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聞一多賞析
① 靜夜 聞一多
《靜夜》是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於1925—1928年之間創作的一首現代詩。
全文:
這燈光,這燈光漂白了的四壁;
這賢良的桌椅,朋友似的親密;
這古書的紙香一陣陣的襲來;
要好的茶杯貞女一般的潔白;
受哺的小兒唼呷在母親懷里,
鼾聲報道我大兒康健的消息……
這神秘的靜夜,這渾圓的和平,
我喉嚨里顫動著感謝的歌聲。
但是歌聲馬上又變成了詛咒,
靜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賄賂。
誰希罕你這牆內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還有更遼闊的邊境。
這四牆既隔不斷戰爭的喧囂,
你有什麼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最好是讓這口裡塞滿了沙泥,
如其他只會唱著個人的休戚!
最好是讓這頭顱給田鼠掘洞,
讓這一團血肉也去喂著屍蟲;
如果只是為了一杯酒,一本詩,
靜夜裡鍾擺搖來的一片閑適,
就聽不見了你們四鄰的呻吟,
看不見寡婦孤兒抖顫的身影,
戰壕里的痙攣,瘋人咬著病榻,
和各種慘劇在生活的磨子下。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賄,
我的世界不在這尺方的牆內。
聽!又是一陣炮聲,死神在咆哮。
靜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
(1)靜夜聞一多賞析擴展閱讀:
聞一多1925年回國後,先在北平國立藝專任教,1926年暑假攜眷南歸湖北故里。中間又在上海、武漢等地奔波。
在北平及1927年到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後改名中央大學)任教的兩段時間,生活比較安定,在南京時並曾接父母一同小住。因此估計《靜夜》是在這兩段時間寫的。
詩人他身居斗室,精神世界卻是遼闊的,他沒有陶醉在「神密的靜夜」里,祖國的苦難、人民的憂患,引起了詩人的「心跳」。
此詩原題《心跳》,後改為《靜夜》。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抒情詩,詩人通過靜夜的一段切身感受,袒露自己的胸懷,對四牆之外普通人民因戰爭所遭受的苦難表示了深深的關切。
個人天地的安寧和社會的劇烈動盪,是其描述的兩極,作者以靜夜裡書齋的安寧同遠處的戰爭苦難相對比,發出了對只關心個人安樂的那種庸俗之人的強烈譴責。全詩寫得自然流暢、韻律節奏比較規整,如行雲流水。
② 《太陽吟》《死水》《靜夜》表達了聞一多怎樣的情感是怎麼表達的抓住其中的重點詞句繼續批註
這表達了文藝多非常的正直,非常的熱愛祖國。
③ 聞一多的詩 《靜夜》的簡介 急~ 5分鍾內有+分
聞一多是一位具有獨創風格的愛國詩人,在鮮明的藝術個性和古典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規范下,形成了熾熱濃烈、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其情感方式為「以凝聚的形式噴射過量的火」,兩者相得益彰。獨創性、個性色彩向來是他看重並孜孜以求的。早在剛發表新詩時,他就強調:「個性是藝術的神髓,沒有個性就沒有藝術。」
