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巴金星賞析

巴金星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02 11:50:12

① 巴金作品 家 , 賞析

巴金的《家》
巴金自己偏愛《霧、雨、電》,但最受讀者歡迎的則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尤其是《家》。
關於愛情三部曲,劉西渭在《咀華集》里已有透闢的分析和批評,這里評介一下新文學史上擁有最多讀者一部小說棗《家》。
我最初讀的巴金作品,是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給我的印象很壞。不但文字談不上精美,所寫的人物也莫名其妙,因為中國從沒發生過它那其主義的革命,對那些虛無而瘋狂的角色無從理解。因此,巴金自己雖然每讀一遍便「淚浪滔滔」,但是在絕大多數讀者則味同嚼蠟。《家》則完全不同,所寫故事、人物、場景、園林的幽與美,梅花的色與香,缺乏陽光的古屋,連吐在地上的濃痰,讀者不但熟悉,並且有好多東西,直到今天還附在父輩和自己的身上。
「激流」這兩個字,頗能表達五四運動前後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從家族本位社會向個人和國家本位社會的變革。首先是個人的覺醒,之後是個人從休戚相關、福禍與共的大家族的束縛(在悠久的年月安是中國人的安樂窩,在新時代的風暴里則成了牢籠)掙脫出來,面對國家和社會。《家》給予這一從舊到新的變革提供了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這一大變革到今天已臨末期,但是還沒有完全過去,因此這部書的火焰還沒有熄滅,許多讀者還可以從《家》里拾取自己的哀歡。
假如我們單從題材的風上,變革的典型來肯定《家》這部小說,未免太不公道,太輕視它了。其實自新文學誕生以來,大多數的小說,都在描寫上述的變革,可是為什麼《家》獨擁有最多讀者,而且歷久不衰呢?我們必須化點功夫去探求。這里先概述一下全書的梗概。……
小說一開頭寫風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館,結尾寫覺慧如鳥脫籠似的離家,搭上往上海的船,望著一江東去的秋水,他寫道:
「這水,這可祝福的水啊,它會把他從住了十八年的家帶到那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間去。」
這一開頭一結尾,頗有藝術匠心,在讀完全書之後,使人不能立刻離開書中的世界。
《家》雖然有不少缺點值得推敲,卻不愧是三十年代長篇小說的名著,足以和其它諸大家並耀爭輝。
《家》的主要缺點是通篇缺乏藝術錘煉。我手頭的這部《家》,是一九五一年的修訂本,已改去「用字不妥當的地方」及「刪去一些累贅的字句」,可是若干章節讀來仍感到難以下咽。總括說來這部小說,描寫和敘述參半,「難以下咽」多在敘述的部分。許多對話,太急於表達思想,而失去口語的活氣和韻味,讀來好象聽演講。
這些缺點與當時巴金的文學觀點有關。他無數次的表白:「文學是什麼?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終就不曾想知道……我不曾讀過一本文學的書。」又:「我不是為做作家才來寫小說,是過去的生活逼著我拿起筆來。」可知他對文學的粗暴和輕蔑。這當然是一種無知的幻稚。不論你出於什麼動機寫小說,只要你當做文學作品出版,投進文學的世界,你就要受藝術尺度的衡量。
正因為在寫《家》時(當時二十八歲),巴金還對文學這樣蒙昧無知,居然寫出這樣一部不朽的作品,可見他天賦之高。這部小說的魅力在左列幾點:
(一)作者抓住了那個變革時代的焦點,抓住在變革中舊和新的人物典型,同時用一連串的典型沖突事件,表達了變革「激流」的澎湃。《家》是激流年代的一首長歌。換個方式說,《家》的角色、情節和主題三者的配搭甚是勻稱、和諧。由於整體的結構完整,遂使部分文字的生澀和粗糙顯得有重要了。
(二)新文學誕生以來的小說,十部之中有九部,在寫作時都懷有一個文學以外的目標,巴金也未能免俗,但是《家》是為紀念他大哥寫的,他必須放下自己的「目的」,盡量接近真實。因此成為一部人情味最純、生活味最濃的小說。
(三)巴金一九五一年在《家》的《後記》最後一行寫道:

