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雁塔賞析
『壹』 賞析名聯
秦觀《春日》: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葯含春淚,無力薔薇卧內曉枝。
這首詩寫雨容後春景。瞧,雨後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葯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卧枝蔓,嬌艷嫵媚。這里有近景有遠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妙句之妙)
———唐·王維《積雨輞川庄作》
輞川庄是王維晚年隱居之處,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這是一個田園風光十分迷人的地方,王維為它留下了不少情景交融的美麗詩文。其中《積雨輞川庄作》一詩尤為後人激賞。所謂「淡雅幽寂,莫過右丞《積雨》」。在這首詩中,又以這一聯最引人注目:水田上空,白鷺飛舞,夏日密林,黃鸝唱和。豐富的景觀,不同色彩、形態的視覺沖擊和聽覺感受,如同一幅鮮活的立體圖卷。
詩人還在這幅圖卷上濃濃地加上了兩筆感情色彩:漠漠、陰陰。以疊字漠漠,形容水田寬廣,視野已極蒼茫;又以疊字陰陰,描繪夏季蔚然深秀的輞川密林,境界更覺幽深。兩種景象,互為融合,極盡輞川景物深廣之美。
這兩句詩還生發過不少筆墨官司,與王維同時代的詩人李嘉
『貳』 楊煉《大雁塔》的賞析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5-13 15:24 楊煉的《大雁塔》既然被歸到朦朧詩一類,我們知道朦朧詩的思想核心是對人自我價值的重新確認,對人道主義和人性復歸的呼喚,還有對人的自由心靈奧秘的探索;但作為新生代詩,它卻是以追求思想內涵上的反文化趨向,美學精神上的反崇高,反叛和超越的創作姿態及游戲調侃的情感態度作為創作的指導。楊煉的《大雁塔》以大雁塔的自我經歷作為寫作主線,以極為人性化的情感體驗折射中國的傳統歷史和文化淵源;詩歌作為一種藝術產品,本來就應該是一種能給予人們感官審美的享受,詩人在詩歌創作中最好還是超然一些,充分把人性感性的一面付諸其中,畢竟人還是有感情的動物,情感的體驗對個人主體的心靈還是很有必要的,像韓東這種把現實的理性或說是現實的冷酷帶入詩歌中,雖說是一種突破,但未必是一種好的突破。至少我認為,人應該理性的生活,感性的寫詩!而且對於作為新生代詩的思想內涵上的反文化趨向和美學精神上的反崇高我個人還是不能理解的。作為現實主義者來說,雖說這個時代是個沒了英雄的年代,但這個「英雄」該是狹義的英雄,這個時代的「英雄」含義應該是在不傷害大眾的利益作為前提,能給予自己、家人和周圍的朋友帶來最大好處或說是利益的人,都可以稱之為英雄。因為這畢竟是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唯有那些大謀大勇者才能夠從群眾中脫穎而出,為大部分的人獲取更多的利益。所以我的結論是:人不該安於平凡!縱使是人人都可以像英雄一般登大雁塔,但是不可能人人登上大雁塔後內心都有自己是真正的英雄的感受。詩歌作為一種藝術產品,本來就應該是一種能給予人們感官審美的享受,詩人在詩歌創作中最好還是超然一些,充分把人性感性的一面付諸其中,畢竟人還是有感情的動物,情感的體驗對個人主體的心靈還是很有必要的,像韓東這種把現實的理性或說是現實的冷酷帶入詩歌中,雖說是一種突破,但未必是一種好的突破。人應該理性的生活,感性的寫詩!而且對於作為新生代詩的思想內涵上的反文化趨向和美學精神上的反崇高我個人還是不能理解的。作為現實主義者來說,雖說這個時代是個沒了英雄的年代,但這個「英雄」該是狹義的英雄,因為這畢竟是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唯有那些大謀大勇者才能夠從群眾中脫穎而出,為大部分的人獲取更多的利益。所以我的結論是:人不該安於平凡!縱使是人人都可以像英雄一般登大雁塔,但是不可能人人登上大雁塔後內心都有自己是真正的英雄的感受。
『叄』 怎麼賞析詩歌《有關大雁塔》
昨天就開始期末考試了,近現代詩歌賞析,考到這首詩,我很少上這位老師的課,所以也自是第一次見到這首詩.
當時我忽然很斗膽地認為,攀登雁塔何錯之有?作者為什麼要這樣的鄙夷?這似乎是一首很有名的詩歌,作者也是很有名,但是我實在想不明白作者和這首詩歌的擁護者都是什麼樣的人.是不平凡的?是非庸俗的?是這所謂的英雄嗎?
從遠方趕來,登上大雁塔,懷揣著美好願望的遊客,觀光長安風貌,拍幾張照片留念,然後下塔,這很值得嘲笑嗎?大部分人不都是普通人嗎,但所有人都有美好的願望啊.既然雁塔提名是這么令人憧憬的典故,為什麼不登上去默許下信念呢.不得意的人,發福的人難道就不是人嗎,不能有嚮往嗎?
誰都知道登不登這大雁塔和成不成英雄掛不上勾,那難道就應該所有人都很冷漠地拋棄這段典故讓大雁塔失去感情嗎?就像過年放鞭炮,元宵吃湯圓等等習俗一樣,如果僅僅是覺得鞭炮好玩,湯圓好吃,那也不過是多了一個玩意,多了一種食品,難道英雄們就非要冷酷地拒絕這么溫暖的意義嗎?
中國的文化本來就很傾向這樣的祁願意識,為什麼老外覺得中國神秘,就是因為中國這么淵遠的歷史積淀下來這么多充滿人情味的美麗故事.我知道和作者是第三代詩人,反英雄,反崇高,反意象,反優雅,但是不覺得這樣太極端了嗎?
