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賞析
A. 字典公公家裡的爭吵的鑒賞分析
這位知友,"字典公公家裡的爭吵的課文原文",請欣賞!
字典公公家裡吵吵鬧鬧,
吵個不停專的是標點符號。屬
看它們的眼睛瞪得多大,
聽它們的嗓門提得多高。
感嘆號拄著拐杖,
小問號張大耳朵,
調皮的小逗號急得蹦蹦跳。
首先發言的是感嘆號,
它的嗓門就像銅鼓敲:
「夥伴們,我的感情最強烈,
文章里誰也沒有我重要!」
感嘆號的話招來一陣嘲笑,
頂不服氣的是小問號:
「哼,要是沒有我來發問,
怎麼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小逗號說話頭頭是道,
它和頓號一起反駁小問號:
「要是我們不把句子點開,
文章就會像一根長長的面條。」
學問深的要算省略號,
它的話總是那麼深奧:
「要講我的作用么……
哦,不說大家也知道。」
水平高的要數句號,
它總愛留在後面作總結報告:
「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
沒有我,話就說得沒完沒了。」
大家爭得不可開交,
字典公公把意見發表:
「孩子們,你們都很重要,
少一個,我們的文章就沒這樣美妙。
「滴水匯成了大江,
碎石堆成了海島,
大家不要把個人作用片面強調,
任何時候都不要驕傲!」
小朋友,
你聽了字典公公家裡的爭吵,
心裡想的啥,
能不能讓我知道?
B. 《家》的賞析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故事發生在成都一家姓高的大公館里,高覺新是這個大家庭里的長孫,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他被剝奪了學業與愛情。在中學畢業那天放棄了自己所愛的能夠了解他、安慰他的錢家表妹,和父親指定的姑娘結了婚。
覺新的二弟覺民和三弟覺慧就不同了,他們接受西方文化知識的熏陶,有著先進的思想、昂揚的鬥志,是新時代的新青年。覺新也跟他倆一起接受新思想,但是他依舊還是「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的擁護者。
老大覺新在西蜀實業公司事務所上班,那是他父親生前為他找好的位置。一日,覺慧和覺民跟往常一樣,買了幾本新書,來到覺新的辦公室里,這時張太太和琴小姐來了。琴是高家親戚裡面最美麗、最活潑的姑娘,她也是一個有著理想、有著抱負的勇敢的新青年。她給大家帶來了一個不尋常的消息:錢家大姨媽回省城來了,梅表姐嫁了不到一年就守了寡,現在變得有點憔悴。這個梅表姐就是大哥覺新所摯愛的錢家表妹,而這時覺新正陪著張太太買衣料,他並沒有聽到這個消息。
覺慧和覺民離開了覺新的事務所,覺民去了琴的家裡,而覺慧在路上遇見同學張惠如,並從他口中了解到當兵的打了學生。覺慧義憤填膺地和一些學生們參加了向總督示威遊行的隊伍。祖父高老太爺很快知道了他遊行的事,便覺新把他囚禁在家裡。
舊歷新年快來了,高公館這個紳士家庭也忙著准備過新年。除夕的前一天下午,覺意買了一本小說《前夜》讀給他的兩個哥哥聽,書里的內容激起了覺慧的熱情,也喚起了覺新痛苦的回憶,他向兩兄弟述說了自己身為長孫承擔的重任,自己為了家族的人,犧牲了自己的幸福……覺慧想著: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他又為不是大哥的自己十分慶幸。天黑了,高家四世同堂聚集在一起,互相慶賀著吃年夜飯,高老太爺看見自己的子孫滿堂,想著再過一兩代,他們高家不知道會變成一個怎樣繁盛的大家庭,心裡非常地高興。
舊歷年的最後一天,覺新告訴覺慧他遇見梅表妹了,痛苦和悔恨湧上心頭。覺慧責備覺新當初為什麼不反抗,落到這地步,是罪有應得,覺新苦笑著說現實的環境不允許他這樣做,覺慧突然感覺在思想上跟他的大哥是離得愈來愈遠了。
鳴鳳是高公館里的丫頭,她既聰慧又漂亮,她很喜歡覺慧。而覺慧只有在回到他那寂寞無聊的家裡時,才會不為思念鳴鳳而苦惱。丫頭們傳聞,馮樂山要討姨太太,准備在大房同三房的丫頭中挑一個去。鳴鳳向覺意發誓她絕對不會跟別人。
元宵節的夜晚,他們幾個年輕人接到了消息;督軍下令討伐張軍長,前線已經開火。仗終於打起來了,高公館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恐怖、絕望之中,此時琴也正在高家,她沒有地方可去,只能呆在這里。她從前還相信自己是一個勇敢的女性,而這時她發現自己還是一個脆弱的女子,沒有能力反抗,也只能等待別人來宰割。
恐怖的時期終於過去了,和平的統治又恢復了。高公館又熱鬧起來。覺民弟兄的幾個同學創刊了《黎明周報》,刊載新文化運動的消息,介紹新的思想,批評和攻擊不合理的舊制度和舊思想。覺慧熱心地參加《周報》的工作,經常在《周報》上發表文章。至於覺民,他白天忙著功課,晚上按時去琴那裡教書,對於《周報》並不像覺慧那樣熱心。
琴因為她的好朋友情如把長辮剪了,她也想這么做,但遭到母親的反對,並要把她嫁出去。琴心裡愛的是覺民,她傷心地哭了起來。就在琴傷心痛苦的晚上,鳴鳳也同樣傷心至極。原來高老太爺要她做馮老頭子的姨太太,而且就在三天之後。這是高老太爺的命令,誰也違背不了,誰也反抗不了。她沒有辦法,覺慧是她惟一的希望了,而此時的覺慧正忙著寫他的文章,無暇顧及鳴鳳,待她要說時,覺民的到來使得她不得不走了。鳴鳳徹底地絕望了,她記得她曾說過寧死也不會去,她帶著對覺慧深深的愛和對這世上的不公平的恨跳進了湖裡。
鳴鳳的死很快被這大公館里的人忘記,而覺慧卻不能忘,因為他的自私,他沒有把他心愛的人留住。他這時才發現平常老是訓斥大哥和覺民沒有膽量,其實他自己跟他們一樣,也是一個沒有膽量的人。他對現在的生活已厭倦了,他有了遠離這個家庭的想法。
在高老太爺66歲誕辰的慶祝的日子裡,馮樂山向高老太爺提親,覺民愛的是琴,他立即表示要自己的事自己作主。為了反抗祖父他在覺慧的鼓勵和幫助下逃離了公館,覺新決心在這時聽到了梅小姐去世的消息。覺慧的五爸在外頭討了妓女做姨太,還打著老太爺的招牌借了許多債,老太爺為此一病不起,他已清楚高家已走下坡路了,最後的結局是可以想得到的。他做了多年的「四世同堂」的好夢,徹底破滅了。臨死前他把覺民召了回來,答應馮家的親事不提了,便離開了人世。
覺慧的嫂嫂瑞珏生產的日子近了,但公館的太太們卻要她遷到城外生產。因為他們迷信什麼「血光之災」懦弱的覺新沒有說一句反抗的話,忍受了一切,把端珏接到了城外。
