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雨過偶書賞析

雨過偶書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02 19:47:35

❶ 唐詩宋詞各5首並各附帶50字賞析

唐詩: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賞析: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第一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

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裡面。「異鄉為異客」,不過說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在自然經濟佔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別很大,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到異地去,會感到一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一葉浮萍。

「異鄉」「異客」,正是朴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十分自然的了。這種體驗,可以說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過。而一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2、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迷濛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賞析:「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所謂」自明高志」。其中」冰心」二字見於《宋書》卷九十二:」冰心與貪流爭激,霜情與晚節彌茂」。這是劉宋時代」清平無私」、」為上民所愛詠」的良吏陸徽的話,王昌齡取用」冰心」二字,當表示自己與」厲志廉潔,歷任恪勤,奉公盡誠,克己無倦」的陸徽志同。

」玉壺『『二字見於鮑照《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是高潔的象徵。此外,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的」周苛慷慨,心若懷冰」、姚崇《冰壺誡序》的」夫洞澈無瑕,澄空見底,當官明白者,有類是乎。故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牽於宦情」之意。王昌齡的這一名句不僅包蘊了」冰心」、」玉壺」、」心若懷冰」、」玉壺之德」等語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3、春怨

唐代: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譯文:我敲打樹枝,趕走樹上的黃鶯,不讓它在樹上亂叫。

它清脆的叫聲,驚醒了我的夢,害得我在夢中不能趕到遼西,與戍守邊關的親人相見。

賞析:詩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照說,黃鶯是討人歡喜的鳥。而詩中的女主角為什麼卻要「打起黃鶯兒」呢?人們看了這句詩會茫然不知詩意所在,不能不產生疑問,不能不急於從下句尋求答案。第二句詩果然對第一句作了解釋,使人們知道,原來「打起黃鶯兒」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

但鳥語與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鳥語中,黃鶯的啼聲又是特別清脆動聽的。人們不禁還要追問:又為什麼不讓鶯啼呢?第三句詩說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時驚妾夢」。但人們仍不會滿足於這一解釋,因為黃鶯啼曉,說明本該是夢醒的時候了。那麼,詩中的女主角為什麼這樣怕驚醒她的夢呢?她做的是什麼夢呢?最後一句詩的答復是:這位詩中人怕驚破的不是一般的夢,而是去遼西的夢,是惟恐夢中「不得到遼西」。

4、登樂游原

唐代: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譯文: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已是黃昏。

賞析: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是說:傍晚時分我心情悒鬱,駕著車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適」指不悅。詩人心情憂郁,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景。「古原」就是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較高,是唐代的游覽勝地。這兩句,點明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

後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說:夕陽下的景色無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黃昏。「無限好」是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贊美。然而「只是」二字,筆鋒一轉,轉到深深的哀傷之中。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出深長的慨嘆。這兩句近於格言式的慨嘆涵義是十分深的,它不僅對夕陽下的自然景象而發,也是對自己,對時代所發出的感嘆。其中也富有愛惜光陰的積極意義。

5、送別

唐代: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明年 一作:年年)

譯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陽落下把柴門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綠,朋友啊你能不能回還?

賞析: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里,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詩人在把生活接入詩篇時,剪去了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一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宋詞:

1、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連短亭 一作:更短亭)

譯文:遠處舒展的樹林煙霧漾瀠,好像紡織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帶,觸目傷心的碧綠。暮色進了高高的閨樓,有人正在樓上獨自憂愁。

玉石的台階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鳥兒,在歸心催促下急急飛翔。哪裡是我返回的路程?過了長亭接著短亭。

賞析:這首詞上下兩片採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於客觀景物的渲染,下片著重主觀心理的描繪。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卻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主觀心理的描繪又糅合在客觀景物之中。因而從整體上來說,情與景、主觀與客觀,又融成一片。

2、蘇幕遮·懷舊

宋代: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譯文:碧雲飄悠的藍天,黃葉紛飛的大地,秋景連接著江中水波,波上彌漫著蒼翠寒煙。群山映著斜陽藍天連著江水。芳草不諳人情,一直延綿到夕陽照不到的天邊。

默默思念故鄉黯然神傷,纏人的羈旅愁思難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夢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獨倚高樓望遠,只有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化作相思的眼淚。

賞析:上片寫穠麗闊遠的秋景,暗透鄉思。起首「碧雲天,黃葉地」兩句,即從大處落筆,濃墨重彩,展現出一派長空湛碧、大地橙黃的高遠境界,而無寫秋景經常出現的衰颯之氣。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兩句,從碧天廣野到遙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雲天、黃葉地。這湛碧的高天、金黃的大地一直向遠方伸展,連接著天地盡頭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籠罩這一層翠色的寒煙。煙靄本呈白色,但由於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望即與碧天同色而莫辯,如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所以說「寒煙翠」。「寒」字突出了這翠色的煙靄給與人的秋意感受。這兩句境界悠遠,與前兩句高廣的境界互相配合,構成一幅極為遼闊而多彩的秋色圖。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傍晚,夕陽映照著遠處的山巒,碧色的遙天連接這秋水綠波,凄凄芳草,一直向遠處延伸,隱沒在斜陽映照不到的天邊。這三句進一步將天、地、山、水通過斜陽、芳草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像中的天涯。

這里的芳草,雖未必有明確的象喻意義,但這一意象確可引發有關的聯想。自從《楚辭·招隱士》寫出了「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以後,在詩詞中,芳草就往往與鄉思別情相聯系。這里的芳草,同樣是鄉思離情的觸媒。它遙接天涯,遠連故園,更在斜陽之外,使矚目望鄉的客子難以為情,而它卻不管人的情緒,所以說它「無情」。到這里,方由寫景隱逗出鄉思離情。

整個上片所寫的闊遠穠麗、毫無衰颯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筆下是少見的,在以悲秋傷春為常調的詞中,更屬罕見。而悠悠鄉思離情,也從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寫中暗暗透出,寫來毫不著跡。這種由景及情的自然過渡手法也很高妙。

3、定風波·自春來

宋代:柳永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卧。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譯文:自入春以來,見到那綠葉紅花也像是帶著愁苦,我這一寸芳心越顯得百無聊賴。太陽已經升到了樹梢,黃鶯開始在柳條間穿飛鳴叫,我還擁著錦被沒有起來。細嫩的肌膚已漸漸消瘦,滿頭的秀發低垂散亂,終日里心灰意懶,沒心情對鏡梳妝。真無奈,可恨那薄情郎自從去後,竟連一封書信也沒有寄回來。

早知如此,悔當初沒有把他的寶馬鎖起來。真該把他留在家裡,只讓他與筆墨為伍,讓他吟詩作詞,寸步不離開。我也不必躲躲閃閃,整日里與他相伴,手拿著針線與他相倚相挨。有他廝守,免得我青春虛度,苦苦等待。

賞析:這是一首寫愛情的詞篇,具有鮮明的民間風味,是柳永「俚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這首詞以一個少婦(或妓女)的口吻,抒寫她同戀人分別後的相思之情,刻畫出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婦形象。

這首詞具有濃厚的民歌風味。它不僅吸取了民歌的特點,保留了民間詞的風味,而且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作者沒有採取傳統的比興手法,也不運用客觀的具體形象來比喻和暗示自己愛情的熾烈與堅貞,而是採取感情的直接抒寫和詠嘆。詞中,感情的奔放熱烈帶有一種赤裸無遺的色彩,明顯地具有一種市民性。這是柳永生活時代都市高度繁榮的客觀反映。

從思想上看,這首詞明顯帶有市民意識。市民階層是伴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而壯大起來的一支新興力量。它較少封建思想的羈縻,也比較敢於反抗封建禮教的壓迫。「男女授授不親」的封建時代,它表現出一種新的思想面貌,反映文人詞里,就形成了《定風波》中這位女性的聲口:「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4、訴衷情·眉意

