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郁達夫雨賞析

郁達夫雨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30 22:58:33

① 《雨》的原文 作者 郁達夫

雨 郁達夫 周作人先生名其書齋曰「苦雨」,恰正與東坡的喜雨亭名相反。其實,北方的雨,卻都可喜,因其難得之故。象今年那麼大的水災,也並不是雨多的必然結果;我們應該責備治河的人,不事先預防,只曉得糊塗搪塞,虛糜國帑,一旦有事,就互相推諉,但救目前。人生萬事,總得有個變換,方覺有趣;生之於死,喜之於悲,都是如此,推及天時,又何嘗不然?無雨哪能見晴之可愛,沒有夜也將看不出晝之光明。

我生長江南,按理是應該不喜歡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時候,得幾點微雨,又是一位多麼可愛的事情!「小樓一夜聽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細雨潤如酥」,從前的詩人,早就先我說過了。夏天的雨,可以殺暑,可以潤禾,它的價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說。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別一種境地,昔人所謂「雨到深秋易作霖,蕭蕭難會此時心」的詩句,就在說秋雨的耐人尋味。至於秋女士的「秋雨秋風愁煞人」的一聲長嘆,乃別有懷抱者的托辭,人自愁耳,何關雨事。三冬的寒雨,愛的人恐怕不多。但「江關雁聲來渺渺,燈昏宮漏聽沉沉」的妙處,若非身歷其境者決領悟不到。記得曾賓谷曾以《詩品》中語名詩,叫作《賞雨茅屋齋詩集》。他的詩境如何,我不曉得,但「賞雨茅屋」這四個字,真是多麼的有趣!尤其是到了冬初秋晚,正當「蒼山寒氣深,高林霜葉稀」的時節。

原載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七日《立報·言林》

② 郁達夫在《雨》如何借他人詩句來抒寫自己的心情的

引用詩抄句、避實就虛的寫法,是郁達夫散文常用的筆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舊詩,以補散文里沒有說盡的余意,沒有抒發的情愫,使文章在整個行文上顯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詩情畫意。
小樓一夜聽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細雨潤如酥」,「雨到深秋易作霖,蕭蕭難會此時心」「秋雨秋風愁煞人」
「江關雁聲來渺渺,燈昏宮漏聽沉沉」

③ 雨郁達夫好句賞析

簡單到說出愛你都是那麼的難,

遺憾充斥了歲月,帶走了未來,

不過當我學著一個人的漫步,全部的代價,

是我那麼多的悲傷。

曾在抉擇里貪戀關於最美的那個自己,

④ 郁達夫 故都的秋分段賞析

《故都的秋》1-2段用對比手法寫出作者對北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指出北國之秋具有「清」、「靜」、「悲涼」的特點。指出南國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國之秋。直抒作者對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

3-12段描摹了故都北平的清秋景象。具體分為秋晨靜觀,秋槐落蕊,秋蟬殘鳴,都市閑人,勝日秋景,秋花—色;秋槐—形;秋蟬—聲;秋雨—味;秋果—實,秋晨天空、秋之牽牛花。秋院:破屋、碧空、鴿子、槐樹、和秋草「清」槐樹落蕊而知秋 「靜」 鄉國有異,悲秋之感卻同。

13,14段用對比的手法再次總結寫出南國之秋,色味不如北國之秋濃。

《故都的秋》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革命烈士郁達夫於1934年8月創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為止的這段時間被稱為白色恐怖時期。郁達夫為躲避國民黨的恐怖威脅,1933年4月,他由上海遷居到杭州。

1934年7月,郁達夫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並寫下該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運用了42個秋字來潤色北國之秋的「清」 「靜」和「悲涼」,也處處滲透著郁達夫消極與積極情緒在糾結與斗爭的痕跡。

(4)郁達夫雨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1926年6月,郁達夫之子龍兒在北京病逝,此外故都北平,在19世紀末捲起的歷史風雲中卻越來越顯得衰老頹敗,小家與大國,兩層感情的潮水浸過心靈的堤岸,留下的都是悲傷的印記。由於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到杭州。

1934年7月,郁達夫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今北京)。《故都的秋》創作於1934 年8 月17 日。當時,郁達夫到達北京僅僅只有四天的時間。郁達夫本身是浙江人,在達到北平之後,對於故鄉有著深深的眷戀。在作者的心理,對於秋天悲涼的感受實質上是對人生的感受。

1931年發生「九一八」事件,日本侵佔了東北全境。1932年1月,日軍進攻哈爾濱特區,2月5日將哈爾濱攻佔。1933年1月,日軍蓄意製造了手榴彈爆炸事件,借機攻陷了東北通往關內的咽喉要地——山海關。2月23日,日軍調集關東軍第六、第八師團等部及部分偽軍共10餘萬人,兵分三路向熱河進犯,不到10天的時間就攻陷了熱河省會承德。