瑞珏幾天後就生產了,她痛苦地為覺新生下了一個兒子,自己卻死了。覺新沒有能見她最後一面。是舊的制度、禮教和迷信奪去了他的青春、他的幸福、他的前途,也奪去了他最愛的兩個女人。他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他又不能夠抵抗這一切,他只有絕望,只有痛苦。
覺慧真的無法在這個家中呆下去了,他終於逃離了這個家,到上海去一面求學一面從事進步的革
C. 巴金《家》的片段賞析
1、覺慧請願挨罵
軍人打了學生,學生們准備到督軍署請願。覺慧聽說後氣憤難當,跟著張惠如來到學校加入請願隊伍。覺慧還上街散發傳單,參加學生聯合會。覺慧回家之後遭到高老太爺的斥責,不許出門。
2、覺慧辦報
戰爭結束後,覺慧瞞著家人參加《黎明周報》的工作,撰文介紹新文化運動,抨擊不合理的舊制度和舊思想。不久,《黎明周報》因言論過激被查封。覺慧等幾個中堅分子又決定籌辦《利群周報》。報刊內容一如既往。他們還設立了閱報處,積極傳播新文化思想。
3、覺慧花園定情
因參加學生運動而被禁閉在家的覺慧在花園散心,無意中遇到了前來替太太折梅花的鳴鳳。他真誠地告訴鳴鳳,將來一定要娶她。鳴鳳感激地笑了,她明白他的真心也明白他們之間的隔膜,她不敢要求太多,只想一輩子當丫頭,伺候覺慧。覺慧被打動了,兩人靜靜對望,直到聽到覺民的口哨聲才匆匆分開。
4、剪發風波
在覺慧和覺新的鼓勵下,琴關於女人剪發的文章發表在《黎明周報》,在女學生中引起不小反響。許倩如帶頭剪發,接著同學文與「老密斯」也響應了。琴想像同學那樣把頭發剪掉,受到她母親的堅決反對。琴覺得所有希望破滅,不禁悲聲痛哭。她決心要走一條新的路。
5、鳴鳳投湖(第26節)
鳴鳳與覺慧真誠相愛,然而高老太爺卻把鳴鳳許給60多歲的孔教會頭面人物馮樂山,出嫁前的一個晚上鳴鳳懷著最後的希望去找覺慧,覺慧由於趕著寫稿的緣故,沒有聽完鳴鳳的衷訴就把她遣走了。覺民把鳴鳳的事告訴了覺慧,覺慧急得幾乎發瘋。他沖出門去尋找鳴鳳,但沒有找到。鳴鳳懷著絕望的心情,懷著三少爺覺慧深深的愛,投進了晶瑩的湖水中。
覺慧從此認清了這個社會的本來面目,堅定了與它決裂的決心。
6、覺新和梅的愛情悲劇。
覺新和表妹錢梅芬青梅竹馬,但梅的母親和覺新的繼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見,就拿拒婚來報復。覺新屈從於父親的意志與瑞珏結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軍閥開戰,梅跟著張太太和琴來高公館避難,與覺新重逢,兩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錢梅芬抑鬱成疾,吐血而死。
7、覺民逃婚。
在高老太爺的生日宴會上,馮樂山把自己的侄孫女許配給覺民,高家接受了這門親事。覺民知道此事後,堅決不同意,甚至不惜頂撞高老太爺而離家出走。最後,臨終前的高老太爺答應取消婚約,覺民逃婚勝利。
8、克定受罰(第33節)
覺新的五叔克定當賣妻子的陪嫁首飾,又在外設小公館養姨太太。五嬸得知後哭訴到老太爺面前。高老太爺大發雷霆,憤怒地責罰克定。克定又招出在外賭博、嫖妓以及打著父親的招牌借了許多債等事,還攀出了克安。高老太爺氣急交加、一病不起。
9、「捉鬼風波」
陳姨太請巫師捉鬼,為高老太爺驅病,鬧得家宅不寧,反而加重了老太爺的病。覺慧決不讓在自己房間里捉鬼,並挺身而出痛罵陳姨太和眾人。
10、「血光之災」( 瑞珏之死)
瑞珏生產的日子近了。陳姨太有一天對克明兄弟嚴肅地講起「血光之災」來:長輩的靈柩在家,產婦生產的血光就會沖犯到死者身上,死者會冒出很多血來。唯一免災的方法是把產婦遷到城外去生產。大家都不願意承擔不孝的名聲,紛紛贊成陳姨太的辦法。覺新不敢反抗,只好把臨產的瑞珏送到城外一處潮濕的房子。瑞珏難產,覺新痛苦地守在門外,聽到她凄慘的叫聲,卻因為陳姨太的要求沒有人敢來為他開門。瑞珏叫著覺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兩人未能見上最後一面。
在慘叫聲中死去。覺新突然明白了,是整個制度,整個禮教奪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
11、火燒跑龍燈人
大年初九晚上,克定讓僕人把龍燈請來。龍燈舞動之時人們拿著早已准備好的竹筒花炮對著玩龍燈的人的光赤的身上射,藉以取樂。那班玩龍燈的人有著結實的身體,有著堅強的腕力。可是他們卻任人燒,一點也不防禦,後來花炮燒得更近了。他們終於忍不住痛,逃開了。然而大門已經關上了,他們無處可逃。高忠、趙升們聽從主人的指揮又拿著燃放的花炮在後面追趕。而且克定自己也拿著一筒花炮站在那裡,看見人逼近,馬上把花炮燃起來,向四面放射。直到花炮沒有了,大家才住了手,把賞錢給了玩龍燈的人,放他們離開;
覺慧憤憤斥責他們沒有同情心,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面。
12.覺慧出走
嫂子的慘死最終讓覺慧看透了這個家,他決意離開家。覺新哀求他不要走。但覺慧去意已定,覺新最終答應幫忙。覺新去跟長輩們說了覺慧的事,遭到他們的反對後,決定秘密進行。在兄長以及同學們的幫助下,覺慧最終乘船去了上海。
D. 《家》藝術手法賞析作文
《家》以辛亥革命前後的四川成都為背景,寫了大家族高公館三代中的四類人物:
一類是封建大家庭的維護者,老一代如高老太爺。高老太爺專制,冷酷,虛偽。對下人極為冷血,把鳴鳳送給馮樂山,導致鳴鳳投水自盡;對孫子包辦婚姻。但對他所行使的一切封建行為以及他所維護的封建制度充滿了自信。
一類封建大家庭的維持者,如高克明、高覺新。高克明的身份是個律師,很顯然受到了新的教育,這使他與他的那些兄弟們比起來決然的不同;但是由於長兄的缺席,他自覺地充當起了長兄的職責。但是,他十分明了大家庭的命運,但是又不能不承擔起維持者的責任。具有相同性格內涵,而在作品中形象更加豐富的是第三代的老大,即長房長孫高覺新。他是一個具有雙重性格的人。他的性格是在歷史的特殊階段中雙重文化塑造的結果。一方面,他受過新式教育,對於化學很感興趣,想去上海。北京和國外去上大學,庇護反抗的弟弟們。另一方面:他出身豪門望族,受封建主義思想的熏陶。形成了他較深的封建傳統思想。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和責任都將他推向了歷史犧牲品的處境。使他成為家中的最大受害者,愛情喪失,妻子死於非命,理想幻滅,青春被無謂扼殺。他清醒但又軟弱,隱忍使他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和犧牲品。所以依照他的性格邏輯,他最後應該是走向「自殺」,但作者卻在結尾和《春》《秋》中讓他一反常態,成為一個反抗者。作者通過這一形象在於告訴讀者,這樣的路「不該走」。
