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吆喝的語言賞析

吆喝的語言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01 18:42:44

Ⅰ 分析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第18課《吆喝》

一、整體感知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用來評價蕭乾的《吆喝》一文再恰當不過了。街頭巷尾經常回盪著的商販的吆喝聲,這在無心人聽來,或許頓生厭煩,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聽來,卻是優美動人的音樂。尤其是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一切都深深烙進心靈深處成為一種美好回憶的時候。

吆喝也是一種文化。對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對文化的賞析。街頭叫賣聲,其實也包含著創造的成分,清純悠揚的叫賣聲似乎還包含著創作者的個性:有樸素的有華麗的。具有不同的風格:有簡的有繁的;有寫實的,有誇張的……

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引人體味生活中蘊含的濃郁的情趣。

在結構安排上,本文也頗有獨到之處。

在老北京,各種各樣的吆喝聲隨處可聞,五花八門,但作者介紹起來卻有條有理,絲毫不亂。作者介紹這些吆喝時遵循了什麼樣的思路呢?

文章第4段實際上是個總領段落:「我小時候,一年四季不論刮風下雨,胡同里從早到晚叫賣聲沒個停」一句從兩個方面為全文立下了「主腦」。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按「從早到晚」的順序,作者介紹了「大清早賣早點的……然後是賣青菜和賣花的……白天就更熱鬧了……到了夜晚的叫賣聲也十分精彩」。

按「一年四季」順序,作者介紹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各種不絕於耳的吆喝聲。

最後,作者又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奏,使讀者對這吆喝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理解。

經過作者如此一梳理,紛紜雜亂的各種吆喝聲頓時「秩序井然」,文章的思路就顯得十分清晰了。

二、問題研究

1.為什麼介紹「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時主要介紹賣什麼而很少介紹怎樣「吆喝」?

在這一部分只介紹了「賣餛飩、賣硬面餑餑、算卦、乞討者、賣柿子、賣糖葫蘆等多種吆喝聲,其餘的都只簡單介紹賣什麼。因為各種吆喝實在太多,作者不可能也無必要一一介紹,只需交代出有哪些叫賣者,讀者自然能夠體味到此起彼伏「沒個停」的叫賣聲。因為,只要看看「白天就更熱鬧了,就像把百貨商店和修理行業都拆開來,一樣樣地在你門前展銷」一句就可知要一一列舉這種種叫賣聲幾乎沒有可能。於是,作者只有擇其要者加以簡介。同時在最後四段對種種吆喝做了一番歸類概括的工作。

這實際上就是對材料的加工剪裁的功夫。

如何合理介紹說明紛繁復雜的事物?本文為我們做出了示範。

2.本文十分注意語段的銜接過渡,找出這些語句,看它們承轉了哪些內容?

①「囿於語言的隔閡,洋人只能欣賞器樂。其實,更值得一提的是聲樂部分——就是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

很自然地將話題由北京商販運用「樂器」招徠顧客轉到口頭叫賣,扣住了文章標題「吆喝」。

②「可夜晚過的,並不都是賣吃食的。」

從賣吃食的轉而談論三種夜間吆喝:唱話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③「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

從「一日」轉到「一年」。

④「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

是對吆喝的一種評論、概括。對吆喝敘述介紹自此開始退讓為對吆喝的評價品析。

3.為什麼「我」聽到「賣蕎麥皮」的吆喝會嚇了個馬趴?這一定是誇張嗎?

寫實的成分較多。因為上文已有交代「我怕聽那種忽高忽低的」,對賣荷葉糕的吆喝「特別害怕」。所以,當有人在背後突然發一聲喊,自然很可能會「嚇了個馬趴」。

當然,作者在文中也有一些幽默調侃的用意。「等我站起身來,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蕎麥皮耶』」一句就十分幽默風趣。

也許,當初這一聲「喲」在兒童內心確實是一種驚恐,引來一陣顫栗,但事過多年後,作為成人的作者回憶起來,便只剩下有趣和懷念。

練習說明

一、默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著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麼,他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揣摩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

作者介紹了北京的吆喝聲所代表的經營品種,介紹了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表現方式以及音韻節奏等。作者在介紹這些吆喝聲時總體上是充滿了懷念之情的,那種對往事的美好回憶,那種至今想來仍忍俊不禁的情態也流露在字里行間。

二、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語)來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試找出幾例,仔細讀一讀,體會其中的意味。

這是口語活動設計。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生的體驗。教師在語音、語調、語速以及動作上都應該做些指導。

