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烏江亭王安石賞析

烏江亭王安石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02 08:52:36

❶ 烏江亭王安石翻譯

翻譯為:

上百次的征戰使壯士疲勞、士氣低落,中原之戰的失敗之勢再難挽回。雖然江東子弟現在仍在,但他們是否還願意跟楚霸王卷土重來?

《烏江亭》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為: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1)烏江亭王安石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題烏江亭》詩,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秋,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滿赴京途經烏江亭所在地和州(今安徽和縣),針對杜牧的議論,寫了這首《烏江亭》。

思想感情:

這首詩從政治家的冷靜分析入手,以楚漢戰爭發展的客觀形勢為依據,對項羽不可能卷土重來的結局進行理性判斷,顯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

賞析:

文學賞析

杜牧在他的《題烏江亭》批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如果項羽能夠再回江東重整旗鼓的話,說不定還可以卷土重來。而王安石則根據自己的理解,認為項羽的失敗已成定局,即便是江東子弟還在,項羽也不可能再帶領江東子弟卷土重來,以為他們不一定再肯為戰爭賣命了。

詩歌開篇就以史實扣題,針對項羽的失敗直接指出「勢難回」。楚霸王的轉折點在「鴻門宴」,沒能殺成劉邦,到「垓下之圍」時已經面臨著眾叛親離的境地。

而細數項羽失敗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自身的剛愎自用了吧。所以文章「壯士哀」就隱含著這樣的信息,那時的項羽已經失去人心,天時、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項羽已經失去,要挽回大業是十分艱難,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王安石在三、四兩句中進一步闡釋「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確地表示,即使項羽真的重返江東,江東子弟是不會替他賣力的。

杜、王的觀點不同是因為他們的出發點和立場不同。杜牧著眼於宣揚不怕失敗的精神,是借題發揮,是詩人詠史;王安石則審時度勢,指出項羽敗局已定,勢難挽回,反駁了杜牧的論點,是政治家的詠史。

詩中最後的反問道出了歷史的殘酷與人心向背的變幻莫測,也體現出王安石獨到的政治眼光。

這首詩中,作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將變法中的革新精神帶到詠史詩的創作中,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對前人提出質疑,這也是一種創新。

這種史論史評是王安石完成詠史詩從敘事體向抒情體,最終走向議論體的轉變,對當時的詩文革新運動起了推動作用。 王安石則屬意史論史評,延伸了詠史詩的內容深度,有著獨到的政治見解。

王安石的詩,十分辛辣冷峻,但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勝敗的關鍵這個根本,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古詩杜牧的《題烏江亭》和王安石的《烏江亭》的賞析

都是講得楚來霸王項羽自刎於源烏江
杜牧的 表達了對項羽負氣自刎的惋惜,批評他不善於把握機遇,不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不善於得人、用人。批評他不能總結失敗的教訓,詩中暗寓諷刺之意。
王安石的 王安石認為民心和形勢決定了戰爭的勝負,歷史的規律不可違背。

❸ 《烏江亭》 王安石

《烏復江亭》 王安石
這是針制對杜牧的詩寫的一首詩,表現了王安石對項羽失敗的看法。杜牧在他的《題烏江亭》中寫到:「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意思是批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如果項羽能夠再回江東重整旗鼓的話,說不定還可以卷土重來。而王安石則根據自己的理解,認為項羽的失敗已成定局,即便是江東子弟還在,項羽也不可能再帶領江東子弟卷土重來,以為他們不一定再肯為戰爭賣命了。
(從節操(氣節)角度來評價):

王安石認為民心和形勢決定了戰爭的勝負,歷史的規律不可違背。

❹ 王安石《烏江亭》賞析

疊題烏江亭① 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②,肯為君王卷土來③? 這首詩開篇以史實扣題,指出項羽的失敗實在是歷史的必然。項羽的霸業以「鴻門宴」為轉折,此後逐漸從頂峰走向下坡,到了「垓(gāi)下一戰」,已經陷入了眾叛親離的境地,徹底失敗的命運已經無可挽回了。項羽失敗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盡人心。更為可悲的是,他毫無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他臨死前的這番話,可為「壯士衰」作注腳,也可為「勢難回」作證明。所以,三、四句詩人進一步深入剖析:「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以辛辣的反問指出:即使項羽真的能重返江東,但對這么一個失盡人心而執迷不悟的人,江東子弟還肯為他拚死賣力嗎?「卷土重來」實在是痴人說夢而已。 王安石的詩,十分辛辣冷峻,但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勝敗的關鍵這個根本,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譯文:經過戰爭的的疲勞的壯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敗之後大勢難以挽回。即便江東的子弟現在還在,但是,誰能保證他們為了項羽而卷土重來? 疑難點注釋:①烏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縣烏江鎮,為項羽兵敗自刎之處。 ②江東:指長江下游蕪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區,是項羽起兵之地。 ③肯:豈肯,怎願。 賞析點撥:這是針對杜牧的詩寫的一首詩,表現了王安石對項羽失敗的看法。杜牧在他的《題烏江亭》中寫到:「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意思是批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如果項羽能夠再回江東重整旗鼓的話,說不定還可以卷土重來。而王安石則根據自己的理解,認為項羽的失敗已成定局,即便是江東子弟還在,項羽也不可能再帶領江東子弟卷土重來,以為他們不一定再肯為戰爭賣命了。

