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梧桐雨白樸賞析

梧桐雨白樸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29 05:37:52

『壹』 白樸的《梧桐雨》作品分析。

白樸的代表作《梧桐雨》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


(1)濃郁的抒情性。雜劇《梧桐雨》描寫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這個在文學史上倍受關注的話題,但其關注的不是曲折傳奇的愛情故事,而是故事中所蘊含的情感,當然有愛情的歡樂,但是更多是死別的痛苦、思念的哀愁以及悲涼的歷史滄桑感,整本戲如同一首抒情長詩,不以情節引人,卻以情感動人。


濃郁的抒情性首先得力於作為劇本主體的曲詞。《梧桐雨》的曲辭自然朴實,卻又纏綿悱惻,細膩傳情。尤其是第四折最後的幾支曲子,好像寫的全是雨景,但卻是用中國傳統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式,把唐明皇自美夢中驚醒之後,獨對梧桐秋雨的孤凄、悲涼寫得淋漓酣暢,感人至深。用古典詩詞借景生情的方式使得劇本充滿了濃郁的抒情性。濃郁的抒情性還得力於劇中不斷出現的梧桐意象。《梧桐雨》把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一句中出現的梧桐意象大加發揮,以梧桐為中心來結撰全劇,第一折里唐明皇七夕乞巧時在梧桐樹下與楊貴妃海誓山盟,第四折里唐明皇獨對梧桐秋雨哀悼楊貴妃。在唐明皇的唱詞中梧桐前後出現了六次。這種安排一方面使得全劇從梧桐樹下起,在梧桐雨中結束,即呼應題目,又首尾呼應。另一方面是利用中國文學傳統中梧桐意象自身所包蘊的憂郁色彩,攪動沉澱在人們意識中的凄怨感受,增加抒情的傷感,從而使劇本獲得獨特的藝術效果。

(2)形象鮮明的人物塑造。《梧桐雨》是一個末本戲,男主角唐明皇的形象則非常鮮明。白樸在《梧桐雨》中抱著同情的態度,塑造了唐明皇這樣一個專情的情人形象。此劇除了楔子之外,四折戲都集中在唐明皇的專情上,而最後一折寫唐明皇對楊貴妃的追思懷念,更突出了他的專情。 以上是藝術特點淺析,下面是比較概括的白樸和《梧桐雨》白樸的生平深沉的滄桑感梧桐夜雨的意蘊

『貳』 、分析白樸《梧桐雨》中「梧桐」意象的悲劇意蘊

《梧桐雨》是描寫楊玉環、李隆基愛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歷史劇。在《梧桐內雨》里,白樸把梧桐與容楊、李的悲歡離合聯系起來。李隆基對著梧桐回憶:「當初妃子舞翠盤時,在此樹下;寡人與妃子盟誓時,亦對此樹;今日夢境相尋,又被它驚覺了。」這點明了梧桐在整個劇本藝術構思中的作用。在我國的詩文中,梧桐的形象,本身即包含著傷悼、孤獨、寂寞的意蘊。白樸讓梧桐作為世事變幻的見證,讓雨濕寒梢、高敲愁助恨的景象,攪動了沉澱在人們意識中的凄怨感受,從而使劇本獲得了獨特的藝術效果。加上作者以十多支曲子,細致地描繪李隆基哀傷的心境;沉痛傷悲的語言,也使人盪氣回腸,更能透過人物的遭遇感受到江山滿眼、人事已非的愴痛。可以說,《梧桐雨》的戲劇沖突生動跌宕,筆墨酣暢優美,而構築的意境則深沉含蓄。濃重的抒情性以及醇厚的詩味,使這部歷史劇成為元代文壇的一樹奇花。

