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兒童文學賞析論文

兒童文學賞析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2-02 19:10:36

Ⅰ 誰有關於兒童文學的一方面的論文。2000字!大神們幫幫忙

論中國的兒童文學 文 / 柳樹下的童年 近日讀雜志,看到世界各國國民素質的排行,北歐小國丹麥高踞榜首。這使我想起了安徒生,就是那個弱小膽怯的鞋匠的兒子,影響了整個丹麥。當然,在丹麥人看來,安徒生的主要貢獻並非童話,或者還有一些人認為,安徒生根本算不上大文學家,他不配與世界上其他有名的文學家平起平坐。但不管怎麼說,我們現在至少可以下這樣一個定論:丹麥今天的成就與安徒生不無關系。這也就是我為什麼要提倡兒童文學。 其實,中國在很早的時候就產生了兒童文學的萌芽。如先秦的某些寓言,《井底之蛙》、《拔苗助長》、《守株待兔》、《買櫝還珠》等等;後來一些小說,像《西遊記》、《聊齋志異》、《鏡花緣》,童話因素也較濃厚,但始終沒有一種純粹的兒童文學以獨立的姿態出現。再往後就到了二十世紀,學者梁啟超在《飲冰室詩話》里,開始對兒童文學的重要性和兒童詩、兒童小說、學校劇等在兒童教育中的意義,及其創作要領進行論述,可惜影響不是很大。 直到五四時期,經魯迅、周作人等著名文學家的大力提倡,中國的兒童文學才真正發展起來,並且取得了較大成就。如魯迅翻譯了俄國童話作家的一本《愛羅先珂童話集》。周作人發表了《童話研究》、《童話略論》、《兒歌研究》等論文。葉聖陶出版了中國的第一本童話集《稻草人》。還有冰心、豐子愷、張天翼…… 中國的兒童文學的確發展起來了,可我總覺得,這裡面有很大的弊端,導致其整體成就低下。 首先是觀念問題。中國的舊觀念,似乎總不把兒童當成完整的人來看待,就像乘車、乘飛機要半票一樣,在文學上,也只給了兒童半票。如《三字經》、《千家詩》、《幼學瓊林》之類讀物完全是站在成人的高度來教育孩子,只准其仰視,不能平等相待。對此,周作人曾提出過一個全新的觀點,他認為,只有將兒童當作完全的個人,承認他們具有與成人同樣的人格,才能真正理解「兒童的世界」。這觀點相當正確,我們讀安徒生、王爾德的作品,不難發現,他們的童話對成人來說,也是相宜的,甚至更過於兒童。安徒生在給他朋友的一封信中就曾說過,他的童話不僅是寫給孩子聽的,更是寫給那些為孩子講故事的大人看的。正是基於這個理念,安徒生的作品才能夠讓人回味一生,保持永久的魅力,永不褪色。 其次是潮流問題。我始終認為,文學是不應該趕潮流的,兒童文學尤其如此。《三字經》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雖說人性相近,但畢竟個人所歷世事不同,所以要歸納出一個恆久的人性來,很難。童性卻又是另一種情況,凡世間兒童,大抵都如一張白紙,純真凈潔,一塵不染,沒有生來就陰險狡詐的,也沒有生來就疾惡如仇的。所以,單就兒童文學來說,它完全可以擁有一個恆久的主題:善。試觀那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其所要表達的思想也都無非一個「善」字,只不過表達方式更為奇妙,對「善」的內涵挖掘的更深一些罷了。現今有很多童話作品,往往一味追求情節上的曲折和形式上的時髦,而忽略了童話創作的根本目的,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還有人文精神問題。現代的童話,為迎合時代需求,常常有科普內容出現,這雖是一件好事,卻使我想起了童話作品裡面人文精神的匱乏。究竟科技與人文哪一個更重要?我的偏見,是人文,至少在童話裡面是這樣。因為我近來總是想,如果科技過於發達了,人類將會成為它的奴隸,而不是主人,這原理和守財奴沒什麼兩樣。與科技不同,人文卻是屬於人類自己的東西,不能看作「身外之物」。所以人文精神的充實,比科技的發達更重要。通過科普來教育孩子,也許可以使他變得更聰明、更現代;但通過人文精神來感化孩子,卻能夠使他成為一個善良、高尚的人,這世上還有什麼比善良更可貴呢? 末了,我想說明一點,搞兒童文學必須慎重。雖說童話是最浪漫的一種文學形式,作者盡可以憑自己的想像隨意發揮,但是,其內涵必須是純精神的,不應該雜有任何物慾的痕跡,畢竟我們面對的是孩子,是一張張純潔的白紙,我們需要對他們負責。