一類是封建大家庭中的敗家子,如叔叔輩的克安、克定。他們吃喝嫖賭,既荒淫無恥,又極端的不孝。
一類是封建大家庭的反抗者,如覺慧、覺民。其中最主要是覺慧。他是高公館大膽而幼稚的叛徒。他對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封建迷信嫉惡如仇。大膽叛逆,追求光明。關心社會進步,國家的前途。積極投身於社會活動。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發現在對所對抗的敵人的腐朽性和吃人本質缺乏足夠的認識,過高地估計了個人反抗的作用。但正是他的幼稚,才顯示他的人情味。作者通過這樣的形象告訴讀者「應該走」這樣的路。這一形象與覺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再一類是那些封建大家庭的受害者,如梅、瑞珏和鳴鳳等女性。這些女性美麗,但卻遭遇了不幸。正是通過美的毀滅,作品很好地控訴了封建家族的罪惡。
而在這些上述的這些形象中,最為鮮明的是高覺慧和高覺新。
巴金在談到《家》的創作時曾經說過,他寫作這部長篇小說的目的是「我控訴」。作品通過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毀滅,控訴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訴了封建家庭的罪惡。描寫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和反抗。
藝術特色:
(1)典型化的方法。
(2)寫出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和多層次性。高覺新的復雜的性格。
(3)濃郁的抒情色彩。平易、平白的文字,洋溢著濃郁的情感。
(4)心理描寫。例如作品對於鳴鳳初戀心態的描寫就很好地呈現了這個初戀的女孩子對於異性之愛的既驚又喜,以及青春期的萌動和羞澀。
《家》:人物形象塑造的剖析
長篇小說《家》,是文學大師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長篇巨制。在小說中作者以嫻熟的藝術手段,塑造了眾多的富有典型意義的文學形象。書中人物不下七十餘個,下面就是我對其中幾個重要人物塑造的剖析。
首先,我要談談高家的三個孫子──高覺新、高覺民、高覺慧。覺新,是高家的長房長孫,在小說中,作者著重描寫刻畫了他這個形象。作者把他塑造成一個深受封建禮教毒害的典型人物。覺新雖接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盪,但又處在這樣一種特殊的位置,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特別是「孝」道的熏染,於是,作者付與他委曲求全的怯懦順從性格。他在高家的事務上兢兢業業,辦得僅僅有條,但在自己的婚姻、願望上,總給讀者一種無奈的感覺。他喜歡遠房表妹梅,但又無法違抗老太爺的旨意,來放棄自己的妻子瑞珏,他只有把痛苦留給自己;他既同情支持弟弟們的反封建斗爭,但又無法放手掉高家的事業,他只能選擇「作揖主義」哲學。全篇小說他給我一種非常痛苦的感覺,簡直是一個悲劇形象。在我認為,作者之所以塑造覺新這個悲劇人物,不但是為了喚起讀者對這一時期這類人不幸的同情,而且主要是對這種人的嚴厲批判。由此可見,作者的用意是如何了。但我要補充的是高覺新在這個中國社會新舊交替和轉型時期,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
高覺民與高覺慧,他們很幸運,沒有他們大哥那樣活得那麼累,還能在高等學府成就大業。那麼作者為何要把他們放在人物塑造的首要地位呢?因為,在當時,他們又是典型的一類人,但他們兩兄弟又有著不同。首先來看覺民,雖然他在外和弟弟覺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動,來開導當時內地有著迂腐思想的人們,但在自己家裡卻又無法抗拒來自高老太爺的封建禮教的束縛。在他對遠房親戚張太太女兒琴的愛情上表現出一種想愛又不敢愛的情緒,只是再默默地煎熬罷了,最後作為家中反封建的一員,卻還是沒走出這個家,還是深陷在這個泥潭中;覺慧,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可以說他是小說中的一個亮點,也可以說他是覺新的另一個極端。在小說中,高家經歷了由盛到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願就是能走出這個家,走出這個滿是封建禮教的世界。家中,老太爺是至高無上的,惟有他會在老太爺面前因感到不滿而沖撞他,也正是這次他被禁閉了很長一段時間,從而堅定了他走出這個家的信念。他愛丫鬟鳴鳳,他恨老太爺,與覺民相比他敢愛敢恨,毫不掩飾。最後,他勇敢地走出了高家。
作者塑造這兩兄弟,可以看出也花了很多心思。我以為,覺慧的氣質、願望、行為等,幾乎都是作者年輕時的真實寫照,從覺慧身上,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我猜測,作者是因為自己在反封建運動當中不希望看到一代青年沉淪下去,便在對封建禮教的憎恨中塑造了這幾個人物,表現出作者對年青一代充滿了信心和希望。這兩個人物的塑造應該說是相當成功的。
下面讓我來說說小說中的幾位女性。
瑞珏,覺新的妻子,她善良、厚道、柔情,作為高家的長孫媳,又為了照顧自己的兒子和丈夫,只能在這個家中和覺新一起維護著封建禮教的權威,但在某些事情上,還是可以看到她對新生活的嚮往;梅芬,高家的親戚,在對覺新的愛情上失利後,就變得沉淪乏志,沒有了反抗精神,溫順馴良地吞咽著舊禮教的無情惡果。鳴鳳,高家的一個小丫鬟性情剛烈,但心靈純潔,在對覺慧的愛意下她並沒有因主僕差異而感到不可能,最後,她為了這段感情,以死向封建專制發出了強烈的抗議。
