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論新文字賞析

論新文字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03 08:33:43

A. 美文及賞析 賞析要385字左右

平淡,也是一種享受

B. 200字美文摘抄+賞析

200字美文:

人人心中都有-汪清泉,洗濯你地靈魂,滋潤著你地生命。只是因為日常地瑣碎生活地紛雜,才掩蔽了她地環佩妙音,朦朧了她地清碧透明。 夜闌人靜,天籟無聲。

每逢這個時刻,你才能卸下沉重地面具,拆去心園地柵欄,真實地審視自己,在生命地深處,你終於傾聽到-絲悠然地脆鳴。這是-首真善美地詩。像甘霖,像春風,柔慢而雋永。

月隱星現,露重風輕。每逢這個時候,你才能正視裸露地良知,走出世俗地樊箱,在靈魂地高處,你終於感念到-波必然地律動。

這是-支真善美地歌啊!像皓月,像秋陽,淡泊而寧靜。

(2)論新文字賞析擴展閱讀:

文章內容賞析:


或許只有像書中所寫,只有在夜闌人靜,萬籟俱寂的時候,才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才能真實地,盡情地審視自己。

日本的東山魁夷有這樣的一句話:在人人的心中都有一股清泉,日常的煩亂生活,遮蔽了它的聲音。

當你半夜突然醒來,你會從自己心靈的深處聽到悠然的鳴聲,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只有用心泉才能熄滅如火的妒忌,只有用心泉才能沖盡如塵的虛榮,生命才會變得灑脫自在。

行走於《心泉叮咚》的字里行間,忽然間意識到人生並不是本想的那般無趣——平淡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結交許多同甘共苦、患難與共的朋友;

學習並不是想像那樣困難——緊張的氣氛中,我們只要有真心就能磨穿鐵硯。

一顆真誠的心能使我們原本黯淡的生活添彩。

C. 800字美文摘抄 賞析

生活感悟美文,淡然年華
記憶中的平淡,就這樣隨著沙漏,漏空了時光,堆積起千金難買的寶庫。歲月偷轉,年華暗換,那些淡然的光陰里,結伴而行的影子,卻明亮了回憶,明亮了腳下的路,明亮了未來的夢……曾經,我們靜默地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像魚兒在水中游弋一般,沒有半點波瀾地出現或消失,成為讓人記不起的模糊的影子。因為我們堅守著那句:「如果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闌珊年華秋意著,回首斜陽終隱沒。
披星戴月的日子裡,如水良夜的落寞最終被時光的腳步毫不留情地踏得粉碎。長明燈下,影影綽綽的光景,從來都是平淡如水,靜寂如月一般美好。因為怕時光飛逝,怕夢想失落。奮筆疾書,在暗夜裡讓夢想開花,「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匆匆的是歲月流逝,匆匆的又何止年華彈指老去,匆匆的還有我們的悲歡離合。可是,那些照見昨日辛苦的陽光,依舊開在今日晴朗的天空里;那曾經圓了又缺,缺了又圓的月亮,仍然寄託著我們的相思;那斗轉星移,輪回不止的四季,人間的煙雨,還在春草碧了芳菲,秋雨濕了芭蕉時安排著我們今日的生活。
如果說,遼闊天空掠過一隻飛燕,那是過客;無垠的海面上飄來一片風帆,那是點綴;單純的底色上乍現出一點靈動的色彩,那是生活的顏色。那麼,像流水穿過大地一樣看似未留下任何痕跡卻已將最真實的滲透進骨髓的我們的淡然年華,是最美的風景!
那些期待著像顧城一樣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的夢想;那些用筆在紙上塗抹笨拙的自由和不會流淚的眼睛的心願;那些點亮孔明燈放飛的祈禱留給我們對未來美好的希冀與憧憬。唐風吹,宋雨淋,明朝彩虹掛上天!
笑對青春的花開花落,那些淡然的年華,擁有永不褪色的光環。
明天,我們依舊讓平淡的日子走出不平淡的軌跡!

D. 美文與賞析,必須要有賞析,美文400字左右,賞析100字。 (不要百度)有的

雨荷
有一次,雨中走過荷池,一塘的綠雲綿延,獨有一朵半開的紅蓮挺立其間。
我一時為之驚愕駐足,那樣似開不開,欲語不語,將紅未紅,待香未香的一株紅蓮!
漫天的雨紛然又漠然,廣不可及的灰色中竟也有這樣一株紅蓮!像一堆即將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傾潑的顏色!我立在池畔雖不欲撈月,也幾成失足。
生命不也如一場雨嗎?你曾經無知的在其間雀躍,你曾經痴迷的在期間沉吟------但更多的時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濕,那些無奈與寂寥,並且以對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紅蓮,在雨中怎樣的唯我而不忘我。當沒有陽光的時候,它自己便是陽光!當沒有歡樂的時候,它自己便是歡樂!一株花里有怎樣完美自足的世界!
一池的綠,一池無聲的歌,在鄉間不惹眼的路邊------豈只有哲學書中才有真理?豈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案?一筆簡單的雨荷可繪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德,一片亭亭青葉支撐了多少世紀的傲骨!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則長長的雨季何患?

賞析
古往今來,以荷為文,可說是難以計數。《雨荷》文雖不長,但立意新穎。「當沒有陽光的時候,它自己便是陽光。當沒有歡樂的時候,它自己便是歡樂!」短短兩句,就賦予了「荷」卓而自立,始終如一的恬淡心境。這種心境就是人們常常稱頌的「寵辱不驚,閑看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與世無爭的心靈境界。

文中將生命比作一場雨,將人生的艱難說成是「廣不可及的灰色」。人必須「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濕,那些無奈和寂寥,並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而紅蓮則像「一堆即將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傾潑的顏色!」這火點燃了生命的希望,這顏色塗抹著生命的色彩。寓意著在灰色生命中,蘊含著積極樂觀的一面。

文章在結尾時,道出了荷花「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葉支撐了多少世紀的傲骨!」是本文的文眼,也本文的點睛之筆。

荷塘月色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長著許多樹,蓊蓊(wěng)鬱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o)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niǎo,nuó)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採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盪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yuán)女,盪舟心許;鷁(yì)首徐回,兼傳羽杯;欋(zhào)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jū)。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華園。
賞析
1.欣賞景物描寫
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在於將描寫荷塘和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優雅、朦朧、幽靜之美。第四、五段最能體現這種美。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一段沒有寫月,但處處有月,荷葉、荷花,都處在朦朧的月光中,有著奇異的光彩。把盛開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從色彩和光華上寫荷花之美。寫荷花的縷縷清香,微風傳送,像遠方飄來的歌聲一樣似有似無,時斷時續,捉摸不定。這幽雅淡遠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獨處時才會有,如在嘈雜的白天,絕不會有這樣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覺形象,作者卻把它比喻成「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使其轉化為聽覺形象,這種把一種感覺的形象轉化為另一種感覺的形象的寫法,在修辭學上稱為「通感」或「聯覺」。運用這種修辭方法,可以啟發讀者更加廣闊深遠的想像和聯想,讓讀者從各自的生活經歷和文化素養出發,去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境界。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把荷葉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個「瀉」字,給人一種奶白色而又鮮明欲滴的實感;一個「浮」字,又表現出月光下荷葉、荷花那種縹緲輕柔的姿容。作者是通過寫葉、花的安謐、恬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這里寫「黑影」和「倩影」,還是寫月色,因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體上產生的。樹影明暗掩映,錯落有致,反襯月光輕盈盪漾。月色本是難以描摹的,但作者透過不同的景物,從不同的角度去寫月色,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
2.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文章開篇便是「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以下處處關聯這種不寧靜的心緒: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雲也是淡淡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聽到熱鬧的蟬聲和蛙聲,心想「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想到古人采蓮的盛況,發出 「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的感慨,不滿於現實,又不得不回到現實中來。淡淡的憂愁情緒籠罩了全文。
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復雜的,與「淡淡的憂愁」相伴隨的,還有「淡淡的喜悅」。文章開頭,「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可見作者是想擺脫憂郁情懷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著荷塘的小路,往日陰森森,「今晚卻很好」,經過一番澄思靜慮,便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暫得自由,心系於美景,怡然之情頓生;由賞景而思接千載,想到古人采蓮那個「熱鬧的季節」,「風流的季節」。可見,「淡淡的喜悅」同樣籠罩了全文。
直接而集中地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內心獨白。這一大段獨白,是從不寧靜到觀賞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個過渡,表達了作者心靈世界與外部世界的沖突和尋求擺脫沖突的願望。作者的這種心情,在月下荷塘這樣一個幽美的環境中,表現的便是憂愁與喜悅相交織的審美情懷。
總之,憂愁與喜悅是相伴共生的:處憂愁之中而嚮往喜悅,處喜悅之中而受憂愁的牽掣。它們是作者觀景時矛盾心態變化的兩個方面。但內心的波動沒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發是有所節制的(他自稱是個「中和主義者」),這就是所謂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中和主義」的表現。所以無論是憂愁還是喜悅,都是「淡淡的」。
關於本文的主題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歷來有多種不同的理解。
有人認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寫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現凄涼的心境;有人認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現作者愁悶的心情;有人認為是表現作者欣賞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個人的小天地,表現閑適的心情;有人認為它不是抒發作者逃避現實的情緒,而是表現作者對現實不滿的憤激心情;有人認為是表現對黑暗實現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3.品味精美語言
本文語言樸素典雅,准確生動,貯滿詩意。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一貫有樸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論逼真與如畫》),「回到樸素,回到自然」(《今天的詩》),以為「藻飾過甚,真意轉晦」,便不可取。他不用綺麗的、古奧的、生僻的字詞來雕琢描繪事物,而顯千情萬態於輕描淡寫之中。但也不是單純的樸素,而是寓靈機、靈巧、靈動、靈秀於樸素之中,也常依據忽然觸發的感受,憑借豐富的想像,使物象靈光閃現,把讀者引入如詩如畫的境界中。以本文而論,作者不用濃墨重彩,畫的是淡墨水彩。適當地運用一些有色彩的詞語,但更多地是運用比喻,啟發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畫面的色彩淡中有濃。如寫靜態的荷花,連用三個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寫淡月照耀下花朵晶瑩閃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寫綠葉襯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是寫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這些詞句,全無奇異之處,但是用在本文的語境中,卻有著特殊的藝術魅力,准確生動地表現了此時此境、此景此物的審美特徵。再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這「瀉」字也很平常,但與「靜靜地」修飾語相配合,准確生動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又絕無聲響,幽靜幽美。又如,「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達情意,這里用來寫流水,流水無聲而又好像有情意。它們嵌在句子中,不像苦心經營的,卻很有表現力。其他如寫荷葉用「挨」,寫燈光用「漏」等,都很見作者的語言功力。
本文用了三十多個疊字,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有一種音韻美。蓊蓊鬱郁、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綠樹,隱隱約約的遠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縷縷的清香,靜靜的花葉,薄薄的青霧,既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舒展,音韻和諧。