我也是個平凡的人,我也在很多年前登過大雁塔,然後下來,走進那條大街,轉眼我不見了.不是英雄的普通人,為什麼連願望的空間都不被允許呢...今天,大雁塔依然是歷史文化的承載和象徵物,依然有很多人從遠方趕來,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風景,然後再下來...
有關大雁塔
我們又能知道些什麼
有很多人從遠方趕來
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還來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們
那些發福的人們
統統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後下來
走進這條大街
轉眼不見了
也有有種的往下跳
在台階上開一朵紅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當代英雄
有關大雁塔
我們又能知道什麼
我們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風景
然後再下來
『肆』 唐詩三百首賞析
1)桃花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山中春懷
【唐】齊己
何物不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2)梨花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初冬夜飲
【唐】杜牧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干?
3)蘭花
蘭溪
【唐】杜牧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
病起
【唐】賈島
身事豈能遂,蘭花又已開。
4)梅花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梅花
【宋】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5)菊花
晚菊
【唐】韓愈
少年飲酒時,踴躍見菊花。
飲新酒
【唐】元稹
聞君新酒熟,況值菊花秋。
6)杏花
清夜怨
【唐】李商隱
綠池荷葉嫩,紅砌杏花嬌。
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游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7)牡丹
白牡丹
【唐】白居易
白花冷澹無人愛,亦占芳名道牡丹。
牡丹
【唐】王睿
牡丹妖艷亂人心,一國如狂不惜金。
8)薔薇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唐】李白
林壑久已蕪,石道生薔薇。
仙萼池亭侍宴應制
【唐】沈佺期
閑花開石竹,幽葉吐薔薇。
9)海棠
蜀中春日
【唐】鄭谷
海棠風外獨沾巾,襟袖無端惹蜀塵。
春日書懷
【唐】薛能
壟月正當寒食夜,春陰初過海棠時。
10)茶花
紅茶花
【唐】司空圖
景物詩人見即誇,豈憐高韻說紅茶。
同朱慶餘宿翊西上人房
【唐】周賀
屋雪凌高燭,山茶稱遠泉。
11)荷花
韓翃舍人即事
【唐】李商隱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綠房。
曉出凈慈寺
【宋】楊萬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2)杜鵑
宣城見杜鵑花
【唐】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杜鵑花
【唐】成彥雄
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
13)楊花
春感
【唐】李白
榆莢錢生樹,楊花玉糝街。
章江作
【唐】韋庄
楊花慢惹霏霏雨,竹葉閑傾滿滿杯。
14)桐花
桐花
【唐】白居易
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
【唐】李商隱
桐花萬里關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15)桂花
長沙贈衡岳祝融峰般若禪師
【唐】劉長卿
桂花寥寥閑自落,流水無心西復東。
送高三之桂林
【唐】王昌齡
嶺上梅花侵雪暗,歸時還拂桂花香。
16)茉莉花
法性寺六祖戒壇
【唐】李群玉
天香開茉莉,梵樹落菩提。
檀口
【唐】趙鸞鸞
銜杯微動櫻桃顆,咳唾輕飄茉莉香。
『伍』 雁塔聖教序的書法欣賞
《雁塔聖教序》為褚遂良五十八歲時書,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書風格的作品,字體清麗剛勁,筆法嫻熟老成。褚遂良在書寫此碑時已進入了老年,至此他已為新型的唐楷創出了一整套規范。
結體:在字的結體上改變了歐,虞的長形字,創造了看似纖瘦,實則勁秀飽滿的字體。王偁曾評說:「……同州、雁塔兩聖教序記是其自家之法,世傳《蘭亭》諸本,亦與率更不類。蓋亦多出自家機杼故也。」褚遂良書法特點中整幅書法作品以弧形線條居多,即使是短線條,也有一詠三嘆的情調。弧線的大量使用,使原本筆直、堅挺的基本筆畫,增加了柔和委婉。褚遂良在起筆時略微多了點逆筆,然後引回,波轉一下。這些用筆都使褚遂良的書法顯得生動活潑,不局限於原有的形式。《雁塔聖教序》的筆畫纖細而俊秀,即使是復雜的波折轉筆,也是一絲不苟,毫無須發的遺憾。褚遂良秉承了文人書法家的筆法,在書寫過程中卻又能把握輕重、灌輸力量。
運筆:《雁塔聖教序》在運筆上則採用方圓兼施,逆起逆止;橫畫豎入,豎畫橫起,首尾之間皆有起伏頓挫,提按使轉以及回鋒出鋒也都有了一定的規矩。唐張懷瓘評此書雲:「美女嬋娟似不輕於羅綺,鉛華綽約甚有餘態。」清代秦文錦亦評曰:「褚登善書,貌如羅琦嬋娟,神態銅柯鐵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絲。能將轉折微妙處一一傳出,摩勒之精,為有唐各碑之冠。」 《雁塔聖教序》引領大唐楷書新格,書法史上褚遂良因此被重重地書上一筆。初唐三家——歐、虞、褚並稱書壇,但真正地開啟唐代楷書門戶者,非褚氏遂良一人莫屬。縱觀唐中期的顏真卿、徐浩,莫不受其影響,可以說唐朝中後期書壇風貌是由褚遂良啟導的,特別是《雁塔聖教序》更具有創新的時代意義。——王佑貴《褚遂良與〈雁塔聖教序〉》。
『陸』 怎麼賞析詩歌《有關大雁塔》
這一類抄詩屬於朦朧詩.其價值取向有別於北島這一類詩人所寫的二元對立的朦朧詩,拋棄價值理性(北島 真善美)、工具理性(目的 慾望)、功用理性(偏向價值評估 有一定衡量)的價值觀念,側重於表現凡人的生活流,是一種日常主義.
