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詩詞賞析結構

詩詞賞析結構

發布時間: 2021-02-01 08:39:21

『壹』 如何賞析古詩詞f方法,詳細一點。

首先,要善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鑒賞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著手: 一、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詩眼」或「題眼」。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力。其表現力既體現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准確、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 又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全詩每聯緊扣「幽」字展開,首聯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頷聯與頸聯寫環境的 「幽」:頷聯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顯出環境的清幽;頸聯從黑夜寫到白天,還是從環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尾聯透露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 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 二、剖析詩詞的思想內容。要正確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容,最根本的是要學會知人論世,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必須聯系當時的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感情篤厚,但是「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劉逸生《宋詞小札》),並抓住一問一答進行分析,我們就不難領悟到這首詞的感傷情懷,既有愛花惜春的遺憾,又有紅顏易老的傷感,更有惜別懷人的煩悶,幾股愁思扭結,於「短幅中藏有無數曲折」。所以,評價古詩詞,要學會知人論世,從整體上把握詩詞的基調和主旨,是鑒賞古詩詞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如姜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確領悟古詩詞的基礎。 四、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的詠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首句以「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麗女郎)喻樹,使詩歌開篇即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次句,寫柳樹萬千柔弱下垂的枝條,恰似女郎身上條條綠色絲帶在披拂,以絲帶喻柳條,突出輕柔披拂的特徵,活畫出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機盎然的美感。末兩句一問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贊美春柳。一「細」一 「裁」,把新柳嫩葉的細長柔軟、清新可愛加以精心傳神的描繪,透露出作者驚喜贊美之情。「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喻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變虛為實,想像奇特。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裊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贊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 補充: 五、領悟 古詩詞 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 熏陶 ,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如:陸游 《卜運算元·詠梅》 與范成大《 霜天曉角 ·梅》兩首詠梅都偏重於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從環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境的凄苦,奠定了 梅花 的「寂寞」形象;范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後月夜的環境,烘託了梅花的幽獨形象。從作者的感情寄託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後,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獨自承受風雨打擊,獨自承受狐獨凄苦的主觀精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據梅花開於百花之先的特點, 生發 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並不追求在春天開放,為的是不與百花爭寵斗艷,任隨百花 妒忌 ,甘願獨受凄寒,賦予梅花不求榮華的高尚情操。「如故」進一步贊美了梅花高潔剛強、永葆節操的可貴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塵」逐層強化地假設 出梅 花的慘烈命運,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貴。