非北京地區,如果有條件,可以通過觀摩影視作品中有關吆喝的片斷,供學生模仿、表演。

三、吆喝其實是一種廣告,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類廣告在逐漸消失。但作為一種文化遺產,自有其獨特的魅力,應該注意搶救。不妨把家鄉的吆喝,或者類似吆喝的文化遺產記錄下來,為搶救工作做點貢獻。

本題具有研究性學習性質,要求學生走向社會進行調查、記錄等工作,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夠對所搜集的材料加以分析、整理並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可以將本題與單元綜合性學習《到民間采風去》結合起來完成。

教學建議

教師可以在以下幾方面對學生加以指導。

一、感受體驗。

如今的中學生對於「吆喝」是相當陌生的,這就為教學帶來了難度。為此,教師可以藉助錄音、錄像等媒體使增加學生對「吆喝」的了解,使學生形成最基本的感性認識。教師還可以根據當地條件,要求學生到集市上搜集、調查、整理當地的種種「吆喝」,既為課堂教學做好准備,又可藉此開展語文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

二、研讀課文。

本文內容貼近生活,文字也不艱深。教師基本上可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後由學生質疑提問,師生共同解決。主要研討內容如下:

1.指導學生分析把握文章的結構

2.指導學生體驗作者在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

3.指導學生分析文中的表達手法

三、開展活動。

本文內容貼近生活,生動有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本文之後,可以開展一些活動加深學生對吆喝的認識和興趣。例如,可以要求學生編寫「劇本」,把各種「吆喝」融入到劇情當中;可以要求學生仿寫相聲,直接模仿各種「吆喝」,使學生在歡笑聲中深切體會到「吆喝」的韻味;還可以引導學生記錄「吆喝」的種類,研究「吆喝」的規律、特點及其價值,探討「吆喝」聲中所包含的民風民俗等。

有關資料

一、關於作者

蕭乾(1910—1999),蒙古族,原名蕭炳乾,北京人,著名記者、作家、文學翻譯家。1935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後,先後主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報·文藝》兼旅行記者。1939至1942年,任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講師兼《大公報》駐英特派員。1942至1944年為劍橋大學英國文學系研究生。1944年後任《大公報》駐英特派員兼戰地記者。1951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3至1955年任《譯文》編委,1985年12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1989年4月任館長。他是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翻譯家協會理事,全國政協第五、六屆委員,第七、八屆常委,民盟中央第五、六屆常委,民盟中央參議委員會常委、副主任等。1989年4月,為美國伊斯塔德「國際文學獎」第十屆評獎會評審委員。

蕭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我國在歐洲惟一的戰地記者。1995年中國作家協會授予他「抗戰勝利者作家紀念牌」。1990年,80高齡的蕭乾和夫人文潔若著手翻譯了英國著名意識流小說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

二、相聲《賣布頭》中的吆喝

舊社會綢緞棉布商店的大老闆為了傾銷積壓的布匹,將整匹布扯成零塊,假稱是削價的布頭,雇一些小販臨時叫賣。小販則施展吆喝、叫賣的生意經,誇大布頭的成色,以招攬顧客。這段相聲從仿學賣貨聲開始,最後模擬賣布頭小販的各種聲腔神態,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景象。

賣 布 頭(對口相聲)

甲 過去在北京啊,做小買賣的吆喝最多。比如說賣糖葫蘆的,東西南北城還都不一味兒。
乙 對,講究九腔十八調,您說到北城怎麼吆喝?
甲 「蜜來哎冰糖葫蘆哎——」
乙 到西城哪?
甲 「葫蘆兒冰糖的。」
乙 這省點兒事,到了南城?
甲 「葫蘆兒。」
乙 這更省事了!
甲 到了東安市場擺攤兒的,吆喝起來新鮮:「剛蘸得的!」
乙 連葫蘆倆字都沒有啦!
甲 北京叫冰糖葫蘆兒,到天津叫糖墩兒,吆喝起來最省事,就一個字兒:「墩兒哎——」
乙 對。
甲 這是賣糖葫蘆兒的。還有賣果子的:「香果來!聞香果啊哎!」
乙 真好聽。
甲 這跟唱民歌似的,你如果會記譜,你給記下來,唱出來非常好聽。
乙 這還能譜下來?
甲 我就譜過,不信哼一個你聽聽。
乙 好,你哼哼。
甲 賣什麼的?
乙 這……不知道!
甲 這是賣豌豆的。
乙 我記得賣豌豆是這么吆喝:「牛筋兒來豌豆噢!」

