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名句賞析方法初中
如何指導初中生賞析古詩詞
如何指導初中生賞析古詩詞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桂林實驗中學 駱崇英
前言:目前,很多的初中學生學習古詩詞,課堂上主要是聽老師講解,課後下功夫背誦,大都是以記憶為主,學一首(篇)掌握一首(篇),沒能舉一反三去賞析古詩詞。在考試時,很多學生賞析古詩詞,不知道該如何著手,更不用說深刻領會詩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初中畢業學業考試說明》中關於古詩詞的考查要求是「能篩選並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評價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領悟內涵並品味語言」。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中不乏古詩詞賞析類的考題,而且有擴大的趨勢。
摘要:本文主要從內容,表現手法,題材和作者作品的風格特點等方面談如何指導初中學生賞析古詩詞,並舉出初中階段常見的古詩詞加以說明,淺顯易懂。內容上是從題目、背景、關鍵詞、意象與意境加以闡述,表現手法上是從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四方面說明,最後歸納了古詩詞中常見的題材和作者作品的風格特點。
一、多角度把握詩詞的內容。
1. 注意題目。
古詩詞中有的題目集中而又含蓄概括文章的內容、主旨。認真地分析題目,有時能很快地把握住所寫的內容。
如杜甫的《望岳》,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並由望岳聯想將來的登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只是作者的想像罷了。
2.關注背景資料。
背景資料包括時代狀況、人文地理、作者思想、生活經歷等,它是為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來服務的。作為教師對這些背景資料都必須有所了解,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根據學情以及教學的要求做適當的選擇,以便於合理地運用於教學之中,使其發揮輔助教學的作用。
3.品味關鍵詞。
古詩詞中的關鍵詞最能體現古詩詞豐富的內涵,慢慢品味,詩詞的韻味頓生。
如劉禹錫的《秋詞》, 「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勝」,一個字便否定了古來的悲秋觀念,表現了一種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4.體會詩中的意象與意境。
意象就是用來寄託詩人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
要領會一首古詩中的意境,至少要弄明白以下幾個問題:①、詩中寫了哪些景物形象(即意象)。②、這些景物形象引發的作者怎樣的聯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寫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九個意象,構成了一幅天涯苦旅圖,寫出了一個 背井離鄉、長途跋涉的孤單旅人的愁苦心情。
常見詩歌意象及其意義:月——思鄉,水、秋——愁緒 ,蓮花——戀情 ,酒、柳、長亭——惜別,蘭花——君子 ,菊花——隱士,梅花、蟬——高潔之士 。常見的審美習慣:「望月懷遠」、 「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等等。
5. 領悟深層含義。
古詩詞以含蓄委婉吸引讀者,必須通過字面意思去深刻領會詩詞的內容,意境。
如趙師秀的《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 春早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梅雨連綿,這在古典詩詞中常用來比喻、襯托無窮無盡的「閑愁」。《約客》前兩句描寫江南水鄉梅雨之夜的雨景,也正是為下文抒寫「閑」情作襯托,渲染氣氛,只是它不露痕跡罷了。「閑敲棋子」這一特寫鏡頭,以具有鮮明個性的動作巧妙而含蓄地揭示了候客不至時寂寞、無聊的心情。一「敲」一「落」,含蓄地表現時間之久,企盼之殷,形象地揭示了候客時間之長和候人者悵惘失望的情緒。
二、了解古詩詞常用的表現手法。
1.直接抒情:作者在詩詞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
如張養浩《潼關懷古》中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直接抒發對統治者連征戰或大興土木而無視人民疾苦的痛恨之情。
2.借景抒情: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感情。
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後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藉助於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
3.托物言志:通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意願。
如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詩人寫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現自己的高潔情操。
4.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白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
如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懷舊空吟聞笛賦」 ,「聞笛賦」,指向秀的《思舊賦》。作者借這個典故寄託了他對因參與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懷念。「到鄉翻似爛柯人」中的「爛柯人」的典故見《述異記》,作者借這個典故比喻自己長期貶謫在外,乍回家鄉,彷彿有隔世之感。
