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采葛全詩賞析

采葛全詩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19 06:34:35

Ⅰ 求《紫釵記》賞析,評論。

紫釵記》 〔明清傳奇〕 湯顯祖

寫霍小玉與書生李益悲歡離合事。共五十三出。劇情是:隴西才子李益,游學長安,年過弱冠,尚未娶親,便托鮑四娘為他尋佳配。四娘應諾,想到霍王府小娘霍小玉,年方二八,才貌俱佳,況四娘又是小玉的歌舞教師,便想將小玉介紹與李。她知小玉要在元宵節去觀燈,便約請李益去約看。元宵這晚,李益與崔允明、韋夏卿二友同去街上觀賞。小玉和母親鄭六娘,丫環浣紗也來觀燈,忽見前面有幾個秀才,忙避開,不小心頭上佩帶的紫玉燕釵掛在梅樹梢上,被李益撿到。小玉發覺釵子丟失,忙來尋找,兩人相見。小玉已從鮑四娘處聽到過李益的詩才名,今一相見,更覺李益可愛,求還玉釵,李益推說讓個媒人送還。第二天,鮑四娘受四娘李益之託前去說親。四娘手持紫玉釵,說李益托她來求盟定。小玉心中暗喜,推說需母親定奪。鄭六娘聽了鮑四娘的話,又女兒不反對,也就應允了。良辰吉日,李益從崔韋二友處借了駿馬、僕役前去與小玉拜了花燭。婚後二人情深意濃。一天,書童秋鴻報說天子幸洛陽,開場選士。主僕二人立即准備行裝,李益、小玉忍悲分別,山盟海誓,雙雙惜別。殿試發榜,李益高中狀元,權貴盧太尉,專權當朝,欲從士子中選婿招贅。令士子們去太尉府進見。因李益不去盧府,太尉記恨,表薦李益去玉門關外隨軍參軍,不得還朝。而李益不知,高中後便回長安與小玉相聚。這時使臣來報,令李益即刻去邊關劉節鎮處任參軍,李益只得與小玉在灞橋折柳盟誓而別。李益一路風塵到了玉門關外。節鎮劉公濟是李益朋友,知參軍是李益,非常高興。玉門關外有小河西,大河西二國,最近因受吐蕃扶制,正准備歸順吐蕃。李益下書二國,責二國歸順,否則就興兵誅討。又分兵截斷吐蕃西路,使得二國來降。小玉自別了李益,日思夜想。李益也日夜想念小玉,畫了幅《徵人聞笛望鄉》畫並託人帶給小玉。盧太尉見李益因功受賞,又生一計,奏請皇上升李益為秘書郎,改任孟門參軍,不準歸長安,即去赴任。這時盧太尉正奉命鎮孟門,李到孟門後,盧又要招李為婿。李推說已有妻子而未從。盧即派人送信給小玉,說李已招贅在盧府。不久,盧與李奉命還朝,盧把李軟禁在盧府。小玉接到假信,十分傷心,怨恨李益薄情,但又不十分相信。為了尋訪李益蹤跡消息,家資耗盡,最後變賣了信物紫玉燕釵,恰被盧府買去。盧太尉得知此釵乃李、霍定情物,就命堂侯官之妻扮做鮑四娘姐姐鮑三娘,向李益獻釵。李益見釵大驚,鮑三娘卻說小玉已另嫁他人,方變賣此釵。盧太尉趁楊要李益以此釵聘娶他女兒,李益仍婉言回絕。俠士黃衫客聽說了李益負情、小玉病重事,慷然相助,要崔、韋趁牡丹花盛開之際,假稱無相禪師相請,到崇敬寺飲酒。黃衫客持李益到霍府,使之與小玉相見,監督李益的盧府士兵無可奈何。李益、小玉相見後,始知一切都是盧太尉指使人所為。李益又給拿出玉釵,於是兩人嫌疑冰釋。李益把紫玉釵給小玉戴上。黃衫客又把盧太尉專權李益和小玉受屈一事參奏主上,最後主上降旨:加封李益為集賢殿學士和鸞台侍郎,霍小玉為太原郡夫人、鄭六娘為滎陽郡太夫人。現有明萬曆間玉茗堂刊本,明末汲古閣原刊本《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本影印明末柳浪館刊本。

我已經盡力的去找了,不知道這樣行不行。

Ⅱ 求《詩.王風.采葛》賞析

原文:

彼采葛兮,①
一日不見,
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②
一日不見,
如三秋兮!③

彼采艾兮,④
一日不見,
如三歲兮!

