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揚州慢音樂賞析

揚州慢音樂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02 12:20:23

A. 《白石道人歌曲》揚州慢的手法和調式是怎樣的

歌曲分上下兩個樂段,在結構上採用了「換頭」與「換尾」兩種手法並用的寫版作技法來增權強樂曲的對比。這種對比是變化反復兩段體,第二段作換頭變化,也就是上下片各四個樂句,其中第一句、第四句的曲調,兩片各不相同,而第二句、第三句的曲調則完全一樣。

該曲在調式上運用的是我國古音階羽調,旋律進行非常平穩,曲調清新流暢,整個音樂的風格顯得十分淡雅。

《白石道人歌曲》揚州慢

B. 宋詞姜夔揚州慢

揚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譯文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這天,我經過揚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薺草和麥子。進入揚州,一片蕭條,河水碧綠凄冷,天色漸晚,城中響起凄涼的號角。我內心悲涼,感慨於揚州城今昔的變化,於是自創了這支曲子。千岩老人認為這首詞有《黍離》的悲涼意蘊。
揚州自古是淮南東路的名城,這里有著名游覽勝地竹西亭,初到揚州我解鞍下馬作停留。當年那春風十里繁華街道,如今卻是蕎麥青青孤單可憐。自從金兵侵犯長江流域以後,連荒廢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樹,都厭惡再提起那場可惡的戰爭。臨近黃昏凄清的號角已吹響,回盪在這座凄涼殘破的空城。
杜牧曾以優美的詩句把你贊賞,今若重來定會為你殘破而驚。縱使有豆蔻芳華的精工詞采,縱有歌詠青樓一夢絕妙才能,也難抒寫此刻深沉悲愴感情。二十四橋依然完好毫無損傷,橋下波心盪漾一彎冷月寂寞。想那橋邊紅芍年年花葉繁榮,不知年年有誰欣賞為誰而生?

注釋
⑴揚州慢:詞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闋,九十八字,平韻。此調為姜夔自度曲,後人多用以抒發懷古之思。
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⑶維揚:即揚州(今屬江蘇)。
⑷薺麥:薺菜和野生的麥。彌望:滿眼。
⑸戍角:軍營中發出的號角聲。
⑹千岩老人:南宋詩人蕭德藻,字東夫,自號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學詩,又是他的侄女婿。黍離:《詩經·王風》篇名。據說周平王東遷後,周大夫經過西周故都,看見宗廟毀壞,盡為禾黍,彷徨不忍離去,就做了此詩。後以「黍離」表示故國之思。
⑺淮左名都:指揚州。宋朝的行政區設有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揚州是淮南東路的首府,故稱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時,東為左,西為右。名都,著名的都會。
⑼解(xiè)鞍少駐初程:少駐,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⑽春風十里:杜牧《贈別》詩:「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里用以借指揚州。
⑾胡馬窺江:指金兵侵略長江流域地區,洗劫揚州。這里應指第二次洗劫揚州。
⑿廢池喬木:廢毀的池台。喬木:殘存的古樹。二者都是亂後余物,表明城中荒蕪,人煙蕭條。
⒀漸:向,到。清角:凄清的號角聲。
⒁杜郎:即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揚州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俊賞:俊逸清賞。鍾嶸《詩品序》:「近彭城劉士章,俊賞才士。」
⒂豆蔻:形容少女美艷。豆蔻詞工: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⒃青樓:妓院。青樓夢好:杜牧《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⒄二十四橋:揚州城內古橋,即吳家磚橋,也叫紅葯橋。
⒅紅葯:紅芍葯花,是揚州繁華時期的名花。