這三位女性在作者筆下竟是如此悲慘,都成了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實屬無奈,但我以為,作者這樣塑造是為了讓人們知道不反抗的結果是悲慘的。這一類人在當時婦女中是占絕大多數的,具有歷史意義。而小說中另一位重要女性──琴,卻和以上幾位截然不同。她主張男女應同校,男女應平等,她還自己主動要求到覺慧的學校去學習。雖然遭到母親等的反對,但她還是成功了。作者把她塑造成了一位接受新思想、嚮往自由平等、大膽爭取個性解放、敢於向封建禮教反抗的形象。在當時看來,她是時代的叛逆者,但她的所作所為是當時女性中的先驅者。封建社會中婦女的地位是低下的,是沒有言論自由的,這一切的一切,都束縛了女性的發展,大大減弱了婦女對整個社會前進的推動作用。作者之所以塑造琴這個形象,無疑是為了喚醒這社會的另一半──女性的崛起。作者這一人物塑造也是相當成功的。《家》這部小說正因為有如此精彩的人物塑造和感人的故事情節,使我感受頗深。
故事梗概
成都高公館,一個有五房兒孫的大家族。高老太爺是這個大家庭的統治者,五房中的長房有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他們的繼母及繼母的女兒淑華,因為父母早亡,現在是大哥覺新當家。
覺新是長子長孫,早熟而性格軟弱,受過新思想的熏陶卻不敢頂撞長輩,他年輕時與梅表妹相愛,但卻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後他過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愛自己美麗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別是出嫁不久後梅就成了寡婦,回到成都,兩人的見面帶給他無窮的痛苦。不久,梅在憂郁中病逝。
覺民與覺慧在外參加新文化運動和學生運動,遭到爺爺的訓斥,並被軟禁家中。覺民與表妹琴相愛,但爺爺卻為他定下親事,覺民為此離家躲避,覺新夾在弟弟與爺爺中間受氣。覺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個,他對家中的丫頭鳴鳳有朦朧的好感。高老太爺要將鳴鳳嫁給自己的朋友孔教會會長馮樂山做妾,鳴鳳在絕望中投湖自盡,覺慧決心脫離家庭。
高老太爺發現最疼愛的兒子克定騙妻子的錢去組織小公館,並在外欠下大筆債務,老四克安也大嫖戲子,在此打擊下一病身亡。家中大辦喪事,將要生產的珏被高老太爺的陳姨太以避血光之災為由趕到郊外生產,覺新不敢反對,因照顧不周,珏難產而死。覺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認這個家庭應該出個叛徒,他支持覺慧離家去上海。
E. 巴金《家》的各個章節的賞析,求!作業啦
1章
呼嘯的北風挾裹著鵝毛般的雪片鋪天蓋地的飛舞著。天漸漸的黑了下來,路旁的燈火還沒有燃起來。在成都一條僻靜的街上吃力地走著兩個行人——那是高府大房的二少爺高覺民和三少爺高覺慧。他們剛從學校排完戲回家。他倆邊走邊興致高昂的談論著排演得情況。在一所門前上掛著「國恩家慶,人壽年豐」的大公館面前,他們停了下來,把皮鞋在石梯上擦了擦,抖了抖身上的雪水,便提了傘大步走了進去。
2章、3章
琴早已經在此等候多時,她是高家親戚裡面最美麗、最活潑的姑娘,當她到聽二表哥覺民說「外專」暑假要招收女生,十分高興。但一想到進入男學堂將要遇到的困難和阻力,心情不免沉重起來。覺民兄弟竭力安慰和鼓勵她。望著琴開朗活潑的亮麗面龐,覺慧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鳴鳳,一個自幼被賣到高公館,聰明溫順、善良美麗、毫不抱怨、毫不訴苦的婢女,像大海一樣,它接受了一切,吞下了一切,可是它連一點吼聲也沒有。這兩張臉代表著兩種不同的生活,指示了不同的兩種命運,覺慧明白鳴鳳的命運在她出世的時候就已經安排好了,同時,也是想到了這個家的無數罪惡。
4章
夜黑了,黑暗統治著這所大公館。人們忙碌了一天,此時,卸下白天的面具,打開心靈,或悔恨,或悲泣,或得意,或竊喜,鳴鳳只有在此時才能安靜的想想自己的命運,為自己的命運而悲泣。
5章
琴的母親對她要投考男學堂感到驚訝,但是,仍舊答應替她想辦法。琴對母親十分的感激。
6、7、8章
覺新是覺民兄弟的大哥,也是這個大家庭里的長房的長孫。就因為這個緣故,在他出世的時候,他的命運便決定了。他相貌清秀,自小聰慧,在家裡受著雙親的鍾愛,在私塾里得到先生的贊揚,中學畢業時成績名列第一。他曾打算中學畢業後到有名的大學深造,還想過去德國留學,和自己愛著的姑娘結婚。這時傳來父親為他訂婚的消息,但他性格懦弱,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順從了父親的意志,沒有怨言。可是在心裡他卻為著自己痛哭,為著他所愛的少女痛哭。為了爺爺早日抱重孫,為了父親的意願,他成了家,並幫助料理家務。
本來他深深地愛著錢家的梅表妹,倆人雖青梅竹馬,倆小無猜,但他不得不屈從於父命,於是一個父親用拈鬮兒的方法決定下來他和自己不認識的少女瑞珏結婚。他的前途因此而被斷送,他美麗的幻想也因此而破滅。不久,梅出嫁了,覺新也深深的沉溺於端莊美麗的妻子瑞珏的溫存與撫愛之中。
不久,父親亡故了,他的心裡充滿了悲哀,但卻不曾想到他自己的處境變得更可悲了。他的悲哀不久便逐漸消去,父親的棺木入土以後,他似乎把父親完全忘記了。他不僅忘記了父親,同時他還忘記了過去的一切,他甚至忘記了自己的青春。他作為高家的長房長孫平靜地把這個大家庭的擔子放在他的年輕的肩上。家族內部的矛盾向他射來的無數無形的暗箭,使他看清了這個紳士家庭在愛與平和的面紗下隱藏著的仇恨和斗爭。雖然他忘記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心中仍燃燒著青春的火。他憤怒,他奮斗,最終他的奮斗毫無結果。而且他也疲倦了。他活著只是為了挑起肩上的擔子;他活著只是為了維持父親遺留下的這個家庭。不久,他的孩子出世了,他把他的抱負拿來在兒子的身上實現。兒子的幸福就是他自己的幸福。這樣想著他似乎得到了一點安慰。過了兩年,五•四運動發生了。報紙上的如火如荼的記載喚醒了覺新的被忘卻了的青春,他貪婪的讀著《新青年》、《每周評論》等刊物上的文章。他從劉半農那裡學到了「作揖主義」,從托爾斯泰那裡學到了「不抵抗主義」,這些「主義」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無沖突的結合了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己並不覺得矛盾。於是他變成了一個具有兩重人格的人:在舊家庭里他是一個暮氣十足的少爺;他跟他的兩個兄弟在一起的時候他又是一個新青年。他既痛恨舊勢力,又在舊勢力面前唯唯諾諾;既真誠關心弟妹的幸福,又時時提防著他們的言行出軌。因此,他便受著兩方面的夾擊:一方面,長輩們可以隨心所欲的指使、捉弄,甚至責罵他;另一方面,覺民、覺慧也常表現出和對這位大哥的不滿。面對這一切,他默默地忍受著,掙扎著。他依舊繼續閱讀新思想的書報,繼續過舊式的生活。
