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戰國名言不義

戰國名言不義

發布時間: 2020-12-19 07:45:28

⑴ 戰國時期,主張人們不分貴賤等級、互愛互利,反對不義戰爭的思想家是誰

墨子,名叫墨翟,主張"兼愛""非攻""尚賢"

⑵ 戰國時期反對不義戰爭的思想家是哪位

人家問的是反對來不義的源戰爭,兼愛,非攻是反對戰爭本身。
反對不義戰爭的話。。。孔子?這是春秋的。。。不過他確實有說過不義之戰不能打,收在論語里的。。季氏將伐顓臾?嗯,就是這個
孟子吧,打仗要天時地利人和么,不義之戰不能打的

⑶ 戰國時期,主張人們不分貴賤等級、互愛互利,反對不義戰爭的思想家是

墨子主要的思想 兼愛非攻

所謂兼愛,包含平等與博愛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愛人若愛其身」,並認為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天下人不相愛所致。

天志明鬼

宣揚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點。墨子認為天之有志:兼愛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天之愛民之厚」,君主若違天意就要受天之罰,反之,則會得天之賞。墨子不僅堅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認為它們對於人間君主或貴族會賞善罰暴。墨子宗教哲學中的天賦人權與制約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學中的一大亮點。

尚同尚賢

尚同是要求百姓與天子皆上同於天志,上下一心,實行義政。尚賢則包括選舉賢者為官吏,選舉賢者為天子國君。墨子認為,國君必須選舉國中賢者,而百姓理應在公共行政上對國君有所服從。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賞善罰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賢使能,即任用賢者而廢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賢看得很重,以為是政事之本。他特別反對君主用骨肉之親,對於賢者則不拘出身,提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的主張。

節用節葬

節用是墨家非常強調的一種觀點,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俗。認為君主、貴族都應象古代大禹一樣,過著清廉儉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這方面也能身體力行。

哲學政治思想

墨子哲學思想的主要貢獻是在認識論方面 。他以 「 耳目之實 」的直接感覺經驗為認識的唯一來源,他認為,判斷事物的有與無,不能憑個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為依據。他從這一樸素唯物主義經驗論出發,提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准,即三表:「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 ,「廢(發)以為刑政 ,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把「事」 、「實」、「利」綜合起來,以間接經驗、直接經驗和社會效果為准繩,努力排除個人的主觀成見。在名實關繫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題,主張以實正名,名副其實。墨子強調感覺經驗的真實性的認識論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曾以有人「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結論。但墨子並沒有忽視理性認識的作用,墨家學派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邏輯思想體系。

一種觀點認為,墨子世界觀中存在著深刻的內在矛盾。一方面他強調「非命」、「尚力」,認為決定人們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說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揚「順天意者」,「必得賞」;「反天意者」,「必得罰」。他認為「兼相愛,交相利」就是「順天意」,「別相惡,交相賊」就是「反天意」。 但另一種觀點認為,「非命」與「天志」體現了墨子「天人之辯」強烈的思維張力,在墨子宗教哲學里,天志兼愛而不不制天命,天道酬勤,天喜歡自強不息的人。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 「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等主張。「兼以易別」是他的社會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體行動綱領。他認為只要大家「兼相愛,交相利」,社會上就沒有強凌弱、貴傲賤、智詐愚和各國之間互相攻伐的現象了。他對統 治者發動 戰爭帶 來的禍 害以及平常禮俗上的奢侈逸樂,都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則上,墨子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主張「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他還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 」來充當; 而人民與天子國君,則都要服從天志 ,發揚兼愛,實行義政,否則,就是非法的,這就是「 一同天下之義」。

邏輯思想

墨子也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他比較自覺地、大量地運用了邏輯推論的方法,以建立或論證自己的政治、倫理思想。他還在中國邏輯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並要求將辯作為一種專門知識來學習。墨子的「辯」雖然統指辯論技術,但卻是建立在知類(事物之類)明故(根據、理由)基礎上的,因而屬於邏輯類推或論證的范疇。墨子所說的「三表」既是言談的思想標准,也包含有推理論證的因素。墨子還善於運用類推的方法揭露論敵的自相矛盾。由於墨子的倡導和啟蒙,墨家養成了重邏輯的傳統,並由後期墨家建立了第一個中國古代邏輯學的體系。