作者以詠梅言志,花品人格融匯一體。范詞中的梅花沒有陸詞梅花的多層次品格,詩人用「勝絕」,愁亦絕」來表現梅花的 神韻 :美到極點,而憂愁也到極點,並以獨倚畫樓之人的形象來與梅花互相映襯,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動人的。一經比較,兩詞意境深淺盡出。 補充: 古詩詞 鑒賞是富於創造性的復雜的精神活動,「不僅作家在創作,讀者也在創作,他們是創作中的夥伴,而且往往讀者比 詩人 更象詩人。」( 易卜生 語)所以,真正的領悟,必須建立在對古詩詞透徹理解的基礎上。如:王之渙《 登鸛雀樓 》「 白日依山盡 , 黃河入海流 。 欲窮千里目 ,更上 一層樓 。」一般人對這首詩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畫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上,這當然談不上鑒賞。有的讀者能進一步看到這首詩不限於壯麗景色的描繪,而是注進了詩人 昂揚 向上的激情。然而,這也還是沒有品出本詩的「詩昧」與意蘊。鑒賞能力強的讀者能透過壯麗的畫面,開闊的意境,看到這首詩由感性到 理性 的升華,領悟這首詩所蘊含的耐人尋味的哲理: 登高 才能望遠,成功在於追求,事業永無止境。這說明,如果沒有對作品的透徹領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鑒賞。「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晴,一隻眼晴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晴看到紙的背面。」 歌德 的名言一語道破了古詩詞鑒賞的真諦。 其次,培養學生古詩詞的鑒賞水平,還要力求做到「三多」: 一、要多讀。 劉勰 說得好:「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一個古詩詞讀得很少的人,是談不上有鑒賞能力的。鑒賞古詩詞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諸如語言文字知識、古詩詞技巧知識、作家作品知識以及必備的 社會科學 知識等等。所有這些,只有靠廣泛閱讀才能獲得。古人也說:「好詩不厭百回讀」,「熟 讀唐詩 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都強調了多讀的重要性。 當然,培養和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籠統地提「多讀」是不夠的,因為「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觀賞最好作品才能培育的」( 《歌德談話錄》 )。 車爾尼雪夫斯基 也曾經說過:「凡是好書,必定會在讀者心中喚起對真、善、美的嚮往,這是一切好書所具有的共性。」可見,通過多讀好的作品,培養自己的 想像力 ,並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對於提高鑒賞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二、要多看。要指導學生多看名家賞析的文章,或向學生推介優秀的鑒賞名篇。可以說,名家賞析的文章是比較典範的,而且很多東西是可供學生借鑒的 範例 ,只要引導學生帶著分析的、揚棄的眼光去看,對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是大有幫助的。 三、要多練。清代的唐彪曾經說過:「讀書而無評注,即偶能窺其微妙,日後終至茫然,故評注不可以已也。」因此,每次閱讀古詩詞時,若能堅持讓學生寫點 眉批 、夾批和總評之類,對於訓練思維,提高鑒賞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補充: 另外還要注意: 了解 古詩詞 特殊之處 古詩詞有不少特殊之處,了解這些特殊之處,可以幫助我們讀懂並進而鑒賞它們。如語法方面, 倒裝 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王維《 山居秋暝 》一詩中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是「浣女歸而竹喧,漁舟下而蓮動」的倒置,其目的,前一句讓人先聞其聲,後見其人,後一句讓人先見其動,後睹其物。先果後因,隱顯結合,寫得十分生動優美。 格律方面, 近體詩 要求頷聯和頸聯 對仗 (對偶)。同樣拿王維的《山居秋暝》來說,其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形容詞對形容詞,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 偏正結構 對偏正結構,方位結構對方位結構,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上下詞性一樣,結構相同,對得非常工整。 了解古詩詞抒情方法 古詩詞大都是 抒情詩 。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之分。古詩詞的抒情方法以間接抒情為主,即通過「 借景抒情 」、「 托物言志 」等方法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為最高境界。 例如蘇軾的 《念奴嬌·赤壁懷古》 ,上片描寫 赤壁古戰場 的「如畫」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業、年輕有為的儒將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 貶謫 的處境,從而抒發了詩人理想不能實現的無限感慨。所以我們鑒賞古詩詞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1、這首詩寫了什麼———什麼人(包括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寫了什麼「物」「景」?抒發了什麼「志」「情」?2、怎樣寫———運用了什麼手法來寫這些「物」「景」?3、為什麼這樣寫———運用這種手法寫這些「物」「景」,對抒發這種「情」「志」有什麼作用(效果)?