C. 中國音樂史考試,急,求解析《陽關三疊》和《揚州慢》。

《陽關三疊》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也是我國古代音樂作品中難得的精品,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唱,有著旺盛的藝術生命力。這首樂曲產生於唐代,是根據著名詩人、音樂家王維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譜寫而成的。因為詩中有「渭城」、「陽關」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陽關曲》。大約到了宋代,《陽關三疊》的曲譜便已失傳了。目前所見的古曲《陽關三疊》則是一首琴歌改編而成。最早載有《陽關三疊》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釋字琴譜》,而目前流行的曲譜原載於明代《發明琴譜》(1530),後經改編載錄於清代張鶴所編的《琴學入門》(1876)。新中國成立後,王震亞將其改編為混聲合唱。
現存《陽關三疊》
原詩已飽含深沉的惜別之情,譜入琴曲後又增加了一些詞句,加強了惜別的感覺,表達了作者對即將遠行的友人無限留戀的誠摯情感。曲譜最早見於《漸音釋字琴譜》(1491年以前),另外還有1530年刊行的《發明琴譜》等十幾種不同的譜本。據清代張鶴所編《琴學入門》(1864年)傳譜,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個基本曲調將原詩反復詠唱三遍。故稱「三疊」。每疊又分前後兩段,琴歌開始加了一句「清和節當春」作為引句,其餘均用王維原詩。後段為新增歌詞,每疊不盡相同,帶有副歌的性質,分別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別之情,「淚沾巾」的憂傷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緒。旋律以五聲商調式為基礎,音調純朴而富於激情,特別是後段「遄行,遄行」等處的八度跳進及「歷苦辛」等處的連續反復呈述,情真意切,激動而沉鬱,充分表達出作者對即將遠行的友人的那種無限關懷、留戀的誠摯情感。歌曲結尾處漸慢、漸弱,抒發了一種感嘆的情緒。

楊州慢,是南宋詞人、音樂家姜夔的自度曲,而以此調創作的詞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揚州慢·淮左名都》。另外還有趙以夫、鄭覺齋等詞人用過此調。

D. 姜夔為什麼要寫《揚州慢》

姜夔畫像姜夔
(1155~1221)南宋詞人、音樂家。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在他所處的時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對峙,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十分尖銳復雜。戰爭的災難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於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雖然為此也發出或流露過激昂的呼聲,而凄涼的心情卻表現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學和音樂創作里。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一生布衣,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
四庫全書提要:夔詩格高秀,為楊萬里等所推,詞亦精深華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節文采,並冠一時。另:姜夔交遊多為名人,四詩翁其三多賞其詩詞。應當是江湖詩風的奠基人之一,《江湖集》收其詩。所作《詩說》多精至之論,嚴羽以前,無以為過。其詞清空,《宋詞通論》許為「南宋唯一的開山大師」。有《白石詞》、《白石詩集》、《續書譜》(書法)、等
姜夔(約1155~約1221)
揚州慢中國宋代音樂家和詞人。字堯章。別號拈花惹草白石道人,世稱姜白石。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童年失去父母,在漢陽的姐姐家,度過了青少年時期。他愛好音樂文學和書法。成年後屢試不第,奔走四方,過著幕僚清客的生活。他有憂國憂民之心,對當時的政治表示不滿,支持辛棄疾抗擊金朝統治者的事業。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白石路過曾擅金兵兩次破壞的揚州,所見斷井頹垣,使他感融萬端,寫出著名的《揚州慢》曲譜和歌詞。合肥也被金兵蹂躪過,白石在那裡寫出《凄涼犯》,反映了「邊城一片離索」的荒涼景象。這些作品不僅是藝術創作,也是真實的史料。白石一生處在矛盾的心情中不能自拔。他對自己的幕僚生活感到厭倦,卻又處處依附統治集團,留戀那種狹隘空虛的生活,因此,憂郁凄涼便成了他的音樂和文學創作的特色。
揚州慢·十里春風,二分明月,蕊仙飛下瓊樓南宋寧宗元三年(1197),白石向朝廷進《大樂議》,論列古今樂制,提出整理宮廷音樂的意見,沒有被採納。他的著作《白石道人歌曲》中,保存下來的樂譜,有琴曲1首,《越九歌》10首,詞調17首,共28首。琴曲《古怨》是減字譜,可彈奏;《越九歌》是律呂字譜,已經標明不同的音高;詞調是工尺旁譜,流傳中多有訛誤之處,研究者對此有不同見解。詞調17曲中,除《醉吟商小品》和《霓裳中序第一》是傳統大麴的摘篇,《玉梅令》是范成大的作品以外,其他詞調都是白石自度曲。在自度曲中也可能有吸收民間音樂而加工改編的。這17首歌曲是歷史上重要樂種「詞樂」的可靠實例,反映了當時作曲技巧的一個側面。1949年後,近人楊蔭瀏在調查研究五台山《八大套》和西安鼓樂的基礎上,重新整理白石旁譜,將它全部翻譯出來,編成《宋姜白石創作歌曲研究》一書。對此,其他學者也有不同的譯法。