『叄』 分析白樸《梧桐雨》中「梧桐」意向的悲劇意蘊

描寫安史之亂前後抄唐明皇與襲楊貴妃愛情的悲歡離合。共四折一楔子。劇情是:安祿山有一次未能完成軍令,幽州節度使張守圭本欲將他斬首,惜其驍勇,將他押至京城問罪。丞相張九齡奏請明皇殺掉安祿山,明皇不從,反而召見授官。此時貴妃正受寵幸,奉明皇命收安祿山為義子,賜洗兒錢。後來安祿山因與楊國忠不和,出京任范陽節度使。七月七日,貴妃與明皇在長生殿歡宴。明皇將金釵鈿盒賜給貴妃,酒酣之際,二人深感牛郎織女的堅貞,對星盟誓,願生生世世為夫婦。好景不長,天寶十四年,貴妃正在品嘗她喜愛的荔枝,安祿山謀反的消息傳到,明皇攜貴妃倉皇入蜀。駐扎馬嵬驛時,軍隊起了騷亂。龍武將軍陳元禮請明皇誅殺禍國殃民的楊國忠,明皇依言而行。但軍隊仍不肯前進,陳元禮又請誅媚惑君王的楊貴妃。明皇無奈,令高力士將楊貴妃帶到佛堂中,由她自盡。這樣,軍隊得到了安撫,保護明皇逃亡。肅宗收復京都後,太上皇(明皇)閑居西宮,懸掛貴妃像,與之朝夕相對,追念不已。一夜,明皇正在夢中與貴妃相見,卻被梧桐雨驚醒。他追思往日與貴妃歡愛情景,惆悵萬分。

『肆』 白樸的《梧桐雨》的內容是什麼

梧桐雨 - 元代白樸著雜劇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漢族戲曲,中專國十大屬古典悲劇之一。白樸雜劇代表作。取材於唐人陳鴻《長恨歌傳》,取自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句。劇寫唐明皇李隆基與楊貴妃故事。其情節是:幽州節度使裨將安祿山失機當斬,解送京師。唐明皇反加寵愛,安遂與楊貴妃私通。因與楊國忠不睦,又出任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反,明皇倉皇逃出長安去蜀。至馬嵬驛,大軍不前,兵諫請誅楊國忠兄妹。明皇無奈,命貴妃於佛堂中自縊。後李隆基返長安,在西宮懸貴妃像,朝夕相對。一夕,夢中相見,為梧桐雨聲驚醒,追思往事,倍添惆悵。全劇結構層次井然,詩意濃厚。