『貳』 賞析詩歌的藝術手法包括哪些方面

1、表達方式: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襯情)、寓情於事、寓情於理等。

2、結構形式:常見的有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主要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等。

4、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

5、藝術風格:包括雄渾、曠達、沖淡、飄逸、沉鬱、豪放、婉約等。
分析手法類
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發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徵: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藉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寄寓 寄託:把感情、主題放在一種事物上表現。
襯托 烘托:
用一個事物陪襯另一個事物,使後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強效果。
對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懷古傷今 借古諷今:追念古代,傷感現實。

起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叄』 語文鑒賞詩歌中結構上的作用,結構我不理解,求學霸講解!

何謂詩歌的脈搏?"脈搏"就是劉勰說得"沿波討源"中的"波",也就是古典詩歌的文本結構,我們賞析和品味作品時,並不是在內省自己的心理活動,而是集中精力於文學作品本身,關注的是文本的語言、結構;形象、思想、感情等要素。通過對文學作品的語言、技巧、形式、結構的賞析才有可能窺其堂奧。
古人作詩,講究章法、結構,注重詩歌的起承轉合。"凡作詩詞,要當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苕溪漁隱叢話》)"善救首尾"這是從宏觀的謀篇而言;所謂 "一步一態,一態一變"即"於豪爽中著一二精緻語,綿婉中著一二激勵語(沈謙《填詞雜說》)"是就詩歌內在的情節和脈絡而言;"收句非繞回即宕開,其妙在言雖止而意無窮(劉熙載《詞概》)"是就詩歌的收束而言。因此,如果我們在引導學生鑒賞詩歌時,從詩歌的起承轉合的結構入手,就能獲得解讀詩歌意旨的一把鑰匙。
那麼,我們怎樣緊緊扣住詩歌的脈搏呢?
(一)、抓住"起"句。詩文的開頭,歷來就有"鳳頭"之說。大凡經典之作,無不在如何經營"鳳頭"上煞費苦心,以求收先聲奪人或"意在筆先"之效。
"起"的方式很多,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興寄託,但基本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開門見山、當頭棒喝;一種是迂迴入題、托物起興。無論哪種"起"法,都禁忌平淡乏味.。
"開門見山"的"起"式示例: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的首聯"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獨"字當頭,"偏"字相襯,如平地高崗,句式突兀,既震懾讀者又點題明旨,點出作者處處"驚新"處處懷鄉的宦遊之慨;李白《行路難三首》(其二)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如朔風逼面、鐵騎突出,將作者悲憤焦灼之情、磊落不平之氣迸射而出:這都是開門見山的"起"例。
含蓄蘊藉、怨而不怒的詩教,使得古典詩歌迂迴入題的"起"式更為普遍。
示例: 玉階怨 謝眺
夕殿下珠簾, 流熒飛復息。 長夜縫羅衣, 思君此何極。
作者先景語後情語,以景象渲染而後委婉抒情的寫法,切合"迂迴"起式。
總結:詩歌中的"起句",其作用有兩點:1、統帥全詩,奠定基調,點明題旨;2、作者著意點染某種情緒,渲染某種氣氛。
(二)、重視"承"句。 "承"句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總接,有分承;有明順,有暗接。但都依本文本中的固有的景路、理路、情路。恰如歐陽修在《筆說·峽州詩說》所說:"若無下句,則上句何堪;既見下句,則上句頗工。"
示例1、唐代常建《題破山寺後蟬院》的頷聯"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竹徑"和"幽處""禪房"和"花木"緊承首聯中的"清晨""古寺"和"高林",既顯章法的渾圓,又使得"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造句挺拔且寓意深長,被歐陽修稱為"造意者為難工"之語。
示例2、杜甫的《登高》則情景分寫,使得詩歌的脈絡清晰而又層次分明: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中的"無邊落木"承首聯第一句的"風急天高";"不盡長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這樣,作者的"萬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憂國傷時的感慨更顯沉鬱。頷聯在全詩中的作用可見一斑。
總結:詩歌中的"承"句的作用:
⑴、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縫合傳遞的作用,⑵、為下文鋪墊和蓄勢,以使"體物寫志"更有根基。
(三)、直擊"轉"句。
請看下面的例子: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本詩的前兩句的功用在於勾勒環境,包括時令季節和地域特色,"黃梅"和"青草池塘"相互迎合,鋪就了一幅在特有的環境下人物特有的一種舒朗的、散淡的、又略帶喜悅的情緒的畫面。但"有約不來過夜半"一句,不僅結構上是盪開一筆,而且,也是情緒上變化的關紐所在。同時,使得"閑敲棋子落燈花"的貌似"閑適"實則是焦灼的情緒表現的含蓄而有韻味。
由此可見,"轉"是指結構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轉換(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 "轉"在詩詞的結構中多指律詩的頸聯、絕句中的第三句詞和曲中的"過片"而言。它能引導讀者從中體認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詩歌主旨。故歷代詩人在詩歌的"轉"上,無不絞盡腦汁,以求收"振人魂魄"之功。"陡然一驚便是興觀群怨""陡然一驚,正是詞中妙境。"(劉體仁《七頌堂詞繹》)就是對 "轉"的作用的詮釋。
示例(一)、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詩人從貶所渡江而歸,離家愈近,思鄉之情愈是強烈,但作者卻宕開一筆,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形象的說明了作者一方面渴望得知家人的"音書"的急切心理,另一方面作者又怕家人受自己牽連的消息得到證實,所以才"情更怯"和"不敢問來人"。這里,"近鄉情更怯"的"轉"上接"音書斷",下"關""不敢"句,把詩人強自抑制的急切願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抒發的淋漓盡致。
示例(二)、 《菊花》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前兩句寫賞菊的實景"秋叢繞舍""邊繞籬邊"渲染了作者喜愛菊花的氛圍,作為鋪墊。第三句卻是結構上的過度和情感上的急轉。從而使"此花開盡更無花"的千古名句更如平地高岡,既句式挺拔,更有令人"陡然一震"的功效。此詩中的"轉"句作用可見一般。94年高考題的C項"三四兩句由描寫轉入議論,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潔品質。"也正是"轉"句作用的最好詮釋。
總之,"轉"句是詩歌中重要的"結"。1、它是文本的思路和作者的情路轉換的明顯的語言標志,也是體察詩歌主旨的重要線索。2、高考命題者對其青睞有加。
(四 )、定格"合"句
所謂"合"就是指詩詞的收束句。是作者情感和詩歌主旨的"神光所聚"所在,我們在解讀古典詩歌時,對此應該"傾情關注"。