9、10、11、12章
覺慧因為與同學們一道向督軍情願,被高老太爺訓斥了一頓,不許他再出門。覺慧覺得躺在他面前的並不是他的祖父,他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一個代表。他們談話不像祖父和孫兒,而像兩個敵人。這天,他在花園里遇到了鳴鳳,他真誠地告訴鳴鳳,將來一定要娶她。鳴鳳連忙打斷了覺慧的話,並凄然地說,她害怕夢做得太好了不會長久。
當晚,月光皎潔。三更過後,覺民、覺慧還在天井裡散步。遠處飄來了如凄如訴的簫聲。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婆家對她不好,最近孤身一人回到了省城娘家,覺新知道後心情非常悲痛,接連幾晚都吹這樣凄慘的調子。覺民擔心大哥和梅的悲劇會在自己和琴之間重演,覺慧安慰二哥說,你決不會走到大哥的路上去,因為時代不同了。
13章
舊歷新年,高公館里格外地熱鬧繁忙。堂屋裡面燈火輝煌,全家滿滿地坐了兩大桌。上一桌坐的全是長輩,下一桌坐的是覺新和他的弟妹們。高老太爺希望吃年飯時有四代人,所以叫覺新夫婦也把他們的兒子海臣帶上桌來。高老太爺面對這樣多的子孫,明白他「四世同堂」的願望已經實現,臉上露出了心滿意足的微笑。公館門外,一個討飯的小孩在飢寒中輕聲的哭泣。
14章
在花園的樓房裡,覺新為了梅幾天前在商業場碰到他有意避開而傷心。樓下,淑英正在踢毽子,覺新加入了游戲之中,覺慧望著覺新的背影想:人原來是這樣健忘的,同樣的一個人在短短的時間內竟然變換了兩個面目。過後他又想,大概正因為這樣健忘,所以才能夠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罷。他這樣想著,對於剛剛掘開過去的墳墓而又馬上忘記一切的大哥,也有了暫時的了解了。
15章
張家琴的房中,梅對著覺民、覺慧、琴訴說自己凄苦的心情,感嘆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她都只能依靠回憶來填補自己空虛的心靈。覺慧、覺民因為梅的悲劇而對舊勢力更加深惡痛絕。
16、17、18、19章
元宵節剛剛過,新舊軍閥展開了激烈的混戰。處於市區的高家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戰火的煩擾。從東門逃進城的張太太帶著琴和正在張家玩的梅來到高公館避難。梅看見高家花園里草木依然,然而人事已非,感到格外悲泣。這時瑞珏帶著海臣過來,交談之後,瑞珏忽然覺得自己很喜歡梅。
20、21、22章
第二天,覺新在花園里與梅再次相遇。梅轉過身默默地走了。覺新追了上去,請求梅寬恕。梅忍不住低聲哭泣。覺新看見梅這樣難過,一種追悔、同情和愛戀交織著的感情猛然襲擊著他的心,情不自禁的用手帕去為她擦淚。二人相對而泣,互訴著幾年來的相思之情。
23、24章
幾天來,瑞珏完全地清楚了覺新和梅過去的關系以及覺新為什麼特別喜歡梅花的原因。她主動找梅交談,表示對他們兩個當初感情的理解。梅為她的大度與善良所感動,坦率地向她傾訴了自己的遭遇和內心的痛苦。梅凄楚悲哀的訴說沉重地壓著瑞珏溫柔敏感的女性的心。真誠的同情與對命運的相互理解,使兩個女人變成了親如手足的姊妹。25章
戰爭結束後,覺慧瞞著家人參加《黎明周報》的工作,撰文介紹新文化運動,攻擊舊制度舊思想。他幹得如火如荼,逐漸地進到新的園地里去,而同時他跟家庭離得更遠了。雖然他知道在這個家裡還有一個人在無私的愛著自己,他每一次看見那一對被純潔的愛燃燒著的眼睛,他覺得一種慾望在他的心裡生長起來。然而,進入新的環境,跟新的朋友接觸,他的眼界又變寬了。他覺得在他的前面還有一個廣大的世界,在那裡他的青年的熱血可以找到發泄的地方,在那裡才有值得他獻身的工作。他更明白人生的意義並不是那麼簡單,那個少女的一對眼睛跟廣大的世界比起來,卻是太渺小了。他不能夠單單為著那一對眼睛就放棄一切。
琴想像同學倩如學習把頭發剪掉,受到她母親的堅決反對。家庭濃重的封建思想使琴的眼前似乎立刻出現了一條幾千年前修好的很長很長的路,上面躺滿了年輕女子的屍體。然而,她決心要走一條新的路。
26章
孔教會的頭面人物60多歲的馮樂山看高家的丫頭長的漂亮,向高老太爺要求討一個去做姨太太。高老太爺決定讓17歲的鳴鳳嫁給他。鳴鳳深深愛著覺慧,雖然她知道地位低下的苦命丫頭決不會成為高家的少奶奶,但卻希望留在覺慧身邊,伺候他一輩子。她的前途依然是一片濃密的黑暗,那一線被純潔的愛情所帶來的光明也給人家摧殘了。鳴鳳苦苦哀求太太不要將她嫁人,但高老太爺的決定誰也不敢反對。無望的鳴鳳只好向覺慧求救。覺慧正趕著為刊物寫文章。看到忙著寫文章的覺慧,鳴鳳不忍打擾他。鳴鳳出嫁的事,覺慧一點也不知道。
出嫁前的一個晚上鳴鳳懷著最後的希望去找覺慧,那一天對於覺慧來說只不過是一個月的最後一天,對於鳴鳳卻是她一生的最後一天了。覺慧由於趕著寫稿的緣故,他沒有聽完鳴鳳的衷訴就把她遣走了。鳴鳳含淚離開了覺慧的住處。鳴鳳剛離開,覺民來告訴了事情的真相,覺慧急得幾乎發瘋,他四處尋找鳴鳳,但是已經太遲了。鳴鳳懷著絕望的心情,懷著對三少爺覺慧深深的愛,投進了晶瑩的湖水中。
27、28、29章
鳴鳳投水自殺後,狠心的高老太爺又逼丫鬟婉兒去給馮樂山做妾。鳴鳳的悲劇使覺慧無限悲哀,深深自責,同時也加深了他對祖父為帶代表的舊勢力的無比仇恨。現在,他更清楚的認清了自己所在地這個家庭、這個社會的本來面目。30章
高老太爺66歲的壽辰到了。高家大擺宴、唱戲,加以慶祝。梅參加壽禮後回家便病倒了。覺新為不能去看望她而感到極端痛苦。馮樂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親事——要把自己的侄孫女許配給覺民,高老太爺一口應允。正在與琴處於熱戀中的覺民當即表示反對。大哥覺新感到左右為難,三弟覺慧支持二哥覺民進行反抗。覺新把覺民的意見向祖父解釋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氣地駁斥道:「我說是對的,那個敢說不對?我要怎樣做,就要怎樣做!」在緊急關頭,覺慧幫助覺民逃婚。