Ⅱ 兒童文學論文有什麼好些的題目啊急急急~

兒童文學的美學特徵

Ⅲ 兒童文學小說鑒賞論文2000字

一、兒童文學與兒童教育有天然的血緣關系

中外兒童文學發生和發展史都在不斷地敘說著這一事實:兒童文學從誕生之日起就與兒童教育有著天然的血緣關系。
作為文學的一個重要的獨立分支,兒童文學的范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文學的,二是兒童的。兒童文學與其他文學最大的差別在於其基本受眾是兒童,因此,作家在下筆之時,必須顧及兒童的心理發展與理解能力。陳伯吹於1956年曾明白指出:「一個有成就的作家,能夠和兒童站在一起,善於從兒童的角度出發,以兒童的耳朵去聽,以兒童的眼睛去看,特別以兒童的心靈去體會,就必然會寫出兒童所看得懂、喜歡看的作品來。」由此可見,依據兒童的年齡特點,以兒童的立場創作作品,乃兒童文學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其最大的特色。
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人類很早就發現文學是個很好的教育手段。凡屬某國家某民族某地區兒童文學的發韌之作,大多因服從教育目的的需要而產生。最早可能產生於公元前1世紀的古代印度童話寓言故事集《五卷書》的序言中說:古代有一個國王有三個蠢笨的兒子。國王要他的丞相調教這三個兒子,但丞相卻無能為力。後來一個年長的婆羅門願承擔這項教育任務,並保證在半年之內教會三個王子管理國家的才能。他以能吸引兒童的動物故事作為教材,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為此編成這部流傳千古的故事書。17世紀被譽為「第一個為兒童寫作的法國作家」費納隆,為教育好自己的學生——王孫布哥尼公爵而寫了《忒勒馬科斯歷險記》。……可以這樣說,兒童文學的提倡是與兒童教育聯系在一起的,兒童文學是因為兒童教育的需要才從大文學的母體里分離出來,並獨立起來的。因此,兒童文學實際上應該是「成長文學」,可定義為「關注兒童成長,表現兒童成長,有助兒童成長的文學」。

二、兒童文學對兒童精神構建的重要性

「兒童文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在身體、精神、社會方面均未成熟的兒童培養引導為健全的社會人」。它在兒童的教育活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1.兒童文學負有培養兒童樹立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念的重任
在社會道德價值上,兒童文學傳達的多是人類共通的基本美德,如誠信、勇敢、合作、寬容等。當兒童為作品中的文學形象所吸引時,會在情感上產生強烈的共鳴,他們會下意識地站在各種不同的角色形象的立場來理解人與人的關系,體驗各種道德情感,並隨著作品的誘導作出道德判斷。兒童在欣賞接受兒童文學作品時產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斷會對他們的倫理道德觀念和行為產生影響。義大利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之所以成為世界兒童文學名著,一百多年來為世界各國兒童所喜愛,就是因為它塑造出勤奮堅韌的小抄寫員敘利奧、跋涉三千里尋母的聰明勇敢的瑪爾可等一系列的好少年形象,對兒童產生了很大很好的影響。茅盾上世紀30年代寫的中篇兒童小說《少年印刷工》中,小主人公趙元生是個好學、能幹、懂甘苦、自立奮斗的窮苦少年典型形象,為當時一大批由學生變為童工的少年兒童樹立了獨立謀生的榜樣。蘇聯的卓婭、舒拉、鐵木爾,我國的海娃、雨來、張嘎子等藝術形象引導著少年兒童走上正確的生活道路。張天翼筆下的三個栩栩如生的形象:貪玩好動的羅文應、懶惰好出風頭的王葆、不動腦筋的趙大化,則從反面教育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因此,我們說兒童文學是愛的文學,它源於人類的愛與期待,愛是兒童文學最基本的美學元素;兒童文學是善的文學,以善為美,是兒童文學最基本的美學特徵。世界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之所以具有永恆的魅力,就是因為它傳達了深邃的愛的哲學,它具有引人向善的思想魔力。

2.兒童文學負有讓兒童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自然的使命
兒童文學與成人文學一樣,是從整體上反映社會生活的,它包含豐富的思想內容以及作家的主觀見解,也納入不少社會、歷史知識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它既能把孩子引向他們幼小的足跡難以到達的遙遠國度,使之增加見聞,開闊眼界;又能促進他們對人生的哲理思考,使之懂得應怎樣對待社會和人生;更能激勵孩子對社會以及整個世界的熱情關注,以加深他們對生活的了解和認識。比如,瑞典著名女作家拉格洛芙的童話《騎鵝旅行記》就在講述童話故事的同時,又融進了許多有關瑞典的地理概貌、神話傳說、文化古跡、工農業生產等知識。它不僅使瑞典的兒童可以從這個美妙的窗口了解自己的祖國,增長知識,而日世界各國的兒童也可以從中了解這個美麗國度。
兒童文學與其他文學相比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它更能引起兒童濃厚的認知興趣。認知心理學認為:「當個體原有的認知結構與來自外界環境中的新奇對象之間有適度的不一致時,個體就會產生『驚訝』、『疑問』、『迷惑』和『矛盾』心理,從而激發個體去探究。」兒童由於受知識所限,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這恰恰就成了兒童認知的動力。兒童文學能以其生動的形象、有趣的情節、活潑的筆法,把小讀者引進那個他們欲探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展現在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小讀者面前,就能大大激起小讀者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興趣。這種興趣可以促使兒童積極地去探索新事物、新世界,培養兒童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新方法。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丹麥科學家玻爾就曾向人們說過:拉格洛芙的童話《騎鵝旅行記》對他走上科學道路有著深刻的影響。