注釋:

①葛:一種蔓生植物,塊根可食,莖可制纖維。

②蕭:植物名。蒿的一種,即青蒿。有香氣,古時用於祭祀。 ③三秋:通常一秋為一年,後又有專指秋三月的用法。這里三秋長於三月,短於三年,義同三季,九個月。

④艾:植物名,菊科植物,可制艾絨灸病。

譯文:
那個采葛的姑娘啊。
一日不見她,
好像三個整月長啊。

那個采蒿的姑娘啊。
一日不見她,
好像三個秋季長啊。

那個采艾的姑娘啊。
一日不見她,
好像三個周年長啊。

【賞析】
本篇由於只是表現一種急切的相思情緒而沒有具體內容,所以舊說隨意性很大,如《毛詩序》以為是「懼讒」,所謂「一日不見於君,憂懼於讒矣」;朱熹《詩集傳》則斥為「淫奔」之詩,說「采葛所以為絺綌,蓋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吳懋清《毛詩復古錄》則以為采葛(蕭、艾)比喻平時蓄養人才,「臨時方獲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則如三月之久」;牟庭《詩切》又說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見,則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際恆、方玉潤、吳闓生卻一致認為是懷友憶遠之詩,方氏申述雲:「夫良友情親如夫婦,一朝遠別,不勝相思,此正交情深厚處,故有三月、三秋、三歲之感也!」(《詩經原始》)近人則多主戀歌說。就詩論詩,視為懷念情人之作為妥。聞一多指出「採集皆女子事,此所懷者女,則懷之者男」(《風詩類鈔》)。譯文取聞說作男詞。

熱戀中情人無不希望朝夕廝守,耳鬢相磨,分離對他們是極大的痛苦,所謂「樂哉新相知,憂哉生別離」,即使是短暫的分別,在他或她的感覺中也似乎時光很漫長,以至於難以忍耐。本詩三章正是抓住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誦,重疊中只換了幾個字,就把懷念情人愈來愈強烈的情感生動地展現出來了,彷彿能觸摸到詩人激烈跳動的脈搏,聽到他那發自心底的呼喚。全詩既沒有卿卿我我一類愛的囈語,更無具體的愛的內容敘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緒,然而卻能撥動千古之下讀者的心弦,並將這一情感濃縮為「一日三秋」的成語,審美價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們口頭。其藝術感染力的奧妙在哪裡?拙作《風詩含蓄美論析》曾剖析本詩「妙在語言悖理」,意思說:從科學時間概念衡量,三個月、三個季節、三個年頭怎能與「一日」等同呢?當是悖理的,然而從詩抒情看卻是合理的藝術誇張,合理在熱戀中情人對時間的心理體驗,一日之別,逐漸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長為三月、三秋、三歲,這種對自然時間的心理錯覺,真實地映照出他們如膠似漆、難分難舍的戀情。這一悖理的「心理時間」由於融進了他們無以復加的戀情,所以看似痴語、瘋話,卻能妙達離人心曲,喚起不同時代讀者的情感共鳴。

Ⅲ 詩經——《采葛》的翻譯和賞析!!急用!!望高手出招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譯 文
那個采葛的姑娘啊。
一日不見她,
好像三個整月長啊。

