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李金發有感賞析

李金發有感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30 18:56:05

Ⅰ 李金發巜有感》節選的片段有哪些特點

有一種凄厲、尖銳的美 ,「遠取譬」,詩意晦澀,著力表現一種微妙的感覺。

Ⅱ 北島詩歌賞析

北島最著名的詩歌如《回答》、《一切》、《宣告》、《結局或開始》等,曾經震撼了無數國人,表達了在文革中成長的一代人信仰失落後的批判與否定、懷疑與茫然。北島的詩歌冷峻、思辨,有很強的批判性和思想能量,總是在悖論與斷裂中探尋乃至拷問著人類、時代乃至自我的真理與價值。

《一切》為北島(趙振開)的一首代表詩歌。講述了詩人對生活的理解:生活不是一場悲劇,也不是一場完完全全的喜劇。歡樂與痛苦本來就相依相存,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在無數折磨與挫敗之後,在無數痛苦與歡樂之後,他終於明白了一切的真諦。

《回答》為詩人北島1976年創作的一首朦朧詩,它標志著朦朧詩時代的開始。詩中展現了悲憤之極的冷峻,以堅定的口吻表達了對暴力世界的懷疑。



(2)李金發有感賞析擴展閱讀

北島曾說過:「詩人應該通過作品建立自己的世界,這是一個真誠獨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義和人性的世界。」

北島的詩歌創作開始於十年動亂後期,反映了從迷惘到覺醒的一代青年的心聲,十年動亂的荒誕現實,造成了詩人獨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靜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靜的觀察中,發現了「那從蠅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價值的全面崩潰、人性的扭曲和異化。

他想「通過作品建立一個自己的世界,這是一個真誠而獨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義和人性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北島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為准繩,重新確定人的價值,恢復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審判劊子手;嘲諷怪異和異化的世界,反思歷史和現實;呼喚人性的富貴,尋找「生命的湖」和「紅帆船」。


Ⅲ 北島詩歌<<一切>>的賞析.

對北島的批評,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從詩歌技巧、詩歌方法、詩和讀者的關繫上提出問題的。就是批評北島詩(也不僅是北島)的晦澀,難懂。這涉及現代詩興起後的美學問題。這種批評有長遠的歷史。國外的象徵派等詩歌流派出現之後,對它的批評重要一項就是說它晦澀難懂。在中國也一樣,李金發、戴望舒的詩,卞之琳的詩,直到「朦朧詩」,都在這一點上受到批評。對北島詩的另一方面的批評,是說他的詩感情頹廢,不健康,絕望,悲觀主義,虛無主義。「悲觀」在現在也許還是不好,但已經不是那麼嚴重的事情。在五六十年代和文革那個時期,悲觀可是嚴重的問題;不管是對自己的生活,還是對社會歷史,都絕對的要不得。文革後一個時期,「悲觀」仍是一個政治倫理性質的問題。記得當時有一篇文章批評北島的詩表現了一種心如死灰的情緒,發出了絕望的嚎叫。這篇文章主要引用北島的《一切》這首詩:

一切都是命運/一切都是煙雲/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

尋/ 一切歡樂都沒有微笑/一切苦難都沒有內容 /一切語言都是重復/一切交往都是

初逢/一切愛情都在心裡 /一切往事都在夢中/一切希望都帶著注釋/一切信仰都帶有

呻吟/一切爆發都有片刻的寧靜 / 一切死亡都有冗長的回聲。

在「朦朧詩」時期,這是一些詩人,特別是北島所喜歡使用的判斷意味的句式。那時候,他們有一些重要的話,一些有關人的生活,有關社會歷史的「真理」性質的發現急迫需要表達。「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誰期待,誰就是罪人」;「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 / 我只想做一個人」;「我要到對岸去」;「其實難於相像的 / 並不是黑暗,而是早晨 / 燈光將怎樣延續下去」;…… 一連串的判斷句,一種宣言色彩的表述方式。現在,詩人一般很少採取這種方式來寫作。因為我們已經沒有什麼嚴重的東西要「宣告」。在北島那時的眼睛裡,世界是黑白分明的,而我們可能看到的,更多是界限不清的灰色。套用一個說法,就是一代人的詩情,無法原封不動復制。總之,這首詩在當時,被一些批評家當作「虛無」、「悲觀主義」的例證。可能是舒婷當時也覺得北島有些不夠全面,所以,舒婷寫了《這也是一切》來呼應。舒婷的這首詩有一個副標題,「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這首詩比較長,我念其中的一部分:

……不是一切大樹都被暴風折斷/不是一切種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

消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夢想都甘願被折掉翅膀/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說的那樣

/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燒自己而不把別人照亮/不是一切星星都僅指示黑夜而不報告