春之懷古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的一聲,將冷麵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渾沌無涯。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雲,一陣杜鵑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鵑花,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會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株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的。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萬戶的屋樑受盡風欺雪擾自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然後,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因為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於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隻小羊在嚙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汁,一個孩子放風箏時猛然感覺到的飛騰,一雙患風痛的腿在猛然間感到舒適,千千萬萬雙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紗時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脈……當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候,他們決定將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音來為這季節命名--「春」。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學家,他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於還是不敢宣布統計數字。
至於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數。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風去縱寵。而風,交給檐前的老風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或者,在什麼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穿越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
賞析
春之懷古以通過一系列春天的意象,使春天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仔細閱讀,我們會發現文中幾乎每一句都使用了恰如其分的修辭手法。例如文章第一段,雖然只有短短一句話,卻用了擬人、排比、疊句、比喻四種藝術手法,融情於景,渾然天成。在後面的幾段中,擬人、排比、反復、比喻、對比、通感、聯想等手法也是層出不窮。「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點數。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風去縱寵。而風,交給檐前的老風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作者把自然界中難以言表的春的意象,都比擬成可感知的人的形象和人的姿態,給讀者以形象逼真的感受。
縱觀全文,我們可以發現,作者在行文的過程中有三次在文段的開頭,重復「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這句話。而這句話恰恰如一條絲線將其他珠玉一樣的文字巧妙的串聯起來,使這篇文章達到了條理清晰,讀來一目瞭然的效果,充分體現了散文「形散神凝」的特色。
同時在這篇文章當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作者「天馬行空」、「行雲流水」般的寫作思路。
第一段從「雲端」、「山麓」、「荒村」到「籬落」,筆觸所及猶如勻潤的弧線,自然、流暢而又干凈利落,一如一絲不苟的 「工筆畫」,而到了「小鴨的黃蹼」再到「溶溶的春泥」則忽然變成了「潑墨畫」一樣,濃濃的春意瞬間流淌於紙上,一下子將溫軟、柔和的春如潮水一樣淋漓盡致的推倒了我們的眼前。
春來了,不僅溫柔卻更充滿生機、活力四射,甚至有些「野蠻」。 「惹哭滿天的白雲」、「斗急一城杜鵑花」、揚起漫天的飛絮這都是她的傑作。有一句話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么?」其中充滿了對春天的期盼。所以一旦春天真正到來,人們的心情便如贏得了一場戰斗的勝利,激動、興奮、難耐不已!作者在向我們娓娓道來的時候,充分發揮了「擬人」這一修辭的妙用:「惹」、 「斗」、「不講理」、「不邏輯」、「苦守」、「抱著」、「攻陷」、「控制」……等等,讓春在我們的眼前宛如一個活脫脫的野蠻、霸道、俏皮、可愛的小姑娘!
寫文章,想像力是靈魂,沒有想像力或者說不能讓讀者「浮想聯翩」的文章都算不得好文章。作者從 「春」的翹舌發音聯想到了「口哨聲」,而由此展開了人們初造此字時的情景。雖然其實並非如此,但是卻讓讀者感到十分的新奇和恰如其分。至於「鳥兒」、「蝴蝶」、「蜜蜂」、「風鈴」在春天裡的各自忙碌,更是充分顯示了作者的奇思妙想、靈慧心意。
然而,倘若文章只是停留在對春天的閑情寫生上,倒也只能算是一篇佳作而不能稱之為美文的。我們在來看題目《春之懷古》,讓後我們再來看一下文章的最後一段「穿越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讀到此處,我們才能明白,以上作者筆下的唯美的春天都是作者所懷想的「必然是這樣的」古典中的春天,而現實則多是「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但是在這種黑森林的猙獰面目面前,作者並沒有心靈麻木的習以為常或者黯然神傷,而是十分堅定自己的信念「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或者,在什麼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受著作者文字和她執著信念的感染,我們的心靈也不禁升華,也想與作者一起去 「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了。

補充: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說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美好心願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麼,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聖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嘗不具有人生奮斗的典型意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花來證明」。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台灣文壇,林清玄這個土生土長的作家,以其鄉土氣息、傳統情懷、民族意識以及他獨樹一幟的禪佛文化,成為台灣最為多產而且作品暢銷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響他性格和寫作風格的母親。他說,小時候母親曾告誡他,寫東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寫一點,與別人分享;辛酸的少寫一點,留著自己晚上回房間里哭就行了。因為人生已經夠艱辛了,人家來讀你的文章,應該從你的作品裡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則巧妙地將趣味與辛酸結合起來,以趣味抒寫辛酸,使人從中「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他認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圖用文學的語言,表達一些開啟時空智慧的概念,表達一個人應該如何舍棄和實踐,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慾望、物質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文明帶來的美的滿足。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盡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盡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實現了「靈性、精神的美」。

賞析:《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所展現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大其願,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的人生准則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你看一下舒婷的《惠安女子》,十分惟美:
《惠安女子》:
野火在遠方,遠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裡
以古老部落的銀飾
約束柔軟的腰肢
幸福雖不可預期,但少女的夢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無邊無際
天生不愛傾訴苦難
並非苦難已經永遠絕跡
當洞簫和琵琶在晚照中
喚醒普遍的憂傷
你把頭巾一角輕輕咬在嘴裡
這樣優美地站在海天之間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過的鹼灘和礁石
於是,在封面和插圖中
你成為風景,成為傳奇
惠安女子是我國福建省惠安縣沿海幾個村鎮漢民族婦女群體,那兒的男子長年漂泊在海上,「留守」幾乎是所有惠安女子的現實處境。但長期以來她們一直默默隱忍了生活的苦澀,以勤勞、溫良、孝順呼應著傳統文化期待。舒婷通過她獨特的女性情感體驗貼近這些女子,《惠安女子》是唱給她們的一首悲憫的歌。
福建惠安,歷史上是一個「十年九旱,十雨九澇」的地方,閉塞,貧窮,封建陳規陋習,給惠安女子帶來了許多苦難。早婚,長住娘家,集體自殺,歷史留下過觸目驚心的記載。惠安女子社會地位底下,生存環境惡劣,但外部世界看來,惠安女子裹方巾,戴斗笠,著短褂,束銀帶,古老而美麗的服飾,加上自然綽約的身姿,堪稱一道亮麗的風景,惠安女由此博得世人普遍的驚異和贊賞,於是她們出現「在封面和插圖中間,成為風景,成為傳奇」。
有著博愛情懷和敏銳洞察力的詩人,從人們普遍的獵奇心態下對惠安女子的淺表性的欣賞的背後,看到了世人淺薄。南國家鄉的姐妹的生存處境,普天之下女性的「並未苦難已經絕跡」的命運,激發詩人「為婦女請命」,抗議世人對惠安女乃至普天下女性生存處境的麻木「忽略」。
「野火在遠方,遠方,在你虎魄色的眼睛裡。」詩人從現實中惠安女子琥珀色的眼睛聯想到古遠蠻荒的野火,讓惠安女子和古老民族的女性意像產生疊加,在這種現實和歷史的聯系下,惠安女便具有了「古老」的色彩。而這種因歷史文化幽閉和與外界文明隔絕而形成的「古老」,在世人看來是「美」,是「風景」,但在惠安女自身則是一種沉重。「以古老的銀飾,約束著柔軟的腰肢」,詩中的「約束」二字,強調了古老傳統對現代女性的束縛,隱約透露出惠安女子的「憂傷和痛苦」。
「幸福不可預期」,幸福對惠安女來說只是曾有過的美麗的夢,但在冷酷的現實的面前,她們的夢只能像「蒲公英一般徐徐飄落在海面」,隨著「浪花」,消失得「無邊無際」。面對「並非已經永遠絕跡的苦難」, 惠安女默默忍受,夕陽晚照,洞簫、琵琶凄婉的樂聲,多少次喚醒過惠安女內心的憂傷,但她們只是默默忍耐,「把頭巾輕輕地咬在嘴裡」。惠安女內在這般「賢惠」,外表是這般的美麗,自然成了人們欣賞的「風景」。這種把女性視為「風景」,卻無視女性獨立的人格和生存環境的改善,忽略女性「美麗」下的憂傷,令詩人痛心疾首。惠安女子這一意像,是詩人向那些愚昧麻木的世人發出嚴正的抗議,也是對我們社會尊重女性的人格獨立,關注女性的生存環境的真誠的呼喚。