那個采蒿的姑娘啊。
一日不見她,
好像三個秋季長啊。

那個采艾的姑娘啊。
一日不見她,
好像三個周年長啊。
①葛:一種蔓生植物,塊根可食,莖可制纖維。

②蕭:植物名。蒿的一種,即青蒿。有香氣,古時用於祭祀。 ③三秋:通常一秋為一年,後又有專指秋三月的用法。這里三秋長於三月,短於三年,義同三季,九個月。

④艾:植物名,菊科植物,可制艾絨灸病。

【賞析】
本篇由於只是表現一種急切的相思情緒而沒有具體內容,所以舊說隨意性很大,如《毛詩序》以為是「懼讒」,所謂「一日不見於君,憂懼於讒矣」;朱熹《詩集傳》則斥為「淫奔」之詩,說「采葛所以為絺綌,蓋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吳懋清《毛詩復古錄》則以為采葛(蕭、艾)比喻平時蓄養人才,「臨時方獲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則如三月之久」;牟庭《詩切》又說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見,則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際恆、方玉潤、吳闓生卻一致認為是懷友憶遠之詩,方氏申述雲:「夫良友情親如夫婦,一朝遠別,不勝相思,此正交情深厚處,故有三月、三秋、三歲之感也!」(《詩經原始》)近人則多主戀歌說。就詩論詩,視為懷念情人之作為妥。聞一多指出「採集皆女子事,此所懷者女,則懷之者男」(《風詩類鈔》)。譯文取聞說作男詞。

熱戀中情人無不希望朝夕廝守,耳鬢相磨,分離對他們是極大的痛苦,所謂「樂哉新相知,憂哉生別離」,即使是短暫的分別,在他或她的感覺中也似乎時光很漫長,以至於難以忍耐。本詩三章正是抓住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誦,重疊中只換了幾個字,就把懷念情人愈來愈強烈的情感生動地展現出來了,彷彿能觸摸到詩人激烈跳動的脈搏,聽到他那發自心底的呼喚。全詩既沒有卿卿我我一類愛的囈語,更無具體的愛的內容敘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緒,然而卻能撥動千古之下讀者的心弦,並將這一情感濃縮為「一日三秋」的成語,審美價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們口頭。其藝術感染力的奧妙在哪裡?拙作《風詩含蓄美論析》曾剖析本詩「妙在語言悖理」,意思說:從科學時間概念衡量,三個月、三個季節、三個年頭怎能與「一日」等同呢?當是悖理的,然而從詩抒情看卻是合理的藝術誇張,合理在熱戀中情人對時間的心理體驗,一日之別,逐漸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長為三月、三秋、三歲,這種對自然時間的心理錯覺,真實地映照出他們如膠似漆、難分難舍的戀情。這一悖理的「心理時間」由於融進了他們無以復加的戀情,所以看似痴語、瘋話,卻能妙達離人心曲,喚起不同時代讀者的情感共鳴。

Ⅳ 《詩經•采葛》賞析

采葛
先秦
佚名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熱戀中情人無不希望朝夕廝守,耳鬢相磨,分離對他們是極大的痛苦,所謂「樂哉新相知,憂哉生別離」,即使是短暫的分別,在他或她的感覺中也似乎時光很漫長,以至於難以忍耐。此詩三章正是抓住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誦,重疊中只換了幾個字,就把懷念情人愈來愈強烈的情感生動地展現出來了,彷彿能觸摸到詩人激烈跳動的脈搏,聽到他那發自心底的呼喚。全詩既沒有卿卿我我一類愛的囈語,更無具體的愛的內容敘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緒,然而卻能撥動千古之下讀者的心弦,並將這一情感濃縮為「一日三秋」的成語,審美價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們口頭。其藝術感染力的奧妙在哪裡?蔣立甫《風詩含蓄美論析》曾剖析此詩「妙在語言悖理」,意思說:從科學時間概念衡量,三個月、三個季節、三個年頭怎能與「一日」等同呢?當是悖理的,然而從詩抒情看卻是合理的藝術誇張,合理在熱戀中情人對時間的心理體驗,一日之別,逐漸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長為三月、三秋、三歲,這種對自然時間的心理錯覺,真實地映照出他們如膠似漆、難分難舍的戀情。這一悖理的「心理時間」由於融進了他們無以復加的戀情,所以看似痴語、瘋話,卻能妙達離人心曲,喚起不同時代讀者的情感共鳴。

Ⅳ 《詩經.國風.王風.采葛》賞析

原文: 彼采葛兮, 一日不見, 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 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 如三歲兮! 譯文: 那個采葛的姑娘啊。一日不見她,好像三個整月長啊。