31章
高老太爺聞訊勃然大怒。無論三叔可明和覺新怎樣勸說,覺慧都堅決地說,如不取消馮家的親事,他絕不說出覺民的地址。看到覺新在這件事上又採取不抵抗主義,覺慧忍不住罵覺新是懦夫。覺民寫信給覺新,表示決不讓琴做第二個梅的角色。覺新不斷受到良心的譴責,覺得無論如何應該給覺民幫忙,否則會造成一件抱恨終身的事。他壯著膽子到祖父面前為覺民說情,卻遭到祖父的狂怒斥責。祖父最後說,馮家的親事決不能取消,如果月底覺民還不回家就叫覺慧頂替。覺新不得已回頭又要三弟勸二弟屈服,覺慧十分氣憤,想:「如果犧牲是必需的話,做犧牲品的決不是我。」
32章
這時傳來了梅去世的消息,覺新受到極大的刺激,他懷著及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後事。在向靈柩告別時,覺慧沒有哭,也沒有悲哀,他有的是滿腹的憤怒。他的話是用一種交織著愛和恨的聲音說出來的:「一些哭聲,一些話,一些眼淚,就把這個可愛的年輕的生命埋葬了。梅表姐,我恨不能把你從棺材裡拉出來,讓你睜開眼睛看個明白:你是怎樣給人殺死的!」
33、34、35章
覺新的四叔克安、五叔克定瞞著高老太爺偷偷在外面租小公館,嫖女人,打著高老太爺的招牌到處借債,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不久,醜行被揭穿,高老太爺責罰他們後,感到無比失望,從此一病不起。陳姨先請道士到作法,又叫端公捉鬼,鬧的家宅不寧。留過學的克明、讀過進步書報的覺新都不敢出來反對,只有覺慧挺身而出痛罵陳姨太和眾人。高老太爺在彌留之際答應解除與馮家的婚約,他想在臨死之前見見覺民,覺民抗婚行動取得了勝利。
36章
瑞珏臨產的日子越來越近了。高家長一輩人認為高老爺的靈柩停在家裡,如果有人在家生孩子,會有有血光之災。他們要求瑞珏到城外生育。他們說祖父的利益超過一切。覺新和平地接受了,他沒有說一句反抗的話。他一生就沒有對誰說過一句反抗的話。無論他受到怎樣不公道的待遇,他寧可哭在心裡,氣在心裡,苦在心裡,在人前他絕不反抗。他忍受一切,他甚至不去考慮這樣的忍受是否會損害別人的幸福。這樣,覺新又一次毫無抵抗的接受了這個荒唐的主張。瑞珏也不說一句抱怨的話,她只是哭。她的哭聲就是她的反抗的表示。但是這也沒有用,因為她沒有力量保護自己,覺新也沒有力量保護她。
37章
瑞珏因難產死去。這使得覺新突然明白了,真正奪去了他的妻子的是另一種東西,是整個制度,整個禮教,整個迷信。這一切全都壓在他的肩上,把他壓了這么多年,給他奪去了青春,奪去了幸福,奪去了前途,奪去了他所最愛的兩個女人。他現在開始覺得這個擔子太重了,他想把它摔掉,他在掙扎。然而同時他又明白他是不能夠抵抗這一切的,他是一個無力的、懦弱的人。他絕望了,他突然跪倒在門前,他傷心地哭著。這個時候他不是在哭瑞珏,他是在哭自己。
38、39章
三弟覺慧感到再也不能夠在這個吃人的家裡住下去了,他要做這個封建家庭的叛逆者,決心遠走高飛。覺新感到無限地悲哀,但他知道是強留不住覺慧的,猶豫再三,終於答應在暗中支持弟弟的行動。他想:「我們這個家需要一個叛徒。我一定要幫助三弟成功。他也可以替我出一口氣。」便忍不住自語道:「你們看著吧。家裡頭並不全是像我這樣服從的人!」而他自己將留在家裡過著更凄涼、更孤寂的生活……
40章
黎明,覺慧瞞著高家的其他人,告別大哥覺新、二哥覺民和《黎明周報》社的朋友們,乘船離家到上海去了。
F. 求巴金作品《家》中的經典語段與賞析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以成都為背景,描寫了1919年至1924年中國歷史處在轉折時期這一風起雲涌的動盪時代中,封建大家庭高家四代人的生活。
為什麼說《家》的文學造詣是最高呢
《家》不僅是巴金文學道路上豎起的第一塊豐碑,也堪稱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現實主義傑作之一。
《家》在結構藝術上借鑒《紅樓夢》的寫法,以覺慧和鳴鳳的戀情以及覺新與瑞珏、梅芬之間的糾葛作為情節發展主線,全面交織而展示了高公館的衰亡過程。全書人物眾多,事件繁復,但作品能始終圍繞基本線索展開描寫,有條不紊,緊湊周密,波瀾起伏,跌宕有致,顯示了作者精於構思的能力。
《家》基本上仍然屬於「青春型」的創作,那由真誠熱烈的心裡唱出的青春之歌,是特別能喚起青年人的共鳴的。它很能代表巴金前期創作的風格:只求與青年讀者情緒溝通,不求深刻雋求,傾向單純、熱情、坦率,以情動人,情感汪洋恣肆,語言流水行雲,雖然有時少錘煉,不耐咀嚼,整體上卻有一種沖擊力,能滲透讀者的內心。
G. 《家》 巴金 句子賞析
1·她愛生活,她愛一切,可是生活的門面面的關住了她,只給她留下那一條
墮落的路。
2·她從不傷害過一個人。她跟別的少女一樣,也有漂亮的面孔,有聰明的心
有血肉的身體。為什麼人們單單要蹂躪她,傷害她,不給她一瞥溫和的目光,不給
她一顆同情的心,甚至沒有人來為她發出一聲柃憫的嘆息。
3·他是不能夠到她這里來的。永遠有一堵牆隔開他們兩個人。他是屬於另一
個環境的。他有他的前途,他有他的事業。她不能夠拉住他,她不能夠妨礙他,她
不能夠把他永遠拉在她的身邊。她應該放棄他,他的存在比她更重要。
4·平靜的水面被擾亂了,湖裡起了大的響聲,盪漾在靜夜的空氣中許久不散
接著水面上又發出了兩三聲哀叫,這叫聲雖然很低,但是她凄慘的餘音已經滲透了
整個黑夜。
5·她太愛他了,她不能夠失掉他。在生活中她所得到的就只有他的愛。難道
這一點她夜沒有權利享受?為什麼所有的人都還活著,她在這樣輕的年紀就應該離
開這個世界?這些問題一個一個在她腦子里盤旋。
1. She loved life, she loved everything, but life's door shut up in her face, leaving her only that one
The downward path.
2. She never hurt a person.She like the other girls, had a pretty face, a wise heart
A body of flesh and blood.Why do people want to trample her, hurt her, give her a gentle eyes, don't give
Her sympathetic heart, so that no man for her made a noise like mercy sigh.