E. 古詩文賞析1500字

《歸園田居》五首·陶淵明(賞析)
《歸園田居》五首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所以是如此,不僅在於五首詩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農事,訪故舊,歡夜飲幾個側面描繪了詩人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發的感情而言,是以質性自然,樂在其中的情趣來貫穿這一組詩篇的.詩中雖有感情的動盪,轉折,但那種歡愉,達觀的明朗色彩是輝映全篇的.
有的論者很樂於稱道淵明胸中的"無一點黏著",其實,"黏著"還是有的.即以淵明辭官之際寫下的《歸去來兮辭》而論,不也還有"奚惆悵而獨悲"之句嗎 就是說,他心中總還難免有一絲惆悵之感的.真正純凈的靈魂不會是與生俱來的(盡管詩人一再宣稱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而是在不斷地濾除思想雜質的過程中逐漸變得澄澈的.
正如一個人不願觸及心中的隱痛那樣,詩人在《歸園田居》中也很不願意提及剛剛從其中拔脫的污穢官場."誤落塵網中",就很有點引咎自責的遺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是指自己從29歲"投耒去學仕",到41歲"我豈能為五十斗米向鄉里小幾折腰"而辭去彭澤縣令這宦海沉浮的十三年.然而,今天畢竟如願以償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釋然了.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其中洋溢著一種故園依舊,"吾愛吾廬"的一往深情."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檐後榆柳樹影婆娑,濃陰匝地,習習清風平息了詩人心中的焦慮.眼前桃李花榮實繁,弄姿堂前,喚起詩人心中多少歡欣.詩人在同無知的草木交流著感情.極目遠眺,炊煙融入暮靄,側耳諦聽,依稀聽得犬吠雞鳴.眼前堆案盈幾的文牘案卷不見了,代之以心愛的"清琴""異書".嵇康把"人間多事,堆案盈幾","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與山巨源絕交書》)視為不堪為官的理由.詩人在這里,也似在有意無意之間地用了"塵雜"這個字眼.他告訴我們,從前苦於應對"塵網"的一切,都沒有,也不會再有了.從這個意義上說,確有點兒"虛室"之感;但虛中有實,他重新開始了完全由自己來安排,支配的生活.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久"與"三十年"相映,"樊籠"與"塵網"相映,"自然"與"性"相映,而以一"返"字點明了"魂兮歸來"的樂趣.是的,官場消蝕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節",而今天,苦盡甘來,詩人終於得到了欣慰的補償.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我看這兩句都應該倒過來理解:"為了罕見人事,我才來到野外,為著免於酬酢,我才住進了僻巷".須知,這不是客觀的敘述,而是主觀的選擇啊.詩人從官場退居到"野外",從"野外"退處到"窮巷","白日掩荊扉",又冥坐室中,"對酒絕塵想".層層防範,躲避塵世唯恐不遠,屏絕交遊唯恐不及,屏棄俗慮唯恐不盡.詩人是不是太孤寂了,以至有些不近人情呢 不,詩人彷彿要有意消除人們這種錯覺,而為我們展開了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時復墟曲人,披草共來往."他雖無"三徑"之設,卻自有同道頻繁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他們共有一個心愛的話題.
鄉間的生活是簡朴甚至貧困的,清靜甚至寂寞的.但是,也正是這樣的環境,使人們獲得了共同的語言,培育起一種朴質真摯的感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移居》)詩人不惜一身清苦,兒輩"幼而飢寒"(《與子儼等疏》),而孜孜以求的,正是這種天地間的真情.
新的生活要從以躬耕洗雪身陷宦海的恥辱開始.也許是官身束縛,體質有所下降的緣故,也許是久別田園,農藝有些荒疏了吧,"草盛豆苗稀",耕耘欠佳.這里流露出來的是一種自慚,自勉之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僅從時間上看,也可見詩人決心之大,用力之勤.他清除"荒穢",也是清除心中的雜念.除去了雜草,心中也就寬慰了一些,見出我還是那個"性本愛丘山"的我,還是那個樂於為農,也能夠為農的我.荷鋤夜歸,心情傲然,舉頭仰望,皓月當空,詩人很像一個凱旋的士兵.辛苦是有的,但正是這辛苦的勞作使他獲得了心靈的極大滿足.
詩的第四首同第五首實際是一首詩的前後兩個部分.詩人懷著意滿志得,甚至是帶點炫耀的心情造訪故友.子侄與俱,笑語不斷,披榛尋徑,健步而前.他要同故友共憶時歲月,向他們傾訴心曲,同他們暢飲幾杯……然而,展現在他眼前的,是"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的殘破景象,聽到的是故友"死沒無復余"的噩耗.一向通達的詩人也不禁陷入了"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的深沉哀傷之中.
所以,第五首寫歸來,"悵恨獨策還",雖仍有子侄跟隨,詩人卻不願多言,形同孤雁,踽踽"獨"行;"崎嶇歷榛曲",一任小徑上的灌木叢牽掣他的衣衫.詩人"悵恨"什麼呢 惆悵的是人生必然的幻化,惱恨的是自己的不悟.如果早離官場,多同故友相聚些時日,不就實際上最大限度地推遲了這一悲劇的降臨
那麼,詩人又是如何從這種悵恨的心情中解脫出來的呢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也許是因為訪友不得的余哀,也許是因為旅途的困頓勞乏,詩人在溪澗邊坐下來小憩片刻.這溪水清澈見底,直視無礙;濯足水中,頓時,一股涼意流遍全身,也使他從紛繁的思緒中清醒過來.他彷彿又從悲哀的幻夢中回到了現實中來.我不是到底歸來了么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歸去來兮辭》)人生固然短暫,我不是還有所余無多的寶貴時日 昔人固已凋零,我不是還有許多"披草共來往"的友人
從"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來看,詩人顯然已經抹去了籠罩心頭的不快的陰雲.酒以陳為美,而"新熟酒"一詞,一是說明家無余財,二也在點明詩人此刻"喝酒如狂"的迫切心情.這不禁使我想起詩人所著《晉故征西大將軍孟府君傳》一文中那段有趣的對答:
"(桓)溫嘗問君(孟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 '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爾.'"
如果我們此刻問淵明:"酒有何好,而卿嗜之 "想來他也定會回答我們"但不得酒中趣爾".是啊,這"酒中趣"太豐富,太玄妙了:它消除了詩人一天的疲勞;它排解了訪友不得的余哀;它使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趣;使詩人重又樂觀起來,達觀起來;它也加深了詩人同鄰曲的理解和感情.主客俱歡,頻頻舉觴;暮色降臨,詩人胡亂燃起荊柴,學一個"秉燭夜遊".滿屋煙火之氣不僅不使人感到窮酸,反而平添了熱烈親切的氣氛.什麼人生如寄之悲,什麼故舊凋零之嘆,一霎時都悄悄地消融在這人生真諦的通達領悟之中了.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新的一天開始了,而剛剛開始的新生活不也正如這旭日一般燦爛 這兩句是全詩傳神的點睛,是樂章的主旋律,是生活的最強音.
通觀五首,官場污穢,而終獲補償的欣慰;生活貧困,卻有親朋的摯情;農事辛苦,而得心靈的滿足;人生短暫,乃有人生真諦的徹悟.真個是"何陋之有" 這樣,詩人就把整個隱居生活,不,整個人生的樂趣,包容到他渾涵汪洋的詩情中去了.這是一種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種深刻的揭示.正是在這種同污穢現實截然對立的意義上,《歸園田居》達到了完美和諧的藝術意境,開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詩人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他的心中也不是消弭了一切矛盾的靜穆世界.詩人的可貴之處在於,在與世族社會相對立的理想田園世界中,他終於發現了自己人格的尊嚴,朋友的摯情,無地位尊卑,無貧富懸殊差別的人際關系,無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人生理想.這是陶詩思想意義的集中反映,也是陶詩平實,質朴,清新,自然風格的源泉.
他描繪的是常景.茅舍草屋,榆柳桃李,南山原野,犬吠雞鳴,這些在高貴的世族文人看來,也許是難登大雅的,詩人卻發現了蘊含其中的朴質,和諧,充滿自然本色情趣的真美.
他抒發的是真情.他不是以鑒賞者那種搜奇獵異,見異思遷,短暫浮泛的感情去玩賞,而是以一種鄉土之思去體察,去頌贊.所以,他的感情執著,渾厚,廣闊,專注.周圍的一切都是他生活中無言的伴侶,啟動他心靈深處的共鳴.
他闡釋的是至理.他理解到的,就是他付諸實施的.他耿直,不孤介;他隨和,不趨俗.他從不炫耀,也無須掩飾.辭官場不慕清高,本"性"難易也;樂躬耕為的使心"願無違";避交遊只圖棄"絕塵想";悲人生,因為他留戀這短暫,充實的生活."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五柳先生傳》)我寫我心,僅此足矣.
他揀選的是"易"字.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枯燥的數字一經他化入詩中,就被賦予無限活潑的生命力.一般地說,計數不確是鄉里人的一種習慣;特殊地說,它不也正表現出詩人辭官以後那心境的散適澹泊
"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遠村隱約迷茫,而詩人久久地佇立凝望,不正見出那心理上的切近 炊煙裊裊,天宇蒼茫,這同詩人大解脫之後那種寬敞的心境是多麼和諧.王維也很企慕這種意境,《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詩雲:"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惜乎刻意的觀察終不及淵明無意中的感受,斟酌的字眼兒也有遜於淵明用字的渾朴天然.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詞因景設,意隨詞轉,暗暗傳出心境的微妙變化,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足當"行雲流水"之譽.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這一"招"多麼傳神!足不出戶,隔牆一呼,而知鄰曲必不見怪,招之即來.相形之下,反覺"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過故人庄》)之為繁縟了.
他如: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之喻,何等靈動貼切.
至若"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諸句,風韻天然,如謠似諺,幾與口語無異.
劉勰《文心雕龍·練字》雲:"自晉來用字,率從簡易,時並習易,人誰取難."但真正練易字而臻於化境者,其唯淵明乎!
常景,真情,至理,易字,這就是淵明的藝術情趣,這就是淵明一生的藝術寫照。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這是杜甫絕句中最有情韻、最富含蘊的一篇。只二十八字,卻包含著豐富的時代生活內容。如果詩人當年圍繞安史之亂的前前後後寫一部回憶錄,是不妨用它來題卷的。

李龜年是開元時期「特承顧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龜年,是在「開口詠鳳凰」的少年時期,正值所謂「開元全盛日」。當時王公貴族普遍愛好文藝,杜甫即因才華早著而受到岐王李范和秘書監崔滌的延接,得以在他們的府邸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而一位傑出的藝術家,既是特定時代的產物,也往往是特定時代的標志和象徵。在杜甫心目中,李龜年正是和鼎盛的開元時代、也和自己充滿浪漫情調的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緊緊聯結在一起的。幾十年之後,他們又在江南重逢。這時,遭受了八年動亂的唐王朝業已從繁榮昌盛的頂峰跌落下來,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輾轉漂泊到潭州,「疏布纏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極為凄涼;李龜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勝景,為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明皇雜錄》)。這種會見,自然很容易觸發杜甫胸中本就郁積著的無限滄桑之感。「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詩人雖然是在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流露的卻是對「開元全盛日」的深情懷念。這兩句下語似乎很輕,含蘊的感情卻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彷彿信口道出,但在當事者心目中,這兩個文藝名流經常雅集之處,無疑是鼎盛的開元時期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淵藪,它們的名字就足以勾起對「全盛日」的美好回憶。當年出入其間,接觸李龜年這樣的藝術明星,是「尋常」而不難「幾度」的,現在回想起來,簡直是不可企及的夢境了。這里所蘊含的天上人間之隔的感慨,是要結合下兩句才能品味出來的。兩句詩在迭唱和詠嘆中,流露了對開元全盛日的無限眷戀,好像是要拉長回味的時間似的。

夢一樣的回憶,畢竟改變不了眼前的現實。「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風景秀麗的江南,在承平時代,原是詩人們所嚮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自己真正置身其間,所面對的竟是滿眼凋零的「落花時節」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藝人。「落花時節」,象是即景書事,又象是別有寓托,寄興在有意無意之間。熟悉時代和杜甫身世的讀者會從這四個字上頭聯想起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詩人的衰病漂泊,卻又絲毫不覺得詩人在刻意設喻,這種寫法顯得特別渾成無跡。加上兩句當中「正是」和「又」這兩個虛詞一轉一跌,更在字里行間寓藏著無限感慨。江南好風景,恰恰成了亂離時世和沉淪身世的有力反襯。一位老歌唱家與一位老詩人在飄流顛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風光,點綴著兩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時代滄桑的一幅典型畫圖。它無情地證實「開元全盛日」已經成為歷史陳跡,一場翻天復地的大動亂,使杜甫和李龜年這些經歷過盛世的人,淪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無疑是很深的,但詩人寫到「落花時節又逢君」,卻黯然而收,在無言中包孕著深沉的慨嘆,痛定思痛的悲哀。這樣「剛開頭卻又煞了尾」,連一句也不願多說,真是顯得蘊藉之極。沈德潛評此詩:「含意未申,有案未斷」。這「未申」之意對於有著類似經歷的當事者李龜年,自不難領會;對於後世善於知人論世的讀者,也不難把握。象《長生殿。彈詞》中李龜年所唱的:「當時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盡興亡夢幻,彈不盡悲傷感嘆,凄涼滿眼對江山」等等,盡管反復唱嘆,意思並不比杜詩更多,倒很象是劇作家從杜詩中抽繹出來似的。