3.兒童文學負有培育兒童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天職
「人類應當將最寶貴的賦予兒童」,這是聯合國提出的原則。賦予兒童「最寶貴的」當然首先是美。「育人始於立美,立美始於兒童」。文學作為人類審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尤其應遵循美的規律進行創作。凡文學都應該是美的,沒有美就沒有文學。它應以美的光輝光照人類,以美的形態感化人心。曹文軒先生認為,「美感與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甚至大於思想的力量」。他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不遺餘力地澆灌出一朵朵善的花朵,用它們的美陶冶人們的心靈。兒童文學,除了具備一般文學的美學特徵外,還具有其獨特的美學特徵。郭沫若在《兒童文學之管見》中對這個美妙無比的藝術世界作過形象的描繪:「兒童文學當具有秋空霽月一樣的澄明,然而決不像一張白紙。兒童文學當具有晶球寶玉一樣的瑩澈,然而決不像一片玻璃。」這樣的描述,形象而生動地說明了兒童文學所獨有的美學魅力。兒童文學既是生活的真實反映,也是生活的審美反映。兒童文學作家在進步世界觀的指導下,將生活中較粗糙、分散、處於自然形態的美的事物,形象地概括提煉為 更強烈、更豐滿和更理想的藝術美,通過作品集中表現生活美、自然美與藝術美。像安徒生筆下的《海的女兒》、王爾德筆下的《快樂王子》等,盡管主人公的結局是悲慘的,但他們在讀者的心裡所激起的感情卻愈來愈純潔,愈來愈高尚,使讀者從中獲得了美的享受。同樣,生活中的丑在作家筆下亦能變成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如《皇帝的新裝》,就可以使讀者在譏笑、否定丑惡的同時,更加神往生活中美的力量。傑出的兒童文學作家總是以適合兒童的優美形式和高度的藝術技巧,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定時期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兒童產生感情上的激動,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同時也以此影響兒童的思想感情,陶冶和培養兒童健康的生活情趣,發展他們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4.兒童文學負有塑造兒童健全人格的任務
兒童文學作為兒童認識世界的另一扇窗口,能彌補兒童人格的某些缺憾。
首先,兒童文學有利於健全兒童的情感世界。著名作家、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張之路先生認為「情感缺席」是現在孩子的一大問題,曹文軒先生也認為當今社會的兒童,「情感弱化已是令人憂心忡忡的問題」,他們都認為這與孩子的閱讀有關聯。曹文軒先生還認為:「解決這個問題,幾乎是任何一種方式、任何一個部門都無法奏效的。最能治這個世紀病的,大概就是文學。文學幾乎是唯一的良葯。」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總是善於以細膩的筆調來展示人與人、人與世界之間的詩意之美,從而給兒童以強烈的情感體驗。如瑞典著名女作家林格倫的童話《住在屋頂上的小飛人》,寫的是住在屋頂上的小飛人卡爾松與斯萬特松家的小兒子小傢伙相交往的有趣故事。小傢伙是個自我感覺很孤獨的普通小男孩,他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都很忙,家人既沒時間陪他玩,也沒人注意到他的感受。於是小飛人卡爾松出現了。小飛人填補了小傢伙心裡的孤獨感,給小傢伙帶來了無盡的快樂。作品中對於兩個小夥伴純真友誼的描寫,對於小傢伙渴求親情、友情的描寫,給予現實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孩子們一種情感的補償,使他們體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愫。類似的作品還有《愛麗絲漫遊奇境記》、《彼得·潘》、《小熊溫尼·普》、《瑪麗·波平絲》、《洋蔥頭歷險記》、《綠野仙蹤》等,都是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情感的熏陶是優秀兒童文學作品奉獻給兒童的美味佳餚。
其次,兒童文學在樹立兒童的自信心,培養兒童的自我意識,培養兒童敢於冒險、勇於進取的品格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如長篇童話《長襪子皮皮》塑造了一個聰明淘氣、力大無窮,時常會搞些惡作劇的9歲小孤女——皮皮的童話形象。她的獨立自信,她的個性十足,她的敢於冒險,處處都顯示出這是一個被壓抑著的、最狂野的兒童幻想的化身。這個童話形象使得現實中的孩子們被壓抑的慾望得到了宣洩。感受著皮皮的自信、自立、自強、勇敢和冒險,生活中的兒童也會被激動著、鼓舞著。類似的作品還有:斯蒂文森的《金銀島》、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芬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浸染在這樣優秀的作品中,現實中的兒童的自信心、自我意識、勇於進取等個性品質就會受到一種積極的暗示,從而使兒童的這些個性特徵得到啟發、培養和加強。
再次,兒童文學在培養兒童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毅力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不畏困難,不屈不撓是使兒童能夠保持持之以恆的注意力、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的重要保證。一些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可以鼓勵和發展兒童的這些可貴品質。如曹文軒的「成長小說」《古堡》中,就塑造了兩個逆流而上,經受住了生活摔打的「小小男子漢」形象。作者對小說主人公的開拓、進取,勇於搏擊生活等陽剛氣質的熱情描寫,對他們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頑強精神的禮贊,無疑對於克服兒童性格中的柔弱、馴良等缺憾有著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兒童文學如同孩子們心靈成長的養料,我們應充分認識兒童文學對於兒童精神建構的重要性。如果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得以廣泛推廣和閱讀,兒童文學引導兒童親近文學,提升兒童的精神就一定不是夢想。