乙 「多給來豌豆賽過榛瓤。」

乙 「豌豆來多給。」

乙 嘿!真跟唱歌一樣。
甲 最講究吆喝的是賣布頭兒的,天津有兩種,北京也有兩種。
乙 天津有哪兩種?
甲 一種是背包袱串胡同的,一種是街上擺攤的。
乙 串胡同怎麼吆喝?
甲 我給你學學:「買哎花條布哎,做里兒的,做面兒的,什錦白的,做褲褂去唄。」
乙 哎,都是這味兒,那種擺攤兒的哪?
甲 那不留神能嚇你一跳。
乙 是啊?
甲 他吆喝起來一驚一乍的,神經衰弱的人不敢打他頭里走!
乙 你學學。
甲 「瞧瞧這塊哎,真正細毛月真色不掉,買到家裡做褲褂兒去唄——」
乙 嚯!
甲 這是天津兩種布頭兒。
乙 北京的呢?
甲 也有兩種,一種軟調兒的,一種硬調兒的。
乙 您給學學這軟調兒的。
甲 「這塊吆喝,吆喝是賤了就是不打價哩吧,這塊本色白呀,它怎麼那麼白呀,它怎麼那麼白呀,哎,你說怎麼那麼白?」
乙 我哪兒知道哇!
甲 「它怎麼那麼白呀,它氣死頭場雪,不讓二路霜,亞賽過福興的洋白面哩吧,買到你老家裡就做被裡去吧,是禁洗又禁曬,禁鋪又禁蓋,禁拉又禁拽,是禁蹬又禁踹!」
乙 這人什麼毛病啊?
甲 吃飽了撐的。
乙 大概形容他這布結實。
甲 再給你換一塊黑的,這塊是德國青。
乙 對,過去說德國染料好。
甲 「這塊德國青啊,它怎麼那麼黑呀,它怎麼那麼黑呀,哎,你說怎麼那麼黑?」
乙 啊……又來了!

甲 「怎麼那麼黑,氣死張飛不讓李逵,亞賽過唐朝的黑敬德哩吧,在東山送過炭,西山剜過煤,開過兩天煤廠子賣過兩天煤了,它又當過兩天煤鋪的二掌櫃的吧。這塊德國青,真正德國染兒,真正是德國人他製造的這種布兒的,外號叫三不怕,什麼叫三不怕:不怕洗,它不怕淋,它不怕曬呀,任憑你怎麼洗,它不掉色呀!」

Ⅱ 初二語文課文《吆喝》句子賞析

答:給你兩個例子:
1、我喜歡(賣硬面餑餑)的吆喝,你看(吆喝的話回語雖然簡單,只有答「硬面」和「餑餑」兩個詞語,但卻簡潔明了地吆喝出了所售的東西,體現出了賣硬面餑餑的人的質朴,自然)。
2、我喜歡(賣葫蘆)的吆喝,你看(葫蘆兒—冰塔兒簡潔生動地刻畫出了葫蘆的外形特徵,給人以誘人之感,同時運用比喻的修辭,使吆喝也充滿了文學色彩)。
【希望你能採納O(∩_∩)O】

Ⅲ 吆喝作者

關於作者
蕭乾,原名蕭秉乾(1910-1999),生於北京。蕭乾先生是有重大國際影響的我國著名作家、記者、翻譯家。曾出版400多萬字中文著作和多種英文著作,並翻譯多種英文著作。他一生曾寫下大量的回憶錄、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和譯作,包括長篇小說《夢之谷》、自傳體作品《未帶地圖的旅人》、報告文學《人生采訪》,及翻譯作品《好兵帥克》 等。

其實,吆喝的本意是大聲喊叫。《儒林外史》里正在燈下念文章的匡超人「忽聽得門外一聲響亮,有幾十人聲一齊吆喝起來」。這大聲喊叫的吆喝何時用作叫賣的吆喝?筆者沒有考證(也於此就教於方家),但賣東西吆喝著賣,則古已有之。最早的是姜太公在肆里做屠夫就「鼓刀揚聲」;宋時開封街市上有「喝估衣」者、有「賣葯及飲食者,吟叫百端」。明代的北京有吆喝著賣花的,陽春三月桃花初放,滿街唱賣,其聲艷羨;至清末民初以至解放前和解放初的一段歲月,老北京的吆喝就更繪聲繪色了———