宋代:歐陽修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譯文:清晨捲起結著清霜的幕簾,呵暖雙手試梳新式梅花妝。都因為內心有太多離愁別恨,所以把雙眉塗得像遠山那麼長。

回想那如煙往事,痛惜流逝的年華,更容易使人感傷。想唱歌又斂容,想歡笑眉頭卻緊皺,這日子最令人痛斷肝腸。

賞析:這首詞抒寫女子的離愁別恨,用字並不多,幾個場景切換卻生動地刻畫了女主人公復雜的內心世界。詞以形傳神,詞人從環境描寫到人物外貌描寫,繼而是女子的生活片段,表現出了女子內心的苦悶,對於逝水流年的追憶以及痛苦的生活經歷。

上片敘事,寫畫眉。「清晨簾幕卷輕霜」是環境描寫,冬日的早晨,寒氣襲人。「呵手試梅妝」,以素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圖畫:女主人公於冬日清晨臨鏡梳妝,呵氣溫暖著纖細的雙手,精心地在額上勾勒著梅花妝。「簾幕卷」,暗示她已起床,雖然時間尚早,卻要起床梳妝,表現出日常生活的艱辛。「輕霜」,暗示氣候只微寒。

因微寒而呵手,可見女主人公的嬌怯,也體現出她迫於生計才如此辛苦。「試梅妝」,則突出她的秀慧俏麗。下片抒情,寫蹙眉。上片說到思人,下片就很自然地過渡到「思往事,惜流芳,自成傷」了。從舉止、容色中,詞人窺測女子有感傷的情緒,大概她正在思量著難追的往事,惋惜著易逝的芳年,內心傷感不已。此三句,極其成功地對女主人公進行了心理刻畫,僅用寥寥數語便便充分表現了她內心的痛楚和感傷。

5、漁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賞析:「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人為何不能成寐?將軍已經白發蒼蒼為何還在服役?年輕的兵士為國守邊為何還要落淚?這里有悲的成分,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憂,是怨,是憤憤不平。他們憂慮國家的安全,抱怨朝廷無人整頓武備,更為當局沒有一個正確的方針政策而憤懣,以致邊防軍人久住「塞下」,將老,卻不能退休家園,兵少,卻不能與妻子團圓。

從《漁家傲》全詞來看,應當說,情調是悲壯的,感情是強烈的,它是一首古代邊防軍人之歌,以其英雄氣概扣動著歷代千萬讀者的心扉。

❷ 20首古詩帶賞析。

一、《楓橋夜泊》

1、作者:唐代張繼

2、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3、翻譯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鍾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4、賞析

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鍾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

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卧聞靜夜鍾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

二、《離思》

1、作者:唐代元稹

2、原文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3、翻譯

愛在早晨的鏡子里欣賞殘妝,釵環插滿在發絲叢中。

不一會兒初升的太陽照在抹了胭脂的臉頰上,彷彿一朵紅花蘇醒綻放又彷彿要化開了一般。

4、賞析

本詩是回憶情人曉鏡中殘妝慵懶的可人情態。詩人同韋叢結婚,二人恩愛無比,這首詩是「思」情人一夜恩愛曉起後殘妝慵懶的動人情態。

詩人不直接去抒寫,而是「自愛殘妝曉鏡中」的情人,殘妝曉鏡中的她,釵環參差不齊,綠色絲縷叢雜不整。

很快日出東方映照面頰紅如一朵胭脂,臉龐肌膚紅潤柔膩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樣,給讀者展示了一幅明麗動人嬌媚的風姿。

三、《贈汪倫》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翻譯

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4、賞析

詩的前半是敘事,描寫的是送別的場面。起句先寫離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

次句繼寫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踏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

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系起來。

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

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四、《詠柳》

1、作者:唐代賀知章

2、原文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3、翻譯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4、賞析

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後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

五、《回鄉偶書》

1、作者:唐代賀知章

2、原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3、翻譯

我年少時離開家鄉,到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鬢角的毛發卻已斑白。

家鄉的孩童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

4、賞析

在第一、二句中,詩人置身於故鄉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之中,一路迤邐行來,心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

次句以「鬢毛衰」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並以不變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鄉,故鄉可還認得我嗎」之意,從而為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問作好鋪墊。

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而為富於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笑問客從何處來」,在兒童,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

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

六、《山中》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3、翻譯

長江向東滾滾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鄉遠隔萬里,令我時時思念。

何況秋風已經勁吹,山山飄零枯黃秋葉。

4、賞析

這首抒寫旅愁鄉思的小詩,詩人在寥寥二十個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現出了一種悲涼渾壯的氣勢,創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開闊的意境。

七、《勸酒》

1、作者:唐代於武陵

2、原文

勸君金屈卮,滿酌不須辭。

花發多風雨,人生足別離。

3、翻譯

高舉彎把金杯為您敬酒,滿滿斟上請您不要推辭。

花兒開放歷經多少風雨,人的一生更會歷盡別離。

4、賞析

這是一首祝酒歌。前兩句敬酒,後兩句祝辭。話不多,卻有味。詩人以穩重得體的態度,抒寫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頌慰勉之中,道盡仕宦浮沉的甘苦。

八、《樂游原》

1、作者:唐代李商隱

2、原文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3、翻譯

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4、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的傷感情緒。當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游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於是發乎感慨。

九、《問劉十九》

1、作者:唐代白居易

2、原文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3、翻譯

釀好了淡綠的米酒,燒旺了小小的火爐。

天色將晚雪意漸濃,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4、賞析

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里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十、《獨坐敬亭山》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3、翻譯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悠閑。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4、賞析

此詩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傷心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

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

「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彷彿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

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盡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際的感覺。

閑,主要是為了表達閑適的感情,是以孤雲的閑適襯托作者心境的閑適。這兩個詞對「獨」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為了寫作者此刻獨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3、翻譯

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遙望蜀地,穿過迷茫的風沙好像能望見泯江的五個渡口。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我們都是遠離家鄉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就是遠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4、賞析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

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遊之地;

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濛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

十二、《留別王侍御維》

1、作者:唐代孟浩然

2、原文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索寞,還掩故園扉。

3、翻譯

這樣寂寞我還在等待什麼?天天出門求仕卻一無所獲。

本打算歸隱山林尋找佳境,又因與故友離別深感惋惜。

身居高位者誰能保薦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我這寒士只應該甘守寂寞,還是回到故園閉門隱居吧!

4、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由於沒人引薦,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懷。全詩表達直率,語言淺顯,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耐人尋味。

十三、《終南山》

1、作者:唐代王維

2、原文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3、翻譯

高聳的終南山似乎接近長安,山巒延綿不絕遙遙伸向海濱。

回望山下白雲滾滾連成一片,鑽進青藹眼前霧團沓然不見。

巍峨終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國,山川里的陰晴也就各不相同。

我想投宿人家在這度過一夜,隔著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詢問。

4、賞析

首聯寫終南山的遠景,借用誇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頷聯寫終南山的近景,寫煙雲變滅,移步換形,極富含蘊。景物或籠以青紗,或裹以冰綃,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隱沒,更令人回味無窮。

頸聯高度概括,終南山尺幅萬里。講述終南山東西之綿遠如彼,南北之遼闊如此,只有立足於「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於眼底。

末聯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畫。

十四、《贈孟浩然》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3、翻譯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梵谷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

高山似的品格怎麼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4、賞析

此詩推崇孟浩然風雅瀟灑的品格,表達作者的深切敬慕之情。首聯點題,抒發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聯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全詩直抒胸臆,情深詞顯,自然古樸,格調高雅。