具體到這一首詩,它主要表現了凡人無聊而又紛繁的生活.有人快樂,有人絕望,有人僅僅湊湊熱鬧.在絕望中的人跳下去只是一個無謂的英雄.每個人的生活都消逝在紛繁的世界裡顯得那麼不值一提.我們爬上去,自我陶醉一把,下來,然後消失在茫茫中……無聊空虛渺小都在這一首詩中
『柒』 20幅春聯,並賞析五幅
新年納余慶;
嘉節號長春。
——這是五代十國蜀國國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對聯,也是我國有歷史記載的第一副春聯,從字面上看,「納」即「享受」;「余慶」,舊指「先代的遺澤」,《易經•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上聯的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下聯的大意是: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全連蘊含著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對聯的頭尾還嵌入「新春」兩個字,中間嵌入了「嘉節」兩個字,合起來「新春嘉節」,非常巧妙。
一元復始;
萬象更新。
——這是一副傳統春聯,深得世人喜愛,所以使用非常普遍廣泛,影響較大。聯意為:新的一年又開始了,世間一切事物都除舊布新,得以新生和發展。「一元復始」,指新的一年又要開始。「萬象」,指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新」,除舊布新。聯語緊切新春佳節世人辭舊迎新的心態,簡潔明快,言約意豐,凝煉工整。因此,人們除了單獨作春聯外,還常常以它為春聯的基本片語,構成較長的新春聯,如「一元復始春光好;萬象更新喜氣多。」「瑞氣盈門,一元復始;春風拂面,萬象更新。」等。
人登壽域;
世躋春台。
——這也是一副傳統春聯。春為一歲之首。中國民俗,不論出生在哪個月份,大多以「過一年,長一歲」推算,而健康長壽又幾乎是所有人的願望。此聯就是表達的這個祝福。「壽域」,指人人得盡天年的太平盛。「春台」,春日登眺覽勝之處。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徵。聯語既切春節,又含祝福,言簡而意深。
爆竹一聲除舊;
桃符萬戶更新。
——這是一副傳統春聯。此聯出典於王安石《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爆竹、桃符都是古代人們在春節時用來驅除邪鬼的道具。現在春節燃放鞭炮,過去沒有發明火葯之時沒有鞭炮,就用火燒竹子,使其畢剝發聲,來驅除山鬼瘟神,稱之為「爆竹」。「桃符」也是古時民俗,用桃木板畫神像掛在門旁,以驅鬼避邪,每年春節都要更換。大約從唐、五代開始在紅紙上寫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聯),但春聯稱「桃符」一直延續到清代。寫春聯以迎新春佳節,已是幾乎所有華人的習俗,長盛不衰,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內容常有更新罷了。該聯選取春節期間傳統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兩種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片語句,有聲(爆竹之響),有色(桃符之紅),形象鮮明,描繪生動,十分准確地表達了「除舊迎新」的主旨。聯句語言精練,聲、色俱備,對仗工整,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廣泛流傳而不衰。
一元二氣三陽泰;
四序五福六合春。
——這是一副使用了數字入聯和詞語典故的傳統春聯。上聯「一元」,指事物的開始,這里指一年之始。「二氣」,指陰氣和陽氣。「三陽泰」,即三陽開泰。《易》中,農歷十月為坤卦,純陰之象;十一月冬至為復卦,一陽生於下;十二月為臨卦,二陽生於下;正月為泰卦,三陽生於下。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所以舊時以「三陽開泰」或「三陽交泰」為歲首稱頌之語。下聯「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五福」,五種幸福。《尚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桓潭《新論》:「五福:壽、富、貴、安樂、子孫多。」「六合」,指上下前後左右四方,凡指天地之間、整個天下。聯語巧用數字,用典恰切,既合節日,又表達了對天下所有人的良好祝福。
梅呈五福;
竹報三多。
——五福,即壽、富、康寧、好德、老終命。見《尚書·洪範》。三多,即多福、多壽、多男子。見《莊子·天地》。聯寫冬物,意在以之迎春祈福。既能援引典故,使其意緒豐富,又用詞簡練,對仗工穩,此春聯遂廣為應用。
兩袖清風,造福大眾;
一身正氣,振興中華。
——元代詩人魏初《送楊季海詩》有句「交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以「兩袖清風」喻楊季海為官廉正,囊空如洗。後世沿襲,成慣用語。此種春聯,並非隨處可用,一如衣飾,須量體而服。此聯只宜於政府機關。
春風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塵。
——此聯乃清朝鄧石如自題於書房的楹聯。春風有包容接納萬物的博大情懷;文辭筆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點世俗塵埃。何等氣度,何等清高。
一年四季春常在;
萬紫千紅花永開。
