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佛德昆斯基名言

佛德昆斯基名言

發布時間: 2021-01-30 08:35:22

⑴ 佛祖的名言與解釋

昔無數世有一商人,號曰薩薄。時適他國賣齎貨①。所止近住佛弟子家。佛弟子家時作大福安施②,高座③眾僧說法,講論罪福、善惡由心、身、口④所行及四諦⑤、非常⑥、苦空⑦之法。遠道賈人時來寄聽,心解⑧信樂⑨,便受五戒⑩,曰優婆塞⑾。上座⑿以法勸樂之言:「善男子護身口、心十善⒀具者。戒有五神,五戒有二十五神,現世衛護令無枉橫,後世自致無為大道⒁。」

賈人聞法,重喜無量。後還本國,國中都無佛法,便欲宣化⒂。恐無受者,以所受法教化父母、兄弟、妻子及諸中外⒃,皆便奉法。

去賈人土千里有國,民多豐樂,寶物饒好。二國否塞⒄,絕不復通百餘年中。所以故,有閱叉⒅居其道中,得人便啖,前後無數,是故斷絕,無往來者。賈人自念:吾奉佛戒,如經所道,及有二十五神見助不疑,聽彼鬼唯一人耳,吾往伏之必獲也。時有同賈五百餘人,便語眾人:「吾有異力,能降伏鬼。汝等能行詣彼者不?及有大利。」眾人自共議:「二國不通,從來大久,若得達者,所得不訾⒆。」便相可適,進道而去。

來至中路,見鬼食處,人骸骨發狼藉滿地。薩薄自念:鬼神前後所可食人,今證驗現。我死職⒇,當恐此眾人,便語眾輩:「汝等住此,吾欲獨進。得勝鬼者,當還相迎;不得來者,知為遇害。便各還退,勿復進也。」於是獨前。

方行數里,逢見鬼來。正心念佛,志定不懼。鬼到問曰:「卿是何人?」答曰:「吾是通道導師也。」鬼大笑曰:「汝聞我名不?而欲通道。」薩薄曰:「知汝在此,故來相求,當與卿斗。若卿勝者,便可食我。若我得勝,通萬姓道,益天下利矣。」鬼言:「誰應先下手乎?賈人言:」吾來相求,故應先下。」鬼聽可之。以右手叉之,手入鬼腹,堅不可出;左手復打,亦入。如是,兩腳及頭都入鬼中,不能復動。於是閱叉即以頌(21)而問曰:

「手足及與頭,五事雖絆羈。

但當前就死,跳踉(22)復何為?」

賈客偈答(23):

「手足及與頭,五事雖被系,

執心(24)如金剛(25),終不為汝擘!」

鬼復說偈:

「吾為神中王,作鬼多力旅(26),

前後啖汝輩,不可復稱數。

今汝死在近,何為復諂語?」

賈客偈答:

「是身為無常,吾早欲棄離。

魔今適我願,便持相布施。

緣是得正覺(27),當成無上智。」

鬼說偈歸依:

「志妙摩訶薩(28),三界(29)中希有。

畢為度人師,得(30)備將不久。

願以身自歸(31),頭面禮(32)稽首(33)。」

於是閱叉前受五戒,慈心眾生(34),即為作禮,退入深山。薩薄還呼眾人,前進彼土。於是二國並知五戒十善降鬼通道,乃識佛法至真無量,皆共奉戒,延敬三尊(35),國致太平。後升天得道,乃五戒賢者直信之恩力也。

佛告諸比丘(36):「時薩薄者我身是。菩薩行屍波羅蜜(37),所度如是。」

[注釋]

①齎(jī)貨:攜帶貨物。

②大福安施:布施的一種。布施是佛教徒的重要功德之一,分為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三種。大福安施屬於法布施。