在結構上從抒情到描寫又回到抒情,從愛最後歸結到敬仰,意境渾成,感情率真,表現出李白詩歌的特有風格。

十五、《春望》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翻譯

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里荒草叢生。

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

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發疏稀插不上簪。

4、賞析

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

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

十六、《黃鶴樓》

1、作者:唐代崔顥

2、原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3、翻譯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盪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里,千萬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4、賞析

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佳作。這首詩首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頷聯緊承首聯,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歷經千百年之久;

頸聯詩意一轉,進入景物描寫,寫晴日在黃鶴樓所見之景;尾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

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十七、《登高》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3、翻譯

天高風急猿聲凄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

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落,長江滾滾涌來奔騰不息。

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台。

深為憾恨鬢發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後停酒傷懷。

4、賞析

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

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

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十八、《安定城樓》

1、作者:唐代李商隱

2、原文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3、翻譯

高大城牆上有百尺高的城樓,在綠楊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為的賈誼徒然地流淚,春日登樓的王粲再度去遠游。

常嚮往老年自在地歸隱江湖,要想在扭轉乾坤後逍遙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對鵷雛的愛好也猜忌不休。

4、賞析

此詩抒發了作者雖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讒傷,但並不氣餒,反而鄙視和嘲笑讒佞的小人的堅定胸懷,充分地體現了作者青年時期的高遠抱負和奮發精神。

全詩語言含蓄犀利,痛快沉著,用典工麗典雅,極富神韻。頸聯兩句寫平生抱負,筆力遒勁,境界闊大,意味深長,是歷來廣為傳誦的名句。

十九、《蜀相》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翻譯

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裡尋找?錦城官外翠柏長得鬱郁蒼蒼。

碧草映照石階自有一片春色,黃鸝在密葉間空有美妙歌聲。

當年先主屢次向您求教大計,輔佐先主開國扶助後主繼業。

可惜您卻出師征戰病死軍中,嘗使古今英雄感慨淚濕衣襟。

4、賞析

此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前兩聯記行寫景,灑灑脫脫;

後兩聯議事論人,忽變沉鬱。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豪邁,幾度層折。全詩所懷者大,所感者深,雄渾悲壯,沉鬱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二十、《錢塘湖春行》

1、作者:唐代白居易

2、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3、翻譯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但見水面平漲,白雲低垂,秀色無邊。

幾只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

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

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4、賞析

此詩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遊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

尤其是中間四句,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准確生動地表現了自然之物的活潑情趣和雅緻閑情。

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淺近,用詞准確,氣質清新,成為歷代吟詠西湖的名篇。

❸ 李煜《秋鶯》賞析

秋鶯
殘鶯[①]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②]游。老舌百般[③]傾耳聽[④],深黃一點入煙流。棲遲[⑤]背世[⑥]同悲魯,瀏亮[⑦]如笙碎[⑧]在喉。莫更留連[⑨]好歸去,露華[⑩]凄冷蓼花愁.

[①] 殘鶯:後主自比。唐·司空曙《殘鶯百囀歌同王員外耿拾遺吉中孚李端游慈恩各賦一物》曰:「殘鶯一何怨,百囀相尋續……歌殘鶯,歌殘鶯,悠然萬感生。」何事:嗔怪自詰的聲口,悔恨自家為何不識時務。然欲致這層妙悟,必先明作者殘鶯自況,托物言志的寫法,則「秋」字也非閑文,讀詩不可不察。錢起《歸雁》:「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

[②] 獨:入聲,仄。《平水韻》屬「一屋」。

[③] 老舌百般:猶「老舌百囀」。歐陽修《畫眉鳥》曰:「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兩詩同為詠鳥詩,然後主詩乃「有我之境」詠身世,歐公詩謂「無我之境」寄襟懷,可參看。舌:入聲,仄。《平水韻》屬「九屑」。

[④] 聽:出句煞尾字,音tìng,去聲,仄。《平水韻》屬「二十五徑」。

[⑤] 棲遲:《詩經·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朱熹《詩集傳》:「棲遲,游息也。」西晉袁宏《後漢紀·光武帝紀七》:「夫以鄧生之才,參擬王佐之略,損翮弭鱗,棲遲刀筆之間,豈以為謙,勢誠然也。」

[⑥] 背世:與世俗主流相左。三國·魏·曹植 《七啟》:「予聞君子不遯俗而遺名,智士不背世而滅勛。」 見前詩《九月十日偶書》:「背世返能厭俗態,偶緣猶未忘多情。」

[⑦] 瀏亮:樂聲清脆明朗,西晉·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李善註:「瀏亮,清明之稱。」

[⑧] 碎: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宋·歐陽修《臨江仙》:「池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宋·黃庭堅《和仲謀夜中有感》:「紙窗驚吹玉蹀躞,竹砌碎撼金琅璫。」「碎」字用得極為響亮,極為驚心,又極為哽咽,飽含詩人難以言表的痛楚。

[⑨] 留連:留戀不止,依戀不舍。三國·魏·曹丕《燕歌行》之二:「飛鳥晨鳴聲可憐,留連顧懷不自存。」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⑩] 露華:露水。唐李白《清平調》(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評析:古人詠物多有所寄託,蓋詠梅者寄狷介孤芳之性情、詠松柏者表堅勁不屈之節操、詠蓮菊者賦清白塊然之雅趣……李後主之詠秋鶯亦概莫能外,但他所詠的「秋鶯」絕不同於「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草長鶯飛」「自在嬌鶯恰恰啼」之春鶯,而是酷肖少陵「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以及坡公「飄渺孤鴻影」的失群之鳥,孤寂凄冷之心境可以相見。因此,托物言志是本詩的最大特點,但托物言志也有高低工拙之分,讀罷後主的這首詩我們不會產生如對李商隱《淚》這篇作品的反感和困惑,現錄義山詩其下:

永巷長年怨綺羅,離情終日思風波。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

從題目來看,很明顯是在詠淚,但問題是詠「淚」無異於詠「愁」這樣的抽象事物,因此詩人就不得不用典故來鋪陳這種「景語」和「情語」都難以具象化的概念性客觀實體。不過以虛喻實卻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如秦觀《浣溪沙》:「自在飛花輕若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一反詩詞中以實喻虛的思維慣性,應該算是詩詞創作的個例了。 回到後主的這首詠物詩,我們不難看出,此詩純用「賦體」,不事雕琢,以簡馭繁,以明白曉暢的詩句表現了囚徒生活的苦楚,讓人產生無限的同情悲憫,也許這正是王國維評價他說的「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因此才如此感人至深,教人神思黯然。因之,本詩是詠物詩中的佳作無疑了。

❹ 要十首古詩,加賞析

一.長歌行(節錄)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注釋】

1.青青:植物生長得旺盛時顏色。

2.晞(xī):曬干。

3.陽春:暖和的春天。

4.德澤:恩惠。

5.秋節:秋季。

6.焜(kūn)黃:枯黃色。

7.華:同「花」。

8.老大:年老。

9.徒:徒然。

【今譯】

河水滔滔流向東海,怎麼可能再往迴流呢?少壯年華不努力有所作為,待到年紀老時,就是懊悔悲傷也沒有用。

【賞析】

樂府詩是最能代表漢代詩歌成就的一種體裁。它常採用賦、比、興、互文、反復歌詠的修飾手法及鋪陳、對比、烘托等技巧狀物抒情,這首《長歌行》便代表了這種特色。

「青上園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陽光,這是一副多麼生機盎然的圖畫。春回大地,萬物生長,大自然賜與人間春光和恩澤。詩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紙背,隨即又抒發了悲壯的情緒。「哀」字既是對蕭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對惋惜心情的表達。接著聯想到百川歸海、一去不回,並以此來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後感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有所作為。全詩從青葵起興,聯想到四季變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應當抓緊時間、奮發努力的結論,其比、興手法是很明顯的。