——春天代表欣欣向榮的景象,一年四季都是春天的話,就是說萬事萬物都是欣欣向榮、興旺的樣子;萬紫千紅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斑斕,也比喻事物豐富多彩。一年四季如春,天天百花盛開,形容社會蒸蒸日上、生活紅紅火火,這是個美好的祝願的意思。此聯聯概括了祖國百花爭艷,萬物生輝的繁榮景象,謳歌了新時代的新面貌,盡情地抒發了春聯的創作者對祖國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的贊頌。
邁步迎春,春風撲面;
抬頭見喜,喜氣盈門。
——詞人李清照十分贊賞歐陽修《蝶戀花》一詞「庭院深深深幾許」之句,蓋以為三「深」字連用,其用不同,殊為奇妙。此聯「春」「喜」二字亦各連用,前後詞性不同,頗與其相類。兼之一「迎」一「見」,前者有意,後者無意;前者「有我」,後者「無我」,對舉工整且意緒豐美,此針頂聯實為佳對。
惠風遠拂,神州溢彩;
麗日高懸,大地生輝。
——《太平御覽》引《梁元帝纂要》曰:「春亦曰發生、芳春、青春、陽春、三春、九春;風曰陽風、暄風、柔風、惠風;景曰媚景、和景、韶景;時曰良時、嘉時;辰曰良辰、嘉辰、芳辰;節曰芳節、嘉節、韶節、淑節;草曰弱草、芳草;木曰華木、華樹、芳林、芳樹;林曰茂林;鳥曰陽鳥、時鳥、陽禽、候鳥、時禽、好禽。」人們對春日懷有好感,嘉辭美語貫於其前,遂有上列種種稱呼。簡而言之,陽風也罷,惠風也罷,其實都是指春風而已。此聯亦是贊美春日之意。
松竹梅歲寒三友;
桃李杏春風一家。
——這是幅廣為流傳的春聯。上聯舉冬季代表性的三種植物,下聯則列春日繁盛的三種果樹,以表辭舊迎新之意。「松」、「梅」、「桃」、「李」與「杏」五者皆為形聲字,皆從「木」,「竹」字乃象形字,大體言之,頗類似。至於「歲寒」與「春風」之對,「三友」與「一家」之對,也十分工整,無怪乎廣為流行。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
——多數春聯並不止於刻畫景觀之變換,往往承載有祈福的功能,此聯就屬於此類。論起流傳之廣泛,此聯恐怕絲毫不減於「一元復始」與「萬象更新」之對。
細雨無聲,滋潤滿園錦綉;
春風有意,妝成一樹玲瓏。
——上聯化杜甫《春夜喜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句,下聯化賀知章《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句。雖意緒有些簡單,專寫春日綠色,好在能化古人佳句,對仗也還算工穩,不妨賞之。
澤沾雨潤,楊柳依依親萬戶;
民富物豐,財源滾滾涌三江。
——《詩經·小雅·採薇》有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既我來思,雨雪霏霏」。依依,寫不舍之狀。「財源滾滾涌三江」或「財源滾滾達四海」之類,為意欲發財致富者常用。一雅一俗,不妨略加留意,賞其得失。
桃李迎春,無邊景色來天地;
江山入畫,萬縷詩情上筆端。
——上聯化杜甫七律《登樓》「錦江春色來天地」句,「來」字自然神奇。下聯以「上筆端」對,雖然顯得勉強,氣勢也大為衰減,然而添了不少柔媚之氣,正所謂一張一弛,頗為奇妙。兼之下聯用「江山」,上聯用「桃李」,前者氣勢壯於後者,故而此聯顯得錯落有致,意蘊相融,且對舉也工穩,亦屬佳對。
革故鼎新,十億神州歌盛世;
倡廉反腐,千秋禹甸慶興邦。
——「革」「鼎」本為《周易》二卦,革為變革之意,鼎為鼎立之意。「禹甸」本出自《尚書·禹貢》,甸服是五服之一,此處代指中華大地。兩者同為六經典故,相對十分妥帖。以「倡廉」對「革故」,以「反腐」對「鼎新」,相反相成,雖僅八字,天道流行隱然居乎其間,此其可賞之處。
報曉雞聲,拂曉鍾聲,聲聲悅耳;
賞心國事,舒心家事,事事關情。
——此聯仿照顧憲成東林書院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在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而成。相較而言,顧聯適用的對象是讀書人,此聯則普遍可用;顧聯滿心境沉鬱,此聯則心緒歡快。明季之風雨如晦,今日之國泰民安,於此可見。
2017雞年春節對聯:
聞雞起舞;
躍馬爭春。
雞懷五德;
春啟一元。
神猴辭歲;
金鳳迎春。
雞鳴曉旦;
燕舞陽春。
金雞報曉;
丹鳳來儀。
猴引康莊道;
雞鳴錦綉春。
雞啼窗前月;
人笑福里春。
紅雞啼夜曉;
黃犬吠年豐。
金雞日獨立;
紫燕春雙飛。
雞鳴天放曉;
猴躍地回春。
節日人人共樂;
江山處處皆春。
猴躍長天煥彩;
雞鳴大地回春。
玉燕銜春福到;
金雞唱曉喜來。
把酒當歌歌盛世;
聞雞起舞舞新春。
大聖鳴金辭舊歲;
雄雞唱曉賀新春。
雄雞喜唱昇平日;
盛世歡歌幸福年。
雄雞一唱天下白;
大聖再騰玉宇清。
金雞報曉唱新歲;
丹鳳朝陽歌大風。
雞報小康隨日出;
年迎大有伴春來。
大聖建功歸玉宇;
金雞攜福到神州。
喜鵲登枝春邁步;
金雞唱曉福敲門。
知時喜降三春雨;
守信當如五德雞。
躍馬揚鞭芳草地;
聞雞起舞杏花天。
喜慶新春 聞雞起舞;
欣逢盛世 躍馬揚鞭。
大聖騰雲,春回甲第;
雄雞唱曉,福滿神州。
猴舞棒,萬里清如玉;
雞唱春,千家福齊天。
大業途中,同圓國夢;
小康路上,不忘初心。
燕剪春風,門盈紫氣;
雞鳴頭彩,業起宏圖。
金雞祈福,高歌中國夢;
妙筆生花,大寫小康春。
紫燕迎春,滿眼春風綠;
金雞送福,盈門福字紅。
一畦春波,融八方錦綉;
九天曉日,流七彩雲霞。
三陽開泰,九州呈福瑞;
萬象更新,四海納禎祥。
九州共夢,風正一帆順;
四海同春,家和萬事興。
猴歲呈祥,長空五光十色;
雞年納福,大地萬紫千紅。
大聖辭年,萬里河山留瑞靄;
雄雞報曉,九州天地映朝暉。
大業方興,五星旗展金雞唱;
小康在望,四化圖開彩鳳飛。
大聖班師,一路凱歌笳鼓競;
雄雞振翅,幾聲雅唱瑞雲生。
點點梅花,笑迎雄雞朝天唱;
聲聲爆竹,歡送大聖載譽歸。
大地飛歌,迎春紫燕銜福至;
小康入戶,報曉金雞催夢圓。
四海歸心,春風吹綠互聯網;
九州圓夢,福字貼紅朋友圈。
紫燕剪春風,築雙百年美夢;
金雞籌厚禮,迎十九大宏圖。
海湛春雲,猴飛十萬八千里;
山擎旭日,雞唱二零一七年。
