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名句
1. 雁門太守行千古名句
千古名句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首句用「黑雲」作為比喻,寫敵人來勢兇猛,再以「壓」這個動詞來加強此種勢態之描寫,然後以「欲摧」兩詞,來補足這種來勢之猛烈,並直接刻畫了危險的情狀。
第二句寫我方軍容整肅,軍威雄偉,有臨危不驚之氣概。這兩句的畫面描繪得栩栩如生,形象感人:黑雲翻滾之下,兇猛的敵軍向我孤城撲來,大有城傾郭摧之勢。
然而,我方將士泰然不懼,整裝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閃金光,氣宇軒昂,正准備出擊。詩的一開始通過對照表現了形勢危急,又表現了我軍將士的英雄氣概。
出自:《雁門太守行》是唐代詩人李賀運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描寫戰爭場面的詩歌。
原文:
雁門太守行
唐代: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譯文: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
秋色里,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沉。
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1)雁門名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系年,有兩種說法。一種:此詩創作於公元814年(唐憲宗元和九年)。當年唐憲宗以張煦為節度使,領兵前往征討雁門郡之亂,李賀即興賦詩鼓舞士氣,作成了這首《雁門太守行》。
另一種說法,據唐張固《幽閑鼓吹》載:李賀把詩卷送給韓愈看,此詩放在卷首,韓愈看後也很欣賞。時在公元807年(元和二年)。
賞析:
在《雁門太守行》里,這些特點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體現。僅以後兩句為例,看看他如何注意設色和造型。這兩句寫主將為報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決戰,卻不用概念化語言。
而通過造型、設色、突出主將的外在形象和內心活動。戰國時燕昭王曾築台置千金於其上以延攬人才,因稱此台為「黃金台」。「玉龍」,唐人用以稱劍。
黃金、 白玉, 其質地和色澤, 都為世人所重。「龍」,是古代傳說中的高貴動物,「黃金台」,是求賢若渴的象徵。詩人選用「玉龍」和「黃金台」造型設色。
創造出「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詩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將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惜為國捐軀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賢才的美德,都給讀者以強烈而美好的感受。
一般說來,寫悲壯慘烈的戰斗場面不宜使用表現穠艷色彩的詞語,而李賀這首詩幾乎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紅色,非但鮮明,而且穠艷。
它們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織在一起,構成色彩斑斕的畫面。詩人就像一個高明的畫家,特別善於著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輪廓而已。
他寫詩,絕少運用白描手法,總是藉助想像給事物塗上各種各樣新奇濃重的色彩,有效地顯示了它們的多層次性。有時為了使畫面變得更加鮮明。
他還把一些性質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讓它們並行錯出,形成強烈的對比。例如用壓城的黑雲暗喻敵軍氣焰囂張,借向日之甲光顯示守城將士雄姿英發。
兩相比照,色彩鮮明,愛憎分明。李賀的詩篇不只奇詭,亦且妥帖。奇詭而又妥帖,是他詩歌創作的基本特色。這首詩,用穠艷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斗場面,可算是奇詭的了。
而這種色彩斑斕的奇異畫面卻准確地表現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變幻的戰爭風雲,又顯得很妥帖。惟其奇詭,愈覺新穎。
惟其妥貼,則倍感真切;奇詭而又妥帖,從而構成渾融蘊藉富有情思的意境。這是李賀創作詩歌的絕招,他的可貴之處,也是他的難學之處。
2. 《雁門太守行》的主題情感和名句賞析
.這首詩,用濃艷來斑駁的色彩自描繪悲壯慘烈的戰斗場面,奇異的畫面准確地表現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萬變的戰爭風雲.
