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相見歡的名句
A. 李煜 相見歡的名句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B. 相見歡賞析
「無言獨上西樓」將人物引入畫面。「無言」二字活畫出詞人愁苦神態,「獨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樓身影,孤獨的詞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了西樓。神態與動作描寫,揭示詞人內心深處隱寓的,很多不能傾訴的孤寂與凄婉。
「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形象描繪出了詞人登樓所見之景。仰視天空,缺月如鉤。「如鉤」不僅寫出了月形,表明時令,且意味深長:那如鉤殘月經歷無數次的陰晴圓缺,見證人世間無數的悲歡離合,又勾起了詞人的離愁別恨。
俯視庭院,茂密的梧桐葉被無情秋風掃盪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乾和殘葉在秋風中瑟縮,詞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便凄慘秋色,也要被「鎖」於這高牆深院中。
而「鎖」住的不只是這滿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的情,亡國的恨,都在這高牆深院禁錮起來,此景此情,用個愁字是說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這一切無不渲染出一種凄涼境界,反映出詞人內心孤寂之情,同時也為下片抒情做好鋪墊。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一個苟延殘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婉轉而又無奈的筆調,表達了心中復雜又不可言喻的愁苦與悲傷。
李煜用「絲」來比喻「離愁」,別有一番新意。然而絲長可以剪斷,絲亂可以整理,那千絲萬縷的「離愁」卻是「剪不斷,理還亂」。
這位昔日南唐後主心中所涌動的離愁別緒,是追憶「紅日已高三丈後,金爐次第添金獸,紅錦地衣隨步皺」(《浣溪沙》)的榮華富貴,是思戀「風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破陣子》)的故國家園,是悔失「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的帝王江山。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李煜已是亡國奴、階下囚,榮華富貴已成過眼煙雲,故國家園亦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毀於一旦。閱歷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經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折磨,這諸多愁苦悲恨哽咽於詞人心頭難以排遣。作者嘗盡了愁的滋味,而這滋味,是難以言喻、難以說完的。
原詞: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一般 一作:一番)
釋義: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注釋:
1、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清秋,一作深秋。
2、剪,一作翦。
3、離愁:指去國之愁。
4、別是一般:另有一種意味。別是,一作別有。
(2)賞析相見歡的名句擴展閱讀:
975年(開寶八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於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李煜後期詞作多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沉鬱哀婉,感人至深。《相見歡》便是後期詞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李煜的這首詞情景交融,感情沉鬱。上片選取典型的景物為感情的抒發渲染鋪墊,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發真摯的感情。
此外,運用聲韻變化,做到聲情合一。下片押兩個仄聲韻(「斷」、「亂」),插在平韻中間,加強了頓挫的語氣,似斷似續;同時在三個短句之後接以九言長句,鏗鏘有力,富有韻律美,也恰當地表現了詞人悲痛沉鬱的感情。
C. 古詩詞名句賞析《相見歡》:「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即使有千絲萬縷的離愁,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是離別愁情。這幾句話直抒離愁之苦,抒發了作者一腔懷舊之情。現在多用來形容愁思之紛繁和難解。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於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凄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
或寫愁之長,
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D. 李煜 相見歡的賞析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詞意淺述】
一個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天邊月形如勾,在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鎖著梧桐,也鎖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緒,想要減斷,卻怎樣也減不斷,想好好梳理,卻更加的雜亂,這樣的離異思念之愁,而今在心頭上卻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賞析】
相見歡是後主被擄之後所寫,以一個喪國的君主而言,內心的苦楚與悵惘,時時刻刻如影隨形,尤其是在蕭瑟的秋夜。作者開頭一句,開門見山的將愁緒直接表達於無言獨上樓的情緒中,手法上與詩雷同,第二句勾出月,以月如勾的意象,企圖傳述一種孤清與不圓滿的遺憾意境,緊緊的扣住西樓獨處的人,月如勾,人獨悴;織就一幅好不凄涼的景色。第三句
以寂寞描述所處的情境,用寂寞統領整個情緒,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鎖住了秋,亦或是清秋鎖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緒眼中所見皆是寂寞。而在句法上簡單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將寂寞與清秋緊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蕭瑟與作者的孤獨無言。剪不斷,理還亂,這樣的情緒想要拋開不理,卻是怎樣也無法割捨,想要好好的梳理,卻又更加的雜亂失序,於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對峙的情緒,表達心中的沖突起伏,在詞的架構上激起了波朝,也讓整個情緒高張。讓讀者隨之心情起舞。
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樣惱人的情緒是因為離愁的發酵,作弄著人,如今卻更有不同的覺受在心裡頭醞釀著。作者在最後調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輕輕道出一切只因為離愁而起,不過在這淡淡的背後,卻隱藏著作者極深的哀痛,在無可奈何的環境中,在離愁的煎熬下,痛極而無淚的感覺,後主只瀟灑豁達的說出,又是另外一種滋味在心裡頭,至於是怎樣的一種滋味,就須讀者慢慢的去品味了!!