三、歸納古詩詞的題材和作者作品的風格特點。
古詩詞的題材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而且在表現手法、抒情方式上,也會有所不同。初中階段常見的古詩詞題材及作者的寫作風格有:
1.送別詩:主要抒寫離情別恨,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表達深情厚誼,或用以抒發別離之愁。特別注意的是,李白的送別詩給人以回腸盪氣的美感享受,絲毫沒有送別詩所慣有的感傷與悲涼。
2.邊塞詩:這是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為基本內容的詩歌。大多是反映邊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鄉親人,渴望國家安寧和報效祖國、為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懷。如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更多地表現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
3.愛國詩:表達強烈的愛國之情;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統治者的擔憂、不滿。如陸游、杜甫(沉鬱頓挫)、文天祥(慷慨激昂 視死如歸)
4.愛情詩:主要描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或抒發離別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牽牛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
5.哲理詩:是一種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某種哲理的詩歌。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朱熹的《觀書有感》等。
6.詠物詩。這是借吟詠自然或社會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歌。常用的手法有托物言志,象徵,比擬。如杜甫的《歸雁》、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於謙的《石灰吟》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7.田園詩:寫村居田園生活,透露出隱逸思想,抒發閑適心態。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此外,要注意培養學生積累一些有關古詩詞鑒賞的語言風格的常用術語、詩詞中的藝術形象類別等;注意培養學生多讀、多思考、多積累優美古詩詞名句的習慣;注意培養用同類型詩歌比較的習慣,這樣,就能逐步提高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了。
『貳』 初中現代詩歌的賞析方法要具體一些。
一、多角度把握詩詞的內容。
001. 注意題目。
00古詩詞中有的題目集中而又含蓄概括文章的內容、主旨。認真地分析題目,有時能很快地把握住所寫的內容。
00如杜甫的《望岳》,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並由望岳聯想將來的登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只是作者的想像罷了。
002.關注背景資料。
00背景資料包括時代狀況、人文地理、作者思想、生活經歷等,它是為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來服務的。作為教師對這些背景資料都必須有所了解,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根據學情以及教學的要求做適當的選擇,以便於合理地運用於教學之中,使其發揮輔助教學的作用。
003.品味關鍵詞。
00古詩詞中的關鍵詞最能體現古詩詞豐富的內涵,慢慢品味,詩詞的韻味頓生。
00如劉禹錫的《秋詞》, 「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勝」,一個字便否定了古來的悲秋觀念,表現了一種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004.體會詩中的意象與意境。
00意象就是用來寄託詩人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
00要領會一首古詩中的意境,至少要弄明白以下幾個問題:①、詩中寫了哪些景物形象(即意象)。②、這些景物形象引發的作者怎樣的聯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寫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九個意象,構成了一幅天涯苦旅圖,寫出了一個 背井離鄉、長途跋涉的孤單旅人的愁苦心情。
00常見詩歌意象及其意義:月——思鄉,水、秋——愁緒 ,蓮花——戀情 ,酒、柳、長亭——惜別,蘭花——君子 ,菊花——隱士,梅花、蟬——高潔之士 。常見的審美習慣:「望月懷遠」、 「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等等。
005. 領悟深層含義。
00古詩詞以含蓄委婉吸引讀者,必須通過字面意思去深刻領會詩詞的內容,意境。
00如趙師秀的《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 春早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梅雨連綿,這在古典詩詞中常用來比喻、襯托無窮無盡的「閑愁」。《約客》前兩句描寫江南水鄉梅雨之夜的雨景,也正是為下文抒寫「閑」情作襯托,渲染氣氛,只是它不露痕跡罷了。「閑敲棋子」這一特寫鏡頭,以具有鮮明個性的動作巧妙而含蓄地揭示了候客不至時寂寞、無聊的心情。一「敲」一「落」,含蓄地表現時間之久,企盼之殷,形象地揭示了候客時間之長和候人者悵惘失
『叄』 初中語文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詩歌鑒賞是中考語文的重點也是難點,今天為同學們整理了詩歌鑒賞的11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去輕松應對考試......