Ⅳ 我想要一篇關於兒童小說的賞析文章 急···

附蘇青張愛玲對談記

——關於婦女、家庭、婚姻諸問題

主辦者:記者
對談者:蘇青張愛玲
時間:三十四年二月廿七日下午
地點:張愛玲女士寓

前言:當前上海文壇上最負盛譽的女作家,無疑地是張愛玲和蘇青。她們都以自己周圍的題材從事寫作,也就是說,她們所寫的都是她們自己的事。由女人來寫女人,自然最適當,尤其可貴的,似乎在她們兩位的文章里,都代表當前中國知識婦女的一種看法,一種人生觀,就是在他們個人的談話中,記者也常可以聽到她們關於婦女問題的許多獨特的見解,因此記者特約蘇張兩女士舉行對談,以當前中國的婦女、家庭、婚姻諸問題為對談題材。對談的結果非常好,更難得的是她們兩位對於記者所問的,都提供了坦白的答案。記者願意在這里向讀者們鄭重介紹以下的對談記錄,並向參加對談的蘇張兩君表示謝意。

記者

今天預定對談的是婦女、家庭、婚姻諸問題,承蒙你們兩位準時出席,非常感謝。今天對談的題目范圍甚廣,我想先從婦女職業問題談起吧!蘇青女士已從家庭婦女變成了職業婦女,同時在蘇女士的文章里似乎時常說職業婦女處處吃虧,這樣說來,蘇女士是不是主張婦女應該回到閨房裡去的?

蘇青

婦女應不應該就職或是回到家庭去,我不敢作一定論。不過照現在的情形看,職業婦女實在太苦了,萬不及家庭婦女那麼舒服。在我未出嫁前,做少女的時候,總以為職業婦女是神聖的,待在家庭里是難為情的,便是結婚以後,還以為留在家裡是受委屈,家庭的工作並不是向上性的,現在做了幾年職業婦女,雖然所就的職業不能算困苦,可是總感到職業生活比家庭生活更苦,而且現在大多數的職業婦女也並不能完全養活自己,更不用說全家了,僅是貼補家用或個人零用而已,而外界風氣也有轉變(可以說是退潮的時期),對之並不感到如何神聖而予以尊視,故目下我們只聽到職業婦女嫁人而沒有聽到嫁了人的婦女定願無故放棄家庭去就職的。這實在是職業婦女最大的悲哀。

記者

所謂職業婦女的痛苦是不是指工作的辛苦?

職業婦女的苦悶
蘇青

是呀,工作辛苦是一端,精神上也很痛苦。職業婦女,除了天天出去辦公外,還得兼做抱小孩洗尿巾生煤球爐子等家庭工作,不像男人般出去工作了,家裡事務都可以交給妻子,因此職業婦女太辛苦了,再者,社會人士對於職業婦女又決不會因為她是女人而加以原諒的,譬如女人去經商,男人們還是要千方百計賺她的錢,搶她的帽子,想來的確很苦痛。還要顧到家庭,確很辛苦。

張愛玲

不過我覺得,社會上人心險惡,那本來是這樣的,那是真實。如果因為家庭里的空氣甜甜蜜蜜,是一個比較舒適的小天地,所以說家裡比社會上好,那不是有點像逃避現實么?

蘇青

從感情上講,在家裡受了氣,似乎無關緊要,一會兒就恢復了,但在社會上受了氣,心裡便覺得非常難過,決不會容易忘懷的。

Ⅳ 兒童文學論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兒童來文學作為兒童閱讀的主源要精神食糧,它與培養兒童的閱讀能力有著天然的聯系。首先,掌握兒童文學的語言符號,可提升兒童認知分析能力;其次,感受兒童文學的文學形象,可提高兒童的審美鑒賞能力;再次,把握兒童文學的文學蘊含,可發展兒童的聯想擴展能力。

Ⅵ 急求一篇關於兒童文學方面的論文,3000字左右。

兒童,我最討厭了·!

Ⅶ 兒童文學論文

評論中國兒童文學的現狀,論述中國兒童文學前後五代人,寫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兒童版文學取得的進步,比權較張天翼、嚴文井、陳伯吹、洪汛濤等老一輩兒童文學作家與鄭淵潔、楊紅櫻等新一代兒童文學作家,賞析《神筆馬良》、《寶葫蘆的秘密》、《大林和小林》、《小溪流的歌》、《稻草人》、《蘿卜回來了》、《雪孩子》、《沒頭腦和不高興》、《小貓釣魚》、《三個和尚》等經典兒童文學作品。 建議你看看兒童文學理論家、評論家束沛德、樊發稼、王泉根、譚旭東等人的文章,也許對你有幫助。

Ⅷ 淺析兒童文學中童話的諷刺性論文

1、摘要中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切忌把應在引言中出現的內容寫入摘要;一般內也不要對容論文內容作詮釋和評論(尤其是自我評價)。
2、不得簡單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題名是《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發生的研究》,摘要的開頭就不要再寫:「為了……,對幾種中國蘭種子試管培養根狀莖的發生進行了研究」。
3、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摘要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要按邏輯順序來安排。句子之間要上下連貫,互相呼應。摘要慎用長句,句型應力求簡單。每句話要表意明白,無空泛、籠統、含混之詞,但摘要畢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電報式的寫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稱。建議採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標明一次文獻的性質和文獻主題,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

Ⅸ 賞析兒童文學作品《青鳥》論文要怎麼寫呢2000字左右,求高人指點- -

幸福,到底是什來么呢?在我們自的生活中,幸福是一個多義的詞語。在窮人的眼裡,幸福很簡單,只要三餐溫飽,衣食無憂就已經很足夠了。而在富人眼裡,擁有更多的錢才是真正的幸福。看完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幸福不是單一的,友情、親情.....都是幸福的一部分。原來,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

Ⅹ 急需 關於兒童文學的論文!!