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

在他一切的作品中都滿溢著純潔的青春氣息。《家》尤其濃厚。這種氣息反映一顆單純的心靈,讀他的小說,你毫不感到是在絞汁寫出來的,是唱出來的,呻吟出來的,是自然的天吁。這不是藝術,而是天賦。如他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四)巴金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寫的《激流》總序,短短只有一千字,具有同樣意思的話重復了三次:(1):「這裡面有愛,有恨,」(2)「我有我的愛,有我的恨,」(3)「……可以看見那一股由愛與恨,歡樂與受苦……」。他在其它作品中,和作品的序言或後記中,無數次的重復類似的話。讀者或許誤解他是一個愛恨分明的人,不,他是愛得深,恨得淺,愛得如火燒,恨得如雪融的人。換言之,他愛得認真,恨得軟弱。這因為他的恨根源於愛。因此在《家》里,我們覺得可愛的人十分可愛,可恨的人只感到可憫(含有同情的憐憫)。這里使人記起「哀而不傷、怨而有怒」那兩句話,《家》具有這兩種恰到好處之美

② 巴金《家》賞析

巴金的《家》是當時社會的寫照,在家中他刻畫了眾多豐富典型的形象,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小說中的人物有七十來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溫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

以及受新潮思想、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要數那個以死來對封建制度提出抗議的剛烈女孩鳴鳳。

鳴鳳是一個很典型的就社會,就制度的犧牲品。她在很小的時便被賣到高公館做丫鬟,在這七年中鳴鳳過著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非人生活,鳴鳳怕自己做錯事而被責罵,她把一切都歸結於命運。

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由一個萬能的無所不知的申明安排好了的,自己到這個地步,也是命中註定的」。但她卻也有過些幻想,畢竟這樣的她才十七歲,正是少女最愛幻想的時候。

覺慧是一個嚮往自由,接受新思潮的叛逆者。這樣的他不得不說是早就鳴鳳悲劇的另一根導火線。覺慧起初對鳴鳳夠不上愛,最多不過是好玩罷了。他不要待在這個無可挽救的封建大家庭,他參加社會各種新潮運動,這樣也就難免忘記了那個和他處於熱戀的小丫鬟鳴鳳。

當高老太爺要將鳴鳳當做禮物送給荒淫的馮樂山時,覺慧卻因為工作忙而只是口頭上應付了一下鳴鳳。夜五更鳴鳳最終走向她自己選的那條路,掛著凄涼的微笑,一步步的走向湖底,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終於叫出了「覺慧」,沒錯,是「覺慧」。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她終於不在是一個低微,一個可以被人買來買去,送來送去的物件,她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她以死來控訴這個萬惡的吃人的封建社會,她用死來喚起整個社會向黑暗勢力的抗爭。

這一幕不禁讓我想起很多很多年前鞏俐主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背後是高高掛起的燈籠,而四太太卻一直徘徊在屋頂,她已經瘋了,她認為屋頂是最接近天空的地方,渴望著自由。

那時候小不懂得電影為什麼那麼拍只是覺得很恐怖,現在漸漸的知道那是在封建社會殘害下的典型女性形象。在封建的大宅院中究竟埋葬了多少人的青春。

(2)巴金星賞析擴展閱讀

《家》內容簡介:

《家》是一部思想相當深刻的現實主義力作,作品通過以覺慧為代表的青年一代與以高老太爺為代表的封建腐朽勢力的激烈斗爭,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腐敗與黑暗;

控訴了大家族和舊禮教、舊道德的罪惡及其吃人的本質,並且揭示其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同時,作品還以極大的激情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以及他們與罪惡的封建家庭的決裂。