『肆』 詩歌鑒賞里什麼是內容作用什麼是結構作用

結構作用一般有套路,內容作用需要自己分析,比如:
一、首句的結構作用回:
1開篇點答題,統領全詩,領起以下對什麼的描寫
2為下文對什麼的描寫作鋪墊
3渲染某種氣氛,烘托某種心情,為詩歌奠定某種基調。
4如果首句設問,那麼就有引人入勝或發人深省的作用。
二、中間句(轉承句)的結構作用:
1、過渡、承上啟下 、
2、打伏筆
3、轉換話題
三、尾句的結構作用:
1總結全詩,深化或升華主題
2卒章顯志,點明題旨
3照應上文或題目,前後呼應,使詩歌結構嚴謹
4言有盡而意無窮,使人回味無窮

『伍』 在詩詞鑒賞中,談談你對詩詞體式結構的理解

詩詞的體式機構,按照一般對唐詩的理解,有5言,有七言比較多,也有六言內的。最主要原因是容詩句是表達一個意思的,而動詞一個字,名詞兩個字的居多,形容詞兩個字的居多,這樣的結構最容易表達。比如:晴天有白雲,大雁排成行,春桃滿笑靨,何處不相逢,現代有李白,此文似杜甫。。
宋詞的機構,是便於吟唱的標准格式,韻律不同,長短不同,所以又稱長短句。比如我前些天寫的長相思
長相思
——西湖印象
天外天,樓外樓,西湖長堤陰雨綿。再幾度回眸。
桃花潭,西溪樟,紅花綠葉傘相連。多幾分離愁!
長相思是詞牌名,在古時候有固定韻律的,就像我們現在的曲子,比如「大長今」的曲調,詞可以填,格式及韻腳不能變。
再說詩詞的韻,簡單的說就是朗朗上口,今天我們很容易的用聲調及韻母標注出來,而古人只能簡單的分為平仄,及拼音中的1、2聲和34聲,這樣讀出來很上口,押韻要考慮韻母末尾相同,這樣讀起來有意思。當然並非所有的押韻,中間要間雜著其他韻音,這樣才更有層次感。
具體你可以參見相關文章,這里三言兩語,不知道你能否有個大概印象

