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有的人賞析

有的人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31 16:12:20

① 關於《有些人》的賞析

「有些人」的行為強烈地震撼著作者的心靈,

他們用自己的真實的、淳樸的、有愛內的一面感動了容作者,

通過一些小事授予了她人生的道理,使她對他們印象深刻。

作者的散文寫的都生活小事,卻挖掘出促人深省的深意。

作者在教師的一句話中建立了自信,認識到建立他人自信的重要;

從米店老闆對誠信的敬畏神情領悟到誠信的重要,

同時透露出社會還有許多人誠信的現象,發人深省;

從自己對無助男人的漠然折射社會的黑暗,喚醒自己的惻隱之心;

從數學教師為學生奔波中領悟了生命力的熱情與敬業樂業的品質。

② 張曉風 有些人的賞析,最好長一點,謝謝~~

「有些人」的行為強烈地震撼著作者的心靈,

他們用自己的真實的、專淳樸的、有愛的一面屬感動了作者,

通過一些小事授予了她人生的道理,使她對他們印象深刻。

作者的散文寫的都生活小事,卻挖掘出促人深省的深意。

作者在教師的一句話中建立了自信,認識到建立他人自信的重要;

從米店老闆對誠信的敬畏神情領悟到誠信的重要,

同時透露出社會還有許多人誠信的現象,發人深省;

從自己對無助男人的漠然折射社會的黑暗,喚醒自己的惻隱之心;

從數學教師為學生奔波中領悟了生命力的熱情與敬業樂業的品質。

③ 有的人重點賞析

《有的人》,是臧克家建國後寫的第一首詩,曾傳誦一時,至今生命不衰。這首詩是詩人於1949年10月19日參加魯迅逝世30周年紀念活動所寫的。它以質朴的語言、熾烈的情感,強烈的對比,鮮明的形象,表現了具有深刻哲理意義的主題:quot;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的人quot;,雖死猶生;quot;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quot;,雖生猶死。這是一首高度凝練、句句閃光的詩,雖然副標題是quot;紀念魯迅有感quot;,但它提出的問題,概括的歷史的、社會的、人生的內容,都是重大、深刻和豐富的,帶有普遍性。全詩共七節,包括三層含義。第一層,是全詩uot;綱quot;,是詩人提出的總命題。第二層以強烈的愛憎感情,鮮明的對比手法,從兩種人對人民不同的態度,對理想不同的追求,對人生不同的目的對比中,表現魯迅高尚的品德與偉大的抱負。第三層從人民對待兩種人的不同態度,正確歸納出各自不同的結局。這首詩採用對比與嚴密的照應相結合的手法,從而使對比產生更大效果。詩的語言凝練、含蓄,比喻貼切、形象,詩情與哲理達到有機融合,產生了很大藝術效果。
臧克家的詩多以富有社會意義的生活片斷構思詩的意境,吸取了中國古典詩歌和民歌的特點,注重煉字煉意,追求音調上的自然和諧,讓讀者從咀嚼和回味中體會詩人深沉的感情,形成了一種詩句樸素、含蓄、精練而又詩體自由的獨特風格。最能體現這種風格的,是他的那些短詩,篇幅短小,但有很大的概括力。他也曾寫過些長詩,雖有quot;博大雄健quot;的追求,也顯得較有氣魄,但藝術上往往不如他的短詩那樣凝練、集中、富於感染力,似乎並不能代表他詩作的藝術個性。但作為一名詩人,他是優秀的。聞一多曾在《烙印》的序文里說:quot;克家的詩,沒有一首不具有一種極頂真的生活意義。quot;這句話可說明他大部分詩歌的價值。詩人辛勤、嚴肅地創作了四十多年,為我國新詩的發展作出了優異的貢獻。

④ <有的人>賞析

這首詩是為紀念魯迅逝世周年而作,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表現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著。事實上,這一主題已超出了歌頌魯迅精神的范圍,而將讀者引入對人生的更深層的思考。語言樸素、對比強烈、形象鮮明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全詩共七節,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是全詩的總起,擺出現實生活中的兩種人,並就其生命價值做出截然相反的評價。
第二部分(第2至4節):是對第一部分所提出的問題的具體闡發,從不同側面寫這兩種人對人民群眾截然相反的態度。
第三部分(第5至7節):是全詩的收尾,從人民對這兩種人的不同態度,正確地歸結出他們各自不同的結局。
主題思想