吆喝也是一種文化。對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對文化的賞析。街頭叫賣聲,其實也包含著創造的成分,清純悠揚的叫賣聲似乎還包含著創作者的個性:有樸素的有華麗的。具有不同的風格:有簡的有繁的;有寫實的,有誇張的……在老北京,各種各樣的吆喝聲隨處可聞,五花八門,

北京有個「吆喝大王」———已是古稀之年的臧鴻老先生,會吆喝100多種老北京用的、玩的、吃的、喝的叫賣聲。但凡老字型大小重張,他都得去給老買賣吆喝兩嗓子。1993年,南來順重新歸置了100多種京味小吃,他專去捧場。有口賣高樁柿子的詞兒他是這么吆喝的:「嘞———高樁兒的嘞———柿子嘞———不澀的嘞———澀的還有換嘞!」

賣心裡美蘿卜的吆喝:「蘿卜賽梨哎———辣來換!」賣冰糖葫蘆的吆喝:「蜜嘞哎嗨哎———冰糖葫蘆嘞!」賣金魚的吆喝:「一大一條,二大一條,我不是賣黃瓜的,我是賣大小金魚的!」賣蟠桃的就更吆喝出個花兒:「這不是大姑娘扎的,也不是二姑娘綉的,這是三姑娘逛花園一腳踩下一個扁蓋兒桃!」……

吆喝也非京華僅有,而是遍及各地都市的街頭巷尾。比如徐州,筆者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就聽見過「炕雞嘞嗨———炕雞哎!」的吆喝;「刮子篦子———刮子篦子!」的吆喝,經指點原是常州人在叫賣梳子篦子;還有早市上「大米小米豇綠豆,白面一勾五碰頭的稀飯嘞———糖包豌豆包!」的吆喝聲,秋冬夜色中遠處傳來的「烤白果嘞———白果!」「里外青的蘿卜嘞!」的吆喝聲,聲聲入耳。

兩年前,一位專回徐州探望的華僑王老先生,在當年住過的老巷子里忽地聽見一蹬三輪者用電喇叭吆喝「臭豆乾!」老先生聽了搖著頭說:「沒那味了。50多年前的吆喝像唱曲一樣。現在要想再聽,只有去聽相聲了。」

不錯,這種從早到晚絡繹不絕抑揚頓挫生動風趣出自小商小販之口的吆喝,確實走進了藝術殿堂,受到藝術家的青睞。傳統相聲《賣估衣》里就有吆喝的活兒。現代京劇《紅燈記》里的磨刀人也吆喝了一句:「磨剪子嘞———搶菜刀!」前文提到的吆喝大王前些年還為反映老北京的《城南舊事》、《四世同堂》等影視劇配過吆喝聲,而十多年前有個小品中的吆喝「賣大米嘞———賣大米!」也著實火了一把。

沿街串巷的五行八作的販夫走卒,將販賣貨物用曲藝清唱或口技形式吆喝出來,他們不愧為韻味十足的吆喝藝術家。而時下有些藝術家的「吆喝」卻沒那味了。不信?你打開電視瞧瞧,那些歌星笑星影星視星……眾多的星星藝術家在熒屏裡面對著億萬觀眾「吆喝」著「我愛××」、「用了真的好舒服」、「誰穿誰精神」、「實惠,看得見———不到一塊錢」……都什麼味兒?

推薦大家去看一下蕭乾的《吆喝》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引人體味生活中蘊含的濃郁的情趣。

與此有關的課文解說
《吆喝》學習要點

學習本文,感受文中流利而俏皮的京白,和70年前的老北京的色、香、味,所帶給我們感官上的愉悅,品味生活中濃郁的情趣,體會作者對生活的追憶與懷想。

一、學習本文,掌握下列詞語。
1、掌握下列加紅字的讀音。
鈸(bō) 荸薺(bí qi) 鐵鉉(xuàn) 秫秸稈(shú jiē gǎn) 招徠(lái)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隨機應變:機:時機,形勢。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
合轍押韻:押韻的意思。
油嘴滑舌:形容說話油滑,耍嘴皮子。

二、課文分析。
1、作者是從兩哪方面入手寫"吆喝"的?
提示:作者從兩個方面入手寫"吆喝",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2、作者最喜歡的吆喝聲有哪些,原因是什麼?
提示:賣硬面餑餑的,"聲音厚實,詞兒樸素","光宣布賣的是什麼,一點也不吹噓什麼"。