《長歌行》屬漢樂府《相和歌、平調》兩首中的第一首。「長歌」適宜表達深沉的感情,這一首娓娓道來,有描述,有抒情,有嘆惋,也有勸勉,使整首詩含蘊細膩,余意無窮。既繼承了「歌以詠志」的傳統,又極富形式上的美感,便於反復吟誦。

二、七步詩

曹植(三國·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釋】

1.釜(fǔ):古代的一種鍋。

2.煎:煎熬,隱喻迫害。

【簡析】

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後,要想迫害曹植,於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做一首詩,做不成就殺頭。結果曹植應聲詠出這首《七步詩》。詩人以箕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迫害。

前兩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寫出「萁」「豆」的尖銳矛盾,及豆萁對豆子的殘酷迫害。最後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畫龍點睛提示詩歌主題。「同根」一語雙關,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長起來的,實際上是說自己與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責問曹丕為什麼要對同胞兄弟逼迫得這樣急。

這首詩的比喻十分貼切,淺顯生動。雖然詩歌本身是否真為曹植所作,還難以確定,但這首詩反映曹魏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確實是一首好詩。

三.敕勒歌

北朝樂府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注釋】

1.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2.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

3.穹廬: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4.蒼蒼:青色。

【簡析】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這種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群的牛羊,多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里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就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宋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間,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耳」(《山谷題跋》卷七)。因為作者對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點,不必用力雕飾,藝術效果就很好。

四.詠鵝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注釋】

1.詠:用詩、詞來敘述或描寫某一事物。《詠鵝》是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詩。

2.項:頸的後部。

3.掌:詩中指鵝的腳掌。

【簡析】

這首詩從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寫得極為生動活潑。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艷的片語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

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被稱為「初唐四傑」。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時,駱賓王代他寫《討武檄》。檄文羅列了武後的罪狀,寫得極感人。當武後讀到「一抔土之未乾,六尺之孤安在」兩句時,極為震動,責問宰相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業兵敗後,駱賓王下落不明,有被殺、自殺、逃匿不知所終等傳說。

五.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注釋】

1.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回鄉時已年逾八十。

2.無改:沒什麼變化。一作「難改」。

3.衰:疏落。

4.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相見,即看見我;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簡析】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縣)人。

這首詩寫自己回到久別家鄉時的喜悅與感慨,寫得生動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點明是回鄉之作,「少小離家」與「老大回」句中自對,突出了詩人離鄉之久,回鄉之晚,概括地寫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鄉的事實。

次句「鄉音無改鬢毛衰」承接上句,寫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長的歲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顏,然而鄉音仍然不改。詩人以不改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抒發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彌篤的鄉土之情。

三、四句「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寫兒童問話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面。由於久客他鄉,家鄉的孩子都不認識他,把他當作遠方來的客人,圍上來有禮貌地加以詢問。「笑問客從何處來」一句極為精采,只要稍加想像,兒童天真活潑的神態及詩人微微感到驚訝之後不覺有些好笑的感情變化,便會浮現在讀者眼前。

賀知章一生仕途順利,年逾八十告老還鄉時,玄宗皇帝親自作詩送別,還將鏡湖賜給他,太子和百官為他餞別,可以說是「衣錦榮歸」,但詩人沒有描寫那些為世俗所羨的情態,只是刻劃一個久客回鄉的普通人的真情實感。這一點與史籍記載賀知章一生曠達豪邁、不慕榮利是一致的。

六.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注釋】

1.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綠的柳葉。

2.妝:裝飾,打扮。

3.絲絛:絲線編成的帶子。這里形容隨風飄拂的柳枝。

【簡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絛」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不知細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答。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的創造力的象徵。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

七.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釋】

1.涼州詞: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2.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種樂器。

6.楊柳:指一種叫《折楊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贈別的風俗。

7.度:越過。後兩句是說,羌笛何必吹起《折楊柳》這種哀傷的調子,埋怨楊柳不發、春光來遲呢,要知道,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啊!

【簡析】

王之渙(688-742),字季凌,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後遷居絳州(今山西絳縣)。唐代詩人。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於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系。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剌之意:「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

八.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注釋】

1.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陽。

3.依:依傍。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4.窮:盡。

【簡析】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昂揚向上的進取精神。

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作者站在鸛雀樓上向西眺望,只見雲海蒼茫,山色空濛。由於雲遮霧繞,太陽變白,挨著山峰西沉。「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樓下滔滔的黃河奔流入海。這兩句畫面壯麗,氣勢宏大,讀後令人振奮。

後兩句寫所想。「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千里」「一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像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個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望遠,必須登高。

這首詩由兩聯十分工整的對仗句組成。前兩句「白日」和「黃河」兩個名詞相對,「白」與「黃」兩個色彩相對,「依」與「入」兩個動詞相對。後兩句也如此,構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黃河中的一個小崗上,後被洪水沖沒。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山名)下瞰大河。」可見沖沒是宋以後的事了。

九.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注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曉:天亮。

3.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4.聞:聽。

5.聞啼鳥:聽見鳥叫。

【簡析】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唐代詩人。他寫的田園山水詩很有名。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覺曉」,第一字就點明季節,寫春眠的香甜。「不覺」是朦朦朧朧不知不覺。在這溫暖的春夜中,詩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臨窗,才甜夢初醒。此句流露出詩人愛春的喜悅心情。次句「處處聞啼鳥」寫春景,春天早晨的鳥語。「處處」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鳥噪枝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聞啼鳥」即「聞鳥啼」,古詩為了押韻,詞序作了適當的調整。這兩句是說:春天來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覺天已大亮。一覺醒來,只聽見處處有鳥兒在歌唱。第三、四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人追憶昨晚的瀟瀟春雨,然後聯想到春花被風吹雨打、落紅遍地的景象。詩人把愛春和惜春的情感寄託在對落花的嘆息上。惜春也是愛春,喜悅是全詩的基調。

本詩寫春景,不是寫所見,而是寫所聞及所想。詩人把自己的聽覺感受寫出來,然後由讀者體味、再現詩人描繪的意境。構思巧妙,很有情趣。

十.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釋】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縣(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煙渚:指江中霧氣籠罩的小沙州。

【簡析】

這首詩寫了江邊夜景,表現了詩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即移動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煙渚」,煙霧朦朧的小洲。這一句點了題,介紹了詩人觀賞景物的立足點。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黃昏時分,「客愁新」是指詩人客居他鄉,增添了憂愁。這句寫了詩人欣賞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寫江邊的遠景。「野曠天低樹」,詩人站在船頭,極目遠眺,曠野中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第四句寫江中的近景。「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詩人。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於船上才能領略到。在這十分成功的對比描寫中,表現了詩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詩前兩句是觸景生情,後兩句是托景抒情。全詩淡而有味,耐人尋味。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詩派的代表。據說有一次,他到長安參加文人詩會。他即席賦詩,寫出了「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微薄的雲淡淡地抹在銀河上,稀疏的雨點滴落在梧桐葉間)兩句好詩。大家都十分嘆服,擱筆不繼續賦詩了。

❺ 高中唐詩隨便10首 解析

一、《春江花月夜》

作者:唐代張若虛

1、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2、翻譯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盪,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台。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裡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3、解析

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

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

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像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悠揚,洗凈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二、《燕歌行》

作者:唐代高適

1、原文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於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2、翻譯

唐朝邊境舉煙火狼煙東北起塵土,唐朝將軍辭家去欲破殘忍之邊賊。

戰士們本來在戰場上就所向無敵,皇帝又特別給予他們豐厚的賞賜。

鑼聲響徹重鼓棰聲威齊出山海關,旌旗迎風又逶迤獵獵碣石之山間。

校尉緊急傳羽書飛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單於舉獵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蕪多蕭條滿目凄涼到邊土,胡人騎兵仗威力兵器聲里夾風雨。

戰士拚鬥軍陣前半數死去半生還,美人卻在營帳中還是歌來還是舞!