『伍』 白樸的作品賞析

梧桐雨
白樸《梧桐雨》第四折賞析
1、唐明皇避亂西逃,行至馬嵬坡,六軍不行,殺死楊國忠,縊死楊貴妃。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玄宗回到長安,退居西宮養老。他既失掉了愛情,也失去了權柄;他既未能以權勢保護住他們的愛情,也沒有因為犧牲愛情而保住他的權力。在愛情權力兩失的情況下他憂心如焚,每日里空對楊貴妃的畫像,痛苦不堪。這一折二十三支曲子就是抒寫唐明皇思念楊貴妃的凄楚情懷。
[端正好]至[呆骨朵]五曲寫唐玄宗面對楊貴妃真容引起的懷念與感傷。這里有還京兆半年來孤辰難熬的敘述。也有白發新添瘦骨嶙峋的肖像描繪;有畫軸高挑放聲高叫的思念,也有叫而不應雨淚嚎啕的憂傷;有對往昔笙歌筵舞賞心樂事的懷念,也有對生死愛情半路夭折的痛悼;有對神明鑒察之下誓約終未履行的愧悔,也有對無權柄謝位辭朝無可奈何的哀嘆,真可謂百感交集。聲淚俱下,充分展現了唐玄宗復雜的心理狀態。 唐明皇面對楊貴妃畫像憂愁無法排遣,便去沉香亭閑行遣悶。地點也由殿宇內轉換為亭皋邊。沉香亭曾是唐明皇與楊貴妃御園小宴、啖荔枝、舞霓裳追歡取樂的地方。如今怎能不見物思人,觸景傷情。[白鶴子]至[倘秀才]五曲即是寫唐玄宗在沉香亭畔對楊貴妃的回憶和物在人亡的哀傷。「見芙蓉懷媚臉,遇楊柳憶纖腰」兩句曲詞是從《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演化而來。作者運用巧妙的比喻和豐富的聯想,寫唐玄宗對往昔歌舞承平榮華富貴的追憶和對楊貴妃的想念。可是眼下卻是「翠盤中荒草滿,芳樹下暗香消。空對井梧桐,不見傾城貌。」劇作通過今昔對比,抒寫唐明皇對往日繁華一去不復返的無限悵調。
唐明皇回到寢殿,時間已由白晝轉入夜晚。景物更加衰敗,色調更加昏暗,人物心境也更加憂傷。[芙蓉花]至[黃鍾煞]十三首曲文抒寫唐明皇的寢殿驚夢,作者以具體形象為喻,極寫唐玄宗內心的哀傷。
前三曲寫唐明皇入夢前的孤寂和焦躁。作品渲染一種獨特的氛圍來烘托主人公的心境。暗淡的串煙,昏慘的銀河,喧鬧的秋蟲,滿地的陰雲,狂惡的西風,飄落的敗葉,琅琅的殿鈴,簌簌的朱簾,叮當的鐵馬,造成凄涼、陰慘、焦灼的氣氛,有力地襯託了唐明皇孤寂、憂郁、煩躁的心緒。作者運用滴溜溜、疏剌剌、忽魯魯、廝琅琅、撲簌簌、吉叮當等象聲詞和狀形詞摹寫景物的聲響和形態,更增加了語言的形象性和表現力。
[倘秀才][ 雙鴛鴦]二曲直接寫夢會。唐明皇剛剛入睡,就夢見楊貴妃請他長生殿赴宴,楊貴妃生前的嬌態和往日的榮華富貴又浮現在眼前。可是轉瞬間睡夢又被驚醒,一切皆成虛幻。「好夢將成還驚覺,半襟情淚濕鮫綃(神話傳說中鮫人織的綃,泛指薄紗)。驚夢之後,內心更加感傷。
追尋驚夢的原因,白樸把視野集中在一個焦點上——梧桐雨。[蠻姑兒]以下數曲極力鋪敘「秋夜梧桐雨」的自然景象,造成一種凄愴冷落的意境,抒寫唐明皇孤凄、愁苦、頓亂的心境。作者嘔心瀝血,傾注全部心力和才思,以多種多樣的藝術手法和修辭方式,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描繪雨打梧桐的意象。作品摹寫梧桐雨以樓頭過雁、階下寒蛩、檐前玉馬、架上金雞作反襯,以楊柳雨、梅子雨、杏花雨、梨花雨、荷花雨、豆花雨作對比,以「玉盤中萬顆珍珠落」、「玳筵前幾簇笙歌鬧」、「翠岩頭一派寒泉瀑浮」、「綉旗下數面征鼙操」、「噴泉瑞獸臨雙沼」、「食葉春蠶散滿箔」、「花奴羯鼓調」、「伯牙水仙操」作比喻,以「洗黃花,潤籬落;漬蒼苔;倒牆角;渲湖山;漱石竅;浸枯荷、溢池沼」作排比,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梧桐雨》對雨聲的描寫可以同《西廂記》「聽琴」一折對琴聲的描繪相媲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品景物的描寫,並不是孤立和游離的,作者時時刻刻