彩鳳高翔,戀我中華春不老;
金雞喜唱,歌斯盛世樂無窮。
九域涌新潮,四海雄雞爭唱曉;
三春輝紫氣,八方彩鳳共朝陽。
『捌』 曲江對酒杜甫賞析
【曲江二首】
杜甫
一片花飛減卻春, 風飄萬點正愁人。且看欲盡花經眼, 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 花邊高冢卧麒麟。細推物理須行樂, 何用浮名絆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 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 點水蜻蜓款款飛。傳語風光共流轉, 暫時相賞莫相違。【創作背景】曲江又稱曲江池,在長安城南朱雀橋之東,時稱宜春院,漢稱樂游苑。《太平寰宇記》中記載,因為其水曲折,又似廣陵之江,故名之。後隋文帝觀曲江池「水盛而芙蓉富」之景。又僻曲江名不正之嫌,將曲江改名為芙蓉池,池岸東區為芙蓉園,唐初,芙蓉池恢復舊名,仍稱曲江池。同時芙蓉園的名稱得以保留。開元中期,唐玄宗引峪水入曲江黃渠,使得曲江水量劇增,其南有紫雲樓、芙蓉苑,西有杏園、慈恩寺,另有夾城復道與興慶宮、大明宮相通,兩岸樓閣宮殿起伏連綿,成為當時長安城中最大的風景區。曲江早在秦漢時期就屬於帝王苑囿范圍,唐朝也是如此,但她也可同時供公眾遊玩,為公共園林。每至佳節,人們常傾城而致。其盛景令人難以想像。在風景如此優美的地方。文人雅士場至此賦詩吟詠,留下了不造佳篇名作杜甫的一生與長安緊密相連,也與曲江休戚相關。是人因在長安一系列特殊的經歷。留下了深深的曲江情節,通過曲江這一切情感的載體。詩人由早期對個人的生存與功名的憤激轉變為對國家命運的關懷。完成了由一般文人向詩聖轉變。在杜甫的一生中,創作了大量與曲江有關的詩篇。每一時期的曲江詩,都凝聚了詩人不盡的情思。是詩人心境的寫照。
【賞析一】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處,原為漢武帝所造。唐玄宗開元年間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環列。其南有紫雲樓、芙蓉苑;西有杏園、慈思寺。是著名游覽勝地。
第一首寫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稱「賞心樂事」了,但作者卻別有懷抱,一上來就表現出無可奈何的惜春情緒,產生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他一沒有寫已經來到曲江,二沒有寫來到曲江時的節令,三沒有寫曲江周圍花木繁饒,而只用「風飄萬點」四字,就概括了這一切。「風飄萬點」,不止是客觀地寫景,綴上「正愁人」三字,重點就落在見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風飄萬點」,這對於春風得意的人來說,會煞是好看,為何又「正愁人」呢?作者面對的是「風飄萬點」,那「愁」卻早已萌生於前此的「一片花飛」,因而用跌筆開頭:「一片花飛減卻春!」歷盡漫長的嚴冬,好容易盼到春天來了,花兒開了。這春天,這花兒,不是很值得人們珍惜的嗎?然而「一片花飛」,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別珍惜春天的詩人又怎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兒上的一個花瓣。因一瓣花兒被風吹落就感到春色已減,暗暗發愁,可如今,面對著的分明是「風飄萬點」的嚴酷現實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沒有概念化的毛病,簡直力透紙背。
「風飄萬點」已成現實,那尚未被風飄走的花兒就更值得愛惜。然而那風還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飄走,眼看即將飄盡了!第三句就寫這番情景:「且看欲盡花經眼。」「經眼」之花「欲盡」,只能「且看」。「且」,是暫且、姑且之意。而當眼睜睜地看著枝頭殘花一片、一片地被風飄走,加入那「萬點」的行列,心中又是什麼滋味呢?於是來了第四句:「莫厭傷多酒入唇。」吃酒為了消愁。一片花飛已愁;風飄萬點更愁;枝上殘花繼續飄落,即將告盡,愁上添愁。因而「酒」已「傷多」,卻禁不住繼續「入唇」啊!
蔣弱六雲:「只一落花,連寫三句,極反復層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絕。」這是頗有見地的。然而作者何以要如此「反復層折」地寫落花,以致魂消欲絕?究竟是僅僅嘆春光易逝,還是有慨於難於直陳的人事問題呢?
第三聯「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卧麒麟。」就寫到了人事。或謂此聯「更發奇想驚人」,乍看確乎「奇」得出人意外,細想卻恰恰在人意中。詩人「且看欲盡花經眼」,目光隨著那「風飄萬點」在移動:落到江上,就看見原來住人的小堂如今卻巢著翡翠——翡翠鳥築起了窩,何等荒涼;落到苑邊,就看見原來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飾麒麟倒卧在地,不勝寂寞。經過安史之亂,曲江往日的盛況遠沒有恢復;可是,好容易盼來的春天,眼看和萬點落花一起,就要被風葬送了!這並不是什麼「驚人」的「奇想」,而是觸景傷情。面對這殘敗景象有什麼辦法呢?仍不外是「莫厭傷多酒入唇」,只不過換了一種漂亮的說法,就是「行樂」: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榮絆此身?」
難道「物理」就是這樣的嗎?如果只能如此,無法改變,那就只須行樂,何必讓浮榮絆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聯系全篇來看,所謂「行樂」,不過是他自己所說的「沉飲聊自遣」、或李白所說的「舉懷消愁愁更愁」而已,「樂」雲乎哉!