這首詩熱情贊頌了魯迅先生甘願「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的偉大精神;有力鞭笞了「騎在人民頭上」,「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深刻地揭示了為了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寫作特點

對比,也叫對照,是把相反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的兩個方面並舉出來,用比較的方式加以描述和說明,從而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比如這首詩的開端,第一、三句,從人的自然生存現狀寫不同的兩種人。至於這里的「活」是怎麼個活法兒,這里的「死」又是怎樣的一種死,並未標明,潛伏著疑問,
可謂「蓄勢待發」。第二、四句,又說那明明活著的人卻是「死了」;這明明死了的人竟然還「活著」,使上面的疑問又提高到更令人注目的程度。這是從人的精神因素即政治生命力這個角度,來分別喻指他們「生」與「死」的意義的,這是虛寫。由這個簡潔而又意味深長的開頭,引出了下面的連續對比,層
層盪開,步步深入,把反動統治者的卑劣、丑惡、渺小揭露得淋漓盡致;又以此為反襯,把魯迅及所有革命者的純朴、善良、高尚的形象刻畫得十分鮮明,令人敬仰。特別應提到的是,為了形成強烈的對比,作者選用了兩兩相對的反義詞,如:「騎」與「俯」,寫出了對待人民群眾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有力地反映了兩個對立階級的人生觀,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對比到底

詩一開始作者就把自己要歌頌與鞭撻的兩種人最本質的不同擺在讀者面前,一種雖生若死,另一種雖死猶生,鮮明地構成了善與惡、美與丑的強烈對比。詩就順著這對比一直寫到底。如果說第一節是極概括的總的對比,那麼後六節便是具體的、形象的對比。2-4節對比了他們與人民的關系。第2節從外在表現看:一種是昂頭「騎在人民頭上」;另一種是俯首「給人民當牛馬」。這後一種是從魯迅的詩句「俯首甘為孺子牛」衍化而來的。魯迅原用來表示自己對人民與對反動派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此處發展為對人民兩種態度的對比。第3節從內在思想看:一種想揚名傳世;另一種想作無人知道的小草。這後一種也是從魯迅《野草·題辭》的意思提煉而成的。魯迅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至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此詩中「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攻」,表現的是一種完全徹底的犧牲精神。第4節從生活目的看,一種是利己的;另一種是大公無私的。這三節詩人客觀描述了兩種人不同的形象,對比鮮明突出。5-7節又與前三節一一對應地對比了他們的不同下場。反動派是藐小的,名聲是短暫的,下場是可卑的;給人民當牛馬的是偉大的,名聲是永恆的,前途是崇高的。在這三節中,詩人主觀評價了兩種人生追求所得到的兩種人生結局。詩中的「有的人」是典型化了的,不是指具體的一個人,而是虛指一類人。因此,詩中所蘊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就有普遍的意義,給人啟迪,促人取捨,或自勉,或儆戒。

先反後正對比

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魯迅先生的一生,始終站在文化斗爭的前列,他的偉大精神正是在這光明與黑暗的搏鬥中形成的,採用對比的寫法來贊頌他,非常符合斗爭的現實,同時亦有較強的生活真實。詩的每一小節都用對比寫,每一節都是先反後正,這樣,使正反兩方面的形象更加鮮明,使主題更突出。

⑤ 《有的人》摘抄加賞析

有 的 人
━━紀念魯迅有感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麼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願作野草,
等著地下的火燃燒。
有的人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倒;
給人民作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在石頭上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的人,
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
賞析:這首詩是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表現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著。事實上,這一主題已超出了歌頌魯迅精神的范圍,而將讀者引入對人生的更深層的思考。語言樸素、對比強烈、形象鮮明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全詩共七節,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是全詩的總起,擺出現實生活中的兩種人,並就其生命價值做出截然相反的評價。
第二部分(第2至4節):是對第一部分所提出的問題的具體闡發,從不同側面寫這兩種人對人民群眾截然相反的態度。
第三部分(第5至7節):是全詩的收尾,從人民對這兩種人的不同態度,正確地歸結出他們各自不同的結局。
主題思想