形象類
詩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種。
(一)設問方式
1.這首詩塑造了什麼樣的形象?
2.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
3.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二)分析思路
1.人物形象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兩種類別,一類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詩人自己;另一類是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鑒賞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詩中詩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為、神態、心理、性格、情感、觀點、處境等內容,把握人物形象的個性特徵。
具體分析思路與方法:
(1)知人論世,結合背景了解人物當時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為、語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徵;(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詞句;(4)藉助意象和典故,展開聯想和想像,感知形象。
形象列舉
(1)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
(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
(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
(5)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
(7)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
(8)愛恨情長的形象。
常用詞語
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心憂天下、憂國憂民、寄情山水、歸隱田園、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慷慨憤世、矢志報國、報國無門、建功立業、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獻身邊塞、反對征伐、愛恨情長、憫農憐農、熱愛山川、哀嘆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為具體描寫對象,在形象描寫中將事物人格化。從全詩看,即把詩人要表現的品格節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徵性的形象曲折地表達出來,這種象徵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詠物詩中常見的松、竹、梅等。高考中對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針對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徵意義來設題。通過分析事物形象的特點,來探求象徵體和本體之間的聯系,進而分析並把握詩歌的思想和情感。
具體分析思路:
(1)捕捉所寫物象描寫特徵的詞語,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徵(形、色、聲、態等)、環境特點和內在品性;(2)挖掘物象內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與志的「契合點」;(3)聯系詩人自身經歷和所處社會環境,揣摩詩人所託之
『肆』 求初中詩歌賞析的步驟
一,詩歌句意(盡量通順一點,結合注釋分析),二,運用手法(一般都是借景抒情,回寓情與景,融情答與景。你懂不懂就都寫上,答錯不扣分)三,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壯志難酬,仕途苦悶,家鄉思念這幾種較為常見,你要具句意分析出是哪個,實在不知道就都寫上)
『伍』 中考詩詞賞析的方法與技巧
整體把握全詩的大致內容
要鑒賞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要評價詩詞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首先要做到從整體上把握詩意。詩詞鑒賞題大多設兩道題,從不同的側面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要對問題作出准確的評價,就要從整體上把握詩詞,作到整體理解和局部理解相結合,內容和形式相結合。
例如,陸游的《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鑒賞之初切忌受「苦」、「愁」、「寂寞」等局部字眼的干擾,影響對全局理解,以為是慨嘆梅之不幸,抒寫憐惜之情。應當先整體把握作者是用先抑後揚和反襯手法來贊美梅花高格勁節的美好品質。
關注題目、作者、注釋、細節等
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了解作者,就能做到知人論詩,學習中要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這方面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這些內容,我們在鑒賞詩詞時就能對詩歌進行居高臨下的分析了
譬如,杜甫憂國憂民的人生,沉鬱頓挫的風格;李白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辛棄疾抗金復宋的大業,在氣勢雄壯的主調之外,也不乏婉轉悱惻。其他的詩人如王維﹑杜牧﹑李商隱﹑蘇軾﹑陸游等,都需要在平時的復習中作研究性的總結概括。