③高座:說法者常常坐在高處,故以高座指謂有道行有威望的和尚。

④心、身、口:心之所思、身之所作、口之所語,為三業(身業、口業、意業)。「業」是行為、所作、意志等身心活動,業為產生果報的原因。「果報」即由過去業因所招感之結果,如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⑤四諦:指苦、集、滅、道四種正確無誤的真理。苦,泛指身心苦惱之狀,世俗的一切在本質上都是苦的,苦諦是對苦的正確認識;集,招聚之義,集諦是對世間人生諸苦根源的正確認識;滅,即寂滅,滅諦是指通過認識所有苦的原因來消除所有的苦;道諦是關於八正道之真理,依此修行,則可超脫苦、集二諦,達到寂靜涅槃之境。八正道即正見(正確的知見)、正思惟(正確的思考)、正語(正當的言語)、正業(正當的行為)、正命(正當的職業)、正精進(正當的努力)、正念(正確的觀念)、正定(正確的禪定)。修此八正道,可證得阿羅漢果(為小乘的最高果位;乘,運載之義)。四諦是佛教的基本教義,是佛教大小乘各宗共修、必修之法。佛說四諦是要眾生了知四諦的真理,斷煩惱證涅槃,若專修四諦以求涅槃者,一般稱其為小乘聲聞人(「聲聞」指聞佛之聲教而悟道的出家弟子)。

⑥非常:即「無常」,梵語anitya,與「常住」對應。謂一切有為法生滅遷流而不常住。一切有為法皆由因緣而生,依生、住、異、滅四相,於剎那間生滅,而為本無今有、今有後無,故總稱無常。

⑦苦空:苦是說人生短暫,今日、去日都有無量諸苦;空指緣起性空,法(實相)為眾緣和合而成,並無真實的自體(無我)。

⑧心解:本義系指心由一切束縛中解放;謂因此心離於貪愛之縛,而得解脫,亦稱心解脫。

⑨信樂:聽聞、信仰佛法,因而產生愛樂之心。

⑩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些戒律是最基本的,要求優婆塞(居士)必須做到,修行層次越高戒律越多,越嚴。

⑾曰優婆塞:曰,原本作「白」。優婆塞,指在家親近奉事佛、法、僧、受持五戒之男居士。

⑿上座:指高僧大德或資歷很老的和尚。

⒀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嗔恚(chēnhuì)、不邪見。

⒁無為大道:即無為法,無因緣造作的理法,也就是無生滅變化而寂然常住之法。涅槃的別稱。

⒂宣化:宣揚教化。

⒃中外:表親。

⒄否(pǐ)塞:阻隔。

⒅閱叉:梵文yasksa的音譯。亦作葯叉、夜叉,天龍八部之一,傷害人畜之惡鬼。

⒆訾(zī):通「貲」。計量。

⒇死職:死於職守。有些版本把「我死職當恐此眾人」斷句為「我死職當,恐此眾人」,不妥。

(21)頌:通偈(jì),又稱偈頌。和尚念的詞句,似詩歌,多一語雙關,富於哲理性。

(22)跳踉(liáng):跳躍。

(23)賈客偈答:與下文「鬼復說偈」、「賈客偈答」等均據《資福藏》本校補。

(24)執心:執意事物而不離心。

(25)金剛:金中最剛之義。經論中常以金剛比喻武器及寶石。以金剛比喻武器,因其堅固、銳利,能摧毀一切,且非萬物所能破壞;以金剛比喻寶石,取其最勝之義。

(26)力旅:旅通「膂」。即體力。

(27)正覺:無上正等正覺、阿耨(nòu)多羅三藐(miǎo)三菩提之略稱。意指真正之覺悟。成佛亦叫正覺。

(28)摩訶薩:即摩訶薩埵,梵語maha^sattva,譯為大心,或大有情,指有成佛之大心願的眾生,亦即大菩薩。

(29)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為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常與帝釋天戰斗的鬼神)、人間及六欲天之總稱,是有淫食二欲的眾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皆屬之;色界位於欲界之上,為離欲的眾生所居,是無淫食二欲但還有色相的眾生所住的世界,四禪十八天皆屬之(此界之天眾無男女之別,其衣系自然而至,而以光明為食物及語言);無色界是色相俱無但住心識於深妙禪定的眾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屬之(此界無一物質之物,亦無身體、宮殿、國土,唯以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來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三界為目的。

