之情。詞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纏綿。汪刻本於詞題「擬古決絕詞」後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論,則這「閨怨」便是一種假託了,這怨情的背後,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無非借閨怨作隱約的表達罷了。故有人以為此篇是別有隱情,無非是借失戀女子的口吻,譴責那負心的錦衣郎的。
【點評】
一、於在春《清詞百首》:「題目寫明:模仿古代的《決絕詞》,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斷絕關系的堅決表態。這里用漢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楊玉環的典故來擬寫古詞。雖說意在『決絕』,還是一腔怨情,這就更加深婉動人。」(1984 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
二、盛冬鈴《納蘭性德詞選》:「決絕意謂決裂,指男女情變,斷絕關系。唐元稹曾用樂府歌行體,摹擬一女子的口吻,作《古決絕詞》。容若此作題為『擬古決絕詞柬友 』,也以女子的聲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交友之道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