時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盡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戰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義常思報國輕寇敵,邊塞之地盡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圍。

身穿鐵甲守邊遠疆場辛勤已長久,珠淚紛落掛雙目丈夫遠去獨啼哭。

少婦孤單住城南淚下凄傷欲斷腸,遠征軍人駐薊北依空仰望頻回頭。

邊境飄渺多遙遠怎可輕易來奔赴,絕遠之地盡蒼茫更是人煙何所有。

殺氣春夏秋三季騰起陣前似烏雲,一夜寒風聲聲里如泣更聲驚耳鼓。

互看白刃亂飛舞夾雜著鮮血紛飛,從來死節為報國難道還求著功勛?

你沒看見拼殺在沙場戰斗多慘苦,現在還在思念有勇有謀的李將軍。

3、解析

此詩主要是揭露主將驕逸輕敵,不恤士卒,致使戰事失利。全篇大體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寫出師。其中前四句說戰塵起於東北,將軍奉命征討,天子特賜光彩,已見得寵而驕,為後文輕敵伏筆;

後四句接寫出征陣容。旌旗如雲,鼓角齊鳴,一路上浩浩盪盪,大模大樣開赴戰地,為失利時狼狽情景作反襯。第二段八句寫戰斗經過。

其中前四句寫戰初敵人來勢兇猛,唐軍傷亡慘重,後四句說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圍。第三段八句寫徵人,思婦兩地相望,重會無期。

末段四句,兩句寫戰士在生還無望的處境下,已決心以身殉國;兩句詩人感慨,對戰士的悲慘命運深寄同情。全詩氣勢暢達,筆力矯健,氣氛悲壯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三、《登高》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2、翻譯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台。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3、解析

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緻。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

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徵、暗示之意揭出;

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四、《李憑箜篌引》

作者:唐代李賀

1、原文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2、翻譯

在深秋的夜晚,彈奏起吳絲蜀桐製成精美的箜篌。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凝聚起來不再飄游。

湘娥把淚珠灑滿斑竹,九天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樂工李憑在京城彈奏箜篌。

樂聲清脆動聽得就像昆侖山美玉擊碎,鳳凰鳴叫;時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飲泣,時而使香蘭開懷歡笑。

清脆的樂聲,融和了長安城十二門前的清冷光氣。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打動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樂聲直沖雲霄,沖上女媧煉石補過的天際。好似補天的五彩石被擊破,逗落了漫天綿綿秋雨。

幻覺中彷彿樂工進入了神山,把技藝向女仙傳授;老魚興奮得在波中跳躍,瘦蛟也翩翩起舞樂悠悠。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吸引,徹夜不眠在桂樹下逗留。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斜飛寒颼颼!

3、解析

此詩運用一連串出人意表的比喻,傳神地再現了樂工李憑創造的詩意濃郁的音樂境界,生動地記錄下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也表現了作者對樂曲有深刻理解,具備豐富的藝術想像力。

全詩語言峭麗,構思新奇,獨辟蹊徑,對樂曲本身,僅用兩句略加描摹,而將大量筆墨用來渲染樂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動人效果,大量的聯想、想像和神話傳說,使作品充滿浪漫主義氣息。

五、《夢游天姥吟留別》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2、翻譯

海外來客們談起瀛洲,煙波渺茫實在難以尋求。

越中來人說起天姥山,在雲霧忽明忽暗間有人可以看見。

天姥山彷彿連接著天遮斷了天空,山勢高峻超過五嶽,遮掩過赤城山。

天台山雖高一萬八千丈,面對著它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我根據越人說的話夢游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

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伴隨我到了剡溪。

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盪漾,猿猴清啼。

我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製的木鞋,攀登直上雲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在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叫聲。

無數山岩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晚。

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岩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栗,使山峰驚顫。

雲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盪生起了煙霧。

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

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

用彩虹做衣裳,將風作為馬來乘,雲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

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著車,仙人們成群結隊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驚動,我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

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雲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告別諸位朋友遠去東魯啊,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

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

3、解析

此詩以記夢為由,抒寫了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表現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詩人運用豐富奇特的想像和大膽誇張的手法,組成一幅亦虛亦實、亦幻亦真的夢游圖。

全詩構思精密,意境雄偉,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其在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筆隨興至,體制解放,堪稱絕世名作。

六、《蜀相》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2、翻譯

去哪裡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

三顧茅廬頻繁的商論天下大計,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感慨淚濕衣襟!

3、解析

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裡尋找?錦官城外翠柏長得鬱郁蒼蒼。

碧草映照石階自有一片春色,黃鸝在密葉間空有美妙歌聲。

當年先主屢次向您求教大計,輔佐先主開國扶助後主繼業。

可惜您卻出師征戰病死軍中,嘗使古今英雄感慨淚濕衣襟。

七、《登岳陽樓》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2、翻譯

從前只聽說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盪漾漂浮。

沒有得到親朋故舊一字音信,年老體弱之身只剩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欄遙望胸懷家國淚水橫流。

3、解析

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兩聯寫登岳陽樓所見,用凝練的語言,將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和宏偉壯麗的形象真實地描畫出來,勾勒出一幅氣象萬千的畫面。

頸聯表現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尾聯抒寫出詩人眼睜睜看著國家離散而又無可奈何,空有一腔熱忱卻報國無門的凄傷。這首詩意蘊豐厚,抒情雖低沉抑鬱,卻吞吐自然,顯得雄渾大氣,氣度超然。

八、《山居秋暝》

作者:唐代王維

1、原文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翻譯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盪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3、解析

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

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九、《客至》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2、翻譯

房前屋後都是一波春水,只見群鷗日日飛去歸來。

長滿花草的庭院小路沒有因為迎客而打掃,只是為了你的到來,我家草門首次打開。

集市太遠,盤中的飯菜實在簡單;家境貧寒,只有陳年濁酒招待。

如肯與鄰家老翁舉杯一起對飲,那我就隔著籬笆將他喚來。

3、解析

此詩前兩句描寫居處的景色,清麗疏淡,與山水鷗鳥為伍,顯出與世相隔的心境;後六句寫有客來訪的欣喜以及誠懇待客,呼喚鄰翁對飲的場景。

全詩流露詩人誠朴恬淡的情懷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渾成,一線相接,把居處景、家常話、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刻畫得細膩逼真,表現出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

十、《錦瑟》

作者:唐代李商隱

1、原文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2、翻譯

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詩創作於李商隱妻子死後,故五十弦有斷弦之意

但即使這樣它的每一弦、每一音節,足以表達對那美好年華的思念。

莊周其實知道自己只是嚮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

望帝那美好的心靈和作為可以感動杜鵑。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淚化成的珍珠。

只有在彼時彼地的藍田才能生成猶如生煙似的良玉。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憶之中了。

而在當時那些人看來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罷了,卻並不知珍惜。

3、解析

詩題「錦瑟」,但並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實是借瑟以隱題的一首無題詩。此詩是李商隱最難索解的作品之一,詩家素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慨嘆。

作者在詩中追憶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傷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託了悲慨、憤懣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玉生煙等典故。

採用比興手法,運用聯想與想像,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從而藉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深思。全詩詞藻華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長,感人至深。

❻ 雨過偶書[王安石]

《雨過偶書》簡介:

《雨過偶書》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律詩。

詩題《雨過偶書》,即是「詠雨」。詠雨即是詠物。所以,按照詠物詩的創作法則,那就是狀物態,體物情,言物志——實際上就是言己之志。

首聯一筆到雨,「霈然」寫其來勢,「甘」寫其醇美,「洗」寫其功用,極盡贊美之能事。雨到南畝,雨到東郊,慰盡群顏。補充說明此雨實為及時之雨。頷聯再寫此雨之來,既是蒼天所盼,更是天意所賜。頸聯轉寫雨後所見及所感。雨霽雲開,暑盡涼來,感覺好極了!末聯更轉寫降雨之雲,雨罷歸山。「誰似」一問,大有深意。看似問人,實為自比。蓋此時王安石為相推行變法,已歷六載,一些新法的功效業已呈現,此次退歸金陵,雖有遺憾,畢竟不同於從來未試身手。所以,詩中借雲情而言己志,兩相契合,妥帖自然。

作品原文:

霈然甘澤洗塵寰,南畝東郊共慰顏。

地望歲功還物外,天將生意與人間。

霽分星斗風雷靜,涼入軒窗枕簟閑。

誰似浮雲知進退,才成霖雨便歸山。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1042年(慶歷二年)進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1069年(宋神宗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074年(熙寧七年)罷相,次年復任宰相;1076年(熙寧九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謚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注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鍾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等。

❼ 唐詩宋詞鑒賞

一、題眼、詩眼和詞眼從標題了解詩歌豐富的內涵,即「題眼」。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愛這樣的好雨,所以題目中的「喜」字在詩里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里迸透。《哀江南》的整首詩如泣如訴,凄婉感人,從題眼「哀」即見。文有「文眼」,詩有「詩眼」,詞有「詞眼」。詩眼、詞眼是傳達主旨的關鍵詞、關鍵句。如王維《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詩中的「不得意」三字,顯然是有深意的:不僅交代友人歸隱的原因,表現他失意不滿的情緒;同時也從側面表達詩人自己對現實憤懣不平的心情。這三字是理解這首詩題旨的鑰匙。再如李清照的《醉花陰》這首重陽詞,情景交融,寫出了女主人公多愁善感,憐花自憐的性格情態。結尾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個「瘦」字,形象地概括了全篇詞意,畫龍點睛,使形象和環境顯得十分協調。 二、語境分析,注意「冷」和「熱」結合語境,從詩歌描寫的景色「冷」「熱」中,體味詩歌獨特而深邃的意境。岳飛的《小重山》從「寒蛩」「松竹老」可見作者憂慮國事、內心苦悶的心情。辛棄疾的《摸魚兒》:「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危欄、煙柳、斜陽」暗示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現實,寄託了作者對國事的無限憂思。柳永的《雨霖鈴》「寒蟬、長亭、煙波、暮靄、楊柳岸曉風殘月」,曉風的涼寒,正是人物心境的悲涼。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則快船快意,使人神往。彩雲輕舟,襯託了詩人喜悅暢快的心情。 三、語言特色及修辭方法 語言方面有清新、質朴、絢麗、含蓄等多種特色。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是一種清新的美。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平易近人,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不加修飾,是一種質朴的美。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寫得色彩繽紛,景象綺麗,變幻莫測,這是絢麗的美。 含蓄的語言特點,則是意在言外,表現為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辛棄疾「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是借古喻今,警告奸臣小人,不要猖狂得意,正如玉環飛燕即使得寵也不會長久,最終將會落得一個可悲的下場。高考考詩歌寓意實際上就是考含蓄的語言特點。古詩中經常出現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借代、設問、反問、反語、雙關等。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互文(既是秦時明月秦時關,又是漢時明月漢時關,也是今時明月今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人們的共同的悲劇。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設問、比喻(兩種修辭方法綜合運用,形象地寫出了詩人的愁思之重。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諧音雙關(「晴」——「情」) 楊柳——楊樹柳樹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諧音雙關(楊柳——楊花柳絮——楊開慧、柳直荀烈士) 四、掌握各類詩歌表情達意的特點送別詩——注意誰送誰,表達的是依依不捨之情還是別後的思念;懷古詩——一般是憑弔古人和事,對人表達緬懷之情,對事表達昔盛今衰的感嘆;戰爭詩、思鄉詩——大多表現對戰爭的厭惡或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借景抒情詩、詠物言志詩——多表現作者與眾不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或表達報國無門懷才不遇的感傷。 五、從注釋中捕捉信息注釋往往解釋詞語和典故,而詩人又往往用典來表達廣泛而深刻的主題。如辛棄疾《摸魚兒》中「長門事」的典故,是暗示自己受別人的諂毀,不受重用。「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則警告當權的主和派不要得意忘形,他們的結果也將是悲慘的。高考古詩詞鑒賞題不管是賞析全篇還是某一詞句,是評價思想內容還是分析藝術手法,都要仔細審題,針對問題聯系詩句作答。一要語言准確,二要表意流暢,三要深思精寫。 古典詩歌形象、語言的鑒賞 古典詩歌形象的理解鑒賞 詩歌的形象——既指敘事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則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景或物,如湖光山色、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例如,杜牧的《山行》寫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雲、紅葉等景物,都構成了形象,且以楓林中經霜的紅葉最具神韻。 古典詩歌形象鑒賞如何入手?1、藉助詩歌形象,深入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唐·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這首詩表面上刻畫了一位新婦形象,實際上作者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表現自己考前期待與不安的心情。2、藉助詩歌形象,分析詩歌意境。意境是作品描寫某種事物所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圖景和諧統一的結果。陶淵明《歸園田居》——作者著力描繪出一種清新自然、靜謐美好的農村生活場景,勾勒出恬淡閑適的意境。3、藉助詩歌形象,體會詩中的哲理。在有些古詩中,作者往往在寫景狀物中滲透議論說理的成分,從而使讀者在接受其形象感染的同時,對其中蘊涵的哲理仔細玩味後心領神會。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作者以登山所見和所悟,向我們道出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一樸素的哲理。類似的還有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和王安石的《登飛來峰》等。 古典詩歌語言的理解鑒賞 1、理解詩歌的語言理解詩歌語言的含義,進而抓住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再現詩歌的形象和意境。詩歌的語言凝練、形象,抒情樂感強,要能評價具體詞語的含義,特別要抓住飽含作者情感的詞語。考題形式:給出意境,讓考生去錘煉詞語;分析詩眼,展示意境,要求考生判斷。由於詩眼本身不可能太直露地體現情感,必須藉助於聯想和想像的手段,並作整體閱讀。2、品味詩歌的語言特色 清新——用語新穎,生動形象。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四句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這首詩以清新的筆墨,形象地勾畫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輝映成趣、水天一色的明麗畫面。 質朴——這類語言常見於敘事、抒情詩中,作者往往不刻意追求華美的語言,而是用明白如話的語言直接敘述,它是用語上的返璞歸真。 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杜甫的《三吏》《三別》都是質朴語言的典範。綺麗——用華美的詞藻、多變的修辭、神奇的想像進行細膩生動的描繪。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雍陶《題君山》作者用濃墨重彩點出了湖山的秀美,繼之又將神話傳說融於景物描寫之中,使山的靈秀形神和諧地呈現在我們眼前。雋永——意在言外。作者用含蓄委婉的語言將要表達的意思寄寓其中,讓讀者品味。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夜泊秦淮》作者用雋永洗練的筆墨,活用典故,對沉溺於荒淫無恥生活的統治者提出了委婉的批評。簡練——語言簡潔、凝練,注重煉字、煉句。賈島、孟郊的詩就屬簡練。