935年1月18日,日軍誣稱駐守熱察邊區的宋哲元部第二十九軍有礙行政,要求將察哈爾省沽源以東、長城以北地區劃歸熱河省。隨後,不斷地向第二十九軍發動進攻,相繼製造了兩次「察東事件」。中華千年的文明古都——北平(今北京),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郁達夫雖蟄居遠離北平的杭州,一樣會感受到國事的危急。因而,當他到達北平,觸景傷情,寫了《故都的秋》,描繪的是「悲涼」景物,流露的是「悲涼」心緒,表達的是對故都的一往情深。這些,正是特定時代的社會風雲在作者心靈上投下的陰影,在心裡留下的隱痛。

「愛國」是《故都的秋》的主旋律。《故都的秋》蘊含深沉的故都之戀、故國之愛,喚起人們對美的追求,對祖國的熱愛。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革命烈士郁達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將悲秋與頌秋結合起來,秋中有情的眷戀,情中有秋的落寞——這情是故鄉情、愛國情;這落寞之秋是作者當時心境的寫照,是對國運衰微的喟嘆。

⑤ 要郁達夫《西溪的晴雨》鑒賞…

【賞析1】
《西溪的晴雨》不僅寫出了西湖邊的西溪景色的野趣,而且捕捉到了這里晴雨變化中的美的特點。這篇散文的特色,是作者善於從天氣的變化中抓住山水景物一剎那間出現的神采,寫出了山水的個性。因此,山水景色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此外,作者寫景物的個性,不是單就景物寫景物,而是結合人來寫的。人有思想,有情緒,有個性,因而,景物也隨之有神韻,有個性了。
文章從源寧游西湖失望開始寫起,寫到西湖的野趣和參觀古墓的霉氣和恐怖,又寫了坐汽車快速變化的景觀,再寫了搖船少女的勞動,再追寫了和老龍夫婦賞游西溪秋雪庵。這一切,都在寫人,都在寫情,也都在寫景,把景和人、和情結合起來寫,寫人和情的變化,配之景色的神韻起伏,因而景也個性化了。
【賞析2】
微雨里的野趣——賞析《西溪的睛雨》的景物特點
郁達夫在《西溪的晴雨》中,以「微雨」為背景,通過自己的路上所聞,車里所見和船中所感,展現了西溪獨特的野趣。
文章首先在微雨的背景下,營造了濕風吹冷、野草飄香的氛圍,為全文奠定了朦朧素淡的基調。參觀古墓,聞吸到的是「霉灰的陰氣」,給人以「恐怖、不安和畏縮的心意」,而靜蓮庵堂的清茶洗滌了鬼氣,這感情的跌宕之間,讓人在氤氳的氣息中感受了野趣。
作者在敘寫乘車游覽的樂趣時,先宕開一筆,說游西溪以遊船為「正宗」,乘車游覽為「俗」,接著筆鋒一轉,品談「俗益」。因為有雨,遙望則「一派空明」,斜平海上,「淡綠成陰」,而江南草長,美景集於沿山大道,更增添了微雨朦朧的意境。
乘船游賞西溪的野趣似乎更有靈性,更有情韻。寫景,則山環水繞之中,風景向你「點頭」,又「匆匆」作別;記人,則「一伸一俯」之間,與櫓聲、水波相應和,合奏為「又圓
又曲的進行軟調」。至此,文人的雅興與自然的野趣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2)
游賞中的詩情——賞析《西溪的晴雨》的文人雅趣
作者在《西溪的晴雨》中,記敘了賞游西溪的兩次經歷:一次在雨中,一次是晴日,而途中所見所為,無不充滿了文人的雅興,讓讀者在感受美的同時,體會到了悠然的詩情。
文章開篇以西湖「太整齊,太小巧,不夠味」為鋪墊,而應友人相約,在雨中游覽西溪,可見作者審美情趣是傾向曲折、博大和朦朧的,這正是文人的情趣。而游賞路上,天色是「陰陰漠漠的」,呼吸的是「野草花的氣息」甚或有些「霉灰的陰氣」;高坐車上,所見「一派空明」,「渺渺茫茫,青青綠綠」;乘船游覽,撇開風景,敘寫搖船少女的風姿,回顧
老人祠里的靈簽,聯想竹西歌吹的閑情,自有文人的浪漫情懷。
至於記敘晴日游覽西溪的經歷,則更是用筆婉致。晴明高照,便在彈琴樓上消磨時日;秋雪庵里賞景,「原不見秋,更不見雪」;報上有「蘆花怒放」的消息,而所見卻不盡然;就連寺廟的老僧也求字相邀,龍婦也洞簫歌吹,凡此種種,作者在文章中營造濃重的詩意氛圍,讓人在品讀文人雅趣中產生美的藝術感受。

