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古詩的名句
① 《石灰吟》一詩中被後人傳誦的名句是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就是上面這句,特別是"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原文
石灰吟
[明]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版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權間.
[編輯本段]石灰吟原文(2)
石灰吟
[明]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
烈火焚燒若等閑 .
粉骨碎身渾不怕 ,
要留青白在人間
③ 《石灰吟》的所有詩句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④ 石灰吟代表詩句是什麼
石灰吟
--(明)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⑤ 古詩 石灰吟
石灰吟
明-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注釋]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
[簡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徵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於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於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於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於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⑥ 正確的古詩《石灰吟》的詩句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於謙(明)
⑦ 明代著名詩人於謙在《石灰吟》的千古名句是:
粉身碎骨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
⑧ 石灰吟的名句是
《石灰吟》以明心志,其中的名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⑨ 古詩石灰吟
粉骨碎身全不怕
⑩ 石灰吟的古詩。
古詩文網下載APP
推薦詩文名句作者古籍
石灰吟
作者: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
注釋
(1)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採石灰非常艱難。千、萬:指撞擊次數多,不是實指一千一萬。錘,錘打。鑿,開鑿。
(3)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平常,輕松。
(4)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人間:人世間。
譯文
(石頭)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徵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渾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於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於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於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於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於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後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變後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於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謚曰忠肅。有《於忠肅集》。於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f3054465947d.aspx
於謙
於謙
於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後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變後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於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謚曰忠肅。有《於忠肅集》。於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424篇詩文
收藏下載復制完善
猜您喜歡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代·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51c560529d2a.aspx
背誦賞析注釋譯文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收藏下載復制完善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df14e6fd217b.aspx
背誦賞析注釋譯文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