寫作《靜夜》的時候,聞一多獨特的藝術風格已經逐漸形成、成熟和穩定。最能體現這種風格的就是他的愛國詩。聞一多的愛國熱情如此火熱、狂放、激盪,像火一樣燒著,潮一樣涌著,然而他的古典浪漫主義的藝術觀卻要求以理節情,合乎藝術規范,這樣就形成了他熾熱濃烈、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靜夜》中愛之愈深恨之愈切的對黑暗現實的詛咒和憤激,真是嘔心瀝血、痴心不絕。
聞一多用繪畫理論中的詞彙來形容,稱之為「色彩」。他說:「色彩即作者個性之表現。此而不存,作品之價值何在?」讀聞一多的《靜夜》,可以想見其人其情,他對國族的忠烈,以及愛國之情的熾烈深厚。這主要是因為詩人把感情進一步濃縮、擠壓,把它貯入藝術的閘門內,以凝聚的形式有節制地噴發,因而顯得深沉凝重。《靜夜》把強烈的思想感情注入具體的藝術形象或特定的情境中,使其左沖右突,委曲宛轉,激而緩地股股迸射出來,並逐步向縱深開掘,達到情滿意酣。這種蘊藉含蓄之美是聞一多繼承我國古典詩歌優秀傳統的成功嘗試。同時,聞一多也注意借鑒西方現代詩歌的象徵、暗示等特點,以構成詩歌獨特深邃的藝術境界。聞一多愛國詩沉鬱頓挫的風格,還得力於他對新詩格律音樂美的追求。
對新詩形式作系統、深入研究並取得顯著實績的是現代「格律詩派」。聞一多的《詩的格律》是現代格律詩派的理論集大成者。他主張格律對於詩歌來說是絕對必要的,詩人應帶著格律的鐐銬跳舞,即按照詩的格律的要求來創造詩歌。聞一多提出「繪畫的美」主要強調詞藻的重要性。所謂建築的美也就是指「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他認為舊的律詩可能也有建築美,但永遠只有一個格式,而新詩的格式層出不窮,詩人可以隨意創造,固而具有「精神和形體調和的美」。聞一多借鑒英詩的「頓」,根據中國語言文字的特點,提出了「音尺」這一概念,他特別提倡每行由四個音尺構成,其中必有兩個「三字尺」的格式,並斷言此種格式可使新詩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聞一多詩歌音樂美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能把深沉狂放的感情在鏗鏘頓挫的韻律形式中有節制地抒發出來。聞一多的詩,押韻方式多種多樣,但情為根本,都是依情選韻、隨情轉韻,從而傳送出宛轉曲折的思想感情。如《靜夜》一詩,詩中的情緒,時而平靜,時而激越,時而是痛楚,時而昂奮,「前後若不相蒙者,正是頓挫之妙」。抒情之詩旨在言情。聞一多愛國詩中的情感主要是通過主觀情愫的客觀對象化和以理節情的間離化而曲折、剋制的表達。如朱自清所說: 「靠理智的控制比情感的驅遣多些。」
聞一多在談到自己作詩的體會時說:「我自己作詩,往往不成於初得某種感觸之時,而成於感觸已過,歷時數日,甚或數月之後,到這時的瑣碎的枝節往往已經遺忘了。記得的只是最根本最主要的情緒的輪廓。然後,再用想像來裝成那模糊影響的輪廓,表現在文字上,其結果雖往往失之於空疏,然而刻露的毛病決不會有了。空疏的作品讀者看了不發生印象,刻露的作品,往往叫讀者發生壞印象。所以與其刻露,不如空疏,英詩人華茲渥司作詩,也用這種方法。」這個「冷處理」的過程,貌似平靜的回憶中的情感逐漸消逝,代之而起的是逐漸強烈的,已經純化、濃縮過的情感,當積聚到一定時候,就將像火山爆發般噴涌而出。因此,它是「冷中有熱」,經過擱置的感情不是冷卻了,而是更凝聚、膨脹,白熱化。
「靜夜」意象是對現實和文化的批判性隱喻。如果說「死水」隱喻了現實和文化的陰暗,表現了詩人直面丑惡的求真意志,那麼《死水》集里的《靜夜》則體現了在苦難的背景下,詩人對傳統的人生和美學情趣的否定,蘊涵了承擔苦難的精神。對靜夜的批判,則表達了詩人在這種沖突中的選擇:這里有對傳統超逸人格的鄙視,對「韻雅」的「東方文化」境界的擯棄,表達了承擔苦難的人道主義情懷。而他後來以鐵肩擔道義,甚至以生命去踐道成仁,也可以說是《靜夜》中承擔意識
④ 《太陽吟》《死水》《靜夜》表達了聞一多怎樣的情感,是怎麼表達的(在線等,急!!!)