四句詩,從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聞」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聞」、「逢」之間,聯結著四十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盡管詩中沒有一筆正面涉及時世身世,但透過詩人的追憶感喟,讀者卻不難感受到給唐代社會物質財富和文化繁榮帶來浩劫的那場大動亂的阻影,以及它給人們造成的巨大災難和心靈創傷。確實可以說「世運之治亂,華年之盛衰,彼此之凄涼流落,俱在其中」(孫洙評)。正象舊戲舞台上不用布景,觀眾通過演員的歌唱表演,可以想像出極廣闊的空間背景和事件過程;又象小說里往往通過一個人的命運,反映一個時代一樣。這首詩的成功創作似乎可以告訴我們:在具有高度藝術概括力和豐富生活體驗的大詩人那裡,絕句這樣短小的體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而在表現如此豐富的內容時,又能達到怎樣一種舉重若輕、渾然無跡的藝術境界。

杜牧——《清明》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詩人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甚至時有「疾風甚雨」。但這日的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這「雨紛紛」,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那麼什麼是「斷魂」呢?在詩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竭力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在古代風俗中,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復雜的。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因而詩人用了「斷魂」二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著寫行人這時湧上心頭的一個想法:往哪裡找個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濕的衣服,—最要緊的是,藉此也就能散散心頭的愁緒。於是,向人問路了。

是向誰問路的呢?詩人在第三句里並沒有告訴我們,妙莫妙於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在語法上講,「牧童」是這一句的主語,可它實在又是上句「借問」的賓詞—它補足了上句賓主問答的雙方。牧童答話了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動」為答復,比答話還要鮮明有力。我們看《小放牛》這出戲,當有人向牧童哥問路時,他將手一指,說:「您順著我的手兒瞧!」是連答話帶行動—也就是連「音樂」帶「畫面」,兩者同時都使觀者獲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詩人手法卻更簡捷,更高超:他只將「畫面」給予讀者,而省去了「音樂」,—不,不如說是包括了「音樂」。讀者欣賞了那一指路的優美「畫面」,同時也就隱隱聽到了答話的「音樂」。

「遙」,字面意義是遠。然而這里不可拘守此義。這一指,已經使我們如同看到,隱約紅杏梢頭,分明挑出一個酒簾—「酒望子」來了。若真的距離遙遠,就難以發生藝術聯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妙就妙在不遠不近之間。《紅樓夢》里大觀園中有一處景子題作「杏簾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這里體會脫化而來,正好為杜郎此句作注腳。「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這只需要說明指往這個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就夠了,不言而喻,那裡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詩只寫到「遙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費一句話。剩下的,行人怎樣的聞訊而喜,怎樣的加把勁兒趲上前去,怎樣的興奮地找著了酒店,怎樣的欣慰地獲得了避雨、消愁兩方面的滿足和快意……,這些,詩人就能「不管」了。他把這些都付與讀者的想像,為讀者開拓了一處遠比詩篇語文字句所顯示的更為廣闊得多的想像餘地。這就是藝術的「有餘不盡」。

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營造作之痕。音節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講也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藝術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余,索然興盡,而是余韻邈然,耐人尋味。這些,都是詩人的高明之處,也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繼承的地方吧!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一個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詩人獨自登上了謝公樓。嵐光山影,是如此的明凈!憑高俯瞰,這「江城」簡直是在畫圖中似的。開頭兩句,詩人把他登覽時所見景色概括地寫了出來,總攝全篇,一下子就把讀者深深吸引住,一同進入詩的意境中去了。嚴羽《滄浪詩話》雲:「太白發句,謂之開門見山。」指的就是這種表現手法。

中間四句是具體的描寫。這四句詩里所塑造的藝術形象,都是從上面的一個「望」字生發出來的。從結構的關系來說,上兩句寫「江城如畫」,下兩句寫「山晚晴空」;四句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而又是有層次的。「兩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嶧山,在宣城的東北與句溪相會,繞城合流,所以說「夾」。因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靜地流著,波面上泛出晶瑩的光。用「明鏡」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的。「雙橋」指橫跨溪水的上、下兩橋。上橋叫做鳳凰橋,在城的東南泰和門外;下橋叫做濟川橋,在城東陽德門外,都是隋文帝開皇年間(581-600)的建築。這兩條長長的大橋架在溪上,倒影水中,從高樓上遠遠望去,縹青的溪水,鮮紅的夕陽,在明滅照射之中,橋影幻映出無限奇異的璀燦色彩。這哪裡是橋呢?簡直是天上兩道彩虹,而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鏡」之中去了。讀了這兩句,我們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詩人另一名作《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者同樣是用比擬的手法來塑造形象,同樣用一個「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聯系起來;然而同中有異,異曲同工:一個是以銀河比擬瀑布的飛流,一個是用彩虹寫夕陽明滅的波光中雙橋的倒影;一個著重在描繪其奔騰直下的氣勢,一個著重在顯示其瑰麗變幻的色彩,兩者所給予人們的美感也不一樣,而詩人想像的豐富奇妙,筆致的活潑空靈,則同樣使人驚嘆。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靜寂的,山岡一帶的叢林里冒出人家一縷縷的炊煙,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黃,呈現出一片蒼寒景色,使人感到是秋光漸老的時候了。

我們不難想像,當時詩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視野里,他的觀察是深刻的,細致的;而他的描寫又是毫不粘滯的。他站得高,望得遠,抓住了一剎那間的感受,用極端凝煉的形象語言,在隨意點染中勾勒出一個深秋的輪廓,深深地透漏出季節和環境的氣氛。他不僅寫出秋景,而且寫出了秋意。如果我們細心領會一下,就會發現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筆是絲絲入扣的。

這結尾兩句,從表面看來很簡單,只不過和開頭二句一呼一應,點明登覽的地點是在「北樓上」;這北樓是謝朓所建的,從登臨到懷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順便說一句懷念古人的話罷了。這里值得注意是「誰念」兩個字。「懷謝公」的「懷」,是李白自指,「誰念」的「念」,是指別人。兩句的意思,是慨嘆自己「臨風懷謝公」的心情沒有誰能夠理解。這就不是一般的懷古了。

李白在長安為權貴所排擠、棄官而去之後,政治上一直處於失意之中,過著飄盪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鬱和感傷,特別當搖落秋風的時節,他那寂寞的心情,是可以想像的。宣城是他舊游之地,現在他又重來這里。一到宣城,他就會懷念到謝朓,這不僅因為謝朓在宣城遺留下象疊嶂樓這樣的名勝古跡,更重要的是因為謝朓對宣城有著和自己相同的情感。當李白獨自在謝朓樓上臨風眺望的時候,面對著謝朓所吟賞的山川,緬懷他平素所仰慕的這位前代詩人,雖然古今世隔,然而他們的精神卻是遙遙相接的。這種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悶彷徨的孤獨之感;正因為政治上受到壓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當時復雜的情懷,又有誰能夠理解呢?

F. 急需美文一篇及其賞析(賞析800字)

點評即是很好的推薦理由。十篇都有地址。
希望對你有幫助!

沒有天空的日子我懷念海子

2004年四川考生

一片片麥地仰望著天空,那裡有他戴著眼鏡的笑容。他不會忘記,「麥地和光芒的情義」,麥地也不會忘記,在那個有風有光,有雲有雨的天空,他在那裡。

他住在山間的木屋裡,繁華的城市幾乎要把他忘記。對著窗子,他只會看見荒涼的山崗、黑色的土地,只會看見美麗蒼白的手和月形的山峰。

帶上《聖經》。他說,他跟過去隔著黑色的土地,他和未來,隔著無聲的空氣。他忘記了自己。

但是,他永遠都會銘記,「活在這珍貴的人間,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愛情和雨水一樣幸福」。他永遠都會銘記,「荒涼的山崗上站著四姐妹,所有的風只向她們吹,所有的日子都為她們破碎」。他永遠都會銘記,因為這些都是他心的傷痕,都是他心中安安靜靜的願望。(這一節追憶海子的「生」。作者熟悉海子的詩歌,熟悉海子的人生,選摘了海子《麥地與詩人》《活在珍貴的人間》《四姐妹》中的詩句,通過「麥地」等海子詩歌中的常見意象,表現了海子執著追尋精神世界的高貴人生以及生命中的苦痛。海子的「忘記」與「銘記」為文章增添了厚重感)

二月二十六日,他說:「母親如門,對我輕輕開著。」他穿著鞋子走在大地上。這堅實干凈的土地,總是護衛著他柔弱的身軀。土地忘不了他。他就是土地王,他一直就這么走著。跨過他曾經寫下的「橫陳於地的骸骨」的沙灘,跨過「眾神死亡的草原」,也跨過「跑著雪和太陽光芒」的「麥地」,跨過馬群,跨過閃電。在兩行鐵軌間,他躺下去發呆,忘了站起來!

那一夜,他血淋淋地走向天堂!天堂不會忘記他,早早地喚他回去。

那一夜,世人漸漸發覺他用自己最後的身軀在地上銘刻的詩句。如今,他和他的詩永遠不會被忘記。(這一節詩意地表現海子的「死」。引用了海子《思念前生》《秋》《九月》《訊問》中的詩句,詩行中表現出海子對聖潔母愛的嚮往,對精神家園的追尋。海子 「忘了站起來」,天堂和世人 「不會忘記」他,巧妙地對比中,詩意地表現出對海子的永遠的憶念)

夢中,我常常來到他的棺木前,而他卻靜靜地躺在棺木里發呆,不肯站起來。

夢中,我常常來到他的墳塋前,而那墳塋像一隻圓圓的眼睛,望著天空。夢里是永遠沒有天空的,而我抬頭卻看見了他戴著眼鏡的笑容,他詩一樣的頭發蓋住了天空,也蓋住了我的神州以及世界的土地。

君生我未生,君死我未死。在我的白駒過隙的人生中,我路過了一片不可及的天空,它卻永遠銘記在我心中。我願他在天堂飛翔的影子也在大地上繼續飛翔,我也願以跨越時空的凝望到達沒有天空的天涯,去擁抱永遠屬於我們的海子。(這一節寫「我」的憑吊與追尋。「夢中」的尋找,永遠的祈願,沉痛而深情地表現了作者對海子及其詩歌世界的認同與追慕)(2005年四川考生《沒有天空的日子我懷念海子》)

點評:海子的一生是短暫的,然而他卻以他對純粹的詩歌世界的追尋而成為永恆。選擇海子為題材,表達對海子及其海子的詩歌世界的追尋,足見作者和海子之間的心靈相通。本文的成功處主要表現在:一、意境深遠,有厚重感。一方面,作者對海子及其詩作情有獨鍾,因而善於引用,信手拈來。海子詩歌中的安靜、悲傷和執著,豐富了文章的意蘊。另一方面,作者對永遠的海子的深情懷念,對海子詩歌世界的渴望和追尋,使文章有了超越時空的人文魅力,增添了濃烈的詩意而有厚重的內涵;二、想像豐富,構思巧妙。海子是浪漫的,追慕海子的作者也是浪漫的。作者打破了常見的結構模式,運用豐富的想像分小節再現了海子的「生」、海子的「死」、海子死後「我」的憑吊與追慕,節與節之間是跳躍的,也是富於想像的,字里行間巧妙地蘊蓄了自己激越跳盪的情感,雋永而深沉。本文能得高分,與它嚴謹而巧妙的結構,豐富的想像,深刻的內涵,深遠的意境,是分不開的。

作文二:

驀然回首

忘記是齊桓公不記一箭之仇,彩車盛禮恭迎管仲的那份寬容;

忘記是秦穆公要群臣摘帽熄燈,不介小隙的那份心胸;

忘記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份淡定;

忘記是祁黃羊那「舉材不避仇,任賢不避親」的那份明理;

忘記是蘇軾「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那份灑脫;

忘記更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那份曠達!(排比鋪陳,從不同側面詮釋了「忘記」的境界,既有氣勢,又豐富了文化內涵)

……

——忘記是一種心胸,忘記是一種境界。忘記該忘記的。多一份寬容多一個朋友,多一種忘記多一個世界。當你在學會忘記的過程中,你感受到了人生的真諦!(透過現象揭示本質,三言兩語剖析「忘記」的意義)

——驀然回首,你已不再是孤寂的獨行人!