E. 我要參加朗誦比賽,有沒有適合姜夔的《揚州慢》的背景音樂

夕陽蕭復鼓
是抒情寫意的樂曲制,1925年前後,上海大同樂社根據經曲改編成絲竹樂曲《春江花月夜》這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旋律優美流暢。樂曲通過委婉質朴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形象地棉會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贊頌了江南水鄉的優美風姿。

F. 比較《陽關三疊》《揚州慢》與當代抒情歌曲《我愛你,中國》,在風格上有什麼不同

《陽關三疊》:詞義深沉,曲調情意綿綿、溫情含蓄。詩詞與音樂交相輝映回,珠聯璧合,答讓人聽來回味無窮,傳唱不絕。旋律跌宕起伏,錯落有致,突出表現了悲傷、惜別、期待的感情,包含著沉思和期待的想像。送別之情更顯激動,心中無限感傷,歌曲的別情離緒達到高潮。
《揚州慢》:慢是詞調歌曲的一種,慢速抒情,歌曲為雅樂音階,123#45671,宮調式,曲調純朴,富有激情。
《我愛你,中國》:歌曲的演唱中所浸透的情感表達得既飽滿酣暢又含情深沉,讓我們體會到對祖國之愛不僅赤誠出自情感,還源於深刻的理解,涵蓋千年文化積淀和文明智慧的悟性。感慨系之,堪稱大家閨秀的風范。這是一股清新的中國風,但浸透著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

實在找不到了,就這樣總結了一下。我們又不是專業人士,想必高B的要求不會太高。有作業交就拿到了這一科的學分。

順便問一下:高B的作業要不要抄題?

答7樓同學:我說說的總結是根據網上搜索引擎搜到的烏七八糟的資料總結的,非我專業~
盡管拿去!只要你不擔心高B見到多份一模一樣的之後...

G. 求宋詞配樂,如姜夔《揚州慢》配樂唱頌

用網路mp3搜索

H. 揚州慢音樂

網路MP3上搜 揚州小調 就OK 啦

I. 《揚州慢》鑒賞

姜夔 kuí
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一生飄
泊江湖,依人作客,卻絕不曳裾侯門,逢迎取合。他與辛棄疾、楊萬里、范成
大等為文字交,詩詞皆卓然成家。詞風清麗典雅,以冷香幽韻和瘦骨逸神獨擅
勝場,為清代浙派詞人所尊奉。他深諳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綴音譜,
是流傳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詞樂資料。有《白石道人歌曲》。

這首詞的特點,寫景抒情,多在虛處,沉鬱蘊藉,韻味無窮。

1、綜觀全詞,寫揚州的過去的盛況,都是虛筆。

——「淮左名都」,不過耳聞;「竹西佳處」,也非目見;「春風十里」,既不指當時,也不是具體景物,但一組合,顯出揚州昔日的繁華。為下文對比鋪墊。

2、寫揚州的今日,雖是實寫,但只用大筆勾勒。

——善於選擇最能表現戰後百事蕭條的典型事物來淡筆點染,留下開闊空間讓讀者去想像:說「廢池喬木」,說「薺麥青青」,說「清角吹寒」,並用「空」字輕輕一點,一幅城市破敗,弦管不聞,人煙稀少的圖景便宛然在目。