說實話,你這道題涉及三個詩歌,也沒有財富值獎勵,一般人不愛回答的,我昨天看到沒回答,現在又刷新這道題了,還是0回答,哪怕給5個財富值意思一下啊,哈哈哈。嗯,簡單說一說吧。
《太陽吟》這首詩是聞一多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詩句中的「讓我騎著你每日繞行地球一周,也便能天天望見一次家鄉」和「太陽啊,慈光普照的太陽!往後我看見你時,就當回家一次」非常震撼我,讓我這個異鄉生活的遊子能夠感同身受。這首詩詞主要表達了對祖國的無比思念和熱愛之情。如何表達:作者將太陽擬人化,通過日出日落的變化將太陽、地球、家鄉、外國的景象、祖國的景色、遊子的心腸等巧妙地聯接起來,組成一幅統的畫面,新穎、獨到、頗頗具匠心,使充沛、熾熱的愛國感情得到較好的表現。
《死水》這首詩詞非常出名,是語文教材里的內容。它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統治環境的憤懣之情和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作者看到當時的中國軍閥混戰、帝國主義橫行,到處都是傷痕,到處都是民不聊生,作者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轉至極度的憤怒。於是將當時的中國環境比喻為一灘「絕望的死水」,並抓住死水之「死」,節節逼近,把「絕望」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靜夜》這首詩開始是叫《心跳》,後來改名的。這是一首強烈抒發感情的抒情詩,這首詩看似簡單,我們能讀懂,但是它包含的感情是豐富和簡單的兩個極端,可以說我的回答所有文字用來仔細分析這一首詩都未必夠,我一直覺得不讀靜夜不懂聞一多,讀了卻不懂更是難熬的精神折磨。在這首詩里,作者通過對個人的安寧和社會的動盪不安形成強烈對比的描寫,呼喚人們承擔苦難的精神,他也踐行了這種承擔精神,捨生取義。作者關心祖國危難和人民疾苦的愛國之情在強烈的迸發,我認為這是最好的一篇愛國詩詞!
⑤ 聞一多<<靜夜>>
這是聞一多寫來得很好的詩,我很自欣賞。
靜 夜
聞一多
這燈光,這燈光漂白了的四壁;
這賢良的桌椅,朋友似的親密;
這古書的紙香一陣陣的襲來;
要好的茶杯貞女一般的潔白;
受哺的小兒接呷在母親懷里,
鼾聲報道我大兒康健的消息……
這神秘的靜夜,這渾圓的和平,
我喉嚨里顫動著感謝的歌聲。
但是歌聲馬上又變成了詛咒,
靜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賄賂。
誰希罕你這牆內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還有更遼闊的邊境。
這四牆既隔不斷戰爭的喧囂,
你有什麼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最好是讓這口裡塞滿了沙泥,
如其他只會唱著個人的休戚,
最好是讓這頭顱給田鼠掘洞,
讓這一團血肉也去喂著屍蟲,
如果只是為了一杯酒,一本詩,
靜夜裡鍾擺搖來的一片閑適,
就聽不見了你們四鄰的呻吟,
看不見寡婦孤兒抖顫的身影,
戰壕里的痙攣,瘋人咬著病榻,
和各種慘劇在生活的磨子下。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賄,
我的世界不在這尺方的牆內。
聽!又是一陣炮聲,死神在咆哮。
靜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
簡直太好了
⑥ 讀聞一多《靜夜》鑒賞100字
這首小詩共兩節。 第一節,寫人間的月色和晚景。這是詩人站在地上寫景。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淡淡的月色,籠罩著村外的那一片松樹;天上團團白雲之間,隱隱約約露出了幾顆星星。短短四句,描繪了一幅極其寧靜、美好的月夜晚景圖,把人帶進一個超現實的夢的世界。這為詩人下面展開聯想營造了氛圍。 第二節,寫海地的神人鮫人的故事。詩人展開想像的翅膀,飛向那茫茫的星空,描述了一個凄婉的故事。詩人抬眼看到的是一條海霧蒙蒙的天河,由這令古今多少人引發無窮聯想的天河,詩人又想到了傳說故事。可詩人這一次所寫的不再是牛郎織女,而是傳說中的鮫人。牛郎織女的故事可能家喻戶曉,鮫人流珠的傳說人們也許就比較陌生。面對茫茫的天河,詩人並不能真正看見什麼,只是憑想像,猜測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這是一個非常凄美的場面。在這月華滿天的時刻,詩人想到天上的鮫人對月流珠,其實是詩人自己在對月深思。詩人此時的哀傷、無奈、惆悵,在這樣凄清的嘩伐糕和蕹古革汰宮咯月色之下,化作了詩行,這也可視為詩人的「流珠」吧。 這首小詩,寫於詩人留學日本時期,其中包含了個人對於時代的失望情緒,也隱隱流露出對於祖國、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詩歌寫得清幽、典雅,有著古典詩詞的意境和韻味,如一首小夜曲,流過人們的心田,給人美的享受。 