3、作者圍繞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麼?他對北京的吆喝懷有怎樣的感情?
提示:介紹了北京街頭各種商販吆喝聲的多種多樣,還介紹了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及特色(合轍押韻)。在作者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引人體味生活中蘊含的濃郁的情趣。

4、作者為什麼介紹"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中吆喝時主要介紹賣什麼而很少介紹怎樣"吆喝"?
各種吆喝很多,作者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一一介紹,只需交代出有哪些叫賣者,讀者自然能夠體味到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作者這樣選材方式也值得我們借鑒。

5、一篇文章中往往會有關鍵段,它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本文的關鍵段是哪一段?
本文第四段是關鍵段,它為本文確定了寫作的順序,明確了文章的結構思路。

三、問題探索。
1、每一個地方都有每一個地方的語言特點。請同學寫一篇介紹自己所在地方的語言特點,並且和其它同學交流一下。

Ⅳ 《吆喝》

吆喝也是一種文化。對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對文化的賞析。街頭叫賣聲,其實也包含著創造的成分,清純悠揚的叫賣聲似乎還包含著創作者的個性:有樸素的有華麗的。具有不同的風格:有簡的有繁的;有寫實的,有誇張的……
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引人體味生活中蘊含的濃郁的情趣。
在結構安排上,本文也頗有獨到之處。
在老北京,各種各樣的吆喝聲隨處可聞,五花八門,但作者介紹起來卻有條有理,絲毫不亂。作者介紹這些吆喝時遵循了什麼樣的思路呢?
文章第4段實際上是個總領段落:「我小時候,一年四季不論刮風下雨,胡同里從早到晚叫賣聲沒個停」一句從兩個方面為全文立下了「主腦」。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按「從早到晚」的順序,作者介紹了「大清早賣早點的……然後是賣青菜和賣花的……白天就更熱鬧了……到了夜晚的叫賣聲也十分精彩」。
按「一年四季」順序,作者介紹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各種不絕於耳的吆喝聲。
最後,作者又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奏,使讀者對這吆喝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理解。
經過作者如此一梳理,紛紜雜亂的各種吆喝聲頓時「秩序井然」,文章的思路就顯得十分清晰了。

Ⅳ 吆喝的藝術實際是一種語言藝術,試從修辭手法角度對下列"吆喝"作簡要賞析

1.描寫,運用生動的語言,簡練而具體地寫出物品的製作方式製作材料
2.比喻,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葫蘆兒的形狀和晶瑩可人的特點

Ⅵ 求一篇《吆喝》的課文賞析

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讓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蘊涵的濃郁的情趣。

Ⅶ 吆喝句子賞析

「我小時候,一年來四季不論刮風下雨自,胡同里從早到晚叫賣聲沒個停」一句從兩個方面為全文立下了「主題」.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按「從早到晚」的順序,作者介紹了「大清早賣早點的……然後是賣青菜和賣花的……白天就更熱鬧了……到了夜晚的叫賣聲也十分精彩」.按「一年四季」 順序,作者介紹了「春、夏、秋、冬」 四個季節各種不絕於耳的吆喝聲.最後,作者又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奏,使讀者對這吆喝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理解.這樣,文章的思路顯得有條有理,十分清晰.
「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是對吆喝的一種評論、概括.對吆喝敘述介紹轉為對吆喝的評價品析.

Ⅷ 《吆喝》一文中的所有「吆喝」賞析

這是初二下冊語文第18課。有北京特有的吆喝聲,一年四季有各種吆內喝聲,有所不同。有小販容、乞丐的喊叫,如:行好的—老爺—太(哎)太....有那剩飯—剩菜—賞我點吃吧! 等等,內容豐富有趣。這是我剛學好的課文

Ⅸ 《吆喝》《吆喝》《俗世奇人》中運用方言的好處

增添文章的趣味性,使讀者感到更加的親切、真實。

Ⅹ 《吆喝》句子賞析

「我小時候,一年四季不論刮風下雨,胡同里從早到晚叫賣聲沒個停」一句從兩個方版面為全文立下了權「主題」。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按「從早到晚」的順序,作者介紹了「大清早賣早點的……然後是賣青菜和賣花的……白天就更熱鬧了……到了夜晚的叫賣聲也十分精彩」。按「一年四季」 順序,作者介紹了「春、夏、秋、冬」 四個季節各種不絕於耳的吆喝聲。最後,作者又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奏,使讀者對這吆喝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理解。這樣,文章的思路顯得有條有理,十分清晰。
「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是對吆喝的一種評論、概括。對吆喝敘述介紹轉為對吆喝的評價品析。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