這首詩熱情贊頌了魯迅先生甘願「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的偉大精神;有力鞭笞了「騎在人民頭上」,「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深刻地揭示了為了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寫作特點

對比,也叫對照,是把相反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的兩個方面並舉出來,用比較的方式加以描述和說明,從而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比如這首詩的開端,第一、三句,從人的自然生存現狀寫不同的兩種人。至於這里的「活」是怎麼個活法兒,這里的「死」又是怎樣的一種死,並未標明,潛伏著疑問,
可謂「蓄勢待發」。第二、四句,又說那明明活著的人卻是「死了」;這明明死了的人竟然還「活著」,使上面的疑問又提高到更令人注目的程度。這是從人的精神因素即政治生命力這個角度,來分別喻指他們「生」與「死」的意義的,這是虛寫。由這個簡潔而又意味深長的開頭,引出了下面的連續對比,層
層盪開,步步深入,把反動統治者的卑劣、丑惡、渺小揭露得淋漓盡致;又以此為反襯,把魯迅及所有革命者的純朴、善良、高尚的形象刻畫得十分鮮明,令人敬仰。特別應提到的是,為了形成強烈的對比,作者選用了兩兩相對的反義詞,如:「騎」與「俯」,寫出了對待人民群眾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有力地反映了兩個對立階級的人生觀,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對比到底

詩一開始作者就把自己要歌頌與鞭撻的兩種人最本質的不同擺在讀者面前,一種雖生若死,另一種雖死猶生,鮮明地構成了善與惡、美與丑的強烈對比。詩就順著這對比一直寫到底。如果說第一節是極概括的總的對比,那麼後六節便是具體的、形象的對比。2-4節對比了他們與人民的關系。第2節從外在表現看:一種是昂頭「騎在人民頭上」;另一種是俯首「給人民當牛馬」。這後一種是從魯迅的詩句「俯首甘為孺子牛」衍化而來的。魯迅原用來表示自己對人民與對反動派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此處發展為對人民兩種態度的對比。第3節從內在思想看:一種想揚名傳世;另一種想作無人知道的小草。這後一種也是從魯迅《野草·題辭》的意思提煉而成的。魯迅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至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此詩中「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攻」,表現的是一種完全徹底的犧牲精神。第4節從生活目的看,一種是利己的;另一種是大公無私的。這三節詩人客觀描述了兩種人不同的形象,對比鮮明突出。5-7節又與前三節一一對應地對比了他們的不同下場。反動派是藐小的,名聲是短暫的,下場是可卑的;給人民當牛馬的是偉大的,名聲是永恆的,前途是崇高的。在這三節中,詩人主觀評價了兩種人生追求所得到的兩種人生結局。詩中的「有的人」是典型化了的,不是指具體的一個人,而是虛指一類人。因此,詩中所蘊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就有普遍的意義,給人啟迪,促人取捨,或自勉,或儆戒。

先反後正對比

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魯迅先生的一生,始終站在文化斗爭的前列,他的偉大精神正是在這光明與黑暗的搏鬥中形成的,採用對比的寫法來贊頌他,非常符合斗爭的現實,同時亦有較強的生活真實。詩的每一小節都用對比寫,每一節都是先反後正,這樣,使正反兩方面的形象更加鮮明,使主題更突出。