看注釋,可以了解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有時一個細小的細節,卻是詩詞主旨的集中體現。
抓住詩眼體會主旨
「詩眼」是揭示主旨和藝術內蘊的警策之語。詩眼是詩中最凝煉、最傳神、最准確地傳達主旨的詞句,是理清詩歌脈絡的筋節,是掌握詩歌各部分相互聯系的關鍵。文有文眼,詩有詩眼。有全集之眼、一篇之眼、數句之眼;有以一句為眼者,有以一字為眼者。它能提挈全詩,統領整篇。 例如,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首詩的詩眼是「心遠」因為「心遠」所以「無車馬喧」「地自偏」,「真意」「忘言」雖比「心遠」深一層,但也是從「心遠」中生發出來的。將「心遠」與各組合的意象印證,本詩主旨「退隱後超脫塵世的心境」就非常明確了。
2語文古詩詞鑒賞有哪些表達方式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藉以抒情的對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
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詩人寫詩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需要寫景――自然界的或周圍的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他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生共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
『陸』 初中古詩詞賞析的方法
欣賞古典詩詞首先要有感悟之情。學習古典詩詞,要反復朗讀,熟讀成誦,在反復讀背的過程中,慢慢品味。對於覺得陌生的詩詞要先自己理解、體味,查文學史和有關注釋,再回過頭來對照自己的理解對不對。有的詩詞,不同的版本注釋也不一樣,這就要認真加以分析比較,判斷哪種注釋更合乎作者原意,更合情理。如唐代杜牧的詩《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一般注釋為「歌女」,而實際上應是「商人的婦人」。「隔江」,有人注釋為「秦淮河」,而歷史學家陳寅恪解釋為是金陵與揚州一江之隔,她是在揚州唱。意思是點歌的達官貴人讓商人的婦人唱《後庭花》。這是詩人譴責達官貴人不知亡國恨,是對達官貴人辛辣的諷刺。
在審美欣賞之前,必須把詩詞中的詞語搞清楚。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對於「故國神遊」,有不同的解釋,有人說是周瑜神遊故國,有人說蘇軾在湖北黃岡也可以神遊他的家鄉四川。聯系全詞內容,這里是詩人想像當年周瑜破曹的情景。「故國」,舊國,這里指舊地。有人這樣斷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前後語意不連貫。應斷在「我」後,這樣才能表現詞人面對邊疆危機的加深,目睹大宋朝廷的委靡慵懦,渴望有像周瑜那樣稱雄一時的傑出人物,來扭轉這很不景氣現狀的心情。讀詩詞,要逐字、逐詞、逐句地摳,把內容弄懂了,才談得上欣賞。
欣賞詩詞,不能用數學家的思維方法。唐代詩人杜牧《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明代楊慎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對此,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著,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台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同樣,「四百八十寺」是唐人強調數量之多的一種說法,即說明建築宏偉的佛寺非只一處。
欣賞詩詞,也不能穿鑿附會,刻意求深。唐代詩人韋應物《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首詩寫詩人春遊西澗賞景和晚雨野渡所見。詩人是以情寫景,借景述意。但詩中有無寄託,寄託何意,歷來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它通首比興,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認為「此偶賦西澗之景,不必有所託意」,實則各有偏頗。在中唐前期,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關心民間痛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處於進仕退隱的矛盾之中,這首詩就是抒發他矛盾無奈的處境和心情。思欲歸隱,故獨憐幽草,無所作為,恰同水急舟橫。詩中表露出恬淡的胸襟和憂傷的情懷。
在欣賞詩歌時,不要過分叫真。因為詩歌往往不是確指。有些詩詞很美,至於什麼意思,讓詩人自己走出來解釋也說不清楚。我們大體了解就可以了。
學習詩歌,要了解一些詩歌規律,來體會古代詩歌獨特的藝術手法。如,唐代詩人賈島的詩《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這首詩的特點是寓問於答。三問三答應該是:你的師傅哪裡去了?答:師傅采葯去了;到哪裡采葯去了?答:到山裡采葯去了;究竟在山前、山後、山頂、山腳哪個地方?答:茫茫白雲,捉摸無從。三番答問,逐層深入,表達感情起伏跌宕,情深意切。這就表現了詩人對以采葯為生、濟世救人的隱者欽慕而不遇的悵惘之情。
在欣賞詩歌時,將自己的鑒賞與別人的鑒賞進行比較,也是一種好的方法。要多讀一些古詩詞鑒賞類書,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閱讀並加以比較。千萬記住,欣賞是一種再創造,不要滿足於別人的欣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