③ 巴金作品賞析

巴金作品《家》的藝術賞析
巴金自己偏愛《霧、雨、電》,但最受讀者歡迎的則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尤其是《家》。 關於愛情三部曲,劉西渭在《咀華集》里已有透闢的分析和批評,這里評介一下新文學史上擁有最多讀者一部小說棗《家》。 我最初讀的巴金作品,是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給我的印象很壞。不但文字談不上精美,所寫的人物也莫名其妙,因為中國從沒發生過它那其主義的革命,對那些虛無而瘋狂的角色無從理解。因此,巴金自己雖然每讀一遍便「淚浪滔滔」,但是在絕大多數讀者則味同嚼蠟。《家》則完全不同,所寫故事、人物、場景、園林的幽與美,梅花的色與香,缺乏陽光的古屋,連吐在地上的濃痰,讀者不但熟悉,並且有好多東西,直到今天還附在父輩和自己的身上。 「激流」這兩個字,頗能表達五四運動前後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從家族本位社會向個人和國家本位社會的變革。首先是個人的覺醒,之後是個人從休戚相關、福禍與共的大家族的束縛(在悠久的年月安是中國人的安樂窩,在新時代的風暴里則成了牢籠)掙脫出來,面對國家和社會。《家》給予這一從舊到新的變革提供了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這一大變革到今天已臨末期,但是還沒有完全過去,因此這部書的火焰還沒有熄滅,許多讀者還可以從《家》里拾取自己的哀歡。 假如我們單從題材的風上,變革的典型來肯定《家》這部小說,未免太不公道,太輕視它了。其實自新文學誕生以來,大多數的小說,都在描寫上述的變革,可是為什麼《家》獨擁有最多讀者,而且歷久不衰呢?我們必須化點功夫去探求。這里先概述一下全書的梗概。
小說一開頭寫風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館,結尾寫覺慧如鳥脫籠似的離家,搭上往上海的船,望著一江東去的秋水,他寫道: 「這水,這可祝福的水啊,它會把他從住了十八年的家帶到那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間去。」 這一開頭一結尾,頗有藝術匠心,在讀完全書之後,使人不能立刻離開書中的世界。 《家》雖然有不少缺點值得推敲,卻不愧是三十年代長篇小說的名著,足以和其它諸大家並耀爭輝。 《家》的主要缺點是通篇缺乏藝術錘煉。我手頭的這部《家》,是一九五一年的修訂本,已改去「用字不妥當的地方」及「刪去一些累贅的字句」,可是若干章節讀來仍感到難以下咽。總括說來這部小說,描寫和敘述參半,「難以下咽」多在敘述的部分。許多對話,太急於表達思想,而失去口語的活氣和韻味,讀來好象聽演講。 這些缺點與當時巴金的文學觀點有關。他無數次的表白:「文學是什麼?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終就不曾想知道……我不曾讀過一本文學的書。」又:「我不是為做作家才來寫小說,是過去的生活逼著我拿起筆來。」可知他對文學的粗暴和輕蔑。這當然是一種無知的幻稚。不論你出於什麼動機寫小說,只要你當作文學作品出版,投進文學的世界,你就要受藝術尺度的衡量。 正因為在寫《家》時(當時二十八歲),巴金還對文學這樣蒙昧無知,居然寫出這樣一部不朽的作品,可見他天賦之高。這部小說的魅力在左列幾點: (一)作者抓住了那個變革時代的焦點,抓住在變革中舊和新的人物典型,同時用一連串的典型沖突事件,表達了變革「激流」的澎湃。《家》是激流年代的一首長歌。換個方式說,《家》的角色、情節和主題三者的配搭甚是勻稱、和諧。由於整體的結構完整,遂使部分文字的生澀和粗糙顯得有重要了。 (二)新文學誕生以來的小說,十部之中有九部,在寫作時都懷有一個文學以外的目標,巴金也未能免俗,但是《家》是為紀念他大哥寫的,他必須放下自己的「目的」,盡量接近真實。因此成為一部人情味最純、生活味最濃的小說。 (三)巴金一九五一年在《家》的《後記》最後一行寫道:
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
在他一切的作品中都滿溢著純潔的青春氣息。《家》尤其濃厚。這種氣息反映一顆單純的心靈,讀他的小說,你毫不感到是在絞汁寫出來的,是唱出來的,呻吟出來的,是自然的天吁。這不是藝術,而是天賦。如他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四)巴金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寫的《激流》總序,短短只有一千字,具有同樣意思的話重復了三次:(1):「這裡面有愛,有恨,」(2)「我有我的愛,有我的恨,」(3)「……可以看見那一股由愛與恨,歡樂與受苦……」。他在其它作品中,和作品的序言或後記中,無數次的重復類似的話。讀者或許誤解他是一個愛恨分明的人,不,他是愛得深,恨得淺,愛得如火燒,恨得如雪融的人。換言之,他愛得認真,恨得軟弱。這因為他的恨根源於愛。因此在《家》里,我們覺得可愛的人十分可愛,可恨的人只感到可憫(含有同情的憐憫)。這里使人記起「哀而不傷、怨而有怒」那兩句話,《家》具有這兩種恰到好處之美。