⑥ 求臧克家的詩《有的人》賞析

有的人》,是臧克家建國後寫的第一首詩,曾傳誦一時,至今生命不衰。這首詩是詩人於1949年10月19日參加魯迅逝世30周年紀念活動所寫的。它以質朴的語言、熾烈的情感,強烈的對比,鮮明的形象,表現了具有深刻哲理意義的主題:"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的人",雖死猶生;"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雖生猶死。這是一首高度凝練、句句閃光的詩,雖然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但它提出的問題,概括的歷史的、社會的、人生的內容,都是重大、深刻和豐富的,帶有普遍性。全詩共七節,包括三層含義。第一層,是全詩的"綱",是詩人提出的總命題。第二層以強烈的愛憎感情,鮮明的對比手法,從兩種人對人民不同的態度,對理想不同的追求,對人生不同的目的對比中,表現魯迅高尚的品德與偉大的抱負。第三層從人民對待兩種人的不同態度,正確歸納出各自不同的結局。這首詩採用對比與嚴密的照應相結合的手法,從而使對比產生更大效果。詩的語言凝練、含蓄,比喻貼切、形象,詩情與哲理達到有機融合,產生了很大藝術效果。
臧克家的詩多以富有社會意義的生活片斷構思詩的意境,吸取了中國古典詩歌和民歌的特點,注重煉字煉意,追求音調上的自然和諧,讓讀者從咀嚼和回味中體會詩人深沉的感情,形成了一種詩句樸素、含蓄、精練而又詩體自由的獨特風格。最能體現這種風格的,是他的那些短詩,篇幅短小,但有很大的概括力。他也曾寫過些長詩,雖有"博大雄健"的追求,也顯得較有氣魄,但藝術上往往不如他的短詩那樣凝練、集中、富於感染力,似乎並不能代表他詩作的藝術個性。但作為一名詩人,他是優秀的。聞一多曾在《烙印》的序文里說:"克家的詩,沒有一首不具有一種極頂真的生活意義。"這句話可說明他大部分詩歌的價值。詩人辛勤、嚴肅地創作了四十多年,為我國新詩的發展作出了優異的貢獻。

⑦ 跨越百年的美麗選文有的人止於形......賞析

「 有的人止於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於勇,而逞其力;有的人止於心,只用其技專;屬有的人達於理,而用其智。 」
賞析:
①居里夫人追求的是「達理用智,不懈科學創造」的人生價值。
② 她知道只有創造之花才有永開不敗的美麗,她知道自己的目標和價值是不斷攀登科學高峰,達理用智,為人類造福。
③真正偉大的人物是淡泊名利的,他們靜靜地思考,默默地進取,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智慧的高地,獲得永久的成功。

⑧ 《有的人》 賞析

這首詩是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表現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著。事實上,這一主題已超出了歌頌魯迅精神的范圍,而將讀者引入對人生的更深層的思考。語言樸素、對比強烈、形象鮮明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全詩共七節,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是全詩的總起,擺出現實生活中的兩種人,並就其生命價值做出截然相反的評價。
第二部分(第2至4節):是對第一部分所提出的問題的具體闡發,從不同側面寫這兩種人對人民群眾截然相反的態度。
第三部分(第5至7節):是全詩的收尾,從人民對這兩種人的不同態度,正確地歸結出他們各自不同的結局。
主題思想

這首詩熱情贊頌了魯迅先生甘願「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的偉大精神;有力鞭笞了「騎在人民頭上」,「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深刻地揭示了為了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寫作特點

對比,也叫對照,是把相反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的兩個方面並舉出來,用比較的方式加以描述和說明,從而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比如這首詩的開端,第一、三句,從人的自然生存現狀寫不同的兩種人。至於這里的「活」是怎麼個活法兒,這里的「死」又是怎樣的一種死,並未標明,潛伏著疑問,
可謂「蓄勢待發」。第二、四句,又說那明明活著的人卻是「死了」;這明明死了的人竟然還「活著」,使上面的疑問又提高到更令人注目的程度。這是從人的精神因素即政治生命力這個角度,來分別喻指他們「生」與「死」的意義的,這是虛寫。由這個簡潔而又意味深長的開頭,引出了下面的連續對比,層
層盪開,步步深入,把反動統治者的卑劣、丑惡、渺小揭露得淋漓盡致;又以此為反襯,把魯迅及所有革命者的純朴、善良、高尚的形象刻畫得十分鮮明,令人敬仰。特別應提到的是,為了形成強烈的對比,作者選用了兩兩相對的反義詞,如:「騎」與「俯」,寫出了對待人民群眾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有力地反映了兩個對立階級的人生觀,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對比到底