那個采蒿的姑娘啊。一日不見她,好像三個秋季長啊。

那個采艾的姑娘啊。一日不見她,好像三個周年長啊。

本詩由於只是表現一種急切的相思情緒而沒有具體內容,所以舊說隨意性很大,如《毛詩序》以為是「懼讒」,所謂「一日不見於君,憂懼於讒矣」;朱熹《詩集傳》則斥為「淫奔」之詩,說「采葛所以為絺綌,蓋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吳懋清《毛詩復古錄》則以為采葛(蕭、艾)比喻平時蓄養人才,「臨時方獲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則如三月之久」;牟庭《詩切》又說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見,則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際恆、方玉潤、吳闓生卻一致認為是懷友憶遠之詩,方氏申述雲:「夫良友情親如夫婦,一朝遠別,不勝相思,此正交情深厚處,故有三月、三秋、三歲之感也!」(《詩經原始》)近人則多主戀歌說。就詩論詩,視為懷念情人之作為妥。聞一多指出「採集皆女子事,此所懷者女,則懷之者男」(《風詩類鈔》)。譯文取聞說作男詞。

熱戀中情人無不希望朝夕廝守,耳鬢相磨,分離對他們是極大的痛苦,所謂「樂哉新相知,憂哉生別離」,即使是短暫的分別,在他或她的感覺中也似乎時光很漫長,以至於難以忍耐。本詩三章正是抓住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誦,重疊中只換了幾個字,就把懷念情人愈來愈強烈的情感生動地展現出來了,彷彿能觸摸到詩人激烈跳動的脈搏,聽到他那發自心底的呼喚。全詩既沒有卿卿我我一類愛的囈語,更無具體的愛的內容敘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緒,然而卻能撥動千古之下讀者的心弦,並將這一情感濃縮為「一日三秋」的成語,審美價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們口頭。其藝術感染力的奧妙在哪裡?拙作《風詩含蓄美論析》曾剖析本詩「妙在語言悖理」,意思說:從科學時間概念衡量,三個月、三個季節、三個年頭怎能與「一日」等同呢?當是悖理的,然而從詩抒情看卻是合理的藝術誇張,合理在熱戀中情人對時間的心理體驗,一日之別,逐漸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長為三月、三秋、三歲,這種對自然時間的心理錯覺,真實地映照出他們如膠似漆、難分難舍的戀情。這一悖理的「心理時間」由於融進了他們無以復加的戀情,所以看似痴語、瘋話,卻能妙達離人心曲,喚起不同時代讀者的情感共鳴。

Ⅵ 求任意一首古詩賞析!要2000字左右!感激不盡!!!

李白——《越中覽古》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之作,亦即詩人游覽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紹興),有感於其地在古代歷史上所發生過的著名事件而寫下的。在春秋時代,吳越兩國爭霸南方,成為世仇。越王勾踐於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吳王夫差打敗,回到國內,卧薪嘗膽,誓報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吳國滅了。詩寫的就是這件事。
詩歌不是歷史小說,絕句又不同於長篇古詩,所以詩人只能選取這一歷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來寫。他選取的不是這場斗爭的漫長過程中的某一片斷,而是在吳敗越勝,越王班師回國以後的兩個鏡頭。首句點明題意,說明所懷古跡的具體內容。二、三兩句分寫戰士還家、勾踐還宮的情況。消滅了敵人,雪了恥,戰士都凱旋了;由於戰事已經結束,大家都受到了賞賜,所以不穿鐵甲,而穿錦衣。只「盡錦衣」三字,就將越王及其戰士得意歸來,充滿了勝利者的喜悅和驕傲的神情烘託了出來。越王回國以後,躊躇滿志,不但耀武揚威,而且荒淫逸樂起來,於是,花朵兒一般的美人,就占滿了宮殿,擁簇著他,侍候著他。「春殿」的「春」字,應上「如花」,並描摹美好的時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寫這一點,就把越王將過去的卧薪嘗膽的往事丟得乾乾凈凈表達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處是錦衣戰士,宮殿上站滿了如花宮女。這是多麼繁盛、美好、熱鬧、歡樂,然而結句突然一轉,將上面所寫的一切一筆勾消。過去曾經存在過的勝利、威武、富貴、榮華,現在還有什麼呢?人們所能看到的,只是幾只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去罷了。這一句寫人事的變化,盛衰的無常,以慨嘆出之。過去的統治者莫不希望他們的富貴榮華是子孫萬世之業,而詩篇卻如實地指出了這種希望的破滅,這就是它的積極意義。
詩篇將昔時的繁盛和今日的凄涼,通過具體的景物,作了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一般地說,直接描寫某種環境,是比較難於突出的,而通過對比,則獲致的效果往往能夠大大地加強。所以,通過熱鬧的場面來描寫凄涼,就更覺凄涼之可嘆。如此詩前面所寫過去的繁華與後面所寫現在的冷落,對照極為強烈,前面寫得愈著力,後面轉得也就愈有力。為了充分地表達主題思想,詩人對這篇詩的藝術結構也作出了不同於一般七絕的安排。一般的七絕,轉折點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卻一氣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轉到反面,就顯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這種寫法,不是筆力雄健的詩人,是難以揮灑自如的。他讓我們懂得了"有志者,事竟成".