論兒童文學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摘要: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靈活多樣。兒童文學作為兒童閱讀的主要精神食糧,它與培養兒童的閱讀能力有著天然的聯系。首先,掌握兒童文學的語言符號,可提升兒童認知分析能力;其次,感受兒童文學的文學形象,可提高兒童的審美鑒賞能力;再次,把握兒童文學的文學蘊含,可發展兒童的聯想擴展能力。

關鍵詞:兒童閱讀能力;兒童文學

小學語文教學主要培養兒童的識字、閱讀、作文、口語交際的能力,閱讀和作文是兒童語文素養最重要的兩個方面。所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准》)關於閱讀要求作了如此規定: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以上這些文字告訴我們:兒童的閱讀能力,主要包括認知分析能力、審美鑒賞能力、聯想擴展能力。雖然提高兒童閱讀能力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兒童文學對兒童的閱讀能力的提升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因為據統計,六年制小學語文教學中80%以上的課文屬於兒童文學(從文學的角度劃分統計),說明兒童文學已成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教材。兒童文學還是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內容,它為小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可見,兒童文學教育已成為小學語文教育的主體,兒童文學已成為提高兒童文學閱讀能力的主要文本。兒童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的表情達意的功能在兒童文學作品中達到了極致。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或用飽蘸詩意的筆墨抒發自然人性的美妙,或用含蓄委婉的筆調抒寫苦難人生之不幸,或用諷刺幽默的筆法揭示社會現實之污點。這種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既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最好範本,也是兒童學習成為「人」的通靈寶玉,就像赫爾岑所言:「歌德和莎士比亞抵得整整一所大學。一個人通過閱讀體驗了時代,不像在科學中,在科學中他只摘取最後的、得到澄清的成果,而是像那種一同舉步、一同走上曲折道路的旅伴。」〔1〕

既然兒童文學在兒童的閱讀和成長中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那麼作為一個具有兒童文學素養和有較高的閱讀分析能力的教師,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有效地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課外活動,他需要探索理想的閱讀教學模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他對教材中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字、詞、句的理解和道德品質的教育上,也不會滿足於藉此教會學生文章的結構方法、中心的表達方式等等,應該自覺地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獨具的美學特質,提高學生對文學藝術的審美能力,努力探求兒童文學與兒童閱讀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兒童在閱讀兒童文學作品時,他們由表及裡感受到的三個基本層次:語言符號-文學形象-文學蘊含。這三個層次明確告知我們,兒童在閱讀兒童文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三個環節是:識別語言符號,掌握信息,提升兒童認知分析能力;再現文學形象,培養想像,提高兒童審美鑒賞能力;挖掘文學蘊含,鍛煉思維,發展兒童聯想擴展能力。

一、兒童文學的語言符號與兒童的認知分析能力

符號學將文學看成是一個由符號構造的精神世界。文學讀解要尋繹文本的意義和價值,也就是要尋繹文學符號的意義和價值,因為文學符號是文學意義和價值的載體。一般認為,語言是表達思想的符號系統,其中詞是符號,句子是符號鏈,由詞和句子組成的講話或文章是符號的集合體。英國學者特倫斯·霍克斯闡述關於語言的功能時認為:「當語言用來傳達信息時,它的認知或指稱功能就發生作用;當語言用來表明說話人或作家的情感態度時,它的表達情感的功能就顯示出來。」〔2〕中國的漢字元號,兼有表形與表意的特點,從漢字的符號上可以看出外指的「物象」與內指的「意向」兩個因素的有機統一。也就是說,索緒爾所推崇的——能指的感性與所指的抽象性的結合,在漢字中達到了高層次的完美實現。可是,書面語言是文字元號,本身不具形象性,要想辦法把它變成形象,要使兒童獲得一種切實的審美體驗。就如法國作家法郎士在《樂園之花》曾說:「書是什麼?主要的只是一連串小的印成的記號而已,它是要讀者自己添補形式色彩和情感,才好使那些記號相應地活躍起來,一本書是否呆板乏味,或是生氣盎然,情感是否熱如火,冷如冰,還要靠讀者自己的體驗。〔3〕(20)換句話說,語言符號的抽象性質,使它所創造的形象和表達的情感失去了直接可感性,兒童想要通過文本感受藝術形象,就必須用自己的認知和分析去融化語符,重構形象,使作者的經驗、情感由凝固的物化形態,重新變化為流動的觀念形態。