曙光/不是一切歌聲都掠過耳旁而不留在心上/……

批評北島的便引用舒婷的這首詩,來進一步反證北島的不是。這種評論方式讓舒婷不安,她趕緊在文章里申明說:有的批家把我的詩跟北島的《一切》進行比較,並給他冠上虛無主義的美稱,我認為這起碼是不符合實際的。舒婷說,我笨拙地想補充他,結果就思想和藝術都不如他的深刻、響亮和有力。我想,舒婷的這個說明,是必要的,也是真實的。道理其實很簡單,比較的「全面」,比較的不「悲觀」,並不能說就是比較的好詩。

這里有很多高人在討論北島的詩,你可以看看
http://post..com/f?kz=08444

Ⅳ 求李金發《棄婦》《題自寫像》《寒夜之幻覺》《有感》原文

棄婦
李金發
長發披遍我兩眼之前,
遂隔斷了一切羞惡之疾視,
與鮮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與蚊蟲聯步徐來,
越此短牆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後,
如荒野狂風怒號:
戰栗了無數游牧。

靠一根草兒,與上帝之靈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唯游蜂之腦能深印著;
或與山泉長瀉在懸崖,
然後隨紅葉而俱去。

棄婦之隱憂堆積在動作上,
夕陽之火不能把時間之煩悶
化成灰燼,從煙突里飛去,
長染在游鴉之羽,
將同棲止於海嘯之石上,
靜聽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發出衰吟,
徜徉在丘墓之側,
永無熱淚,
點滴在草地
為世界之裝飾。
《題自寫像》

即月眠江底,
還能如紫色之林微笑。
耶酥教徒之靈,
吁,太多情了。

感謝這手與足,
雖然尚少
但既覺夠了。
昔日武士披著甲,
力能搏虎!
我么?害點羞。

熱如皎日,
灰白如新月在雲里。
我有革履,僅能走世界之一角,
生羽么,太多事了呵!
有感

如殘葉濺
血在我們
腳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邊
的笑。

半死的月下,
載飲載歌,
裂喉的音
隨北風飄散。
吁!
撫慰你所愛的去。

開你戶牖
使其羞怯,
征塵蒙其
可愛之眼了。
此是生命
之羞怯
與憤怒么?

如殘葉濺
血在我們
腳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邊
的笑

寒夜之幻覺》
窗外之夜色,染藍了孤客之心,更有不可拒之冷氣,欲裂碎一切空間之留存與心
頭之勇氣。

我靠著兩肘正欲執筆直寫,忽而心兒跳盪,兩膝戰栗,耳後萬眾雜沓之聲,

似商人曳貨物而走,

又如貓犬爭執在短牆下。

巴黎亦枯瘦了,可望見之寺塔,悉高插空際

如死神之手。

Seine河之水,奔騰在門下,泛著無數人屍與牲畜,擺渡的人,

亦張皇失措。

我忽爾站在小道上,

兩手為人獸引著,

亦自覺既得終身擔保人毫不駭異。

隨吾後的人,

悉望著我足跡而來。

將進園門。

可望見巍峨之宮室,

忽覺人獸之手如此之冷。

我遂駭倒在地板上,

眼兒閉著,

四肢僵冷如寒夜。

Ⅳ 分析李金發的《棄婦》。

李金發詩歌詩壇怪傑,他的詩晦澀難懂,充滿了隱喻和象徵。
這首《棄婦內》是李金容發的代表作,寫的是一位被遺棄的婦女的痛苦和悲哀,詩人代她向黑暗社會的歧視和壓力傾吐了心中的痛苦的幽怨的感情;但是,如果深究下去,我們發現,在這首詩里,詩人運用了慣常的象徵手法,「棄婦」只是一個悲慨情感的象徵物,是詩人對人生坎坷、悲慘命運的感受的象徵。
在詩人的眼中,人生不過是彷徨於死亡者墓前的棄婦,她的悲傷和痛苦都是無法為他人所理解的,無法改變的。詩人運用了在場的視角,描述了棄婦的狀態,她醜陋、老苦,她狂呼、怒號,她直面黑夜、又不得不與蚊蟲為伍,她衰老的裙裾發出哀吟,徜徉在墳墓之側,永無熱淚。
也許是她的淚已經流進了,也許是他對這個世界徹底絕望了,但是沒有人能理解她,至於我,也是旁觀,無所作為。

Ⅵ 尋一篇李金發的詩歌《有感》的賞析

在許多新詩人中,李金發可算作品最豐富而又最迅速的一個。他於一九二○至二三年間
在柏林作《微雨》,一九二六年在文學研究會出《為幸福而歌》,一九二七年在北新出《食
客與凶年》,都是厚厚的集子。雖然都是些單調的字句,雷同的體裁,但近代中國象徵派的
詩至李金發而始有,在新詩界中不能說他沒有貢獻。李氏作品與西洋象徵派一樣具有以下特
點:

第一、朦朧恍惚意義驟難了解法國格蘭吉司(Granges)所著《插圖法國文學
史》說浪漫主義之後有高蹈派,高蹈派之後有象徵派。象徵派之反對高蹈,謂其文字過於機
械,形式過於修飾,甚至對於行文素號清麗之戈貝(Coppée)等人,謂其思想感情亦
窒息於笨重明確之修辭下。魏侖謂詩不過是音樂,應有優美的韻腳,但不必過於明確。又謂
詩者須無組織(sanecomposition),須無辯才(saneéloquen
ce)。美國約翰·馬西(JohnMacy)的《世界文學史話》論「魏侖的詩是他的感
覺、愛憎、希望、絕望等奔放的發露。他對於言語的態度,差不多無視法蘭西詩的古典底規
則,僅僅依著內部旋律,而那內部的旋律是絕對不會錯誤的。」他的詩學第一原則是:「音
樂超於一切,沒有聰明,沒有機辯,沒有修辭,惟有音樂常常存在。」又格蘭吉司說:「馬
拉梅常言作詩宜竭力避免明了與確定,所以他的詩,極其曖昧難懂。」

李金發的詩沒有一首可以完全了解,他自己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常常聲明道:「我愛無
拍之唱,或詩句之背誦。啊,不一定的聲調,東冬隨著先蕭」(《殘道》)。「你向我說一
個『你』,我了解只是『我』的意思。呵!何以有愚笨的言語?」(《故人》)。「我們的
心充滿了無音之樂,如空氣間輕氣之顫動。」又說:「人若談及我的名字,只說這是一個秘
密,愛秋夢與美人之詩人,倨傲中帶點méchant。」

第二,神經的藝術神經過敏為現代人之特徵,而頹廢象徵的詩人尤為靈敏。頹廢派詩人
要求強烈及奇異之刺激,而象徵派詩人則幻覺(hallucination)豐富,異乎
尋常。猶太醫生馬特諾爾度(Matnordau)在《變質》(Degeneratio
n)一書中論之甚詳。神經以過度之運用而能發達,如音樂家之耳,畫家之眼均較常人敏
銳。藍波(A.Rimbaud)謂母音有色;波特萊爾謂香和色與音是一致的,即其一
例。李金發所謂「一個臂膊的困頓,和無數色彩的毛發」、「以你鋒利之爪牙,濺綠色之
血」、「綠血之王子,滿腔悲哀之酸氣」,是屬於視覺的。「黑夜與蚊蟲聯步徐來,越此短
牆角,狂呼於我清白之耳後,如荒野狂風怒號,戰栗了無數游牧」。蚊蟲之聲,無論如何之
大,必不如怒號之狂風,作者聽覺之敏銳與昔人聞床下蟻哄以為牛斗,竟無二致。耳曰「清
白」亦奇。

象徵派詩人幻覺豐富,往往流於神秘狂(MysticalDelirium),如十
八世紀英國詩人勃來克(W.Blake)常見天使與鬼怪之行動。李金發《寒夜之幻覺》
亦然: 窗外之夜色,染藍了孤客之心,更有不可拒之冷氣,欲裂碎一切空間之留存與心
頭之勇氣。

我靠著兩肘正欲執筆直寫,忽而心兒跳盪,兩膝戰栗,耳後萬眾雜沓之聲,

似商人曳貨物而走,

又如貓犬爭執在短牆下。

巴黎亦枯瘦了,可望見之寺塔,悉高插空際

如死神之手。

Seine河之水,奔騰在門下,泛著無數人屍與牲畜,擺渡的人,

亦張皇失措。

我忽爾站在小道上,

兩手為人獸引著,

亦自覺既得終身擔保人毫不駭異。

隨吾後的人,

悉望著我足跡而來。

將進園門。

可望見巍峨之宮室,

忽覺人獸之手如此之冷。

我遂駭倒在地板上,

眼兒閉著,

四肢僵冷如寒夜。

PS: 沒找到賞析,只有個這個…………湊活湊活吧……

Ⅶ 李金發的詩歌《有感》的賞析

〖夜之歌〗

我們散步在死草上
悲憤糾纏在膝下。

粉紅之記憶,
如道旁朽獸,發專出奇臭。

遍布在小屬城裡,
擾醒了無數甜睡。

我已破之心輪,
永轉動在泥污下。

不可辨之轍跡,
惟溫愛之影長印著。

噫吁!數千年如一日之月色,
終久明白我的想像,
任我在世界之一角,
你必把我的影兒倒映在無味之沙石上。

但這不變之反照,襯出屋後之深黑,
亦太機械而可笑了。

大神!起你的鐵錨,
我煩厭諸生物之汗氣。

疾步之足音,
擾亂之琴之悠揚。

神奇之年歲,
我將食園中,香草而了之;

彼人已失其心,
在混雜在行商之背而遠走。

大家辜負,
留下靜寂之仇視。

任「海誓山盟∶」
「溪橋人語,」

你總把靈魂兒,
遮住可怖之岩穴,

或一齊老死於溝壑,
如落魄之豪士。

但我們之軀體
既偏染硝礦。

枯老之池沼里,
終能得一休息之藏所?