Ⅶ 幫忙鑒賞《詩經》中的《關雎》,《蒹葭》

關 雎⑴
(周 南)⑵

關 關 雎 鳩, 在 河 之 洲。 ⑶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⑷

參 差 荇 菜, 左 右 流 之。
窈 窕 淑 女, 寤 寐 求 之。 ⑸

求 之 不 得, 寤 寐 思 服。 ⑹
悠 哉 悠 哉, 輾 轉 反 側。

參 差 荇 菜, 左 右 采 之。
窈 窕 淑 女, 琴 瑟 友 之。 ⑺

參 差 荇 菜, 左 右 毛 之。 ⑻
窈 窕 淑 女, 鍾 鼓 樂 之。
此詩是《詩經》三○五篇的第一篇。

先看漢儒對它的解釋。《毛詩序》曰:「《關雎》,後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這里所謂後妃指周文王妃太姒。《毛詩序》認為《關雎》的主題是頌美後妃之德,她見到窈窕淑女便寤寐思求,以配文王,毫不縱恣己色以求專寵。如此說來,這是一首美詩了。而申培《魯詩故》的解釋正相反,他說:「後夫人雞鳴佩玉去君所。周康後不然,詩人嘆而傷之。」認為這首詩諷刺康後不遵禮法,以致康王晚起誤了朝政。薛漢《韓詩章句》也認為「詩人言關雎貞潔慎匹,以聲相求,必於河之洲,隱蔽於無人之處。……今時大人內傾於色,賢人見其萌,故詠關雎、說淑女、正容儀,以刺時也。」毛、魯、韓三家對此詩的解釋雖有所不同,但都認為與王、妃有關,是一首關乎政治教化的作品。這種解釋一直被承襲下來,唐孔穎達《毛詩正義》固然是如此,宋朱熹的《詩集傳》也是如此。《詩集傳》曰:「周之文王生有聖德,又得聖女姒氏以為之配。宮中之人,於其始至,見其有幽閑貞靜之德,故作是詩。言彼關關然之雎鳩,則相與和鳴於河洲之上矣。此窈窕之淑女,則豈非君子之善匹乎?言其相與和樂而恭敬,亦若雎鳩之情摯而有別也。」朱熹以淑女指文王之妃太姒,認為《關雎》是宮中之人頌美她和文王相與和樂而恭敬的關系,這與毛詩的講法大同小異,仍然是一脈相承的。

漢儒解詩有很大的弊病,他們主觀地認為《詩經》都是為聖道王功而作,是先王用以「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所以對詩的解釋多有穿鑿附會之處,而且常常往政治教化的大題目上牽扯,於是許多作品被曲解了。今人看到漢儒的毛病,以另一種眼光讀《詩經》,遂有不少新的發現。《關雎》這首詩遂不再視為頌美後妃之德,而認為它是一首民間的情歌了。例如聞一多《風詩類鈔》說:「女子采荇於河濱,君子見而悅之。」余冠英《詩經選擇》說:「河邊一個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個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苗條形象使他寤寐不忘,他整天地想;要是能熱熱鬧鬧地娶地到家,那是多好!」北大中文系所編《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也說:「這是一首描寫男子追求女子的民間情歌。」顯然,這種解釋比漢儒、宋儒的解釋更切合實際。