3 he is not able to come to her.There is always separated by a wall two of them.He belonged to another
An environment.He had his future, his career.She could not pull him, she could not prevent him, she
Don't keep him always at her side.She should give him up, his presenc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er.
4 · the calm surface of the water is disturbed, the lake was a big noise, ripples in the air for a long time does not come loose
Then the water they sent two or three sad sound, the sound is low, but her pitiful sound has infiltrated
The whole night.
5. She loves him too, she couldn't bear to lose him.In life she had been his only love.Don't
At this point she night have no right to enjoy?Why all the people are still alive, she was so young you should leave
On this world?These problems one by one in her mind.
H. 關於巴金《家》的鑒賞感受
《家》以辛亥革命前後的四川成都為背景,寫了大家族高公館三代中的四類人物:
一類是封建大家庭的維護者,老一代如高老太爺。高老太爺專制,冷酷,虛偽。對下人極為冷血,把鳴鳳送給馮樂山,導致鳴鳳投水自盡;對孫子包辦婚姻。但對他所行使的一切封建行為以及他所維護的封建制度充滿了自信。
一類封建大家庭的維持者,如高克明、高覺新。高克明的身份是個律師,很顯然受到了新的教育,這使他與他的那些兄弟們比起來決然的不同;但是由於長兄的缺席,他自覺地充當起了長兄的職責。但是,他十分明了大家庭的命運,但是又不能不承擔起維持者的責任。具有相同性格內涵,而在作品中形象更加豐富的是第三代的老大,即長房長孫高覺新。他是一個具有雙重性格的人。他的性格是在歷史的特殊階段中雙重文化塑造的結果。一方面,他受過新式教育,對於化學很感興趣,想去上海。北京和國外去上大學,庇護反抗的弟弟們。另一方面:他出身豪門望族,受封建主義思想的熏陶。形成了他較深的封建傳統思想。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和責任都將他推向了歷史犧牲品的處境。使他成為家中的最大受害者,愛情喪失,妻子死於非命,理想幻滅,青春被無謂扼殺。他清醒但又軟弱,隱忍使他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和犧牲品。所以依照他的性格邏輯,他最後應該是走向「自殺」,但作者卻在結尾和《春》《秋》中讓他一反常態,成為一個反抗者。作者通過這一形象在於告訴讀者,這樣的路「不該走」。
一類是封建大家庭中的敗家子,如叔叔輩的克安、克定。他們吃喝嫖賭,既荒淫無恥,又極端的不孝。
一類是封建大家庭的反抗者,如覺慧、覺民。其中最主要是覺慧。他是高公館大膽而幼稚的叛徒。他對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封建迷信嫉惡如仇。大膽叛逆,追求光明。關心社會進步,國家的前途。積極投身於社會活動。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發現在對所對抗的敵人的腐朽性和吃人本質缺乏足夠的認識,過高地估計了個人反抗的作用。但正是他的幼稚,才顯示他的人情味。作者通過這樣的形象告訴讀者「應該走」這樣的路。這一形象與覺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再一類是那些封建大家庭的受害者,如梅、瑞珏和鳴鳳等女性。這些女性美麗,但卻遭遇了不幸。正是通過美的毀滅,作品很好地控訴了封建家族的罪惡。
而在這些上述的這些形象中,最為鮮明的是高覺慧和高覺新。
巴金在談到《家》的創作時曾經說過,他寫作這部長篇小說的目的是「我控訴」。作品通過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毀滅,控訴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訴了封建家庭的罪惡。描寫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和反抗。
藝術特色:
(1)典型化的方法。
(2)寫出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和多層次性。高覺新的復雜的性格。
(3)濃郁的抒情色彩。平易、平白的文字,洋溢著濃郁的情感。
(4)心理描寫。例如作品對於鳴鳳初戀心態的描寫就很好地呈現了這個初戀的女孩子對於異性之愛的既驚又喜,以及青春期的萌動和羞澀。
《家》:人物形象塑造的剖析
長篇小說《家》,是文學大師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長篇巨制。在小說中作者以嫻熟的藝術手段,塑造了眾多的富有典型意義的文學形象。書中人物不下七十餘個,下面就是我對其中幾個重要人物塑造的剖析。
首先,我要談談高家的三個孫子——高覺新、高覺民、高覺慧。覺新,是高家的長房長孫,在小說中,作者著重描寫刻畫了他這個形象。作者把他塑造成一個深受封建禮教毒害的典型人物。覺新雖接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盪,但又處在這樣一種特殊的位置,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特別是「孝」道的熏染,於是,作者付與他委曲求全的怯懦順從性格。他在高家的事務上兢兢業業,辦得僅僅有條,但在自己的婚姻、願望上,總給讀者一種無奈的感覺。他喜歡遠房表妹梅,但又無法違抗老太爺的旨意,來放棄自己的妻子瑞珏,他只有把痛苦留給自己;他既同情支持弟弟們的反封建斗爭,但又無法放手掉高家的事業,他只能選擇「作揖主義」哲學。全篇小說他給我一種非常痛苦的感覺,簡直是一個悲劇形象。在我認為,作者之所以塑造覺新這個悲劇人物,不但是為了喚起讀者對這一時期這類人不幸的同情,而且主要是對這種人的嚴厲批判。由此可見,作者的用意是如何了。但我要補充的是高覺新在這個中國社會新舊交替和轉型時期,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
高覺民與高覺慧,他們很幸運,沒有他們大哥那樣活得那麼累,還能在高等學府成就大業。那麼作者為何要把他們放在人物塑造的首要地位呢?因為,在當時,他們又是典型的一類人,但他們兩兄弟又有著不同。首先來看覺民,雖然他在外和弟弟覺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動,來開導當時內地有著迂腐思想的人們,但在自己家裡卻又無法抗拒來自高老太爺的封建禮教的束縛。在他對遠房親戚張太太女兒琴的愛情上表現出一種想愛又不敢愛的情緒,只是再默默地煎熬罷了,最後作為家中反封建的一員,卻還是沒走出這個家,還是深陷在這個泥潭中;覺慧,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可以說他是小說中的一個亮點,也可以說他是覺新的另一個極端。在小說中,高家經歷了由盛到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願就是能走出這個家,走出這個滿是封建禮教的世界。家中,老太爺是至高無上的,惟有他會在老太爺面前因感到不滿而沖撞他,也正是這次他被禁閉了很長一段時間,從而堅定了他走出這個家的信念。他愛丫鬟鳴鳳,他恨老太爺,與覺民相比他敢愛敢恨,毫不掩飾。最後,他勇敢地走出了高家。