❽ 王安石《雨過偶書》該詩首聯描繪了怎樣一種景象表現了怎樣的社會現狀

《雨來過偶書》

宋源: 王安石

霈然甘澤洗塵寰,南畝東郊共慰顏。

地望歲功還物外,天將生意與人間。

霽分星斗風雷靜,涼入軒窗枕簟閑。

誰似浮雲知進退,才成霖雨便歸山。

據《宋史記事本末》載熙寧七年事雲:「自去歲秋七月不雨,以至於是月(三月),帝憂形於色,嗟嘆怨惻,欲盡罷法度之不善者。」四月,果以旱罷方田法。可見,迫於天災與保守派壓力,宋神宗不免有所動搖。據史載,全局性德旱情至少延續到五月以後。一旦旱情解除,就可能影響政局。在這種情形之下,一場霖雨,不僅能夠一破萬民愁顏,而且能夠慰藉安石苦心。《雨過偶書》表達愉悅之意,理之必然。

❾ 李煜《九月十日偶書》賞析

「晚雨秋陰酒乍醒,感時心緒杳難平」這首詩的首聯「晚雨秋陰」四字,暗扣題目,點出節令正值涼氣襲人的深秋,又淅淅瀝瀝地下著陰雨。「晚雨」,是指晚秋的雨,深秋的雨。在這樣一個令人愁腸苦結的陰雨晚秋里,作者觸目傷情,就借酒澆愁。但酒醒後仍然是「感時心緒杳難平」,怎麼也揮斷不了愁情。

「黃花冷落不成艷,紅葉颼飀競鼓聲」頷聯這兩句是寫屋外的秋色秋聲。此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在屋裡澆愁澆不滅,就來到戶外借景消愁吧,誰知看到的是滿地的落葉黃花,聽到的是風中的紅葉颼飀作響,更讓人有了冷落蕭殺之感。

「背世返能厭俗態,偶緣猶未忘多情」頸聯這兩句筆鋒一轉,由寫景轉為議論,直接抒情,說自己與世俗相違背,能夠不同流俗,但偶有機緣,還是脫不了俗情,還是忘不了表現多情之態。

「自從雙鬢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尾聯這兩句有了前後對比。在雙鬢斑白前,自己是學安仁的,是多情的,學他的吟詠風月,惜玉憐香,學他的哀子痛妻,悲逝悼亡。而自從雙鬢斑白後,自己已參透世情,心灰意冷,不願再學安仁那樣多愁善感了。但不願學只是一種願望,碰到愁景愁情時,還是免不了要多愁善感,這就是「卻自驚」三字的含義。借用潘安仁的典故,表達了詩人面對年華易逝而暗自心驚的情緒。

南唐李煜《九月十日偶書》原文:

晚雨秋陰酒乍醒,感時心緒杳難平。黃花冷落不成艷,紅葉颼飀競鼓聲。

背世返能厭俗態,偶緣猶未忘多情。自從雙鬢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

譯文:

深秋的雨涼氣襲人醉酒後突然驚醒,感覺到心裡的情緒很難平靜下來。滿地的落葉黃花,風中的紅葉颼飀作響有如鼓聲。自己與世俗相違背,能夠不同流俗,但偶有機緣,還是擺脫不了多情。自從雙鬢斑白後,不想再學安仁那樣多愁善感,但還是避免不了。

(9)雨過偶書賞析擴展閱讀

作為南唐後主,也算是一個亡國之君,尊奉宋廷,經過幾代帝王的苟延殘喘,南唐只是在宋廷掌控下的一個小小的區域,不足以引起重視,勢力很衰落,李煜不得不依靠宋廷。在位期間,殷勤侍奉宋朝,除了歲貢外,每逢宋廷用兵或有重大活動,也進禮以示支持和祝賀,並多次派遣使者陳說臣服之意。

登基後,沿用北宋年號,每次會見北宋使者都換龍袍為紫袍,開寶四年(971年),李煜下令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又下令貶損儀制,撤去金陵台殿鴟吻,並先後多次上表宋廷,請求直呼其名,以示尊奉宋朝。

南唐朝野自李煜即位以來,都充斥著一種悲觀頹喪的氣氛,江河日益頹廢,加之詞人李煜身上所散發出的憂郁文人氣質,都無一不昭示著南唐的覆滅,雖然即位之初,為重振人心、確立威信,李煜重用舊臣,穩定高層重心,在經濟、政治、軍事也做過努力,但是收效甚微。

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李煜,想做一個毫無羈絆的隱士,卻偏偏鍾愛奢榮。登基即位不思朝政,吟詞舞墨,夜夜笙歌,自削國號,向虎視眈眈的趙匡胤連年納貢,妄憑長江天險,以圖苟安。

這樣軟弱的帝王,偏偏又心懷厚土,寬宏仁慈,滿腔婦人之仁:廣施善,修廟宇,雖不納良諫,但對死諫大臣的犯上之言又可一笑置之,不加之罪,這在歷史上歷代皇帝中是從來沒有的寬宏。

李煜在政治上是一個昏君,在文學上卻是一個文學家,詩人,其主要成就在詩詞上。詞的風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為兩個時期。前期的詞風格綺麗柔靡,不脫「花間」習氣,描寫富麗堂皇的宮廷生活和風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薩蠻》、《相見歡》 。

他後期的詞由於生活的巨變,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這些後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柳永等所謂的「婉約」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等。

李煜詞擺脫了《花間集》的浮靡,他的詞不假雕飾,語言明快,形象生動,性格鮮明,用情真摯,亡國後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超過晚唐五代的詞,成為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後世尊稱他為「詞帝」。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庄等花間詞人的傳統,又受了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❿ 求八上語文前五首古詩賞析。