銘記是諸葛亮為報劉備知遇之恩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那份感恩戴德;

銘記是趙孟頫與愛妻患難風雨,不離不棄的那份堅貞;

銘記是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那份誓言;

銘記是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那份忠心;

銘記是李時珍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那份責任;

銘記是嚴子陵垂釣富春江邊披蓑戴笠的那份固執;

銘記更是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那份凌雲壯志!(再次排比,和上文形成對比,豐富了「銘記」的內涵。語言精練而有意蘊)

……

——銘記是一份警醒,銘記是一種責任。記住該記住的。多一點銘記多一點警醒,多一份銘記多一份成熟。人生許多事,是在銘記中成就,也是在銘記中精彩!(點睛式的議論,由事例而及內涵,意蘊更為豐富)

——在銘記中,驀然回首,你已有了認真生活的理由!

在忘與不忘之間,多少故事風雨不衰!讓我們樹立心中的標尺,忘記該忘記的,記住該記住的,讓我們的人生多一點踏實與精彩!(總結上文,明確點題,照應「忘記」與「銘記」兩個側面,言簡意賅)

點評:這篇作文最大的特點是材料豐富,行文簡潔。其豐富性主要表現在:一、作者擯棄了煩瑣的敘述和議論,連續運用排比句式援引事例,形象地詮釋了「忘記」與「銘記」的具體內涵,表現出豐富的積淀。二、對事例的援引能從不同側面加以挖掘,以簡潔的語言揭示出內在的本質,從而豐富了材料的內蘊,形散而神聚。此外,結構上前後對照,由分而總,語言凝練而有文采,使行文有一種明快流暢之美。此文能得高分,材料的豐富、結構的明快簡潔功不可沒。

作文三:

在忘記與銘記的兩岸

席慕容說:「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我們都是那個過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記,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銘記。我們乘坐著各自獨有的船在左岸與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記該忘記的,銘記該銘記的。 (詩意而有哲理的開篇,在引用和比喻中巧妙地點明主旨)

行走在人生路上,我們笑看窗外花開花落、葉枯葉落,靜觀天外雲卷雲舒、風停風起。在路上,我們經歷著太多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在生命之河的航行過程之中,我們學會了忘記該忘記的悲歡之事,學會了銘記該銘記的點點滴滴。

東坡披發仰天大呼「大江東去」,他面臨的那些煩心瑣事頃刻之間沉入滾滾波濤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壯闊的滔滔江水讓東坡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失意、悲傷,忘記那些仕途的不得意。陶潛伴著「庄生曉夢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東籬之下悠然採菊。面對南山,淵明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官場的丑惡,忘記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這是心靈的選擇,這是過河人在「河」的兩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選擇,這更是明智的「擺渡」。 (以東坡、陶潛為例,詮釋「忘記」悲歡之事的「明智」。流暢的文字中蘊蓄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人們在河的左岸停留著,在這之外,同樣又有在右岸快樂生活著的人們。

坐在池邊亭下淚流滿面的獨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訴我她永遠銘記著這一生之中所經歷的點點滴滴,那是她在「爭渡」途中所做出的選擇。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告訴我「從明天起」他將記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為那是他用於「澆灌」他的「花兒」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遠地記住了撒哈拉的靈魂。凡·高用《向日葵》永遠記住了他的「船」……(排比舉例,證明「銘記」的永恆。筆觸所及,涵蓋古今中外,豐富的材料增添了文章的人文內涵,厚重而靈動)

這些是生命之河兩岸的人生,這是忘記與記憶的選擇。風吹起花瓣如同陣陣破碎的童年,決荒的古樂詮釋靈魂的落差,躲在夢與記憶的深處,聽花與黑夜唱盡夢魘,唱盡繁華,唱斷所有記憶的來路,由分明的笑和誰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淚來忘記該忘記的不快和瑣碎,來銘記該銘記的深刻與永恆。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航行於「生命之河」中,坐在自己獨有的船上,知道——忘記在左,銘記在右,中間是無盡穿梭! (回扣開篇,以人生之船「無盡穿梭」這一意象蘊蓄深沉的哲理,詩意而耐人尋味)

點評:這是一篇詩意而富於哲理的美文。其高明處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材料豐富。從席慕容到凡·高,作者的筆觸縱橫古今中外,有詩有文,有點有面,有詳有略,有「忘記」有「銘記」。由此及彼的聯想,不同角度的挖掘,豐富了文章的內容。二是意境深遠,有濃烈的詩意和深沉的哲理。文章開頭和結尾都提到席慕蓉的詩句,以「河」喻「生命」,表現出人生就是在「左岸與右岸」穿梭的哲理意味;而文中涉及的典型人物及其典型作品,無不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材料的厚重增添了文章的厚重,再輔以充滿意蘊和詩意的語言,自然就詩情畫意而含蓄雋永了。本文能得高分,內蘊深刻、材料豐富、文采斐然是重要因素。

作文四:

永遠的蘇武

揮一揮羊鞭,錦帽貂裘,他將其扔進雲霄深處;弄一支禿筆,矮紙斜行,他鐫刻出對大漢最深切的眷顧。一邊是高官厚祿,一邊是赤膽忠心:站在忘卻與銘記之間、站在逸豫與憂勞之間,他選擇了忘卻富貴,選擇了銘記忠心,給人性塗上最濃重的一筆。 (對比舉例,開篇即有氣勢,「忘卻富貴」與「銘記忠心」形成鮮明對照,形象而深刻)

擎一支旌節,他懷抱漢匈和睦的夙望,奔走於茫茫大漠;扶一陣駝鈴,他闊別長安的歌舞昇平,游盪於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樑,架起橫亘天山,溝通中原的飛虹。(整齊的句式,再現了蘇武「奔走」於茫茫大漠、游盪於寒沙衰草的身影,富有震撼力)

哀嘆,當漢使謀反事敗;正氣,當蘇武拒絕折節叛敵;驚詫,當單於面對這個寧死不屈,不為富貴所動的鐵血男兒;執著,當蘇武舉起羊鞭,選擇作高山雪蓮那執著而聖潔的守望。 (四組排比,四種不同的反應。「哀嘆」、「驚詫」,是蘇武給對方的震懾;「正氣」、「執著」,表現出蘇武的磊落光明)

朔風凜冽,他與冷月作伴,北顧中原,將「生是大漢人,死是大漢臣」的高貴銘記在心靈深處。胡笳幽怨,他與孤冢為伍,悵望大漠飛雪,將「榮華富貴,千金封侯」的許諾忘卻得一干二凈。地窖冰冷,他將滿口氈毛與草皮一塊咽下,渾身的熱血卻沸騰著一個至死不渝的信念——銘記祖國,精忠報國。冰雪飄零,他用至情睥睨佳餚美酒,錚錚傲骨卻敲響千秋的絕唱——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猶能忘。(四組排比,四個不同場景。一方面是處境的艱險,一方面是蘇武的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富貴不淫。鐵骨錚錚的忠臣形象令人慨嘆)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睿智,銘記下對大漢忠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風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禿禿的旌節升華為一段千古的驚奇,書寫了一段銘傳千古的悲歌。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勇氣,忘卻了單於榮華富貴的引誘,在大漠黃沙中漸行漸遠,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為一段不朽的歷史,揮灑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歷史不能忘記,在浮華與堅守之間,北海的蘇武,那流放於荒山野原的鐵血男兒,用不屈與錚錚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忘卻富足,成就氣節;銘記祖國,造就偉大。(「睿智」、「勇氣」、「不屈」、「錚錚鐵骨」,更從不同側面凸現蘇武的品質)

我明白了,在忘卻與銘記之間,在享受與堅忍之間,那彳亍於枯草寒冰之上的蘇武,用執著與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貴,只不過過眼雲煙,忘卻,便是它的最好歸宿;忠心,方才是歷史永恆,銘記,是它的精神家園。(挖掘蘇武其人其事的內涵,回扣忘卻「富貴」,銘記「忠心」的主旨)

壯哉,那永遠的蘇武!偉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記!奇哉,那驚天動地的銘記!雄哉,那一段忘記與銘記的千載頌歌!(排比作結,一詠三嘆,反復強化中,蘇武的形象更為光輝)

永遠的蘇武。

點評:本文以它的厚重和文采而別具一格。「蘇武牧羊」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作者卻能從不同側面入手,淋漓盡致地表現蘇武的忠貞氣節,表現他在「忘記」與「銘記」間的決絕,以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出一位在枯草寒冰之上的鐵血男兒形象,謳歌偉大的愛國主義。蘇武故事本身折射出的人文內涵,作者通過流暢而蘊藉的文字營造的深遠意境,都豐富了文章的內涵而顯得格外厚重;此外,本文也極富文采。作者擷取了蘇武生涯中的一些生活場景加以形象生動的描摹,字里行間滲透著濃烈的感情。而整散結合的句式,排比句對偶句的大量運用,更使文章流暢而雋永,別具驚心動魄之美。內涵的豐富性與深刻性,出色的文采,正是本文得高分的重要因素。
http://www.yuxie.com/dyx/20060101/16021373.htm

作文五: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為孫權所害。其坐騎赤兔馬為孫權賜予馬忠。
一日,馬忠上表:赤兔馬絕食數日,不久將亡。孫權大驚,急訪江東名士伯喜。此人乃伯樂之後,人言其精通馬語。

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間,但見赤兔馬伏於地,哀嘶不止。眾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諸人,撫其背嘆道:「昔日曹操做《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吾深知君念關將軍之恩,欲從之於地下。然當日呂奉先白門樓殞命,亦未見君如此相依,為何今日這等輕生,豈不負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馬哀嘶一聲,嘆道:「予嘗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將肺腑之言相告。吾生於西涼,後為董卓所獲,此人飛揚跋扈,殺少帝,卧龍床,實為漢賊,吾深恨之。」

伯喜點頭,曰:「後聞李儒獻計,將君贈予呂布,呂布乃天下第一勇將,眾皆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想來當不負君之志也。」