E. 《相見歡》(林花)中哪一句才是千古名句 如果要找一句來鑒賞(分析),哪句比較好
全首詞我都很喜歡,每一句都很有名.若要鑒賞,我想還是選有表達特色的一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F. 相見歡 詩詞賞析
~~~~~這該是千古名詞了。
相見歡
【南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簡析】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於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凄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 或寫愁之長, 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G. 相見歡 的名句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相見歡
格律:
⊙○⊙●○△
●○△
⊙●⊙○
○●●○△
●⊙▲
⊙○▲
●○△
⊙●⊙○
○●●○△
(○平●仄△平韻▲仄韻)
說明:
相見歡◎秋閨 李煜 (南唐後主)
〔題考〕 本調昉於唐,正名〔相見歡〕,南唐後主作此調時已在歸宋之後。故宮禾黍,感事懷人,誠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憶真妃〕。又因為此調中有「上西樓」、「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樓〕、〔西樓子〕、〔秋夜月〕。宋人則又名之為〔烏夜啼〕。【詞苑叢談】雲:「南唐李後主烏夜啼詞最為凄惋,詞曰:『無言獨上西樓』雲雲。」顧〔錦堂春〕亦名〔烏夜啼〕;且〔秋夜月〕亦另有八十二字正調,此所應細辨者也。又有一名曰〔月上瓜洲〕。
〔作法〕 本調三十六字。凡兩用韻,前半皆用平韻。第一句六字,一、三字平仄可不拘。第二句與"搗鏈子"第二句同。第三句為九字句,於第四字略斷作豆,但也有於第六字斷句者。(萬氏【詞律】)此等九字句盡可先成七言一句,而後再尋兩字冠之。後主此詞正用此法。後半起二句換仄韻最宜注意。萬氏【詞律】雲:「斷亂二字,是換仄韻,各譜具失注,是使學者失去二韻,其誤甚矣。」第三句仍協平韻,與前半第二句同。末句亦為九字句,句法與前半末句無異。
無言獨上西樓,
⊙○⊙●○△(平韻)
月如鉤,
●○△(協平韻)
寂寞梧桐、
⊙●⊙○(豆)
深院鎖清秋。
○●●○△(協平韻)
剪不斷,
●⊙▲(換仄韻)
理還亂,
⊙○▲(協仄韻)
是離愁。
●○△(換前平韻)
別是一般、
⊙●⊙○(豆)
滋味在心頭。
○●●○△(協平韻)
相見歡
作者: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樓1。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2。簪纓散3。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4。
【全部注釋】
1.金陵:即南京。西樓:一般泛指高樓,李煜《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此處應指南京城樓。
2.中原亂:指公元1127年,金兵南侵,汴京陷落,徽、欽二帝被擄北上事。
3.簪纓散:簪纓指仕宦冠服,駱賓王《帝京篇》:"簪纓北闕來。"此借指仕族逃散流亡。
4.倩:通"請"。揚州:時處於宋金對峙前方,屢受金兵進犯,建炎三年(公元1130年)幾被焚燒破壞殆盡。
【賞析】
宋欽宗靖康末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兵南犯汴京,徽、欽二帝被擄北上,北宋滅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同年,趙構率眾南渡,在南京稱帝,號建炎,是為南宋高宗。朱氏此詞即作於是年秋天到達南京時,詞中傷世念亂、慷慨無限,被陳廷焯《詞則》譽為"筆力雄大,氣韻蒼涼"。上片寫登金陵城樓所見之景,清秋蕭瑟、夕陽西垂,均寓悲涼無力之慨;"大江流"三字,則暗用謝眺《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成句,寄託故園之思。下片由景入事,直指時局,以"幾時收"之問傳達無限悲憤及憂慮。收篇欲請悲風吹淚到前線揚州,則逗露親身赴戰、收復北地的願望。
( 見 網路)
H. 相見歡的鑒賞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於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凄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
「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
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1、「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無盡思緒,無可傾訴;「獨上西樓」:登高問月,無人傾訴、心境落寞的行為觀照;「月如鉤」: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圓必缺,載荷著人生的無常之悲。
2、「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種著梧桐樹的寂靜庭院為秋色籠罩(梧桐,古有「梧桐樹,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寂寞梧桐」,似有人樹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訊隔絕杳無;「清秋」:背景,為通篇充溢的「離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畫了一幅意境朦朧、浸染著哀愁的圖畫。