⑷ 【開心學國學】戰國時期,主張人們不分貴賤等級、互愛互利,反對不義戰爭的思想家是

AC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孔子、老子是春秋時期的人。
墨子主要思想:專1、兼愛非攻,2、尚同屬尚賢,3、天志明鬼,4、節用節葬。
「貴賤等級」,孟子的思想源於孔子,雖然有「民貴君輕」的說法,但這方面是分明的。
「互愛互利」?
「反對不義戰爭」,四個選項中,他們都反對不義戰爭!
綜上,答案是D墨子(名翟)。

⑸ 有人說,春秋,戰國,多不義之戰,就此談談你的看法

民智和政治復雜度是相互影響,共同進化的,換如今,美攻伊,攻阿,還有其它數不盡的現代戰爭,什麼人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政體,意識形態,都可以成為國家政權開戰的理由,其實還不是為了資源,能源,土地什麼的。其實現在普遍還算是「民智已開」,都可以用這些不成理由的理由來發動戰爭,何況古代的民智水平遠遜,那麼發動戰爭的政治宣傳也客觀上相對的不需要太復雜,等到歷史過去數十年幾百年,塵埃落定,真相便被掩蓋或者無法掩蓋地暴露,或者就在戰爭的當時代被智者看穿,斥責為不義,其實現在還不是一樣?
再說,相對於不義,那什麼叫做義戰呢?成王敗寇,則商周之替代夏殷,果然就是全像史書中所記載的,是正義的戰爭嗎?如果這個問題太難蓋棺定論的話,那齊桓公和管仲攻打楚國,名義上是:「楚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具,是以來責。昭王南征不復,是以來問。」其實大家都不尊崇周天子,怠慢的時間也不短了,干嗎這個時候才拿楚國開刀?至於昭王,不小心淹死在河裡了,就更怪不得楚國了。但是齊國在管仲的治理下開始富強,與原有強國楚國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不可用平和手段調和的矛盾,發動戰爭是統治階級的願望,也是客觀的需要,擺在檯面上的理由都是現找的!這樣的戰爭就是所謂的義戰么?就連孔子,言於定公曰:「臣無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於是幫助國君削減季氏,叔孫氏等士大夫的實力,想拆除違章建築,把都城以外所有太高的城牆拆掉,最後竟然把主意打到遏制齊國進攻的重要關卡「成」上,絲毫不管大家的勸告:「墮成,齊人必至於北門。」其實戰爭不就是政治的延續么?除了反侵略,反對剝削階級等的人民戰爭之外,有什麼戰爭是正義的?

⑹ 戰國時期反對不義戰爭的思想家是哪位

墨子, 他主張「兼愛」、「非攻」。相傳他曾止楚攻宋,實施兼愛、非攻的主內張。他「南遊使容衛」,宣講「蓄士」以備守御。又屢游楚國,獻書楚惠王。他拒絕楚王賜地而去,晚年到齊國,企圖勸止項子牛伐魯,未成功。越王邀墨子作官,並許以五百里封地。他以「聽吾言,用我道」為前往條件,而不計較封地與爵祿,目的是為了實現他的政治抱負和主張。
今存《墨子》一書中的《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傳弟子對他的思想言論的記錄。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據。

⑺ 戰國時期,主張人們不分貴賤等級、互愛互利,反對不義戰爭的思想家是。。。

墨子
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創專立墨家學說,並有《屬墨子》一書傳世。主要內容有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項,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