絆此身的浮榮何所指?指的就是「左拾遺」那個從八品上的諫官。因為疏救房琯,觸怒了肅宗,從此,為肅宗疏遠。作為諫官,他的意見卻不被採納,還蘊含著招災惹禍的危機。這首詩就是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遺」時寫的。到了這年六月,果然受到處罰,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從寫此詩到被貶,不過兩個多月的時間。明乎此,就會對這首詩有比較確切的理解。
這是「聯章詩」,上、下兩首之間有內在的聯系。下一首,即緊承「何用浮榮絆此身」而來。
前四句一氣旋轉,而又細針密線。仇兆鰲註:「酒債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須盡醉。二句分應。」就章法而言,大致是不錯的。但把「盡醉」歸因於「七十者稀」,對詩意的理解就表面化了。時當暮春,長安天氣,春衣才派用場;即使窮到要典當衣服的程度,也應該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來,可見冬衣已經典光。這是透過一層的寫法。而且不是偶而典,而是日日典。這是更透過一層的寫法。「日日典春衣」,讀者准以為不是等米下鍋,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讀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過是為了「每日江頭盡醉歸」,真有點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為什麼要日日盡醉呢?
詩人還不肯回答讀者的疑問,又逼進一層:「酒債尋常行處有。」「尋常行處」,包括了曲江,又不限於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盡醉;行到別的地方,就在別的地方盡醉。因而只靠典春衣買酒,無異於杯水車薪,於是乎由買到賒,以至「尋常行處」,都欠有「酒債」。付出這樣高的代價就是為了換得個醉醺醺,這究竟是為什麼?
詩人終於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來稀。」意謂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吧!這是憤激之言,聯系詩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難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聯寫江頭景。在杜詩中也是別具一格的名句,葉夢得曾指出:「詩語固忌用巧太過,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工妙,雖巧而不見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深深』字若無『穿』字,『款款』字若無『點』字,皆無以見其精微如此。然讀之渾然,全似未嘗用力,此所以不礙其氣格超勝。使晚唐諸子為之,便當如『魚躍練波拋玉尺,鶯穿絲柳織金梭』體矣。」(《石林詩話》卷下)這一聯「體物」有天然之妙,但不僅妙在「體物」,還妙在「緣情」。「七十古來稀」,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將消逝,難道不值得珍惜嗎?詩人正是滿懷惜春之情觀賞江頭景物的。「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這是多麼恬靜、多麼自由、多麼美好的境界啊!可是這樣恬靜、這樣自由、這樣美好的境界,還能存在多久呢?於是詩人「且盡芳樽戀物華」,寫出了這樣的結句: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傳語」猶言「寄語」,對象就是「風光」。這里的「風光」,就是明媚的春光。「穿光」一聯體物之妙,不僅在於寫小景如畫,而且在於以小景見大景。讀這一聯,難道喚不起春光明媚的美感嗎?蛺蝶、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里自由自在地穿花、點水;深深見(現)、款款飛的。失掉明媚的春光,這樣恬靜、這樣自由、這樣美好的境界也就不復存在了。詩人以情觀物,物皆有情,因而「傳語風光」說:「可愛的風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蛺蝶、點水的蜻蜓一起流轉,讓我欣賞吧,那怕是暫時的;可別連這點心願也違背了啊!」
仇注引張綖語雲:「二詩以仕不得志,有感於暮春而作。」言簡意賅,深得詩人用心。因「有感於暮春而作」,故暮春之景與惜春、留春之情融合無間。因「仕不得志」而有感,故惜春、留春之情飽含深廣的社會內容,耐人尋味。
這兩首詩總的特點,用我國傳統的美學術語說,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韻」。所謂「含蓄」,所謂「神韻」,就是留有餘地。抒情、寫景,力避傾囷倒廩,而要抒寫最典型最有特徵性的東西,從而使讀者通過已抒之情和已寫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像未寫之景。「一片花飛」、「風飄萬點」,寫景並不工細。然而「一片花飛」,最足以表現春減;「風飄萬點」,也最足以表現春暮。一切與春減、春暮有關的景色,都可以從「一片花飛」、「風飄萬點」中去冥觀默想。比如說,從花落可以想到鳥飛,從紅瘦可以想到綠肥……「穿花」一聯,寫景可謂工細;但工而不見刻削之痕,細也並非詳盡無遺。例如只說「穿花」,不復具體地描寫花,只說「點水」,不復具體地描寫水,而花容、水態以及與此相關的一切景物,都宛然可想。
就抒情方面說,「何用浮榮絆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見的。但如何不得志,為何不得志,卻秘而不宣,只是通過描寫暮春之景抒發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現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賞花玩景,只是及時行樂。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頭盡醉歸」,從「一片花飛」到「風飄萬點」,已經目睹了、感受了春減、春暮的全過程,還「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真可謂樂此不疲了!然而仔細探索,就發現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測之而益深,究之而益來」,真正體現了「神余象外」的藝術特點。 【賞析二】