都使景物的描繪與人物感情的抒發相契合,人物心理既是景物描寫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每首曲詞結尾都把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作為景物描寫的歸宿,寫自然景象所引起的主人公心理感受,層層遞進地抒寫主人公情感的演變歷程。如先是怨雨驚夢「把愁人定虐」,後又煩雨「惹的人心焦」,繼而又惱雨「相聒噪」,最後又恨「雨和人緊廝熬」,「一陣陣打梧桐葉凋,一點點滴人心碎了」,以至憤怒地要「把潑枝葉做柴燒,鋸倒。」孟稱舜說得好:「只說雨聲,而愁恨千端,如飛泉噴瀑,一時傾瀉。」這幾首曲文寫雨聲,既以景物作為人物感情的襯托,又採用移情的方法使景物塗抹上人物的感情色彩,由景入情,情由景生,以景襯情,景中有情,創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意境,充分展現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在大量描摹梧桐雨的過程中,作者又把梧桐樹作為聯想的條件,中間穿插[滾綉球]一曲,寫唐明皇的情惠:「是兀那歡會栽排下,今日凄涼廝輳著。」今天的凄涼是由往日的歡會所栽排,昔日的驕奢淫逸造成如今的死別生離。盛極而衰,樂極哀來,唐明皇自己吞食自己種植的苦果。這句點睛之筆,是主題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人生底蘊的深刻揭示,具有很強的諷喻性。
繁華已去,盛景不再,失去的永遠失去了,只剩下孤獨寂寞時的悔恨和哀怨。這種由盛至衰的人世滄桑的悲劇,通過李、楊故事敷演出來,尤為動人心魄。帝王雖能享受常人難以企及的富貴,教人羨慕,可卻無法避免一般人都會遭遇到的痛苦。往日的歡樂越多,失落後的痛苦也就越深。
白樸不愧是大手筆,能將一個眾人熟知的歷史故事,處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響。但《梧桐雨》一劇之所以動人,還在於它融進了作者對戰亂不幸生活的切身體驗,借劇中人物表達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時聽雨的一縷哀思和無端憤慨,寫得百轉千回。
那點點滴滴的梧桐雨,令人悵惘不已。
2、這一折藝術構思異常奇特巧妙。元雜劇的慣例是「先離後合,始困終亨
」,第四折多是以大團圓結尾。本折則不同。它既沒有眾多的出場人物,也沒有起伏跌宕的情節,又沒有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登場人物除宦官高力士外,只有唐明皇自己,實際上是一折獨角戲。全部曲詞都是表現唐明皇的內心活動。如果說第三折馬嵬兵變是情節演進的邏輯高潮,而這一折則是劇情發展的情感高潮。全折都是從《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意演化而來,並以之名劇。白樸以他獨特的藝術構思,為唐明皇思念楊貴妃布置了一個典型環境,時間是深秋的夜晚,地點是蕭索冷落的深宮。這里曾經是唐明皇和楊貴妃七夕盟誓宴樂歌舞的地方,如今人去樓空,面對的只有一幅畫軸,唐明皇怎能不倍感憂傷。作者把畫像作為主人公抒發感情的對象,以夢會寫情思。叫畫不應,轉而盼夢里來到;好夢將成,又被梧桐雨驚覺。梧桐雨不僅是唐明皇憂傷的陪襯而且又成為他發泄感情的對象。使唐明皇的內心積怨如噴泉般傾瀉而出,從而使景物描寫和人物情感水乳交融和諧一致,造成一種濃郁的悲劇氛圍,堪稱絕唱。《梧桐雨》第四折與《漢宮秋》第四折有異曲同工之妙。孟稱舜評《梧桐雨》雲:「此劇與《孤雁漢宮秋》格套既同,而詞華亦足相敵。一悲而豪,一悲而艷;一如秋空唳鶴,一如春月啼鵑。使讀者一憤一痛。淫淫乎不知淚之所以,固是填詞家巨手也。」王國維也說《漢宮秋》「雄勁」,《梧桐雨》「悲壯」,可並稱「千古絕品」。他們都是把《梧桐雨》和《漢宮秋》並譽的。正是這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使《梧桐雨》被列為元雜劇四大悲劇之一。