『陸』 古詩文賞析怎麼寫

首先,要善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鑒賞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著手: 一、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詩眼」或「題眼」。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力。其表現力既體現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准確、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 又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全詩每聯緊扣「幽」字展開,首聯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頷聯與頸聯寫環境的「幽」:頷聯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顯出環境的清幽;頸聯從黑夜寫到白天,還是從環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尾聯透露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 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 二、剖析詩詞的思想內容。要正確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容,最根本的是要學會知人論世,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必須聯系當時的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感情篤厚,但是「結縭 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劉逸生《宋詞小札》),並抓住一問一答進行分析,我們就不難領悟到這首詞的感傷情懷,既有愛花惜春的遺憾,又有紅顏易老的傷感,更有惜別懷人的煩悶,幾股愁思扭結,於「短幅中藏有無數曲折」。所以,評價古詩詞,要學會知人論世,從整體上把握詩詞的基調和主旨,是鑒賞古詩詞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如姜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確領悟古詩詞的基礎。 四、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的詠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首句以「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麗女郎)喻樹,使詩歌開篇即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次句,寫柳樹萬千柔弱下垂的枝條,恰似女郎身上條條綠色絲帶在披拂,以絲帶喻柳條,突出輕柔披拂的特徵,活畫出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機盎然的美感。末兩句一問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贊美春柳。一「細」一「裁」,把新柳嫩葉的細長柔軟、清新可愛加以精心傳神的描繪,透露出作者驚喜贊美之情。「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喻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變虛為實,想像奇特。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裊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贊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 五、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如:陸游《卜運算元·詠梅》與范成大《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都偏重於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從環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後月夜的環境,烘託了梅花的幽獨形象。從作者的感情寄託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後,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獨自承受風雨打擊,獨自承受狐獨凄苦的主觀精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據梅花開於百花之先的特點,生發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並不追求在春天開放,為的是不與百花爭寵斗艷,任隨百花妒忌,甘願獨受凄寒,賦予梅花不求榮華的高尚情操。「如故」進一步贊美了梅花高潔剛強、永葆節操的可貴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塵」逐層強化地假設出梅花的慘烈命運,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貴。作者以詠梅言志,花品人格融匯一體。范詞中的梅花沒有陸詞梅花的多層次品格,詩人用「勝絕」,愁亦絕」來表現梅花的神韻:美到極點,而憂愁也到極點,並以獨倚畫樓之人的形象來與梅花互相映襯,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動人的。一經比較,兩詞意境深淺盡出。 古詩詞鑒賞是富於創造性的復雜的精神活動,「不僅作家在創作,讀者也在創作,他們是創作中的夥伴,而且往往讀者比詩人更象詩人。」(易卜生語)所以,真正的領悟,必須建立在對古詩詞透徹理解的基礎上。如: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般人對這首詩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畫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上,這當然談不上鑒賞。有的讀者能進一步看到這首詩不限於壯麗景色的描繪,而是注進了詩人昂揚向上的激情。然而,這也還是沒有品出本詩的「詩昧」與意蘊。鑒賞能力強的讀者能透過壯麗的畫面,開闊的意境,看到這首詩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領悟這首詩所蘊含的耐人尋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成功在於追求,事業永無止境。這說明,如果沒有對作品的透徹領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鑒賞。「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晴,一隻眼晴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晴看到紙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語道破了古詩詞鑒賞的真諦。