3、「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表現了心宇深處深深的寂寞、萬般的無奈和無法排遣的離愁。
4、「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別是一般滋味」指離愁,即「離愁在心頭」之意。如果說前文還用「剪」和「理」的動作對離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則將離愁寫得無可形狀、無以陳述,為更深一層的寫法
這首抒寫離愁的詞,從渲染孤寂凄涼的環境氣氛入手,形象地展現了心頭無可解脫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訴如嘆,凄婉動人,明白如話,句句精彩。
編輯本段翻譯
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仰視天空,缺月如鉤。俯視庭院,寂寞的梧桐樹凄慘的秋色被「鎖」於這高牆深院之中。 剪也剪不斷,理它卻還亂的是去國之愁。此時此刻,另有一種滋味湧上心頭。
I. 相見歡的名句
《相見歡》這個詞牌,
最有名的莫過於李煜的那一句: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今天,給你介紹十首《相見歡》
個中離愁,都是人生百態。
《相見歡》
【南唐】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此詞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表面上是傷春詠別,實質上是抒寫「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深切悲慨。這種悲慨不僅是抒寫一己的失意情懷,而且是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相見歡》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
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
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靖康之難,汴京淪陷,二帝被俘。朱敦儒倉猝南逃金陵,總算暫時獲得了喘息機會。這首詞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門城樓所寫的。
全詞由登樓入題,從寫景到抒情,表現了詞人強烈的亡國之痛和深厚的愛國精神,感人至深。
《相見歡》
【清】納蘭性德
落花如夢凄迷,麝煙微,
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
愁無限,消瘦盡,有誰知?
閑教玉籠鸚鵡念郎詩。
《相見歡·落花如夢凄迷》是一首「閨怨詞」,詞中描寫的是一個女子在閨閣之中懷春思人的情形。這首詞寫得極為含蓄,甚至納蘭連詞中的主人公是誰都沒有直接告訴讀者。
整首詞彷彿是許許多多破碎的畫面,需要讀者在心中把它們重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相見歡》
【清】張惠言
年年負卻花期!過春時,
只合安排愁緒送春歸。
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
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
這是一首惜春詞,採用的是直抒胸臆、借物抒情的手法。首句「年年」二字透露出一種自責的心情,由於錯過美好春光,因而每每滿懷愁緒,二、三句進一步強化這種惆悵。下片用梅花雪,梨花月這兩幅象徵春景的圖畫來渲染惜春之情。美景總是稍縱即逝,讓人留戀不己。於是感嘆春光之易逝,「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傷春惜時之情達到頂點。
《相見歡》
【清】顧彩
秋風吹到江村,正黃昏。
寂寞梧桐夜雨不開門。
一葉落,數聲角,斷羈魂,
明日試看衣袂有啼痕。
《相見歡·秋風吹到江村》抒寫秋夜相思。梧桐夜雨,秋風落葉,數聲畫角,欲斷羈魂。結句「明日試看衣袂有啼痕」,宛轉含蓄地透露了相思之情。全詞纏綿婉曲,清雅自然。
《相見歡》
【宋】向子諲
桃源深閉春風。信難通。
流水落花余恨、幾時窮。
水無定。花有盡。會相逢。
可是人生長在、別離中。
靖康之難後,改變了許多宋代詞人的人生,他們傷懷國家,憂心政治,卻無可奈何,只能一任憂愁,只有長恨別離中。
《相見歡》
【南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是南唐後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詞牌名為《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這是作者被囚於宋國時所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是他宮廷生活結束後的一個插曲,由於當時已經歸降宋朝,這里所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這首詞感情真實,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間詞以綺麗膩滑筆調專寫「婦人語」的風格,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