⑵ 佛教名言名語

佛曰:不可說,一說即是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終日說善言,不如做一件。終日行善事,須防錯一樁。 朗朗青天不可欺,未曾舉意己先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一個人的心可以成佛,也可以成魔。心悟即是佛,心迷即是魔。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皆能成佛。所以應該用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凡夫迷失於當下,後悔於過去。聖人覺悟於當下,解脫於未來。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不了解生命,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有人夢中墜水,只思搏水,不知醒夢。搏水力盡,方知是夢。
空壺茶香味,茶壺常裝茶.如沒茶葉熏,何得茶香味?大道無為,清凈一真。六道眾生,皆因妄成。緣妄造業,善惡攸分 。 因果不爽,毫釐分明。心念才動,業相已形。人雖不見,神鬼早明。勿謂暗室,果報難遁。

⑶ 佛教十大名言

經典一:一切皆來為虛幻。

經典二:源不可說。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⑷ 佛祖名言

佛法學習 請聽凈空法師講的《認識佛教》《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內地藏經》《無量壽經》 體方容法師講的《解脫之道》《阿含經》《心經》《金剛經》 簡豐文居士講的《楞嚴經》《圓覺經》《楞伽經》《六祖壇經》《三祖信心銘》 母音老人講的《拈花錄》 聖一法師講的《金剛經》《六祖壇經》 (我空間主頁下面有個三慧禪房的鏈接,就都有了。 ) 阿彌陀佛

⑸ 佛教中有哪些著名的名言

萬法皆空 一切唯心 佛教講究的是因 緣 果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上天有好生之得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菩提本無樹,明凈亦非台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⑹ 佛說的名言

佛家經典的醒世語錄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伽葉:如何能為離於愛者?
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即為離於愛者。
伽葉:釋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如何無我無相,無欲無求?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伽葉:釋尊,世人業力無為,何易?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葉:世人心裡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伽葉:有業必有相,相亂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語有雲:寧靜而致遠。
佛語有雲: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
佛語有雲:隨心、隨緣、隨性。
佛語有雲:萬法唯心。
佛語有雲:風亦不動,樹亦不動,乃汝心動也。
佛語有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佛語有雲: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佛語有雲:善惡一念之間。
佛語有雲: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語有雲: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佛語有雲:厚德載物,有容乃大。
佛語有雲: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佛語有雲:九九歸一、終成正果。
佛語有雲:禍往者福來。
佛語有雲:無色無相,無嗔無狂。
佛語有雲: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佛語有雲: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佛語有雲:眾生皆平等。
佛語有雲:有其因,必有其果。
佛語有雲:即種因,則得果,一切命中註定。
佛語有雲: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佛語有雲: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五陰盛。
佛語有雲:一剎便是永恆。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諸法因緣生, 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一切皆為虛幻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若以音求我 ,若以色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不可說。(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必惹塵埃 佛前有花,名優曇華,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開花,彈指即謝,剎那芳華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十大經典佛語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
縱然痛惜也)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
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⑺ 釋迦摩尼的、名言

1·心靈是先驅,是首領;萬法唯心造。
2·我們即是本身所想的模樣,一切內行為來自內在的想容法,這些想法使我們造成今日所處的世界。
3·心靈是很難理解的,它十分敏銳且游移於意志間。智者會守護它,因為小心維護心靈常會導向幸福。
4·不論恐懼源自何處,它總是來自愚人而非智者。
5·即使是最壞的敵人,也不能像自己毫無防禦的內心般傷害自己,然而一旦心靈被操縱了,即使是父母或任何親人也不能幫你。
6·痛苦的原因不外乎源於自私貪婪的欲求,以及事物無法與我們的精力和環境的改變相配合。
7·怨恨並不因怨恨而終了,而是因愛而終止。
8·自愛者將不會傷害他人。
9·每個人皆具有行善的潛能,即使是最邪惡的人也可以經由努力,變成最有道德的人。而且,無論是多大的罪惡,皆不能以無止盡的痛苦來懲罰他。
10·控制自我勝過控制世界,對世俗享樂的自製勝過全世界的財富。
11·雖然一個人必須在戰爭中征服數千人才能獲得勝利,但是,征服自我的人,方是最偉大的征服者。

⑻ 求佛教名言!