『陸』 白樸《梧桐雨》的詩詞

春山暖日抄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雲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一聲畫角樵門,半庭新月黃昏。雪裡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紅綾被,象牙床,懷中摟抱可意郎。情人睡,脫衣裳,口吐舌尖賽沙糖。
叫聲哥哥慢慢耍,休要驚醒我的娘。可意郎,俊俏郎,妹子留情你身上。
床兒側,枕兒偏,輕輕挑起小金蓮。身子動,屁股顛,一陣昏迷一陣酸。 叫聲哥哥慢慢耍,等待妹子同過關。一時間,半時間,惹得魂魄飛上

『柒』 白樸《梧桐雨》詩詞內容是什麼

白樸《梧桐雨》詩詞內容是:描寫安史之亂前後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悲歡離合。

《梧桐雨》是元代劇作家白樸的名作,是一部宮廷愛情悲劇。是描寫唐明皇、楊貴妃兩人愛情故事的歷史劇,以濃郁的抒情性、醇厚的詩味和文辭的華美著稱。這一劇本取材於唐代陳鴻的傳奇小說《長恨歌傳》和白居易的詩歌《長恨歌》,題目取名也來自其中詩句「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梧桐雨》為末本戲,正末為李隆基。現有明嘉靖間李開先刻《改定元賢傳奇》本、明萬曆間繼志齋刻本、明脈望館藏《古名家雜劇》匏集本、《元明雜劇》本、明顧曲齋刻《元人雜劇選》本、《元曲選》丙集本、《酹江集》本、《元曲大觀》本、《古今名劇選》卷一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劇情梗概
描寫安史之亂前後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悲歡離合。共四折一楔子。劇情是:安祿山有一次未能完成軍令,幽州節度使張守圭本欲將他斬首,惜其驍勇,將他押至京城問罪。丞相張九齡奏請明皇殺掉安祿山,明皇不從,反而召見授官。此時貴妃正受寵幸,奉明皇命收安祿山為義子,賜洗兒錢。後來安祿山因與楊國忠不和,出京任范陽節度使。七月七日,貴妃與明皇在長生殿歡宴。明皇將金釵鈿盒賜給貴妃,酒酣之際,二人深感牛郎織女的堅貞,對星盟誓,願生生世世為夫婦。好景不長,天寶十四年,貴妃正在品嘗她喜愛的荔枝,安祿山謀反的消息傳到,明皇攜貴妃倉皇入蜀。駐扎馬嵬驛時,軍隊起了騷亂。龍武將軍陳玄禮請明皇誅殺禍國殃民的楊國忠,明皇依言而行。但軍隊仍不肯前進,陳玄禮又請誅媚惑君王的楊貴妃。明皇無奈,令高力士將楊貴妃帶到佛堂中,由她自盡。這樣,軍隊得到了安撫,保護明皇逃亡。肅宗收復京都後,太上皇(明皇)閑居西宮,懸掛貴妃像,與之朝夕相對,追念不已。一夜,明皇正在夢中與貴妃相見,卻被梧桐雨驚醒。他追思往日與貴妃歡愛情景,惆悵萬分。

『捌』 白樸的《梧桐雨》所表達的情感

一、白樸《梧桐雨》的藝術成就 白樸的代表作《梧桐雨》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 (1)濃郁的抒情性。雜劇《梧桐雨》描寫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這個在文學史上倍受關注的話題,但其關注的不是曲折傳奇的愛情故事,而是故事中所蘊含的情感,當然有愛情的歡樂,但是更多是死別的痛苦、思念的哀愁以及悲涼的歷史滄桑感,整本戲如同一首抒情長詩,不以情節引人,卻以情感動人。 濃郁的抒情性首先得力於作為劇本主體的曲詞。 《梧桐雨》的曲辭自然朴實,卻又纏綿悱惻,細膩傳情。尤其是第四折最後的幾支曲子,好像寫的全是雨景,但卻是用中國傳統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式,把唐明皇自美夢中驚醒之後,獨對梧桐秋雨的孤凄、悲涼寫得淋漓酣暢,感人至深。用古典詩詞借景生情的方式使得劇本充滿了濃郁的抒情性。 濃郁的抒情性還得力於劇中不斷出現的梧桐意象。 《梧桐雨》把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一句中出現的梧桐意象大加發揮,以梧桐為中心來結撰全劇,第一折里唐明皇七夕乞巧時在梧桐樹下與楊貴妃海誓山盟,第四折里唐明皇獨對梧桐秋雨哀悼楊貴妃。在唐明皇的唱詞中梧桐前後出現了六次。這種安排一方面使得全劇從梧桐樹下起,在梧桐雨中結束,即呼應題目,又首尾呼應。另一方面是利用中國文學傳統中梧桐意象自身所包蘊的憂郁色彩,攪動沉澱在人們意識中的凄怨感受,增加抒情的傷感,從而使劇本獲得獨特的藝術效果。 (2)形象鮮明的人物塑造。 《梧桐雨》是一個末本戲,男主角唐明皇的形象則非常鮮明。白樸在《梧桐雨》中抱著同情的態度,塑造了唐明皇這樣一個專情的情人形象。此劇除了楔子之外,四折戲都集中在唐明皇的專情上,而最後一折寫唐明皇對楊貴妃的追思懷念,更突出了他的專情。 以上是藝術特點淺析,下面是比較概括的 白樸和《梧桐雨》 | [<<] [>>] 白樸的生平深沉的滄桑感梧桐夜雨的意蘊 白樸(1226~1306),字仁甫,一字太素,號蘭谷。其父白華,曾任金朝樞密院經歷官。當蒙古大軍圍攻金朝首都時,白華隨金哀宗出奔,家眷則留在城內。不久城破,白樸的母親死於浩劫之中,年才八歲的白樸,幸得其父親好友元好問攜帶撫養。 白樸「幼經喪亂,倉皇失母」,心靈飽受創傷,長大後又曾漂流於大江南北,看到了社會凋殘山河破碎的情況,心情十分沉重。面對殘酷的現實,他感到無法對付,決心不參與政治,「放浪形骸,期於適意」。或是流連於青山綠水之間,或是在風月場中,和雜劇作家以及勾欄歌伎們往還。1279年南宋滅亡,東南戰事平定,白樸也長期在南方居住,經常和耆老聚飲,題詠前朝名物,在作品中時常流露出滄桑之感和失落之哀。 白樸擅詞曲。詞集名《天籟集》,「詞語遒嚴,情寄高遠」,多頹唐凄楚之調。散曲現存40首,多以本色的語言抒寫閑情逸致。所作雜劇,據《錄鬼薄》所錄名目,凡15種。現存僅《梧桐雨》和《牆頭馬上》。 《梧桐雨》是描寫楊玉環、李隆基愛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歷史劇。