然而再往細處追究,《關雎》的風格和《詩經》中其他一些民間情歌如《木瓜》、《狡童》、《溱洧》有所不同。即使風格不同我們可以用地域特點來解釋,那麼《關雎》里那位「君子」的身分畢竟是不能迴避的一個問題。「君子」可釋為人君,也可釋為貴族男子。如果釋為人君,這正符合漢儒的解釋。如果釋為貴族男子,則此詩是一個公子哥在思念一個鄉間姑娘,也未必妥貼。幸好「君子」還有另外的意思,就是有才德的人。如《論語·學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述而》:「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論語·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荀子·勸學》:「故君子結於一也。」《禮記·曲禮》:「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我看《關雎》里的「君子」就是指這種人。那位「窈窕」的「淑女」是配得上一個「君子」的,而「君子」也正思念著這樣的姑娘。娶這樣的姑娘必須有隆重的儀式,彈奏琴瑟以表示親愛(琴瑟友之),敲鍾打鼓以使之歡樂(鍾鼓樂之),豈能輕易就得到她呢?那麼,「窈窕淑女」究竟是怎樣的女子呢?《毛傳》:「窈窕,幽閑也。」即幽雅閑靜的意思。《方言》卷二:「秦晉之間,美心為窈,美狀曰窕。」秦晉與《周南》地理位置不合,《方言》著於漢代,「窈窕」又是聯綿字,似不宜拆開解釋,所以此說可以不取。「淑」者,《毛傳》:「善也。」意思是說她是個好姑娘;「窈窕」形容她怎麼個好法,她不是輕簿放盪之輩,她有高尚的品德。「淑女」配「君子」正相宜,所以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的配偶)。」

那麼,這「淑女」是不是正在采擇荇菜呢?我看詩的原意並非如此。這與《采葛》不同,《采葛》說:「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明明用了一個「彼」字,指出是思念那個采葛的姑娘。在《關雎》里並沒有類似的提示。我看,與其說采荇的是淑女,還不如說是那君子,或者說這只是一個比喻。我們不要忽略「參差」二字,「參差」是長短不齊的樣子。還不可忽略「左右」二字,「左右」有到處尋找的意思。那「流」字釋為「求」,似乎暗示並不易得。那「采」字和「芼」字,都有擇取的意味。采荇,是要從那些參差不齊的荇中採到那最好的荇;求女,是要從眾女中求到那「窈窕淑女」。這和「采采芣苜,薄言采之。采采芣苜,薄言有之」不同,這里有一番選擇。在這一點上和《關雎》接近的倒是《出其東門》:「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縞衣綦中,聊樂我員。」一般的女子是不值得為她「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的。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說明,就是詩一開頭的兩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關關」,《毛傳》:「和聲也。」「雎鳩」,水鳥名,俗稱魚鷹,相傳雌雄有固定的配偶。然則這里的「關關」就是雌雄求偶相和的鳴聲了。這兩句既有「比」的意思,又有「興」的意思,妙語天成,原是不待修飾的。

現在可以對全詩加以疏解了。此詩依鄭玄分為五章,每章四句。首章,以雎鳩和鳴比興,引出一位幽閑的好姑娘,她正是君子適宜的配偶。次章,以采荇為喻,採到如意的荇菜不容易,求得「窈窕淑女」也不容易,不管醒著還是睡著都在追求她。三章,接著二章遞進一層,求之既不可得,則更加深了對她的思念,不管醒著還是睡著都在想她(「服」,懷也)。這思念是如此悠長,以致輾轉反側不能入睡了。四章五章,復以采荇為喻,想像一旦求得她,則必以和美的音樂迎接她,使她高興。全詩以追求和思念為主旋律,展示了一個男子的痴情,中和平正中含蓄著一股難以遏止的激情,代表了《詩經》的總體風格。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讓。
河畔的蘆葦草長得非常茂盛,寒夜裡連露水都凝結成霜;我心中所想念的那個人啊!她住在河水的那一方。我想逆流而上去找尋她的蹤影,河中卻是布滿了石頭,而且路又長;我想順流而下去尋覓她的芳蹤,她彷彿就在那水的中央...。

河岸邊蘆葦草長得非常茂密,清晨的露珠兒還沒干;我中心所想念的那個人啊!她佇立在那水草灘。
我想逆流而上去尋找她,水路卻是起伏不平小舟難以行進;我想順流而下去尋訪她,她彷彿就在那水中的小陸地上...。

河畔邊蘆葦草長得顏色很鮮活,清晨的露珠兒顆顆圓;我心中所想的那個人啊!她正在那水邊。
我想逆流而上去找她,水路彎彎曲曲令我行進困難;我想順流而下去找她,她卻猶如佇候在水中沙洲的旁邊...。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