曾經笙歌揚揚,廊亭畫舫,盛極一時的大唐都為你傾倒;為何曲江,仍是昨日的你,怎的今日如此憔悴,如此哀傷! 曲江池位於唐長安城東南,即從今大雁塔向東南約一華里左右就到曲江池西岸,今天的東、西曲江池村即為曲江池遺址。唐代時這里為長安城最大的名勝風景區,「曲江流飲」被譽為長安八景之一。曲江池南北長而東西短,東南西三面隆起,北面有一很窄的出水口,大致形狀為一不規則的葫蘆瓢樣。鑲嵌在長安少陵原頭突然下陷的一塊低窪地域中,登臨大雁塔向下俯視,猶如一顆水珠,天然成趣,自然而又壯觀。因池水「透底何澄澈,迴流乍屈盤」,所以得名「曲江」。 秦時曾在曲江邊修築了離宮宜春苑,隋代以前曲江中的水源主要依靠池內西側的漢武泉,此泉一年四季都有泉水湧出,而且水量充足。西漢以後,曲江年久失修,泉眼堵塞。隋代建都,曲江被修復,重新放煥光彩。玄宗開元年間,開鑿了一條通道引水入曲江池的黃渠,從而使曲江池的池水大增,曲江在大唐也美到極致! 而曲江,盛衰與大唐同在。你榮我榮,你衰我衰,生生息息永不相棄。「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我美是因為你的欣賞而生,你衰,我怎能不殤! 每年仲春,這里「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牽風翠帶長。」正是群鳥臨池飛,百花爭相艷時。到了秋季,「秋波江蓼水,夕照青蕪岸」,「曲江蕭條秋氣高,菱荷枯折隨風濤,」竟有種喧嘩過後淡漠的美。曲江是文人墨客、達官貴人眼中的娛樂極地。「公子華筵勢最高,秦川對酒如平掌,長安木瓢示真率,更調鞍馬狂歡賞。」正是鶯歌燕舞,碧草萋萋的季節,楊長史在大好春光中大擺筵席,登臨少陵原的最高處,俯視九轉曲江,美得觸目驚心。公子翩翩風度,舉起長壽木瓢向大家祝酒,賓客興致高昂。「閶闔晴開亦盪盪,曲江翠幕排銀牓。」長安的富家子弟們成群結隊來到曲江邊上,翠幕羅列在曲江邊上,幕上懸掛的匾牌在陽光中熠熠生輝。「卻憶年年人醉時,只今未醉已先悲。數莖白發那拋得,百罰深杯亦不辭。聖朝已知賤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此身飲罷無歸處,獨立蒼茫自詠詩。」憶起往昔酒醉不醒之時,但現在還未醉就已經悲傷之情充溢心中,為什麼這數根白發就拋卻不去呢?平添我的衰老。千百杯罰酒我並不推辭,仰頭一飲而盡,今日杜甫我只求一醉方休。當此春和,一草一木,皆因秉承皇天慈悲,欣欣向榮的生長,唯獨我這一賤士,玷污聖朝的恩澤。酒罷欲還,思量之下,渺渺長安城竟連野老容身之處都沒有,唯有煢煢獨立對這浩浩曲江獨自吟詩!可是這詩,有人懂否? 《樂游園歌》是杜甫在長安謀職期間寫的,最令我觸動的是前後的一喜一悲的情景對照,同一筵席中,有人縱情聲色、樂不思蜀;有人卻滿腹愁腸,鬱郁寡歡!曲江雖好,卻是達貴逍遙的天地,在這里一擲千金是最平常的事。而在這里也有飢不果腹的文人在此停留!落寞的孤影映照在繁華的歌舞中將是怎樣一種蕭瑟?曲江,人人都說愛你,我卻對你無語,彼此的距離讓我對你又歡喜又怨恨! 此詩寫於天寶十載,即是公元751年,安史之亂發生於公元755年11月,那就是說,這些奢侈浮華發生在安史之亂前三四年。我堅信安史之亂這一浩劫發生前肯定有明顯的預兆,而且這段時間已經離安史之亂很近了,近在皇城腳下的上層階級生活醉生夢死,絲毫不會居安思危,可知:盛極必衰是永恆的道理啊!朝堂之上是什麼人呢?嫉賢妒能極盡諂媚的小人,而真正的有賢之士卻不得志!那再看天寶十二載(753)大唐的統治者在干什麼?《麗人行》中寫道「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些麗人賞游曲江,穿的是「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吃的是「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楊氏兄妹停駐曲江,自然華貴不可一世。曲江此時也被染上了浮華的色彩。曲江很美,愛曲江固然沒錯,要怪就怪身在其位卻不謀其職!曲江啊曲江,此時你是否也為這些榮華遮住雙眼,高高在上,不知身後事呢?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且看欲盡花經眼,莫言傷多酒入唇。」轉眼已公元758年,長安早已「城春草木深」,暮色中舊地重遊,曲江的繁華已早如過眼雲煙,花又在眼前飄飛了,春天是不是要過去了?風從四面八方侵襲我身,我被寒得體無完膚!飲酒吧!醉了就不會再想了!可是觸目的一景一物都刺痛了我的雙眼:「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卧麒麟。」那些曲江邊曾經的瓊台玉宇現在都已成了斷壁殘垣了;曾經在此極盡歡娛的公卿已成這冢中鬼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醉吧!醉吧!不要看,不要想了! 此時安史之亂已經平息,但是長安城內滿目瘡痍,杜甫時任左拾遺,並不能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不過徒有虛名。肅宗並不能舉賢納諫,本來杜甫是抱著極大的熱忱與期待來投奔肅宗,但是希望落寞後還能有什麼希翼?閑居長安城中,無所事事,不經意間就走到曲江邊上,這一傷心地,你以前不是極盡浮華嗎?怎麼現在落魄如此,我們的之間曾經隔的距離消失了,我可以隨意親近你,可是為什麼離你越近,我卻越悲傷?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塵接素秋。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珠簾秀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獨立在曲江頭上,我再次為你悲傷,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以前你這里天天歌舞昇平,現在…我看著你由盛轉衰,為你喜過傷過!為你耗盡畢生精力,可是你卻一蹶不振,這多麼令我心痛!我的時日已經不多了,也許這是我最後一次見你,最後一次為你吟詠。我走了,帶著一顆傷痕累累的心以及蒼老不堪的身軀。但是,曲江——大唐,請記住,不是我不再愛你,是我已經承受不起。如果可以,我願意再為你奉獻一生,也可以! 杜甫,在詩中把曲江與大唐融為一體,用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將全部的哀思給予曲江這一實物,這比空泛地寫大唐的興衰形象得多。首先,曲江前後的變化比較明顯,而且曲江的興衰是因大唐導致的。其次可以更直接地表達出諷喻,傷感等感情,不受禁忌。再者大唐太抽象也太廣博,極盡刻畫也不能描摹冰棱一角,而且會流於空泛抒情卻沒有任何實證寄託。 杜甫寫曲江的詩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大唐的興衰,可以看做一部詩史。承認他的詩中史料價值確實很重要。但是更令我動容的是其情之真摯、其痴之決絕,其命運之坎坷!中國的文人自古就有錚錚鐵骨,就算踏上了不歸的死路,只要我問心無愧,哪怕我會一生痛不欲生,我也要走下去,愁下去! 杜甫,這個迎風立在曲江邊上的倔強的老頭,這個悲天憫人的苦吟詩人。如果可以,我多麼希望你眉頭舒展,含笑凝望曲江!但是歷史是不可以篡改的,「國家不幸,詩家幸」。少陵野老,你是怎樣在苦痛中掙扎的,一定如蚌埠孕育珍珠,那麼痛!【賞析三】