赤兔馬嘆曰:「公言差矣。呂布此人最是無信,為榮華而殺丁原,為美色而刺董卓,投劉備而奪其徐州,結袁術而斬其婚使。『人無信不立』,與此等無誠信之人齊名,實為吾平生之大恥!後吾歸於曹操,其手下雖猛將如雲,卻無人可稱英雄。吾恐今生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後曹操將吾贈予關將軍;吾曾於虎牢關前見其武勇,白門樓上見其恩義,仰慕已久。關將軍見吾亦大喜,拜謝曹操。操問何故如此,關將軍答曰:『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得見矣。』其人誠信如此。常言道:『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吾敢不以死相報乎?」

伯喜聞之,嘆曰:「人皆言關將軍乃誠信之士,今日所聞,果真如此。」

赤兔馬泣曰:「吾嘗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齊之高義。玉可碎而不可損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毀其節。士為知己而死,人因誠信而存,吾安肯食吳粟而苟活於世間?」言罷,伏地而亡。

伯喜放聲痛哭,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後奏於孫權。權聞之亦泣:「吾不知雲長誠信如此,今此忠義之士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見天下蒼生?」

後孫權傳旨,將關羽父子並赤兔馬厚葬。

簡評:讀罷此篇臨場作文,令人拍案稱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諳三國故事為基礎,編撰了赤兔馬為誠信而殞身的感人故事,其想像力實在豐富。二是立意高遠。文章將赤兔馬擬人化,讓它在同伯喜的對話中,顯示對關羽與董卓、呂布兩類人物的褒貶,實現了「真英雄必講誠信」的主題;且以「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一聯,「物猶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寫了人生當擇善而從、唯誠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層樓。三是語言老到。通篇遣用純熟的古白話,散整錯綜,明白暢曉,文采飛揚,這種老到的語言功夫,是眾多考生無法望其項背的。
http://..com/question/2918889.html
本人最欣賞這篇了.

作文六:
2004雲南省高考優秀作文選登:挫折、痛苦、人生

嘗聞一說曰:鷹鷲之屬,本為同族,其名曰隼。歲逢大旱,草木盡枯,獐兔皆死,群隼枵腹。或搏蒼穹,徒鴻蒙,求索於重巒之顛,或斂翅羽,撲塵埃,偏安於腐屍殍肉。則前者傲而化鷹,後者鄙而稱鷲也。余聞此而有言曰:大旱之歲,乃隼族直面挫折與痛苦之際也,志不同則前途殊也。歸屬若何,唯志所謀。

然天地萬物,苦痛挫折非僅此一案,廣袤乾坤,何處不有。君曾見清泉流於大石者 乎?此泉之挫折也。擇退者,蔽於石陰,遁於林窪,而久之腐,不名於世也;而進者不畏險阻,旋而復擊百萬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見清風之阻於絕壁者乎?此風之挫折也。擇趨避者,散於群巒之外,須臾而無形,傾刻而泯滅;擇挺進者,繼往削磨千億載,乃得赤漠飛沙之掩白日。物之形貌,擇於何,擇於挫折也。

而青史之上,舉大業者亦莫不有擇於苦痛挫折也。百里奚之舉,孫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輟於逆境之苦也。而史遷之心,篤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餒,於大辱重挫之下毅然擇生,終有絕唱之史,無韻之騷,令後世文客撫卷喟嘆;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盡報國之忠,劍指中原,不勝不休,雖失大計於街亭,義不擇退,再回出師,終塑英豪之名而得千古慨嘆。

人生之不如意者居多,直面挫折,化解而微言苦痛,惟懷大志而不言敗者,可轉而為人傑;逢小挫抑或誇言痛苦而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載間未可計數,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乃知驊騮浩,必有跌撲塵泥者,偃志者死,其奮起者得利足;猿猱攀於絕壁,必有失手摺臂者,其灰心者亡,其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躓踣於疾風驟雨者,其苟安者尋一穴而居,閉塞而昧昧一生,傲立者跳跋淖而行,待霽虹如畫,而後登坦途,沐清風。不為斗米折腰,陶潛擇歸隱,棄榮華,於是《歸去來兮》傳誦千古;臨危厄而不屈,文天祥擇死國,棄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有感而嘆曰:快樂苦痛坦途挫折,於人生路上相伴相生而未可避免,這親臨之地,擇何方而往,人各有願而未可強加,然播義於四海,流芳於後世,則非不畏挫折,臨痛苦而篤志不易者可至也!

簡評

每個人的生命之旅中,苦痛挫折是無法迴避的千古話題。該文思路開闊,縱論古今,筆法嫻熟,體現了扎實的文言功底和較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舉史例,使文章顯得厚重,思辨性強;用對比,觀點鮮明,具有說服力;如果沒有深刻的見識,豐厚的學養,理性的思考,文章很難超越貧乏而別開生面。由於高考在話題范圍內,不限文體,給了考生展示才情的巨大空間,此文材料充實豐富,句式靈活、多樣,見解精闢,行文大膽等特點,體現了考生鮮明的個性特徵。
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22223/2605304.html

作文七:
2006年廣東考生高考語文作文

廣東考生 我是天使

很小很小的時候,總是喜愛看媽媽穿白色的裙子,她那麼美,那麼快樂,被媽媽牽著小手好幸福好幸福!那時候,媽媽就是我心中的天使。然而媽媽卻愛親昵地叫著我:「安琪,你是天使!」

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進天堂的怎會是媽媽,而不是我呢?

「我希望我的安琪能像天使一樣,美好!」媽媽的日記中寫到。

我擦乾淚水,媽媽希望我成為天使,像天使一樣,那麼我就要做一個天使,即使我不是,但我會很努力。但,天使是什麼樣的呢?

像媽媽那樣的吧!

於是,我留長長的頭發,梳得很美。穿長長的白裙子,步履輕盈。

說話甜絲絲的,動作也很輕柔。看著鏡中的自己,原來我和媽媽長得很像。但是我的心對我說:「你只是看起來像天使,只是看起來很美好,但你不是!」

怎樣才是天使?我問心中的自己,但沒有回答。也許是真正的美好吧,我又想,於是去尋找真正的美好。

我開始學著像媽媽那樣微笑,很溫暖,很舒心。我學著把這樣的微笑送給每一個人,無論是貧富、貴賤、老弱病殘。也許是世界需要這樣的微笑,也許是我,我的心一天天變得透明輕盈。世界很美好,微笑般美好,但我不是天使。我和我的心經常對話,怎樣才能成為那個心中的天使,心靈總沒有明確的回答,但我在努力!

直到有一天,我拿著媽媽留下的志願者服務卡來到「童之家」。

我似乎感覺到我將要在這兒插上我的羽翼。

這兒的孤兒、智障兒很可憐,但我為他們做事情卻感到很幸福。

雖然僅僅是清理房間,教他們讀寫畫畫,陪他們玩游戲。看著他們單純的笑,我覺得,他們是天使,我也是!

「天使姐姐,你跟我一起玩吧!」低下頭,一個天使般的小妹妹對著我笑,「你很善良!」這是最好的贊賞。

「嘩!」我的羽翼張開了!原來善良與真誠才是天使的一雙羽翼。

我想起了媽媽。

原來她一直希望我善良、真誠,像天使一樣美好!

我懂了,也做到了。

我是天使,很美好。

【點評】高考應試作文以審題、立意、構思為要。審題透徹方能立意高遠,故有作文審題為先之說。今年高考作文審題似易實難。題中的「天使」有多重含義:一是神性,具有一定的超驗性;二是人性,以人的形象出現;三是真善美的化身。
這篇作文很好地把握住題目中心詞的本義及引申義:美麗善良的媽媽是天使,純朴真誠的孤兒是天使,而樂於奉獻愛心的「我」也是天使。形象豐滿,寓意深刻。題中的「雕琢」是一種比喻,與材料中雕刻石像的語境相關。有些考生不管所寫的對象是什麼,一概照搬「雕琢」,出現了「雕琢理想」、「雕琢父母」之類別扭寫法。這份考卷將「雕琢」具化為解讀「天使」真義、涵養天使情懷、踐行天使人格的過程。全文不涉雕琢二字,卻充分演繹「雕琢」真諦。審題立意,高下立見。此外,本文構思精巧,伏筆呼應,曲折有致。語言也樸素含蓄。如「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進天堂的怎會是媽媽,而不是我呢」等文句都有很強的表現力。
(我第二欣賞推薦這篇)
http://e.people.com.cn/GB/4543413.html

作文八:
2005年上海高考優秀作文:
美麗的流行,永恆的經典

這是一個浮躁卻美麗的年代,我們哼著光良的歌在海邊大聲許願,我們手牽著手在草地上大叫「可以陪你這樣活著真好」,流行音樂、電視劇、小說正以鋪天蓋地之勢將我們緊緊包裹住,偶爾生出一絲迷亂,偶爾有些彷徨,但這並不影響對於真善美的認知。不可否認,這是一個流行文化與經典同行的年代,當流行的美成為一種時尚,他並沒有悍(撼)動經典的地位,反而可能孕育出新的經典。
人們通常用時間來考量經典與流行文化的差別,因為只有時間才能公正地審視出任何一種文化所存在的價值和內涵,那些最豐盛的精神食糧並(雖)保存了下來,但那並不意味著那些被舍棄的都是文化垃圾。對生活的真實反映是文化的功能,真即是美,美不離真。從這個意義上講,流行的文化是一種美,它是一種更加大眾化、平民化的美。
我們是同時讀著經典與流行成長起來的一代。我們在金庸的作品中尋找江湖義氣、俠骨柔情,同時我們在李白和杜甫(身)上體味古人真實的豪邁或者沉鬱;我們哼著《同桌的你》來紀念自己初長成的喜悅,祭奠我們終會逝去的青蔥歲月,同時我們也學習吟聽莫扎特《小夜曲》的安寧和貝多芬《命運》中的悲愴。流行與經典有時候是兩個范疇的東西,偶爾的交集卻不會因此而相互抵觸、相互磨滅。我們不必因為文化的普及而焦慮經典的喪失,文化的概念的外延更加寬泛,卻也是我們現代人善於吸收的一種氣度。
活在當下的我們並沒有被賦予權利標榜剛剛誕生不久的東西為經典,所以它們以流行的形式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但它們仍然是一個時代的真實寫照。或許一百年後,當人們回過頭來看的時候,其中的一部分會被確立為這個時代某種物象的象徵,並成為經典。因為這個時代有一些紙醉金迷,所以意識流成為現代文學的一個常見表現手法,當言語不再能表達文化人的內心焦灼時,有些雜亂不著邊際的搭配實際正是他們心中的吶喊。文化人正尋求著更多更新的突破口作為他們思想情感傳遞的媒介。於是,形式越來越多、越來越雜,但雜而不亂、雜卻大同,任何真正可以被稱之為文化作品的事物都蘊含著對現實深深的思索,流行誕生於此,經典也從這里孕育。
的確,由於大量新鮮事物的湧入,其中確實也存在文化的垃圾,對此我們更多的是需要一些寬容。因為經典與流行更多的是帶給我們的美的享受,他們的時間范疇不同,導致他們的價值取向不同,但他們都曾經伴隨我們體驗成長的喜悅與悲苦。還是多一些祝福吧,希望郭敬明的作品更加成熟,留給人們更多的思考,希望現在的流行音樂少一些靡靡之音。有人說李斯特的音樂曾經只是被當作那個時代情歌哼唱,那麼說不定哪一天New Age的曲風也可以成為音樂史上的絢爛一筆。
流行美麗,經典依然永恆……
【點評】作為同題作文,如果《說成長需要悉心的呵護》、《魂兮歸來》更多的是站在批判的角度,來審視「商品文化」,那麼這