《長歌行》賞析
作品簡介:
「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漢武帝時的樂府規模較大,其職能是掌管宮廷所用音樂,兼采民間歌謠和樂曲。魏晉以後,將漢代樂府機關所搜集演唱的詩歌,統稱為樂府詩。
漢樂府創作的基本原則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漢書?藝文志》)。它繼承《詩經》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廣闊而深刻地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現實。漢樂府在藝術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現在它的敘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於選取典型細節,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雜言,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漢樂府已產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詩。流傳下來的漢代樂府詩,絕大多數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編著的《樂府詩集》中。
今譯:
園中的葵菜呵鬱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賞析: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後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後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簡評: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園子里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後,曬幹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出無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艷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
《野望》賞析
譯文:
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彷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
每一棵樹都凋謝枯黃,每一座山峰都塗上落日的余暉。
放牛的兒童騎著小牛回家,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
我看到這些人又並不相識,心情郁悶於是長聲歌唱《詩經》中「採薇採薇」的詩句。
賞析: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後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熟讀唐詩的人,也許並不覺得這首詩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像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裡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而早於沈、宋六十餘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於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作者介紹:
王績:590(一說585)-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末舉孝悌廉潔科,授秘書省正字,出為六合丞。簡傲嗜酒,屢被勘劾。時天下已亂。遂託病還鄉。其後浪跡中原、吳、越間。唐初,曾待詔門下省、任大樂丞。後棄官歸田,躬耕東阜。其詩多寫田園山水,淳樸自然,無齊梁藻飾雕琢之習,對唐詩的健康發展有一定影響。有《王無功集》五卷。《全唐詩》存詩一卷。 《早寒江上有懷》賞析
[譯文]:
樹葉飄落大雁飛向南方,北風蕭瑟江上分外寒冷。我家在曲曲彎彎襄水邊,遠隔楚天雲海迷迷茫茫。思想的眼淚在旅途流盡,看一葉孤帆在天邊徜徉。風煙迷離渡口在何處?茫茫江水在夕陽下盪漾。
[題解]:
本詩是詩人離開長安東游吳越留滯江上而作的思鄉詩,詩真切描寫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描寫詩人船上思念家鄉的愁苦心態,表現了詩人懷鄉思歸的無限悵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悶。
這是一首抒情詩。根據詩的內容看,大約是作者漫遊長江下游時的作品。當時正是秋季,天卻相當寒冷。睹物傷情,不免想到故鄉,引起了思鄉之淚。再加以當時作者奔走於長江下游各地,既為隱士,而又想求官;既羨慕田園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因而此詩流露的感情是相當復雜的。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這兩句是寫景。作者捕捉了當時帶有典型性的事物,點明季節。木葉漸脫,北雁南飛,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單說秋,還不能表現出「寒」,作者又以「北風」呼嘯來渲染,自然使人覺得寒冷,這就點出了題目中的「早寒」。
落木蕭蕭,鴻雁南翔,北風呼嘯,天氣寒冷,作者活畫出一幅深秋景象。處身於這種環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緒,所謂「悲落葉於勁秋」(陸機《文賦》),是有一定道理的。何況遠離故土,思想處於矛盾之中的作者呢!
這是一種「興」起的手法,詩很自然地進入第二聯。作者面對眼前景物,思鄉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漢水在襄陽一帶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遙隔」兩字,不僅表明了遠,而且表明了兩地隔絕,不能歸去。這個「隔」字,已透露出思鄉之情。作者家住襄陽,古屬楚國,故詩中稱「楚雲端」,既能表現出地勢之高(與長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現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鄉的情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看來句意平淡,但細細咀嚼,是很能體味到作者煉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說第二聯只是透露一些思鄉的消息,帶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點明;那麼第三聯的「鄉淚客中盡」,不僅點明了鄉思,而且把這種感情一泄無余了。不僅自己這樣思鄉,而且家人也在盼望著自己的歸去,遙望著「天際」的「歸帆」。家人的盼望,自然是假託之詞,然而使思鄉的感情,抒發得更為強烈了。
「迷津欲有問」,是用《論語?微子》孔子使子路問津的典故。長沮、桀溺是隱者,而孔子則是積極想從政的人。長沮、桀溺不說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諷孔子棲棲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見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嘆。雙方是隱居與從政的沖突。而孟浩然本為襄陽隱士,如今卻奔走於東南各地(最後還到長安應進士舉),卻是把隱居與從政的矛盾集於一身,而這種矛盾又無法解決,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結。滔滔江水,與海相平,漫漫無邊,加以天色陰暗,已至黃昏。這種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本詩二、三兩聯都是自然成對,毫無斧鑿痕跡。第二聯兩句都是指襄陽的地位,信手拈來,就地成對,極為自然。第三聯「鄉淚」是情,「歸帆」是景,以情對景,扣合自然,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感情。最後又以景作結,把思歸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緒都寄寓在這迷茫的黃昏江景中了。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賞析
張丞相即張九齡,也是著名的詩人,官至中書令,為人正直。孟浩然想進入政界,實現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給予引薦。他在入京應試之前寫這首詩給張九齡,就含有這層意思。這首詩洞庭湖寫得氣勢浩瀚。
詩的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後四句是藉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
開頭兩句交代了時間,寫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渾然一體,景象是闊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虛」,指高空。高空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裡。「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這兩句是寫站在湖邊,遠眺湖面的景色。三四兩句繼續寫湖的廣闊,但目光又由遠而近,從湖面寫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籠罩在湖上的水氣蒸騰,吞沒了雲、夢二澤,「雲、夢」是古代兩個湖澤的名稱,據說雲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後來大部分都淤成陸地。「撼」,搖動。「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即今湖南嶽陽市。西南風起時,波濤奔騰,湧向東北岸,好象要搖動岳陽城似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有的版本作「氣吞雲夢澤」),讀到這里很自然地會聯想起王維的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整個城市都飄浮在水面上,微風吹起層層波瀾,遙遠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動。它們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面對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橫渡,可是沒有船隻;生活在聖明的時世,應當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但沒有人推薦,也只好在家閑居,這實在有愧於這樣的好時代。言外之意希望對方予以引薦。「濟」,渡的意思。「輯」,船上的槳,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閑居;「聖明」,聖明之時,這里指太平時代。最後兩句,說自己坐在湖邊觀看那些垂竿釣魚的人,卻白白地產生羨慕之情。古代俗語說,「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詩人借了這句諺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做一番事業的願望,只怕沒有人引薦,所以這里說「徒有」。希望對方幫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間自然流露出來的。

《黃鶴樓》賞析
作者簡介:崔顥,(?—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年進士及第,曾出使河東節度使軍幕,天寶時歷任太僕寺丞、司勛員外郎等職。足跡遍及江南塞北,詩歌內容廣闊,風格多樣。或寫兒女之情,幾近輕薄;或狀戎旅之苦,風骨凜然,詩名早著,影響深遠。
詩詞釋義: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盪盪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黃鶴樓》賞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傳說或出於後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確曾兩次擬此詩格調作詩。其《鸚鵡洲》詩前四句說:\'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與崔詩如出一轍。又有《登金陵鳳凰台》詩亦是明顯地摹學此詩。為此,說詩者眾口交譽,如嚴羽《滄浪詩話》謂:\'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這一來,崔顥的《黃鶴樓》的名氣就更大了。
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志》);又雲費文偉登仙駕鶴於此(見《太平寰宇記》引《圖經》)。詩即從樓的命名之由來著想,借傳說落筆,然後生發開去。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復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雲,悠悠千載,正能表現世事茫茫之感慨。詩人這幾筆寫出了那個時代\'適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此詩前半首用散調變格,後年首就整傷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寫從樓上眺望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並由此而引起的鄉愁,這是先放後收。
前人有\'文以氣為主\'之說,此詩前四句看似隨口說出,一氣旋轉,順勢而下,絕無半點滯礙,黃鶴,二字再三出現,卻因其氣勢奔騰直下,使讀者\'手揮正弦,目送飛鴻\',急忙讀下去,無暇覺察到它的重疊出現,而這是律詩格律上之大忌,詩人好像忘記了是在寫\'前有浮聲,後須切響\'、字字皆有定聲的七律。試看:首聯的五、六字同出\'黃鶴\';第三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字煞尾;亦不顧什麼對仗,用的全是古體詩的句法。這是因為七律在當時尚未定型嗎?不是的,規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顥自已也曾寫過。是詩人有意在寫拗律嗎也未必。他跟後來杜甫的律詩有意自創別調的情況也不同。看來還是知之而不顧,如《紅樓夢》中林黛玉教人做詩時所說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在這里,崔頗是依據詩以立意為要和\'不以詞害意\'的原則去進行實踐的,所以才寫出這樣七律中罕見的高唱入雲的詩句。沈德潛評此詩,以為\'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詩別裁》卷十三),也就是這個意思。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規,不回到格律上來,那麼,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為七古了。此詩前後似成兩截,其實文勢是從頭一直貫注到底的,中間只不過是換了一口氣罷了。這種似斷實續的連接,從律詩的起、承、轉、合來看,也最有章法。元楊載《詩法家數》論律詩第二聯要緊承首聯時說:\'此聯要接破題(首聯),要如騎龍之珠,抱而不脫。\'此詩前四句正是如此,敘仙人乘鶴傳說,額聯與破題相接相抱,渾然一體。楊載又論頸聯之\'轉\'說:\'與前聯之意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疾雷之喻,意在說明章法上至五、六句應有突變,出人意外。此詩轉折處,格調上由變歸正,境界上與前聯截然異趣,恰好符合律法的這個要求。敘昔大黃鶴,否然已去,給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覺;忽一變而為睛川草樹,歷歷在目,萋萋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眺者的愁緒,也使女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楚辭?招隱士》曰:\'王孫游分不歸,春草生分萋萋。\'詩中\'芳草萋萋\'之語亦藉此而逗出結尾鄉關何處、歸思難禁的意思。末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這樣能回應前面,如豹尾之能繞額的\'台\',也是很符合律詩法度的。 正是由於此詩藝術上出神入化,取得極大成功,它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