詩人就象一個高明的畫家,特別善於著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輪廓而已.他寫詩,絕少運用白描手法,總是藉助想像給事物塗上各種各樣新奇濃重的色彩,有效地顯示了它們的多層次性
3. 李賀的雁門太守行忠的名句是什麼
雁門太守行
(唐) 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向日 一作:向月內)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容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雁門太守行》是唐代詩人李賀運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描寫戰爭場面的詩歌。此詩用濃艷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斗場面,奇異的畫面准確地表現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萬變的戰爭風雲。首聯寫景又寫事,渲染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並借日光顯示守軍威武雄壯;頷聯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渲染戰場的悲壯氣氛和戰斗的殘酷;頸聯寫部隊夜襲和浴血奮戰的場面;尾聯引用典故寫出將士誓死報效國家的決心。全詩意境蒼涼,格調悲壯,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魅力。
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錢塘湖春行》《雁門太守行》《別雲間》中的名句及名句賞析 只要詩中的名句賞析
境界又從狹小來轉為宏大,情調從凄源惻轉為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我們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詩人高尚的志趣遠遠超出流俗的常情,詩人廣闊的襟懷真的可以囊括世界;這兩行名句發出的光亮簡直要使一切送別詩黯然失色.詩的氣勢到此又掀起更大的波瀾,象大鵬舉起翅膀,挾著渾渾的旋風直沖霄漢,顯出詩人的絕大筆力.從詩的誕生至今,一千多年過去了.這漫長的年代已經抹去了許多王朝,卻沒有能夠使這兩句詩喪失活力,它至今還廣泛流傳,使讀者為之拍案叫絕.
5. 雁門太守行中描寫邊塞奇異風光和將士戍邊情懷的名句
涼州詞二首·其一_網路漢語
作者: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6. 雁門太守行中的名句
角聲滿天抄秋色里,塞上蒸脂凝夜紫
解析: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鋪寫陰寒慘切的戰地氣氛.時值深秋,萬木搖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聲嗚嗚咽咽地鳴響起來.顯然,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正在進行.「角聲滿天」,勾畫出戰爭的規模.敵軍依仗人多勢眾,鼓噪而前,步步緊逼.守軍並不因勢孤力弱而怯陣,在號角聲的鼓舞下,他們士氣高昂,奮力反擊.戰斗從白晝持續到黃昏.詩人沒有直接描寫車轂交錯、短兵相接的激烈場面,只對雙方收兵後戰場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極富表現力的點染:鏖戰從白天進行到夜晚,晚霞映照著戰場,那大塊大塊的胭脂般鮮紅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在大地上呈現出一片紫色.這種黯然凝重的氛圍,襯托出戰地的悲壯場面,暗示攻守雙方都有大量傷亡,守城將士依然處於不利的地位,為下面寫友軍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鋪墊.
7. 為什麼雁門太守行 中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是千古名句,
這是唐朝李賀的詩《雁門太守行》。李賀在詩壇上素有「詩鬼」之名,「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是寫景、寫軍容。但其詩意可用作其他比喻,故為名句。
8. 《雁門太守行》的主題情感和名句賞析(簡潔)
描繪戰士們在靠近北方邊境地區奮勇殺敵的壯烈場面,頌揚了戰士的戰斗意識和誓死報國的決心。色彩鮮明,對比強烈
9. 描寫雁門關的名句
謁楊無敵祠
[宋]蘇轍
行祠寂寞寄關門,野草猶知避血痕。
一敗可憐非戰罪,大剛嗟獨內畏人言。
馳驅本為中容原用,常享能令異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隱,誅彤聊足慰忠魂
李牧祠
[宋]司馬光
椎牛晌壯士,拔距養奇才。
敵帳方驚避,秦金已暗來。
旌旗移幕府,荊剌蔓叢台。
部曲依稀在,猶能話郭開。
雁門胡人歌
[唐]崔顥
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
解放胡鷹逐塞鳥,能騎代馬獵秋田。
山頭野火寒多燒,雨里孤峰濕作煙。
聞道遼西無斗戰,時時醉向酒家眠。
10. 關於知音或知已的名言
答:關於知音或知已的名言
1、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漢書》
2、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陳剛中
3、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舊題蘇武詩》
4、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琵琶行》
5、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
6、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
8、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明)馮夢龍
9、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
10、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祖詠《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
11、嬰其嗚矣,求其友聲。——《詩經·小雅》
12、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翁照《與友人尋山》
13、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羌村·其一》
14、一貴一賤交情見。——(唐)駱賓王
15、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雁門集》
16、知音世所稀。——(唐)孟浩然
17、人生樂在相知心。——(宋)王安石
18、相知在急難,獨好亦何益。——(唐)李白
19、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杜甫《徒步歸行》
20、昨日屋頭堪炙手,今朝門外好張羅。——《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