這首詩寫得寧靜、典雅,遣詞造句和詩行的組織,都富有古典詩詞的風味。在這筆墨空靈的畫圖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遐想。異國海邊的靜夜,有著「對月流珠」的鮫人的幻影,這難道不是詩人眷懷祖國、感懷世事的心靈的投射嗎? 詩的標題是《靜夜》,詩中用了大部分筆墨描繪靜謐的夜景。詩的第1小節描繪了一幅極平常的畫面: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雲團團,星光點點,這些景緻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見到的,透過詩,讀者彷彿看到詩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一人踱到屋外,隨意地看那淡淡的月光、月光下朦朧的林影,抬頭看那雲團中漏出來 的疏星。如果順延著這條平淡無奇的寫景的思路寫下去,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寫景的好詩罷了,但第2節一開頭,詩人劈頭問道:「天河何處?」這一問使全詩的境界得以拓寬和提升,把讀者的視野與心胸帶到那廣袤的宇宙之中去了。作者似乎想引領讀者的思緒去「精騖八極」、「神遊萬仞」,似乎想讓讀者的眼光透過茫茫的黑夜,看到星夜的無窮深處,但緊接著的一句「遠遠的海霧模糊」又把讀者剛剛放開的心神收攏回來,模糊的海霧能阻擋住人的視線,卻不能阻擋那脫韁野馬似的想像。此時,放飛的心欲罷不能,已想到了很遠很遠——「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這一句是極好的證明,證明詩人的想像的確已穿過了那茫茫的海霧,想像著有一位「鮫人」立在岸邊,對著月亮無聲地流下串串珍珠淚……「鮫人」是喜極而泣,還是傷心落淚?抑或是無窮的思念?這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回味。這就是詩,這就是郭沫若的詩!這就是想像,這就是郭沫若的想像!如果沒有後一節的想像,前文的景是呆板的沒有生氣、沒有活力的景,有了後一節的想像,才使得司空見慣的景變得空靈、美麗。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前後兩小節詩雖有寫實與想像的區別,卻共同寫出一個「靜」字,全詩的氛圍是諧調統一的。 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
⑦ 聞一多的<靜夜>
靜 夜
聞一多
這燈光,這燈光漂白了的四壁;
這賢良的桌椅,朋友似的親密回;
這古書的紙香答一陣陣的襲來;
要好的茶杯貞女一般的潔白;
受哺的小兒接呷在母親懷里,
鼾聲報道我大兒康健的消息……
這神秘的靜夜,這渾圓的和平,
我喉嚨里顫動著感謝的歌聲。
但是歌聲馬上又變成了詛咒,
靜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賄賂。
誰希罕你這牆內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還有更遼闊的邊境。
這四牆既隔不斷戰爭的喧囂,
你有什麼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最好是讓這口裡塞滿了沙泥,
如其他只會唱著個人的休戚,
最好是讓這頭顱給田鼠掘洞,
讓這一團血肉也去喂著屍蟲,
如果只是為了一杯酒,一本詩,
靜夜裡鍾擺搖來的一片閑適,
就聽不見了你們四鄰的呻吟,
看不見寡婦孤兒抖顫的身影,
戰壕里的痙攣,瘋人咬著病榻,
和各種慘劇在生活的磨子下。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賄,
我的世界不在這尺方的牆內。
聽!又是一陣炮聲,死神在咆哮。
靜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
⑧ 靜夜聞一多
靜夜
作者:聞一多
這燈光,這燈光漂白了的四壁;
這賢良的桌椅,朋友似的親密;
這古書的紙香一陣陣的襲來;
要好的茶杯貞女一般的潔白;
受哺的小兒唼呷在母親懷里,
鼾聲報道我大兒康健的消息……
這神秘的靜夜,這渾圓的和平,
我喉嚨里顫動著感謝的歌聲。
但是歌聲馬上又變成了詛咒,
靜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賄賂。
誰希罕你這牆內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還有更遼闊的邊境。
這四牆既隔不斷戰爭的喧囂,
你有什麼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最好是讓這口裡塞滿了沙泥,
如其他只會唱著個人的休戚!