G. 黃書度 根據世說新語賞析,800字論文

僅提供原文。贈送一條:全書寫黃叔度僅此二條。800字給這點分?
德行第一之二、鄙吝復專生
(原文)周子屬居常雲:「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
(譯)周乘(字子居)經常說:「我只要一段時間見不到黃憲(字叔度),粗俗貪婪的念頭就又萌生了。」
德行第一之三、萬頃之陂
(原文)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
(譯)郭泰(字林宗)到了汝南,拜訪袁閬(字奉高),車子沒有停止行駛,馬沒有解下軛頭就告辭了;到黃憲(字叔度)那裡,卻住了整整兩天。有人問他原因,郭泰說:「黃憲先生猶如一萬頃廣闊的湖水,澄不清,攪不濁,他的氣度很寬廣,實在讓人難測呀。」

H. 美文600字 賞析

荷塘月色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長著許多樹,蓊蓊(wěng)鬱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o)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niǎo,nuó)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採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盪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yuán)女,盪舟心許;鷁(yì)首徐回,兼傳羽杯;欋(zhào)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jū)。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華園。
賞析
1.欣賞景物描寫
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在於將描寫荷塘和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優雅、朦朧、幽靜之美。第四、五段最能體現這種美。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一段沒有寫月,但處處有月,荷葉、荷花,都處在朦朧的月光中,有著奇異的光彩。把盛開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從色彩和光華上寫荷花之美。寫荷花的縷縷清香,微風傳送,像遠方飄來的歌聲一樣似有似無,時斷時續,捉摸不定。這幽雅淡遠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獨處時才會有,如在嘈雜的白天,絕不會有這樣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覺形象,作者卻把它比喻成「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使其轉化為聽覺形象,這種把一種感覺的形象轉化為另一種感覺的形象的寫法,在修辭學上稱為「通感」或「聯覺」。運用這種修辭方法,可以啟發讀者更加廣闊深遠的想像和聯想,讓讀者從各自的生活經歷和文化素養出發,去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境界。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把荷葉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個「瀉」字,給人一種奶白色而又鮮明欲滴的實感;一個「浮」字,又表現出月光下荷葉、荷花那種縹緲輕柔的姿容。作者是通過寫葉、花的安謐、恬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這里寫「黑影」和「倩影」,還是寫月色,因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體上產生的。樹影明暗掩映,錯落有致,反襯月光輕盈盪漾。月色本是難以描摹的,但作者透過不同的景物,從不同的角度去寫月色,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
2.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文章開篇便是「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以下處處關聯這種不寧靜的心緒: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雲也是淡淡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聽到熱鬧的蟬聲和蛙聲,心想「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想到古人采蓮的盛況,發出 「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的感慨,不滿於現實,又不得不回到現實中來。淡淡的憂愁情緒籠罩了全文。
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復雜的,與「淡淡的憂愁」相伴隨的,還有「淡淡的喜悅」。文章開頭,「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可見作者是想擺脫憂郁情懷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著荷塘的小路,往日陰森森,「今晚卻很好」,經過一番澄思靜慮,便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暫得自由,心系於美景,怡然之情頓生;由賞景而思接千載,想到古人采蓮那個「熱鬧的季節」,「風流的季節」。可見,「淡淡的喜悅」同樣籠罩了全文。
直接而集中地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內心獨白。這一大段獨白,是從不寧靜到觀賞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個過渡,表達了作者心靈世界與外部世界的沖突和尋求擺脫沖突的願望。作者的這種心情,在月下荷塘這樣一個幽美的環境中,表現的便是憂愁與喜悅相交織的審美情懷。
總之,憂愁與喜悅是相伴共生的:處憂愁之中而嚮往喜悅,處喜悅之中而受憂愁的牽掣。它們是作者觀景時矛盾心態變化的兩個方面。但內心的波動沒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發是有所節制的(他自稱是個「中和主義者」),這就是所謂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中和主義」的表現。所以無論是憂愁還是喜悅,都是「淡淡的」。
關於本文的主題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歷來有多種不同的理解。
有人認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寫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現凄涼的心境;有人認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現作者愁悶的心情;有人認為是表現作者欣賞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個人的小天地,表現閑適的心情;有人認為它不是抒發作者逃避現實的情緒,而是表現作者對現實不滿的憤激心情;有人認為是表現對黑暗實現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3.品味精美語言
本文語言樸素典雅,准確生動,貯滿詩意。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一貫有樸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論逼真與如畫》),「回到樸素,回到自然」(《今天的詩》),以為「藻飾過甚,真意轉晦」,便不可取。他不用綺麗的、古奧的、生僻的字詞來雕琢描繪事物,而顯千情萬態於輕描淡寫之中。但也不是單純的樸素,而是寓靈機、靈巧、靈動、靈秀於樸素之中,也常依據忽然觸發的感受,憑借豐富的想像,使物象靈光閃現,把讀者引入如詩如畫的境界中。以本文而論,作者不用濃墨重彩,畫的是淡墨水彩。適當地運用一些有色彩的詞語,但更多地是運用比喻,啟發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畫面的色彩淡中有濃。如寫靜態的荷花,連用三個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寫淡月照耀下花朵晶瑩閃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寫綠葉襯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是寫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這些詞句,全無奇異之處,但是用在本文的語境中,卻有著特殊的藝術魅力,准確生動地表現了此時此境、此景此物的審美特徵。再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這「瀉」字也很平常,但與「靜靜地」修飾語相配合,准確生動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又絕無聲響,幽靜幽美。又如,「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達情意,這里用來寫流水,流水無聲而又好像有情意。它們嵌在句子中,不像苦心經營的,卻很有表現力。其他如寫荷葉用「挨」,寫燈光用「漏」等,都很見作者的語言功力。
本文用了三十多個疊字,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有一種音韻美。蓊蓊鬱郁、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綠樹,隱隱約約的遠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縷縷的清香,靜靜的花葉,薄薄的青霧,既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舒展,音韻和諧。

春之懷古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的一聲,將冷麵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渾沌無涯。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雲,一陣杜鵑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鵑花,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會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株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的。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萬戶的屋樑受盡風欺雪擾自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然後,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因為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於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隻小羊在嚙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汁,一個孩子放風箏時猛然感覺到的飛騰,一雙患風痛的腿在猛然間感到舒適,千千萬萬雙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紗時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脈……當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候,他們決定將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音來為這季節命名--「春」。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學家,他們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於還是不敢宣布統計數字。
至於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數。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風去縱寵。而風,交給檐前的老風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或者,在什麼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穿越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
賞析
春之懷古以通過一系列春天的意象,使春天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仔細閱讀,我們會發現文中幾乎每一句都使用了恰如其分的修辭手法。例如文章第一段,雖然只有短短一句話,卻用了擬人、排比、疊句、比喻四種藝術手法,融情於景,渾然天成。在後面的幾段中,擬人、排比、反復、比喻、對比、通感、聯想等手法也是層出不窮。「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點數。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風去縱寵。而風,交給檐前的老風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作者把自然界中難以言表的春的意象,都比擬成可感知的人的形象和人的姿態,給讀者以形象逼真的感受。
縱觀全文,我們可以發現,作者在行文的過程中有三次在文段的開頭,重復「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這句話。而這句話恰恰如一條絲線將其他珠玉一樣的文字巧妙的串聯起來,使這篇文章達到了條理清晰,讀來一目瞭然的效果,充分體現了散文「形散神凝」的特色。
同時在這篇文章當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作者「天馬行空」、「行雲流水」般的寫作思路。
第一段從「雲端」、「山麓」、「荒村」到「籬落」,筆觸所及猶如勻潤的弧線,自然、流暢而又干凈利落,一如一絲不苟的 「工筆畫」,而到了「小鴨的黃蹼」再到「溶溶的春泥」則忽然變成了「潑墨畫」一樣,濃濃的春意瞬間流淌於紙上,一下子將溫軟、柔和的春如潮水一樣淋漓盡致的推倒了我們的眼前。
春來了,不僅溫柔卻更充滿生機、活力四射,甚至有些「野蠻」。 「惹哭滿天的白雲」、「斗急一城杜鵑花」、揚起漫天的飛絮這都是她的傑作。有一句話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么?」其中充滿了對春天的期盼。所以一旦春天真正到來,人們的心情便如贏得了一場戰斗的勝利,激動、興奮、難耐不已!作者在向我們娓娓道來的時候,充分發揮了「擬人」這一修辭的妙用:「惹」、 「斗」、「不講理」、「不邏輯」、「苦守」、「抱著」、「攻陷」、「控制」……等等,讓春在我們的眼前宛如一個活脫脫的野蠻、霸道、俏皮、可愛的小姑娘!
寫文章,想像力是靈魂,沒有想像力或者說不能讓讀者「浮想聯翩」的文章都算不得好文章。作者從 「春」的翹舌發音聯想到了「口哨聲」,而由此展開了人們初造此字時的情景。雖然其實並非如此,但是卻讓讀者感到十分的新奇和恰如其分。至於「鳥兒」、「蝴蝶」、「蜜蜂」、「風鈴」在春天裡的各自忙碌,更是充分顯示了作者的奇思妙想、靈慧心意。
然而,倘若文章只是停留在對春天的閑情寫生上,倒也只能算是一篇佳作而不能稱之為美文的。我們在來看題目《春之懷古》,讓後我們再來看一下文章的最後一段「穿越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讀到此處,我們才能明白,以上作者筆下的唯美的春天都是作者所懷想的「必然是這樣的」古典中的春天,而現實則多是「煙囪與煙囪的黑森林」。但是在這種黑森林的猙獰面目面前,作者並沒有心靈麻木的習以為常或者黯然神傷,而是十分堅定自己的信念「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或者,在什麼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受著作者文字和她執著信念的感染,我們的心靈也不禁升華,也想與作者一起去 「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了。