其他方法
其次,培養學生古詩詞的鑒賞水平,還要力求做到「三多」: 一、要多讀。劉勰說得好:「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一個古詩詞讀得很少的人,是談不上有鑒賞能力的。鑒賞古詩詞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諸如語言文字知識、古詩詞技巧知識、作家作品知識以及必備的社會科學知識等等。所有這些,只有靠廣泛閱讀才能獲得。古人也說:「好詩不厭百回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都強調了多讀的重要性。 當然,培養和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籠統地提「多讀」是不夠的,因為「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觀賞最好作品才能培育的」(《歌德談話錄》)。車爾尼雪夫斯基也曾經說過:「凡是好書,必定會在讀者心中喚起對真、善、美的嚮往,這是一切好書所具有的共性。」可見,通過多讀好的作品,培養自己的想像力,並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對於提高鑒賞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二、要多看。要指導學生多看名家賞析的文章,或向學生推介優秀的鑒賞名篇。可以說,名家賞析的文章是比較典範的,而且很多東西是可供學生借鑒的範例,只要引導學生帶著分析的、揚棄的眼光去看,對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是大有幫助的。 三、要多練。清代的唐彪曾經說過:「讀書而無評注,即偶能窺其微妙,日後終至茫然,故評注不可以已也。」因此,每次閱讀古詩詞時,若能堅持讓學生寫點眉批、夾批和總評之類,對於訓練思維,提高鑒賞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還要注意:
了解古詩詞特殊之處
古詩詞有不少特殊之處,了解這些特殊之處,可以幫助我們讀懂並進而鑒賞它們。如語法方面,倒裝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王維《山居秋暝》一詩中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是「浣女歸而竹喧,漁舟下而蓮動」的倒置,其目的,前一句讓人先聞其聲,後見其人,後一句讓人先見其動,後睹其物。先果後因,隱顯結合,寫得十分生動優美。 格律方面,近體詩要求頷聯和頸聯對仗(對偶)。同樣拿王維的《山居秋暝》來說,其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形容詞對形容詞,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方位結構對方位結構,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上下詞性一樣,結構相同,對得非常工整。 了解古詩詞抒情方法 古詩詞大都是抒情詩。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之分。古詩詞的抒情方法以間接抒情為主,即通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為最高境界。 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上片描寫赤壁古戰場的「如畫」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業、年輕有為的儒將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貶謫的處境,從而抒發了詩人理想不能實現的無限感慨。所以我們鑒賞古詩詞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1、這首詩寫了什麼———什麼人(包括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寫了什麼「物」「景」?抒發了什麼「志」「情」?2、怎樣寫———運用了什麼手法來寫這些「物」「景」?3、為什麼這樣寫———運用這種手法寫這些「物」「景」,對抒發這種「情」「志」有什麼作用(效果)? 要學會寫 寫賞析文章就是把我們對古詩詞的鑒賞成果用文字表達出來,這種題型,既考閱讀,又考寫作,因此很為命題者所青睞。寫賞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從哪裡切入。這要看試題的指向。如果試題有明確的要求,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寫。例如,今年上海高考語文試卷,要求就明朝詩人杜庠《赤壁》一詩中「荒磯鷗鳥滿煙蕪」這一句,結合全詩寫一段鑒賞文字。命題者提示考生按「情與景」的關系方面去鑒賞,照此切入就是。如果試題對切入點沒有明確的要求,那考生得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自己選擇一個覺得有把握的角度。一般來說,考生可從詩歌的思想內容、表現技巧、語言風格等方面去考慮。每一方面又可以結合具體作品選擇某一個切入「點」。譬如思想內容方面的「悲」與「歡」,表達技巧方面的「顯」與「隱」,語言風格方面的「陰柔」與「陽剛」,等等。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抓住作品比較突出的某一點,深入開掘下去,這樣可以說得細一點、透一點。 1、古詩分類: 絕句:五言絕句 七言絕句 律詩:五言律詩 七言律詩 律詩:首聯(1,2)、頷聯(3,4)、頸聯(5,6)、尾聯(7,8) 2、方法指導: (1)從作者入手,聯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經歷,風格知識理解內容; (2)藉助於詩詞的標題、注釋、寫作背景,理解詩人寫作意圖; (3)從語言入手,抓住詩詞中關鍵詞句(動、形容詞、議論和抒情的詞句) ( 4) 詞表現手法的賞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靜為動<靜結合> 對比映襯、虛實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詩詞題材和作者的風格特點: 田園: 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熱愛之情,歸隱田園的渴望。