細推物理須行樂
每每讀到杜甫詩《曲江》的最後兩句,「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總會產生許多的感慨。筆者雖然是一個布衣百姓,但幾十年了,為了所謂的浮名也沒有少費苦心,結果是到如今還是空空如也,徒落得心力交瘁、心神疲憊。然而至今還是放不下,還在無謂的努力。「細推物理須行樂」,詩人杜甫所說得「樂」究竟是指什麼,筆者不可妄言,但筆者理解的「樂」,絕對不是及時行樂,不是讓人們用一種及時行樂的處世態度去生活。這種「樂」也許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芸芸眾生,都非聖賢,永遠也逃脫不出追名逐利的人生藩籬,這是人性的本能,也是人性的必然。因為人生一世,為了有一個好的生存環境、場所,為了過上一個衣食俱豐的生活,為了能夠光耀祖宗,就得拚命的去追名逐利。對任何人來說,勇敢的去追名逐利沒有一點過錯,而且是應該弘揚和鼓勵的。因為如果沒有人們的追名逐利,我們的社會就會失去競爭力,失去競爭力,我們的社會就不會進步和發展,我們的生活質量也就不會改善。所以說追求名利絕對沒有錯,我們的社會正是靠著人們的追名逐利才不斷的發展進步。追名逐利沒有錯,錯的是我們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沒有把握一個正確的心態。人這一輩子之所以累,之所以難,就是因為被名利纏身,為名利而活。
杜甫老先生一語道破人生存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一個「樂」,樂才是人生存的終極目標。正是因為尋樂,我們才不斷的追名逐利。但如何追名逐利卻大有的學問,這和我們是否快樂有著直接的關系。既然人生就是為名利而來,那我們就大膽的去追逐浮名吧,只是別讓浮名蒙蔽心靈,讓心靈為了浮名而著魔變得失卻理智。在人生的進程中,在追名逐利的過程中,我們會因為名利而快樂和痛苦。但是不管為了快樂如何追逐名利,我們的快樂絕對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那樣的快樂即使暫時快樂了,我們的心靈卻會永遠不安寧。但是,看看我們生活的世間,卻有許多人的快樂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他們用犧牲別人的利益甚至生命來換取自己的快樂。這樣的追名逐利破壞了社會的正常秩序,擾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也許正是因為自古以來許多人的快樂都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用別人的痛苦換來的,所以詩人杜甫才發出了「何用浮名絆此身」的千年前的感慨。尋找快樂是人性的本能,追求名利是人性的必然。但是千萬不能讓浮名將人的心靈迷失,那樣的名利真的如詩人所言就絆住此身了,也就沒什麼樂可言了。
「細推物理須行樂」,如何理解和領會這個樂字,關乎人一生的幸福和快樂。人一生在不停的追逐名利,這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苦的過程,雖然其中充滿許多快樂,但歡樂的背後就是痛苦。如何讓快樂多於痛苦,是衡量一個人一生是否幸福和快樂的一把尺子,是個人智慧和才乾的綜合體現。當然「樂」並不是單純的建立在豐富的物質生活上的,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衡量一個人的標准似乎就是其自身的財富,收入的高低,但是,快樂雖然和財富、金錢有關系,但並不是必然的關系。生活中真正快樂的人並不是擁有巨大財富和地位的人,真正的快樂著恰恰是那些衣食無憂卻沒有大量財富和金錢可以支配的人。這些人享受著並不富裕的物質生活卻過著悠閑快樂的生活,他們也追名逐利,但他們沒有尋找到大名大利,沒有被真正的浮名所羈絆,因此才能平靜的善對人生。
「樂」是什麼,樂的基本條件是衣食俱豐。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沒有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居所,這樣的生活絕對不是快樂的。但是具備了衣食俱豐的生活條件,其間的快樂也許就因人而異。尋樂,不是及時行樂,不是做什麼只要自己快樂就行,不是用別人的痛苦來換取自己的快樂。「細推物理須行樂,」樂就是用平和的心態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自己喜歡的生活。這樣的「樂」,才是真正的樂。不管怎麼找樂,千萬別讓「浮名」迷失心靈,羈絆此身。
『玖』 寫一篇西安大雁塔鑒賞1000字
參觀大雁塔
從西安復火車制站向南,出和平門直行約4公里,有一個大慈恩寺。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太子李治,為了紀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後,在原隋朝無漏寺的舊址上動工興建的。文德皇後在李治只有九歲時就英年早逝。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李治把這個寺院取名為「慈恩」。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寺院,只是當年大慈恩寺的一部分——西塔院。
還未走進寺院,遠遠就可看見一座高聳入雲的樓房式磚塔。這就是我國著名、世人皆知的大雁塔。相傳當年李治為其母建好慈恩寺後,曾邀請當年西天取經歸來的唐玄奘(也就是《西遊記》里的唐僧)在這里主持寺務。為了安置唐玄奘從西天(即古印度)取回的佛經,李治為他修建了一座寶塔,也就是大雁塔。此塔由唐玄奘親自督造,仿印度式結構。從此,唐玄奘一直在這里一邊主持寺務,一邊翻譯他從古印度帶回來的佛經。他翻譯的佛經,共有75部,1335卷。在這里,他寫出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記》等傳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