『玖』 白樸《梧桐雨》中的典故及出處

元代 白樸《梧桐雨》中的典故出自唐明皇(李隆基)與楊貴妃(楊玉環)之間的一段愛情故事。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死了以後,玄宗整天鬱郁寡歡,十分頹喪。

開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派人把楊玉環接到臨潼溫泉宮。先將楊玉環度為女道士,賜號「太真」,收入後宮受用。其時唐玄宗56歲,楊玉環剛22歲。過了5年,在天寶四年(745年)的8月,才冊封楊太真為貴妃。

從此,玄宗把後宮其他妃嬪統統丟在一邊,天天守著楊貴妃,形影不離,百官宴會,朝廷大典,無不把貴妃帶在身邊。

《新唐書》記載楊貴妃「善歌舞,通曉音律,且智算警穎」。(意思:舞跳得好,通曉音樂,而且聰穎有智慧)這正是頗有音樂造詣的玄宗所求的知音,據說玄宗非常喜歡《霓裳羽衣曲》,貴妃對此曲似乎心有靈犀,表演的非常出色。

每當貴妃舞起《霓裳羽衣曲》,玄宗就興致勃勃地擊鼓伴奏,兩人配合的非常默契。兩人還親自教梨園弟子演奏此曲。可以說是音樂這根紅線將兩個有著共同興趣和愛好的人牢牢的拴在一起,才使兩人有了堅實的愛情基礎。

據說楊貴妃曾二次被唐玄宗遺送回家,但又迫不急待的接回來,而且經過這兩次的事情後,兩人之間的愛情越加堅實,兩人之間那種難分難舍的感情又更深一層。

相傳,有一年在華清宮的長生殿,正值七月七日乞巧節,唐玄宗和楊貴妃避開眾人在這里仰望牛郎織女二星,雙雙跪拜,發下誓言:「人壽難朝,但願我們世世生生,永為夫妻!過了今生,還有來世!」。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邊鎮節度使安祿山和步將史思明率領15萬人馬,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直搗長安,「安史之亂」終於爆發了。

消息傳來,唐玄宗驚恐萬分,遂與楊國忠帶著貴妃姐妹及一部分皇子皇孫和近侍、大臣悄悄打開北宮門,往西直奔蜀郡(今四川)而去。行至陝西興平之西馬嵬驛時,隨從護駕的禁軍忽然嘩變。他們首先殺死了楊國忠,又團團圍住唐玄宗所在的驛舍,要玄宗交出貴妃。

此時,六神無主的唐玄宗,想起了他與貴妃之間十幾年的恩愛,又立過生死不離的山誓海盟,哪裡捨得交出貴妃!

在與貴妃泣不成聲地抱頭痛哭一場後,他賜給貴妃三尺白綾,讓高力士把她帶走,縊死在一間佛堂前的梨樹上。其時,貴妃年僅38歲。

此後,唐玄宗無論在逃跑途中還是在成都的一年多時間里,終日鬱郁寡歡,情意綿綿地思念著貴妃楊玉環。長安光復後,玄宗回到京城。他處處觸景生情,依然深深地思念著貴妃,還特地叫人畫了一幅貴妃肖像掛於殿中,朝夕視之。

豈知,這場「至死不渝」的愛情,完全是葬送在他所釀成的政治悲劇之中。此時的唐玄宗,悔恨交加,終於在寶應元年(762年)的四月五日,懷著對貴妃的纏綿情意,郁悶而死。

正如《長恨歌》中所言:「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意思:即使是天長地久,也總會有盡頭,但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盡期。)

(9)梧桐雨白樸賞析擴展閱讀: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簡稱《梧桐雨》)是元代文學家白樸創作的雜劇。