作者塑造這兩兄弟,可以看出也花了很多心思。我以為,覺慧的氣質、願望、行為等,幾乎都是作者年輕時的真實寫照,從覺慧身上,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我猜測,作者是因為自己在反封建運動當中不希望看到一代青年沉淪下去,便在對封建禮教的憎恨中塑造了這幾個人物,表現出作者對年青一代充滿了信心和希望。這兩個人物的塑造應該說是相當成功的。
下面讓我來說說小說中的幾位女性。
瑞珏,覺新的妻子,她善良、厚道、柔情,作為高家的長孫媳,又為了照顧自己的兒子和丈夫,只能在這個家中和覺新一起維護著封建禮教的權威,但在某些事情上,還是可以看到她對新生活的嚮往;梅芬,高家的親戚,在對覺新的愛情上失利後,就變得沉淪乏志,沒有了反抗精神,溫順馴良地吞咽著舊禮教的無情惡果。鳴鳳,高家的一個小丫鬟性情剛烈,但心靈純潔,在對覺慧的愛意下她並沒有因主僕差異而感到不可能,最後,她為了這段感情,以死向封建專制發出了強烈的抗議。
這三位女性在作者筆下竟是如此悲慘,都成了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實屬無奈,但我以為,作者這樣塑造是為了讓人們知道不反抗的結果是悲慘的。這一類人在當時婦女中是占絕大多數的,具有歷史意義。而小說中另一位重要女性——琴,卻和以上幾位截然不同。她主張男女應同校,男女應平等,她還自己主動要求到覺慧的學校去學習。雖然遭到母親等的反對,但她還是成功了。作者把她塑造成了一位接受新思想、嚮往自由平等、大膽爭取個性解放、敢於向封建禮教反抗的形象。在當時看來,她是時代的叛逆者,但她的所作所為是當時女性中的先驅者。封建社會中婦女的地位是低下的,是沒有言論自由的,這一切的一切,都束縛了女性的發展,大大減弱了婦女對整個社會前進的推動作用。作者之所以塑造琴這個形象,無疑是為了喚醒這社會的另一半——女性的崛起。作者這一人物塑造也是相當成功的。《家》這部小說正因為有如此精彩的人物塑造和感人的故事情節,使我感受頗深。
故事梗概
成都高公館,一個有五房兒孫的大家族。高老太爺是這個大家庭的統治者,五房中的長房有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他們的繼母及繼母的女兒淑華,因為父母早亡,現在是大哥覺新當家。
覺新是長子長孫,早熟而性格軟弱,受過新思想的熏陶卻不敢頂撞長輩,他年輕時與梅表妹相愛,但卻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後他過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愛自己美麗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別是出嫁不久後梅就成了寡婦,回到成都,兩人的見面帶給他無窮的痛苦。不久,梅在憂郁中病逝。
覺民與覺慧在外參加新文化運動和學生運動,遭到爺爺的訓斥,並被軟禁家中。覺民與表妹琴相愛,但爺爺卻為他定下親事,覺民為此離家躲避,覺新夾在弟弟與爺爺中間受氣。覺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個,他對家中的丫頭鳴鳳有朦朧的好感。高老太爺要將鳴鳳嫁給自己的朋友孔教會會長馮樂山做妾,鳴鳳在絕望中投湖自盡,覺慧決心脫離家庭。
高老太爺發現最疼愛的兒子克定騙妻子的錢去組織小公館,並在外欠下大筆債務,老四克安也大嫖戲子,在此打擊下一病身亡。家中大辦喪事,將要生產的珏被高老太爺的陳姨太以避血光之災為由趕到郊外生產,覺新不敢反對,因照顧不周,珏難產而死。覺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認這個家庭應該出個叛徒,他支持覺慧離家去上海。
希望能幫到你
I. 巴金《家》中的人物描寫和賞析
覺慧是一個具有初步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的反抗者,封建家庭中"大膽而幼稚的叛徒",一個充滿朝氣的典型。覺慧從樸素的對勞動者的愛和對封建制度的恨出發,走到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和民主主義,最後又走向社會斗爭。
作者通過他的思想發展過程,展示了近百年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所共同經歷的思想歷程。覺慧的思想性格主要包括兩方面:
1、 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 覺慧的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時代思潮的影響下形成的,又在社會斗爭和家庭斗爭中得到了強化。
具體包括三方面: 首先,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響。在洋學堂中,在西式教育和進步報刊、五四思潮的影響下,覺慧在高家最早覺醒過來,思想有了很大的發展變化,在社會上以反抗舊制度為主要任務,寫批判文章,在家庭中,自覺反抗以高老太爺為主的頑固派。
他憎恨一切違背人道、戕害人性的道德、禮教和習俗,痛苦地感到家是一個狹小的籠,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墳墓,下決心不去做高老太爺們所期望的紳士,也不願像大哥覺新那樣忍受下去,而自己把幸福拿過來。
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社會革命活動中,編進步刊物,撰寫討伐封建主義的檄文,參加學生的反軍閥請願,反抗高老太爺的旨意,支持和幫助覺民逃婚,反對請神驅鬼的行為,勸說覺新為嫂嫂的生命安全而斗爭,最後又毅然從家中出走。
其次,摒棄了傳統的世俗偏見和等級觀念,和家裡的婢女鳴鳳相愛,向婢女鳴鳳表示純潔的愛情,體現了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觀念和五四時期的徹底的反封建的精神面貌。
2、 在覺慧身上還存在著他所出身的那個家庭和階級的思想印記。 覺慧的思想和行為,很多是從資產階級思潮中來汲取力量的,個人反抗、人權平等、人道主義是他的基本思想,但同時他身上又難免有五四青年的歷史局限和弱點。
在接受新思想影響的過程中,他還沒有來得及完全消除自身所受的封建意識的影響,在思想行為上,有時呈現出相互矛盾的狀態,如簡單、幼稚、不成熟、容易氣餒,自我懷疑,在愛情上有不自覺的封建等級觀念等。
在潛意識中,覺慧並沒有打開一個少爺與一個丫頭之間天然存在的藩籬,他一方面愛著鳴鳳,一方面也愛著琴,遺憾鳴鳳為什麼不處在琴的地位。
他對鳴鳳的愛情遠不及鳴鳳對他的愛那麼堅定和忠貞,在這個問題上,他一直是猶豫不決的,直到最後在關鍵時刻忘記了自己先前的承諾,在痛苦之餘放棄了鳴鳳,支持這種行為的理由,也就是他所找到的借口是:"有進步思想的年輕人的獻身熱誠和小資產階級的自尊心",是愛情與事業不能兩全,實際上,卻是他個人的得失觀在起作用,是在困難面前放棄了鳴鳳,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覺慧思想和行為的矛盾性和軟弱性。
這樣的描寫是完全符合當時的歷史條件的,當時,覺慧所處的環境僅僅是能夠形成具有民主思想的愛情觀念的環境,但還不是能夠實踐這種愛情觀念的環境。
盡管覺慧的愛情觀念已經擺脫了封建階級的情趣,開始把鳴鳳的價值即人的價值放到了中心位置,但他實際上卻不可能逾越那一道階級的鴻溝。
覺慧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是高家的第一個掘墓人,是高公館內部洶涌激流的原動力,在《春》、《秋》中仍然不斷地給這個家庭以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