(陶淵明、王維、孟浩然) 邊塞:反映邊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鄉親人,渴望國家安寧和報效祖國、為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懷。(王昌齡、高適、岑參、范仲淹) 憂國(民):表達強烈的愛國之情;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統治者的擔憂、不滿。(陸游、杜甫(沉鬱頓挫)、辛棄疾、文天祥、) 詠史:感慨歷史,希望統治者以史為鑒,吸取教訓.(劉禹錫、杜牧、李商隱、張養浩、) 送別:訴說友情,表達依依不捨的思念之情和對友人的勸慰、祝願.(李白、王勃、) 思鄉:抒發自己在他鄉的孤獨、寂寞、凄涼,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馬致遠、崔顥、蘇軾、) 詠(物)志:借歌詠自然事物來表達。。。。。。志向、心願,抒發對。。。。。憤慨、不滿。(曹操、李白、韓愈、 ) 寫景: 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敘事: 通過所見聞的事情來抒發自己的喜悅(同情、憤慨、痛恨、悲傷。。。。。。之情)。(白居易《觀刈麥》、杜甫《石壕吏》) 愛情: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抒發一種相思、離別之苦。(溫庭筠、李商隱、李清照) 懷古:對古人、物、事發出感慨,抒發自己的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對。。。。。。的不滿,或對。。。。。寄予。。。。 的願望。 分析:題材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現手法、抒情方式上,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鑒賞古詩詞,就必須對題材分類有清楚的了解,並能對具體的詩詞作出准確地判斷。常見的題材如下: 1、愛情詩這是以愛情(包括悼亡)為題材的詩,也稱「情歌」、「閨怨詩」。愛情詩自《詩經》起,源遠流長,主要描寫男女愛慕之情和愛情生活,或抒發離別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牽牛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鵲橋仙》(「纖雲弄巧」秦觀)等等。 2、諷刺詩這是以嘲諷或勸喻手法,揭露社會黑暗、世態炎涼,表達人民或正人直士呼聲的詩歌,亦稱「諷喻詩」,有時也稱「政治諷刺詩」。諷刺詩同樣源遠流長,自《詩經》起直到現代從未消失。如《碩鼠》、《伐檀》、《蜂》(唐·羅隱)、《題臨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譏貪小利者」元代無名氏)等等。 3、哲理詩這是一種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某種哲理的詩歌。有的點明主題,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蘇軾的《題西林壁》、《琴詩》,朱熹的《觀書有感》等。此外,有些詩雖不是哲理詩,但其中有的詩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等),也應注意。 4、送別詩這也是最早出現、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主要抒寫離情別恨,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表達深情厚誼,或用以抒發別離之愁。因為送別常與登山臨水相聯系,故又稱「山水送別詩」。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別董大二首》(高適)等。 5、記行詩又稱記游詩、行旅詩。或描述個人游歷見聞感受,或表現思親懷鄉之情,敘事與抒情相結合。這類詩離不開山水景物描寫,所以又稱「山水記行詩」。這與純粹的山水詩略有區別,是「以記抒情」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懷》、馬致遠的《秋思》,便不可視作山水詩。 6、邊塞詩這是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為基本內容的詩歌。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等。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之渙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等,均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詠史詩這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藉此抒發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一般是先敘事後議論;也有一些只敘述對比而不加議論,讓讀者思考的。詠史為題的詩以班固的《詠史》、西晉左思的《詠史八首》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後不斷發展,出現了更多的詠史詩,如章碣的《焚書坑》、李商隱的《賈生》、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與之曾唱反調)、溫庭筠的《經五文原》等,均為名篇。 8、詠物詩。這是借吟詠自然或社會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歌,托物言志,象徵比擬是其常用手法。這類詩先秦兩漢已出現,唐以後佳作漸多。如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李白的《白鷺》、杜甫的《歸雁》、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於謙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詠懷詩。這是以吟詠個人抱負,反映或諷刺社會為題材的詩歌,比興、象徵、聯想等是其主要手法。詠懷詩也源自《詩經》,是古詩中最重要的詩歌之一。如屈原的《離騷》、《涉江》、李白的《行路難》、《將進酒》、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蘇軾的《定風波·沙湖道中遇》,陸游的《書憤》等等,都是令人感動的詠懷名作。 10、懷古詩。由憑弔古跡而產生聯想、想像,引起感慨而抒發情懷抱負,這類詩就是懷古詩。懷古詩可歸入詠懷詩大類之中,但獨有特色;懷古詩與詠史詩略有不同,懷古詩是身臨舊地古跡而抒情言志,而詠史則不必親到歷史遺址,在書房中就可以寫作。懷古詩如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烏衣巷》、《石頭城》、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等,都遺響千古。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