I. 賞析2000字美文4000字

月光

夜,剛剛暗下來,濃霧層層彌漫、漾開,熏染出一個平靜祥和的夜,白霧在輕柔月光和路燈的照耀下,便染成了金色。月光下,樹葉兒「簌簌」作響,彷彿在彈奏著一首《月光曲》,婉約而凄美,悠深而美妙,那跳動的音符彷彿是從朦朧的月色中躍出來的,令人陶醉。
夜的深處,田園朦朧,山影憧憧,水光溶溶,螢火點點,燭燈盞盞,好一幅月下畫卷!
生命又多像《月光曲》和畫卷啊!跳動的旋律演繹著生命的悲歡和離合。人生苦短,又怎麼不像是《月光曲》呢?
月上中天,皎潔溫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靜與祥和,月亮的光落在樹丫上,落下斑駁的黑影,零星的像是碎條兒掛在樹丫上一般。
世上的萬物都是上帝的造化,都很和詣,而月卻不同,月有自己的性格,有陰晴圓缺,月的神韻風采就在這里體現出來了。月何必要爭奪輝煌呢?她的目的就是讓黑夜不再可怕,給人們送去一片暖意,一片光明罷了!
人不也如此嗎?有些人不正像月亮一樣默默無聞地為他人奉獻嗎?雖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彼此都會感到一絲溫暖,這就是月的內涵。
夜,已靜寂了。月亮靜靜灑下餘光,竭力驅走黑暗,為人們送來光明、溫暖與關愛!
感受:本文通過描寫月光贊揚了那些默默無聞地為他人奉獻的人;又與《月光曲》這一名曲結合,用優美流暢的文筆,形象貼切地寫出了月光的樣子。

J. 求一篇文章加賞析賞析要500字

匆匆
原文:

作者: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賞析:
朱自清的散文詩《匆匆》寫於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時是「五四」落潮期,現實不斷給作者以失望。但是詩人在彷徨中並不甘心沉淪,他站在他的「中和主義」立場上執著地追求著。他認為:「生活中的各種過程都有它獨立的意義和價值——每一剎那有每一剎那的意義與價值!每一剎那在持續的時間里,有它相當的位置。」(朱自清《給俞平伯的信》二二年十一月七日)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腳印」(朱自清《毀滅》)以求得「段落的滿足」。全詩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詩人心靈不平的低訴,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識青年的普遍情緒。
《匆匆》是詩人的感興之作。由眼前的春景,引動自己情緒的俄然激發,詩人藉助想像把它表現出來。想像「使未知的事物成形而現,詩人的筆使它們形象完整,使空靈的烏有,得著它的居處,並有名兒可喚。」(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詩人把空靈的時間,抽象的觀念,通過現象來表示,而隨著詩人情緒的線索,去選擇、捕捉那鮮明的形象。詩人的情緒隨著時間從無形到有形,從隱現到明晰的一組不斷變化的畫面而呈現出起伏的浪花。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了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詩人幾筆勾勒一個淡淡的畫面。作者不在於描繪春景的實感,而在於把讀者帶入畫面,接受種情緒的感染,同時又作形象的暗示:這畫面里現出的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由此詩人追尋自己日子的行蹤。可是「我」的日子卻「一去不復返」,看不見,摸不著,是被人「偷了」還是「逃走」了呢?自然的新陳代謝的跡象和自己無形的日子相對照,在一連串疑問句中透出詩人悵然若失的情緒。
「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把自己八千多日子比成「一滴水」新奇的比喻,極度的誇張,和喻成大海的時間之流的浩瀚相比,而突出自己日子的「沒有聲音,沒有影子」的特點。實際上,這里有自己日子的蹤跡,一滴水是它的具象,滴水在大海里,有它微微的聲音。詩人竭力從視覺和聽覺上去感受它,搜尋過去的日子。可是八千多日子卻悄無聲息的「溜去」了。時間之無情,生命之短暫,使詩人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時間是怎樣的「匆匆」呢?詩人並沒有作抽象的議論,他把自己的感覺,潛在的意識通過形象表現出來,「把觸角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經人到的那裡」,尋那「新鮮的東西」。(朱自清《詩與感覺》)因此,空靈的時間被形象化了,習已為常的生活畫面里透出詩人「獨得的秘密」
「早上,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步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太陽被人格化了,他象一位青春年少的姑娘邁動腳步來了,悄悄地從詩人的身邊走過,隨著太陽的「挪移」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了」。接著,詩人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時間飛逝的流。吃飯、洗手、默思,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詩人卻敏銳地看到時間的流過。當他企圖挽留時,它又伶俐地「跨過」,輕盈地「飛去」,悄聲地「溜走」,急速地「閃過」了,時間步伐的節奏越來越快。詩人用活潑的文字,描寫出時間的形象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給人一個活生活的感覺,我們聽到了時間輕俏、活潑的腳步聲,也聽到了詩人心靈的顫動。
在時間的匆匆里,詩人徘徊,深思而又執拗地追求著。黑暗的現實和自己的熱情相抵觸,時間的匆匆和自己的無為相對照,使詩人更清楚地看到:「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如果說第三節還是以作者一天的具體感受來反映時間的流逝,以個別來反映一般的話,在這里,作者就把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時間匆匆而去的各種影象凝聚在一個點上,使時間流逝的情況更加清晰可感:有色彩,是淡藍色、乳白色的;有動感,是被「吹散去」,被「蒸融了」。詩人看到了,觸到了,清醒地用全部身心去感受時光的流逝,追尋自己生命的「游絲般的痕跡」。
詩人隨著情緒的飛動,緣情造境,把空靈的時間形象化,又加之一連串抒情的疑問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靈的自我斗爭,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執著追求。在樸素平淡中透出濃烈的抒情氣氛。
詩歌具有音樂美的素質。格律詩靠格律和韻來體現它的音樂性,自由詩也用分行和韻來保持它的節奏感。散文詩拋棄了這一切外在的形式,它的音樂美,從詩人的內在的情緒的漲落和語言的節奏的有機統一中自然地流露出來。亨特認為:「雖是散文,有時也顯出節奏之充分存在,因而它岔出了它的名義上的類型,而取得了『散文詩』的名義,就是在詩的領域里的一種半節奏的作品」。(《美學概論》傅東華譯)《匆匆》就是這樣的「半節奏的作品」。
《匆匆》表現作者追尋時間蹤跡而引起情緒的飛快流動,全篇格調統一在「輕俏」上,節奏疏隱綿運,輕快流利。為諧和情緒的律動,作者運用了一系列排比句:「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相同的句式成流線型,一縷情思牽動活躍而又恬靜的畫面迅速展開,使我彷彿看到時間的流。而且句子大多是短句,五六字一句而顯得輕快流暢。句法結構單純,沒有多層次的變化,如一條流動的河連續不斷,如一條調合的琴,泛著連續的音浪。它的音樂性不是在字音的抑揚頓挫上著力,而是在句的流暢輕快上取勝,作者並沒有刻意雕琢,而只是「隨隨便便寫來,老老實實寫來」,用鮮明生動的口語,把詩情不受拘束地表現出來,語言的節奏和情緒的律動自然吻合,使詩達到勻稱和諧。
《匆匆》疊字的運用也使它的語言具有節奏美。陽光是「斜斜」的,它「輕輕俏俏」地挪移,「我」「茫茫然」旋轉,時間去得「匆匆」,它「伶伶俐俐」跨過……這些疊字的運用,使詩不僅達到視覺的真實性,而且達到聽覺的真實性,即一方面狀時間流逝之貌,一方面又寫出時間邁步之聲。同時,詩人一方面狀客觀之事,一方面又達主觀之情,現實的音響引起詩人情緒的波動,通過語言的音響表現出來,情和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我們還可以看到詩人疊字自然勻稱地分布在各句中,以顯出它的疏隱綿遠的節奏來,這恰合了作者幽微情緒的波動。
復沓的運用,也是散文詩維持其音樂特點通常運用的手段。所謂「言之不已,又重言之」,既顯出詩人感慨的遙深來,又增加了詩的旋律感。「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徘徊」「匆匆」等字眼反復出現,一種幽怨之情反復回盪。「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象游絲樣的痕跡呢?」相同的意思句子數字的變化,使感情層層推進,在參差中又顯出整齊的美。結句的反復,反復強化作品的主旋律,畫出詩人感情起伏的波瀾。復沓的運用,反復吟詠,起到了一唱三嘆的效果。
《匆匆》結構也十分單純,十一個問句是情緒消漲的線索。問而不作答,飄忽而過,既顯作品流暢感,也顯出詩緒的跳躍性,使形象得以迅速展開。一般詩句為顯示情緒的跳躍性,往往別於一般的語言句法結構,不顧語法的限制,省略一些句子成分。散文詩卻不然,它基本運用是散文的句式,作者情緒的跳躍一般沒有自由詩那樣大的跨度。但它也別於散文,句與句,段與段之間形成間隙,憑作者思緒連接。《匆匆》的問句問而不答,而答意隱含之中,這既可啟迪讀者想像,引起深思,顯出它的含蓄美,又合作者情緒的飛快流動,顯出詩情跳盪的節奏美來。
全文表現了作者對於時間流逝的無奈、焦急、惋惜。

窗前的青春

席慕容

青春有時候極為短暫,有時候卻極為冗長。我很知道因為,我也曾如你一般年輕過。在教室的窗前,我也曾和你一樣,凝視著四季都沒有什麼變化的校園,心裡猜測著自己將來的多變化的命運,我也曾和你一樣,以為,無論任何一種,都會比枯坐在教室里的命運要美麗多了。
那時侯的我,很奇怪老師為什麼從來不來干涉,就任我一堂課,一堂課的做著夢。今天,我才知道,原來,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樣,微笑著,從我們年輕飽滿的臉上,在一次次地重讀著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青春呢。

重讀:一種深長的意味——席慕容《窗前的青春》賞析
青春,在飛揚的時光中消逝。
重新再讀,在自己的相片中,飛揚著青春情思的少男少女臉上。一切重新倒帶。
如果,有什麼可以讓我哭讓我笑的話,那就是走過的如花歲月。那時,大家都如風飄揚,在青春的年華中打馬而過;那時,大家都很純潔,在月光和微風中敞開自己。生命,如同一場真實的電影,慢慢流淌。
人人都說,席慕容有著圓融豐滿的人生。在她平和而珍惜的心態下,青春具有了立體感。教室里的青春是少年男女的一個優美而純潔的夢,在窗前,在老師的微笑默許下,學生做著一個又一個天馬行空的夢。在想像和回憶中,老師和同學都在品味著不一樣的人生。
生活,有滋有味。
在作者的筆下,青春如同五彩斑斕的夢在不斷的展開。裡面的人物都以一種平和的心態享受著生活帶來的種種。讓人在閱讀之餘欽羨不已。作者把自己放進一個課堂中,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感受學生的思想和微笑,回憶自己曾經走過的歲月。角色的對調,對比的應用,使人物豐富而有立體感,把作者心中那種平和而感恩的心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在月色下微微感嘆,感嘆那逝去的如水青春。
「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樣,微笑著,從你們年輕飽滿的臉上,在一次次地重讀著那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青春呢。」透明的心境,在悠長的字句中變成了經典。這是作者的心境,也是所有經歷過青春年華的人的珍惜的心境。如果,有什麼值得讓我們回味的話,那就是這里。
讀席慕容的文章,細小的字句在千回百轉中流淌心中。那不一般的思緒,在心中漸漸沉澱,形成一股細流。點點滴滴,在心中成為永恆。

列了兩篇,希望給你幫助~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