按照心理學知識,兒童的認知過程是從環境中接受信息、貯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操作信息,然後作出外顯反應。信息加工把認知過程中感性部分(如,感覺、知覺、注意與記憶)與理性部分(思維)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從輸入到輸出的完整的控制系統。〔4〕而兒童與成人不同,成人有一定的閱讀和生活經驗,很容易在再造想像中將文字元號轉化為腦海中的形象,兒童由於年齡與審美經驗的不足,對文字美的內涵往往難以把握,就需要教師蹲下來,用兒童能夠理解的方式去喚起他們的審美體驗,激發他們的想像力,以使其充分感受文學的魅力。可是,我國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更注重辭章學,喜歡從表達的角度研究作者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技巧。為了有效地捉高兒童的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運用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為範本,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和現代的閱讀觀念 (現代閱讀觀念著眼於快速而准確地從書面資料中獲取信息),培養兒童透過兒童文學文本獲取信息的能力。文章的信息有主信息、副信息,全面發現這些信息,就能完成閱讀的基本要求。如,新課標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紙船和風箏》的表面信息是松鼠和小熊一個住在山頂,一個住在山腳。它們借風箏和紙船分別祝對方快樂和幸福,於是它們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它們為了一點小事吵架,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盪的風箏,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松鼠和小熊都很難過。過了幾天,松鼠在紙船上寫了一句話:「如果你願意和好,就放一隻風箏吧。」傍晚,松鼠看見一隻美麗的風箏朝它飛來,它把一隻只紙船放到了小溪里。而內在的信息是作者表現的是兒童的心靈是單純而明凈的,他們因為不諳世事而真誠地對待一切事物。它所展現的是一種極為透明、至純至真的友誼。

在完成了課堂教學之後,教師應該把目光轉向更多的兒童文學作品,因為任何兒童文學作品一定不是孤立地存在,它必然在相互關系中占據一定的位置。而「認知」就本質而言,始終旨在達到這個本質目的,即將特殊兒童文學作品歸結到一般作品的法則和序列。所以,每一種「認知」 都具有這一特徵:「它不單純地摹寫,而是體現出一種本原性的、賦予形式的力量。它不是被動地表示出某種事物在場這一單純的事實,而是包含著一種獨立的人類精神力量,通過這種能量,現象的單純在場獲得了一種確定的『意義』,獲得了特殊的、觀念化的內容。」〔5〕那麼,兒童在閱讀了具有某一種類型特點的作品之後,在他們的「認知」領域中,必然會獲得一種觀念化了的程序。例如,完成了 《紙船和風箏》的教學後,可引導兒童去閱讀葉聖陶的《小白船》。在閱讀過程中,兒童將會發覺:在《小白船》中,表層信息是作者贊頌田野的美麗、多趣,展現的是「將來的田野」。《小白船》開頭第一句話,「一條小溪是各種可愛東西的家」,就將我們引入優美平和的境地,在這片「將來的田野」里,各種生物都得以自由地舒展生命:「水面上有極細微的聲音,是魚兒在奏樂,他們會用他們特別的方法奏出奇妙的音樂來:『撥喇……撥喇』好聽極了。他們邀請小紅花跟他們一起跳舞;綠萍要炫耀自己的美麗的衣服,也跟了上來。」祥和、諧趣的田野風光中,魚兒暢快地嬉戲遊玩,伴隨他們的是「活潑美麗的小孩兒」。一條小白船載著天真無邪的孩子隨風飄盪,任意東西,即使迷路了,也有善良的人來幫助。深層信息是「小孩兒」與魚兒融洽相處,互不侵犯,共同營構優美、詩意的童話境界。這方天地里洋溢的是真、善和純潔,表現著作家對理想、和諧、充滿真誠與愛意的人生的追求。這樣的教學,可以說兒童以作家創造和構建的文學意象為媒體,透過文字元號與該符號所表示的語義,掌握了文本要傳達的表層、深層信息,從而達到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交流,有效地完成了語文閱讀教學任務。

二、兒童文學的文學形象與兒童的審美鑒賞能力

兒童讀者在語言符號的感染下,經過想像和聯想,便可在頭腦中喚起一系列相應的具體可感的文學形象,構成一個動人心弦的藝術世界,這就是文學作品的第二個層面——文學形象層面。關於文學形象,盧卡契在《藝術與客觀真實》曾指出:「每一種偉大藝術,它的目標都是要提供一幅現實的畫像。在這里,觀象與本質、個別與規律、直接性與概念等的對立消除了,以致兩者在藝術作品的直接印象中融合成一個自發的統一體,對接受者來說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6〕這里所說的「現實的畫像」即文學形象。兒童文學的文學形象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作家的情感和生活形象(物象)的結合而創造的藝術形象,如,在《寄小讀者》里,冰心飽含著她個人的或思念、或嚮往、或欣賞、或同情的各種情愫,而描繪的儀態萬千的自然風光、金發碧眼的異國少年;其二是文本中的文學形象並非直接由實體形象所構成,而是由接受主體的心理機制在一系列語言符號的刺激下幻化、再造而成。如,解讀「丑小鴨」時,讀者通過再造想像,實實在在會感受到:《丑小鴨》絕不僅僅限於反映當時歐洲社會的某些現實,也絕對不僅限於作為作者安徒生人生道路的單一象徵。它最大程度地寫出了整個世界、全體人類生活的某些普遍性,寫出了所有曾經有過自卑而擺脫了自卑,達到理想境界的一種艱難的心路歷程。由於兒童文學是按照美的規律創造的文學,所以,兒童文學的文學形象為兒童提供了一種審美的依據。兒童在兒童文學的閱讀過程中,可以在獲得審美愉悅的同時間接地認識社會、認識歷史、認識人生,接受教育,受到美的熏陶。但要領略文學形象的獨特魅力,從而在情緒情感上打動兒童、感染兒童,需要兒童在閱讀的基礎上,運用藝術思維,藉助創造性的想像和聯想,對作品的情和理有所感受和領悟。所以閱讀兒童文學作品時,通過再現文學形象,發揮兒童的想像,可提高兒童的審美鑒賞能力。具體地說,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提高兒童的審美感受力。審美感受力是指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所傳遞的信息作出的反映能力。在這里,既有單純的生理感覺因素,又有積淀理性內容的感覺因素。〔7〕(232)從生理感覺因素上說,指的是審美主體的感覺能力,表現為主體對事物的感性特徵懷有濃厚的興趣,能夠在審美實踐中保持高度的敏感。例如,兒童聽到節奏韻律鮮明的兒歌、看到富有兒童色彩的語言,就可能引起他們情緒上的舒適感,從而會更有興趣地投到閱讀中。而從積淀理性內容的感覺因素上來說,是指審美主體在獲得生理愉悅的同時,不知不覺地調動起各種心理機能,並參照以往的審美心理積淀和感覺經驗而作出的審美反應。例如,當兒童閱讀了一定數量的兒童文學作品時,由於審美感覺中積淀的閱讀經驗,使兒童對接觸到的文學形象產生特定的審美感受,這樣,兒童會從審美對象的外在特徵、象徵符號中迅速領會它所對應的內涵,所以看到狐狸、大灰狼、小白兔、老牛、猴子,他們會產生狡猾、兇狠、活潑、善良、聰明等相應的審美反應。