Ⅷ 麻煩賞析一下詩人李金發的《有感》,解讀一下詩歌。

如果把這首詩換一個文化背景的話,大概不會引起像當時那樣的驚呼吧。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郭沫若正醞釀著《女神》,聞一多正謳歌著《紅燭》,大多數人還在沉浸於浪漫主義的氛圍中時,李金發卻在法國寫下時人詫異的《為幸福而歌》,《有感》就是其中的一篇。
《有感》這首詩充滿了怪異的意象,這些意象之間的連接也沒有明顯的線索。整個詩就像一個難以索解的謎。
一開頭的「殘葉」讓我們想到中國古典詩歌中經常見到的類似的意象,如「曉來誰染霜林醉」中的「霜林」、「山山黃葉飛」中的「黃葉」,但接下來的「血」就讓人感到一種不安了,而「生命便是/死神唇邊/的笑」更不似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道家文化對死的闡釋,所謂「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死亡只是人化為其他生命狀態存在而已。李金發對生死的理解則充滿了現代主義的味道,他看到生死貼得很近,生命在死亡面前不堪一擊:「殘葉」是「樹葉」生命走向盡頭的狀態,其紅如血,殘葉的飄零使詩人想到生命的脆弱,死神是冷酷的,生命便在他輕輕一笑中消失,永不再來。生死的無常使人想要在有限的生命中痛飲狂歌,盡量享受在世的幸福,然而「裂喉的音/隨北風飄散」,如在曠野般的孤獨感驅使人去尋找慰籍,在互相依偎中取暖:「撫慰你所愛的去」,愛情似乎成為抵擋死亡恐懼和孤獨感的最佳方式,然而詩人又懷疑人與人之間是否能真正進行心的交流了:「開你戶牖/使其羞怯,/征塵蒙其/可愛之眼了。」長期的飄泊使人一方面渴望同情理解和愛,一方面又因對他人疑懼而羞怯,想固守自己的孤獨。內心充滿矛盾。李金發旅居法國多年,這種自身飄泊無依的刻骨銘心的體驗與他對生命的理解相結合,又加深了他對「生命如寄」的感悟。愛情與生死就這樣交織在一起,形成「此是生命/之羞怯/與憤怒么?」的感慨。最後一段與開頭重復,形成一個圓圈,結構上的「圓圈」又和生命過程相對應,更加深了這首詩透骨的生命悲涼感。
李金發的詩歌刻意學習模仿象徵主義詩歌,想透過表面的世界去窺視另一個更為真實的世界,不重視對外界的再現,而將視線「向內轉」,挖掘意識深處、超越邏輯性很強的語言能表現的范圍之外的東西,探討生命、死亡、人性中的種種。其意義在於開拓了詩歌表現的領域(而這也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使中國開始了現代主義詩歌的試驗,增加了詩歌的朦朧美,其缺點是感覺的極度個人化阻擋了他人對其詩歌深入理解的途徑,語言上李金發追求文言與歐化的結合,但顯然他結合得不那麼完美,這又增加了他詩歌的晦澀程度。從《有感》這首詩也是如此,他對生命、愛情的獨特感悟雖然有一種頹廢氣息,但又有著一種智者的清醒,奇特的意象的運用(如「殘葉」、「死神唇邊的笑」、「半死的月」等)和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給應該如何寫新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他在語言冒險上的失誤又給後來者提供了可貴的經驗,這就是李金發文學史意義的所在了。

Ⅸ 李金發《溫柔》賞析

詩人用直觀來的意象喻自體來表現自己心靈被困的艱難

你「眼角留情」
象屠夫的宰殺之預示。
這句詩常常因為難於發見其中的主、喻體的內在聯系而
被視為不可理喻, 兩種事物間的聯系看上去實在是太
小。其實, 這正是李金發的想像力與眾不同的地方: 絕情
的「你」眼中殘留的最後一點憐憫之情與屠夫動刀前對
被殺物的一點憐憫沒有區別, 其實質是「下手在即」。這
樣的「遠取譬」准確地揭示出了離棄即將來臨的必然性。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