3、這首詞里也沒有一個字正面抒情。

——「厭言兵」的是「廢池喬木(樹尤如此,人何以堪?)」,驚嘆揚州的是「杜郎(面對破敗荒涼的揚州城,恐怕再也做不成「揚州夢」,寫不出「豆蔻詞」了)」,凄冷無聲是「月」(所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開無主的是「紅葯」——用一問,以花的無知稱人的有情。

姜夔的詞抒情寫景,都不執著於具體細致的刻劃描繪,總是寫得空靈、疏淡,有時比起慷慨發怒,一泄無余,更能激起讀者去進行再創造,更具有藝術感染力。

把「予過維揚」的過程寫得很有層次,駐、看、聞、想,步步寫來,有條不紊。描寫中很注意聲色(如清角,薺麥等),動靜(如波心,空城等),很見作者功力。

思想內容:

敘寫金兵入侵對揚州城的嚴重破壞,抒發悲涼痛惜的思緒。但詩人懷念的是士大夫的野遊生活,作品未曾深入接觸平民的疾苦。

這首詞抒發了詩人《黍離》之悲,作者即事寫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抒發了內心的郁憤,表達出一片愛國的深情。但是,由於作者生活和思想的局限,反映在作品的思想內容上,盡管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情調卻過於低沉。與辛棄疾、陸游等詩人相比,即可看出其差距,不只是風格不同而已。

寫作特點

1.用今昔對比的反襯手法來寫景抒情,在這闋詞中是比較突出的。上片用昔日的「名都」來反襯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風十里揚州路」來反襯今日的一片荒蕪景象——「盡薺麥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賞」、「豆蔻詞工」、「青樓夢好」等風月繁華,來反襯今日的風流雲散、對景難排和深情難賦。以昔時「二十四橋明月夜」的樂景,反襯今日「波心盪,冷月無聲」的哀景。「波心盪、冷月無聲」的藝術描寫,是非常精細的特寫鏡頭。二十四橋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簫」的風月繁華已盪然無存了。詞人用橋下「波心盪」的動,來映襯「冷月無聲」的靜。「波心盪」是俯視之景,「冷月無聲」本來是仰觀之景,但映入水中,以成為俯視之景,與橋下盪漾的水波合成一個畫面,從這個畫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詞人低首沉吟的形象。總之,寫昔日的繁華,正是為了表現今日之蕭務。

2.這首詞在藝術表現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寫景物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景中含情,化景物為情思。它的寫景,不俗不濫,緊緊圍繞著一個統一的主題,即為抒發「黍離之悲」服務。詞人到達揚州之時,是在金主完顏亮南犯後的十五年。他「解鞍少駐」的揚州,位於淮水之南,是歷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竹西佳處」是從杜牧《題揚州禪智寺》「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化出。竹西,亭名,在揚州東蜀崗上禪智寺前,風光優美。但經過金兵鐵蹄蹂躪之後,如今是滿目瘡痍了。戰爭的殘痕,到處可見,詞人用「以少總多」的手法,只攝取了兩個鏡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和滿城的「廢池喬木」。這種景物所引起的意緒,就是「猶厭言兵」。清人陳廷焯特別欣賞這段描寫,他說:「寫兵燹後情景逼真。『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百言,亦無此韻味。」(《白雨齋詞話》卷二)這里,作者使用了似人化的手法,連「廢池喬木」都在痛恨金人發動的戰爭,物猶如此,何況於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對這戰爭的痛恨與詛咒,當然要超過「廢池喬木」千百倍。