④ 巴金 星 賞析


在一本比利時短篇小說集里,我無意間見到這樣的句子
「星星專,美麗的屬星星,你們是滾在無邊的空間中,我也一樣,我了解你們……是,我了
解你們……我是一個人……一個能感覺的人……一個痛苦的人……星星,美麗的星星……」
我明白這個比利時某車站小雇員的哀訴的心情。好些人都這樣地對藍空的星群講過話。他們
都是人世間的不幸者。星星永遠給他們以無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個小小舞台上,我看見了屠格涅夫筆下的德國音樂家老倫蒙。他或者坐在鋼琴
前面,將最高貴的感情寄託在音樂中,呈獻給一個人;或者立在藍天底下,搖動他那白發飄
飄的頭,用贊嘆的調子說著:「你這美麗的星星,你這純潔的星星。」望著藍空里眼瞳似地
閃爍著的無數星子,他的眼睛潤濕了。
我了解這個老音樂家的眼淚。這應該是灌溉靈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間外面,有一段沒有被屋瓦遮掩的藍天。我抬起頭可以望見嵌在天幕上的幾顆
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視著那些美麗的星星。它們像一個人的眼睛,帶著深深的關心望著
我,從不厭倦。這些眼睛每一霎動,就像賜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會墜落的。想到這,我的眼睛也濕了。

⑤ 急求巴金的《星》的賞析

第2段中「你們是滾在無邊的空間中」一句中的「滾」與第6段「我抬起頭可以望見嵌在天幕上的幾顆明星」一句中的「嵌」分別寫出了星星的什麼情態?

把星星比作眼睛妙在何處?試作簡要分析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會墜落的。"一句中「我的天空」既指什麼?又指什麼?
我來幫他解答 輸入內容已經達到長度限制還能輸入 9999 字插入圖片刪除圖片插入地圖刪除地圖插入視頻視頻地圖不登錄也可以回答
參考資料:提交回答取消

推薦答案 2010-10-8 20:44 1.這里的星星代表的是希望,是關心和祝福,是對前面主題的深化。因此不能刪除;後面一句同樣不能刪去,因為這是作者感動於朋友們這些關心和祝福。

2.雇員的「了解」,認為星星是孤獨的,不被人所注意的,得不到關心的。「我明白這個比利時某車站小雇員的哀訴心情」,是明白那個雇員得不到關心的心情,甚至不幸只能對星星訴說,作者能明白星星所帶給雇員的那種安慰。「我了解這個老音樂家的的眼淚。」說的是,老音樂家將最純潔的感情傾注在音樂上,那是一種執著,「是灌溉靈魂的春雨」。

3.說的是老音樂家「將最高貴的感情寄託在音樂中」,用他的音樂帶給大家愉悅,凈化別人的靈魂。

4.不能,理由居於以下幾點:
a.《繁星》前面的修飾詞「繁」,《星》里主要寫星星的美麗、純潔,並沒有提到「繁」。同樣,《繁星》也不能用《星》為題目,因為這樣無法突出「繁」,像「密密麻麻」、「無數半明半昧的星」等字句存在的意義不大了。

b.題材不一樣。《星》寫的是主要是一種來自朋友的友情與感動,星星帶給作者的欣慰;如果用《繁星》則無法體現出雇員那種孤獨,也無法體現出老音樂家潛心創作的那種孤獨,更無法顯示出作者感動來自於朋友的關心和祝福。而《繁星》寫的主要是關於思鄉和親情的題材,用《繁星》來烘托出那種感情的無處不在。

⑥ 賞析《繁星》巴金

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從前在家鄉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納涼的時候,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後門,每晚我打開後門,便看見一個靜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園,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藍天。星光在我們的肉眼裡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那時候我正在讀一些關於天文學的書,也認得一些星星,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談話一樣。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對,我把它們認得很熟了。我躺在艙面上,仰望天空。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

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這時我忘記了一切。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

有一夜,那個在哥倫波上船的英國人指給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著:那四顆明亮的星是頭,下面的幾顆是身子,這幾顆是手,那幾顆是腿和腳,還有三顆星算是腰帶。經他這一番指點,我果然看清楚了那個天上的巨人。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1927年1月

寫作背景:
這篇文章選自巴金的《海上雜記》。1923年,19歲的
巴金和三哥毅然沖破封建家庭的樊籠到了上海、南京,
考入東南大學附中補習班。在學習期間,參加了一些社
會活動,著名的「五卅」運動對他影響較大,他的民主思想
得到進一步的發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國郵船「昂
熱」號離滬赴法。他去法國是為了學習經濟學,「向西方
找真理」,進一步研究無政府主義理論,考察歐洲的社會
運動。法國既是無政府主義的發源地,也是當時歐洲的
政治流放者的庇護所。2月18日,「昂熱」號郵船抵達馬賽。
19日,巴金抵巴黎。在郵船航行期間。巴金撰寫
《海行雜記》38則。《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記,
寫於1927年1月。