其次,培養兒童的審美判斷力。審美判斷是對審美對象的美的特性進行分析、綜合之後所得出的審美評判和審美斷定,而審美判斷力則是指在這種審美評判和審美斷定中所顯示出來的審美水平與能力。〔7〕(232)如果結合兒童的審美心理特點,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兒童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過程中,他們會調動主體的審美經驗展開豐富的自由聯想,將兒童文學作品的審美特性與兒童主體的知、情、意對應起來,從而產生豐富的審美想像和營造意蘊深厚的審美境界。古羅馬教育家普魯塔克說過,兒童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於是我們需要通過兒童文學作品去點燃兒童心靈的火種,讓兒童對作家創造的審美意象進行不斷的審美判斷練習,這將有效地培養兒童的閱讀審美判斷能力。例如,德國當代兒童文學作家甘特·斯本的短篇童話《向日葵大街的房子》:老房子與主人伯姆潑利先生一家世代相居,因此感情深厚,幾次從危難中解救和保護了主人一家,對主人始終忠心耿耿。然而伯姆潑利先生卻嫌老房子舊了,要賣掉它,買幢新房子。老房子不願離開主人,想盡一切辦法來阻止主人出售它。它的種種鬼把戲嚇走了一個又一個的買主,然而引起了一對喜愛新奇的新婚夫婦的極大興趣,非要買下老房子不可。老房子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選擇出走。最後,伯姆潑利先生千辛萬苦才找回了老房子,並把老房子裝飾一新,決心永遠與忠誠的老房子為伴。如果兒童經常閱讀這類作品,他們就會在對老房子這個別出心裁的形象進行再現、體驗與感悟的基礎上,判斷出作品的蘊含:作者藉助童話這一文體,突出老房子忠心不二的精神品質,意在贊揚一種朋友間的忠誠守信,哪怕遇到任何意外變故也不變心的為人的高尚品質。

再次,提升兒童的審美理解力。審美理解是在審美判斷的基礎上,對事物審美特性作進一步認識、分析和把握的一個審美過程。〔7〕(233)審美理解也是對事物審美特性進行深入和強化的認識與把握過程,是審美由感性認識飛躍到理性認識,由個別性把握經由特殊性把握,再到普遍性把握的飛躍過程。從這一層面進行思索,可以發覺兒童在閱讀兒童文學作品時,往往是從作品中的各種事物外部聯系的理解入手,然後對各種事物的現象與本質、內容與形式、偶然與必然、可能與現實的相互關系,以及事物內部的聯系作深刻理解和認識,從而積累某類事物所具有的審美屬性,不斷提高審美理解力。例如,兒童在閱讀王爾德的《快樂王子》時,他們發現這個童話描寫的是「快樂王子」為了關心幫助窮人而獻出了自己所有最珍貴的東西,最後又由於同情曾幫助過他的小燕子,悲痛得鉛心爆裂而最後被毀,而其內涵卻是「快樂王子」為愛而獻身的崇高的精神境界。由這個文本作為範例,然後引導兒童閱讀更多的童話,兒童會領悟到童話生動的形象與離奇情節的背後,常能引發人們思考更深刻的社會內容,如,人與人的相處、人與自然的關系、美與丑的辨別、正義與邪惡的根源等隱藏著的蘊含。

席勒曾經指出:「審美的教養使一切事物服從美的法則,並且在它給予外部生命的形式中顯現內在的生命。」〔8〕由此可見,如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常進行類似的閱讀,那麼兒童會在文學形象的審美感受中滲透自己的審美體驗,從而直接進入到文學作品的哲理性認識和本質性把握的層面。