上片的結尾三句:「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卻又轉換了一個畫面,由所見轉寫所聞,氣氛的渲染也更加濃烈。當日落黃昏之時,悠然而起的清角之聲,打破了黃昏的沉寂,這是用音響來襯托寂靜。「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來是天氣給人的觸覺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說「吹寒」,把角聲的凄清與天氣聯系在一起,把產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聲把寒意散布在這座空城裡。聽覺所聞是清角悲吟,觸覺所感是寒氣逼人,再聯系視覺所見的「薺麥青青」與「廢池喬木」這一切交織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間上來說都統一在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聯系在一起,同時化景物為情思,將景中情與情中景融為一體,來突出「黍離之悲」。

3.巧於用典,活於用典

巧於用典,隱為對比,在對比中述悲憤。「竹西」是用杜牧《題揚州禪智寺》中的詩句暗示揚州,與「淮左名都」對舉成文,並與「廢池喬木」、「猶厭言兵」隱為興旺與荒涼的對比,表達作者對侵略戰爭的怨憤之情。

此詞作於冬至,「春風十里」是以虛擬之筆,巧用小杜詩句,盡寫往日揚州的無限風光,和今日「盡薺麥青青」的荒涼冷落相對比。「二十四橋」句則化用杜牧對美好的古揚州的深厚懷念之情,「水」、「橋」、「月」三個方面說明今昔的不同,能更好地表現「黍離之悲」。

活於用典,化為襯托,在襯托中抒胸臆。「杜郎俊賞」一句,是借杜牧歌頌揚州生活留下的優秀詩章,從側面說明揚州的興衰變化,假設小杜重遊舊地,也會目瞪口呆,驚訝不已。這是作者從虛處著筆,以虛襯實,用杜牧的驚訝來襯托自己的悲哀情懷。「縱豆蔻詞工」一句中兩用杜牧詩的典故,卻不用原詩意旨,而是化用杜牧的詩才橫溢;再轉進一層,說縱有杜牧這樣錦心綉口的才華,也無法表達此時蘊藏在內心深處的「黍離」之悲,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悲憤怨恨。

移情的運用

「移情」是我國古典詩詞中的一種司空見慣的表現手法。《揚州慢》藝術表現上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寫景物時帶有濃烈的感情色彩,景中含情,化景物為情思。它的寫景,不俗不濫,緊緊圍繞著一個統一的主題即為抒發「《黍離》之悲」而寫。詞人「解鞍少駐」揚州之時,是在金主完顏亮南犯後的十五年。戰爭的殘痕到處可見,但詞人卻僅僅攝取了兩個鏡頭:「盡薺麥青青」和滿城的「廢池喬木」。這些景物所引起的意緒,就是「猶厭言兵」。這是一種擬人的手法,賦予了無生命的事物以人所特有的思想感情。物猶如此,何況於人!人民對戰爭的痛恨與詛罵由此可知。「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萬言,亦無此韻味」(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上片結句中,「清角吹寒」四字的「寒」字下得很好。寒意本來是天氣給人的觸覺感受,但詞人不言天寒,而說「吹寒」,好像是凄清的角號之聲把寒意「吹」出來似的。這就突出了人為的感情色彩。這里,詞人聽到的是清角悲吟,感受到的是寒氣逼人,再聯繫到前面所看到的「薺麥青青」與「廢池喬木」,完全是一幅有聲有色、慘淡寥廓的圖畫。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都交織在一起,統一在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聯系在一起,同時化景物為情思,將景中情與情中景融為一體,來突出」《黍離》之悲」。

下片第三句:「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月亮原本就「無聲」,也無冷暖之別,但姜夔卻藉助「通感」手法,「使本色之外,筆補造化」,讓觸覺感受「冷」與聽覺感受「無聲」互相挪移溝通,這就強化了讀者對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性。這里的「冷月」、「無聲」與上片「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中的「厭」字,都是詞人主觀感受的聯想、遷移,是移人情於物象的結果。這就增強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J. 揚州慢朗誦配什麼背景音樂好(十萬火急了)

試試柳永的《雨霖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