詩一開始作者就把自己要歌頌與鞭撻的兩種人最本質的不同擺在讀者面前,一種雖生若死,另一種雖死猶生,鮮明地構成了善與惡、美與丑的強烈對比。詩就順著這對比一直寫到底。如果說第一節是極概括的總的對比,那麼後六節便是具體的、形象的對比。2-4節對比了他們與人民的關系。第2節從外在表現看:一種是昂頭「騎在人民頭上」;另一種是俯首「給人民當牛馬」。這後一種是從魯迅的詩句「俯首甘為孺子牛」衍化而來的。魯迅原用來表示自己對人民與對反動派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此處發展為對人民兩種態度的對比。第3節從內在思想看:一種想揚名傳世;另一種想作無人知道的小草。這後一種也是從魯迅《野草·題辭》的意思提煉而成的。魯迅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至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此詩中「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攻」,表現的是一種完全徹底的犧牲精神。第4節從生活目的看,一種是利己的;另一種是大公無私的。這三節詩人客觀描述了兩種人不同的形象,對比鮮明突出。5-7節又與前三節一一對應地對比了他們的不同下場。反動派是藐小的,名聲是短暫的,下場是可卑的;給人民當牛馬的是偉大的,名聲是永恆的,前途是崇高的。在這三節中,詩人主觀評價了兩種人生追求所得到的兩種人生結局。詩中的「有的人」是典型化了的,不是指具體的一個人,而是虛指一類人。因此,詩中所蘊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就有普遍的意義,給人啟迪,促人取捨,或自勉,或儆戒。

先反後正對比

對比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魯迅先生的一生,始終站在文化斗爭的前列,他的偉大精神正是在這光明與黑暗的搏鬥中形成的,採用對比的寫法來贊頌他,非常符合斗爭的現實,同時亦有較強的生活真實。詩的每一小節都用對比寫,每一節都是先反後正,這樣,使正反兩方面的形象更加鮮明,使主題更突出。

⑨ 張曉風美文欣賞有些人

台灣女作家,筆名曉風,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生,江蘇銅山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後赴台,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餘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
著有小說:《白手帕》、《紅手帕》、《梅 蘭 竹 菊》;科幻小說:《潘渡娜》;散文:《初雪》、《孤意與深情》、《她曾教過我》、《常常,我想起那座山》、《那部車子》、《綠色的書筒》、《楓葉如丹》、《愛情篇》、《飲啄篇》、《衣履篇》、《春之懷古》、《步下紅毯之後》、《聖經之拓片》、《一個女人的愛情觀》、《只因為年輕啊》、《地毯的那一端》、《大型家家酒》、《花之筆記》等。
書籍目錄:作品文集+
《九十年散文選》、《三弦》、《大地之歌》、《小說教室》、《張曉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台灣一九八九 ~ 二○○三?散文卷》、《心系》、《文學選粹》、《他?她?》、《玉想》、《再生緣》、《地毯的那一端》、《如果你有一首歌》、《安全感》、《有情人》、《有情天地》、《血笛》、《你的側影好美》、《你還沒有愛過》、《我在》、《我知道你是誰》、《步下紅毯之後》、《武陵人》、《花之筆記》、《非非集》、《幽默五十三號》、《星星都已經到齊了》、《哲思小品》、《哭牆》、《桑科有話要說》、《祖母的寶盆》、《動物園中的祈禱室》、《問題小說》、《張曉風精選集》、《從你美麗的流域》、《第一篇詩》、《第五牆》、《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通菜與通婚》、《畫愛》、《給你瑩瑩》、《鄉音千里》、《黑紗》、《愛在深秋》、《愁鄉石》、《舅媽只會說一句話》、《詩詩、晴晴與我》、《與愛同行》、《蜜蜜》、《曉風小說集》、《張曉風自選》等。《行道樹》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中。
自1971年至1977年,張曉風創作了《畫愛》、《第五牆》、《武陵人》、《和氏璧》、《第三害》、《自烹》等八部戲劇,她不僅創作戲劇,還親自參加演出。她的戲劇具有濃郁的「現代」色彩。
曾得過中山國家文藝獎,當選過十大傑出女青年。更多參考:http://www.meiwen.com.cn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