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張正字詩賞析
❶ 得張正字詩 頸聯運用了什麼手法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跡稀。
一觴猶有味,萬事已無機。
歲暮塔孤立,風生鴉亂飛。
此時張正字,書札到郊扉。
頸聯運用了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孤寂悲涼的畫面。時到歲末,閑居江州的詩人眼前看到的是寺塔孤立、風生鴉飛的景象,一靜一動,互相映襯,「風聲」「鴉飛」更顯示了環境的荒涼,也烘托出詩人隱退閑居的孤寂之感。
❷ 請問有誰知道《詩經.小雅.採薇》的最後一段妙處好在哪裡呢
籠罩全篇的情感主調是悲傷的家園之思。或許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驚醒了戍卒,他從追憶中回到現實,隨之陷入更深的悲傷之中。追昔撫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傷悲」呢?「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寫景記時,更是抒情傷懷。個體生命在時間中存在,而在「今」與「昔」、「來」與「往」、「雨雪霏霏」與「楊柳依依」的情境變化中,戍卒深切體驗到了生活的虛耗、生命的流逝及戰爭對生活價值的否定。絕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讀此四句仍不禁棖觸於懷,黯然神傷,也主要是體會到了詩境深層的生命流逝感。「行道遲遲,載渴載飢」,加之歸路漫漫,道途險阻,行囊匱乏,又飢又渴,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憂傷。「行道遲遲」,似乎還包含了戍卒對父母妻孥的擔憂。一別經年,「靡使歸聘」,生死存亡,兩不可知,當此回歸之際,必然會生發「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李頻《渡漢江》)的憂懼心理。然而,上述種種憂傷在這雨雪霏霏的曠野中,無人知道更無人安慰;「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全詩在這孤獨無助的悲嘆中結束。綜觀全詩,《採薇》主導情致的典型意義,不是抒發遣戍役勸將士的戰斗之情,而是將王朝與蠻族的戰爭沖突退隱為背景,將從屬於國家軍事行動的個人從戰場上分離出來,通過歸途的追述集中表現戍卒們久戍難歸、憂心如焚的內心世界,從而表現周人對戰爭的厭惡和反感。《採薇》,似可稱為千古厭戰詩之祖。
在藝術上,「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稱為《三百篇》中最佳詩句之一。自南朝謝玄以來,對它的評析已綿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闡釋史。王夫之《姜齋詩話》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和劉熙載《藝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為詩家口頭禪。而「昔往」、「今來」對舉的句式,則屢為詩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嚴霜結,今來自露晞」(《情詩》),顏延之的「昔辭秋未素,今也歲載華」(《秋胡詩》之五),等等。
❸ 唐詩宋詞形容孤獨無助的句子
描寫孤獨寂寞的詩句
1、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
2、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3、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4、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5、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7、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8、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9、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
10、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11、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每一步邁出的都是寂寞,每一腳跨出的都是孤獨!
12、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13、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14、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15、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園香徑獨徘徊。
16、枕邊淚倒多如窗外雨。
17、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18、相逢易,離別苦,他日回首情何處。
19、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0、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鍾己應晚來風。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21、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22、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23、一聲聲叫的孤凄,向月明中和影一雙飛。
24、獨行獨坐,獨倡獨酬還獨卧。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25、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這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❹ 楊萬里說陳與義的詩「詩風已上少陵壇」,結合《得張正字詩》,談談你如何理解楊萬里的評價。
得張正抄字詩 詩人:陳與義 朝代襲:宋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跡希 一觴猶有味,萬事已無機。 歲暮塔孤立,風生鴉亂飛。 此時張正字,書札到郊扉。 借景抒情,借景色的荒蕪,抒發內心的凄涼。
楊萬里,陳與義,詩風\《得張正字詩》,評價
得張正字詩 詩人:陳與義 朝代:宋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跡希 一觴猶有味,萬事已無機。 歲暮塔孤立,風生鴉亂飛。 此時張正字,書札到郊扉。 借景抒情,借景色的荒蕪,抒發內心的凄涼。
❺ 得張正字詩請結合全詩首,頷,尾聯內容,簡要分析該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思想情感
得張正字詩
詩人:陳與義 朝代:宋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跡稀。
一觴猶有味,萬事已無機。
歲暮塔孤立,風生鴉亂飛。
此時張正字,書札到郊扉。
借景抒情,借景色的荒蕪,抒發內心的凄涼。
❻ 明天就是升學考了,我要怎麼復習~~~200分,有追加
平心靜氣,想想自己有什麼不足!
然後仔細考慮一下,自己有什麼缺失的!
最後就是靜待考專試了!
不要給屬自己太大壓力,升學考一般的學生都可以過沒什麼難的,尤其近幾年試題都不是很難,所以別給自己太大的心理負擔,主要還是看下6年級的,鞏固下以前學的內容就可以了,晚上早睡心情放好點,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過的就OK了。
❼ 得張正字詩運用了什麼手法
頸聯運用了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的手法,描繪了一副孤寂悲涼的畫面,時到歲末,版在江州閑居的詩人眼前權看到的寺塔孤立,風聲鴉飛的景象,一靜一動互相映襯,風聲和鴉飛更顯出環境的凄涼,也烘托出詩人隱退閑居的孤寂之感。
附:原詩
得張正字詩
[宋]陳與義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跡稀。
一觴猶有味,萬事已無機。
歲暮塔孤立,風生鴉亂飛。
此時張正字,書札到郊扉。
❽ 得張正字詩中的頸聯運用了什麼手法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動靜結合,一幅孤寂悲涼的畫面。靜景:塔孤立;動景:風生鴉飛。
❾ 得張正字詩全面賞析
此詩作於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冬,詩人因對朝廷竭力「主和」心生失望,引疾內辭要職,閑居江州。
「送老茅屋容底,天寒人跡稀」,點明自己閑居江州養老的境況,嘆歲月流逝,一事無成,既有傷老悲己之情,又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慨嘆之情。
「一觴猶有味,萬事已無機」,傳達出詩人借酒自慰及對世間萬事的心灰意冷之情。
」歲暮塔孤立,風生鴉亂飛」,時到歲末,閑居江州的詩人眼前看到的是寺塔孤立、風生鴉飛的景象,一靜一動,互相映襯,「風聲」「鴉飛」更顯示了環境的荒涼,也烘托出詩人隱退閑居的孤寂之感。
「此時張正字,書札到郊扉」,在詩人引退孤寂之時,張正字 的書信使詩人內心產生了淡淡的欣喜之情。
❿ 得張正字詩的頸聯運用了什麼手法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跡稀。
一觴猶有味,萬事已無機。
歲暮塔孤立,風生鴉亂飛。
此時張正字,書札到郊扉。
頸聯「歲暮塔孤立,風生鴉亂飛。」 借景抒情,借景色的荒蕪,抒發內心的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