最好是讓這頭顱給田鼠掘洞,
讓這一團血肉也去喂著屍蟲;
如果只是為了一杯酒,一本詩,
靜夜裡鍾擺搖來的一片閑適,
就聽不見了你們四鄰的呻吟,
看不見寡婦孤兒抖顫的身影,
戰壕里的痙攣,瘋人咬著病榻,
和各種慘劇在生活的磨子下。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賄,
我的世界不在這尺方的牆內。
聽!又是一陣炮聲,死神在咆哮。
靜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
【題解】
《靜夜》是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於1925-1928年之間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此詩原題《心跳》,後改為《靜夜》。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抒情詩,詩人通過靜夜的一段切身感受,袒露自己的胸懷,對四牆之外普通人民因戰爭所遭受的苦難表示了深深的關切,個人天地的安寧和社會的劇烈動盪,是其描述的兩極,作者以靜夜裡書齋的安寧同遠處的戰爭苦難相對比,發出了對只關心個人安樂的那種庸俗之人的強烈譴責。全詩寫得自然流暢、韻律節奏比較規整,如行雲流水。
【賞析】
詩人通過靜夜的一段切身感受,袒露自己的胸懷,對四牆之外普通人民因戰爭所遭受的苦難表示了深深的關切。在一個安靜舒適的書齋里,詩人的一家都已平安入睡,自己本來也可以放心地進入夢鄉,可是,詩人想到的並不是自己,因為在四牆之外還有戰爭的喧囂。作者以靜夜裡書齋的安寧同遠處的戰爭苦難相對比,發出了對只關心個人安樂的那種庸俗之人的強烈譴責。作者憤慨地寫道:如果只關心個人的休戚,不如死去,嘴裡塞上沙泥,叫田鼠在屍體上掘洞。面對著民族的苦難,人民的不幸,詩人抑制不住激烈的心跳,唱出了這首感人肺腑的樂章。
此詩著力寫內心的感受,具有強烈的抒情氣氛。在藝術上採用了對比、反襯等手法,前半部分寫室內的寧靜,用一組組的形象渲染烘托;中間部分用自己心靈感受的變化突然轉折,把詩的意境引向室外更遼闊的天地,「感謝的歌聲」「又變成了詛咒」,詩人在奮力擺脫這種個人生活的小天地。接著,又通過一段對只關心個人的思想的有人譴責,轉向對人民苦難生活的描繪,前後形成截然不同的藝術對比,產生了激奮人心的藝術效果。
全詩寫得自然流暢,不假雕飾,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鮮明形象。詩的韻律節奏也比較規整,全篇二十八行,兩行一韻,每行宇數也大致相等,讀起來跌宕起伏,如行雲流水。
⑨ 《靜夜》感受到了作為詩人的聞一多先生怎樣的特點
1912年,年僅13歲的聞一多從湖北鄉間一戶富裕人家來到北京清華學校,開始接觸到西方文化。1922年他赴美留學專攻美術。從考入清華到1925年留美歸來這十餘年間,聞一多基本是沉浸在藝術與文學之間,對政治只是偶有所涉。
在回國近兩年的時間里,聞一多耳聞目睹的都是陰謀、戰爭、屠殺,面對民族的巨大災難,他再也難抑悲憤,發表了《貢獻》、《罪過》、《收回》、《你指著太陽 起誓》、《心跳》、《一句話》等充滿愛國激情和痛撻社會現實的詩歌。但火山噴發之後,他又備感無奈,最終走了一條文人的傳統老路,躲進書齋,鑽入故紙堆, 成了對世事過問無多僅求獨善其身的冷靜學者。
2.由「自由學者」轉為鬥士
抗日戰爭的爆發,使聞一多等學院派知識分子的處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在從北京到昆明的大轉移中,聞一多參加了歷時兩個多月、橫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餘華里的 步行團。對社會下層生活的真切了解,埋下了他思想變化的契機。同時他本人的生活水平急劇下降,迅速貧困化,使他觀察問題的角度發生了極為重要的變化。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⑩ 讀了《靜夜》(聞一多)這首詩的感受是什麼
聞一多的愛國熱情如此火熱、狂放、激盪,像火一樣燒著,潮一樣涌著愛之愈深恨之愈切的對黑暗現實的詛咒和憤激,真是嘔心瀝血、痴心不絕。。《靜夜》一詩,詩中的情緒,時而平靜,時而激越,時而是痛楚,時而昂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