釋迦佛入涅盤說無常偈曰: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至尊釋迦牟尼佛傳法之偈: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西方一祖迦葉尊者傳法偈:
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西方二祖阿難尊者傳法偈:
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傳法偈:
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
四祖優波鞠多尊者傳法偈:
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五祖提多迦尊者傳法偈:
通達本法心,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
六祖彌遮迦尊者傳法偈:
無心無可得,說得七祖婆須蜜尊者傳法偈:
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
八祖佛陀難提尊者傳法偈:
虛空無內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虛空故,是達真如理。
九祖伏馱蜜多尊者傳法偈:
真理本無名,因名顯真理。受得真實法,非真亦非偽。
十祖脅尊者傳法偈:
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領得真真法,無行亦無止。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法偈:
迷悟如隱顯,明暗不相離。今付隱顯法,非一亦非二。
十二祖馬鳴尊者傳法偈:
隱顯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離。
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法偈:
非隱非顯法,說是真實際。悟此隱顯法,非愚亦非智。
十四祖龍樹尊者傳法偈:
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於法心不證,無瞋亦無喜。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法偈:
本對傳法人,為說解脫理。於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
十六祖羅侯羅多尊者法偈:
於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法非有無相,內外雲何起?
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法偈:
心地本無生,因地従緣起。緣種不相妨,華果亦復爾。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法偈:
有種有心地,因緣能發萌。於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
十九祖鳩摩羅多尊者法偈:
性上本無生,為對求人說。於法既無得,何懷決不決。
二十祖闍夜多尊者傳法偈:
言不合無生,同於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達事理竟。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偈:
泡幻同無礙,如何不了悟,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
二十二祖摩蝗羅尊者法偈: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
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法偈:
一法一切法,一切一法攝。吾身非有無,何分一切塔?
二十四祖師子尊者傳法偈:
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於今。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偈:
聖人說知見,當境無是非。我今悟真性,無道亦無理。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偈:
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偈:
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
二十八祖菩提達磨祖師偈:
吾本來磅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

二祖慧可大祖禪師傳法偈:
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華生。本來無有種,華亦不曾生。
三祖僧璨鑒智禪師傳法偈:
華種雖因地,従地種華生。若無人下種,華地盡無生。
四祖道信大醫禪師傳法偈:
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
五祖弘忍大滿禪師傳法偈: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六祖慧能大鑒禪師傳法偈:
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生。頓悟華情已,菩提果自成。
南嶽懷讓禪師傳法偈:
心地含諸種,遇澤悉皆萌。三昧華無相,何壞復何成!
馬祖道一禪師傳法偈:
心地隨時說,菩提亦只寧。事理俱無礙,當生即不生。

⑼ 釋迦牟尼說過什麼名言

世尊於靈山來會上,拈自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釋迦牟尼拈的是何花?大多說是金色的婆羅花,(一說紫色的金蓮花),其實不然,佛祖手中無花,只不過結一手印,右手大拇指和中指相拈,其餘指自然張開,手中蓮而已,左手大拇指指向勞宮穴,其餘四指伸直,如此而已,其意如何,萬千世界,唯心法重要,如何治心,好好吃飯,拇指為脾胃之屬,中指是心經之路,吃飽飯才有神思,神思乃知根本,佛經不念也罷,念怕是一不小心就把經書給念歪了,好好吃飯睡覺足矣!
看了網上不少解釋,這個個人覺得合理性強。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