該劇講述唐明皇寵幸楊貴妃,醉生夢死,不理朝政。在長生殿乞巧盟誓,又在沉香亭觀賞《霓裳羽衣舞》。忽報安祿山叛亂,明皇、楊妃倉皇出逃。至馬嵬驛,軍士嘩變,逼明皇賜楊妃縊死。

亂後,明皇退為太上皇,日日哭祭楊妃畫像。一夕夢與楊妃團聚,被夜雨驚醒。雨打梧桐,更添明皇郁悶。

該劇被譽為元雜劇四大悲劇之一,其巧妙的情節設計,讓戲劇沖突跌宕起伏;美妙的文辭,也使之具有很強的抒情性和韻味,成為元代歷史劇的佼佼者。

『拾』 白樸的梧桐雨作品分析

一、白樸《梧桐雨》的藝術成就
白樸的代表作《梧桐雨》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
(1)濃郁的抒情性。雜劇《梧桐雨》描寫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這個在文學史上倍受關注的話題,但其關注的不是曲折傳奇的愛情故事,而是故事中所蘊含的情感,當然有愛情的歡樂,但是更多是死別的痛苦、思念的哀愁以及悲涼的歷史滄桑感,整本戲如同一首抒情長詩,不以情節引人,卻以情感動人。
濃郁的抒情性首先得力於作為劇本主體的曲詞。《梧桐雨》的曲辭自然朴實,卻又纏綿悱惻,細膩傳情。尤其是第四折最後的幾支曲子,好像寫的全是雨景,但卻是用中國傳統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式,把唐明皇自美夢中驚醒之後,獨對梧桐秋雨的孤凄、悲涼寫得淋漓酣暢,感人至深。用古典詩詞借景生情的方式使得劇本充滿了濃郁的抒情性。濃郁的抒情性還得力於劇中不斷出現的梧桐意象。《梧桐雨》把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一句中出現的梧桐意象大加發揮,以梧桐為中心來結撰全劇,第一折里唐明皇七夕乞巧時在梧桐樹下與楊貴妃海誓山盟,第四折里唐明皇獨對梧桐秋雨哀悼楊貴妃。在唐明皇的唱詞中梧桐前後出現了六次。這種安排一方面使得全劇從梧桐樹下起,在梧桐雨中結束,即呼應題目,又首尾呼應。另一方面是利用中國文學傳統中梧桐意象自身所包蘊的憂郁色彩,攪動沉澱在人們意識中的凄怨感受,增加抒情的傷感,從而使劇本獲得獨特的藝術效果。(2)形象鮮明的人物塑造。《梧桐雨》是一個末本戲,男主角唐明皇的形象則非常鮮明。白樸在《梧桐雨》中抱著同情的態度,塑造了唐明皇這樣一個專情的情人形象。此劇除了楔子之外,四折戲都集中在唐明皇的專情上,而最後一折寫唐明皇對楊貴妃的追思懷念,更突出了他的專情。 以上是藝術特點淺析,下面是比較概括的白樸和《梧桐雨》 | [<<] [>>] 白樸的生平深沉的滄桑感梧桐夜雨的意蘊白樸(1226~1306),字仁甫,一字太素,號蘭谷。其父白華,曾任金朝樞密院經歷官。當蒙古大軍圍攻金朝首都時,白華隨金哀宗出奔,家眷則留在城內。不久城破,白樸的母親死於浩劫之中,年才八歲的白樸,幸得其父親好友元好問攜帶撫養。白樸「幼經喪亂,倉皇失母」,心靈飽受創傷,長大後又曾漂流於大江南北,看到了社會凋殘山河破碎的情況,心情十分沉重。面對殘酷的現實,他感到無法對付,決心不參與政治,「放浪形骸,期於適意」。或是流連於青山綠水之間,或是在風月場中,和雜劇作家以及勾欄歌伎們往還。1279年南宋滅亡,東南戰事平定,白樸也長期在南方居住,經常和耆老聚飲,題詠前朝名物,在作品中時常流露出滄桑之感和失落之哀。白樸擅詞曲。詞集名《天籟集》,「詞語遒嚴,情寄高遠」,多頹唐凄楚之調。散曲現存40首,多以本色的語言抒寫閑情逸致。