⑻ 戰國時期,主張人們互愛互利,反對不義戰爭的思想家是

墨子,此思想被稱作「兼愛」、「非攻」。

墨子,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詳。

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墨子生於公元前476年左右,卒於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出生何地,也有爭議。《史記·孟荀列傳》說他是「宋之大夫」,《呂氏春秋·當染》認為他是魯國人,也有的說他原為宋國人,後來長期住在魯國。墨子自稱「今翟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似屬當時的「士」階層。但他又承認自己是「賤人」。他可能當過工匠或小手工業主,具有相當豐富的生產工藝技能。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長期奔走於各諸侯國之間,宣傳他的政治主張。相傳他曾止楚攻宋,實施兼愛、非攻的主張。他「南遊使衛」,宣講「蓄士」以備守御。又屢游楚國,獻書楚惠王。他拒絕楚王賜地而去,晚年到齊國,企圖勸止項子牛伐魯,未成功。越王邀墨子作官,並許以五百里封地。他以「聽吾言,用我道」為前往條件,而不計較封地與爵祿,目的是為了實現他的政治抱負和主張。

墨子哲學思想的主要貢獻是在認識論方面。他以「耳目之實」的直接感覺經驗為認識的唯一來源,他認為,判斷事物的有與無,不能憑個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為依據。墨子從這一樸素唯物主義經驗論出發,提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准,即三表:「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實」、「利」綜合起來,以間接經驗、直接經驗和社會效果為准繩,努力排除個人的主觀成見。在名實關繫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題,主張以實正名,名副其實。墨子的認識論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忽視理性認識的作用,片面強調感覺經驗的真實性。他曾以有人「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結論。墨子的世界觀中存在著深刻的內在矛盾。一方面他強調「非命」、「尚力」,認為決定人們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他指出,「賴其力而生,不賴其力則不生」,充分肯定「人力」在社會生活與改造自然過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說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揚「順天意者」,「必得賞」;「反天意者」,「必得罰」。他認為「兼相愛,交相利」就是「順天意」,「別相惡,交相賊」就是「反天意」。他又認為,鬼神能「賞賢而罰暴」。他把天鬼的意志和百姓的利益說成是一回事,認為天鬼是專門為萬民「興利除害」的,這實際上成了墨子所操持的工具。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等主張。「兼以易別」是他的社會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體行動綱領。他認為只要大家「兼相愛,交相利」,社會上就沒有強凌弱、貴傲賤、智詐愚和各國之間互相攻伐的現象了。他對統治者發動戰爭帶來的禍害以及平常禮俗上的奢侈佚樂,都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則上,墨子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主張「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他還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來充當;而人民則要服從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義」。

墨子也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重要開拓者之一。在《墨子》一書中,他比較自覺地、大量地運用了邏輯推論的方法,以建立或論證自己的政治、倫理思想。墨子最早提出名實必須相符的思想。他還在中國邏輯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在《耕柱篇》中,要求「能談辯者談辯」,並要求將「辯」作為一種專門知識來學習。他在反駁別人的觀點時常說「子未察吾言之類,未明其故也」,並把「無故從有故」,即沒有理由的服從有理由的作為辯論的原則。墨子的「辯」雖然統指辯論技術,但卻是建立在知類(事物之類)明故(根據、理由)基礎上的,因而屬於邏輯類推或論證的范疇。墨子所說的「三表」既是言談的思想標准,也包含有推理論證的因素。墨子還善於運用類推的方法揭露論敵的自相矛盾。由於墨子的倡導和啟蒙,墨家養成了重邏輯的傳統,並由後期墨家建立了第一個中國古代邏輯學的體系。

墨子的哲學思想反映了從宗法奴隸制下解放出來的小生產者階層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為後來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所繼承和發展,其神秘主義的糟粕也為秦漢以後的神學目的論者所吸收和利用。墨子作為先秦墨家的創始人,在中國哲學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墨子在上說下教中,言行頗多,但無親筆著作。今存《墨子》一書中的《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傳弟子對他的思想言論的記錄。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據。

⑼ 每日一題 戰國時期主張人們不分貴賤等級、互愛互利,反對不義戰爭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答案是D。墨子創立了墨家學派,主張「兼愛」,「非攻」,不分等級,反對不義戰爭。

⑽ 戰國時期主張人們不分貴賤等級、互愛互 利,反對不義戰爭的思想家是:

...孔子...戰國時期,主張人們不分貴賤等級、互愛互利,反對不義戰爭的思想家是墨子。 ...墨子...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