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敬名句
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2、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3、靜勝躁,寒勝回熱。清靜為天下正答。
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
;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6、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7、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B. 老子的名句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第二章)
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麼樣算是美,這樣就有了丑;都知道怎麼樣算是善,這樣就有了不善。
2、「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
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後面,反而能贏得愛戴;把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
3、「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第八章)
意思是: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停留在大家所厭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4、「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十一章)
意思是:車輪上的三十輻條匯集到一個轂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 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
5、「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第十五章)
意思是:誰能在渾濁中安靜下來,使它漸漸澄清?誰能在安定中活動起來,使它出現生機?
6、「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第十六章)
意思是:致虛和守靜的工夫,做到極篤的境地。萬物蓬勃生長,我看出往復循環的道理。
7、「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第二十二章)
意思是:不自我表揚,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彰顯;不自己誇耀,反能見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長久。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第二十四章)
意思是:踮起腳跟,無法站得久;跨步前進,無法走得遠。
9、「聖人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
意思是:聖人要去除極端,去除奢侈,去除過度。
10、「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第三十一章)
意思是:兵革是不祥的東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東
C. 老子經典名句
道德經中有有很多經典名句,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D. 老子名言名句大全有哪些
http://www.artcn.cn/art/wenxue/guodai/200804/16139_2.html
這里全有
E. 老子名句20句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
合抱之版木,生於毫末;九層之權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老子
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德、道法自然。
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老子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老子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老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老子
F. 關於老子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道可道,非常來道。名可名,非常源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6.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7.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G. 關於《老子》的名言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第二章)
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麼樣算是美,這樣就有了丑;都知道怎麼樣算是善,這樣就有了不善。
2、「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
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後面,反而能贏得愛戴;把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
3、「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第八章)
意思是: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停留在大家所厭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4、「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十一章)
意思是:車輪上的三十輻條匯集到一個轂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 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
5、「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第十五章)
意思是:誰能在渾濁中安靜下來,使它漸漸澄清?誰能在安定中活動起來,使它出現生機?
6、「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第十六章)
意思是:致虛和守靜的工夫,做到極篤的境地。萬物蓬勃生長,我看出往復循環的道理。
7、「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第二十二章)
意思是:不自我表揚,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彰顯;不自己誇耀,反能見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長久。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第二十四章)
意思是:踮起腳跟,無法站得久;跨步前進,無法走得遠。
9、「聖人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
意思是:聖人要去除極端,去除奢侈,去除過度。
10、「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第三十一章)
意思是:兵革是不祥的東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東西。萬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要淡然處之。
11、「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未微明。」(第三十六章)
意思是:將要收斂它,必須 暫且擴張它;將要削弱它,必須暫且強化它;將要廢棄它,必須暫且抬舉它;將要奪取它,必須暫且給予它。這叫做微妙的啟明。
12、「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第四十一章)
意思是:最方正的反而沒有稜角,貴重的器物總是最後完成,最大的音樂反而聽來無音響,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見形跡,道幽隱而沒有名稱。
13、「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第四十四章)
意思是:名聲與身體,哪一個更親近?身體與錢財,哪一個更貴重?獲得與喪失,哪一個更有害?過分愛惜必定造成極大的耗費。儲存豐富必定招致慘重的損失。你愛不愛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為它所累。
14、「其出彌遠,其知彌少。」(第四十七章)
意思是:走出戶外愈遠,領悟道理愈少。
15、「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第五十六章)
意思是:塞住出口,關上門徑;收斂銳氣,排除紛雜;調和光芒,混同塵垢。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
16、「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
意思是:以清靜之道治國,以詭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攪擾人民來治理天下。
17、「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第六十四章)
意思是:合抱的大樹,生長於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台,築起於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1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七十四章)
意思是:人民不害怕死亡時,怎麼能用死亡來恐嚇他們?
19、「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第七十九章)
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經過調解,一定還有餘留的怨恨,這樣怎能算是妥善的辦法?
2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八十一章)
意思是:實在的話不動聽,動聽的話不實在。
H. 老子名言警句
老子復名言警句都來自道德經。制
1.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道德經》第七章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道德經》第七十四章
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4.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道德經》第十九章
5.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還有不少。
I. 老子名句60句
01.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出處】《道德經·第二章》。【譯文】當天下人都知道什麼是美的時候,這說明醜陋的東西已經遍布天下;當人們都在為美好的善行而歡呼的時候,這說明不善已經充斥整個社會。
02.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出處】《道德經·第二章》。【譯文】因為事物都是互相對立而出現的,所以有和無由互相對立而誕生,難和易由互相對立而形成,長和短由互相對立而體現,高和下由互相對立而存在,音和聲由互相對立而和諧,前和後由互相對立而出現。這是永遠不變的--恆(對立統一體)。
03.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出處】《道德經·第二章》。【譯文】聖人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方法,就是他會採用無為而治的方法,不強行約束別人,放任別人的身心自由,用無言的方式來教化別人,使人自發的向上。
04.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出處】《道德經·第二章》。【譯文】生養萬物但不據為己有,做成了什麼並不自恃有功,成就了事業並不居功自傲。就是因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名就不會消逝。
05.為無為,則無不治。
【出處】《道德經·第三章》。
【譯文】只有順應自然規律,不妄為,不亂為,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06.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出處】《道德經·第五章》。【譯文】說的太多往往使自己隱人窘境,不如順其自然,格守中庸之道。
07.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出處】《道德經·第六章》。【譯文】它(穀神)的本體是綿延存在而又若有若無的,它的作用卻是無窮無盡的。
0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出處】《道德經·第八章》【譯文】至上的善行就像水一樣。水,善於利益萬物而不與萬物爭,居處於眾人所討厭的低處,所以,水的性子很接近於道。
09.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出處】《道德經·第九章》【譯文】金銀財寶很多,沒有誰能守得住。
10.功成身退,天之道。
【出處】《道德經·第九章》【譯文】成功之後激流勇退,符合天的道理。
11.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出處】《道德經·第十一章》【譯文】「有」能給人以小的利益,「無」才有真正的「大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
J. 老子的名言名句
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2、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3、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 ;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6、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7、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13、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4、智不自智,而後人莫與爭智。
16、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1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20、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21、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2、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24、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8、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29、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30、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31、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2、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