三、兒童文學的文學蘊含與兒童的聯想擴展能力

文學蘊含層面,是指文本所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種內容,它是宗白華所說的「最高靈境」層次,也是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寫詩這種活動比寫歷史更富於哲學意味」的哲學內涵。中國古典美學中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也是對文學作品蘊含的闡述。在西方,但丁早就指出,文學具有四義——字面意義、譬喻意義、道德意義和奧秘意義。可見真正成功的文學作品,不應當是意義確定的和完結的,而應當是意義含蓄的,這樣可以滿足讀者的闡釋慾望。兒童文學作為文學的一個分支,它當然也講究文學的蘊含。許多兒童文學作品,尤其是適合少年閱讀的兒童小說,其內蘊存在於特定的小說話語體系中,彷彿具有無限的生成與闡釋的可能性。例如,曹文軒的《古堡》,表層描寫兩個少年對一座傳說中的古堡的尋覓,深層告訴兒童在一切認識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要表現出不迷信、不盲從、不畏艱險、不憚前驅的探索精神。兒童文學文本的蘊含散發出無窮的藝術魅力,召喚著兒童充分調動其聯想、想像能力,逐漸走進兒童文學文本的蘊含層面。

閱讀期待中包含著想像能力的培養。接受美學代表人物姚斯在《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中曾說:「在文學閱讀之先及閱讀過程中,作為接受主體的讀者,基於個人和社會的復雜原因,心理上往往會有一種既成的結構圖式。讀者的這種據以閱讀文本的既成心理圖式,叫作閱讀經驗期待視野,簡稱期待視野。」〔9〕從某種意義上說,以文學能力和閱讀興趣為主要因素構成文學讀者的統覺背景,即是閱讀期待視野,讀者正是立足於這一統覺背景去選擇作品、破譯語符來和作家對話的。在這兒,讀者是接受主體、是積極的、主動的、創造性的。也就是說,面對兒童文學文本,兒童讀者當然可以而且必須以自己的想像去將其具體化,去進行再創造。如果再用姚斯的話來說就是:「文學作品並非對於每個時代的每個觀察者都以同一種面貌出現的自在的客體,它不是一座自言自語地宣告其超時代性質的紀念碑,而像一部樂隊總譜,時刻等待著閱讀活動中產生的,不斷變化的反響。只有閱讀活動才能將作品從死的語言材料中拯救出來並賦予它現實的生命。」〔10〕接受美學的這些觀點,實際上強調了兒童文學閱讀的再創造性質。兒童在閱讀作品時,不是對作品作浮光掠影的了解,而是在閱讀(或聽讀)的基礎上,運用藝術思維,藉助創造性的想像和聯想,對作品的「情」和「理」能有所感受和領悟。因此兒童文學閱讀有較明顯的感情色彩和理性色彩,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特點。況且少年兒童的心理有其共性:即對新奇的事物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青少年最富於想像、青少年的空間想像能力不斷提高、青少年的想像更富於創造的特色。」〔11〕於是,面對曹文軒的兒童小說,兒童在想像中期待著個性獨特的兒童形象和如詩如畫的環境;面對湯素蘭的童話,兒童在想像中期待著曲折有趣的情節和幽默詼諧的童話形象;面對著兒童詩歌,兒童在想像中期待著和諧的韻律和鮮明的節奏。所以,在兒童的閱讀期待中,要抓住兒童想像豐富的特點,從而進一步培養他們的聯想、想像能力。

閱讀回味中包含著想像能力的培養。回味是讀解的一種精神反芻形式,是一種回溯性的心理活動。〔3〕(171)兒童文學中的某個情節、某個人物的典型性格,甚至它的一兩句有意思的話,兒童詩歌中某種意境、某一佳句、某一關鍵字眼都可能給兒童讀者留下閱讀回味。之所以產生閱讀回味,是因為兒童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發達,他們對作品中的場景、情節、人物、內涵可能一時難以有豁然領悟的感受,需要在對作品的反顧中重新整理,逐漸得以領會。而回味的過程,教師可充分運用各種方法與手段有效地激發兒童的情感,使兒童在情感的觸動下牽引想像,進而在飛揚的想像中產生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如,回味《和時間賽跑》這一篇文章時,讓兒童在進一步體會「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像,聯想與珍惜時間有關的格言;也可以利用音樂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講講珍惜時間的小故事;或讓學生用畫筆描繪珍惜時間的畫面。這一過程用故事、音樂或畫面來渲染氣氛,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往往充滿激情、充滿想像、充滿靈感。它不僅有助於豐富兒童的內心情感世界,培養想像力,使兒童體悟到文學的情感美與形象美,而且直接關繫到兒童對文學本身的理解與接受程度。 同時,這一過程還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參考文獻:

〔1〕〔俄〕赫爾岑.赫爾岑論文學〔M〕.辛未艾,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62.35.

〔2〕〔英〕特倫斯·霍克斯.結構主義和符號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74.

〔3〕龍協濤.文學閱讀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20.

〔4〕劉金花.兒童發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23.

〔5〕〔德〕恩斯特·卡西爾.語言與神話〔M〕.北京:三聯書店,1988.209.

〔6〕〔匈牙利〕盧卡契.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第2卷〔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5.429.

〔7〕黃健.文學與人生〔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8〕席勒.美育書簡〔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4.117.

〔9〕〔德〕姚斯.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340.

〔10〕童慶炳.文學概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469.

〔11〕北師大公共課編寫組.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162.

參考資料: http://www.mianfeilunwen.org.cn/html/ZhiYeJiaoYu/55/55829/1.htm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