第一部分(1):描寫「我」最愛看繁星,回憶從前
在家鄉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2):回憶「我」在南京讀書時看望星天
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3—4):描寫「我」在海上觀看繁星的情
景和感受

⑦ 《繁星》巴金賞析

《繁星》寫於1927年作者赴法留學途中。
作品中三次寫繁星,由於主觀條專件(年齡 閱歷屬 心情)和客觀條件(時間 地點 氛圍)的不同,表現出的意境和感受就不同。 課文按照時間順序,緊緊圍繞「繁星」展開描寫,狀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抒寫了「我」由此產生的種種感受,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美的享受。
作者使客觀景物染上自己的感情,又回轉來化成了有情物,物與我融而為一,讓人們從鑒物之情中,了解到散文抒情主人公——「我」之情。
第一次是在自家院子,卧看時,所見的天空有限,顯得深而且遠,因此有回到母親懷里的感覺。第二次是在南京的菜園地,作者當時掙脫出了封建家庭的樊籠,來到大的天地中,接受了自然科學的知識,因此覺得星星很親切,光明無所不在。第三次是在海上,船動星移,追引起夢幻之感。去國之際,對未來有種種設想,又有淡淡的鄉愁,不由又回憶起童年來了。
情深寓在景中,淡淡的,把握不定而又是可感的。

⑧ 巴金<海上日出>的全文賞析

賞析: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開門見山點題,干凈利落。「那時天還沒大亮」,點明看日出的時間,照應「早起」。「周圍很靜,只聽見船里機器的聲音」。用「聲音」反襯看日出時色彩純凈、氣氛清幽的「靜」的環境,還有交代具體地點的作用。

第二段寫天氣晴朗時海上日出的景象。這一段寫得細致而完整,著重描繪了太陽由將出、半升到全都升起時的形狀、色彩、動態和光華的變化,層次分明,刻畫細膩。

尤其動詞用得極為巧妙,一個「沖」字,一個「跳」字,生動地寫出了太陽頑強的生命力和勢不可當的威力,巴金筆下的紅日出海圖是多麼壯闊的奇觀!

這篇文章重點寫了太陽升起時的情景。「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這是作者發自內心的贊嘆,也是對文中大量「奇觀」事實的精闢概括。最後歸結到作者自身的感受,為「海上日出」作一禮贊,表達作者嚮往光明,奮發向上的精神。

文章的語言文字優美、易懂,易於學習,是一篇抒情散文佳作。

(8)巴金星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27年2月,巴金從上海踏上英國郵船「昂熱號」,去倫敦留學。他將沿途的見聞寫成《海行的日出》一書,於1932年出版。《海上的日出》便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分別描寫了天氣晴好、白雲飄浮和薄雲蔽日三種不同自然條件下的海上日出奇觀,文字簡潔而傳神。

作者簡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中國當代文壇巨匠。其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死去的太陽》《隨想錄》等。

⑨ 賞析巴金的<星>


在一本比利時短篇小說集里,我無意間見到這樣的句子:
「星星,專美麗的星星,你們是滾在無屬邊的空間中,我也一樣,我了解你們……是,我了
解你們……我是一個人……一個能感覺的人……一個痛苦的人……星星,美麗的星星……」
我明白這個比利時某車站小雇員的哀訴的心情。好些人都這樣地對藍空的星群講過話。他們
都是人世間的不幸者。星星永遠給他們以無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個小小舞台上,我看見了屠格涅夫筆下的德國音樂家老倫蒙。他或者坐在鋼琴
前面,將最高貴的感情寄託在音樂中,呈獻給一個人;或者立在藍天底下,搖動他那白發飄
飄的頭,用贊嘆的調子說著:「你這美麗的星星,你這純潔的星星。」望著藍空里眼瞳似地
閃爍著的無數星子,他的眼睛潤濕了。
我了解這個老音樂家的眼淚。這應該是灌溉靈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間外面,有一段沒有被屋瓦遮掩的藍天。我抬起頭可以望見嵌在天幕上的幾顆
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視著那些美麗的星星。它們像一個人的眼睛,帶著深深的關心望著
我,從不厭倦。這些眼睛每一霎動,就像賜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會墜落的。想到這,我的眼睛也濕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