⑥ 閱讀理解《西溪的晴雨》 郁達夫

《西溪的睛雨》的景物特點 郁達夫在《西溪的晴雨》中,以「微雨」為背景,通過自己的路上所聞,車里所見和船中所感,展現了西溪獨特的野趣。 文章首先在微雨的背景下,營造了濕風吹冷、野草飄香的氛圍,為全文奠定了朦朧素淡的基調。參觀古墓,聞吸到的是「霉灰的陰氣」,給人以「恐怖、不安和畏縮的心意」,而靜蓮庵堂的清茶洗滌了鬼氣,這感情的跌宕之間,讓人在氤氳的氣息中感受了野趣。 作者在敘寫乘車游覽的樂趣時,先宕開一筆,說游西溪以遊船為「正宗」,乘車游覽為「俗」,接著筆鋒一轉,品談「俗益」。因為有雨,遙望則「一派空明」,斜平海上,「淡綠成陰」,而江南草長,美景集於沿山大道,更增添了微雨朦朧的意境。 乘船游賞西溪的野趣似乎更有靈性,更有情韻。寫景,則山環水繞之中,風景向你「點頭」,又「匆匆」作別;記人,則「一伸一俯」之間,與櫓聲、水波相應和,合奏為「又圓又曲的進行軟調」。至此,文人的雅興與自然的野趣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西溪的晴雨》的文人雅趣 作者在《西溪的晴雨》中,記敘了賞游西溪的兩次經歷:一次在雨中,一次是晴日,而途中所見所為,無不充滿了文人的雅興,讓讀者在感受美的同時,體會到了悠然的詩情。 文章開篇以西湖「太整齊,太小巧,不夠味」為鋪墊,而應友人相約,在雨中游覽西溪,可見作者審美情趣是傾向曲折、博大和朦朧的,這正是文人的情趣。而游賞路上,天色是「陰陰漠漠的」,呼吸的是「野草花的氣息」甚或有些「霉灰的陰氣」;高坐車上,所見「一派空明」,「渺渺茫茫,青青綠綠」;乘船游覽,撇開風景,敘寫搖船少女的風姿,回顧老人祠里的靈簽,聯想竹西歌吹的閑情,自有文人的浪漫情懷。 至於記敘晴日游覽西溪的經歷,則更是用筆婉致。晴明高照,便在彈琴樓上消磨時日;秋雪庵里賞景,「原不見秋,更不見雪」;報上有「蘆花怒放」的消息,而所見卻不盡然;就連寺廟的老僧也求字相邀,龍婦也洞簫歌吹,凡此種種,作者在文章中營造濃重的詩意氛圍,讓人在品讀文人雅趣中產生美的藝術感受。

⑦ 《雨》的原文作者是郁達夫嗎

是的。《雨》的原文作者是郁達夫。

⑧ 郁達夫詩詞賞析

生死中年兩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
【出處】民國·郁達夫《病中作》內
【鑒賞】
人到中年容以後,就會面臨生死這兩件令人痛苦不堪的事;活著並不容易,死去更是令人心不甘,情不願。作者郁達夫此時已到中年,失意多病真有生死兩茫茫的感覺。生命的意義是庄嚴的,生活的過程是坎坷的,但我們仍必須勇敢地迎向生命的挑戰,沒有耕耘的艱困,哪會有收獲的喜悅呢?這也就是「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的道理。
【原詩】
生死中年兩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
劇憐病骨如秋鶴,猶吐青絲學晚蠶。
一樣傷心悲命薄,幾人憤世作清談?
何當放棹江湖去,澆水桃花共結庵。
江山亦要文人捧

⑨ 郁達夫《釣台的春晝》關於文本結構的賞析

文章以游蹤為線索,用寫意筆法,寫富春江沿途的山光水色,沙洲繁花,寫桐君版山「微權茫的月色燈光」幽謐清寂,與嚴子陵釣台的孤靜荒頹。
在文章開始處作者就交待了自己的處境為避政界紛擾與官府的追捕,因此作者於寄情山水中一邊沉醉於大自然的美景中,忘卻塵世紛擾;一邊又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不滿現實的牢騷和關心民眾的情懷,字里行間流露出對人民的關心。這也正是這篇游記文章的藝術鬼力所在:作者善於把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把水山與歷史化為一爐,把風景與人情合為一處,景中含情,情融於景。

⑩ 點評郁達夫的雨

故都的秋

郁達夫

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並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渾渾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並不是名花,也並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餘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台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鍾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罷,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裡的家蟲。

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使息索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雲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後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下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地說:

「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可不是么?一層秋雨一層涼了!」

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北方的果樹,到秋來,也是一種奇景。第一是棗子樹;屋角,牆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地長大起來。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塵沙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Golden days。

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里,頌贊秋的文字特別的多。但外國的詩人,又何嘗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念得不多,也不想開出賬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來,總能夠看到許多關於秋的歌頌與悲啼。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里,也總以關於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於秋,總是一樣地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會感到一種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於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別呢?不過在中國,文字里有一個「秋士」的成語,讀本里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系特別深了。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甘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灑之與白乾,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好散文。「文章將自然界的『客觀色彩』——故都的秋色,與作家內心的『主觀色彩』——個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全文緊扣『清』、『靜』、『悲涼』落筆,以情馭景,以景顯情,信手寫來,渾然一體」,「通過對北平秋色的描繪,贊美了故都的自然風物,抒發了嚮往、眷戀故都的秋的真情,流露了深遠的憂思和孤獨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