❺ 求杜牧《題烏江亭》王安石《烏江亭》李清照《夏日絕句》三首詩的全詩及賞析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對項羽是回思念的
《題烏江亭》 杜牧答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對項羽以為卷土重來也是可以的
《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不可能重來
這三首詩詠的都是西楚霸王項羽,但對項羽評價的角度並不一樣,他們的角度分別是什麼?
第一首是從兵家用兵的角度來評價的
第二首是從民心向背的角度來評價的
第三首是從節操(氣節)角度來評價的

這三首詩借對項羽的評價分別表達了什麼觀點?
杜牧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勝敗得失、歷史興衰的看法,即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負重、重整旗鼓,定能東山再起。
王安石認為民心和形勢決定了戰爭的勝負,歷史的規律不可違背。
李清照認為人要講求氣節,活著要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死了也要氣壯山河。

❻ 解釋古詩 烏江亭 王安石

原文:
疊題烏來江亭①
王安石自
有戰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②,
肯為君王卷土來③?

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了歷史之必然
譯文:經過戰爭的的疲勞的壯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敗之後大勢難以挽回。即便江東的子弟現在還在,但是,誰能保證他們為了項羽而卷土重來?
疑難點注釋:①烏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縣烏江鎮,為項羽兵敗自刎之處。②江東:指長江下游蕪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區,是項羽起兵之地。③肯:豈肯,怎願。
賞析:這是針對杜牧的詩寫的一首詩,表現了王安石對項羽失敗的看法。杜牧在他的《題烏江亭》中寫到:「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意思是批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如果項羽能夠再回江東重整旗鼓的話,說不定還可以卷土重來。而王安石則根據自己的理解,認為項羽的失敗已成定局,即便是江東子弟還在,項羽也不可能再帶領江東子弟卷土重來,以為他們不一定再肯為戰爭賣命了。

❼ 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的烏江亭,李清照的烏江,這三首詩借對項羽的評價分別表達了什麼觀點

杜牧有對項羽負來氣自刎的惋惜,自但主要的意思卻是批評他不善於把握機遇,不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不善於得人、用人。 假想未然之機會,強調兵家須有遠見卓識和不屈不撓的意志。

王安石 認為項羽的失敗已成定局,即便是江東子弟還在,項羽也不可能再帶領江東子弟卷土重來,以為他們不一定再肯為戰爭賣命了。
即使項羽真的能重返江東,但對這么一個失盡人心而執迷不悟的人,江東子弟還肯為他拚死賣力嗎?「卷土重來」實在是痴人說夢而已。
王安石的詩,十分辛辣冷峻,但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勝敗的關鍵這個根本,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李清照 出語擲地有聲,正氣凜然,不讓須眉,雖身為女子,對靖康
之變亦是激憤難當,奮筆書之而成此慷慨之音。「至今思項羽」,
其英雄氣慨令苟安者汗顏,抒發一女子愛國情懷。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句剛健之極,有力之極,男兒
中亦鮮有能作此語者。 褒獎項羽英雄氣概

❽ 王安石在《烏江亭》這首詩里,對項羽的評價是

王安石在《烏江亭》這首詩里,對項羽的評價是項羽已經註定是失敗者了,就算他想東山再起,也沒什麼人願意為他效力了。

《烏江亭》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從政治家的冷靜分析入手,以楚漢戰爭發展的客觀形勢為依據,對項羽不可能卷土重來的結局進行理性判斷,顯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

原文如下: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譯文如下:

上百次的征戰使壯士疲勞、士氣低落,中原之戰的失敗之勢再難挽回。

雖然江東子弟現在仍在,但他們是否還願意跟楚霸王卷土重來?

詞句注釋如下:

⑴烏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縣烏江鎮,為項羽兵敗自刎之處。

⑵壯士:指項羽。

⑶中原一敗:括項羽垓下之敗。

(8)烏江亭王安石賞析擴展閱讀:

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題烏江亭》詩,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秋,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滿赴京途經烏江亭所在地和州(今安徽和縣),針對杜牧的議論,寫了這首《烏江亭》。

這首詩中,作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將變法中的革新精神帶到詠史詩的創作中,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對前人提出質疑,這也是一種創新。

這種史論史評是王安石完成詠史詩從敘事體向抒情體,最終走向議論體的轉變,對當時的詩文革新運動起了推動作用。 王安石則屬意史論史評,延伸了詠史詩的內容深度,有著獨到的政治見解。

王安石的詩,十分辛辣冷峻,但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勝敗的關鍵這個根本,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❾ 烏江亭王安石表達的觀點是什麼

王安石表達了對於項羽失敗的看法。 王安石認為項羽的失敗已成定局,即便是江東子弟還在,項羽也不可能再帶領江東子弟卷土重來,以為他們不一定再肯為戰爭賣命了

❿ 烏江亭 王安石賞析

http://ke..com/view/1184294.html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