所作雜劇,據《錄鬼薄》所錄名目,凡15種。現存僅《梧桐雨》和《牆頭馬上》。《梧桐雨》是描寫楊玉環、李隆基愛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歷史劇。天寶之亂以來,楊、李故事成了文壇的熱門話題。特別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問世以後,唐宋兩代詩人從不同的角度,對這段歷史進行反思。坊間還出現《楊太真外傳》、《玄宗遺錄》等著述。到金元易代之際,劇作家們對楊、李故事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關漢卿寫過《哭香囊》,庾天錫寫過《華清宮》、《霓裳怨》,岳伯川寫過《夢斷楊妃》,王伯成寫過《天寶遺事》。但這些劇本都已亡佚,惟獨白樸的《梧桐雨》流傳了下來。白居易的《長恨歌》有「秋雨梧桐葉落時」一句,飽含凄清幽怨的意蘊。金元時期,李隆基與梧桐的細節,受到詩人的重視,與元好問、白華有聯系的馮璧、姚樞、袁桷等人都為名畫《明皇擊梧桐圖》題詩。白樸的《梧桐雨》,很可能是在這樣的創作氛圍中受到啟迪。從中唐開始,歷來描繪、評論楊、李故事的作品,或側重同情、贊譽楊、李生死不渝的愛情;或偏於揭露、諷喻楊、李耽於享樂,貽誤朝政。白樸的《梧桐雨》固然也寫到楊、李的情愛、侈逸,但創作的著眼點卻不在於此,他要向經歷過滄桑巨變的觀眾,宣示更深刻更沉痛的人生變幻的題旨。《梧桐雨》楔子寫李隆基在「太平無事的日子裡」,不問是非,竟給喪師失機的安祿山加官晉爵,讓他鎮守邊境。第二折寫李隆基與楊玉環在長生殿乞巧排宴,兩人恩恩愛愛,情意綿綿,「靠著這招新鳳,舞青鸞,金井梧桐樹映,雖無人竊聽,也索悄聲兒海誓山盟」,相約生生世世,永為夫婦。第三折是故事的的轉折點,安祿山倡亂,李隆基倉皇逃走;到馬嵬坡,六軍不發,李隆基在「不能自保」的情況下,只好讓楊玉環自縊。「黃埃散漫悲風颯,碧雲黯淡斜陽下」,經過一場激變,一切權力、榮華,煙消雲散。《梧桐雨》的第四折,是全劇最精彩的部分。李隆基退位後在西宮養老,他滿懷愁緒,思念著死去的楊玉環,懷念著過去的月夕花朝。他想到無權柄的苦惱,孤辰限的凄惶。他在梧桐樹下盤桓,「常記得碧梧桐陰下立,紅牙箸手中敲」,到如今「空對井梧陰,不見傾城貌」,一切美好的事物和時光,只成了追憶。在落葉滿階,秋蟲絮聒的氣氛中,李隆基做了一個朦朦朧朧的夢,夢中楊玉環請他到長生殿排宴,不料才說上一兩句話,夢就被驚醒了。夢醒後「窗兒外梧桐上雨瀟瀟」。這雨聲緊一陣慢一陣,淅淅瀝瀝,「一點點滴人心碎」,淋漓盡致地烘托出李隆基凄楚悲涼的心境。在《梧桐雨》里,白樸把梧桐與楊、李的悲歡離合聯系起來。李隆基對著梧桐回憶:「當初妃子舞翠盤時,在此樹下;寡人與妃子盟誓時,亦對此樹;今日夢境相尋,又被它驚覺了。」這點明了梧桐在整個劇本藝術構思中的作用。在我國的詩文中,梧桐的形象,本身即包含著傷悼、孤獨、寂寞的意蘊。白樸讓梧桐作為世事變幻的見證,讓雨濕寒梢、高敲愁助恨的景象,攪動了沉澱在人們意識中的凄怨感受,從而使劇本獲得了獨特的藝術效果。加上作者以十多支曲子,細致地描繪李隆基哀傷的心境;沉痛傷悲的語言,也使人盪氣回腸,更能透過人物的遭遇感受到江山滿眼、人事已非的愴痛。可以說,《梧桐雨》的戲劇沖突生動跌宕,筆墨酣暢優美,而構築的意境則深沉含蓄。濃重的抒情性以及醇厚的詩味,使這部歷史劇成為元代文壇的一樹奇花。 不知道是否對你有用。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